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王(国语版)

正片

主演:李连杰,关之琳,金城武,杨采妮,罗家英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年份:1996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1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2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3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4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5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6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13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14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15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16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17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18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19冒险王(国语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月升王国》:生之欢欣涌动不息

1965年,美国新英格兰一个远离大陆的虚构小岛上,一对因上演的舞台剧《诺亚洪水》而结识,私奔后相处了3天的少男少女看了看身下真实的洪水,宁可一同跳下也不分开。《月升王国》一出,不少人都在琢磨,韦斯·安德森怎么在他一贯的小格局日常叙事中玩起宗教隐喻来了。

事实上,灾变在安德森的作品序列里反复出现,且往往是至关重要的节点。在这场洪水之前,他已经写了太多劫后余生的故事,就像那些前作一样,《月升王国》又是一部有裂痕、有哀伤、甚至有死亡,童真与残忍并存,但生之欢欣涌动不息的悲喜剧。

问题小孩总爱“生活在别处”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安德森坦言自己小时候就被父母定义为一个“问题小孩”。他的故事绝大部分都起于一个有裂隙的、彼此伤害却视而不见的家庭,聚焦在其中问题最大的孩子身上。第一部长片《瓶装火箭》(1996年)里,兄妹俩先后住进了精神疗养院;集大成之作《天才一族》(2001年)中的三个天才兄妹在父母长期分居的家庭中长大,年过30了不约而同地在侵蚀他们正常生活的“心病”中愈陷愈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2009年)里狐狸先生的独子艾什总以为自己得不到父亲欢心。《月升王国》的这对小鸳鸯,一个是流转了多个寄养家庭、即将被送入少管所的孤儿,一个是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在家与父母争执不休的不良少女;而让女孩下决心出走的直接原因,就是在家里发现了一本《怎样与问题小孩相处》。

苏西这一年12岁,身穿典雅的粉色短裙,抹了厚重的蓝色眼影,不苟言笑,仪态沉静而做派狂野,活生生是另一个时空里的玛戈——《天才一族》里格温妮斯·帕特洛饰演的剧作家。这两个女孩同样是多子女家庭里的边缘人,玛戈是养女,虽然父母对她也不错,可是不着调的父亲时时刻刻不忘向外人强调她的养女身份,玛戈表情淡定地附和,他就没意识到这是一种伤害。父母分居时,每个孩子都问了父亲一个问题,她半低着头,小心翼翼地问:“这是我们的错吗?”

安德森经常出现成年后还在父母那里博认同感的男性角色,比如《天才一族》里的大哥、《海海人生》里跑来与生父相认的奈德。但女孩们不一样,面对现实中没有答案的缺憾,玛戈和苏西选择“生活在别处”。玛戈写作,而苏西整天沉浸在奇幻小说中,想象自己是一片神奇大陆上拥有魔力的女英雄。玛戈小时候就带着弟弟里奇——也是她命中的爱人离家出走,夜晚悄悄留宿城市公共档案馆的非洲区,藏在动物标本的展示柜下分享一只睡袋。这场小打小闹,与苏西和山姆惊动了一个岛的私奔,有一种微妙的呼应感。

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对抗外化了

在观众陪这两个小孩经历了分离与死亡的威胁后,差不多已经忘记了问自己电影名字是什么意思了。这时候山姆留在苏西家的画揭开了谜底,他画的是私奔的目的地,一个原先以生硬的地理坐标为名的宁静海湾。他在画上将之命名为“月升王国”。就像玛戈和里奇在档案馆里找到的安身之处一样,这是他和苏西对抗现实世界的秘密王国。

