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在镜中

HD中字版

主演:哈里特·安德森,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马克斯·冯·叙多夫,拉尔斯·帕斯高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61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犹在镜中 剧照 NO.1犹在镜中 剧照 NO.2犹在镜中 剧照 NO.3犹在镜中 剧照 NO.4犹在镜中 剧照 NO.5犹在镜中 剧照 NO.6犹在镜中 剧照 NO.13犹在镜中 剧照 NO.14犹在镜中 剧照 NO.15犹在镜中 剧照 NO.16犹在镜中 剧照 NO.17犹在镜中 剧照 NO.18犹在镜中 剧照 NO.19犹在镜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犹在镜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遗传了母亲精神病的凯伦(Harriet Andersson 饰)经过入院治疗,被作家父亲大卫(Gunnar Björnstrand 饰)安排到一小岛上调养。凯伦男友马丁(Max von Sydow 饰)是一名医生,两人的感情此时处于低谷,马丁相信凯伦有痊愈的可能。青春期中的弟弟米纳斯颇有才华,但看上去有些焦躁。四人在封闭的岛上休整,但各自心中的不安似乎正慢慢滋长。凯伦发现父亲在冷漠的观察自己病情变化后情绪短暂失控。次日上午马丁与大卫乘小舟离去,被留下的凯伦开始沉溺于冥想,并对米纳斯显示出侵略性,在两人回岛之前凯伦昏倒在破旧的木船内,她向弟弟宣称,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本片是伯格曼“神之沉默”三部曲的第一部,于1962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浮生1966地下室2020风流三壮士国语幸运少女组白乌鸦2018丹尼尔的半生缘淘气小女巫墨西哥万岁拥有神之舌的男子惊天侠盗团月殒天劫化学课浪子回头所有美好的东西月亮之上替身2012鬼汤巴雷利的巴菲24小时第一季轻松生活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馆我就死而无憾剧场版丛林大营救落红隐藏杀手2灵犬莱西1943不义之财 3边缘战士1986参与其中抓鬼特攻队美国梦魇战舰波将金号1925玉米田的小孩7奔跑者特战行动幸福放牧中红鹰第一季校园时代雨中浪子奔跑吧艾米丽联邦调查局 第六季叶村晶:世界上最不幸的侦探

 长篇影评

 1 ) 《犹在镜中》剧本场景分析

该篇文章非原创,摘自罗伯特麦基《故事》一书中第第十一章

     《犹在镜中》

    与《卡萨布兰卡》的固定于一处进行的对话形成对照的是,《犹在镜中》的卡林/上帝情节的高潮既有地点的转移,也有时间的短暂流逝,卷入了四个人物。情节被固定在内心冲突的层面上,但情节的主要动作获得了外在展示。

    故事梗概

    伯格曼将这部影片设计为一个具有六个相互关联的故事的多情节影片。其中最激烈的是卡林和她的“上帝”之间的冲突。她得了幻想型精神分裂症。在一段神志清醒的时期,她被医院放了出来,和家人一起在波罗的海的一个岛上的别墅内短期度假。她极力使自己保持精神正常,但她身边却围绕着脆弱而苦恼的男人,他们非但不帮助她,反而指望得到她的支持。

    卡林的父亲戴维外表和善,但情感压抑。他是一个通俗小说家,但不被评论界承认,为此耿耿于怀。他喜欢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来观察生活,然后再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消化解析以用于他的作品。卡林希望她的父亲幸福,并祈祷他能获得艺术上的成功。

    卡林的丈夫马丁是一名医学博士。她渴望得到丈夫的理解和认可;可是,他对待妻子就像对待自己的病人一样,并在性生活上要求频繁。

    卡林的弟弟麦讷斯是她唯一可以真正倾吐衷肠的人。她对他无话不谈,将关于自己可怕的幻觉的秘密讲给他听,但是麦讷斯正值青春期,性的萌动以及与父亲感情的淡漠也使他烦躁不已,因此他几乎不能给卡林带来任何慰藉。由于感觉到了他的恐惧,卡林反而还不时对麦讷斯进行宽慰。

    卡林敏锐的感觉(甚或一种通灵的知觉)很快便演化为幻觉。她能听见阁楼的墙后传来声音,告诉她上帝就要出现。她很害怕,去找马丁,但马丁由于婚后性生活得不到满足,对她大肆羞辱。当她找到父亲时,他和颜悦色地把她像一个孩子一样打发走了。当她一个人的时候,她偷看了父亲的日记,发现父亲对自己的兴趣只限于把她当作他下一部小说中一个人物的原型来研究。她试图告诉弟弟上帝将要降临这一奇迹,但是,麦讷斯已经深深地陷入自己的渴望中不能自拔,对卡林根本就不理解。突然之间,卡林的疯狂转变为一种性的冲动。在野性的冲动中,她把弟弟拉倒,两人发生了乱伦关系。

    当戴维发现这件事之后,他的反应更多的是自怜,而不是对孩子的关心。令人震惊的是,卡林同情父亲,知道他对自己的兴趣只限于把她当作故事素材,便给父亲讲述了她对自己病情的精辟的看法。马丁打断了她,宣称他必须马上把卡林送回精神病院。他打电话叫了一架救护直升飞机,并开始收拾行李。

    第一步:确定冲突

    卡林驱动这一场景。她相信她所听到的声音,并热切地希望能够见到上帝,这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的需要,而且还为了她身边的男人们。她想要他们一起来迎接上帝显灵,也许是为了赢得他们的认同,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解除生活的烦恼。她的对抗力量源有两个:第一个是她的丈夫。马丁对她的关心仅限于性的目的,而且只是怜悯她,但他再也不能忍受她的疯狂了,所以他要把她带离她的“上帝”,让她安全地呆在医院里。第二个对抗力量,也是更加强大的一个,就是她自己。尽管她希望能够瞥见天堂的样子,但她的潜意识却在等着给予她一个地狱的景象。

