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西斯的凝视

HD

主演:哈威·凯特尔,厄兰·约瑟夫森,玛雅·摩根斯特恩,萨纳西斯·韦戈斯,Giorgos Mihalakopoulos,多拉·瓦拉那基,Mania Papadimitriou,Giorgos Konstas,萨诺斯·格拉迈诺斯,Alekos Oudinotis,Angel Ivanov,留巴·塔迪奇,Vaggelis Liodakis,Gert Llanaj,Agni Vlahou,万格利斯·卡赞,Mirka Kalatzopoulou,伊娃·科塔曼尼多,纳迪娅·穆鲁齐,塔尼娅·帕拉依奥罗葛,斯特拉托斯·帕希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1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2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3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4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5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6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13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14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15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16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17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18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19尤里西斯的凝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尤里西斯的凝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开始回顾了一战时第一部反映巴尔干半岛的默片,内容是描述纺织女工生活的场景。主人公(哈威·凯特尔 Harvey Keitel 饰)是个希腊裔美国人,在经历战争洗礼后,他怀着感慨的心情重归故里,寻找电影开始的地方。他跟同伴讲述着曾经在这里度过的岁月,怀旧而伤感。特别是看 到教徒手持火把游行的情景,勾起了他对残酷战争的回忆。最后,他决心逃离。大雪漫天,他要了辆出租车,并答应送一位老人回家乡看看。然而,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让老人无家可归。汽车在雪地里抛锚,他只能登上了列车继续前行。在萨拉热窝,他在电影馆馆长的陪同下,寻找那部默片未果,却和馆长的女儿一见钟情。他高调地进入社交圈,却发现这里已经被前苏联的文化浸染,到处吟唱着喀秋莎的旋律。他曾目睹列宁的雕像被卸开,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感情……  本片获得1995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真情陌生人洞穴里的医院二加二2011太他妈好相处了摇滚吉他梦恐怖情人节食神归来2020调皮爸爸隐蔽深林入目无人四下皆你一轮江月-《中国医生》电影纪录片人小鬼大刘罗锅伦敦生活视差云南虫谷2021狮子山下的故事国语版夺棍时光与他,恰是正好姐妹2再见青春时间的色彩贝尔吉卡作恶者食人鱼3D国语未死之躯奇幻芭蕾舞茅趸王巨蜥星期五晚餐第五季庇护:扭曲的恐怖和幻想故事深海大鱼恋爱中的梵高赤裸女特工之夜之序曲扎齐坐地铁拉贝日记菜鸟王爷闹江湖盗版猫我的小小新娘迷城天狗老水仙花样男子第一季神采飞扬1991

 长篇影评

 1 ) 寻找自我就是放弃一个又一个过往的自我。

"And, if the soul is about to know itself, it must gaze into the soul."
正如开头引用的柏拉图的话语。人生就是不断地自我解剖,自我舍弃,再组装。

“巴尔干战争指的是1912年到1913年期间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上前后发生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10月-1913年5月)的对战双方是巴尔干同盟诸国(希腊、保加利亚、黑山、塞尔维亚)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结果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战败,其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土地除伊斯坦布尔附近的一小块之外,全部割让给同盟四国,同时阿尔巴尼亚独立。其后由于战后利益分配上的问题,又很快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6月-8月),这次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结果保加利亚战败,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保加利亚割让了大片土地。

塞尔维亚经过这次战争,变得更加强大;这引起奥匈帝国的不安,两国间的敌视成为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保加利亚由于被巴尔干邻国击败,因而转向复仇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因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皆为协约国成员),寻求恢复大保加利亚的光荣。”

这就是影片的大背景,全片辗转整个巴尔干半岛。希腊、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波黑。而这个gaze也正是对整个巴尔干半岛的继manakis兄弟后的又一次凝视。

对尤利西斯唯一的认识就是“意识流”,而本片也是看过的安哲的片子里最迷离的一部了,时而自己时而穿越过去时而进入他人的生活,但转接却恰到好处,充满着喜剧效果,特别是同年时代在罗马尼亚国内的那幕,一个长镜头从1945到1948到1950,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的归来,叔叔的被捕,和没收委员会的到来,最后一张照片,随后家族分崩离析。满眼红色的罗马尼亚,士兵们歌唱着喀秋莎,踏上战场,人们举着革命必将胜利的横幅游行,而所谓资产阶级的家中,却是处于一片恐怖的氛围中。再到离开时肢解的列宁,长镜头的人们追逐着驳船划十字架,对的是什么,错了的又是什么?

