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

HD

主演: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吴晓亮,奚美娟,吕星辰,董畅,王紫逸,苏豪,梁霆炜,魏尊,曹可凡,蒋昌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篇影评

 1 ) 一部历史主旋律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陈望道的故事,他翻译共产党宣言,教书育人,追求真理,为正身处黑暗中的中国找寻一束光。

不过这部电影的服化道一般,没有历史感,情节有点儿琐碎,有些情节比如刘烨和胡军扮演的陈望道和陈独秀隔窗对望有些尴尬,对我自己而言角色有些难以带入。与《觉醒年代》还有较大差距。

 2 ) 平凡的林茵--一个不平凡的女性

《望道》这部影片我看了很多遍,算上点映和路演,有七遍。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的侧重点相同又不同。

或许大家的目光全放在望道先生身上,说说最吸引我的角色吧--林茵。

林茵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但她不屈服于命运,不愿被家里安排成为姨太太,勇敢出逃,结识蔡慕辉,积极的参加进步青年组织的各项爱国运动。她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在女性以长发为美、吝惜剪掉头发的年代,林茵一出场就是短发的形象,她敢于撕掉标签,脱下枷锁。对于有知识有见识的先生们,她是非常尊敬的,积极学习《共产党宣言》,认真领悟能真正救国的思想。同时对于在工厂干活的女工们,林茵和她们是很亲近的,丝毫没有阔小姐的架子。当巡捕队来巡查时,林茵及时发现危险,为大家争取时间,和杨阿龙配合骗过巡捕,也正是因此和阿龙情投意合,结为夫妻。婚后的林茵坚强乐观,大着肚子为阿龙送饭,夫妻俩信仰坚定,对新中国和未来的新生活充满期待。但是好景不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阿龙被抓,林茵在没有丈夫的陪伴下独自诞下逢林,又在阿龙行刑的当天冒雨抱着儿子去看望丈夫。阿龙在距林茵一墙之隔的刑场被处死,林茵在雨中绝望过,也无助过,但是她没有因此消沉堕落,她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男人,但是她的价值却不是依附于丈夫或是依靠丈夫。林茵把孩子放在周公馆以后勇敢参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在生存与理想的抉择下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抱负就完全抛弃儿子,而是选择让孩子学习自己和丈夫共同的信仰,希望孩子能以阿龙为榜样,接受党的教育和熏陶。

影片中林茵最后一次出场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庆祝游行上。她从士兵方阵中走出来向望道夫妇敬军礼,并与其紧紧相抱。泪水从三个人的眼睛里涌出来,他们都不再年轻了。杨逢林今年十七岁,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七年。没人知道这十七年林茵是怎么过来的,没人知道她受过多少次伤,打过多少场仗,吃过几顿饱饭又挨过多少回冻。在肚子痛的时候她会思念阿龙吗,那个傻傻楞楞的男孩笑着叫她“阿茵”,憨憨的说“我愿意”。那天的枪声就响在她耳边,她的阿龙死在了孩子的啼哭里…

或许「林茵」这个名字并不真实,但千千万万个像「林茵」这样的女性却在历史里真实存在着。她们以觉醒的魄力和勇气顽强抗争着,即使不被任何人铭记,也书写着独属于自己的壮丽史诗。

我想林茵如果知道杨逢林考入复旦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为国牺牲在渡江战役,她一定会很骄傲的吧。

 3 ) 只有自己承认和屈服于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主旋律电影,没有想象中浩荡的战火硝烟,而是讲述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处境、选择与坚守。

陈望道固然不是小人物,而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是后来的复旦大学校长。

但在茫茫的历史尘烟中,每个人何尝不是小人物,而有一部分人,因为践行和坚守心中的道,从而被历史和人民铭记,他们是以伟大。

剧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小人物。点映礼上有一位青年演员说得好,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多一分为道而坚守的力量,这个道可以是你的兴趣爱好,可以是你想守护的人,可以是你的梦想。

很遗憾,因为坐得远,没有看清他的长相,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我记住了他说的话。

一个有趣的点在于,“小”人物杨阿龙在革命运动中遇见了他的爱情,繁衍了他的后代。十几年后,他的孩子杨逢林依然在为革命而战斗,革命是以后继有人。或许这就是繁衍和传承的力量吧。

 4 ) 望远方大道,踏振兴之路,皆我辈宏愿,虽千万人吾往矣!

