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黑白

HD中字

主演:阿加塔·布泽克,克里斯提娜·杨达,安娜·波洛尼,马辛·多洛辛斯基,亚当·沃诺维茨,布罗尼斯拉夫瓦格拉斯基,Lukasz,Konopka,Blazej,Wójcik,Jerzy,Bonczak,Jacek,Poniedzialek,Joachim,Lamza,Olena,Leonenko,马雷克·普罗博什,克拉拉·比拉瓦卡,Agata,Zalecka,格泽戈兹·伊曼纽尔,Krystyna,Tkacz,Wojciech,Skibinski,Maciej,Dancewicz,Jerzy,Moes,Jolanta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颠倒黑白 剧照 NO.1颠倒黑白 剧照 NO.2颠倒黑白 剧照 NO.3颠倒黑白 剧照 NO.4颠倒黑白 剧照 NO.5颠倒黑白 剧照 NO.6颠倒黑白 剧照 NO.13颠倒黑白 剧照 NO.14颠倒黑白 剧照 NO.15颠倒黑白 剧照 NO.16颠倒黑白 剧照 NO.17颠倒黑白 剧照 NO.18颠倒黑白 剧照 NO.19颠倒黑白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颠倒黑白》

如何在一个非常理时代生存下来,从来都是艺术表现方式的好戏。影片通过一个谋杀、溶尸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荒谬和生存中的绝望。
 

创作者故意模糊了是非正义,也放弃了善恶有报,黑白影像增加了时代背景的纵深感,也强化了影片的黑色幽默效果。

 2 ) 我爱你跟你哪个阶级有鸡巴关系



我的爱人:
    你知道么?我曾抗起人民的枪,参加过波兰起¥%……&¥%义。虽然苏联死不认账,但我相信我们是对的。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证明我的正确,我会用行动去证明! 你忠实的 萨林卡

毛在赫鲁晓夫时期曾经阻挡苏联对波兰新当选温和政府的制裁,利益和意识形态,从此分立。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利益可以和意识形态对位而立,那么爱情呢?
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所爱的人是一条XX的走狗,他可能会&*(¥#@!(*&&,但我爱他。】←这种情状虽然痛苦,却也异常幸运,幸运的是别人无法经历甚至无法想象相似或者相同的爱情,竟然会出现。



我的爱人:
      我杀了你,并不是因为我对你感到厌恶……我必须杀你,就像你必须威胁我一样。 你忠实的 萨林卡

《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不断地使那个夹缝中两面生存的民族感到危机,所以,它又叫《华沙陷落》。华沙不只一次陷落,却很难有一次彻底的陷落,这正如华沙不只有一次复兴,却一直难以真正复兴一样。幸运的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在黑暗中企盼光明的信念。
“撒谎只能显示你的智慧,在智者面前,它掩盖不了你的人品。”——哲人如实说。
可惜,没人会对智者撒谎,他们尽可能地选择笨蛋,比如她!



我的爱人:
      我的毒药让你死得有点慢了,看着你挣扎,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你的阶级让我母亲的药铺破产,你知道,这是一种标准的回应。 你忠实的 萨林卡

波兰总理在纪念卡庭惨案时飞机坠落在俄国境内,上帝让这两个民族两度碰面,巧合之难以想象,无法形容。



我的爱人:
      我爱你,与你爱不爱我无关,与你是谁无关……呵呵,因为阶级么?我们不同阶级对么?如果非要说,我们的爱情,和阶级有什么关系,那么,它们之间……有个【鸡巴】关系。请接受我微薄的歉意,我会让蜡烛在你所盼望的建筑前燃烧。 你忠实的 萨林卡。

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
……
……

 3 ) 最伟岸的建筑之下所埋藏的尸骨

这种带有控诉性质的电影,料想苏东坡之后出现了不少。可惜国内看不到。一如我们曾经扭扭捏捏还得费尽心机如何通过审查的伤痕文学和电影。他们在制度的彻底变革之后,可以尽情地批判与反思,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没有任何忌讳,这是优势。但是如果只追求淋漓尽致的酣畅与发泄的快感将会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直接看历史好了。

所以有了窃听风暴这样的好电影。颠倒黑白虽然在手法上很平庸,英雄救美,毒酒杀人,毁尸灭迹等等戏剧性的情节既缺乏扣人心弦的内在张力,也没有波澜起伏的娱乐效果。从手法上来讲非常一般。欧洲的小成本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当然不是这里。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立意。