    第二步:标注开篇价值

    场景一开始就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表现出充溢着希望。卡林是影片中最具移情能力的人物。我们都想让她想见上帝的欲望得到实现。即使这只是一个疯狂的幻想,也会给一个心灵受到折磨的女人带来快乐。而且,在影片的前期她的许多通灵体验已经使我们怀疑,她也许并不是产生了幻觉。我们坚持希望一个超自然的事件发生;这意味着卡林对她身旁那些自我中心的男人的胜利。

    第三步:将场景拆解为节拍

    节拍#1

    内景别墅卧室一白天

    卡林和马丁正在收拾行李,等待救护直升飞机。马丁在橱柜抽屉内乱翻,想找一件衬衣。卡林拼命要关上已经塞得太满的箱子,她的思绪似乎飘离到很远的地方。

卡林你的衬衣洗过了,就是还没熨。

    卡林的动作:计划逃跑。

    马丁反正我在城里还有衬衣。

  马丁的反应:掩饰他的负疚感。

  卡林请过来帮我把箱子关了。

  马丁使劲想把箱盖合上,但由于一双鞋顶着,箱盖无法合上。他把鞋拿出,看着鞋。

    马丁这是我的鞋。我可以把它留在这儿。

    卡林干吗不穿这双,把脚上的留下?

    马丁 (指他脚上穿的那双鞋)这双鞋该修了。

    他把鞋扔在地板上,匆匆地穿上夹克。卡林慢慢地关上箱皿。

    这一节拍几乎具有喜剧色彩。卡林衣着整齐,而且行李也收拾停当,但马丁就像一个需要妈妈的孩子,到处乱翻。她是一个准备回去继续接受电疗的精神病人,却依然是那样地老练沉着;他是一名大夫,却拿不准该穿哪双鞋走。在文本中,卡林似乎是在收拾行李,但在潜文本中,她却在计划她的下一个行动。他的负疚感使他心神不宁,因此并没有看出她表面的平静下却她的对抗力量源有两个:第一个是她的丈夫。马丁对她的关心仅限于性的目的,而且只是怜悯她,但他再也不能忍受她的疯狂了,所以他要把她带离她的“上帝”,让她安全地呆在医院里。第二个对抗力量,也是更加强大的一个,就是她自己。尽管她希望能够瞥见天堂的样子,但她的潜意识却在等着给予她一个地狱的景象。

    第二步:标注开篇价值

    场景一开始就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表现出充溢着希望。卡林是影片中最具移情能力的人物。我们都想让她想见上帝的欲望得到实现。即使这只是一个疯狂的幻想,也会给一个心灵受到折磨的女人带来快乐。而且,在影片的前期她的许多通灵体验已经使我们怀疑,她也许并不是产生了幻觉。我们坚持希望一个超自然的事件发生;这意味着卡林对她身旁那些自我中心的男人的胜利。

    第三步:将场景拆解为节拍

    节拍#1

    内景别墅卧室一白天

    卡林和马丁正在收拾行李,等待救护直升飞机。马丁在橱柜抽屉内乱翻,想找一件衬衣。卡林拼命要关上已经塞得太满的箱子,她的思绪似乎飘离到很远的地方。

卡林你的衬衣洗过了,就是还没熨。

 

    回到

    

    内景卧室一同上

    当他走进时,只迅速一瞥便发现卡林不见了。马丁放下水和药丸,快步回到

    内景正厅一同上

    寻找她。

    卡林的洞察力在马丁之上,但是她之所以能在他眼皮底下轻易溜走,是因为他过分沉迷于自我。他知道精神分裂症病人一刻也不能离人,但是他想把她带回医院的负疚感致使他愿意做任何能够取悦她的事情。他的关心态度并不是为了她的病痛,而是为了他自己。

    节拍#3

    他看了一眼外面,然后跑到

    内景戴维的卧室一同上

    打开门,令窗子旁的戴维吃了一惊。

马丁看见卡林没有?