逃离现实的放逐冲动,一直是安德森电影循环往复的母题。

里奇穿越了几大洋去避开玛戈的婚姻;《穿越大吉岭》(2007年)里一年不说话的三兄弟在遥远的异国聚首同游。玛戈在一度放弃了写作后,自家的浴缸成了她隔绝外部世界的私人空间。这是塞格林的魅影。除了《瓶装火箭》真的将主人公关进监狱,安德森的其他主人公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人生中像《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霍尔顿一样,虽然有些脱轨行径,但似乎够不上惊世骇俗,他们与外界最激烈的对抗还是发生在心里,所以浴缸这么小的空间也能煞有介事地成为玛戈坚守的“隔离区”,所以安德森的电影虽然像好莱坞情节剧一样有目标明确、兴味盎然的“起兴”——立志成为真正伟大的抢劫犯(《瓶装火箭》)、追求自己的老师(《青春年少》)、想阻止分居多年的妻子移情别恋(《天才一族》)、追杀一条吃掉老友的鱼(《海海人生》)等等,但在叙事铺开的过程中往往有枝蔓丛生、零乱失焦之嫌,有人总结为“人物大过故事”。

可以说,他的两部近作扫除了不少以往情节破碎和节奏散漫的负面评价,不是因为电影时长变短了,而是因为主人公内心与这个世界的对抗“外化”了。狐狸先生天生的野性与拖家带口的中产阶级苟且人生之间的挣扎,外化为他与三个黑心农场主之间酣畅淋漓的大战。苏西和山姆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外化为他们出逃与众人围捕、童子军营救与再次围捕的两场好戏。

安德森前作的情节模式常常是有大目标甩出来,但主人公们追逐得并不卖力,想起一出是一出地混日子,经常迷迷糊糊,直到出现一个意外的灾变而众人一起觉醒。而狐狸一家、山姆和苏西则从一开始就目的明确,行动果敢。表面不知所谓,其实隐微表意的小细节用来画龙点睛:狐狸爸爸在胜利回师的路上偶遇自由而沧桑的孤狼,一时感怀而流出来又收回去的眼泪,是在无声地诉说他没有后悔过为家放弃自由;而强调苏西在《诺亚洪水》里演的是一只渡鸦,已经暗示了他们会有一个快乐的结局,渡鸦是大洪水后的第一个探路者,它不回来就证明大陆已经露出水面。

这里不是童话王国

《视与听》杂志的记者也注意到了玛戈与苏西的相似性,在对安德森的采访中问起。对于重复自己,安德森是这样解释的,虽然他每次都以为自己在“做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成品又总是与前作有相似之处,是因为这些“都在同一个操作系统里运行”。

安德森得以在电影中创造出一个个封闭的、自我运行的小世界,不仅仅因为他的角色特立独行,独特的形式也功不可没。《月升王国》延续了他用惯了的一套镜头语言。除了发生在苏西和山姆之间,以及山姆和最后收养他的警察之间的三场戏,所有对话都没有“越肩”镜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跃然其上。而标志性的慢镜头,出现在这对小鸳鸯在结婚仪式后携手走出来的一场戏中,将荒唐如斯的场景烘托得十分庄严。

除此之外,电影用得最多的,是慢移和快摇镜头的结合。慢移仿佛视线扫过一行行文字,而快摇像是翻页,它们一起仿造了一种阅读的观看效果。加上土黄色为基调的明丽色彩,竖在观众面前的,是常见于图书馆的童书,准确地说就是苏西偷出来的那些彩色塑料封皮的少儿插画书。

但是,安德森封闭运行的小世界,并不是童话王国。《月升王国》是他首部在北美分级为PG13级的真人电影,13岁以下儿童需要父母陪同观看,但在我看来,它比很多R级片(17岁以下陪同观看)还要凶残——小鸳鸯与赶来追捕他们的童子军正面遭遇,虽然使用了气枪、剪刀和弓箭的大混战没有直播在画面上,但是,这么多人参战,不幸罹难的只有一条无辜的小狗史努比。

如果他混好莱坞,剧本肯定要打回去重写,拍出来了送审前也要被公司高层毙掉。在危险系数最高的恐怖片里,小猫小狗也是安全的。有路人写的恐怖片生存指南里讲过,比跟着片酬最高的明星还要保险的,就是跟着猫和狗,它们活到最后的几率是百分之百。例如,在《异形》(1979年)里,女主角是个铁姑娘,没有对任何同伴表现出超出理性的情感,但大敌当前,还不忘满怀柔情地到处轻声呼唤她走丢的猫,花了很多时间去找,片尾一船人死光后,陪伴她在无垠宇宙中漂流下去的正是这只爱猫。