边检时化身成了Yannakis,被流放的命运似乎竟是落在男主身上般感同身受。"The first thing God created was the journey. And then came doubt... and nostalgia..."

他们在讨论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谁先来到巴尔干半岛。最后的结论却是都怪该死的黑格尔影响了马克思。想想鹳鸟的踟躇里作者的发文,“By which cues could we spark a new collective dream?”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前进,也因此,manakis兄弟的凝视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一见倾心。

不过比起第一遍看更倾心的是一段影片没有交代,但却可以旁敲侧击推敲出来的男主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的希腊,男主在军队中,每个星期六离开时,hoping for a sign in the eyes of the local girls. But they just laughed and passed on. There, they laugh and pass on. But not always.

-"Will you wait for me?"

-"Is it wrong not to love the city where you were born? But this place stifles me. Rain and mud in winter, dust in summer."

-"I'll be back to take you away from here. I can hear my train coming in."

-"Stay a little longer. Only a few minutes."

-"I can hear the train. I must hurry."

-“Tell me that you care, that you will come back. I will be waiting.”

从此似乎眼中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她的模样——可以参考《鹳鸟的踟躇》里的妹子所经历的。另一点,可以想见《鹳鸟》的男主随后会踏上的道理。重点不在谁负谁,重点在于男主们一个个瞎了。本片可以说是为了逃避那个她而一头扎入三卷胶片的坑,而《永恒》则是为了坑而放弃了一切。某种程度上来说,入坑相对来说是容易的,因为一旦认真便可以暂时地忘却一切。但终究要还的。

无论是IMDB上号称是在唱库尔德民歌的妹子让他穿上死去的丈夫的衣服,还是老头的女儿对他说好像很久以前就认识他。只能说都瞎了。或者说,选择不去看。而换句话说,男主何尝不是呢,他只是选择了蒙蔽双眼,但最后,那三卷胶片的含义,则是他终于敢于去正视他自己了。

“When I return, it will be with another man's clothes. Another man's name. My coming will be unexpected. If you look at me, unbelieving and say,'You are not here.' I will show you signs and you will believe me. I will tell you about the lemon tree in your garden. The cool window that lets in the moonlight. And then signs of the body. Signs of love. And as we climb, trembling to our old room, between one embrace and the next, between lovers' calls, I will tell you about the journey... all the night long. And then all the nights to come, between one embrace and the next, between lovers' calls. The whole human adventure. The story that never ends.”

一开始是"A way out",但最后短暂的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直面它,成为它。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倒是的确《鹳鸟》的内涵和篇幅明显相形见绌了。

-“I'm crying because I... Because I can't love you.”

 2 ) 尤利西斯生命之旅

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了十年,这段著名的旅程被后世反复叨念,逾几千年而不绝,因为人类喜欢远行,目的无外乎探索和征服,这差不多就是他们自认为生存意义的全部,在远行和漂泊中,他们被自己的执著感动,诚如电影中的尼克所言,上帝先是创造了旅行,然后才是疑虑和乡愁,英雄史诗就是这么来的,奥德修斯游遍众神的居所,大约是人类最早自己记述的命运之旅,探索的旅程就从那里开始了,试图发现未知,发现生命的终极,使这种旅行具有了朝拜的意义,玄奘远赴西域,或者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横穿美洲大陆,都因此而显得波澜壮阔,我想这是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命名这部电影的原因。

作为有着耀眼民族标签的大师,安哲罗普洛斯给我的印象是非常非常深湛的功力,其深度令我非常遗憾地肯定了,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可以被称作电影大师的人,差太远了。他的叙事是缓慢的,从容甚至有些拖沓,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些张力,灵感闪亮在所有的情节之中,看不见聪明而能感觉到智慧,最关键的,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真诚;他善于使用意象,好像是一位诗人,例如在影片开始时那艘蓝色的三桅船,如此忧郁地漂浮在爱琴海平静的洋面上,即可入诗亦可入画,玛纳吉斯—这位希腊电影的先驱,一直矗立在摄影机旁,一直看着帆船进入取景框,然后倒毙,而我们这部电影的主角A先生,从右侧走入画面,知道了玛纳吉斯兄弟还有三卷胶片未曾被世人发掘,于是决定去寻找。其实那已经是三十年之后了,依旧是蔚蓝的爱琴海,依旧是蓝色的三桅船,这构成了非常丰富的意向,即是旅程的开始,又是旅程的结束,如歌如诉,悠远而又神秘。