马丁的动作:搜寻卡林。

戴维没有。

戴维的反应:帮助他搜寻。

当马丁慌张地离开时,戴维跟着他来到

内景正厅一同上

在厅内,他和马丁交换不确定的目光。

节拍#4

然后,他们突然听见卡林“低诉”的声音……在楼上。

卡林的动作:祈祷。

马丁准备镇静剂,戴维爬上楼梯。

戴维的反应:赶快去找她。

马丁的反应:准备再次抓住她。

内景正厅楼梯

  卡林的“低诉”变得更加清晰。

  卡林(反复念叨)是,我明白,我明白……

  卡林的幻觉给了这些男人他们想要的东西。就马丁而言,

是扮演医生的机会;对戴维而言,则是观察女儿病情的最戏剧性时刻的机会。

    节拍#5

    戴维蹑手蹑脚地走进一个闲置不用的

    内景阁楼房间一同上

    把门推开数英寸,窥视屋内的情况。

    戴维的视点

    通过半开的房门,看见卡林站在房间中央,瞪着墙壁上一扇紧闭的壁橱门。她的声音非常庄重,就像祈祷一样,几乎是在吟唱。

卡林(冲墙说话)是,我完全明白。

    卡林的动作:准备她的圣灵显现。

    镜头转向戴维

    凝视着他的女儿,被她所创造出来的场面弄得目瞪口呆。

    卡林(画外)我知道现在不会太久了。

    戴维的反应:观察卡林的疯狂。

    马丁背着他的医药包,在门口与戴维会合。怒视着卡林对她的假想听众说话。

    卡林 (画外)知道这一点实在太好了。不过,等待一直使我们感到幸福。

    马丁的反应:克制自己的情感。

    卡林在破壁纸后传来的声音面前恳求,但清楚地知道家人肯定会不惜一切地找到她,她知道此刻父亲的目光正在凝视着她,丈夫正在努力压制自己的愤怒之情。

    节拍#6

    马丁匆匆走进屋内,来到卡林身旁。卡林急切地转动脖子上的念珠,敬畏地凝视着墙和壁橱门。

  马丁的动作:制止她的幻觉。

  卡林 (对马丁)脚步轻一点!他们说他马上就要降临了。我们必须准备好。

  卡林的反应:保护她的观念。

  节拍#7

  马丁卡林,我们要进城去了。

  马丁的动作:把她拉走。

  卡林我现在不能离开。

  卡林的反应:坚守阵地。

  节拍#8

    马丁你错了,卡林。(看着紧闭的门)那里面什么也没有发生。(抓住她的肩膀)没有什么上帝会从那个门里出现。

  马丁的动作:否认她的上帝的存在。

  卡林他随时都可能降临。我必须在这儿恭候。

  卡林的反应:维护她的信念。

  马丁卡林,不是这样的。

  节拍#9

  卡林别那么大声!如果你不能保持安静,你就走吧。

  卡林的动作:命令马丁离开。

  马丁跟我一起走吧。

  卡林你非要毁了它不可吗?别打扰我了。

  戴维继续从门口观察,卡林挣脱马丁。他退到一把椅子旁,坐下,擦眼镜。

  马丁的反应:退却。

  卡林的确比马丁坚强。他无法与她强大的意志力抗衡,放弃了,退却了。

    节拍#10

    卡林面壁跪下,合掌祈祷。

    卡林 马丁,亲爱的,请原谅我如此急躁,可是你就不能过来跪在我身旁吗?你坐在那儿的样子实在太滑稽了。我知道你不相信,但就算是为了我吧。

  卡林的动作:把马丁拉人她的仪式。

  马丁眼中泪如泉涌,似乎是因为无助的痛苦,他回到她的身

边,跪了下来。

  马丁的反应:向她屈服。

  戴维一直在门口观看。

  卡林希望一切都尽善尽美,以迎接上帝的降临,所以她把不相信的马丁也拉入了她奇怪的仪式。

    节拍#11 .

    马丁抓着卡林的肩膀,把头埋进她的脖颈里,用他那满是泪水的脸在她身上蹭来蹭去。

马丁卡林,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

  马丁的动作:爱抚她。

  卡林心存反感。她掰开他的手,使劲甩开。

  卡林的反应:挣脱他。

  马丁由于面对她的疯狂茫然无助,只好本能地企图通过性的诱惑来使她摆脱癫狂,但是他的爱抚却一败涂地。

    节拍#12

    卡林合掌祈祷。

    卡林的动作:倾心祈祷。

    突然之间,一声震耳欲聋的“吼声”充满整个房间。卡林的目光从墙壁移向壁橱。

  “上帝”的反应:宣告“上帝”的降临。

  节拍#13

  壁橱门突然洞开,似乎是自动开启。

  “上帝”的动作:出现在卡林面前。

    卡林敬畏地站着,冲着似乎正在从空洞的壁橱内浮现的什么东西微笑。

  卡林的反应:迎接她的“上帝”。

  窗外,一架救护直升飞机正从天空降落。

  在背景上,戴维凝神静气地看着发生的一切。

  壁橱门为何以及如何自动打开?也许是由于直升飞机的震荡,但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纯粹出于巧合,正当卡林祈祷奇迹发生时,壁橱门和直升飞机联合起来把奇迹带给了她。可是,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动作似乎并不是刻意设计的。因为伯格曼所创造的,用荣格的话说,是一个同步性①[同步(synchronlcity):心理学术语,又译为“同时发生”,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给意义相关但无联系的巧合事件定的名称。——译者]事件:将有意义的巧合融合于剧烈情感的中心。通过允许我们听到卡林的心声,通过向我们展示她对自然的敏锐感觉,通过戏剧化地表现她对奇迹的炽烈渴求,我们也渐渐地开始期望超自然事物的发生。卡林的宗教激情达到了如此热切的程度,以致它创造出一个同步性的事件,让我们瞥见了某种超越真实的东西。

    节拍#14

    卡林凝视着壁橱;当她看见某种令人惊异的东西时,她的表情僵住了。

  卡林的“上帝”的动作:攻击她。

  突然之间,她恐惧地尖叫,而且,好像被什么东西追逐一样,她拼命逃蹿,躲在房间的一角,举起双臂,抬起双腿以保护自己。

  卡林的反应:奋力摆脱她的“上帝”。

  节拍#15

  马丁抓住她。

  马丁的动作:稳住她。

  她把他推开,逃到房间的另一角。

  卡林的反应:逃离马丁。

  节拍#16

  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她身上往上爬一样,她紧握双拳,在两腿之间冲着一个无形的进攻者乱打一气。

  “上帝”的动作:企图强奸卡林。

  卡林的反应:反抗“上帝”的强奸。

  此时,戴维来帮助马丁,试图抱住卡林。

  戴维的反应:帮助抱住她。

  节拍#17

  但是,她挣脱了,冲出门外,来到

  内景楼上门厅一同上

  并跑下楼梯。

  卡林的动作:逃跑。

  内景楼梯上一同上

  突然之间,麦讷斯出现在楼梯底端。

  麦讷斯挡住她的去路。卡林停步,盯着她弟弟。

  麦讷斯的反应:堵住她。

  节拍#18

  戴维抓住她,把她按倒在楼梯上。马丁带着一个注射器赶

到。卡林就像一头困兽一样挣扎着。

  马丁和戴维的动作:使她镇定。

  马丁按住她的腿。

  她在他们的怀中拳打脚踢,马丁挣扎着给她注射。

  卡林的反应:猛烈地抗拒打针。

  节拍#19

  她靠在父亲身上,凝神看着弟弟焦虑的脸。

  镇静剂的动作:使她冷静。

  卡林的反应:屈服于药品。

    戴维和马丁的反应:使自己冷静下来。

    麦讷斯的反应:试图弄清楚发生的事情。

    节拍#20

    卡林我突然感到害怕了。

    卡林的动作:警告麦讷斯。

    所有三个男人的反应:静静地听着。

    卡林 (慢慢地向弟弟解释)门打开了。但是从里面出来的上帝是一只蜘蛛。他朝我爬过来,我看见了他的脸。那是一张可怕的、像石头一样的脸。他爬到了我身上,企图强行进入我的下身。可是,我护着我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我都看着他的眼睛。他的眼神镇定而且冷酷无情。由于强奸未遂,他就往我上身爬,爬到了我乳房上,爬到了我脸上,然后爬到墙上去了。(久久地凝视麦讷斯的眼睛)我终于看见上帝了。

