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殿的13人

更新至47集

主演:小栗旬,佐藤二朗,中村狮童,野添义弘,横田荣司,小林隆,宫泽理惠,片冈爱之助,小池荣子,宫泽艾玛,大泉洋,金子大地,菅田将晖,迫田孝也,新纳慎也,杉本哲太,山本耕史,中川大志,阿南健治,松平健,小泉孝太郎,南沙良,新垣结衣,田中直树,石桥静河,三浦透子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剧照

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2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3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4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5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6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3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4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5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6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7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8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19镰仓殿的13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12.28?追剧笔记持续更新(一边看官网物料 一边「延时」追剧)夹着一些些中字 熟肉

迎来大结局

姐弟组这张挺戳我的

编剧·三谷幸喜采访

镰仓时代,隐藏着“意料之外的乐趣”~

❓关于这部大河剧,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镰仓时代与战国时代和幕末时代相比,知名度不高,所以我觉得确实有一种,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发展的乐趣。大概知道“源赖朝➡️推翻平家➡️建立幕府”这一流程,但详细到细节,大家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也是这样。义经和赖朝的故事曾被拍成电视剧,但几乎没有描写义经死后的事情。大河剧中描写这方面的也只有《燃草》。毕竟是40多年前的事了。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镰仓殿的13人》和以往的大河剧有不同的“意料之外的有趣”。新垣桑饰演的八重,如果知道她所等待着的人生,大家也会大吃一惊的。因为发生了那样的事,就演变成了那样的事,再演变成那样的事。虽然很想说,但是得忍住了啊。

❓为了表现出当时真实的气息,有没有刻意去注意的地方? ✏️剧本写到一半,总算习惯了当时的世界观,但镰仓时代和平安时代末期,和现在的氛围完全不同。但从那个时代来看,战国也好,幕末也好,都和现代差不多。首先遇到的,是钱的问题。再过一段时间货币也会逐渐普及,但当时还处于物物交换的状态。一开始也不太明白,满不在乎地写了“在茶馆喝一杯”之类的,但实际上不是那种感觉。因为没有零钱,所以购买东西的时候还是很辛苦。还有,当时的人们对神的敬重,超乎我的想象。相信梦的启示之类的东西,有很多神灵附体的部分。“他们为什么会在这里开战”“为什么没有开战”,这些都是大的背景。即使打仗,也没有枪,只能靠扔小石子来战斗。已经接近原始时代。就是这样的印象。

我过去曾写过两次大河剧的剧本,但大家似乎认为我写得很随意。被说成是无视史实、荒唐无稽。那是因为我自己的疏忽,虽然这是不负责的行为造成的,但实际上,“新选组!”(2004年)和“真田丸”(2016年)基本上都忠于史实。用想象力填补史实中不明确的部分。“新选组!”的时候,一开始写了近藤勇、桂小五郎和坂本龙马三人去看黑船的小故事。那个不好。被打回来了吧。但那个也不能说绝对不存在。同时期都在江户,而且有共同的朋友。因为是在如此确认的基础上的虚构。

以这次为例,有一份名为《吾妻镜》的文献,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况。我已经把这个当成原作来写了。按照这里写的东西去编故事,关于没写的部分则调动想象。

我属于比较严谨的类型,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另一方面,我也想,为什么一定要遵循史实呢?完美地遵循史实但无聊的电视剧,和多少脱离史实但最有趣的电视剧,大家想看哪个呢?我是电视剧编剧,当然支持后者。“这一年,谁谁谁做了什么”这种旁白不断的年表电视剧,我可不想看。

❓在这次执笔时,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有很多新发现。例如,建立镰仓幕府的赖朝和建立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所背负的东西,完全不同。赖朝最初起兵时,他身边几乎没有可信赖的家臣,而家康却有很多。关于家康,我想会在下一篇大河剧《怎么办 家康》中会有详细描写,敬请期待。

赖朝真是孤独啊。正因为如此,北条政子、政子的父亲北条时政、弟弟北条义时的存在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赖朝一直为与御家人的关系而烦恼。在参与这部作品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迄今为止看过的,关于源平的电视剧好像也没怎么描写这一方面。这次把重点放在那里。因为我觉得这是描写赖朝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赖朝这个人,看了很多资料也没能参透。他是怎样怎样的优秀,目标是什么,怎么也抓不住头绪的谜一样的男人。无论如何也很难认清他这个人。但是,回顾他所做的事,能够统率御家人,坐拥巨大的权力,建立幕府,应该有相应的度量、智慧和才能。这次,想好好地描写这一部分。话说回来,《镰仓殿的13人》真正开始是在赖朝死后。“拥有强大权力的人突然死去之后,剩下的人该怎么办?”这是这次最宏大的主题。我还没跟大泉洋桑说过,赖朝生活的时代只不过是一个序幕。总集篇也有全部剪掉的可能性。

❓对于小栗旬饰演的北条义时,您有怎样的期待呢? ✏️义时这个人物很有趣。以历史人物来说,我喜欢的不是一开始就朝着目标前进,最终能够抓住目标的人,而是被卷入完全没有想象过的人生的类型。近藤勇是,真田信繁也是。义时也是其中的典型。他根本没想过要夺取天下,应该也没想过要出人头地。出生于平凡豪族,是家里的次男,为什么最终会成为镰仓幕府的核心人物呢?因为最后是和朝廷战斗。走到尽头的感觉非常有趣,我很感兴趣,想描绘一下。

我和小栗旬先生搭档过好几次,每次出场的瞬间,我都只觉得他就是那个角色。不是化妆或身体改造,而是通过演戏改变神情,完全变成那个人物。义时从青年时期到晚年,有各种各样的面孔。小栗先生会有怎样的变化,从现在开始就很期待了。

❓义时虽然是“被卷入某些事件当中的主人公”,但总有一天,义时自己也会做出苦思冥想的决定。这种变化,今后会怎样展开呢? ✏️契机是什么?一开始不明白,写着写着就渐渐明白了。儿子的出生对他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从那里“为了保护北条的血脉,什么事都要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我也在7年前有了自己的儿子,果然变了。“为了这个孩子而努力”的想法,是生存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生下的儿子叫北条泰时,是个好儿子。被大家喜爱着茁壮成长,培养成文武双全的“理想的武士”。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人公。当然,主角是义时,但他成了后半部分的重要人物,甚至可以用“北条泰时父亲的故事”来看待。

❓有什么想对观看《镰仓殿的13人》的观众传达的信息吗? ✏️我在很多地方都说过,我从小就很喜欢大河剧,能有这样的接触机会,我高兴得不得了。但是每次都很辛苦。千辛万苦地写着。或许我是最不适写合大河剧的编剧了吧。感谢NHK三次起用这样的我。

大河剧是历史剧,当然要描写历史,但我认为大河剧首先应该是“电视剧”。能作为娱乐满足观众。

当然也有笑点。因为我是喜剧作家。但我所向往的大河剧的笑点,绝不是搞笑。也不是拙劣的模仿。平时自然流露出的笑容。也就是说,对我来说,刻画让人发笑的场景,就是刻画人物。镰仓初期本来就是个可怕的时代,背叛什么的满不在乎,人也一个个的不断死去。没有笑容就太痛苦了。还是希望周日晚上8点能和家人一起开心看我们的剧吧。那些东西也许早就变成了幻想,但我还是想珍惜。我想创作出那样的东西。

而且一年的连续剧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想快点看后续!”以这样的心情让大家度过了1年,为了制作这样的作品而努力着。而且写了三部之后终于习惯了,也有看到的部分,我想这次应该是最有趣的一次了。


关于剧的十万个为什么?

源赖朝为什么被称为“佐大人”?