致敬先辈,为中国的复兴所做的一切,以点辐射面,通过起源的共产党宣言及翻译者望道先生,还有蔡慕晖先生,及许多许多革命者,看到了近代先辈们对国家的热爱,感谢每一位先辈的付出。

致敬!!!

电影整体的观感还可以吧。几个重要的人物也算明确(施存统感觉有点不太连贯),围绕望道先生译前和译后,因为共产党宣言这本著作所辐射出的对周围人物的影响,及主要人物对信仰的诠释,还算是到位。

但是由于望道先生生平跨度时间长,所以情节感觉有点琐碎,像一块块场景拼起来的,着重描写一个时段感觉会好一点,群像戏的话电影时长还是不够,还是比较适合拍成电视剧。然后烨哥的声音感觉有点出戏,以后多接点用眼神表达的戏会不会更好一点😄。

另,文咏珊女士😄旗袍好有气质,好像看见了年轻的、冬天的玉姐,革命者共有的但是又不同的气质拿捏的恰到好处,能明显分辨出角色,一级棒👍!祝文女士越来越棒,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多多拍拍戏哦😊!!!

本人不是什么cp粉,只是文女士的事业粉,看电影就是冲着革命先贤陈望道先生,和演员文咏珊女士来看的。电影整体整体观感还可以,可以一看。

以上仅个人观点哦😄。

 5 ) 《望道》映后笔记

个人认为相比于《觉醒年代》来说这部真的差了不少,可能主要与人设的打造相关,《觉醒年代》里的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但这部来说,整体看下来,每个人都不是那么立体。影片最精彩的剧情是阿龙的那一段吧,导演对于这段也是有些特别的设计的。

导演:1.阿龙这块婴儿的哭声是有设计的,阿龙倒地之前哭声一直不要,从阿龙倒地之后再有婴儿的哭声,更有冲击力 2.行拳进入无我境界也是特意设计的凸显望道性格特点。 3.杨逢林与望道相处,“一定要保护好你的生命”,但离开后,杨逢林死于战役,这个设计主要是想形成反差 编剧:当时有想法不做成传记片会不会更有意思,但最终还是未曾实现 摄影:用了很多前视觉,根据所有的优秀写字的镜头,变成一个个元素,然后再根据各个元素去组合成连续的镜头进行创作,决定每个镜头怎么去拍,除此之外,摄影需要符合影片的风格。 《望道》的拍摄:是属于求索,和时代较劲,寻找一个道路。不同于《1921》是炫丽的,是要掩盖的,所以颜色上是用了大量的雾与雨水,造就了一个遮罩,直到新中国之后,才将饱和度拉高,拉开遮罩。 在拍摄时候,眼神光要有情绪有感情,眼神光有一百多种,需要找到合适的眼神光。 剪辑:结构上望道原本是在20分钟以后才出现,但主人公不能这么晚才出现,到后来删减了前面剧情,提早了他出现的剧情。叙事上,不论是什么影片,都应该有现代感(我的理解大概就是一些创新吧),打破原有叙事逻辑(蒙太奇),将各种时间交杂在一起,才更有现代感 小tips:其实《望道》改了很多次名,但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否决,依旧是《望道》 最有收获的就是穆德远老师说的话,适用于每一个岗位:不是喜欢,而是职业,有人找就做,做,就做好,去想怎么做好现有的这个,改变自己的态度,要爱自己所要拍的内容,要接受这个作品的思想,这个我深有体会,对于很多不想做的事经常一边排斥一边敷衍,这其实很不对

 6 ) 九转大肠老师吃的答辩都没我新鲜?

先下个结论,该片为内容丰富的答辩💩

融合元素真的太多了,典中典。

(剧透剧透剧透,想看但没看的远离!!!

