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200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剧照 NO.1

 剧情介绍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摩梭」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县永宁乡,是中国唯一的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人们终生与母亲同住,没有主流社会的婚姻与家庭。摩梭人重女不轻男,没有「男压迫女」或「女打压男」的问题﹔女女男男在性别与性事上轻鬆自在,人间罕见..。在如此平等、自在的文化模式裡,会刺激你反思哪 些?我们又学到什麽?工作小组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裡生活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收穫甚丰,且完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本片没有旁白,纯由摩梭人自行述说,透过老中青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本片亦为「摩梭山区教育基金」筹款,门票收入扣除场租、全数拨归「摩梭山区教育基金」,以期山区失学儿童能重返校园。仅50元门票,已足以支付一个山区小学生的半年学费。  导演的话  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生活了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如鱼得水,收穫甚丰,并拍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此纪录片没有旁白,纯粹由摩梭人自己说话,透过老中青三个(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今夜在コ字形 第二季诺斯特拉达姆士的预言警察在纽约汗流浃背沉重围城2008浴血擒魔生死列车北极雪月光光心慌慌5草莓百分百鞋奴的圣诞节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国语版)窈窕美眉碧血苍穹女马帮完美求婚最后的直男间谍同盟(原声版)校园怪物霍家拳之精武英雄七秒特警判官国语鲍勃·马利:一份爱暗黑第三季风马的天空画像莎拉·简大冒险第二季舱背车幻影追凶(1999年)火线反攻中国家庭之母爱爱笑种梦室之白蛇传说神的晚餐人生真美丽2022美丽人生1997暗恋桃花源又是努力的一天呢特工女友玩尽杀绝3:钻石计划九龙不败全面营救唯一恶种2018

 长篇影评

 1 ) 关于母系社会和男权社会形成的疑惑

这是真正的自由之地。

摩梭的母系文化让我想起之前看过另一种女尊男卑的文化纪录片,貌似在西班牙(确定了是墨西哥胡其坦市)女人行商为生,男人负责种植玉米。由于经商的利润远大于种植业且女人更聪明能生育。他们形成女尊男卑的文化,女孩初潮要举办盛大的成人礼,女性要学西班牙文而男的只会说土话,男的也会纺花织布。但是结婚的话还是男的出彩礼(大概率是从男权社会过度到这种形式的而不是母系社会过度,因为还讲究处女 ,而母系不会有彩礼和处女的概念),结婚从妻居,房子传给女儿。几乎是和男尊女卑反过来的社会。但是不同的是他们也给想要和女人一样待遇的男人留了一个出口,就是穿上女人衣服,不结婚扮作女人。(跨性别人士在这里很受尊重,男跨女和普通女人一样的待遇)这样就可以做生意,可以做女人能做的一切。她们也会平等对待他们,彼此像姐妹一样。 我怀疑这是一些从男权社会逃走的女人(非洲有个村子就是一群逃离家暴丈夫的女人们创建的,只有女人和孩子),通过强大的生育能力和聪明才智建造了这样的文化。虽然对男人也不公平,但是至少没有中印两国杀女婴的传统性转版——杀男婴。也没有男权社会普遍的对女性残害比如裹小脚,束腰,割礼等。毕竟自然界的母亲会爱她们每一个孩子,无论性别。(没有被男权思想毒害的人类母亲不会重男轻女,像其他的动物不会只养雄性幼崽丢弃雌性幼仔一样)

并不是赞许这种文化,而是这种模式给了我一点思考男权社会如何形成的灵感,男性霸权文化中,必有抢夺、杀戮和血腥,而远古女人们想建造一个部落其实很容易,和姐妹们多生几个就是一个小部落。所以母系社会崇拜生殖,崇拜女娲。正因为母系社会建立如此简单和顺理成章,男权社会的形成才让我困惑,男人如何反抗他们的母亲,团结到一起,欺压他们的姐妹和女儿,易女为奴的?谁号召了他们?有人说是因为古代各地传说中都有的大洪水冲散了母系文明,或者说父权部落堵塞河道以大洪水灭了母系文明。但是第一个男权部落是从何而来的,又有人猜想,可能因为疾病这个部落缺少女人,开始从其他部落抢。古代确实有很多抢婚的传说,蒙古族之前还有这种习俗。但是这么大规模的男权社会,几个部落缺女人是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的。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母系文明和男权本来就不是一种猿人进化而来的,一种黑矮猩猩就是雄性主导的社会,孔武有力的雄猩猩配偶多,而另一种猩猩是母系社会,温柔好看的雄性更受欢迎。可能目前为止我所接触的各个猜想里,这个最接近吧,但是也同样没法解释为什么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相当长的母系社会模式。希望有一天我能解开这个疑惑

