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风云国语

HD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杰克·尼科尔森,马克·沃尔伯格,马丁·辛,雷·温斯顿,维拉·法米加,安东尼·安德森,亚历克·鲍德温,凯文·考利甘,詹姆斯·戴尔,大卫·奥哈拉,马克·罗斯顿,罗伯特·沃尔伯格,克里斯汀·达尔顿,J.C.麦肯泽,约翰·塞纳迭姆博,比利·史密斯,莱曼·陈,布瑞恩·斯米吉,威廉·西弗斯,拉里·米切尔,安东尼·埃斯特拉,安德鲁·布雷文,特蕾西佩里尔,道格拉斯·克罗斯比,多罗蒂·林曼,奥德丽·尼南,康纳尔·多诺万,阿蔓德林奇,萨莉·图桑,米克·奥罗克,丹尼斯·林奇,迈克尔·拜伦,威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国语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1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2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3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4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5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6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13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14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15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16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17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18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19无间道风云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无间道风云国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波士顿南部的马萨诸塞州黑社会势力极为猖獗,其中最大的团伙要数弗兰克(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执掌的爱尔兰黑帮。警方为了剿灭他们,决定派警校毕业生比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潜伏其中做卧底。警官的冷嘲热讽,让曾有过底层生活的比利甚为不爽,他曾希望做堂堂正正的警察,但是在强压之下也只得服从命令,在经过烧杀抢掠的洗礼后,他赢得了弗兰克的信任。与此同时,同是毕业生的科林(马特•达蒙 Matt Damon饰)因为缉私有功,获得了上级的嘉奖,并且正在跟心仪女友筹备婚事。而实际上,他是弗兰克安插到警队的一枚棋子,两人勾结牟取私利。警匪先后发现存在内鬼,一场猫鼠博弈由此展开……  本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马丁•斯科塞斯摘得最佳导演奖。龙虎劫之激战归来完美盗贼刷新3+7锦衣卫之日炎刀血洒天牢代号·山豹汤姆·帕帕:你很棒了绝地逃生陕北牧歌给您带来不便绝壁逢生国语圣体无国界爱情乐曲囚禁黑夜没有破晓偷心者异世浮生2019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守卫无尽的爱1981一路顺风瓦舍秘闻生在幼子工作虾玩命记忆女人是老虎猛鬼追魂9:启示录女人日落黄沙英语美人为馅第二季神魂颠倒2001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明德绣庄露西·沃斯利的皇家相册水晶之恋出线了,初恋一见未钟情双龙记之和平契约妖魂后窗谜案超级天兵之机车班长OCTO~感情搜查官心野朱梨~

 长篇影评

 1 ) "What's the difference?"

近几年,虽然马丁·西柯塞斯两次失意奥斯卡,但不能否认,不论《纽约黑帮》还是《飞行家》都是上乘之作。大师一直是那位大师,只是观众的胃口已经从《出租车司机》的年代进化了过来。所以,尝试一些快节奏的改变,西柯塞斯的大方向走的没错。说《The Departed》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一部电影也许绝不为过:尝试革新的大导演,再次拾起反面角色的表演大师(也是我的偶像)Jack Nicholson,备受好评的香港电影《无间道》的美国版。

的确,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很能抓住人。作为资深导演,西柯塞斯技术上的功底自不必说,画面华丽,结构安排合理;Nicholson依然让人欣喜不已,妙语连珠,神经质;配乐方面,也做了不少将现代音乐与高雅音乐结合起来轮流出现的尝试,算是西柯塞斯的一个突破。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DiCaprio的成长。自从他开始和西柯塞斯合作之后,便受到了评论各界各种各样的置疑以及和表演大师De Niro的比较。然而不论是《纽约黑帮》还是《飞行家》,DiCa总是像个演技拙劣的孩子。虽然Howard Hughs的角色让他拿到了奥斯卡提名,但这个角色本身就被设计的很容易出彩,绝非DiCa本身的实力使之然。但《The Departed》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渐成熟的DiCa。工夫不负有心人,贝克汉姆能成为伟大的球星,DiCaprio也能成为演技派的影星。看过港版《无间道》的都知道,刘德华和梁朝伟的两个角色设计的都非常有戏剧色彩。于是,在Matt Damon略欠火候的表演对比下,DiCa的成长更加显而易见。

华丽的外表对一部电影来说很重要,这是感性上用来抓住观众的东西。然而华丽外表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却是决定于一部电影是否优秀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讲,马丁·西柯塞斯把中国的《无间道》成功的美国化了。然而,"What's the difference?" 西柯塞斯版的和香港版的相比,在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故事的内涵上并没有太多的原创。故事情节几乎改都没改就拿了过来,里面的人物设定也大同小异,除了批上一件美国的外衣,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