我们的主角A先生应该有名字的,不过整部电影都没人叫他,只在他童年的家中,我听到他妈妈似乎称他作:艾里,与A的发音也差不多。A先生是国际知名的导演,来到希腊出席他的电影活动,似乎是遇到了宗教方面的冲突,我说了几个似乎,因为解读大师的电影的确要费一番功夫,我是看了两遍才明白到“似乎”的程度,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愉快的观影经历,好像洗了一个牛奶浴,不妨再洗一遍温泉浴,如果有机会,还要再洗一遍,我看国内的一些资料,除了翻译的,就是瞎蒙的,所以我愿意详细介绍一下剧情。

A先生从希腊开始,去到玛纳吉斯兄弟的出生地,现在属于阿尔巴尼亚的一处地方,在上世纪初,当玛纳吉斯兄弟刚刚开始他们的电影生涯的时候,整个巴尔干半岛还属于一个国家。A先生在过境的时候搭载了一名寻亲的老妇,并目睹了外出求职的民工潮,出租车司机的生命感慨,让天空布满阴霾,这就是现在的巴尔干,依旧贫穷、动荡和忧郁。

A先生在布加勒斯特电影资料馆,认识了三位一体的漂亮女士,称其为三位一体是因为,其后她还作为塞尔维亚的寡妇以及保管员女儿分别出现,这让电影显得有些迷乱而又充满感伤。A先生在康斯坦萨了解到了玛纳吉斯当年被放逐的经历,那是一段政治悲剧,电影中的A先生身临其境地被蒙上双眼,面对荷枪实弹的士兵,临到行刑的时刻才被改判为流放,于是A先生搭乘一艘运载列宁巨像的货轮,沿着尼罗河,来到了贝尔格莱德。

A先生自己的故事被非常巧妙地安插在布加勒斯特的火车上,他在站台上看到了他年轻的母亲,并跟着她回到战歌阵阵的故乡,那是二战刚刚结束,他们是温馨的中产阶级的大家庭,爸爸从集中营回来了,45年新年快乐,伯父被共产党带走了,48年新年快乐,委员会的人搬走了床和钢琴,亲友们最后一次合照,妈妈催促着:艾里,快来,大家都在等着你,画外音说着,是的妈妈,我就来了,于是我们看到了童年的A先生走入画面,忽闪着忧郁的大眼睛。

A先生在贝尔格莱德的朋友尼克,带他见了一位电影活字典,终于知道了三卷胶片的下落,原来,由于胶片使用了古怪的配方,现有的冲印技术无法让胶片显影,所以,他们委托了萨拉热窝的一位专家,而萨拉热窝,正是水深火热的战区,谁也无法联系。尼克知道A先生一定会去,于是找来了一名塞尔维亚妇女作为向导,他们连夜穿过封锁线,划着小船来到荒芜的塞族村庄,男人都死了,房屋损毁,当A穿上她丈夫的衣裤,这可怜的妇女以为回到了从前。

虽然我们都知道萨拉热窝是战乱中心,不过当A先生出现在萨拉热窝街头的时候,我们仍然会被凋敝的城市景象所震惊,看过《钢琴师》的朋友可能还对那些废墟有些印象,萨拉热窝,与那景色也差不多。人们每天要冒着生命危险出去提水,在战斗过后,人们举着手缓步走出建筑,收拾倒在路边的尸体。上天赐给萨拉热窝的礼物就是浓雾,水汽让视线受阻,于是人们可以来到户外,充分享受虚拟的阳光,他们举办室外交响音乐会,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诸如此类,优美的乐曲贯穿在电影的后半段。当老人终于找对了配方,看着洗出的胶片,A先生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跟着老人一家外出享受浓雾,散步到郊外,不成想遇到了巡逻队,最可悲的悲剧发生了,电影在这里完全是定格的,只有浓雾,画外音是小孩子欢快的声音,巡逻队的汽车声音,老太太哀求的声音,母亲惊呼的声音,枪声,枪声,枪声,透过浓雾显得如此遥远,把尸体扔进河里的水声,没有喊叫,没有哭泣,只有枪声,一家六口,无一幸免。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在安哲罗普洛斯的故乡观念里,整个巴尔干半岛都被他看作是望乡,当列宁雕像睡在货轮上缓缓驶过河流,岸边的人们好奇地跟随着,这是他的乡愁;当塞尔维亚的寡妇劈掉了小船,试图羁留A先生的时候,那也是他的乡愁;阿尔巴尼亚的老妇站在空旷的广场,或者小A的一家欢快的新年聚会,都是一样,这些东西指向一个精神的标志,那就是玛纳吉斯兄弟的电影,在影片的开始放映的,是年代久远的影像,巴尔干一个村庄的纺织情景,老人和妇女,代表了这个乡愁的根源和历史记忆。

