绿区2010

HD

主演:马特·达蒙,格雷戈·金尼尔,詹森·艾萨克,布莱丹·格里森,艾米·莱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西班牙,英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区2010 剧照 NO.1绿区2010 剧照 NO.2绿区2010 剧照 NO.3绿区2010 剧照 NO.4绿区2010 剧照 NO.5绿区2010 剧照 NO.6绿区2010 剧照 NO.13绿区2010 剧照 NO.14绿区2010 剧照 NO.15绿区2010 剧照 NO.16绿区2010 剧照 NO.17绿区2010 剧照 NO.18绿区2010 剧照 NO.19绿区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绿区201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萨达姆政府受到重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成为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有力借口。罗伊·米勒(马特·戴蒙 Matt Damon 饰)所率领的小分队奉命在伊拉克境内寻找WMD,然而无数次的搜寻皆无所获,这令米勒对线报的来源心生疑惑。某次行动中,他遇到当地的独腿男子法哈迪,从对方口中米勒得知一众伊拉克关键人物正在某地集会,行动中意外发现扑克牌通缉令上的艾尔·拉威(Yigal Naor 饰)也在其中,而艾尔·拉威似乎和美国政府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米勒不顾劝阻展开独立调查,发现所谓的WMD不过是包藏了无数丑恶真相的谎言而已……  本片根据《华盛顿邮报》驻巴格达记者拉吉夫·产德拉斯卡兰(Rajiv Chandrasekaran)的作品《翡翠城的帝王生活:伊拉克绿色地带深处》改编。A2Z瞧这两家子邪恶帝国的兴起 下初代吸血鬼第四季千钧一发1997克朗代克透明人2强尼凯克囧爸喜事2023接吻的饺子开学吧,博仁少年张铁匠的罗曼史不倒侠阿坝一家人鸣鸟寅次郎的故事45:寅次郎的青春爱渴望变身国王流星蝴蝶剑这里禁止恋爱公平游戏1986打扰伯格曼权力的游戏 第一季皇家律师第三季老虎2024红粉联盟极道兵器最后的沙漠守望者16岁银魂凡多和莉丝黑帮天使星际之门SG-1第一季鹊桥殇蓝天之火 下(国语版)生死线马素贞复仇记指匠情挑第一季雷霆出击:傀儡游戏前妻回家双赢誓言第一季酒店实习生龙虎人生王志文版

 长篇影评

 1 ) 牺牲人物讲故事

这两年好莱坞反思伊拉克战争的电影越来越多,但多数还都停留在战争对普通百姓尤其是军人家属的影响上。相比之下,本片的可以说向更高层的反思探出了一步,但多数时间还是遮遮掩掩,而且重心也完全放在了戴蒙历尽艰险的场面上。看这部影片时,我想起了很多其他影片,或者说,这片子有太多其他影片的影子,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思想上都缺乏原创元素,但终究并不妨碍其较高的观赏性。
戴蒙饰演的Miller很容易让人想到今年在奥斯卡上大红大紫的《拆弹部队》里的男主角William,同是有些玩儿命精神的美国大兵,同样对当地人心存同情,但相信少有人期冀小马哥能凭着Miller这个角色拿到奥斯卡提名。原因不是小马哥演得不好,而是剧本对这个角色的刻画有缺欠。Miller这个角色刚出场时给人的感觉是坚决服从命令的底层军官,但从执行完搜索马桶厂的任务就开始质疑一切,之后虽历经千难万险也从不动摇。究竟是什么个人原因促使他和其他士兵不一样,电影里没有向我们交代他的任何背景。而实际上《拆弹部队》里也没做这些交代,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似乎能逐渐理解男主角的行为:这是个专业能力极高的疯子,他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拆弹是他最大的乐趣,通过拆弹救人是体现他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但回过头来想想《绿色地带》里的Miller,全片看完了我们还是不知道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或者说,他在影片里更像是一个线索性人物,所作所为完全是为剧情服务,而缺乏清晰心理脉络的贯穿。
细想想,其实片中其他角色也都是符号型人物,皆因这部戏讲的是事而不是人。比如Greg Kinnear的Poundstone代表白宫,Amy Ryan的Dayne代表媒体,Brendan Gleeson的Martin代表政府中的反对意见,那个瘸子Freddy当然就代表伊拉克人民。这种符号性的设定,使本片更偏向于像《鹰眼》或《全民公敌》那样的略带反思批判的娱乐大片,而非像《辛瑞那》、《不朽的园丁》那样的纯粹反思剖析政府决策的影片,实际上《绿色地带》最后那一段多方追踪也实在是精彩好看,只是觉得有些浪费这一票演技派……好吧,我要求的太多了。
要求高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从这片子开拍就开始期待,主要是因为Greg Kinnear,觉得这家伙选片眼光总是挺准的,可塑性也超强。但本片里发挥空间实在有限,角色本身只是个白宫的替罪羊而已,连个big boss也谈不上。不过看他和马特戴蒙演对手戏,猛然想到了两人竟合作过那部超扯的《贴身兄弟》,不禁对着屏幕笑出声来。昔日的连体兄弟如今大动干戈,对两人来说也是种另类的怀旧方式吧。