源赖朝被北条义时等坂东武者称为“佐大人”。这是因为平治元年(1159)平治之乱时,赖朝担任右兵卫权佐权之助的官位。官位是“官职”和“位阶”的组合。

❓“官职”是指行政机关的职务!? 右兵卫权佐分为“右兵卫”、“权”、“佐”三种。首先,“右兵卫”是机关名称。京城的行政组织中有“兵卫府”,负责宫门护卫、行幸、行启护卫等的衙署有左右两府,赖朝被分配在其中之一的右兵卫府。顺便一提,“左”比“右”更靠前。其次,“佐”是阶级。兵卫府分为4个等级,佐相当于次官。最后是“权”,副的意思。把右兵卫权佐比喻成“被分配到兵卫府的次官”,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呢?

❓“位阶”是贵族的序列!? “位阶”从最上位的“正一位”到最下位的“少初位下”共有30个等级,数字越小越上位,“正”比“从”上位,“上”比“下”上位。赖朝接任的右兵卫权佐相当于【从五位下】。天皇居住的皇宫,清凉殿,基本上需要五位以上的位阶才能进入,朝廷赋予了天皇各种特权。

在平治之乱中战败被流放的赖朝被解除了右兵卫权佐的职务,所以在第一回描写的安元元年(1175)时赖朝已不在其位。但在坂东武者看来,他是在京城拥有崇高地位的特殊人物,怀着敬意称他为“佐大人”。


时代考证#长村祥知 【承久之乱】

战前与战后?

为了与官军作战,北条泰时率领18骑先从镰仓出发。源义经从镰仓向京都出征时也是如此,初期出动的人数很少。

一开始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一旦敲定,只要早立下战功就能得到土地,所以就有了“快去吧!快去吧!”的感觉。 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率先出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提高,奖励也会随之增加? A:如果在战场上打头阵的话,自然会受到好评,但如果在出征时首发出场,恐怕也不会得到好评。毕竟实际参与到战斗中,才有机会得到恩赐。

泰时出征后多久,后鸟羽上皇才掌握了坂东的动向呢? A:5月下旬,幕府军进军骏河国,也就是现在的静冈县一带。

后鸟羽上皇到底召集了多少人马? A:很遗憾,很难得出准确的数字。不过,根据《吾妻镜》计算下来,是2万7千,2万也算很多了吧。(笑)看一下平安时代末期贵族的日记,保元元年(1156)发生的“保元之乱”是几百骑,治承4年(1180)平维盛为追讨源赖朝出征时也是两千骑。“承久之乱”发生在承久3年(1221年),大概超过了5千吧,但考虑到此战是短期决战,也不可能超过2万。

《吾妻镜》中记载幕府军多达19万骑,这个数据存疑吧? A:相当可疑呢(笑)。姑且不论数量的可信度,坂东派出了大批人马。守卫镰仓的士兵减少了,难道各处就没有打算趁此机会,去讨伐义时吗?基本上是政子决定要守护义时,并进行了动员,所以在这个时候,谁也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事情。如果讨伐义时,就会与政子为敌。

原来如此。政子果然很坚强啊 A:真的很强呢(笑)。而且,仅次于北条的大人物,三浦义村也出阵了。如果是为了避免在镰仓遭到突袭而让义村出阵的话,那真是太妙了。

电视剧中描写了宇治川会战。这次合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承久之乱”的胜败吗? A:从留存下来的史料中可以看得出,宇治川之战是一场大战。作为先祖的功绩,有相当一部分御家人的子孙在宇治川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镰仓方面有很多御家臣参与了这场合战,并配合了主力进行作战。

《吾妻镜》中说泰时准备了木筏渡河,但实际上是这样吗? A:没有留下图像记载,也不知道镰仓时代,能制作出什么样的木筏。

拆了民房造了木筏?后来那些居民们呢? A:隐藏财产四处逃窜,把愤怒藏在了心里...

不给补偿吗? A:大概没有给吧。

顺便一提,电视剧中时房、朝时、义村等人也加入了宇治川之战,但实际上并没有吧? A:没有啊。本来朝时应该在北陆道,时房在势多(滋贺县 大津市 濑田),义村在淀(京都市 伏见区)交战。《镰仓殿的13人》在大框架上忠实于史料,并且大胆地创作了史料中无法轻松理解的部分,研究者们也称赞说“时代考证做得很到位”,编剧三谷幸喜先生,以总制片人清水拓哉为首的制作相关人员会认真听取了我们考证小组的意见。只是,就这个场景来说,在最后的最后,可以毫无忌惮的创作一回(笑)。

在合战中获胜的泰时,带领着人马井然有序地进京了吗? A:首先进入六波罗,然后顺延着往前走。

京都的人们当时也是一片混乱吧? A:是啊(笑)。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掠夺行为,我想京都人还是会觉得“受不了”。

后鸟羽上皇辩解说“我非恶人”,这是很痛苦的借口吧。 A:真的。《吾妻镜》里写了一件让人很在意的事,在进入六波罗的前一天晚上,泰时带着16骑,偷偷地和西园寺公经寺金常的使者进行了交谈。可以想象,在此过程中,就谁来承担责任、如何进行落实等问题进行了幕后谈判。第二天,后鸟羽派来了使者,说:“这不是我的错,是作恶的臣子,自作主张所致。”

“承久之乱”在日本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A:可以说是“武家处于优势地位的转折点”。赖朝时代即使确立了幕府式的体制,也只是处于上皇之下的一个地方军事政权,这样一个地位。但在“承久之乱”胜利后,他掌握了日本国内所有事务,拥有了实际决定权。明治维新之前,武士成为统治者集团,而确定其结构的就是“承久之乱”。

那之后发生了什么很大的变化吗? A:基本上,朝廷失去了主导权。让谁当天皇,让谁当上皇,幕府的发言权随之变大。然后关于土地的支配,御家人也进入西国,潜在的支配权转移到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曾一度没收后鸟羽拥有的土地支配权,后鸟羽成为上皇后,向高仓确认“如果有必要,请返还”后才交给他。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当地居民和御家人之间的纠纷四起,他们向幕府提出了很多申诉。镰仓幕府的势力扩大了,但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统治者的义务和责任也增大了。为了应对这些严重的问题,我想才会有“御成败式目”的诞生。(御成败式目是日本镰仓时代于贞永元年8月10日由执权北条泰时制定的武士政权法律,因而又称作贞永式目。)

承久3年(1221)5月15日,后鸟羽上皇去讨伐 伊贺光末,明确表示了对北条义时的敌意,他有着怎样的战略打算呢?因为光季不响应号召,所以姑且先讨伐诛之吧? A:伊贺光季,其姐妹为北条义时继室,伊贺之方,所以一开始就判断他不会答应出兵。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我认为“讨伐义时的兵力基本上都是东国的武士,所以讨伐伊贺光季的军队并没有打算直接前往镰仓”。京都的武士去讨伐伊贺光季,东国的武士去讨伐北条义时,我想这就是后鸟羽的计划。

平清盛为了追讨源赖朝,派遣了以孙维盛为总大将的官军,但后鸟羽上皇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A: 坂东出兵上京,慌忙征兵,向美浓和尾张派兵。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以“坂东的武士应该会讨伐北条义时”为前提制定的计划。

没有人反对后鸟羽上皇的战略部署吗? A: 西园寺公经站出来明确反对了。一条赖氏则直接选择逃往镰仓。好像还有几个大臣级的人委婉地说“还是放弃比较好”。但是大多数人即使心里反对也会闭口不言。之后鸟羽的权力好像是绝对的。

原来如此。因此后鸟羽上皇向坂东的8位御家人发出院宣,是认为大家会跟着自己吗?还是说能有几个人追随就好? A: 在后鸟羽看来,应该是认为“大家都会追随自己”。无论是三浦还是武田,都是一国核心人物,有可能代替义时执掌镰仓幕府。另外,御家臣们在京都根据后鸟羽的命令去抓贼,去处理寺庙的强诉谎言。所以后鸟羽认为,只要下令追讨义时,大家就会答应,所以发出了院宣。只是…给北条时房也送了院宣吧。当真是以为大家都会追随他其后?