香港的《无间道》制作精良,更重要的是它独具匠心,充满创造性。这样的电影不仅仅是近几年来香港电影的杰作,就算拿到好莱坞去也并不多见。整部电影紧密围绕着“无间”二字,情节非常引人入胜,然而在精神层面矛盾的表现力却是将“无间”诠释的淋漓尽致的关键。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兄弟感情将好坏的界限模糊,看到了爱情把一个坏人指向一条明道,看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纠缠和思想冲突的折磨,看到了“出来混总归要还”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这些深层面的东西,而且我们被导演说服了,接受了。《The Departed》在情节上翻译的非常完美,然而在内涵的说服力上却显得比较苍白,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在广度上也不如港版的《无间道》。

也许没看过原版《无间道》的美国人会被复杂的情节深深吸引,也许西柯塞斯会凭借缺乏技术含量的“借用”圆一次梦。场散了,观众沸腾了,但这种感觉让我不太舒服。

 2 ) 比港版的无间道要好

毫无疑问,无间行者是翻拍自无间道,并且购买过版权,故事大体梗概差不多
从剧情来说,主体剧情改动不大,唯一比较大的改动是末尾,无间道里的刘德华活着,无间行者里的马特达蒙死了,对比一下结局,我更喜欢马特达蒙死了的结局,为什么?因为真警察死了,那么真土匪也必须要死,因此,马特达蒙必须死,而不是像刘德华,依然还能呼吸着明天的空气,这是对梁朝伟的亵渎,对正义的亵渎,尽管有时正义来的不那么正义,像莱昂纳多被一秒崩掉,没有音乐,没有特写,像死狗一样爬死在地上,甚至都看不到他的脸,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一些人望天摘月,一些人只能如死狗般的偷生,世界充满着不公和腐烂,所以蝙蝠侠里的影舞者联盟,要代表上帝的意志摧毁哥谭市,所幸的是,马特达蒙也死了,告诉上帝,这个世界还有那么一丝曙光,这个世界还没有到要用上帝的力量摧毁的那一刻,这个世界还不是索多玛,所以蝙蝠侠赢了,我们也还活着。
从故事推进来看,我也更喜欢无间行者,无间行者片长150分钟,比无间道多出快50分钟的时长,虽然电影不能说时间越长就越好,但对于这部电影,多出的50分钟,给了我们更多的内容,更多的人物塑造,更多的气氛渲染和铺垫,而且都做的很成功,单从达蒙视角来看,一个完整的脉络清晰可见,从小家境一般、成绩很好,小时候在商店里用崇拜的眼光望着尼科尔森,他崇拜,敬仰这个黑社会老大,并且从他那源源不断的得到很多好处,所以以后,他甘愿喊他老爹,甘愿帮他做事,并且也为他做了好几件至关重要的事,体现出一个卧底应有的价值,而反观无间道,这方面的处理简单的多
从整体风格来看,一个写实,一个文艺,画面处理就可以明显看出区别,无间行者的画面明亮,真实,而无间道的画面多了一层灰暗的色质,显得有距离感。无间行者的写实风格很强烈,比如无间道里最出名的一场天台戏,在无间行者里显得真实的多,无间道里刘德华走到天台中央,长镜头显示四周没人,并且旁边没有掩体,这时候梁朝伟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就用枪指着他,虽然画面很美,但显得太突兀和不真实,或许这符合了东方人强调【意境】一说吧?再看无间行者,莱昂纳多是埋伏在离门不远处的拐角处。再看2人对峙后的场面,达蒙出来后莱昂纳多就背后偷袭一阵狂扁,嘴里不停的FUCK,这对于一个压抑许久,要靠药物才能维持的人来说,是多么正常的感情爆发和宣泄,而不是像梁朝伟那样,还在天台上玩起了古龙式的对话,而在枪口下的刘德华还能从容不迫的用着古龙的方式对答,表现的从容不迫,稳如泰山,让观众觉得好cool好cool,但却距离真实越教遥远。
无间行者的细节铺垫做的很好,像达蒙毕业之后买房子,一个刚毕业的州警不可能买那样好的房子,这个买房子的细节明白的告诉我们,达蒙需要尼科尔森给予的父亲般的崇拜和金钱,尼科尔森需要达蒙在警队里的信息,这就是互相利益的平衡点,当冲破了这种平衡,那么这种关系最终就会被打破。诸如这样的无间道里没表现出来的细节还很多,让观众看的很具象。
从演员阵容对比来看,莱昂纳多对梁朝伟,一个表现的像是真卧底,一个玩起了电眼艺术风,达蒙对刘德华,刘德华从始至终都在表现酷,所以可能还会有很多观众都会希望刘德华不要死,为什么不给他一个再做人的机会呢?偶像气质流露尽展,但是感觉一个好的演员,更需要投入到角色当中,尼科尔森对曾志伟,这就不说了,压根差好几个层次,马丁辛对黄秋生,其实觉得黄秋生在这部电影的表现和刘德华一样,很酷很酷,跟普通人,普通警察明显的气场就不一样,维拉对陈慧琳,还真不知道陈慧琳会演戏?表现的像一张白纸一样,十足的一样花瓶角色
其实还有更多想表达的,无耐水平有限,只是个人觉得,无间行者真的比无间道要好。