 2 ) 女性即是力量、自由、独立

家庭观:女子不必脱离自己的环境,男女均以自己的母系家庭为重

摩梭女子和男子都以自己的母系家庭为主,对于女方而言,母亲姐妹这个大家庭更为重要。类比现在大多数婚姻,大小节日以在男方家为主、以去女方家为例外。更别说很多省份还保留着不跟公婆住一起甚至有些不符合礼数的观念。亲戚不仅关乎血缘,更关乎来往、交际、相处,女性作为一个“外人”在成婚之后便要立刻融入夫家,这是非常反人性的。

爱情观:男女的结合以感情为基础,感情消逝即自然分开

男女双方情投意合时便结合,感情基础动摇后自然就分开。感情是易变的、是不稳定的,摩梭女子更不可能说以感情为基础就要将自己托付于他人(特指男人)。这些观念恰好是现在的独立女性不断推崇的,切勿有托付心态,摩梭女孩子清醒而独立。爱情只是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

性别观:重女不轻男,孩子诞生后性别不重要

纪录片里摩梭女子生下孩子后,她和母亲都没注意孩子的性别,我想这是因为男性在母系家庭中非常重要,舅舅需要抚养侄子侄女,孩子以“人”而非性别优先出生,手脚健全比是男是女还重要。这样的对比下,重男轻女的观念时至今日仍然在广泛的流行,多少女婴甚至没有诞生的权利。

风俗观

摩梭人崇尚互帮互助,相邻村落的人会在村民盖房子时一起来帮忙。这样的风俗和现在的农村非常相似。我以前无法理解举办酒席时村里人的互帮互助,而现在我却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紧密的一种表现。礼尚往来不仅是礼金互付,还有人与人在交流与见面中建立起的情感。同样,我看到摩梭人将四合院中采光和朝向最好的一间分给最年长的女性长辈居住,人在逐渐年老后也会获得更多的尊重。这些都是汉族文明为主的现代文明所缺失的。

无论如何评价,我作为一个“汉人”都只是带着固有的观念去看待到摩梭的风俗与文明,又以自己的观念去解读和提取摩梭族的风俗,从中去寻找一些女性的力量。

 3 ) 文化的发展,也有可能造成文明的倒退

知道摩梭族是因为杨二车娜姆的爆红,当时去那边旅游的的时候,大巴车上那些油腻男人还在恶意调侃摩梭族的意思是“夜里摸索着进去”,虽然很讨厌这种有色论调,但当时对这种开放式的关系也是不太能接受的。后来了解到她们并非我们定义的随便,默默反思我们从小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洗礼。

她们的走婚是建立在真正的情投意合上,没有彩礼,没有物资的考量。即使为他生下孩子,你是孩子的父亲,但你还是你,我还是属于我。这完全打破了私有文化,在父权制女性的主体性完全被剥削。在走婚后,两人依旧生活在原生家庭里,这就会减少很多矛盾。汉族女性婚后得完全以夫家为主体,在原生家庭是泼出去的水,在夫家是外姓人,从结婚那天起女性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家了。摩梭的生活是,白天和亲人在一起生活,晚上和爱人在一起生活,孩子老人家族一起抚养,完全构建了一个大同社会。摩梭的男人也活的自由,不用为了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背负那么多的责任。她们不在乎生男生女,孩子生下来不去看性别只看是否健康,摩梭小孩甚至不知道亲生母亲是谁,因为有三个妈妈,都对自己很好,摩梭男人也没有处女情结,他们觉得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母亲,看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的发展,也有可能造成文明的倒退。