 2 ) 我们来看看真实历史中的“麦哲伦”是谁

我们来看看真实历史中的“麦哲伦”是谁



  其实本片是改编自一个驻伊记者的纪实文学(不是小说),所反映的事件也大都并非空穴来风,其故事“要素”是基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真实事件。当时布什政府接触了一名萨达姆政府的叛逃者化名“香蕉球”的伊拉克人,而据推测这名叛逃者提供了伊拉克萨达姆政府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内容,生产工厂的地址以及这个计划的一些其他相关设备的场所。这个人就是那个未经证明的信息来源,也就是影片中马特达蒙开始反复追问的“the source”,而在真实事件中,在此之前这个人其实已经被德国联邦情报局认为其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并不太靠谱的,此后基本上这份由德国联邦情报局提供给cia的报告已经被cia内部作归档处理的文件,却在小布什上台后哭着喊着说“给我一个干萨达姆的理由”的时候被重新激活了。而这位香蕉球先生在即未被作鉴定也未被质询的情况下,华盛顿拿着这份之前却已经被德国联邦情报局认为信息是伪造的报告到处炫耀,而之后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香蕉球的真实身份吧,此人名叫Rafid Ahmed Alwan,1999年自伊拉克叛逃到西方,声称自己是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中移动生物武器实验室的一名化学工程师,香蕉球的所声称的内容随后在2004年伊拉克调查小组的最终正式报告中被认作不真实的,尽管德国情报机构的警告质疑这些生成内容的可信度,但美国政府却利用这些资料构建了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基本理由,在小布什2003年国情咨文的演说中称“我们知道,在90年代末期,伊拉克就拥有数个移动生物武器实验室”,科林鲍威尔向联合国安理会做陈述的时候也提供了电脑合成的所谓伊拉克移动生物武器实验室的图片。直到2007年11月4日,60分钟节目才曝光了香蕉球的真实身份,一个cia前官员总结这个香蕉球说“在德国,这家伙想尽办法的去钻体制的空子,其实目的只不过是想得到一张绿卡。”
   据传说这个伊拉克线人其实并不喜欢美国人,所以德国联邦情报局将其列为“蓝色”信息来源,意思就是不允许提供给美国的资料(而红色是允许美国接触的资料)。其后的证据指出,其实这家伙是个亲美的。最终德国情报部门还是将情报提供给了cia,并且将线人代号称作“香蕉球”。尽管是美国的方式,但是美国人却否认了线人代号是他们起的并称来源不明,基于球类的化名其实是冷战期间武器情报交易的时候才使用的化名,而香蕉球这个代号其实是参考了美国棒球术语中投球中的一种弧线球(准确的其实应该称弧线球,中国人不玩棒球,也不知道这种术语文化,我想既然是化名暂且用足球中的香蕉球代替,大意基本是没错的~赫赫~),是美国英语中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的间接怪异和出人意料式的俚语,那么“香蕉球”这个代号看来还有一定的挖苦意味在里面。

下面简单说说Rafid Ahmed Alwan也就是“香蕉球”的生平,这家伙大学学的是化工,但是个差生,毕业后去了巴格达的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后来离开了这家公司并被同一家公司因其盗窃提出控告而遭逮捕。1999年这家伙拿旅游签证到了德国寻求政治庇护,一开始说因为A了伊拉克政府的钱。后来就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拉不拉。根据丹麦国家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说,香蕉球目前仍生活在德国并受到德国警察的严密保护。

最后说说其后cia受到了各方的职责,和电影绿区中的描写不同,真实历史中的“香蕉球”资料其实是由cia提供的,而并非像电影中描述的cia反倒成了一个质疑者,而电影中cia负责人从保险柜里一家伙就提拉出100万现金的情形在后来新闻报道中也报道过,有资料显示战前大批伊拉克军方高层就被cia用高价收买,以致美军的战争进程出奇的顺利,看来美元开路到了任何时候是绝对好用因而屡试不爽滴。