 3 ) 无间道风云

该片翻拍自香港电影经典影片《无间道》,讲述了波士顿黑帮组织和警方之间互相培养卧底安插在对方内部,以及互相斗智斗勇的过程;是警方和黑帮都决定展开洗底行动的故事

美版的无间道,比较直白、血腥,文戏不够,武戏太过

但是在电影语言方面,美版则更胜一筹!这部电影用一种特别的即前一百分钟都是通过平行剪辑的方式来推动故事、塑造人物。而这种方式走到了极端就塑造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4 ) -对不起,我是警察 -我是马塞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

小文艺的港版无间道 实在的美版无间道。看完的结果,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港版精心渲染出了一个“酷”的无间道,而美版或者不懂酷或者不屑于酷,制造出了一个更“真实”的无间道。
 
美版和港版都很好看。但美版少了一些煽情、玩儿深沉、装酷,因此容易给人一种错觉:美版比港版肤浅、没有深度、没有内涵。我不觉得这和内涵有什么关系。可以对比一下两个版本的镜头表现和人物表现。
 
有图版
http://wfwfang.blog.163.com/blog/static/239389920069222365418/ (网易博客竟然说在审查中)

-------------------------美版港版的对比------------------------------

1,超级大国 vs 发展中国家

港版里的一些地点总是很干净、很整洁、很现代化,“很富有”。

-天台-
港版印象最深的是梁朝伟和刘德华在天台的对决。因为觉得周围的场景“很干净、很美”。
 
美版:破破烂烂,整个一废品堆放站。

-高尔夫-
港版:看看香港人在哪打高尔夫,太“大款”、太“气质”了。
 
美版:这儿哪是警察局局长啊,就一公司小职员周末练习高尔夫。

-街道-
从电影院走出来后的一段跟踪,注意这一路的景象。
港版:一个现代商化业都市,弄得四处都很有品位似的。
 
美版:凌乱不堪贫民街。(当然了考虑到A片影院为了防止有损市容也不太可能出现在高档地方,这个场景也是能理解的)
 
-办公室-
美版:很普通,桌子上东西很多,身后有很普通的书架放了很多书——就是一个普通房间。
 
港版:第一感觉是没什么东西,很简洁。
 
第二感觉,背景很黑看不清。陈慧琳的脸也只有一半光线,恩,很很艺术。
 
所以,美版医疗所就是一普通办公室,日常生活所用。香港医疗所,充满着小资式的简洁(桌子上不摆实用的东西)。
 
还有很多,看完干净整洁时尚现代的香港街道及办公室等地,再看凌乱不堪的美国,就会有种错觉仿佛中国是超级大国,而美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2.煽情 vs 直白

港版里如果要说感人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黄sir的死。
 
-黄sir的死-
港版第一遍看到这里时特别感动。后来看了美版无间道,又重温一遍港版这个经典桥段,原因是很好奇港版为了感人到底用了什么技巧。
1)迷人的眼神:梁朝伟面对黄sir的死,再一次给我们展现了忧郁的能杀死无数无数小女生的眼神
2)背景音乐:背景音乐不失时机的想起,时间掌握的很是时候
3)慢动作:注意警匪之间的慢动作,配上忧伤的背景音乐,很煽情
4)黑白回忆:黄sir的种种片段,25号生日的手表等等

-傻强的死-
黄sir死后马上进入下一个桥段,傻强开车,傻强的对白和最后的死更增加了煽情程度。(我觉得无间道里最好的演员就是傻强了。)
港版在这里为实现剧中的一个高潮,下了不少功夫啊。
再看看美版黄sir的死:没有深沉忧郁的眼神,没有恰实时机的主题曲,没有慢动作,没有黑白片儿回忆,没有傻强(美版傻强是稍后一点死在板凳上的)......只有主人公一个劲儿地念:fuck、fuck、fuck ......