当然,这是建立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封闭社会里实现的,桃花源得与世隔绝,旅游业发达,资本进入后,汉化西化都是不可抗拒的。现在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我们离原生家庭都越来越远,更没有什么家族概念,但平等的权利,一直都还未实现。

 4 ) 愿摩梭人的文化长存

前两个月在泸沽湖听彝族大叔导游讲,在摩梭文化村听摩梭姑娘讲他们自己的文化,和看完纪录片之后,更加理解了走婚文化。 当时就觉得是值得借鉴的文化和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也很尊重他们的习俗和文化,觉得部分城市人和摩梭人对比起来更在乎钱和得失,摩梭人的人情世故更加纯朴和自然。 一辈子和外婆母亲兄弟姐妹一起生活,这样的大家庭确实很温暖。 而且走婚也是真心爱彼此,才会在一起走婚的,没有感情了,女性有主动权说分开,没有金钱和孩子的瓜葛,没有三姑六婆的道德捆绑,不会因为没有感情后的分开闹得鸡飞狗跳。摩梭人是独立自由的,是以一个值得大家尊重的个体存在的,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更好的让家庭生活幸福。 他们很尊重母亲,对外婆和母亲兄弟姐妹的爱格外明显,对比一部分城市人,不孝的人有多少。 在泸沽湖的时候那个摩梭姑娘说城市人家里最好的东西一般都给最小的孩子,他们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是给外婆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她就不在了,能多相处一天就会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我觉得这个也是很优质的习惯。她说我们不在乎挣了多少钱,只在乎一家人在一起健康,就是非常幸福的事,他们的幸福感很强,“穷”却富足,很多方面真的让我觉得很走心。

 5 )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以及不一定属于她们的价值观

英剧《堕落》里开篇就提到摩梭族,虽然没有评判,但剧里借女主的性自由呼应了摩梭女人的走婚习俗。

带着预设好的价值观等这部纪录片科普佐证,却彻底迷糊在第一个汉化家庭的罗生门里:

汉话挺流利的父女说:女性走婚、不走、走多少个多可以。

父亲还说:汉人的核心家庭观和商品经济影响(彩礼)大大的不得劲。

而在岳父口中是汉人、在妻子口中从小受汉人教育的丈夫说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摩梭族人“不能有外遇”的婚恋观也是落后的。

看完这段我心里的疑问都堵到嗓子眼了。

第二个段落更符合理想中的口述史——老得像一株古树的奶奶,抽着烟回忆自己三个孩子的三个父亲。

她的家庭故事还包括了时局的影响:原来摩梭人是受过约束,实行过一夫一妻制、不允许民族信仰的。

切实保护了男性精子化合物的命名权和女性使用权的制度在汉人里是何时通行起来的?

第三段属于主角本身很有趣。由她命运延伸的关于旅游冲击摩梭文化的探讨,则是我们每每提及现代文明与土著文明都会谈的。

三个段落中都会提到摩梭人的大家庭现象: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后代延续。但只要想让后代受教育,就不得不接受汉人的文化,也会渐渐分离出小家庭。

大家庭之中,男性其实相对轻松。

和男人承担同等劳务的摩梭女人一旦落入小家庭,又会变得更辛苦。

奇怪,大家都负重前行了,谁在岁月静好?

三段主题明确且表现工整。每一个女人都是站在摩梭文化这边的,每个段落里都有相对更汉化的人,每个人都会参与到观点的掰扯中,每份观点都像因旅游业而被污染的泸沽湖。

 6 ) 不结婚也不同居,去女孩家睡一晚就走

人类社会还处在男女不平等的父权社会吗?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

但实际上,哪怕放在今日,女性的生存地位仍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达到了真正的平等。

知乎回答@艾自由

从女司机开不好车,到女孩子的生育对职业的影响,再到女生必须嫁了人生了娃才算完整的论调,女孩似乎在我们的直观概念里,本就有许多与生俱来的“劣势”。

也就是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女孩也不自觉地开始物化自己。

要彩礼、要豪宅、要金龟婿,做了婆婆物化儿媳,做了妈妈物化女儿,一系列恶性循环下去。

在西方语境里,有一个词叫男性凝视(Male Gaze)。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指把女性置于被观看者,被男性的目光所凝视着。

玛丽莲·梦露

这种男性凝视权力的宣扬,将女性角色构建成男权社会所希望的样子。

再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女性又何尝不是活在男性的凝视之中?