萨宾那误中了秘密警察的诡计,一番云雨之后再认清他的面目。为了避免成为一个告密者,残忍地杀了他。然而她却怀上了他的孩子。

萨宾生她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个旧制度里的加害者,也是受害者。萨宾那只是向她的儿子说明他的父亲是被秘密警察带走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影片的最后萨宾那也没有告诉儿子真相。明显她不愿说清这一段事实。电影没有告诉我们萨宾那的动机。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秘密警察的尸骨被埋在了华沙最伟岸的建筑之下。这是一种绝佳的讽刺和象征。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尸骨,作为那个时代的加害者和受害者,被埋在那个扭曲的时代里?

 4 ) 高度敏感的政治题材

我能说什么呢?影片中的场景是何等熟悉,看看墙上挂的,你就能了解即使不看电影的30年前的每个中国人都象是影片中的演出者。
影片中诗人的一句话是全片的主题:you don't think we have lost everything except our lives.

 5 ) 火焰的剑为我们劈开大地


国别: 波兰 类型:惊悚/剧情 文_JABBERWOCK

■导语:东欧导演对于描述铁幕时期的生活有一种偏执,这种偏执来源于他们讲述真实的欲望,笼罩于铁幕的东欧苍穹下,尽是不正常不真实的生活状态,而电影[颠倒黑白]所讲述这种状态中种种荒诞不经,种种奇形怪状,本身就是对真实的追索。
 