    尽管蜘蛛上帝的强奸案只是从她的潜意识中生出的一种幻觉,但一旦回到现实后,她却以一种具有讽刺意义的敬畏来对待这种幻想。她把她可怕的发现当作一个警示性的故事主动讲给三个男人听,但主要是讲给麦讷斯,警告她弟弟祈祷是不会有回应的。

    第四步:标注开篇价值并比较结尾价值

    卡林与蜘蛛上帝的遭遇使这一场景从希望转化为无望。她祈祷上帝的降临,并把这一“奇迹”告诉父亲,她知道,由于他自身缺乏真实的情感,他渴望了解他人的生活经历以创作小说。她主动向丈夫吐露自己的信念,但他的反应仅限于性的爱抚和医生的职业姿态。后来,她的“奇迹”爆发为一个恶梦,而且她对上帝的信仰也因之而灰飞烟灭。

    在最后一个节拍中,卡林向弟弟讲述了她看到的怪诞的事物,将它作为一个警告,但是,较之这一场景中对压倒性的绝望的戏剧性表现,这一最后的姿态是微弱的。我们留下了这样的感觉,纯理性的爱,如影片中的小说家和医生所表现的,当面临着那些根植于我们本性的不可理喻的力量时,脆弱得可怜。

    第五步:概述节拍并确定转折点的位置

    1.计划逃跑掩饰他的内疚

    2.逃向她的“上帝”/帮助她

    3.搜寻卡林席助他搜寻

    4.祈祷/赶快去找她、准备再次抓住她

    5.准备她的圣灵显现/观察她的疯狂、克制他的情感

    6.制止她的幻觉/保护她的梦幻

    7.把她拉走/坚守阵地

    8.否认上帝的存在/维护她的信念

    9.命令马丁离开/退却

    10.把马丁拉入她的仪式倔服于她

    11.爱抚她借脱他

12.倾心祈祷/宣布“上帝”降l临

    13.出现于卡林面前/迎接她的“上帝”

    14.攻击卡林/摆脱她的“上帝”

    15.稳住她/逃离马丁

    16.企图强奸卡林/反抗“上帝”

    17.逃跑/堵截

    18.令她镇定僦拒打针 .

    19.使她冷静/使他们自己冷静、试图明白

    20.警告麦讷斯/静静地听 .

    节拍开始时轻松,几乎具有某种喜剧色彩,然后迅速进展。每一组动作/反应都胜似前面的一组,对所有人物都提出更多的要求,尤其是要求卡林具有越来越强的意志力来承受她所见的令人恐惧的一切。鸿沟裂开于第十三和第十四个节拍之间,当时卡林对上帝的期待以一只幻想的蜘蛛对她进行性攻击而告终。不同于《卡萨布兰卡》中以披露真相作为场景的转折点的手法,这一高潮的转化是围绕着动作而发生的——一个由主人公的潜意识采取的具有震慑力量的动作。

 2 ) 心灵是一面镜子

  伯格曼用心灵敏锐的目光来刺探现实中的黑暗。现实并非真实,在虚幻的外表包裹下,人心难测。

  这种人好像具有“闪灵”一样,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小段时间,任何一个小场景,对一个敏感都来说,他就像这黑暗中的一面镜子,都能清楚地折射出事物的本质现象。在孤独的小岛,昏暗的午后,平静的水面,看似亲切和睦的四个人,实则内心错综复杂,他们都在为各自的信仰辩护,通过如此尴尬的晚餐(各自心中积累的孤独、责任、埋怨),父亲的礼物(当他发完礼物,立刻伤心地回避,或许这是他承诺他们的,只是没放在心上,匆忙之中,随便了之,他感动了虚伪,无法承受,那又怎样呢,擦干眼泪,晚餐还要继续,微笑还要保持,出来,换成是他们的虚伪的奉承),以及一场家庭小聚会(明明是在鞭笞父亲所坚持的理想、信仰,却以虚伪的掌声随声附和),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现象,尽管在这最亲的亲人之间,虚伪的外表,空洞的笑声,机械式的掌声,都是在掩饰与保护各自心中的信仰。

  卡琳受到了虚无信仰的迷惑根本无法接受马丁世俗的善良。马丁则只是尊行着现世的善良人,对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漠然无知,所谓的爱只是卡琳这个人,却不知早已失去了她的心。大卫为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工作、信仰,冷落了儿子,甚至利用了女儿的病情,观察着她的情况,只为故事研究对象的主题,丧失了人情关怀。青春期中的弟弟彼得遭到了侵犯,“当我在船骸里抱着卡琳的时候,理想被现实破碎了”。麻木的人会随着邪恶利用而不可遏止,当敏感的人发觉那邪恶破坏了心中的美好时,会无法承受,无地自容。从亚当开始,当他吃上知识树果实,身上就存在着恶,当发现身上存在着恶,就躲藏起来,不敢面见神,从此也不能面见神,因为那邪恶,那黑暗在神的光面前必定死去,人会因这邪恶的死而灭亡。大善人阿拉伯的劳伦斯也展示出这一点,当他看到刀子上红通通的血,并非是害怕,而是上瘾,当他发现内心的恶魔,立刻悲痛欲绝地瘫散于地。