人常说,一部红楼梦有人看出才子佳人也有人看出阶级斗争。本片在欧美公映的时候就争议很大,如同中国观众的观后感一样,很多在影院中观看的西方观众也将此片分为动作片和政治批判性电影两种不同的观感,对于影片广告商在推销时用“伯恩在巴格达”的宣传语来吸引观众的手法,而作为好莱坞左派导演的迈克尔摩尔说“将本片作为动作片推销是十分愚蠢的,这是好莱坞拍摄的最有诚意的伊拉克战争电影。”


最后说说剧情,瘸腿 Freddy的身份其实是个经历了两伊战争的什叶派老兵,最后那句被认为是画龙点睛的'It is not for you to decide what happens here',说的当然是很深刻,那么是怎么深刻法呢?本人认为——

剧情后来的发展正给出了答案,从美国空降的指定领导人在地方部族势力面前没有威信根本摆不平伊拉克的内部矛盾,所以五角大楼的推倒重建政权的思路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

那么作为对立一方的cia人员主张的留用复社党人员会不会成功呢?Freddy对梅花J的刺杀说明了一切,像Freddy这样的受过萨达姆发动的战争迫害的人,而且还是个敌对教派什叶派的人怎么可能赞成萨达姆时期的既得利益集团战后重新掌权呢?所以瘸腿 Freddy在得知马特达蒙要保护梅花J的时候马上选择了要刺杀梅花J,开放性思维的假设一下,便马特达蒙和梅花J达成了协议,梅花J被美国扶植成傀儡势力最终也不能平息伊拉克的内部矛盾纷争,因为民间还有无数个freddy会拿起武器起来反对他,结果就是更大的内乱。当然既然是电影,用一种直接的描写给出答案也是很自然的。所以无论五角大楼的方案还是cia的方案其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败,至少是暂时性的失败。从现实看,其实美国扶植亲美傀儡还是更接近于影片中五角大楼的方案,那么说回电影剧情就有意思了,无论我们的“伯恩在巴格达”如何争分夺秒地挽救他自己认为的美国在战争中将要犯下的错误的时候,而这个错误的结局其实已经是注定的,哈哈!我们的“伯恩同学”的努力最终却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回想一下Freddy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
'It is not for you to decide what happens here',深刻呀!


 作为一部虚构故事的电影,绿区却能在很多地方极近于真实是令人惊讶的,从场面来说巴格达刚被“解放”的乱象虽为背景但令观众身临其境,而虐囚事件,现金收买复社党人等等素材都能够从容组合,而从主线题材来说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子虚乌有和伊拉克战后重建道路的困难重重,其深刻更是远远超出了一部动作片所能给观众带来的思考和反思。。。。。。

 3 ) 战争的意义

我不敢说这是最好的,但绝对是我近五年来最喜欢的之一。
人人都拍战争电影,这部的视角是我认为最好的,喜欢他的节奏,故事,摄影,讽刺,和matt damon。
说他的视角好是因为我看了太多血雨腥风,泪流满面的战争电影了,而这部的独特就在于他没有放大驻伊美军如何壮烈,如何牺牲,他只是透过一个军人的思想来说,当年我是如何满怀英志,从意气风发到怀疑这场战争的目的,最后完全认定自己是被政客拿来当炮灰了,竹篮打水,白忙活一场。我像是被出卖了,被政客出卖了,他们就像地主对奴隶般的一句话,一个想法就要让几万人去那给他们卖命,我们以为我们忠于的是国家,是为国家而战,实际上这只是个愚蠢的政治游戏,最精明算计的政客最后却是最naive的,我想是个兵看过都会觉得憋屈吧。
电影的节奏相当紧凑,没有激近的枪林弹雨,也没有血泪煽情,却同样让人反思与同情。故事有条理而适时推进,政治斗争的段落处理简单化,对于我这种政治白痴来说,简直再好不过,也不会感到无聊倦怠,
电影真正做到了从小的一点出发,像蜘蛛织网般逐层展开,最后升华到对战争意义的思考,其实电影主题与结局在看过前段之后就不再是什么悬念了,但导演依然抽丝剥茧般耐心而精彩的深入,直指要害。
这不是你说了算的,所有人在这场局中都只是棋子,那一个普通伊拉克人的冲动和爱国情怀,一群普通士兵的执着与坚持,自以为掌管全局的人最后看着搅成一锅粥的所谓议会,脸上无法掩饰的尴尬,告诉人们,我们只能做命运的执行者,而不能主宰命运,这就像这场战争,即使最后士兵把真相公之于众了,却还是无法抹去那些伤痛灾难,还有当地伊拉克人深深地恐惧。在green zone里,人们认为这里的人主宰着伊拉克人的命运,美军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地位,但当士兵看到高档酒店里那些纸醉金迷时,他们要的是一瓶啤酒,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和无奈涌上心头,其实人们真的没那么在乎谁掌权,对普通百姓来说,我们只是要正常稳定美好发展的生活,当这一基础条件都无法满足时,你让我怎么相信当权。
摄影,大量手提,大量剪接,大量粗糙质感的画面,是局部战争更真实,也更贴合电影的讽刺手法。Matt Damon再次让人心动,只是这次为他的纯爷们做派,热忱,勇敢,隐忍和无限的爱国情怀,通通给予这个角色无限的生命力。
我的反战情绪可能影响了我的判断,只是无论电影结局怎样为大兵出口气,我都觉得很无济于事,谁让伤害已然造成~~~