■波澜,波兰
      自十七世纪开始便被侵略瓜分的波兰,其近现代历史就是一部压抑,奴役,反抗的史诗。1864年到一战之前,波兰的主权丧失殆尽,在被占领土上被日耳曼化,被俄罗斯化,二战过程中又受到了德国苏联摧毁性的侵略,从17世纪开始,被德意志,骑士团,土耳其,俄罗斯瓜分侵略数个轮回,造就了波兰人向往自由,百折不挠的国民性。
      所以,饱经沧桑的波兰人有句名言: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燃烧,一种是腐烂,而电影的两极也许就在波兰,一种是细腻,忧郁,浓重的爱情、道德焦虑,一如基耶洛夫斯基的[红][白][蓝];另一种则是直逼人心的冷峻、现实、暴力,一如瓦伊达的[灰烬与钻石],燃烧和腐烂代表的是两种极端,或者灿烂的死亡,或者无声的湮灭。
       波兰电影巨擘瓦伊达曾经拍摄[卡廷惨案],讲述1940年二战中苏联瓜分波兰制造的屠杀事件,而时值1944年二战德国即将覆灭之际,波兰人民自发组织的华沙起义被德国残酷镇压,而苏联作壁上观,放任雄壮美丽的华沙被纳粹付之一炬,解放后的波兰被苏联的阴影笼罩,而[颠倒黑白]故事发生在1952年,正是斯大林控制下的苏联在东欧营造的铁幕时期。战争制造寡妇,两代寡妇与一双儿女相依为命,铁幕制造恐怖,女不敢谈情爱,民不敢存金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大龄女青年的幸福犯愁还是为铁幕时期下的各种荒诞的恐惧犯愁,这困扰着老祖母和母亲,成了她们整天念叨的事情。而女儿的婚事如同那被铁幕时期禁止的金币,被大龄文艺女青年萨宾娜吞下去,拉出来。再洗干净又吞下去。波兰人在压迫下的荒诞与偏执,正是他们曲线的反抗。
        可当面对无可抗拒的命运,如萨宾娜这样的波兰人究竟会作何选择?浪漫自有其他人来书写,妥协和虚与委蛇亦不会是他们的抉择,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这样写下自己的宣言“在畏惧和战栗中,我想我会完成我的使命”,对于真正的波兰人,选择从来都是激烈与决绝。即使浑身颤抖,恐惧暴政和死亡,萨宾娜也横下心,将刚刚温存过“真命天子”,秘密警察毒死在了眼前。与那些即使流亡国外数个世纪却仍为复国而不停战斗的波兰祖先一样,他们天性中就保留着反抗奴役的因子。
■女性,男性
      [颠倒黑白]中出现的女性与男性的群像颇为耐人寻味。在爱情都需要为政治服务的东欧铁幕时代,作为女性个体从来都是弱势的一方。华沙起义的父辈死者长已矣,存者偷生,母亲与卧床的祖母变成了每天唠唠叨叨,畏畏缩缩,为生活犯愁,似乎被苦难磨消了意志的小妇人。而萨宾娜作为长女,也是一副唯唯诺诺软弱可欺的样子,一位喜爱诗歌的大龄女文青,连看到主编偷情都吓得魂不附体,偶尔展露自己的身体都窃喜不已,莎士比亚说过“软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女人们的头上贴着大大的“弱者”标签。而弱者从来都被挟裹在体制的队列里不由自主的前行。
      而男人们作为强者似乎也受之无愧,他们或是与萨宾娜相亲的各色人等,品位与酒量都奇低无比,却又自以为聪明的侃侃而谈。或是萨宾娜的出版社的主编,将一腔艺术激情都发泄在办公室的女人身上,当然,还有我们的男主角,从来不说真名的硬汉,他保持着粗粝深沉的神秘,似乎饱经世事,老练成熟,却未丧失胸中的正义感。简直就是萨宾娜这样的女文青杀手。作为一个弱者的萨宾娜未尝不期待爱情,重复着压抑生活的她有一天终于被这位帅气的硬汉恰到好处的“英雄救美”,于是一来二去,郎情妾意,“强大”拯救并征服了“软弱”,如果没有接着看下去,几乎要以为这是一部“铁幕情史”了.
       然而电影的标题Rewers在英语中的意思即是“Reverse”意为“颠倒”、“反转”。所谓情深不寿,弱者萨宾娜以为遇到了真命天子,被屡次三番的惊喜浪漫冲昏了头脑,甚至在一张餐桌上被他粗暴的占有,孰料他接近萨宾娜的原因竟然是为了调查她那风流不羁,有着自由思想嫌疑的上司,原来一场浪漫的爱情的结晶竟然是被迫成为秘密警察眼线。身为弱者,似乎别无选择,可萨宾娜在爱情被伤害,人身被威胁的时候却仍不愿意同流合污。
       所谓强极则辱,高高在上等待锦上添花的领导未尝没有被投入大牢的一天,而被拨弄着命运的弱者未尝没有振臂反抗的时机。就在秘密警察以为掌握了萨宾娜的软肋----那枚被吞在肚子里没有向国家报备的“自由”金币时,他却抽搐着倒在了药店女儿的毒酒下。
此时唠叨的母亲站了出来,为女儿开解,重拾药师的技能销毁尸体,老朽的祖母站了出来,贡献出自己的棺材为孙女存放证据。而家中唯一的男子汉,画家哥哥却在看了一眼尸体后就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巾帼一怒,亦能血溅五步,于是什么官强民弱,男尊女卑都成了笑话。留下的,是故事反转的意外与必然。

■ 黑白,彩色
      从拍摄手法来看,影片的时间线颇有趣味。“Rewers”标题或许也有“倒叙”“插叙”的意思在内。1952年发生的故事作为回忆以黑白片的形式来拍摄,而多年以后垂垂老矣的萨宾娜却身处彩色的现代,步上与自己的儿子和回忆相会的旅程。以铁幕时代的黑白回忆为主,以彩色的现代生活为辅,故事缓缓呈现在我们面前。
      需要说明的是,自彩色摄影广泛应用之后,仍然有不少的导演钟情于黑白片的拍摄,伍迪•艾伦拍过[曼哈顿 ],贾木许拍过[天堂陌影],最著名的应该属[辛德勒的名单]。
       反映创痛,反映压抑,反映疏离,现代影片采用黑白摄影的原因在于黑白不同于彩色故事片的缤纷,剔除掉色彩后,却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光影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心态。影片中萨宾娜的怯懦,茫然,决绝,秘密警察的机诡、权力在握的自信、专横。值得一提的是,在黑白片中,导演亦穿插了当年波兰的纪录片,将当时体制下的方队行进,大唱赞歌的一些片段穿插在了片中,想要得到一种影片与现实交汇的实感。电影把人们对于极权深深的恐惧和愤怒埋藏在黑白的叙事下,铁幕下的人们生活沉默,压抑,深恐隔墙有耳。而这种恐惧即使在彩色的叙事下,也未曾消散,影片中第一次回到现代,当萨宾娜找到自己的画家哥哥,彩色的图案涂抹的却是死尸,骷髅,沉溺于酒精的画家的彩色绘画似乎是在向过去的深渊招手。
       影片非常着重强调萨宾娜的眼睛。在黑白片中,萨宾娜的双眼总是瞪得大大的,她眼中闪烁的光芒透过简单的两色将她的手足无措展现出来,而当爱情来临,她的双眼中又充满着憧憬,而当她发现爱情只是泡影的时候,由绝望变为决绝的眼神,当她听到画家哥哥的朋友吟诵魏尔伦诗的时候,仿佛由艺术这一精神支柱洗礼而升华,当她珠胎暗结,不管是心态还是神色都回归恬然,当她老态龙钟,生活终于有了颜色,她却闭上了眼睛,回忆起往昔。那些勾勒在眼角的东西,是岁月留下的伤痕。
       当跨过黑白的过去与彩色的现在,看到儿子与父亲相似的脸庞,萨宾娜作何感想?肯尼迪之母曾经说,时间无法治愈伤痕,而伤痕永远不会消失。彩色的生活不一定会让人幸福满意,至少还有平静。