烂包括但不限于:

【全员工具人:

女性工具人不用说了,因为戏份多的女性本来也就没几个。女主,哦不对,应该称呼她为男主的妻子🥲(蔡慕晖),完完全全是衬托男主的工具人,前半段负责美美美和爱慕男主。

之后莫名其妙爱上了算是她的老师的男主(算是是因为女主呃剧里也没交代啊她什么身份,但她和学生混在一起,男主是学校的老师,我说她爱上了老师没错吧w)。

蔡表达完对男主的爱意之后出国留学,随后没有戏份,直到412事件男主奔溃大哭,坐在雨中,蔡直接闪现给男主一个埋胸抱。。。

好家伙啊好家伙,喜欢男主衬托了男主的魅力,其余时间就是安慰男主为男主付出呗。

后面蔡甚至还有句典中典台词,你死了我怎么办啊🥲

(我还还蛮喜欢文咏珊姐姐的呜呜🥹,之前雪中悍刀行我觉得她老帅了,这本电影里我只想狠狠打她一拳,劝她清醒一点😭)

【强吻:

剧情是传播共产思想被人查,然后把现场伪装成婚礼现场。新娘林茵,新郎杨阿龙。男主出声带头起哄让他们亲一个,全场人起哄。女生不愿意,男生直接强吻。。。

后面卫兵走了,男女主看林茵追打杨阿龙,女主感叹他们互相喜欢。。。之后他们还真结婚了。。。

好家伙是不是觉得他们互相喜欢亲就亲了,当人家当时不!愿!意!啊!而且事后还第三视角以蔡的口吻说他们互相喜欢,恶不恶心啊🤢纯纯的答辩剧情,什么修勾粑粑啊

把男生塑造得像无赖,把女生变成受害者,然后在一起告诉我这是爱情,哈哈,大可不必。

【刚生完孩子的母亲雨中狂奔,带孩子去见到要被枪毙的父亲

哈哈没错没想到吧,还是我林茵哒!我虽然刚生完孩子,虽然下着大雨,虽然孩子还小,但是我要抱着她狂奔只为了见到父亲🥹好感动,呜呜呜😇

还有典中典之母亲带着孩子在刑场外大喊我带着孩子来见你了,刑场里某反派问孩他爹,你是选择死还是选择说自己不是xxx,这样就可以见到孩子,还可以陪ta一辈子。。。

为什么别的人枪毙就是直接开枪就死,到了阿龙(孩他爹)这里,就是停下来给他选择?哦我知道他是队长,但是对方知道吗,而且队长又怎样呢,好的我知道这是留白电影不可能什么都拍到。。。算了不安慰自己了就是剧情需要,需要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场外大喊,场内孩他爹毅然赴死的剧情。🥲

【男主生病,女主(这剧情真的能算女主吗)为了男主去找反派(戴),反派让她在男主和背叛xx立场中做选择。

当然女主选择了不背叛,选择了放弃男主。问为什么,因为男主也会这么希望的😎。结果回家后经典被男主指责🫵🏻不应该去找戴,觉得那是戴的施舍,他不需要。

那你去死好咯😊(与伟大的历史人物无关,纯纯指电影塑造下的答辩男主)。

之后更是典中典,女主做了抉择之后有人送药来了男主不用死了。那你这个剧情不就是为了让女主做选择吗,她选择了放弃男主,但我为什么还说女主是工具人,因为她选择的根本不是她的立场,而是选择了男主的立场,

她的根本作用就是围着男主转。男主根本不会死,剧情要体现的只是男主身边人对道路的坚持,再以此突显男主,再用男主指责女主根本不应该找戴的话,来进一步显示男主对道路的坚持,对戴和他们错误的道路的反对和毫不妥协。

(时间线是女主做选择,被送药救了男主,男主指责女主)

【不死男主

男主永远冲在最前线永远喊着这里是学校!他们都是学生!你们不能这样!你们怎么能这样!

然后学生们全死光啦,就男主还活着,然后男主再次冲锋,再次挡在最前面,再次毫发无伤、全身而退,好家伙,我只能直呼好家伙,再好运都不如男主,再命大都不及男主。

好的就骂到这里,平复了一点点🤏吃到答辩的心情。

声明一下,本人爱党爱国爱人民,我只是骂电影,尊重历史人物与事件。

(有错别字和逻辑不通很抱歉,太生气了呜🔥大,虽然估计也没人看到吧w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