 4 ) 世界不简单,片子也不简单

很多人觉得这片子的立意怎么能如此之低,美国的虚伪不早就在百多年的近代史里面被反复证明了吗,竟然还有一帮人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借口当真,要知慧眼如炬的中国人民,从饱学之士到贩夫走卒,总结伊拉克战争的时候都能说得出石油二字。
把美国抽象成一个人,把伊拉克人民抽象成一个人,把萨达姆政府抽象成一个人,甚至把整个西方抽象成一个人,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率的思维方式。人类天生就会利用分类、归并的思维逻辑,为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东西贴标签,这个方法估计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为个体最迅速的划分敌我,为在复杂的关系中快速判断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阿玛蒂亚森在他的书中却指出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份认知本能是人类暴力冲突的原因所在。
影片最后,伊拉克人枪杀将军时候对美国大兵说,“我们的命运不是让你们来决定。”,估计有百年屈辱的中国观众看到此处都心里暗暗赞一声,可是,伊拉克的政治命运为何让一个普通的伊拉克退伍兵的个人好恶来决定就是合理的呢?
整个伊拉克战场充斥着混乱,这是因为将一个复杂的群体抽象成一个单一的个人是最容易造就冲突和对立的方式。伊拉克的将军可没有耐心去思考美国人内部的政治派别和观念,对他来说华盛顿就是背信弃义的小人。美国人认为暴力既然在我手,找一个流亡在外的政治领袖搭个台子唱戏就好,可伊拉克内部的宗教政治派别之复杂,使他们的想法变的粗暴又简单。
假如在这出大戏中,中国的精英人物们只看到石油两个字,岂非一样天真的可以。
还是那句老话,魔鬼藏在细节之中。
我依然记得,经济学老师在课上很肯定的说,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一个以群体为出发点,判断群体行为的科学理论。他让我们记住,经济学永远是以个人为出发点,解释个人行为的理论。
把世界简单划为你和我,敌和友,虽然是操作简便,指导性强,但却往往会看不到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所以“绿区”虽然肯定避免不了价值观导向的东西,但展示的层次足够复杂,足够多,我觉得它还是一个不错的片子,粗粗看上去似乎就是个简单的政府阴谋论的题材,但是往深了看还是有不少东西可以说,片中两位美国官员关于新政权建立的争论,巴格达“绿区”的展示,这些随便一个都可以再写一篇评论。能够向观众抛出问题的电影,是不错的电影。

 5 ) 粗犷、颗粒、男人味神马的,最可爱了。

我几乎一看到Matt Damon穿成这样在战场上穿梭(摄影师也在穿梭),就已经很激动了。
在我心中,目前他可算作好莱坞电影杀人机器中我最喜欢的一位。帅气还只是小儿科,男人味最关键。
虽然观影途中我们一直讨论的是米国如何如何坏如何如何贱如何如何过于强势神马的,但最后我能记住的,还是那个晃晃悠悠镜头中无比男人的Matt Damon。

且,竟然有人以为这是伯恩系列的第四部。童鞋,你是怎麽想的?