  影片最后通过父子之间真挚的讨论,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人坚持活着的理由,那是什么?是上帝?是爱?什么是爱?为何总是若有若无?怎么也抓不住?——是啊,你们都深爱着她,用爱包围着她,这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种爱对于她的思想格格不入,难道这就是“上帝”,为何这“上帝”挽救不了她,这只是你们认为的爱,这只是你们心中自私的爱,完全没从客观角度了解她心中的思想,她的内心是那么的孤独,你们各自都只是希望她变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她只是一个木偶一样被看待,当她用真挚的目光盯着马丁,掏出内心深处的话“虽然你总是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到头来一切都是错的”“真正的爱是为所爱的人着想”,期望得到真挚的交流,马丁却以世俗的思想,自私、无情地责问着她“如果是这样说明你不爱我”,难得她掏心掏肺地说出内心的思想,伸手期望得到挽救,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马丁却用冷冰冰的现实一下子把她泼醒,让她留下孤怜怜的心,呆立于现实中无言以对,马丁只是想按世俗的角度,认为她为了他不该再胡思乱想,做一个健健康康的好妻子,他精心地照顾她,只希望她的病尽快得到恢复,做一个世俗的好妻子,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他看来这是他的责任,这也就是他认为的爱,却完全不了解卡琳的病情,也不愿也不知去深入她的思想,卡琳病了,她就像一个孩子掉入水里那样无助,她身边最亲的人,他的父亲,却是认为她反正无法拯救了,倒不如观察她的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地被恶魔吞噬过程,只为成就自己的著作,得名于世。当她伸手期望得到救助,马丁却刚触及到手就急忙缩回,生怕自己也被拉入水中,人一旦触及到自己的利益就拼命地挣扎。


  客观,客观很重要,为人处世的原则“想要别人尊重你,你先要尊重别人”前人思想的结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人处世的警钟“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物质的客观只是外在,思想的客观才是本质,主耶稣基督的爱是这客观思想的表现,真理是客观思想的实质,真理的源头是我们天上的父唯一真神,撒旦是那邪恶、黑暗的源头,在真理面前撒旦无计可施,所以,我们唯有纯全的信心藉着客观思想的本质:真理,活出客观思想的表现:主耶稣基督的爱,才能制止撒旦,除去我们身上的罪,回到天上的父的身边。

  当我们看到人落入水中,快要淹没,找不到手时,有时,我们需要跳水中,找到她的思想,与她共同思想,共同进退,凭真挚的灵带给她光亮,才能帮助她渐渐摆脱黑暗,当然,前提是你要凭着那灵入住心中,已经学会了游泳,或是带着救生圈,不然你也会被迷惑了,跳下去也无济于事,当然,不会游泳的,一般也不敢跳下去,也不知道怎么去救她,就像马丁一样,只能在岸上干叫。


 “我不知道是爱证明了上帝,还是爱本身就是上帝,这种想法,在我空虚的时候拯救了我,空虚变成了财富,绝望变成了希望,就像缓刑,米纳斯,死刑的延期”——思想的深度难以挣脱信仰的枷锁,这连“永恒的敏感者”伯格曼也不例外。

 3 ) 上帝是爱

1960年,伯格曼以一部诘问上帝的经典作品《处女泉》再次技惊四座,到了第二年,《犹在镜中》不仅延续了同一主题的探索,还承继了前者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好运。《犹在镜中》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依然高超,而且拉开了伯格曼“信仰三部曲”的序幕。

上帝是爱

跨入60年代后,伯格曼在影坛上仍会“越战越勇”。1960年用一部《处女泉》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大奖之余,还在《暴风雨》中继续自己对戏剧的不倦试验,奥古斯塔·斯特林堡的剧本在他的镜头下,内心的暴风雨依旧可圈可点。

到了1961年,对信仰与宗教的探索依然是伯格曼的关注点。可以说,《犹在镜中》依然留有《处女泉》的母题,而惊人的相似之处不止于此,因为伯格曼还凭这部电影蝉联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一奖项,并且揽下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这部电影乃伯格曼的心头爱,因此他曾一反常态地给自卖自夸:“这部电影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戏剧角度看,都无可指责。”不过,起初《犹在镜中》是被美国影评人所轻视的。其中一个影评人还说,“伯格曼很快就会无人问津了”。很多年后,美国影评人才以后见之明去热捧这部电影,最终追认其为经典。

“信仰三部曲”又称“沉默三部曲”、“神之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便是第一部。不过,伯格曼曾经宣称,《犹在镜中》与随后的《冬日之光》、《沉默》之间并没有关联性,并提出停止称之为三部曲的要求,只是后人还是习惯把它们归结到一起考究。毕竟,相比之前对生死存亡那些充满存在主义色彩的探索,伯格曼对信仰以及人际的兴趣跃居主位,并形成较为统一的脉络。而室内剧的风格被他接纳并多番尝试后,也为之后《假面》、《呼喊与细语》等片的诞生铺好路。因此,把“信仰三部曲”看作他创作生涯的转捩点与新篇章,未尝不可。

在这部重要的标志性作品中,伯格曼探寻奥义的落脚点还是暗涌流动的家庭关系。开篇父亲大卫、女儿卡琳、儿子米纳斯和女婿马丁四人畅游归来其乐融融的画面很快就被撕碎。在餐桌上,子女难得一见的大卫就打破之前的许诺,表示很快又要出游,而他给大家带回来的礼物,不是与之前的重复就是尺寸不对。他预感到大家不会喜欢,想及自己处处逃避,以致于为人父而不称职,不由悲从中来。然而卡琳等人还是强撑笑脸,带他去看新排的戏剧。当夜,甫从精神病院归来的卡琳难以入眠,等大卫出门后偷看日记,得知自己已无痊愈希望,而父亲反要把她当作观察对象来记录。情绪崩溃之下,她再次听到阁楼墙后有声音,觉得自己已经幸运地被上帝选中。

次日,当大卫与马丁离开后,米纳斯对她这欣喜的发现表示出不信与担忧。后来犯病的她躺倒在破船底部,前去寻找的米纳斯却被姐姐勾引,感觉到世界一瞬间翻覆。待大卫与马丁归来,他只告之姐姐发作的事实。卡琳在重返精神病院之前,偷偷跑回阁楼,等候上帝再次发出信号。然而最后一根稻草般的精神寄托却破灭了,因为当那扇门最终打开时,她只看到丑陋可怖的蜘蛛想对自己大行猥亵之事。