如何成为一个美丽的恋人?如何成为一个贤惠的妻子?如何成为一个顾家的母亲?

更别说男女出生比例的失调,舆论对女性的苛责,职场的不公平,以及其他了。

大家总是在说如何做一个女人,如何做一个男人,却恰恰忘了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一个人……

可见对于女性的尊重,对于女性的平等,是否在我们的认知里缺席。或许我们应该打一个问号。

恰好最近一部在微博大火的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或许可以给现代都市人的我们一些借鉴。

从母系氏族的摩梭人对男女关系、家庭关系、婚姻制度的看法里,我们大概能够找寻到这个民族文化深处的坦然与智慧。

泸沽湖边的母系氏族:摩梭族

摩梭族,位于中国云南的泸沽湖边。

作为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个母系氏族,这里的生活完全由女人们做主。

在过去,摩梭族甚至没有结婚的概念,男女组成一个小家庭,在他们那里是不存在的。

所有人都是和母亲、兄弟姐妹住在一块儿。

喜欢谁就可以跟谁养育一个孩子,但有了孩子,也不代表要在一起生活。

平时生活在各自家里,男子晚上到女方家,早上再回到母亲那务农。

在大家庭的模式里,孩子与母亲、外婆、舅舅、姨妈相处的时间最多。

但这并不代表父亲的缺席。

父亲不仅要在满月时来认孩子,还得在节日送来衣服和礼物。

在摩梭族看来,男女组成小家庭是一件辛苦的差事。

又要管小孩,又要管牲口,再加上家务和农活,很难兼顾。

而大家庭,所有人一起分担,生活自然就容易得多。

摩梭族独特的走婚传统

那他们的伴侣关系是怎么存在的呢?

作为摩梭族的传统,走婚现在仍在这里族群里继续着。

与我们通常观念里的“婚姻”不同。白天,摩梭男女都是各自在大家庭里忙活,但到了晚上,男子若是对女孩倾心,在白天约好女孩后,晚上就会到女孩的花楼(成年女子的闺房)。

走婚

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

然后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以由正门离开。

若于天亮之后或女方家长辈起床之后再离开,则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感情,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随时切断关系。

女方一旦不再为男方开门,走婚关系就宣告结束。

情感自由度非常高。

所以在这里,似乎既没有“彩礼”一说,也没有“第三者”的概念,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规矩,更没有“财产划分”的难题。

我不靠你养,你不靠我活,各住各家,维系我们的缘由,只有感情。

观念一:我一辈子单身也无妨

在这个大多数都经历过相亲、催婚的时代,摩梭族却认为走婚完全取决于自己。

也就是说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概念,早就在他们的文化里根深蒂固了。

虽然会悄悄暗中给情投意合的双方制造机会,但你要是一辈子不想走这婚也无妨。

对应到我们,你要是敢跟你爸妈说我这一辈子都不结婚,估计“小命难保”了。

观念二:爱不一定等于婚姻

Papi酱最近袒露的婚姻之道,她说自己没有婚礼、没有酒席,甚至从恋爱到结婚,双方亲家都没见过面。过年也秉持着各回各家的“传统”。

大部分网友表示支持Papi自己的选择,而通过投票来看,不少人似乎也对这种独立的观念持赞同意见。

这与摩梭族的观念有几分相似。

不组成家庭,在摩梭族看来,是一种轻松生活的方式。

各自为独立的个体,你家繁忙的时候我去帮忙,我家有难的时候你伸出援手,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而没事的时候,就各自生活。

观念三:生男生女我真的不care

虽然摩梭族是母系社会,但并不代表他们在意女性就比男性要多。

相反,在这样的结构之下,他们对于孩子性别的钝感,甚至比我们要强很多。

或许我们大可以说,重男轻女的事情并未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想想前段时间2月底那起“12岁女孩带孕妇血样赴港查婴儿性别”的真实版“过春天”事件,我们还真的敢说重男轻女已经消失了吗?