-梁朝伟的死-
港版第二个很煽情的地方,是影片结尾处梁朝伟的死。
注意四个特点
1)慢动作
2)三个人的镜头的切换,并且每个人都来一次画面由彩色变为黑白
3)优柔的主题曲再次想起
4)电梯门一开一合撞着梁朝伟的腿
经历种种曲折梁朝伟终于抓到了卧底,本来这时观众应该舒心了,梁却死了,这种期望和现实的结局形成巨大反差,然后上面4个技巧一并用上,又一段非常~非常煽情的戏出现了。
美版呢,跟黄sir的死一样,还是什么也没有,没有慢动作,没有画面由彩色变黑白的手法,没有主题曲想起。有的就是,美版刘德华接过枪,朝旁边警官的脑袋开了一枪,很干脆。

3,神 vs 人 表情篇

最典型例子是影片结尾电梯里的一段戏,看看两个版本刘德华的表现。
美版“梁朝伟“的表现:靠在电梯里,满脸鼻血,一脸惊讶和紧张。
港版刘德华的表现:没有惊慌失措,没有面脸血迹,没有因紧张而造成的剧烈呼吸,没有fuck,总之,异常冷静,还是酷酷的,

4,神 vs 人 对白篇

港版对白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恐怖是片尾天台上的梁与刘的对话吧。

港版:
- 给我一个机会
- 怎么给你机会
- 我以前没一个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 好,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
- 那就是要我死
- 对不起,我是警察
- 谁知道
-(酷酷地举枪)

美版:
- 我们只有一个是警察,你明白吗,Bill?没人知道!
- 你他妈闭嘴!
- 我是马赛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

真想统计一下这段对白中出现了多少fuck,出现率是全剧中最高的吧。
 
无论是表情还是对白,港版给人的感觉是里面的角色都是”神“——无论遇到多么重大的变故也能处乱不惊,无论多么气愤对白也是艺术性的。而美版让我们觉得,剧中人物和我们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一着急也上手,一说话也骂人,突然发生枪击也惊讶。
 
和菜头说过一段话:
你对着镜子说一百次“因为我是警察”试试?一准会笑起来,美好情怀就怕重复。而你再对着镜子说“Are you talking to me? ”一百次试试?出门就会打人。

Are you talking to me 是《出租车司机》里的台词。拽得不得了。所以我觉得论台词风格,港版无间道就是艺术的”我是警察“,美版无间道就是就是很拽的”Are you talking to me“。


-------------------------关于精致,深沉,内涵------------------------------

无论是表情还是对白,感觉老美不擅长表现酷。这种感觉不只在看电影上,小说、动画、游戏,无不如此。比如来这么一句,

        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这一句话就够了,这个人的“酷”劲儿就马上被刻画出来,甚至脑海中马上可以YY出这样一个场景“古镇、小店、夕阳,一把剑滴着血(特写),一个人一身白衣站着一动不动,衣服的下摆风的吹动下微微飘动”......剑神啊,怎一个酷字了得。

老美呢,他们不来“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这种绕圈子的话,可以是这样——
你瞪他一眼,然后他说:fuck you!
  
老美的表现很直接、很市井。即使黑客帝国尼奥无论怎样穿黑衣服戴墨镜并费尽心思的摆pose,这种酷和香港电影或者日本动画比起来还是差的远。港版无间道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显示出了一种酷,一种精致,而美版“大大咧咧”。所以看完美版后也许会有种错觉,美国电影真没内涵啊。不过我觉得这样说就有点误会美版无间道了。

确实,无论刘德华在什么处境下都能处事不惊,黄sir一死各种电影技巧就跟上,陈慧琳随便一个镜头也有艺术照的感觉,各种细节潜移默化地给了我们这种所谓有内涵的感觉。

但我们是否有种错觉:煽情 酷 深沉 = 内涵 ?
 
还有一个例子,港版无间道曾志伟有一句经典台词“出来混的总要还的”, 然后,曾志伟死了。于是我们会觉得:哇,这句话真有内涵,这其实是电影的主题,暗示着......(省略无数字)

问题是曾的死也许原因很简单:为了剧情推进的需要,就像黄的死一样,他们的角色用于推进剧情,推进剧情的任务完成了,他们死了,剧情继续发展。

所以我觉得曾的台词和他的死这种安排,有两种可能性:

一,单纯的巧合。“出来混的总要还的”这句话不一定蕴含着多大的含义,不过是一句口头禅,也可能是“我最烦你们这种没技术含量的”,或者是“我不做大哥已经很久了”。恰好他说了这句话,然后剧情安排他会死掉,单纯的巧合。

二,编剧有意安排。开头来一句“我们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出来混的总要还的”,然后结尾让他死掉,像中学生写作文做一个首尾呼应,借此引起观众的赞叹:哇好有内涵你看开头都说了,结局果真这样。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种“首尾呼应”的水平就比较低了。对比一下《肖申克的救赎》,关于希望或者自由,并不是开头安迪说个主题然后结尾就逃出去了这么简单。电影任何一个细节,安迪的任何一个行为,给同事喝啤酒,帮助上进小青年学习,听音乐......这种细节散布在电影的每一个角落,即使不用“首尾呼应”,看完电影后观众也能感受到电影所要传达的含义。


正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内涵理论”,我们会说:你看,美版无间道没有表现人的更复杂的一面;你看,港版梁朝伟死的时候电梯不断撞击他的腿显得多有内涵啊美版就不行;你看,美版没有针对“出来混的总要还的”等宿命论来个升华,多没深度啊;你看,港版动不动就慢动作背景音乐还特优美,多有文化啊......
 