这一家人的关系是极其残破的。父亲对家庭保持着逃离态势,并在绝望之际意欲一了百了。他对儿女不了解,试图拉近距离也未能如愿,反而徒增反差之下的羞愧、厌倦与悲恸。在母亲一角缺失的屋檐下,两姐弟曾经相依为命,关系相当亲密。但当米纳斯长到17岁,一方面急切偷看裸女图片,一方面又厌倦姐姐在他面前不加掩饰的袒露,所以当乱伦戏码在错愕中开演,他感觉到晕眩,而在向来无法交心的父亲面前,未能启齿的压抑油然而生。至于卡琳,在未知的神灵与已有的丈夫之间,逐渐倾向于选择前者,只是马丁从未想过,妻子已与自己渐行渐远。

伯格曼在四个家庭成员之间分别设置了交流的屏障,大卫的逃避,马丁的迟钝,卡琳的失心,米纳斯的落魄,纠结在这一组有关信仰的问题上。当以为上帝存在结果发现上帝是蜘蛛的卡琳走向崩塌,曾经意识不到上帝存在的父亲却第一次对儿子敞开心扉,告诉他上帝就存在于爱之间,上帝就是爱,而这种爱,是各式各样的,无论是大是小,无论荒唐与否。从这罕见的对话中,米纳斯反而燃起希望,仿佛那一席话,便是自己罪恶的救赎。在对父亲神化的过程中,子女二人所收获的结果大相径庭。

伯格曼的父亲本身就是一名基督教的牧师,从小家庭不和睦的他,面对信仰也一再犹豫。尽管伯格曼对信仰的质问贯穿了很多部电影,但《犹在镜中》通过现代人际关系、家庭模式的近距离打照,直面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宗教信仰的困惑,这种大胆而戏剧化的探索,又呈现出一种优雅而残酷的奇妙观感与动人魅力。

此外,对戏剧颇有研究的伯格曼,让《犹在镜中》遵循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提出的三一律,即剧本创作要遵守时间、地点与行动的一致性。在这部冲突性强烈、内心戏十足的电影里,这样的叙事手法确实能让焦点更为集中,而这样的手法,在伯格曼之后的电影中还会持续出现。

成品如此精致,多得第一次为剧情长片剪辑的乌拉·莱格跟伯格曼在这上面花费两个月。他们每天都会从早上九点工作到深夜,即便是以伯格曼的标准来看,这个过程也是严格的。

而这是伯格曼头一回来法罗岛取景拍摄,那是坐落在瑞典哥特兰岛北部的一座小岛,日后伯格曼将在这里买房,所以,观众不用担心欣赏法罗岛的机会只有那么一次。

通过《犹在镜中》,伯格曼继续与世人分享他对哲思无尽的思考与叩问,而回望最终舍弃了“墙纸”与“挂毯”的片名,也会悟出一些深意。“犹在镜中”出自于《哥林多前书》,这本书可视为“问题集”,保罗在这些书信中谈论了教会在“恶行丛生”的哥林多所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着力于处理教会纷争、道德纪律以及婚姻生活等。联想当中提及的“不属肉体”、“不要论断”,以及对乱伦、争讼的处理和对夫妻相待等问题的意见,恰好与片中四位角色的言行有所关联,但指向却又不尽一致,这便是伯格曼留给观众的有趣谜题。

(连载于《看电影》)

主要参考来源:
《魔灯:伯格曼自传》
《伯格曼论电影》
《英格玛·伯格曼》
Google、Wiki
IMDb、豆瓣、时光等电影网站

 4 ) 最后的对白:

One can’t live in two worlds. One has to choose. I can’t go on moving from one to the other all the time.
One draws a magic circle around oneself – to keep everything out that doesn’t fit one’s secret games. Each time life breaks the circle, the games become puny and ridiculous. So one draws a new circle and builds new defences.
Poor little dad, who has to live in the real world.

Reality cracked and I fell out. Anything could happen. Anything! I can’t live in a new world.
Yes, you can. But you have to have something to hold on.
What would that be a god? Give me a proof of god. You can’t.
I can. I can only give you one indication of my own hope. It’s knowing that love exists for real in the human world.
A special kind of love, I suppose?
All kinds, Minus.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the most ridiculous and the most sublime. All kinds.
The longing for love?
Longing and denial. Doubt and faith.
So love is the proof?
I don’t know whether love is proof of God’s existence, or if love is God.
For you, love and God are the same?
I rest my emptiness and dirty hopelessness in that thought.
Tell me more, Dad!
Suddenly the emptiness turns into abundance-and hopelessness into life. It’s like a reprieve, Minus, from a sentence of life.
Dad…if it is as you say -- then Karin is surrounded by God, since we love her. Could that help her?
I believe so.

 5 ) 爱和上帝是一体的,上帝就是你身边

又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人物关系很简单,场景很简单,道理也很简单。

爸爸是个小说家,有一儿一女一女婿,妻子死了以后,他逃避责任和失去爱人的悲恸逃到了瑞士。女儿遗传了妈妈的“病”,相信上帝终有一天会降临。影片开始气氛很开心,四个人嬉闹着从海中游泳归来。女儿作为四个人中唯一的一名女性角色,起着调和氛围的作用。她的病情暂时稳定,开始接受家庭治疗。

但是平静之下依旧暗潮汹涌,爸爸和丈夫都知道女主的“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作为小说家的爸爸显然对颇有才华的儿子流露出嫉妒,“病情”可能随时复发的女儿,女婿长久压抑不得宣泄的xing欲,青春期的弟弟对姐姐懵懂的情感。一切都在一个暴雨来临的夜晚,在姐姐偷看了父亲的日记之后走向混乱。原来父亲不关心她的病情,她只是作为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女儿的病情,看着一个精神病人走向崩溃。这等的冷酷无情直接击垮了女儿,在混乱中,女儿最终看到了上帝,上帝是一只长了人脸的蜘蛛。上帝并没有治好姐姐的“病”,是一针镇定剂让她冷静下来,她又被拉回到医院。