后鸟羽上皇难道没有考虑到内容被泄露的风险吗? A: 他在发出院宣的时候,以为那八位均不会背叛自己。只是现在根据存留史实,很难看出一二。

后鸟羽上皇在此之前发出院宣,难道一次都没有被拒绝过吗? A: 京都附近就是这样,没有人拒绝他。

坂东的情况如何呢? A: 基本上后鸟羽没有向坂东发出命令。

对御家人来说,官位和领地哪个奖赏更令人高兴呢? A: 虽然双方都很高兴,但从倾向上看,渴望官位的主要是出入京都的人,而想要土地的人则是留在坂东。如果想当大臣的话,只能选一个官位,但能得到这么高官位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只有实朝一人。


时代考证#长村祥知 【政子的演说】

❓在“承久之乱”中,据说御家臣们是根据政子的演说整理出来的,但内容是政子本人想出来的吗? ꨄ一定有智囊团在为其斟酌吧。

❓也就是说有撰稿人 ꨄ虽然从史料上无法明确看出,但像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大江广元一行人的想法是完全有可能渗透到演讲中的。

❓演说是把御家人都召集到宫里去了吗? ꨄ根据《吾妻镜》的记载,在某种程度上召集了在场的几个人。

❓从后鸟羽上皇那里得以院宣的8位御家人,是否都在场呢? ꨄ虽然与《吾妻镜》中记载的略有不同,但据收录院宣正文的慈光寺本《承久记》记载,除了北条时房(时政的三男,被称为大佛殿)和三浦义村之外,其他6人都聚集在那里。只是,他们对政子和义时隐瞒了自己收到院宣的事情,错过了告密的时机。与他们相比,三浦义村的判断速度非常之快。

❓政子的演说一出来,果然有很大的效果吗? ꨄ我觉得是这样。政子是源赖朝的妻子,当时三寅还年幼,实际的第四代镰仓大人是政子,所以政子的话比义时更有分量。

❓难道就算是执权的义时,也得对政子的所言所行恭敬有加吗? ꨄ是的。我觉得电视剧描写得很好,在历史上,如果政子动真格的话,不管是赖家还是实朝都能被她压制住。政子的判断是,自己无需站在前面说三道四,而是希望赖家和实朝作为镰仓的执政者,好好从政,虽然退了一步,但如果真的动真格的话,其他人就会被压制住。我想正是这样的感觉。

❓即使丈夫去世后,权力更迭,自己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 ꨄ在当时,一门之长去世后,其妻子便自然而然成为其代理者。除了政子,平清盛的妻子,时子也很有名。清盛死后,时子在坛之浦之战中败给源氏,与安德天皇及三种神器一起投海自尽,知盛等平家一门继承了时子的家业。死去的清盛的儿子宗盛,虽然在大海中存活了下来,但是清盛的妻子时子在这个时候做出了关乎家族灭亡的重大决定,周围的人都听从了她的决定。政子的演讲也是如此,她拥有如此强大的权限。


风俗考证·佐多芳彦(服装方面)

~源氏和平家人的服装

❓赖朝所穿的衣服“水干 ?是什么?(本古朝臣礼服,猎衣的一种。 随着时代的推移,水干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并很快成为了礼服的一种。) 👔:这个“水干”还有个意思,其实赖朝穿“水干”这件事,在镰仓幕府相关的资料《吾妻镜》中有非常深刻的描写。例如,有被朝廷或朝廷雇用的武士。这些武士须得遵守朝廷的规定,为了表示自己是朝廷的一员,必须正式穿着这种圆领的“水干”。赖朝在接到以仁王的令旨领治时,还处于解除官职(解除在朝廷的地位之意)状态,所以官位还没有恢复。所以赖朝的服装是相当低级的打扮。但是在赖朝看来,穿着这件水干服听取以仁王令旨的内容,就表示了自己“被朝廷使役”的意思。但是赖朝在成为征夷大将军之后,只要有重要的仪式,就经常穿这种“水干”,而且一定穿白色的“水干”

❓因为赖朝是源氏,所以所穿的是白色的吗? 👔:不是的。白色是最无垢(洁净)的颜色。没有颜色,就是没有经过染色的过程。因为没有接触到人的手,所以也有清净的意思。所以赖朝穿这种白色的“水干”,也许有受到朝廷刺激的原因,但说不定那里也有赖朝的自我主张。在电视剧中,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立场的不同,就不这么做了,但是在《吾妻镜》这本书中,大家排队去哪里的时候,都穿着“水干”。

所以对武士们来说,赖朝所穿的“水干”有一种“作为武士身份的正装”的意味。“水干”是侍奉朝廷的正式装束。但是,从中途开始意思应该变了吧。我想,从中可以读出赖朝强烈的意愿表示。

❓源赖政穿的是狩衣(日本平安时代为公家的便衣,也是武家的礼服。狩衣本来是在打猎时所穿的运动服装,袖子跟衣服的本体并没有完全的缝合,就是为了方便运动用)吧? 👔:后边领子有区别。赖政也是这样,在脖子上穿一件像蓬一样的东西的是“狩衣”,“水干”是用绳子扎起来的。因此一眼就能看出是“水干”还是“狩衣”。

❓平宗盛穿的是“直衣”吗?(平安时代以后的天皇、皇太子、亲王以及公家的常服) 👔:这是“直衣”。虽然是贵族的私人服装,但贵族在“会见他人”的时候穿的比较多,是比较正式的私服。表明自己是贵族。

❓这只在京城才有人穿吗? 👔:没这种说法。我想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从京都到地方的大部分人都会穿吧。只是武士既要骑马,又要打仗,这衣服是不能把刀插在腰上的。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会穿上活动起来方便的“狩衣”。所以“狩衣”比“直衣”档次低很多,是不能穿在公共场合的衣服。“狩衣”有时会被误解为正装,这是大错特错。

❓清盛穿的是法衣吧? 👔:是法衣。穿法衣不披袈裟,这是僧侣的日常打扮。和尚在佛前祈祷的时候,或是和外人外出见面的时候,都会在这清盛的打扮之上再披上袈裟。

❓从第3集开始政子的服装变了,这也是“小袖”(被看作现代和服的原形)吧。 👔:这身打扮相当不错呢。但是“汤卷”是卷着的吧。所以才知道这个人还是在北条家里工作,“不过是北条家的一个孩子”。

❓颜色变得华丽,是说使用了上好的面料吗? 👔:最初的最初是,因为经济上还不宽裕,但是随着故事的各种过程,地位一点点上升,例如主人公级别的衣服颜色变得鲜亮。如果不这样做,观众们就很难理解时间线的变化。

❓牧の方的服装也和政子一样吗? 👔:牧の方是贵族家女儿的风格。所以和服上绣着“袿袍”,下身穿着和服裤裙。这是贵族之家女儿的打扮,小姐出身贵族,所以我设定她到坂东来也是贵族打扮。明确地展示自己的出身。


风俗考证·佐多芳彦

关于乌帽子? 🎩:首先,贵族们日常穿着的标准是“立乌帽子”。在此基础上,武士们的地位低、身份低,所以他们一家的头领戴“立乌帽子”,其他的戴稍微折叠的“折乌帽子”或“武士乌帽子”,这是符合史实的设定的。为什么是“折乌帽子”呢?因为叠起来的时候,发髻紧紧地插在里面。也就是说,动作稍微激烈一点,帽也掉不下来。骑马或打仗的时候,还要在上面挂上绳子。也就是“顶帽”,用绳子系在下巴下面,固定帽子。不过一家之主的动作的幅度并不大,所以戴着和贵族一样的“立乌帽子”。

从元服开始就一直没有摘下过乌帽子吧? 🎩:对,他一直戴着乌纱帽。主要是“把头顶暴露在人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这种文化大概是在很久以前形成的贵族文化,也渗透到了武士当中。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刚进入平安时代,平民就已经戴上了乌帽子,武士们基本上也都戴着。不过乌帽子毕竟是在京城或者与京城有关的地方,朝廷方面的人们戴的帽子,在真正的乡下普及到什么程度呢?我想这应该是别的问题了吧(笑)。