■ 谎言,真相
        有时候,往往是谎言书写了历史,我们常常追索真相,可真相来之不易。书写历史的似乎从来都是利剑和枪炮。在十八世纪的波兰,被占领土上无法学习本国文化和历史。在二战后苏控时期,[颠倒黑白]里的诗人甚至不能写下挽歌,为“资产阶级流亡政府”组织的华沙起义哀悼。
        极权下的草民,没有隐私和私人财产,一如影片中的诗人所言:“我们除了生命已经丧失了一切。”一无所有的人们唯有用谎言来应对谎言。[颠倒黑白]中的第一个谎言就是那枚写着“自由”金币的去处。萨宾娜兄妹伪造了一份收据,转而将金币藏在自己的肠子里,那是“魔鬼才找得到的地方”。这个谎言象征着生活的异化
        然而第二个谎言,正是让魔鬼找到这枚“自由”金币的原因。那就是萨宾娜的爱情,秘密警察恰到好处的出现,欲擒故纵的态度,利用爱情这枚烟雾弹打得恨嫁的萨宾娜和她的家庭头晕脑胀。究竟是怎样的时代会让人把爱情当做道具去控制别人呢?爱情的异化,似乎已是人类最终的底限,可同流合污,才是最令人不能忍受的。萨宾娜拒绝接受这样的谎言。
        第三个谎言,是多年之后萨宾娜对他儿子讲述父亲的去向,她的回答就像是整个时代的注脚,“父亲被秘密警察带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她的回答中隐藏着真相,却又并非真相,因为谎言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维护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我们要澄清的最大的谎言,其实就是铁幕的统治本身,在这样的的谎言中,真相不见了,自由消失了,生命湮灭了。华美的图景下囚禁的是被遗忘的魂灵,而生者亦唯余生命而已。波兰很多影片都表现了这些寂寂无闻消失的生命,在[大理石人]中失踪的那位劳动模范,在[黑暗之家]中消失的无辜猎户。而在二战和铁幕时代中,他们消失的是整整一个民族的精粹。

“让草掩盖住我们的脚印,/让刺耳的先知们在火中沉默,/让死者向死者解释发生了什么。“波兰诗人切•米沃什这样缅怀着过去,此时光阴荏苒,毒谋,谎言,业已随时间化为飞灰。

斯大林死去之日,萨宾娜肚子里的新生命降生。而波兰人像诗中所说的一样“我们注定产生新的激烈的部族/没有邪恶和浑浑噩噩的快乐。/我们走吧”——火焰的剑为我们劈开大地。“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

                                                                                           2011/9/24

 6 ) 代表月亮消灭你

像酷爱伏特加一样热爱自由的波兰人,抗击过蒙古人、奥斯曼帝国、沙俄,多次拯救欧洲,被马克思誉为“欧洲不死的勇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20年8月华沙战役波军打得苏军屁滚尿流,列宁“欧洲就要在风暴中崩溃”的豪言沦为笑柄,被迫停止用战争手段向西方输出革命。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将军视华沙战役为改变世界局势的关键:“西方国家应该要记住,波兰在1920年拯救了整个西方文明。”