商业片对小猫小狗的特别待遇,本质上还是对银幕与观众之间安全屏障的一种维护。观众走进影院,很清楚他们求的是梦一场,而不是真的想被吓到或者伤到心痛。见伤不见血,这种违背现实逻辑的处理,不光是用在打斗戏里,也用在了情感关系的表现上。猫狗无恙,是商业片安抚观众的铁律。如果小猫小狗在电影里得不到保护,就等同于小孩得不到保护,等于人类的正义和勇气统统都失败了。

但安德森的7部长片有4部有伤害狗的情节,其中两只还丢了命。《月升王国》还有一个让人略微不适的情节,是特意提到被苏西刺伤的男孩伤了肾。电影强调这不是惩罚:苏西问山姆史努比是不是一条好狗,山姆回答“谁知道呢,但它不该死”。我想,作者想传达的信息是,没有谁是真正安全的,在他的小世界里,在我们的大世界里,都一样。

那“月升王国”呢?也一样。两个小孩不是最终在那里被找到了么。它并不能保护他们。安德森在那次访谈中说过,“在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神奇的时刻,而我猜那些时刻会成为一个人的地标或里程碑”。我理解,这些地标不完全是实体,不能复原,也无法重新来过,而是和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一起沉淀在人的心里,给我们向生的力量。

 2 ) 一场无关风月的私奔

Sam Shakusky,12岁,"Khaki Scout" Summer Camp的小另类。一年前一场诺亚方舟的剧场演出,好奇闯入化妆室,看到一群扮演birds的小女孩。Sam指着中间的黑色说,你,你演哪种鸟?被质问的是一个叫做Suzy的女孩。Suzy错愕且直生生地看着Sam,说"Raven,我是Raven,我是黑乌鸦"。

“为什么手上绑着绷带?”
“因为伤了”
                                          这是一个伤口,但清晰,可以见人。
                                                                    痛或许嵌入骨头,裂出的纹却光彩照人

“我叫Sam, Sam Shakusky”
“我是Suzy, Suzy Bishop”
                                                                           ..没有赘余。

这是一个言简意赅的童话。

故事开始后便不带任何曲折地发展着。一场名为诺亚方舟的剧散场,Sam Shakusky和Suzy Bishop成了笔友。S和S写信,娓娓道尽彼此的烦恼忧愁。S抱怨说,朋友不懂我爸妈不懂我谁都不曾懂我不会懂我。S解读说,亲爱的Suzy,他们只是不理解你罢了,人有时候是自私的。但是你要知道,你的爸妈始终爱你如一。接着S举例论述,说同样的忧愁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却只字未提自己是个孤儿。

一天,Sam写信
                    “亲爱的Suzy这是我的计划..”
                         “亲爱的Sam,我的回答是好的!”
                    “亲爱的Suzy,什么时候?”
                          "亲爱的Sam,什么地点?"




在这段述说里,Mes快速翻页着剧情,把一段蓄谋的私奔勾画得如此草率,强烈且撕扯人心。
                   
                                              .....你要的任何,倘若你说,我便跟随,
                                     可是如果,你选择沉默,只怕我会一直错过。
                                                                 即使,我有多么害怕错过。

回到故事里。

在1965年,一个有着和煦阳光的清晨,在Khaki Scout的营地,Master Randy如往常一样出操,吃饭,看报纸。饭桌上却空了一个人的身影。是的,是Sam Shakushy。是的,Sam已离开了营地。戴着他心爱的狐狸尾巴帽,55号身份标旗,从妈妈那里继承下来的葡萄藤徽章,从不遗忘的野营装备,驾着一艘小破木船,去见他那亲爱的姑娘。

“亲爱的Suzy,
  从M家往北走400yard,
  一直走一直走,
  直到看不见任何路标;
  然后右转,直到路的尽头,
  我在那中央等你。”

这是Sam给Suzy的承诺。

于是,1965年的一个有着和煦阳光的清晨,在New Penzance某块空地的中央,Suzy Bishop带着她偷来的六本稀奇古怪的小说,一本名叫“如果应付问题少年”的书,从弟弟那里“借”来的放音机,红色幸运剪刀,备用的电池,懒惰的猫咪和大量的猫粮等着她亲爱的Sam。那个为她逃离营地要带她一起远走的Sam。
                 