困惑、恐惧让目睹一切的弟弟几近崩溃,最后他求助于父亲,父亲说是爱是上帝,是各种形式的爱让人摆脱空虚与绝望,让空虚变成了财富,让给你绝望变成希望。单纯的儿子欣喜,上帝一直在姐姐的身边,因为她身边围绕着一群爱她的人。但是姐姐除了弟弟之外,她是否感受到爸爸和丈夫对她的爱呢?虚伪、压抑、克制、以情感流露为耻的两个男人冷酷的可怕。“爸爸和我说话了”,儿子对父爱的渴求简单卑微易于满足,殊不知是爸爸的虚伪和自卑在作祟。

伯格曼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出对宗教的反抗,对上帝形态的怀疑。

 6 ) 远离危及性命的哲学,跟刘小枫去神那还是跟伯格曼远离神?

周四晚,世界哲学日,中大哲学系自然也呼应着搞个哲学周。学术明星刘小枫老师却借此机会劝告大家远离哲学,特别是以迪卡尔数理逻辑为支撑、康德以降的西方启蒙哲学,说那是危及性命的,大意是因为康德把后来者拉入一个用数理逻辑求证“灵魂是否存在”的死胡同里。很多聪明人在胡同深处穷其一生不得其解,杨绛在忧伤中,沉浸到翻译柏拉图对话录《斐多》中;德里达、拉康、福柯们则在死胡同深处又凿出一些更深更死的叫做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超现实主义、新结构主义、超新后存在主义等死胡同;尼采烦不得了,不和那些哲学家玩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想不通了,也干脆放弃。
试图用思辩甚至量化的方法追问灵魂,注定不得其解,甚至危及性命,以上那些人在胡同底或许可以看到一面墙,墙上投影着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天,苏格拉底最终也为此追问丢了名。
所以,刘小枫庆幸自己“有信仰,有诗为伴”,不会把脑筋用在那危及性命的无极追问上。并最终以此番辩驳和教育,为他所从事的宗教学与诗学研究确立正当性,整个讲座结构和他的书作一样,严谨、工整、证据充分、最后绕回出发点后自圆其说。
以上,也是我这个哲学、宗教学、诗学门外汉对那个“反哲学夜”的初浅感悟。

次日晚,我继续远离八卦本行,重新分裂回艺术电影怀抱,开看伯格曼“沉默三部曲”(其实,我的伯格曼启蒙,甚至艺术电影启蒙,都源自大三误入昆明电影学习小组初期的一次放映活动,《冬日之光》),按顺序,当然是《犹在镜中》。
这下发现,伯格曼只在那追问灵魂和上帝是否存在的小胡同里走了一小会——最远到了那口《处女泉》,其间和死神下了盘棋《第七封印》——就完全从胡同里退出,拒绝任何寻找上帝存在的努力。于是,他也没被追问行为所危及生命,如今,94岁,还活得好好的。和刘小枫不一样,伯格曼完全放弃了信仰,从《犹在镜中》把上帝唯一一次显身通过情绪表演幻化成蜘蛛,到《冬日之光》里对耶稣、对牧师那“上帝的沉默”,再到《沉默》里全然陌生的异域语境下超自然力量的彻底缺失;对应于三部曲,他自言经历了一个“从征服确信到透视确信再到上帝的沉默”之过程,最终他选择了与诗性、神性迥向的征途,那是戏剧和文学。
《犹在镜中》最后,父子可以全然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谈论“上帝是爱,爱是上帝”,从而做一次于无神论者是全然无用的对女儿凯琳的事后关怀、爱的补救。
伯格曼说他在《犹在镜中》塑造的凯琳就是一个带有宗教狂热色彩的人格分裂病例,她心中始终有个神在指挥她的行为,让她失眠并且听觉敏锐的能捕捉到自然之外的声音。这个想象之神是超我的,所以丈夫马丁触及不到,无法把凯琳拉回;这个想象之神是充满爱的,伪装成弟弟米纳斯,让爱与伦理错位;这个想象之神是难以驱散的,于是小说家父亲大卫冷酷地以女儿的病例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这个想象之神四面出击却牢牢守住了凯琳,它是一只大蜘蛛。

甜甜总说她睡眠不好并且听觉常有异常,庆幸她没有信仰,不至于碰到那超我的大蜘蛛。

 短评

抑郁的时候不能看这片,痛苦值翻倍,难受到大脑无法工作,可是你看,我不信上帝,这个在影片中所谓爱的具象。而痛苦又都源于丢失了让我们扎根现实面对黑暗的信念,越来越陷入一个怪圈...我宁可自己可以相信某个超出现实的精神寄托,但这些在纯粹而真实的爱面前是多么虚伪且空洞。

6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这场不知名的疾病是一场梦,是穿墙而过的信仰,而信仰濒临绝望。你信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故而当你在现实虚幻间游走,看见破碎,看见升空,周身沦丧,不挣脱便沉默,而上帝犹在镜中。我们所在的世界不在于它本身有什么,而在于我们对它的幻想是否磅礴,一切物质的富足皆源自精神的辽阔。

9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2018年六月第三遍重看#室内剧,大提琴,对戏剧的热爱,对死亡的探寻,对宗教的质疑,对父亲的诘问,法罗岛上的木屋,所有经典元素集结于此;布光技术一流,光线明灭间的面部特写;黑暗之光,互呈镜面,无法交流永远孤独的主题;伯格曼一生就是一部完整的作品,此片正处于60年代最暴风骤雨的转折期。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哥林多前书13章12节:“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如今这世界到底是温暖的荒凉呢,抑或离开幻象。尽管伯格曼生活一片狼藉,但是如他所说他决定要成为最成功的人,这信念模糊却清晰。