戴头盔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在《镰仓殿的13人》中尝试了两种,一种是在乌帽子上戴头盔。在这种情况下,头盔上有个大洞,乌帽子的边角和发髻上会有一点突出。还有一种是把乌纱帽用绳子从发髻上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系着的绳子的边儿是从头盔里露出来的。


风俗考证·佐多芳彦

❓木曾义仲被嘲笑的牛车的正确乘坐方法? 🚗:所谓牛车,从后面上车,从前面下车,这是不分男女贵族武士的基本规则。牛车的后面紧贴着建筑物的檐廊,上车,到了目的地就把牛卸下,从前面下车。义仲从后面跳了下来,而且是从1米多高的地方跳下来的,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那鞋子怎么办? 🥿:鞋不穿,让随从拿着。所以,义仲把鞋从怀里一扔就跳下去,这实在是无知所致。反过来说,也没有人告诉义仲正确的乘车方法。看到这样的义仲还会窃笑,这是一个非常阴险的社会啊,义仲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情。在外景拍摄时近距离观看,我深深感到,大家都很惊讶吧。


主创采访

❓到现在为止做了各种各样的苦涩决断的义时,一边和朝廷战斗,一边在想什么呢? 🌰:说到底是自己扮演的义时的真实情感,真的做好了死的觉悟。如果能以牺牲自己来了结这件事就好了,这就是天命。但是姐姐的演说又让事情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结果和官军开始了对峙,但是自己在镰仓等着,所后只能祈祷作为总大将出征的泰时能够胜利。“如果输了,坂东的人几乎都得死”。但是赢了,义时就走到了审判朝廷那一步。这样一来,“确实有人让我继续活下去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样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您觉得尾上松也桑饰演的后鸟羽上皇怎么样? 🌰:我觉得歌舞伎演员们果然很厉害,自己怎么努力也演不出那种感觉啊。松也君饰演的后鸟羽上皇,那股讨厌劲儿拿捏的特别好。在义时看来,后鸟羽上皇是个很难见到的存在。即使是在历史上,说不定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彼此的长相,包括各种因素在内,总之是谜一样的存在。但是,从后白河法皇时代开始,我就觉得西边的人确实看不起我们,所以真的觉得很烦,也一直有“怎么就这么了不起”的感觉。话虽如此,但因为是必须尊敬的存在,所以一直做着“嘴上这么说,其实内心充满了纠结”的事。

❓作为儿子的泰时直到最后都在说“要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的强烈意愿,你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另外,请您谈谈对坂口健太郎桑的印象。 🌰:在义时看来,泰时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他自己想要完成的。正因为如此,对义时来说,面对理想的他,也是一种希冀吧。义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肃清,但直到最后的最后,他想要守护的,是“姐姐的纯粹”和“泰时的耿直”。当义时开始脱离“想成为的自己”时,他想保护对自己说“不好就是不好”的姐姐,以及一直跟在自己后面的泰时。因此,临死前姐姐对义时说:“太郎长得很像你。”我觉得自己真的觉得很幸福。越了解坂口君,就越觉得他非常可爱,任谁看了都会喜欢他吧。这样的他能扮演我儿子 泰时这个角色,我感到非常有底气,也很自豪。

❓您觉得他为什么到最后都这么信任三浦义村呢? 🌰:义村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但基本上是抱着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想法度过人生的每一天。我非常理解他的想法,“好好打圆场才能活下来,死了不就完蛋了吗?”果然,“青梅竹马”这一点上的信赖感始终挥之不去。

❓演完义时的最后一幕,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另外,如果现在能见到源赖朝,希望他对您说些什么呢? 🌰:能以那样的方式结束一生,对一直作为义时生活的自己来说,似乎是一种奖赏。义时不想半途而废,被现在的妻子和好友背叛,被姐姐刺死,对义时来说是希望的泰时,站了起来,这样的结局太好了。即使再从一开始,让我演义时,已经是什么都做不了,也不记得的状态了。杀青的第二天,为了演好义时,剪掉了一直留的头发,感觉身心都很舒畅。(小池)荣子虽然说“政子不能再出现了,我觉得很寂寞”,但我想,那一定是因为本来的政子在这个故事之后,应该还会继续活下去吧。以那种感觉来说,我作为义时的人生,一下子结束了,心情完全转换过来了。

如果能见到赖朝大人的话…“干得好,小四郎”,被这样说的话,义时的灵魂会得安慰吧。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为“全部都是大泉的错”而争辩不休,现在慢慢地变成了“全部都是小栗旬的错”,这一点您是怎么接受的呢? 🌰:在饰演北条义时的过程中,越是让观众看了忿忿不平,我这演员就当的越值当。从第1集开始用了48集的篇幅,仔细描绘了他因压力慢慢发生的变化。结果前半部分“全部都是大泉的错”变成了“全部都是小栗的错”,我想没有比这更痛快的了吧。如果演到最后,大家的评价还都是「真好啊 好喜欢」之类的。历代都没有这样的主人公吧。刚开始的时候对女性做跟踪狂一样的事情,被说“恶心”,中途又被说“可怕”“那家伙很糟糕”,这样的评价对一直从事演艺事业的我来说,是极大地鼓舞。还有,每次播出结束后,那集的关键句能成为话题也很高兴。大结局之后,要是“女子都爱吃蘑菇”成为流行趋势就好了(笑)。

❓对小栗旬来说,《镰仓殿的13人》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能在这个时候遇到《镰仓大人的13人》这部作品这真是太好了。我觉得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家的热情很难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去现场每天都很开心,一个星期左右没有拍摄就会感到“寂寞”,能给我一个最好的环境,我真的很幸福。真的非常感谢大家一直见证我们的成长,陪着我们的作品一起走过一年的时间。


旁白 长泽雅美 采访

❓聊聊您作为旁白担当被邀请的时候的心情? 🧚‍♀️:因为有憧憬所以很开心。想着“总有一天,如果年龄再大一点的话能接到这样的邀约吗?”,没想到现在就有机会了,感觉自己很幸运。虽然不擅长声音相关的工作,不擅长,但是想努力。

❓编剧三谷先生和导演都给您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 🧚‍♀️:三谷先生对我说,“每个场景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好地贴近对方,去讲述就好了。”导演说,“希望贴近登场人物的心情。”希望你用这样的说法”“用能营造出严肃气氛的说话方式比较好”,感觉上是在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的旁白。因为我很清楚拍摄有多辛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也会以出演者之一的心态去努力。我觉得责任重大,更需努力才可以。

❓您认为三谷先生写的剧本的有趣之处在哪里? 🧚‍♀️:这次出演的各位演员,都是之前有过共同演出或认识的人,读了剧本后,我觉得“这个人有这样的气质啊”,正因为了解了他的人品,才会和角色联系在一起。当但我觉得“三谷桑果然很厉害,很懂啊”(笑)。特别是主演小栗旬桑,真的很适合义时这个角色。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一直照顾我,是我非常尊敬的人,没有不能和小栗桑成为好朋友的人吧。和谁都能成为好朋友,善于和人相处,这一点正好符合义时。还有就是语言通俗,我想现在的年轻人也会喜欢看吧。但并不是说与史实完全不同,时代考证的老师们说,“我们也从三谷桑的构思中发现了很多东西。”像这样把历史故事制作成通俗易懂的教科书,不正是三谷笔下的大河剧的有趣之处吗?