但我觉得这恰恰是美版无间道最大的优点:很少来煽情或者升华什么的,只是尽可能表现激烈冲突下的人的真实表现(只是猜测更加真实,毕竟我没做过卧底也没天台上拿枪指过人)。比如想想一下影片结尾那段情节,两个卧底在天台见面,一个人异常愤怒,一个人高度紧张,这种情况大家会有什么表现?我想无非是美版所演的情况,爆打一顿,并同时fuck、fuck地骂。如果非要两个人异常镇定地说充满艺术气息的台词(“对不起我是警察”),不太可能吧。但是,也不能否认这种表现很酷、很好看。
 
-------------------------结论------------------------------

港版和美版各有特点,都很好看,但精致也好深沉也好艺术也好,与内涵无关。
港版无间道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好看。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音乐的配合都恰到好处,就像《疯狂的石头》,好看就足够了,没必要扯上内涵。
港版无间道通过美化街道环境(优美的天台)、运用充满技巧的镜头语言(深情主题曲+慢动作+黑白片回忆),加上酷酷的人物表情(不大喜大悲,一脸深沉)和艺术腔的台词(- 对不起我是警察),创造出了一种非常精致的美。
(这种“美”可能是香港电影的强项,在杜棋风《机动警察》最后优美的开枪、在王家卫《东邪西毒》欧阳峰孤独地看着远方的沙漠等画面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
而这种精致的美,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这就“有深度”“有内涵”。但煽情加精致不等于有深度。
  
美版没有运用这些技巧,和“精致”的港版无间道比,美版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更“真实”的无间道。好看不在于酷,而在于真,影片里的很多人是平凡人,开枪杀人的时候会紧张,愤怒的时候会骂fuck,激动的时候会打人,出现突发事件是会有不知所措的瞬间。
  
写了这么多,其实有这两句台词就足够表现两个版本的差异了——
 
  港版 对不起,我是警察
  美版 我是马塞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可适当加入fuck等词)


------------------------------------ 题外话 ------------------------------------
1,美版也有很酷的对白
- 你知道我是谁吗
- 不知道,怎么了
- 我是那个告诉你什么人能打什么人不能打的人

 
“我是那个告诉你什么人能打什么人不能打的人”,恩,很酷,很吊,很拽,拽得就像《英雄本色》里小马哥说的“我这辈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拿枪指着我的头”(大意如此,原句忘了)之类的,也许很容易成为小混混们模仿的对白,让人有马上出门对谁说这么一句的冲动。

2,替美版《无间道》鸣不平,其实港版也特爱看
 
3,还是港版MM漂亮
不需要语言,直接看图就知道了
美版

虽说和化妆有很大关系吧,反正还是觉得港版MM漂亮。

4,制造话题
港版无间道还有一个特点,在一些细节上,很容易引起猜想、讨论
 
-孩子的年龄问题-
梁朝伟偶然预见萧亚轩
- 你女儿多大了?
- 五岁。
梁走后,女儿说
-妈咪,我今年六岁啦。
这五岁和六岁可大不一样啊,牵扯到谁的孩子的问题。萧亚轩说谎的心情,萧和梁以前的感情.......这都成了fan讨论的内容

-电梯枪声问题-
电影结尾处,电梯下降的时候,出现了四声枪响,其中两枪是向上打穿了电梯
谁先开的枪,谁开了几枪,为什么会有两枪向上打......不少人在研究这个

-傻强问题-
傻强到底知不知道否梁是卧底,这也有过争论。美版倒是直接就表明了。

这些都是美版不具备的特点,就是总会有一些细节因为交待不清(或者出于故意,或者导演编剧自己也没察觉),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结果让这部作品更加热门更有影响力,这点上很像引起很大反响的“EVA”和最近的《凉宫春日的忧郁》(当然不喜欢看动画片的话可能感觉不到这种“反响”)

5,电影院
刘德华和韩琛在电影院见面,电影院里播放的是什么电影?
港版,倍儿艺术片的感觉,大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什么的吧
 
美版......(汗)
 
6,BUG的解决?
-你们警探真搞笑,为什么总喜欢在天台上见面?-
我们可以解释是装酷,但电影总要来个自圆其说,港版刘德华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后,美版梁朝伟给了一个理由:在老警官死的地方见。
美版至少解决了这么一个说不上bug的bug。
  
-可以随便杀死警官?-
黄sir死的时候,我就想当警察真可怕,随时都可能被打死。
但后来总觉得奇怪,即使是黑社会,也能随随便便杀个警官吗?如果真能这样,那早点动手不就得了,随便哪天等黄sir上街买菜的时候找俩人捅死他不得了,韩琛老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何必非要等那天才动手。
如果真这样,全市的警察早就被捅没了——所以也不太可能吧。
可那天为什么就能随便杀个警察呢?实在不理解。
结果美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解释。
  
7,美版设定的一个很好的角色,很感人的一幕
最后结尾处,爱骂人的警官......
  