                       ..........没有牵挂,
                                        没有迟疑,
                                            不在乎以前,不怕以后。

这是童话故事,我开始已经讲过。所以按照常规剧情,会出现两种情节中的一种。义无反顾地相守换来天长地久的甜蜜,抑或,被逼无奈不能再见的别离。对于童话,不管是讲给小孩或者大人听,心存美好的人们可能都更中意于前者吧。Mes似乎也倾向于在电影开始20分钟不到的空隙里给我们一个期望的情节。


Suzy和Sam躲到一个僻静的小峡谷。记忆中有一块叫做“the Chickenhood”之类的木匾反复地在镜头前单一淡出。Mes应该是想让我们给予一些关注。而后听Suzy说我不喜欢这个名字,而后Sam附和说你想叫它什么就叫它什么。于是,有了"Moonrise Kingdom" - 这个电影的主题。

                                                                         ....干净,没有污浊,
                                                                                    不需要清洗。

不管是童话,还是情色片,当镜头聚焦给两个人,一个私密空间。可以开展的桥段是任何一个正常人或者非正常人习惯性去定位的。只是演绎的方式不同,暴露的档次可以有差。

恰到好处。



音乐响起,从bass的低音与清脆的鼓点推进。翻OST记录,才知道在这个氛围里,Mes选的是Francoise Hardy的Le Temps de l'Amour/time to love。明惑的调子。请原谅我不懂法文,所以只能翻出英文歌词大致看看。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成合适的中文,所以暂且留下英文吧。

It's time to love,


Time for friends and adventure.


When the time comes and goes,


Can not think of anything despite his injuries.


For the love of time
It is a long and short
It lasts forever,

it will be remembered.
It is said that twenty years it is the king of the world
And there will be eternally in our eyes
All the blue sky.

It's time to love,
Time for friends and adventure.
When the time comes and goes,
Can not think of anything despite his injuries.
For the love of time
It puts you in the heart
Much warmth and happiness.


Suzy和Sam在仅仅属于两个人的时间和空间里僵硬地扭动。身体接触,然后情感接洽。在试探性的亲吻后,Suzy问Sam会不会French kiss,Sam略迟疑后淡定地说让我们试试。Suzy说你可以摸我的胸部,于是Sam开始从下而上抚摸。Suzy低下头认真地喃喃,我觉得他们还会长大的。嗯。
                                                                这是多么勇敢的可爱呵,
                                                                          一对12岁的少年。
                                                                    她邀他进入她的生活,
                                                                她慌乱中的自顾自呢喃,
                       溢出的,满满的,是一种久违了的叫做纯洁的东西。
                                                              当你开始要去揣摩,揣摩,
                                         发现原本就是如此浓烈地叫人无法挣脱,
                                      连被他们吸附起的遍地尘埃,都更加柔软。

Mes是个闷骚的坏家伙,他故意在此刻把画面拉成远景,让观众自个儿意淫。而后又突然切近,是另一段小清新。Sam给Suzy一对用漂亮甲壳虫穿起来的耳环,拙劣地打起耳洞带上耳环。接着时间推移到夜晚,Suzy在篝火边给Sam读书,而Sam早已悠悠进入梦乡。

我不想去感性地问自己12岁那年的你在干什么?是否,在你的记忆中也曾为了某个人去筹划过一场逃离,不计较得失,不在乎以前以后。由始至终,Mes都用着复古的米黄调子讲这个故事。或许,他也渴望抓住渐渐模糊的童年时代的青涩;又或许,他也了解,在这世间,越来越多的人企图抑或渴求放纵自已于一份被勾勒得纯洁无暇的感情里,来治愈自己被逐渐磨灭着的纯粹的爱的能力。
 
没有一个场景,允许你肆无忌惮地憧憬或毁灭下去。就像穿着大红衣服带着大绿帽子,与片子基调完全迥异的Bob,穿插在每一个不需要他出现却需要一个转折的独白里,不带任何情绪地陈述你不必了解且上心的事实。