 3 ) 影评

影评。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4 ) 关于英雄的史诗

影片最后的独白让我想起了奥德修斯。关于流浪和归来。我简译如下: 当我回来 穿着别人的衣裳、用着别人的名字 但你知道我那无法预知的旅程 如果你看到我却不相信地说: “你不在这” 我会让你看看那些印记 然后你就会相信我的 我会和你提起 你花园里的那棵柠檬树 冰冷的窗楞被月光穿过 还有那些肢体上的记号 爱的记号 当我们一步步向梦境里靠近 在每个拥抱之间 在每个爱的呼唤之间 我会告诉你那旅程 用尽整晚的时间 连同所有即将到来的夜晚 在每个拥抱之间 在每个爱的呼唤之间 那是所有关于一个人的冒险 而这故事将永不停歇

 5 ) 关于《尤利西斯的凝视》的八条笔记

1. 凝视是来自过去对现在的凝视,是被忘却的对被记忆的凝视,是死者对生者的凝视,是电影对观众的凝视。他们因为永远脱离定义而构成真正的主体。

2. 真正带有希望的不是亲历者,而是过客,是观看者,是卡夫卡来自城堡的传讯者,他携带的是永远迟到的救赎的许诺。

3. “我哭泣是因为我无法爱你”。在时间的荒野上,在茫茫不尽的大雾里,在永恒的堆满废墟的历史的尽头,我注定孤独一人。没有作为救赎的爱情,没有永恒的联盟,没有任何东西得以对抗来自天堂而刮向地狱的风。

4. 在追寻历史的路上没有未来,但你在得到历史的同时失落了现在。仍在战乱中的现在如同曾经的那段历史一样在迅速地、无可抑制地被以光速遗忘,并且无人记录它们,以物质的形式。

5. 真正的主体是历史而不是作为个体的人。所有代表欲望和个体实现的女人和爱情都只是符号,她们像幽灵一样苍白而美丽,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而主人公作为唯一贯穿始终的形象,只是历史的看客和见证者。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6. 在作为偶像的列宁倒下的地方,孤独的以凡人形象出现的主人公站起,接替他在船头面对那些连绵不断的在岸上追着船奔跑并且在胸前画十字的芸芸众生,带着受难的表情。

7. 隐蔽的电影工作室里卓别林的大幅肖像。这是一个关于悲剧的故事,安提戈涅的名字混迹于一众陌生的名字当中,在枪声中的小酒店里被两个迎向历史真相而非逃避他们的人祝酒。但是卓别林嘲弄地看着两个悲剧英雄。

8. 在本雅明的写作里,电影、摄影以及一切新的机械复制时代的事物代表着某种希望的未来,而那部失落的未完成的默片恰恰记录着这个转折的孕育生机的时代。但即便它们也被卷入巨大的悲剧性历史的浪头当中。电影以大雾中的死亡结束,并没有提供重生的暗示。

 6 ) 自我的凝视

这是一场勇敢的、爱冒险的人类对自身的凝视。观众以安哲罗普洛斯的镜头为尤利西斯之眼,176分钟凝望那段神奇的水上旅程,跟着男主凝望尤利西斯的灵魂、观众自己的灵魂以及人类的灵魂。他遇见了巨人列宁,风神好友,想留住他的女神卡吕普索,最后终于到达他的伊达卡——三卷底片所在的塞拉耶佛。他带我们看见了人类的脆弱渺小和虔诚敬畏,看见了温暖感人的友谊,看见了贪婪和自私,最终男主的所有“船员”都命丧征途,只有他一个人到达了彼岸,而人类的征程永无止境。

我回来的时候会是另一个人

拥有另一个名字

没人知道我何时回来

如果你看着我质疑地说

你不在这

我会让你看标记

然后你会相信我

我会告诉你关于花园种的柠檬树的事

让月光照进冰冷的窗户

还有身上的标识

爱的标识

当我们一步步向梦境里迈进

在每个拥抱之间

在每个爱的呼唤之间

我会花整个晚上的时间告诉你我的旅程

然后在之后的所有夜晚

在每个拥抱之间

在每个爱的呼唤之间

告诉你人类的冒险

这故事将永无止境

安哲电影里的虚实交相辉映令人着迷,明明知道纯蓝色的帆船在现实里不会出现,但在他的电影里又是那个现实场景里无法抹去的一部分。还有诗的部分,融合得堪称完美。整部电影也像是一首诗,轻盈曼妙,令人沉醉。