8,警察杀人最专业?
看看爱骂人的警官杀人时候有多么利索:潜入对方家里,鞋上套着白布,手上带着手套,杀完人把帽子一罩,走人。
看到这儿就在想,不愧是警察啊,深知如何不留下证据,可见一旦警察 想要杀人那应该是最可怕的。
  
9,一个电影一句台词就够了
我觉得两个版本的电影,每个只要有这么一句台词(不是同一个人,港版梁,美版刘),就足够表现她们各自的特点了。

   港版 对不起,我是警察!
   美版 我是马赛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可适当加入fuck等词)


-------------------------删掉的一段------------------------------
写这篇文章时,最初有下面这段。后来觉得跑题删掉了。
============= 跑题的分割线 ===============
因为关于内涵,我们有一个倾向,就是当描写一个坏人时,我们越是不断地表现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我们就越说这个“有内涵”。所以为了显得和内涵,我们要这样表现:
 -坏蛋晚上一定要被噩梦惊醒受到内心的谴责痛苦无奈
 -坏蛋杀了人后一定要回家面对自己的孩子表现无比慈祥的父爱
 -大坏蛋之所以是大坏蛋一定是幼时受到了某种心灵的创伤
 ......
总之,就是常说的一句话:坏人也有好的一面。
越这样表现,我们就越说这种电影 “有,内,涵。”

坏蛋非得良心自我谴责吗,非要在童年受到创伤吗?
《8 毫米》的结尾,主人公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最终boss超级变态性虐待狂时,boss摘下了面具,露出了平庸的脸,在主人公惊愕(主人公可能和观众一样在纳 闷儿“不会吧,超级boss原来长得这么平庸这么‘没内涵’啊”)的时候说了,我不吸毒没有心理疾病我父母没有离异我幼时没有受过虐待......(大意 如此原句忘了)
这个boss的话倒也很有意思,终于打破了“超级大坏蛋一定要有父母离异或者幼年时受过创伤”之类的千篇一律的定式。我很喜欢对这个坏蛋的设定。
可能正是由于由于这种“内涵理论”,被误解为“美剧照搬了很多情节,但是并没有突破和升华。”

再比如比如明明是大坏蛋最后终于“想做个好人”,这下主题就升华了,我们就说这电影特有内涵。
如果大坏蛋老是大坏蛋,一直到影片结束也不积极向上思过进取,我们就摇摇头说“恩,电影好看是好看,就是少了点内涵”。

我觉得这是由于学校里的一些教育使我们对“升华”过于看重了,造就了我们的一个特点,为了升华而升华,谁不升华谁就没内涵
对此王朔说以前自己的小说被主编批评过“没有教育意义”,因为主人公没有在最后认识到什么而使小说有所升华。王朔对此很纳闷儿,能认识到什么啊,干嘛非得认识到什么才成啊。
另外,一些煽情的场面也极易和所谓的“内涵”“升华”等等连在一起。
比如徐静蕾在《梦想照进现实》里讽刺过说,中国电影动不动就用女人生孩子来表现女人的苦难等等。(很巧的是恰好同一时期播出的《茉莉花》,仿佛给徐静蕾的话做证明一样,真在结尾处用生孩子的镜头来了个“升华”)。
============= 跑题的分割线 ===============


----------------帖子写完了-------------------------

感谢大家的评论。看完大家的回帖后发现自己的观点有很多问题(笑)。

几位朋友指出我对美国波士顿的不了解。

一位朋友指出的,帖子有点厚此薄彼了。字里行间有点对港版不屑的口吻。确实,人家港版也没招你惹你的,你干嘛呀你~主要是看到好多人都说美版没深度,有点想替美版鸣不平,结果可能写得有点偏激。

还有朋友说 没有渲染不等于真实。确实是这样,我没考虑到这个问题。

反正,还有很多问题。

感谢大家的意见。

 5 ) 看完港版看美版知道有多不爽吗

一开始我用尽全力不要带主观色彩去看这部影片,但结果我失败了。美版完全复制港版的剧情,却又被一些人可笑的说根本不是无间道,不能比,真是可笑至极,翻拍,不应该算是一种致敬吗,可惜这部翻拍自香港的电影却在电影里把香港人刻意丑化,这个导演的恶心程度真是达到极致,最恶心的是奥斯卡。我不得不又复制一些人的话,喜欢美版的就是水平低,我不喜欢那些完全不需要出现的fuck,只觉得美版完全跑偏无间道这个主题,满篇fuck很酷是吧,可惜在我看来只有粗俗。