波兰人鸡蛋碰石头、挽狂澜于即倒的义勇和决绝每每令人肃然起敬:1944年8月华沙民众揭竿而起,是日本、纳粹铁蹄蹂躏世界的年代绝无仅有的一次大规模民众起义。作为“不自由、毋宁死”的现代传奇,华沙起义已然载入了史册。

波兰影片《颠倒黑白》对华沙起义的态度却令人困惑,主人公萨宾娜居然否认自己参加过这一伟大的起义。梳理这一细节,有益于了解影片的得失:弱不禁风、胆小怕事的萨宾娜何以毅然决然地毒杀秘密警察?为什么在熟练地摆弄手枪时她会发出“起义时我们如果有更多这样的东西”的感叹?一面号召华沙人民起义,一面隔岸观火,坐视起义失败-----如片名揭示的一样,对斯大林的这一指控会不会也在从另一个方面歪曲事实、混淆是非,以达到反苏、推卸起义失败责任的目的呢?

出于反苏的意识形态的需要,苏联红军在华沙起义中的表现,与卡廷惨案一样严重伤害了波兰人民的感情,似已板上钉钉,影片不过是人云亦云:斯大林敌视亲西方的波兰流亡政府,拒绝支援其领导的华沙起义,借纳粹之手铲除流亡政府的抵抗力量,导致起义功败垂成。

1990年代以来,对于性质更为恶劣的卡廷大屠杀,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到梅德韦杰夫和普京,苏联、俄罗斯官方承认都是斯大林惹的祸,何必单单在华沙起义上为斯大林打掩护?

1944年8月,党卫军骷髅师、党卫军维京师、戈林伞兵师等纳粹精锐在华沙东北发动反攻,摧毁了战力枯竭的第三苏联坦克兵团,重挫苏军第八近卫坦克兵团。纳粹名将古德里安回忆:华沙附近的战斗非常激烈,“我们德国人的印象是,挡住敌军(苏军)使之无法前进的是我们的防御,而不是俄国要破坏华沙起义的愿望”。

大敌当前,欧美可以抛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拼命援助苏联,后者遇到愿意消灭法西斯的力量,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向华沙进军失败后,苏军向波兰义军空投了大量武器、弹药、医药、通讯设备和食品。苏军确实没有像保卫莫斯科一样倾尽全力,但指责其见死不救显然太过离谱。

为反击西方的污蔑,苏联污蔑华沙起义是“资产阶级流亡政府”的阴谋,非常可悲地为斯大林背信弃义提供了新的证据。直到1960年代,华沙起义在波兰始获正面评价。1952年萨宾娜不承认参加过华沙起义,见证了那个悲哀的年代。

渴望爱情滋润的大龄女文青萨宾娜,来不及细想午夜的街头英雄救美何以那么及时,“英雄”又怎么知道她对《科哈诺夫斯基诗选》梦寐以求,并搞到了身为出版社诗歌编辑的她也无从寻觅的诗选,便一头扎进了爱河。

如科哈诺夫斯基所言:“我们被允许以侏儒和恶魔的囗舌尖叫,而真纯和宽宏的话却被禁止;在如此严峻的惩罚下,谁敢说出一个字,谁就自认为是个失踪的人。”恐怖、高压的社会氛围中,萨宾娜及其母亲、祖母谨小慎微,不愿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就此以为她们软弱可欺,可就大错特错了。

《颠倒黑白》志在向波兰女性致敬,显示波兰刚强、不屈的民族特性。“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绝非红色经典《地道战》的杜撰:二战期间,苏联冒出150万投靠纳粹的伪军,中国伪军和出任伪职的人数高达400万,而波兰没有一个伪军,纳粹在华沙的总督府甚至不敢雇用波籍雇员。

就在萨宾娜憧憬婚姻生活之时,未婚夫要求她每周写一首“诗”,严密监视并汇报出版社主编的行踪。为反抗暴政甘洒热血的萨宾娜,这才知道未婚夫的真实身份。她拒绝充当帮凶,秘密警察以私藏金币的罪行相要挟:“你想用你的直肠欺骗整个社会?你以为吞下什么东西,请原谅我的措辞,然后拉出来,就能完全保密?我为你感到羞耻。”