13分钟前
  • 董肥樂
  • 力荐

心中有爱,神即存在。心中无爱,神也无奈。

1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四重奏般的室内剧,法罗群岛,新摄影师Sven Nykvist,巴赫。伯格曼式的特写只在关键情节出现,精致的黑白影调和缜密的剧本。上帝是爱,上帝不在。

2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上帝/信仰三部曲之一。充满隐喻和象征的片子。荒凉的岛、破败的度假屋、寂寞的海平面、内心复杂空虚的现代人……伯格曼总是擅长用简单到极致的故事设定来表现复杂到极点的哲学命题。他的演员也总是富于面部表情的表现力,不惧大特写。这电影真的太压抑了。

26分钟前
  • 沁云
  • 推荐

发生在[犹在镜中]的角力主要来自于姐弟二人,他们一个代表了向童年、向子宫、向神秘混乱的未知逐步退行的趋势,另一个则经由乱伦而经历了艺术上的逐步成熟。父亲则深陷在无爱的空虚之中。于是在女儿那里这空虚神化为蜘蛛上帝,而在儿子这里父亲终于将爱与上帝并置。这部处理上帝沉默后人类生存状态的第一部曲最终用爱来作为人类悲观境地的一剂缓药,之后的伯格曼作品就不再见到这种圆满的结局了。

29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转向室内心理剧的伯格曼,放弃在电影中公开宣认上帝,用蜘蛛代替上帝,在卡琳情绪爆发的那一刻,父亲对自己的冷漠,丈夫与自己失去沟通,自己与弟弟极其矛盾的关系,一切的压抑,都犹在镜中。

32分钟前
  • Derridager
  • 力荐

犹在镜中总体还是悲观的,或者与其说是悲观,不如说是模糊不清的,父亲说爱就是上帝,但他所给予的是一种观察,丈夫给予的是一种体贴,弟弟觊觎的是一种欲望,但对于她的信仰困境,三个人既不理解也没兴趣。可能对破浪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两个人的表述和影像风格是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但内核一致

34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神之默示"三部曲之首,精妙的室内心理四重奏。令我震慑至极的快速叠化:乱伦序曲-船外V架,暴雨如注,构成光影与声效的双重跳切。以倾斜船舱与龙骨外化扭曲畸变的心灵。墙缝,对门祈祷,亲情冷漠,沉默时的直升机嗡嗡声;上帝是蜘蛛,上帝在爱之中。| 艺术家:世人终将遗忘我,唯有死神疼惜我。(9.0/10)

3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一个患有妄想症的女人,跟三个最亲近的男人生活。看起来他们对她很好,然而她得不到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支撑,还个个以自我为中心,反而需要她来给予支撑。当她无力承担的时候,唯有期待“上帝”降临,来拯救她和三个她爱的男人。只可惜,没有“上帝”,只有蜘蛛——另一个向她索取的对象。

41分钟前
  • 临素光
  • 推荐

“有人渴望爱,有人拒绝爱…人生就像梦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4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怯懦,当外界的压力不存在的时候,自己就成为自己最大的监牢。看伯格曼的时候,会觉得疾病和健康并没有真正的分割线。疾病不过是对抗生活中其他更加不愉快的事情的手段。

47分钟前
  • SWX
  • 力荐

8/10。在伯格曼的电影里,爱是拯救人类的唯一力量,但社会文明的发展中造成了爱的缺失,父亲以写作为由产生对责任的逃避,交流只会带来痛苦、误解与谎言,性成为揭示人对被爱与沟通的渴望......结尾女主角似乎重新找到了信仰和方向,但内心疾病的外现却再一次质疑了上帝的存在。

51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以双人特写/近景构成的电影,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角色是没有对视的。假若今天仍有电影如此拍摄,这样的表演或者调度是绝不被认可的,因为不会再有电影讨论这样的主题了。“爱即上帝”或许太过抽象,我看到的是男权/神权结构(圣三位一体)下女性的被凝视、牺牲:伪善自私的父亲(圣父)、感性孱弱的丈夫(圣子)、脱胎而又超越于父亲意志的弟弟(圣灵)。戏中戏公主13岁病逝后灵魂被艺术家诱骗,而戏外卡琳13岁时母亲病逝且继承了母亲的精神疾病。若爱即上帝,卡琳苦苦寻求的,就是家庭成员能够给予她的关怀,而作为上帝的实体/代言,男性无一不闪躲回避。最终,经历肉体(与卡琳弃船交合)精神(与父亲深入对谈)洗礼的弟弟,成为了家庭的希望。而结尾被他的头部遮蔽的那轮红日,如被牺牲的千万“女巫”“魔女”,灼目地审视着天国的傲慢与沉默。

56分钟前
  • Aloysha
  • 力荐

又是让自己逼格捉襟见肘的作品。说话与行为方式都缺少生活气息,更多的是文学性与舞台剧化。最后点题,爱即是神,有爱在身边就有上帝在身边。

59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上帝并没有来,上帝始终没来!上帝是一只蜘蛛,上帝是爱?至诚的信仰迷失了希望的光,沦陷在疯狂的泥沼中。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最终知晓上帝是爱,或者上帝在爱之中。但这一家四口,却偏生都不懂爱。在各自风雨如晦的角落,彼此试探着逃离或理解,但在很长时间内却徒劳无益。但随着机缘被撬开,各自的开诚布公以争吵、引诱或抚慰呈现,Minus迅速成长,其他人也许霎时老去。黑暗中的镜面,始终穿不透罢。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鏡頭外的導演就是鏡頭內的小說家和父親,觀察記錄一個女人的崩潰過程。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抵抗與外人的連接(EVA中的AT Field),即使是至親也不例外,所以才渴望有神明帶領他們穿越與人連接的痛苦和黑暗。父親和神經質的女兒都是伯格曼的精神世界的投射,無論治愈與否,他都在嘗試與自己和解

1小时前
  • 阿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