 6 ) 我们不懂你们,你们也不懂我们

我想说的就是,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我一直抱着比较悲观的态度。交流?或者,但融合?休想。结果只能是你吞我了,或我吃了你,没有中间状态。
你真以为得了奥斯卡,《断背山》或《藏龙卧虎》就是好电影?我真的不这么看。如果李安没有在好莱坞发展,他会延续《喜宴》和《推手》那种温婉到了骨子里的儒家风范,或者他会成为另一个小津安二郎,但是现在,他只是一个著名的导演,而不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他甚至还上演了《绿巨人》般的灾难,我不是说一个导演不应该突破风格,而是不应该妄图以可笑的方式向商业化的好莱坞证明自己(看看张艺谋这个典型的悲剧吧)。
是的,《断背山》和《藏龙卧虎》有一般美国导演所没有的温情,想想吴语森为好莱坞黑帮片所注入的江湖侠义吧,但《断》和《藏》仍然是典型的好莱坞片,美国文化真正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已经将你的原形融化,但仍让你以为自己特有个性,其结果就是,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但你也不是美国的你。我想这是每一个第一代移民所遭遇的文化困境,你便成一个文化的流浪儿,既不是旧国人,也不是新国人。
很多人评论美版无间道翻拍得很好,或者翻拍得很烂,但其实这都不是重点。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觉得原版的更好,翻拍的版本里已经没有老大和卧底那些江湖道义,兄弟情仇,但老实说,你怎能指望美国人懂这些。
IMDb该片的评分高达8.4分,评论里面一片叫好,可见北美观众对此是卖账的,导演更是已经荣夺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要是再拿个奥斯卡,我看这才是个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而枳在淮北狂受追捧的大笑话呢。
我们不必吹嘘我们原版的故事编得多么好,这个片子已经是个典型的好莱坞片了,老马并没有退步,开场20分钟那些个台词,镜头,场面,让我恍惚以为又到了《教父》时代,当然,后来我就陷入对情节的恍惚不解中。在没有多年感情的基础上,你真能想象一个警察局长会为了自己也并不怎么喜欢的小卧底挺身而出,最后被摔下楼去吗?你真能想象一帮黑帮小喽啰在没有任何指示和恩怨的情况下,会谋杀警察局长而不计警察的报复吗?你真能想象那个倒霉蛋在得知比利是卧底的情况下(给了你错地址,你却来对了地方)傻乎乎地不报告老大同伙,却让比利同学来到床边?还有那莫名其妙的两位女配角,一个在老大旁边搔首弄姿,我满心期待她有更精彩的表演,结果只是搔首弄姿¥%•#……•#,还有一个同两个人都上床,我继续满心期待那个做B超的宝宝偏巧不巧是比利同学的,结果她最后的镜头就是在葬礼上扭着腰走了,¥%#•%•#¥,你真的敢说你爱看美国版无间道???
当然,本性粗糙的北美观众不会看这些的,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没有那些从小被老大抚养,教育和摔打的江湖义气,没有那些英雄惜英雄的莫逆和对正义的坚持,无间道是没有价值的。原版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华仔和伟仔都被各自的环境所影响,对自己本来的信仰产生怀疑,处在人生痛苦的挣扎中,这个在新版中完全看不到了(我仍然说,这并不是“不好”,只是他们“不懂”)。当然,我们就更不指望北美观众能够理解“无间道”这个名字巨大的背景和隐喻了。
演技方面,别怪泰坦尼克在我身上落下的病根儿,Leonardo DiCaprio也实在太不走演技派路线了吧,我真的同意某个网友的意见,与之相比,伟仔简直已经可以拿18个小金人了。Matt Damon同学演得不错,尤其是他的参照物只是刘德华的时候,最棒的是Martin Sheen,坚持下去,有一天也许真能超越马龙的教父形象。
真的,其实美版也还不错啦,只是我们无法懂得。我还真心盼望它多拿几座小金人,这样不但中国电影可以假装借此装大碗儿一把,我也从此心安理得地把好莱坞大片只当好莱坞大片看了。

http://blog.sina.com.cn/u/5419f9a3010007if

 短评

港版更浪漫诗意,更煽情,未解释的小bug不少。美版更现实主义,更粗粝直接,几个小细节处理得精彩。相对来说个人更偏爱美版。影片剪辑十分出彩,快速摇摄和交叉蒙太奇让人眼花缭乱。内容上,除了悲情宿命,还突出了族裔歧视和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结尾部分酣畅淋漓。ps: 维拉法米加太美了。(8.5/10)