“上帝最先创造的是旅行,然后才是怀疑以及思乡。”

先行动起来,然后才有思考,以及怀念。

“人们若要了解自己,必须凝视自己的灵魂。”

向内看,才是了解自己的正途。

 短评

寻找三卷电影胶片,亦是寻找民族的历史。长镜头内部视点转变,列宁巨石像的遥指与凝视,迷蒙白雾中歌舞与枪响编织成撼人心弦的血泪诗章。

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都怪黑格尔,因为他影响了马克思

8分钟前
  • 无心
  • 力荐

有几个很动人的段落。船似在行驶又似停驻,而画外一直在诉说,天空与海洋是白色的,船反而是蓝色的;家族舞会,让人震撼的对话与合照,第一次直面自己;一片雾霾白之下,只有呐喊声,枪声,痛哭声…行走的寻找的只有自己,旁人总是在原地,但在原地又不是在等待自己,而仅仅是哪里都去不得。这段厚重的历史,这段厚重的人生,快要压得人喘不过气了。

13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一次寻找记忆的旅途化成了影像散落在巴尔干的土地上。被遗忘的苦难无法被记录,时刻发生的又被大雾遮住,电影的力量此刻完全消失了

14分钟前
  • 惧色
  • 力荐

他追逐這塊大地的歷史,歷史卻反過來追逐了他,每每於鏡頭鏡框之外物換星移、悄然現形、轟然發聲、等待他踏足後的驚呼而洋洋得意。唯獨一個女人例外,只有她在月台追著車上訴說往事的他時,選擇跳入他的車廂而不是唾手可及的離開鏡框,物換星移第一次失去力量,他的昔日於她更勝大地的歷史。太動人了…

16分钟前
  • 焚紙樓
  • 力荐

可能是安哲最苍白的一段旅程,糟糕的是他始终自以为宏大,侧面证明了希腊确实正在死去…安哲电影的原型其实是公路片,但这次偏差的不是追寻的目的(毕竟老塔也曾为了一个名义而深入灵魂的腹地),也不是追寻的方式,而是安哲错估了观众同他一起重复凝视,和迷失在风景中的耐性和决心,但这可能也和未修复的画质缺乏细节有关。除了第一个镜头,黑雨伞和列宁雕塑,几乎很少用到大景别调度,这又和作品纵横交错的历史感有些相互消解。文本内外设计的四重“凝视”:Minakis兄弟第一次用摄影机“记录”巴尔干的变迁;主人公在“寻觅”遗失胶卷的路途上亲自直面遗骸和战火;而安哲在尝试对“回归”进行“记录”的终点,确信了“历史被返还”的不可能性;于是观众被寄予了“传承凝视”的希望。

19分钟前
  • 白斬糖
  • 推荐

一股悲悯的历史情怀充斥整部片子。不仅仅是壮观的巴尔干半岛的寻找之旅,也是主人公记忆的心路历程。难忘片中几场同一空间时空穿梭的牛逼调度长镜头。尤其是神来之笔的新年舞会穿越戏。依旧有安哲前作的影子:《猎人》《雾中风景》及《鹳鸟踟蹰》。《再见列宁》的列宁雕像戏原来抄自这里,前者弱爆了

2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2009-05-02]初看| 2022-08-20北影节巨幕重看,确实好的地方还是特别好,比如列宁雕像名场面,每次上课都讲,但是再看尤其是这么大尺幅,还是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次发现前面那场康斯坦察家族大聚会的戏也很厉害,虽然基本也都是戏剧舞台来的概念但是执行得非常好。不过,这片子后半段波黑战争这顺拐到姥姥家的拍法恕我接受无能,当年拿不到金棕榈,一点毛病都没有。这次看已经很熟悉马纳基亚兄弟和巴尔干早期电影问题的研究了(我翻的那本《罗马尼亚电影简史》里有涉及),所以这个部分还是看得挺愉悦的(以电影资料馆为主题的片子,这角度也够奇诡了!)。安哲这个片特别大一个问题就是用英语拍……用英语拍真是自我祛魅,好在哈维凯特尔比威廉达福还是好不少。

2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来,给坚持看完的同学鼓鼓掌~

27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12thBJIFF . 「在世纪初被俘虏,在世纪末被释放。」 「还有一件事值得庆祝,电影。」 强烈的找寻信念,好适合在资料馆看。