好吧,谢谢你提醒我,我是在看一场成年人的童话电影,Bob同志。所以,即使所有的大牌都愿意在此故事里扮演着配角,但仍然还在等着出场,为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人物的多样性和票房效应。


当我12点10分走进电影院选片,看到poster里的我亲爱的Edward和复古的基调时,立刻点了12点20分即将放映的Moonrise Kingdom。我很难去想象为什么Edward会接下这种小清新的片子。直到他作为Camp Master Randy首次出现;躲在一个人的帐篷里record Sam的故事发展;与social service现实作态的小小抵触;凌晨四点风雨无阻地开着小艇去拯救Sam;同样是一个人的帐篷里,多了一张情报员的相框,record Sam的情况又戛然而止的情节。镜头里,Mes给这个大人赋予了很多大男孩的简单明了,或者也是Edward想要的冲动吧。

12岁的两个小屁孩子,包裹着非12岁小孩该有的遗世化的独立,表象下的成熟与非理性地执着,扬言着要厮守一生,便站在了“主”的面前完成了一场只有12岁小孩们见证的誓言。这些荒诞,存在与这部剧里,却让我根本不想去计较辩驳现实的种种束缚和制约。就这么冲动地顺着Mes的意思相信他们会一直一直永远地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而成人的那个世界,在这个故事里,却有一种刻意的相通。Bruce扮演的Police一个人无止境的生活孤独,Suzy父母分床睡着只谈公事不谈感情的精神孤独,social service恪守规则不懂人情的人性孤独。

                        要相信相守,
                           请让他们保持这份相守,
                               相守是他们此生惟一的向往,仅此而已。

                                                  愿他们的相守,分解出更多的温存,
                                                                       衍成一条小河,
                                                             流经每一个有幸停驻的过客。

 

这是否是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这群成年后的可悲躯体:孤独是一种不可避免且无法逃离的成长状态。然而,却也可以选择弃留。

这场电影散场,似乎只是一个人的离场。早前7点钟方向看此片的女孩早已在我不知道的某个点离开了。我等着cast结束,OST结束,灯光大亮,一个人,为一场电影散场。


                                                             ......下午两点又十分的太阳,
                                                     在走出电影院的瞬间,感觉很暖。
                                我突然很想再看一遍搁置了很久的Le papillon,
                                                                          继续一个人的旅途,
                                                                                        即使,
                                                     一年又五个月又二十天后,未果。

转自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demiden

 3 ) 配乐好赞,大牌配角

画面太漂亮,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特别喜欢第一次被捉之前的前半部,笑点密集,思维狂舞。。
场景服装道具的设计太赞。独特的摄影配乐调度带来一如既往的视与听双重享受。
仍是一部韦斯·安德森的标签电影,冷幽默与复古时尚,配角们都亮瞎眼了,喜欢每个角色。
12岁的爱情真文艺真好,那种幽默是很多电影比拟不了的,那种天马行空是很多电影根本就不具备的。

 4 ) 韦斯·安德森的梦

这绝对是2012年我看过最舒心的片子,没有之一。

Wes Anderson的最新梦。

橘红色的田园式房屋。金色的麦田。少女的裙子。童子军的军装。

与Wes Anderson之前的每一部片子一样,一个色调温暖,严肃又可爱的童话。

让人忍俊不禁。舒心惬意。

还有诙谐背后的阵阵忧伤。

一个名叫New Penzence的小岛上, 从童子军中出逃的孤儿少年Sam和叛逆的少女Suzy相恋并且相约离家出走,从童子军营长到Suzy的父母到警察局警长整个小岛上的居民为此大费周章的找寻两人的足迹。两人在野外过起了亚当和夏娃一般的野外生活,可惜好景不长,被搜寻他们的一群人等逮个正着。Suzy被恼怒的父母带回家,而Sam由于养父母不愿再接受他回家暂时住在治安官家里。回家后,充满怨恨的Suzy当着母亲的面揭发了她与警长发生外情的事实,而孤独的警长也和暂住在自己家里Sam渐渐产生了父子一般的情愫。就在Sam即将被送往孤儿院之际,童子军里的小伙伴们决定出手搭救这对苦命的鸳鸯。趁着Suzy母亲与治安官见面,Suzy父亲酒醉不醒的夜晚带走了Suzy并且救出了Sam.