❓读了剧本,有在意的角色吗? 🧚‍♀️:三谷桑笔下的女性大多很可爱。但这次给人的印象多是“成熟的女性”。另外,我读剧本的时候也觉得每个角色都很适合演员们。比如说,三谷桑是第一次和新垣结衣桑合作,“八重小姐的这种感觉,很像新垣桑呢”。饰演政子的小池荣子给人一种刚强的感觉,但另一方面也给人一种温柔淘气的印象。

❓这次您不是作为演出者而是作为旁白者来参加的,有没有想过要比平时“更加去考虑到电视剧整体”呢? 🧚‍♀️:那倒是有的。因为我认为必须要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所以请时代考证的老师,开了学习会。另外,叙事所具有的“指挥能力”会对故事产生多大影响,我多少有些理解了,所以我认为“声音带来的效果”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好难啊”,感觉是带着责任感来面对这次的工作的。

❓在学习会上,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感受到了人的性格。虽然是各个人物的“可能是这样的性格”,但是老师们在一直研究的过程中,好像不断有新的人物出现。“以前大家都这么认为,其实……”像这样的事情,从这种类似题外话的东西中可以看到登场人物的性格,感觉故事变得更容易理解了。

 2 ) 镰仓殿的13人 之 三谷镰仓北条版「我家的历史」

荡气回肠的镰仓开幕,以往无论坊间野史还是大河剧,目光通常聚焦在义经陨落后就戛然而止。

但镰仓开幕最具争议的还有北条家如何从外戚逐渐颠覆,走向实际统治。

天皇-将军-执权,这奇异的「德宗专制」居然绵延了150年,实在太吸引历史爱好者目光。

而这部剧更适合叫「北条家的历史」,与三谷当年「我家的历史」异曲同工,让大历史与家庭结合,每个人都是历史见证者。

有趣的是,镰仓幕府的历史也很“星球大战”,后白河法皇与后鸟羽上皇,甚至幕末的后醍醐天皇,均如西斯大帝般用「名誉」引诱幕府的源赖朝、源实朝、足利尊氏堕入「原力黑暗面」,却如命运般最后反噬自己。

义时为了「家族存续」堕入黑暗面,变成他自己最讨厌的人。可惜的是剧中对这部分处理得比较远视角且脸谱化。

而北条泰时则代表「光明面」,他是义时光明面的延续,也是义时存续的希望,也是北条能延续的希望

源赖朝对北条泰时这段感情应该是大河剧史上首次这么「大方」描述LGBT剧情,不得不对饰演源赖朝的柿澤勇人点赞,那些眼神、动作,可遇不可求的神情都让人动容。

剧中采用了大量西式交响乐来推进剧情,却不显突兀。几位配角:北条宗时、上总广常、源义经、阿野全成、源赖家、源实朝的死都充满震撼,充满宿命感,令人难忘。

总体而言,本剧虽然以三谷式来轻松表达这段历史,但本身还是体现宿命的哲学,是近年不可多得非公式化的好大河剧。

 3 ) 镰仓不只有灌篮高手

軒端の梅よ、春を忘るな。

又到了上帝也要休息的周日,晚上又有《镰仓殿》可看。只是,今晚是最终回。

漫长人生之旅的终结

我从去年开始追大河剧,今年是《镰仓殿》。刚看完NHK的最终回放送前特番《三谷幸喜の言葉「鎌倉殿の13人」の作り方》,回想这一年的追剧历程,不由有感而发,在最终回播出前为《镰仓殿》提笔写下这生平首篇豆瓣剧评,以作纪念。

就像《镰仓殿》的剧情一样,2022年于我也是五味俱全,值得铭记的一段人生之旅。很高兴看到《镰仓殿》的豆瓣评分一直在上涨,到今天已经是8.7分了,甚至超过了去年我很喜欢的《势冲青天》。数个周日晚上(有时资源出的慢是周一甚至周二,笑2333)的观剧体验汇聚成以下感念:

1、镰仓不只有《灌篮高手》《海记日记》(当然也都很素晴)。千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一群坂东武者上演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2、单论演技,小栗旬还是我最欣赏的演员之一,不论是《镰仓殿》的北条义时(小四郎),还是《信长协奏曲》的织田信长(三郎),都演绎的宛如从历史中走出来一样。

3、抬头三尺有神明,或许每个人在降生时就带着神明赋予的使命。

4、要治理世人,首先要变成恶龙。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5、屠龙勇士最终变成了恶龙。人年轻时的从善如流、单纯率直是难能可贵的。

6、社会很简单,复杂的是人。人心似海,善恶一念。

7、历史不断证明,情商比智商重要,活得久比跑得快重要。

8、人会有比自己生命更珍视之物,可能是义,也可能是利。自古舍生取义者大都受到世人推崇。

9、人穷无势的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大家利益冲突少还能其乐融融相处。

10、人是群居物种,特立独行、不近人情者容易被众人针对。

11、了解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独处之行。

12、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你知道多久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13、和歌真是很有意境,念/唱起来更好听。

一将功成万骨枯

辛苦了,小四郎。怎么办,家康?

以上。

沪漂的越桑

2022年12月18日

 4 ) 编剧和导演,难道不能直面执权者们的残忍吗

歌颂执权者的剧;沃尔特·H·怀特最终吐露自己就是喜欢制毒,享受由毒而来的所有利益,这个剧的每个执权者每次行凶前后总一遍遍重复“我是为了镰仓”,编剧和导演等只会给官家背书不亏心吗。

信浓前司行长编著的《平家物语》里,百姓尚会戏谑平相国装神弄鬼,现代人拍的《镰仓殿的13人》,北条家一次次引战征兵,拆百姓的房挡箭、渡河,因此贫苦的百姓得了北条家施的一点米粮便感激涕零,是不是太没自尊太愚昧,还用自家死去多少人被毁多少房安慰执权者——被牺牲者是怎么有如此舒缓的心情主动安抚罪魁祸首的,被北条家指为叛乱的都灭门了,源赖朝一脉的河内源氏也被北条家清除绝嗣,可姓北条的谋乱不论男女却都好好活着,这样的结果难道当时的百姓完全不知晓吗。

要歌颂执权者挺不容易,一部《御成败式目》也要特意提一提,但裁判公平,是对大家都有好处,这个大家当然也包括为抓牢权利杀生无数的北条家。

整部剧都没有提过为什么武家要坚决反公家,这让剧末北条政子的演讲没有说服力也缺少坚实的根基,而“承久之乱”,即公家与武家的对决却是关键之争;整部剧的人物不论主次大多单薄零落,主角每次镇压叛乱同时也曾是一起反公家的御家人,每次台词都是“为了镰仓”,跨度十几年间的人生仿佛只是重复复制,这部剧只有一个源实朝还算塑造完整。

剧末,主角提到自己杀死的13人,这13人的老婆孩子不是人吗,HBO的《罗马》里,大臣直言凯撒是人不是神,《镰仓殿的13人》的编剧和导演,难道不能直面死去的13家、执权者们的残忍吗。

 5 ) 剧情流水账

第一集看下来就是坂东无官小青年渴望政治地位和权力对远方血亲的平家积累不满造成的反派。政子花痴的时候归花痴,杀伐果决的样子也能看的出一点将来尼御台的味道了。八重目前看起来就是有那么一点公主病,男人的世界,孩子女性都是牺牲品,弄死就弄死了,不会有一丝怜悯的。大泉洋演的真不错,就是个彬彬有礼的冷血之人,或许也是像他自己所述看多了生死。 第二集看完,八重更是一个大写的惨,亲爹弄死了她的儿子还骗她,期待着最后见老相好一面被鸽,政子还急吼吼上门示威。女的在讲感情,渣男想着通过婚姻捞起兵的资本。北条义时真的各种意义上心累,初恋被人抢了还视如敝履,亲姐眼看着沦落了,亲哥各种不靠谱。结果未来的糟心姐夫一画饼,他好像也被打动了。源赖朝操纵人心的本事一流,然而打倒平氏遥遥无期…… 第三集以仁亲王的起兵失败基本上就是一个探路基本的动乱。敲打了平家政权,让关东武士更加躁动。大义名分只是一面华丽的大旗。所谓亲爹的头颅也只是随便借来用用的道具。起兵的关键在于兵粮和人力资源,小四郎真的是成功利用统计学。三郎这样冲动型的上战场打前锋正合适。政子是真的不亏尼将军之名,稳定军心的好手。隔壁的八重惨是惨,对自己的命运毫无办法。