28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079#时隔一年再看安哲,一样的爱琴波涛,一样的石膏雕塑,一样的孤舟游荡,一样的雾气弥漫,安哲一生或许只在完成一部影片,缓慢悠长的镜头里不断重复着失去、追寻又失去的故事,如奥德修斯/尤利西斯在海上的十年漂泊,关于希腊的乡愁只能是永恒而模糊的雾中风景。

30分钟前
  • Alain
  • 力荐

灵魂若要了解自己,它必须凝视自己的灵魂。这故事将永无止尽。

32分钟前
  • 囍夭夭
  • 力荐

1.《雾中风景》《永恒和一日》后终于再次观看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作品,不少诗意的长镜头画面颇有庄重的仪式感,诸如家庭团聚舞会的戏份则有超现实的舞台设计之味,然而缓慢的叙事节奏、略闷的故事情节终究还是限制了我对影片的喜爱;2.印象里看过的电影制片国家/地区最多的是有9个的《善意的背叛》,如今又看到一部有9个制片国家/地区的电影《尤里西斯的凝视》(我的第一个“波黑”标签条目诞生了);3.虽然如今的我比较习惯观影前不看剧情简介、评论、预告片等,但有些电影(如前后观看《特写》和本片)反倒看了剧情简介后观影时更有代入感。4.吊列宁雕像头的画面想起了《再见列宁》,与本片相比,更喜欢《再见列宁》。

3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二刷,48届戛纳评审团大奖。1.奥德修斯神话对接巴尔干战争史,百年电影发展互映人类心灵遗寻。诗化苦痛与悲难,带出安哲漂泊无根/家园破碎的永恒母题。2.肢解列宁雕像/幻想被捕/浓雾与民族末路/打破时空界限,跨时五年的家庭舞会长镜头。3."敬我们无法梦想改变的世界、所有幻灭的希望,敬那些选择提早离开的人";我们一生都在找寻那些印证着我们曾存在过的爱的标记。|妈妈,可否与您跳支舞?(9.3/10)

36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

8/10。1、看完好迷茫:无聊的地方巨无聊,想哭的地方又欲哭无泪。2、一如塔科夫斯基波澜壮阔的空间调度,[坏中尉]之后再遇赤裸的哈威。3、连绵的雪地,残破的影院,巨大的列宁像,燃烧的汽车,未记录的胶卷,以沧桑的躯体回首苦难,笼罩在多瑙河上的悲凉与绝望还在重演,再见,孩子们,再见,故土...

37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节奏是他的节奏,细节难吃透;放[鹳鸟踟蹰]的广场,伫立雪野的人群;讲述家族兴衰史的长镜;因战争而毁坏的戏院,最后一部放的是卓别林;再见列宁;“上帝最先创造的是旅行,然后才是疑虑和乡愁”;“敬奥森·威尔斯,敬爱森斯坦…”;没能在大银幕上看安哲始终是遗憾;1995年戛纳评委会主席是莫罗

41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推荐

真是一部宏大、深奥的巨作,却陷于各种铺陈中,大量象征意味的镜头有些越俎代庖了,剧情被不断挤压。哈威·凯尔特的表现极为出色,最后在雾中痛哭那段,让人想起《哭泣的草原》结尾。寻找电影,寻找梦,寻找回忆。

44分钟前
  • 支离疏
  • 推荐

记得豆瓣曾经有一个话题“令人着迷或恐惧的巨大物体”。对于欧洲来说,无论是巴尔干,伊比利亚,斯堪的纳维亚还是高加索,那红色的镰刀与锤子是挥之不去的梦魇与庞物。

4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精神洗礼!1.借助奥德修斯神话原型,回眸巴尔干战争史,百年电影发展史和人类心灵的千年追寻之旅;2.45-50年家庭舞会长镜头,唯大师可拍出.其他开放时空的意识流有片头和想象被捕场景;3.结尾雾中悲歌,画外音的运用;4.同一面孔不同身份的女子,寄托哀思;5.配乐哀婉凝重;6.被肢解的列宁雕像,反思。(9.0/10)

5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诗意的白雾里面是走不到的明天,道路两旁的残垣断壁是残酷悲恸的过去。躯体在路上踽踽独行,抵达目的地时,灵魂却已经在路途中满目苍夷。电影的起源,那是一个和平与爱的年代,是自己想要逃避而往的时空,正是那个出口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自己凝视着,才能坚持的活着。

5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