 6 ) 小人物的梦想

伊拉克的拐子法哈迪,谁也不相信他,即使他掌握了最重要的线索。谁比他更爱国?他给美国大兵讲他的梦想,本来那么伟大爱得爱国梦,在这场战争面前,显得好渺小。

美国大兵米勒,票房的绝对保证,马特·戴蒙 Matt Damon ,怀疑。怀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是否真的存在,有谁相信这个小分队的小头目?渺小啊渺小。

米勒拼命保护扑克牌通缉令上的关键人物艾尔·拉威,可惜,忽然,忽然,可惜,被法哈迪杀了,因为艾尔·拉威伤害了伊拉克,也伤害了法哈迪。法哈迪都为国家捐献了一条腿了,他十分愤怒。米勒无可奈何的看着法哈迪远去。

记者。记者。美国的垃圾记者,华尔街日报的。由犹豫个屁啊,想创造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几乎不可能,米勒一封邮件,把真相告诉了全世界。哈哈。

向小人物的梦想致敬。

 短评

很不错 虽然最后那个让瘸子打死将军的地方很唐突也很生硬但却是有那么点深度也确实有点煽动性 其他的都很好 就是剧情推荐的有点跳跃 不过还好大方向是没错的

3分钟前
  • Frank
  • 力荐

一般。小马哥下次选戏要好好看剧本啊。最近几部都不怎么好看的说。

7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导演在叙事上的不足导致影片整体节奏跟说服力都有些失控,好在马特戴蒙还像那么回事儿的完成了任务。跟越战一样,米军的精神状态依旧处于崩溃的敏感边缘,而职能部门之间的勾心斗角跟缺乏协调也是备受诟病的一大要害,但是你能保证比美国人做的更好吗。

12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我靠,一看就是Greengrass的片,一猜就是John Powell做的音乐。看来已经适应PG的手法了,晃死也没有不适!谎言与政治,可以一点都不沉闷,如此紧凑激烈,和着坐实的枪声,和小马哥坚定的神情,哇塞~最近总算有一部不低于期待值的片了。ps,花絮有必要看。

13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切入点真聪明啊。

17分钟前
  • 湛卢
  • 力荐

Paul Greengrass是不是误以为谍影重重系列的神作地位是靠一刻不停地晃镜头而奠定的?另外,现在还有多少人关心伊拉克这个借来的壶?为摇晃而摇晃的镜头以及找不到准心的陈旧题材成了本片的致命伤,巷战场面也远不如“黑鹰坠落”。Matt Damon只能沦为不出彩的三流主角。

22分钟前
  • 苇间疯
  • 还行

伊拉克爱国青年的形象较单薄;虽是动作片的皮囊,对美国式民主黑暗一面及国家恐怖主义的刻画都很现实。一亿制作,赔本收场,很多负面政治评价——美国的内忧外患使其舆论环境日益保守。

2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完全误入歧途,被野心所累之作,只能算是一般,详见影评。

29分钟前
  • 庄常飞
  • 还行

政治就是阴谋,士兵就是棋子。

33分钟前
  • 力荐

比扯淡部队强多了 但也一般 晃来晃去的

35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71/100。太匆忙太草率,像拆弹那样好好讲一段故事不行么,非要从整个大局来解析战争。。。结尾那里还行。马特达蒙身手全无,全程挨打。这片子个人感觉还不如Body of Lies。还有,格林格拉斯现在是不是已经不会使正常镜头了?晃你个大头鬼啊!!!

37分钟前
  • 猪大腿
  • 还行

就WMD那点破事还劳神拍成电影?真是浪费我的达蒙哥

39分钟前
  • 较差

环球为了哄绿草和达蒙继续合作拍伯恩第四部于是弄了这么一片子让两人开心,可手持摄影真心不是万能的,没了过硬的本子,缺乏好的动作戏设计,终究成不了精品。后来的结果,片子有点悲剧,谍影4也换了班底,两边都没讨到什么好。

4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两个小时就是为了让弗莱迪和梅花J将军代表伊拉克人民说那几句话,显得大而无当了。说清它想说的阴谋论,需要一部电视剧的长度。美国人的政府架构,感觉也许人脉关系比我朝还重要啊。每次看马特达蒙被人一顿胖揍,我就觉得他是在替伯恩还债。

4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雖然主演和制片人來自《諜影重重》三部曲,但本片質量明顯降低了一個檔次。難怪環球電影公司這么不重視本片的宣傳。

50分钟前
  • MovieMania
  • 较差

摄影大叔您是大力水手吗?从头到尾手持跟拍您不累嘛,您不晕我都晕了。3.5

54分钟前
  • vin
  • 还行

晃 忙活 谁的民族大义和真相

57分钟前
  • |
  • 推荐

叙事和节奏都差点劲,不过小马哥演得还是很真实的。

1小时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感觉不错

1小时前
  • Sora
  • 力荐

失望,跟波恩不是一个档次。

1小时前
  • 麦提爽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