第四集真是各种混乱,从一个精明人角度,源赖朝要起兵都是疯了。缺兵少粮,来的人还各种不靠谱。不过他也是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苦哈哈主公演到极致了,逢人就说你是最得器重的云云,全靠画饼骗人入股。谎言说的太诚恳自己都快信了,小四郎全程目睹了政客的空口支票教学。八重这个人反复横跳立场也太不坚定了。说好的举报北条呢?转眼又帮他们传递消息。两边都站队能善终嘛?那一箭用力过猛,有那种臂力都可以当个女武将了!我觉得那距离不输给那须与一射平家扇。从本片来看,八重要是能说服伊藤站队源赖朝其实就没有北条什么事了,不知道史实怎么回事。

第五集看完,轻松的喜剧终于带上了战争的色彩。看着糊里糊涂的老爹杀起来人毫不心慈手软,捅刀加斩首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才是坂东武夫的本性。三郎道出了真相,谁在乎源平的胜利,要让北条站上权利的巅峰。然后刚刚说完就被偷袭了,悄无声息的绝命了。北条家的女眷才是常态,被战争卷入疲于奔命。八重真的是各种意义上的神志不清。在源赖朝身上吃的苦头还不够多嘛?

前几集看了感想也并不是很多,无非九郎真实情商低,好不容易发家了分配财富不均匀。

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大婆打小三"龟夫人事件"。看过草燃总集篇,岩下志麻打小三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又豪横。这里的演绎活脱脱变成了政治事件,各方心怀鬼胎添油加醋,膳风点火。把一个简单桃色事件硬生生搞成了权利斗争。北条时政点后妻一直想扩张北条家并且企图打压小四郎的继承者地位,义经借着砸房子发泄积压许久的野心,源赖朝不能过分敲打北条和源家旁系,公卿出生的北条后妻兄长顶替了最大的罪名。就凭九郎那个傻的,可能都只是想哥哥对他真好,其实有了继承人九郎就碍眼了,何况大战还没有打起来,当大握兵权的九郎义经横空出世,源赖朝怎么都应该杀了他。八重我就不说什么了,有病去看病吧。

 6 ) 谋叛與忠诚:日本武家社会主从关系的演變

01 被误导的「武士道」

说到日本武士,外国人都有以下类似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武士是重利轻义,毫无节操的战士,另一方面又認為江户时代后的武士受到日本化的朱子学影响,逐渐洗刷过往的“不良”风气。變為“绝对的忠诚”、“耿直”和“一成不变”,成為日本“武士道”的核心和基本形象。

但这不过是个误会。20世紀初新渡户稻造寫作《武士道》,本是為向西方世界宣扬日本文化的精髓而写的宣传作品。严格而言,書中完美道德品格只是理想产物,不少传说和文学内容,更是主要用以证明日本“武士道”与欧洲“骑士精神”難分伯仲。

另一个讓誤導大眾的名人是福泽谕吉。福泽在多部著作和文章中一方面强调日本必须摆脱江户时代为止的封建门阀制度,另一方面又高频率地强调“武士气风”的重要性,更曾扬言“武士道乃日本民族气质的体现”,试图将武士道升华至跨时代的精神理念。

新渡户稻造

福泽谕吉

那麼,“武士道”或者“武士的气风”所指的具体是什么?对日本社会、时代和思想的变革过程和各时代的特性,過去存在过于单调和表面的理解。有必要摆脱宣传和粉饰的束缚,重新通过史料来了解“忠诚”这个古代日本武士重要的精神。在这里集中说明一下战国时代前后的情况。

02 「下剋上」的原本含義

首先必须对“以下犯上(下克上)”这个堪称日本战国时代的代名词予以澄清。

誠然武士中的确出现有不少叛乱事件,但在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社会里,谋叛行为十分普遍;上至天皇,下至领主层都是受害者。换言之,战国时代武士领主的以下犯上在日本历史里,绝非特别极端的情况。不僅如此,“下克上(以下犯上)”这个用词本来也并非由武士所创,更非用来形容武士内部的政治斗争。該詞原先是由京都贵族用以指代当时趁乱对抗领主统治的上层百姓

真正的下剋上來自底層

对京都贵族而言,武士问题早已习以为常,毫不在意。但其手底下的百姓们公然抵抗自己,影响自己的生计,才是更为切身和紧急的大问题。因此,“下克上(以下犯上)”的主体不是武士,而是在那个时代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的百姓。他们结合不同的阶层(包括低级武士等)公然对抗贵族和武士领主的管治,要求更多的自治和宽待。

03 战国时代前的主从关系观念

那么,究竟古代日本的武士是怎样理解主从关系的呢?

在平安时代(公元八至十二世纪),一批批血统高貴(他们大多是天皇和贵族的后代)、以军事为业的豪族在日本各地成长起来。在当时,实力较弱的豪族基于不同原因,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呈交给更有力和可靠的豪族之长,作为自己甘愿投靠和寻求庇护的象征。这种文件称为“名簿”,奉上“名簿”被视为愿意成为对方家臣的重要手续。

在此之後,除了出于利益和安全的考虑,宗教的力量也为包括武士在内的各个社会阶层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在当时,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儒学只属副次地位)的日本,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被称为“契(chigiri)”。

不少书籍翻译“契(chigiri)”为“契约”的意思,严格上来说这是不够精准的。在人与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契(chigiri)”并不完全等同于近现代“合约(contract)”的意思,更贴近“誓约”和“缘份”合一的一种行为,是佛教思想上因缘宿命的安排。

而且,当时的日本人认为不同关系的结合是由不同程度的宿命影响而成的结果。亲子关系是“一世之契”,夫妻关系是“二世之契”,而主从关系则是最珍贵的“三世之契”。也就是说,两个人或者两个家族结成主从关系,是三辈子前就结下的宿命和缘份,是超越轮回因果的强大羁绊。

日本鎌仓末期至室町时代成书的著名文学作品《义经记》卷二“伊势三郎初成义经臣下之事”里,描写一名伊势义盛的武士辛苦寻觅下,终于见到主人公源义经,并且希望成为他的家臣。他说:

“今天终于能与您(义经)相会于此,想必是(我俩的)三世之契之故,也是八幡大菩萨(注:源氏和武士的守护神)安排下的结果。”

《义经记》在当时以及战国时代均是脍炙人口的读物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当时及以后的日本人的思想。以“三世之契”观念为前提和理想的主从关系在往后的数百年内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义经记》为蓝本的水野万年《伊势三郎御曹子健参之图》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义经记》这部分描写的是理想和理念上的主从关系。实际上因为各种矛盾和恩怨,各种主从关系出现裂痕,甚至兵刃相见的情况在日本历史上不胜枚举。

04 家臣的逻辑

日本自平安时代末期(公元十二世纪末)起,战争時斷時續,武士面对彼此势力交替的同时,其他社会阶层缓慢流动,部分出自农村和城镇的有力民众成为武士领主的下级家臣。武士领主也因为维持领地稳定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吸纳新兴力量来协助统治。对他们来说,加添这些来自武士以外的“新血”作为家臣,单靠“三世之契”观念来支撑并不足够。武士领主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新的理念补充和稳定这种新的结合形态

除了上述的宿命论(“契”),武士社会通过保障家臣权益和保护(“恩”),以及借用中国儒学的人伦关系理念来加强家臣提供服务和忠诚的必然性(“义”)。此外,他们还通过制定可视化的讲仪来维持上下关系和家臣间关系平稳(“礼”)

在镰仓末至室町时代,来往中国(元、明两代)的日本禅僧积极地导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刚好为当时需要将国家从内乱状态(史称“南北朝时代”)进行拨乱反正的室町幕府提供新的指导思想。战国时代中期成书的故实书(注:规矩礼仪的教科书)《宗五大草纸》里便提到:

臣尊主君,子孝父母,弟从兄长,幼敬耆老,上不轻侮,下不作乱,名为礼也。

这种强调各安本分,各守本职致使家中不起乱的道德思想比上述的“三世之契”更为具体和富有政治味道。

此外,除了家臣与主君之间的君臣主从关系,家臣与家臣之间的地位差异是另一个维持秩序井然的重要关键。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发挥作用,那就是“谱代”之臣。

所谓“谱代”,就是数个世代都侍奉同一个主家的家臣,也就是世袭化的家臣之意。由于代代侍奉主君的家族,“谱代”在家中的地位和在主君家族心目中的亲近程度自然比刚加盟的家臣要强得多。世代相随的忠义换取较高的地位和政治资本,获得主君的信任和敬重,甚至忌惮。

譜代的做法延襲到了江戶時代

在重视羁绊和血缘的封建时代,对诸侯来说,父祖辈世代以来便一直侍奉左右的老臣子们和血浓于水的同族兄弟远比如同走马灯一样来去匆匆的新家臣更值得依靠(当然,结果分道扬镳、兵刃相见的也不在少数)。

“谱代”家臣是武士领主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因此占据家中政治和军事要职。作为等价交换的条件,这些世代侍奉主君的家臣们肩负与主君家共存亡的义务和责任。所谓

既是谱代相传之士,主家盛则共荣,主家灭则共亡,是为生死与共之士也。

然而,这种跨越世代的情谊并非绝对的。与后来江户时代着重强调臣子绝对忠诚不同,室町战国时代的武士社会强调恩和义的同时,讲求一定的先决条件。特别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家臣奉公的目的已然不再是纯粹为了报效主君的恩情。身为武士的荣誉、自家的安泰和家族的发展同样重要,甚至在极端场合里,报效主君家世代的恩情也不过是家臣们保家安泰的手段而已。

战国时代毛利家的老臣志道广良教导主君毛利隆元(毛利元就之子)君臣关系的重点时借用《荀子》的典故。他提到君臣关系犹如“舟”和“水”,即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家臣(“水”)的支持和协助,主君(“舟”)也难有作为。

靠着一代英主毛利元就的带领,毛利家以一介中小领主起家,在短短三十年内一跃而成为当时西日本最强大的诸侯,各方领主出于利益和安全考虑,先后归附。

然而,毛利元就心中十分清楚,一旦家族的运势由盛转衰,万人敬仰的盛况将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巨变。他曾告诫自己的继承人毛利隆元说:

“眼下没有多少家臣真正觉得毛利家很好,只要我家出现颓势,他们便会自作打算。”(《毛利家文书》)
毛利元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从关系的观念在战国时代已然出现变化。从家臣梦想追随命中注定的理想主君,慢慢演变成主张君臣关系不过是相对的概念,家臣是支撑主君家族的支柱,既可以是命运共同体,也可以在个别情况下袂别,各走东西。

05 战国大名的手段和主张

面对人心向背运转不定的乱世,战国大名们如履薄冰。不仅要好好经营,不至于掉失家业,落得身败名裂的结局,大名们也得在人才管理和理念上作一番思考并下苦功。

早在室町时代初期,当时的幕府管领(第二号政治人物)斯波义将(1350-1410)写给子孙的家训《竹马抄》里提到那个时代(公元十五世纪初)各家家臣侍奉君主的现象。他批评道:

关于家臣侍奉主君之事,现在的人们(一家之臣)认为必先蒙主君之恩,然后才愿意尽心奉上自己的忠义和贡献。我认为这实在是太消极了。现今世上最重要的是主君的恩德,不少人却把它忘记了,继而对现世和主君心存怨恨,这实在让人感到不快。

作为位处权力顶端的人,义将的批评自然出于自身作为人君的角度出发,对眼前不少家臣视利益高于道义的现象感到不满,希望臣下能够以义为先,回报君恩。但反过来说,义将的不满反映室町时代的武士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在现实上,室町时代的武士家臣不再强调《义经记》里的伊势盛连重视与主君的缘分和宿命,而是认为主君有恩于己在前,自己奉献在后。主君的恩情和实力的强弱逐渐成为家臣“择主而侍”的重要标准。

斯波义将

面对家臣们以利、以安为先的要求,主君一方面努力响应,同时也积极作出反制措施。室町末期,成功在混乱的应仁文明之乱(1467-1477)闯出名堂的著名诸侯朝仓孝景(1428-1481)在家训里便提出重大的主张:

于朝仓家不设宿老(注:世袭宰臣),惟依家臣的器量和忠诚而用之”

换句话说,孝景要提拔有能力、忠于主家又无权无势的下级家臣,对抗那些借着世代侍奉主君家,得以居于高位的世代老臣家族。在战乱之世,人才辈出,主君(战国大名)为了保护领地,必然要继续吸收人才,同时也必然面对汰旧换新的情况。

朝仓孝景

当然,这不代表他们已然舍弃羁绊和情谊,而是在现有的羁绊和情谊之外,另外跟其他人士缔结新的主从关系

家臣之间既会为了利益合作,也自然会为了利益而相争。战国大名的驭下之术的关键便是怎样利用和摆平家臣的结托和矛盾,分而用之,主持正义。此外,还得带领家臣们抵御外来的威胁,共同解决共通的内部问题,如天灾、领民反抗、疫病和经济流通。

家臣要求主君足够强大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主君也适时提出等价的要求。比上述的斯波义将更进一步,战国时代的大名们积极要求家臣们表忠,而且不可违逆。

著名的战国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曾经要求二百多名上、中级家臣写下誓词,其中第二条便提到:

绝对不可对信玄大人做出反逆谋叛之事。
“纵他者对信玄大人和武田家有异心,我等必定奉守跟前,毫无二心。
生岛足岛神社文书里收藏的武田家臣誓词

要求家臣团结一致对内与外的困局时,信玄认为家臣保证不对自己有任何歹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虽然在日本古代,通过对神明起誓来强制他人作出保证并不十分有效果,但是将这要求以誓词的方式明文化,却突显了那个时代家臣的忠诚不再是宿命、缘份,也并非家臣意念之间的抉择,作为最大得益者的主君也以积极的姿态灌输“忠诚”的重要性,抵消家臣“择主而侍”和互相结托的问题。

武田信玄

在战国时代,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通过神明来要求家臣表现忠贞,是非常典型的手法。纵使效果不能说很高,但作为人所共知的“铁证”,对原本蠢蠢欲动的家臣而言,仍然有一定的阻吓作用。

不过比起他们,织田信长却更加激进和明目张胆。他在一五七五年写给重臣柴田胜家(?-1583)的命令书的最后一节明确提到要求家臣忠诚的思想:

不论何事也要按我(信长)要求去行事。但是,如果心里觉得我的要求有问题和不合理,也不可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若有必要陈情,我将按其道理,听取要求,然后作出判断。总之不论怎样,你们必须崇敬我,不要在我背后阳奉阴违,不能明目张胆地忤逆我的旨意。如果你们能做到这些的话,你们自然长久得到神明保佑。

显而易见,信长对家臣的要求和背后的逻辑比信玄的更为明显和大胆。将家臣的忠诚绝对化之余,更将对自己的忠诚和家臣的身命安泰牢牢地绑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信长获得神明的加持,忠于信长便会得到神明的保护。同时代见过信长的Jesus会传教士弗洛依斯曾回忆说,织田家的家臣都敬畏信长,信长生气的时候,家臣们都面流冷汗,不敢直视。

織田信長

信长要求家臣绝对忠诚,背后结合了宗教和道德伦理的思想,要求的严格程度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对手,同时给予后继者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重要的启示,为后来江户时代统治者自奉为神明的政治思想做出示范

总之,古代日本武士的形象跟《武士道》和影视作品里的武士形象相去甚远。日本古代武士的忠诚观念由宗教的宿命论,到后来加添儒学伦理概念的混合体,从强调单方面的忠诚发展到结合互惠互利的双边关系的条件。对于古代日本武士来说,忠诚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受到日本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和价值观演变的影响,增添新的元素。要更好地深入了解日本文化里的忠诚和主从关系,有必要进一步对日本古代文化进行探讨和认识。