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先要看懂“教堂老鼠”这句英文谚语,老鼠想在教堂里找吃的,是枉费心机,教堂里的老鼠一贫如洗。影片中马特达蒙,小李子,黑帮老大三个人都来自爱尔兰底层,就像一群老鼠,即便进入了教堂,也只能被政府利用,互相残杀,最终像老鼠一样死去。《无间风云》讲的是老鼠的故事,《无间道》讲的是警察的故事

6分钟前
  • 卡里加里博士
  • 力荐

将这部和港版当成两部片子来看 或许更好些 不同导演和演员 交上的两篇作业 相比港版 本片更具有本土黑帮味 所有原剧本精彩情节均予以保留(甚至还引入了部分第二部的设定)全部港味也悉数抹除 变成一部完完全全的美国黑帮片了 老戏精的演出给全片加分不少 无奈马特呆萌实在出戏 加加减减还算是值得推荐

10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有强于原版的地方...

12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镜头真是老辣,的确比港版好。

13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本土化改编很成功,达到了商业艺术的平衡。跟港版比,省去了无限闪回+煽情配乐的陈旧桥段,一枪爆头干净利落,但在节奏控制、人物内心刻画、情感代入等方面落了下风。人物背景交代、角色融入环境、勾搭心理医生,严重拖慢了节奏,进入第一场交易高潮戏,港版15分钟美版1小时。老杰克过强的存在感反而有些喧宾夺主,新增的FBI线人这出情节也不高明。

16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不如港版

21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方法派演技和蒙太奇技法的高超作品。和原版很多东西不同,想表达的东西也不同.老马丁告诉我们的故事是,任凭怎么挣扎,你的命运,你所处的社会地位早已经注定。所谓的正邪善恶,那是什么?一切你都没有选择。本体论的非行动论者。真的很赞,不只是马丁·西科塞斯,最帅的还是杰克·尼科尔森。

26分钟前
  • 力荐

觉得比港版的好看,更加像黑帮片

3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1、一众演员演技大爆发。 2、充实的剧情和仔细琢磨的细节。3、旁观【个体的命运和他那无用的挣扎】,使本片接上了希腊悲剧的传统,这一点比略显神叨的”无间轮回“更使人震撼。

35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个人还是喜欢港版。美版构图、剪辑和调度是非常精致,与港版最大的区别在于意味神韵的不同,东方语境的那种腹黑阴谋在港版体现的淋漓尽致,美版则很直接很粗暴。例如港版开头的刘梁试音那段,梁跟踪刘手机响之后他们的反映,还有黄秋生从上掉下音乐响起的瞬间震撼,乃至到最后刘德华“我想做个好人”的挣扎,都有种阴郁而不得已的况味,深存于哲思,充满宿命感。美版的实在直接粗暴,完全没有这种哲学意蕴。玩阴谋,老外还是太嫩了。8.0

39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居然没有“我只是想做个好人”的台词。

4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前几天大家说到美港两版的喜好问题,我于是又把老马的这部找出来看了一遍,中学时的记忆方才涌上心头。我只想说,不遗余力支持美版,剧本,表演,剪辑,欲罢不能。

4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港版固然好,但本片作为电影的水准要比港版高出若干段位,斯科塞斯黑帮片镌刻于骨子里的冷和酷。结局高潮的处理:一枪打过去脑浆迸裂四散于电梯间中不给人任何喘息之机,生活就是这么无情,哪来那么多时间让你平复心绪。

4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唯一能吸引我的就是港版的情节,老尼科尔森好做作。看完整片,更增加了我对F-word用法的认知,莫名其妙的BT sex,不知道说老尼老当益壮好还是为老不尊好。还是喜欢充满情义的港版。

52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还行

对比下来就知道香港有多gay了

55分钟前
  • 沈涵
  • 还行

把所有的台词都加入Fuck,就成了无间行者

59分钟前
  • 白大官人
  • 还行

这不是典型的翻拍片,这是马丁在留了一根肋骨再创造出的巨人。这是马丁最擅长的黑帮片,剔除了原版过多的情爱与宗教意味,这是最逼近现实的社会学。不要纠结港版的诗意与宿命,马丁在这波士顿的黑夜下编制的不仅仅是宿命更是人生,这是马丁个人特色和商业因素的完美平衡,这是The Departed

60分钟前
  • D I D A
  • 力荐

平行、交叉蒙太奇剪辑的典范

1小时前
  • Song³
  • 推荐

7,还是感觉没有港版,无间道是一个深深受到儒家文化熏陶,植根于人情社会的侠义故事,而不仅是一个犯罪故事,这点上老马那些极简的暴力镜头,脏乱差的穷街陋巷,极度克制镜头语言都体会不了原版的精髓。当然把这个看成一个完全独立的原创故事,那就非常好了,可惜我做不到

1小时前
  • мая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