萨宾娜确有理由感到羞耻,她竟然幻想与这样一条毒蛇白头到老!经过无比惨烈的华沙起义,真正能让萨宾娜畏惧的东西已经不多。为保卫自己和整个家庭,她毫不犹豫地痛下毒手;在母亲、奶奶的帮助下,于弟弟的画室溶解、处理尸体,是影片最为出彩的部分。这场无法在阳光下进行的暗战,或可借用《美少女战士》的著名台词:代表月亮消灭你!华沙起义者敢于向纳粹开火,让一个专制走狗从人间蒸发看似费尽周折,实际上不过是小菜一碟。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的这一天,萨宾娜与秘密警察的“孽种”恰好降生。编导也许想告诉观众,苏联、波兰正在艰难地告别过去,新的生命预示着新的希望。




 短评

黑白的无兴趣

4分钟前
  • 米斯特 爱欧
  • 还行

波兰剧情片,一个诗歌部女子陷入秘密敬茶布置的圈套后反杀之,50年代很黑暗,斯大林下台很喜悦

5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推荐

老处女谋杀准亲夫。

6分钟前
  • 离谱的琉璃
  • 还行

…………

7分钟前
  • Mr.D
  • 还行

11.30 欧盟影展 渐入佳境啊。黑色跳跃式的幽默。被看透的惊恐。反抗后感恩的心。冷战以及该死的斯大林。

9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文艺女离奇杀人藏尸事件:谎言与真相,我们要澄清的最大谎言,其实就是铁幕统治的本身,在这样的谎言中,真相不见了,自由消失了,生命泯灭了

12分钟前
  • 力荐

真是丰满神秘的好故事,处处现实又跳脱离奇,先是挑剔剩女脱力相亲的文艺开场,接着又是可疑白马突然出现的狗血歪歪,中间密布政治讽喻黑色幽默,然后开始玩阴差阳错的阴毛论和凶杀梗(希区柯克安东尼奥尼波兰斯基外加鹿鼎记有没有)最后搞个时过境迁宿命轮回,也太会玩了吧

13分钟前
  • 油漆未干
  • 力荐

杀人那里真镇定和果断,颠倒黑白的人生,却如此黑白分明 有时候小人物的一生却如此不平凡

1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这种电影在国内必须受欢迎,因为太好找共鸣了。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明确两极对立的时代也没有黑白分明

20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中国的现状及未来

21分钟前
  • Lucifer
  • 推荐

肇始于苏格拉底的囚途,永远的柏拉图的深渊。

22分钟前
  • 大夜士
  • 还行

回忆是黑白色调,如今是彩色系。不化妆的女主女鬼气质满溢。我以为是波兰50年代一枚剩女在妈妈、外婆催促下的相亲老故事,其实是波兰溶尸奇案!女主把金币吞掉第二天再拉出来,还是这颗金币再吞掉,再拉出来,循环往复,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由此想到了父辈文化大革命那段特殊时代,真是造化弄人啊!

27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一直被强迫症折磨着,必须要完整的看完。有点搞不清楚,片名到底在影片里表达个什么意思。难道是一个女人强大的原则主义不可侵犯吗?不过其中那段将尸体毁尸灭迹应该是整部最有看头的桥段了,明晃晃的思维挑逗。

32分钟前
  • 还行

嗯,这种片子牛X的地方在于“处处现实又跳脱离奇”,讽喻很给力,黑白画面电影气氛很贴合那个白色恐怖的时代……

35分钟前
  • 黑大壮女神
  • 推荐

影片最大的优点就是剧本,讲了一个好故事。黑白影像在时代感的营造上依旧给力,甚至更贴合那个白色恐怖时期的历史阶段。一段大时代小人物的悲摧命运,活下去,就算美好表象的背后是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痛苦谎言。导演和女主相当给力!★★★★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黑白片

38分钟前
  • sade
  • 推荐

与此部电影相对比,《窃听风暴》这种直白表露苏东暴政的电影便逊色许多,我很喜欢这种讽刺喜剧的阐述方式。90分钟不到的篇幅,小中见大,涤荡起伏,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连续看了不下十部左右的平庸之作,终于等到一部杰作登场了。

42分钟前
  • 安能事权贵
  • 推荐

cult片

46分钟前
  • 文西的莓果
  • 推荐

三个女人一台戏,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50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