本文為轉載,原文鏈接://mp.weixin.qq.com/s/TLJipUC97bh_baWSVUTmmg

 短评

为啥这剧没上9很,好看啊,打一分的事什么鬼

6分钟前
  • yjr
  • 力荐

就是三姑的风格

9分钟前
  • 水蜜桃汽水
  • 推荐

当年是游戏《源平合战》才知道这段历史的。说起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平源两家相互死绝,被北条夺走了果实。从第一集来看,不如之前那部同时代的《平清盛》,后面看看,有缘再追吧~~~

14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追看一年,从最开始的如痴如醉,到后来剧情从搞笑直转,再后来主角接二连三下线,哭了无数次,再到无法理解的瓶颈和无聊期,到最终小四郎倒下……期间想了无数次,最终回看完要怎么评论,此时此刻再打开就像剧中人一般经过了四季与时间的更迭,有话心中口难开。大河剧真是太有魅力了,下一部再见

16分钟前
  • 闭嘴君子
  • 力荐

三谷幸喜,从来是我看大河剧的动力。真田丸之后,风云再起。后平源之争,大概是我最不熟悉的一段日本战国史。但个中跌宕起伏的故事却极具魅力——尤其是经过三谷幸喜的魔改漫化后,无比上头。关键节点,笑点不乏,而又热血无限!追了追了。

17分钟前
  • ZeonGin Sou
  • 力荐

长泽雅美的气声旁白还挺喜欢的,一直不太爱以往大河剧里那种像圣斗士雅典娜般的威严女王旁白音。

18分钟前
  • 乌戈
  • 推荐

🎹第一集不错!!!

20分钟前
  • About埋名
  • 力荐

近年来大河剧中最好的一部。

23分钟前
  • 友善的伯鱼
  • 力荐

第三部三谷大河,他会否刷新中岛丈博(《草燃》编剧)四度执笔的记录 ?第1集又以主角策马奔逃开场,致意《真田丸》很感动;然而正片并无《新选组》《丸》的英雄奋发之气,较之前作三谷稍为收敛喜剧色彩,尝试刻画平安末期城头变幻、命如草芥的厚重感。第1集就为远在第23集的曾我复仇事件早早伏线,大胆设想赖朝的心机推动曾我事件的前因,是巧妙结合史实与虚构的剧作妙笔,可见三谷这次对整体架构的好胜之心(《组》《丸》由于各种原因未免长篇乏力的缺憾)。三谷写作权臣题材《镰仓殿》的野心,不惧直面历史与人物的阴暗,探索自己作为喜剧名家之外的更多可能,更要为近年陷入“偶像化”、“晨间化”困境的大河剧开拓新路。NHK大河部门的摄制技术进步迅速,同为平安末期题材,影像表现力不输唯美的《平清盛》。

26分钟前
  • 力荐

本来不想事先打分的,但是看到一堆低分人在那胡说八道,说什么“低智商”“无聊”“虚浮、假”之类的评价,我忍不住了——————这哪里低智商了,充满了“全员恶人”的暗黑基调和人物塑造,草蛇灰线的伏笔比比皆是,诙谐完全只是表面上看而已。而暗流涌动下的各怀鬼胎,对真正的历史剧爱好者来说,可一点都不无聊。更别说所谓的“虚浮”了,这部剧就是要拍出这种感觉,揭示政治在“大义”名头下的虚伪性。 ——————总的来说,不喜欢这种风格的,怕不是要么只能看泷泽那版《义经》的傻白甜偶像剧风格,要么就只能看几十年前的老古董大河。——————针对前者,既然是这种情况,那你本来就不是这部剧的受众,你没必要在这里打低分显示你们的存在感。而关于后者,老一辈大河我也很喜欢,但不代表新一代大河不能采取新的戏剧形式。

31分钟前
  • 云峰雾影
  • 力荐

一般吧,如今的大河剧太喜剧化、段子化和偶像剧化了,我还是喜欢79年的《草燃》

33分钟前
  • 柳若冰
  • 推荐

荡气回肠,看完之后竟不由自主地长叹了一口气,人生譬如朝露、又该一生何求呢?三谷幸喜真是逸才,把每一个名气或大或小的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把印在史书里的「纸片人」全都写活了。他既有现代观众钟爱的戏剧化表达,又不失严谨的史实考究,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三谷能够按照这部的规格再写出十部大河剧来(当然是不可能了)。个人的即是政治的,时代史有着长达千年的纵深,而人物史却远远超出于此,因为每个独立的人,都代表着一片无尽永恒的宇宙。不知为何,最后我被一句不起眼的台词深深触动了——「人是有上限的」。看到为了权力拼得头破血流的人们,不禁觉得那些曾经被流放到伊豆终老的败走者们,反而是上限不高、却因祸得福的幸运者。认清上限,就是认识我们自己。看小栗旬、小池荣子等人演戏实在是过瘾了,他们真是很了不起的一群演员。

34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力荐

从不跳op

36分钟前
  • 异端云术
  • 力荐

看了两集就在那叫唤义经败好感的家伙也好意思来打低分,呵呵,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37分钟前
  • 鄂勒哲特穆尔额
  • 力荐

不当历史剧看还挺不错的,不过很多夸张的地方又是跟史实结合进行戏剧化旳演绎。三姑通过起承转合一幕幕的把人物性格和矛盾交叉起来逐渐推向高潮。还要夸一夸op,无色彩的泥塑增加了历史厚重感,与剧照里彩色的布条对比鲜明,剧中的人物构成了一部彩色的青春剧,至于千年后的他们会被染上什么色彩,就全屏看官们自己的理解了。

41分钟前
  • 生在815
  • 推荐

好人和理想主义者在这个世道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宗时死了,上总广常被算计绝命,源赖朝恶毒阴狠半天反为他人做嫁衣裳。君臣夫妇父子毫无信任可言,上位者视下位者如草芥。天地不仁,越往后看越怀念曾经相亲相爱的北条家。

46分钟前
  • 西瓜皮
  • 力荐

提前五星,09黄濑川兄弟相会绝了/15上总介的落幕精彩,赖朝的阴诡让小四郎的性格转变变得合理很多/20小四郎黑化开始 人物们的命运也走向了不归路/28梶原景时下线,最无私者结怨最深/31佛祖下线,死前的表演壮绝/38父子此生不再相会,暴哭/45公晓刺杀充满了宿命感/48堂堂完结,义时的追忆也造就了全篇最戏剧性的死亡。总体后半不如前半,但依旧是十年最好的大河剧。感谢三姑和演员们,继续循环ost了

50分钟前
  • 薄暮秋风起
  • 力荐

小栗旬应该拿本季日剧赏最佳男主(噢,没拿到,可见现在不止日剧越来越拉,奖项也越来越拉了)

55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从伊豆弱小豪族的次男到权倾镰仓的执权,北条义时实质上是不具名的“镰仓殿”,“13人”是他为了镰仓的安稳认为绝对必要的牺牲者(其中最令我惊愕失语的是上总介广常之死😭)。抱着即使知道历史走向也无法预料情节展开的心态一周周地追完全剧,不能理智地评判暗流涌动之下每个人的对错是非,很多时候感觉被吸进荧幕,只能做无力旁观的士卒,就连偶尔的喜剧调性都显得伤感。演员们都很厉害,遑论小栗旬小池荣子大泉洋等人,就连年轻世代的坂口健太郎中川大志等都令人刮目相看,以及对八重、比奈、千世等女性角色的刻画,以轻的笔调写出重的人情,她们不是历史上不足挂齿的路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存在。谢谢三谷幸喜,把众所周知的史实写成波澜壮阔的史诗,为日剧观众呈现出2022年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五星杰作。

59分钟前
  • 颜落寒
  • 力荐

我的评价是:大马列口怕

60分钟前
  • jimles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