观念四:我的女儿不是商品

不知道因为彩礼而谈崩的故事你身边发生过多少,我听过与见过,因为彩礼在结婚前夕闹崩分手的,就不止一对。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传统礼节,总能轻易把我们的爱意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数字,一个无法妥协的标准,一个敲响婚姻大门的板砖。

彩礼,甚至成为了家长干扰婚姻自由的重要因素。

而当我们用金钱衡量一段感情或一个人之时,或许我们也该想想,我们是否真的把人当作人,是否真的把爱当作爱?

观念五:我是我,他是他

一段关系里的主导与从属,在这个社会并不少见。

无论是想要进入豪门,还是把毕生都献给婚姻而忽略自己,不少人其实都在婚姻关系里甘愿成为依附品。

我们总是说“我们”,我们总是顾全“大局”,而忘了成为“我们”之前,首先是要成为“自己”。

而这个道理,却被一个经济落后地区的少女,看得清清楚楚。

甚至对于伴侣的去与留,她都有着超乎我们的坦然。

她说,那种爱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多少人,又能达到这样的通透呢?

观念六:“处女”这个词是对我的不尊重

在摩梭族的语境里,女性从来不是被物化的对象。

既不会对女性苛刻要求,也从心底里尊重女性,从而达到一种自由与平等。

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的摩梭人,既不会认为女孩是泼出去的水,不会认为女孩是男性家庭的从属,也不会让贞操定义女性的价值。

在摩梭族看来,他们崇尚感情自由,不会预先设定标准,没有从属关系,无人干涉情事。

这里的女性既不会感受到占有,男性也一样自由。男权女权,在这里是不存在的观念。

他们只知道,自己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感到恐惧、不安和压迫。

李银河曾经说过:女人也可以是压迫女人的男权主义者,男人也可以是解放女人的女权主义者。

深表赞同。

在男权语境下,很多时候作为女性的我们就为自己设了限,还浑然不知,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里,听到一位摩梭男人说,在摩梭人眼里,男女都是平等的,重女不轻男。

希望我们也多少能够在这部片子里找到几分这样的通透吧。

 短评

全程闪耀着 你们汉族封建思想有病 的光辉哈哈哈哈,能有一大家子亲人一起分担幸福忧愁,还有个人的自由,人家才是真的先进

6分钟前
  • D
  • 力荐

酷 非常好 可以推行啊 非常顺应人性的制度 作为女性我觉得这个制度对女性很好

10分钟前
  • Lsophia
  • 力荐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看似封建,实则超前。

13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力荐

像这样生活太好了,perfect! 真有点冲动想去做摩梭女子啊

14分钟前
  • 西峪
  • 力荐

当86岁的阮苦达度奶奶一边一手夹着烟 一边坦然自若地面对镜头悉数她这辈子睡过的男人们时 真的不要太酷飒啊...白天和最亲的亲人们生活在一起 晚上又能找到心爱的人 关键是还不用体会组建小家庭的一地鸡毛式生活 我的妈这是什么神仙生活...桃花源也不过如此

16分钟前
  • 小栗兔美
  • 推荐

即使母系当权,不温柔的摩梭女人依然像父系社会中的女人一样承担了大量养家的劳动。从全村免费帮忙建房和儿子不知亲妈来说,母系社会确实更偏向公有制的共产关系。母系大家族的安全感,消解了父系社会中性缘关系的至高地位,也侧面击破了缥缈的爱情神话。所谓的爱,不过是人类社会化中的一种抱团形式带来的安全感。而父系社会中的女性,因为出嫁丧失继承权而无产,在夫家寄人篱下居于非平等、被统治的下位者地位,让安全感缺失,爱情也就更稀缺珍贵被捧上神坛。

21分钟前
  • 恰恰
  • 力荐

好有趣,又本真又纯粹,所谓的社会规范面对真挚的“心意”有些荒诞而不着调。从未了解“婚姻”为何物,汉族人来了才明白这是什么。看完后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样貌。“我和他是两个独立的人,我是我,他是他。我最多会说,他是我孩子的父亲。”“如果我孩子的父亲和别人走了,那我没办法因为他的心已经离开了。”“我女儿和一个汉族人结婚,他们的习俗是男方要给女方钱算礼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不是卖女儿,我女儿和你结婚了也不是你的。男性要尊重女性,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母亲。”可爱。

22分钟前
  • WEST
  • 力荐

好科学的家庭结构啊 和相似生活习惯的人生活 根本不会有矛盾 也没有欺骗背叛一说

25分钟前
  • 金月十
  • 力荐

特别通透的人际关系。晚辈对长辈,尊敬。长辈对晚辈,爱助。爱人之间,平等,尊重,保持距离。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人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你有走婚的权力,也有不走婚的权力。卸下道德的枷锁,我们都能活得更自在些吧,无论你的性别是什么。

26分钟前
  • 杨桃小猫
  • 推荐

很有意思的一个选题,关于有着浪漫走婚习俗的摩梭族,影片不带任何偏见的轻轻拨开了“女儿国”这层神秘面纱。早前就有所耳闻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这部纪录片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认识,虽然胜在纯粹,但是时间和内容充其量不过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体量,而且大多数议题都是蜻蜓点水似得,缺乏深度,仅仅停留在表面。特别是最后作为少数民族景区,外来文化,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仍然缺少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30分钟前
  • 不吃香菜谢谢
  • 还行

结婚的好处,我想想…不知道。

35分钟前
  • 女学生在线陪聊
  • 推荐

慕名已久的片子,看完更慕了,来世愿做摩梭人。大学毕业前在宁蒗县永宁乡待过几个月,驻村时就住在摩梭房东的木楞房里,对泸沽湖有片特别的乡愁。这个片虽然采样自1999年,说的却是我觉得十分接近“诗”的家庭组合形式和亲密关系实践,这一点甚至还可以延展到劳动和社会化生存,颇为神秘的前现代留存现在看来是一整套创造性解决方案。神奇的是,不少摩梭人对此有足够的自觉意识和深刻的认同。摩梭女孩的父亲说“彩礼不接受,我不卖女儿,不做金钱的奴隶。”摩梭当家人老奶奶说“当家不是当权,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养一个孩子。”摩梭女孩自己说“游客问我们还走婚吗?我气坏了,反问一句你们还结婚吗?”这一个个可爱的人,从不把“诗意”“栖居”之类的词挂嘴边,倒是比哲学家都活得明白。

37分钟前
  • 伶仃兽
  • 力荐

当家不是当权,跟着电视哭笑很无聊,毕竟是演出来的,结婚最大的好处,不知道,外面的女人温柔漂亮却中看不中用,摩梭女人勤劳善良,

41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还行

4.5星。原始,通透,本真,纯粹。发人深省,有影响到我的观念。

46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力荐

11年去骑行环泸沽湖,景美人善,正如片中说的,人和景相濡以沫。被采访的摩梭姑娘说她的伴侣,因为汉化,小家庭思想较浓。而摩梭人的家族观念值得参考,兴许能对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家庭带来的苦果有所调节。当家不是当权。结婚最大的好处?想一想,不知道。

48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看看她们,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三观都正得可怕,两相对比,再看看我们,愚蠢封建的野蛮人,男权社会真是恶臭不自知,还妄图去染指这一方纯净的小天地

53分钟前
  • 威猛壮猫
  • 力荐

原始的,可能是封建的,却也是超前的 / 【结婚有什么好处?—— “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8分钟前
  • Qoo Milky
  • 力荐

不太认同很多短评里说的“先进”或“超前”,不同地理和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婚姻产物,各有利弊因地制宜罢了。一边倒的评价反倒让我觉得是导演的拍摄角度有偏颇,在提问时有过多的引导,不够客观。

59分钟前
  • Sipinggggg
  • 还行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面的男人们幸福感也很高,看来母系和无婚姻状态才是人类幸福感的最优解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希望自由平等的泸沽湖不要被愚昧落后的汉族封建男权社会所污染。

1小时前
  • 陆小凰||我爱浪味仙小康牛肉酱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