一行人划船逃到了与小岛一水之隔的Fort Lebanon,两人甚至在一位童子军的表哥主持下举行了无法被承认的婚礼。然而这时包括前来接受Sam的孤儿院女工作人员的一干人等已经发现了他们足迹,追踪到此地,这时又遇到百年不遇的暴雨造成洪水冲垮大坝,所有人都逃到当地的教堂避难-----那是Sam和Suzy一年前相识的地方。各路人马汇聚一堂,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坚持要将Sam带走,而这时已经动了恻隐之心的警长出面制止,Suzy的父母则同童子军长官大吵大闹,整个教堂顿时乱作一团......就在这个当口,早一步躲到教堂的小两口见已走投无路,一起逃到了教堂的屋顶。此时暴雨已经越下越大,两人被迫爬上教堂的塔顶。警长连忙上前准备搭救,就在两人互相亲吻道别,手挽手准备纵身一跳时,治安官及时出现,并让孤儿院的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告诉了Sam自己想收养他的愿望。小两口到此相视一笑,答应了治安官这个决定。此时众人终于迎来了一个还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部片子是Wes Anderson2012年最新的作品,片子里不乏他的老伙计,扮演Suzy父亲的Bill Murray,还有饰演童子军搞笑表哥的Jason Schwartzman.(这两位在同Wes Anderson合作过的次数里都排到了前三,当然第一名是Owen Wilson.其实我更想看到的是Luke Wilson)剩下的几位角色个个都是大牌,Bruce Willis扮演不苟言笑的警长,Edward Norton饰演冒失的童子军营长,还有饰演固执的孤儿院工作人员的奥斯卡影后Tilda Swinton.在Wes Anderson的片子里你不需要太飚演技,不温不火的本色演出就已经够了。

以前看过的Wes Anderson的《特伦鲍姆一家》、《穿越大吉岭》、《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每一部都是色彩柔和,伤感和喜感共存的童话。当你看到他片子里那些偏黄的暖色调和诙谐的角色的时候,你会觉得像在读一本儿童读物,他会让你放下一切现实里的恐惧与不安,让你暂时忘掉现实生活的战火纷飞,你希望活在他的故事里。而当你看到影片里那些令人心酸隐隐作痛的故事时,你又会觉得他正在为你讲述的是一个成人世界的童话,在这里,时光无法倒流,失去的无法挽回,天真和任性是最大的罪。

Wes Anderson总是习惯在色调偏黄,安逸精致的世界里讲述喜忧参半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角色或是经历了痛苦,自我放逐,或是经历了磨难,切肤之痛后,才会真正的成长。犹如《特伦鲍姆一家》里与同样叛逆的Margot切下自己的小拇指,本片里Suzy忍着疼痛和鲜血让Sam为自己戴上用鱼钩做的耳坠,只不过通过的是他人之手;而《穿越大吉岭》中,多年互不联系的三兄弟也是在大哥弗兰西斯遭遇严重车祸后才走到一起,三人经历了无休止的打打闹闹,分分合合,走过了自我放逐的过程,最后甩下了生活大包袱,赶上了通往新生活的火车。

虽然Wes Anderson的故事总是同时带着抑郁和感伤,但他留给观众的结尾大多数是皆大欢喜,一心向好的。他的片子像是秋天里温暖阳光下的梦境,在这里他不紧不慢,向你娓娓道来一个个孩子气又一本正经的童话故事。有眼泪,有痛苦,但是一定没有绝望。

 5 ) 谢谢你陪伴我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缺少陪伴的。家中的父母更多的时间要为三餐奋斗,如果一天中有时间见上一面,匆匆问两句温饱,便又要奔劳于工作的场地。最为讽刺的是,学生与家长在老师办公室的见面,有可能是亲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最长的一次沟通。家中如若有年老的长辈和幼小的姊妹,他们的孤独又更甚一些,因为身边虽有人,但却难以诉说内心对生活的疑惑。
    所以,他们总是用不同的方法来感谢任何形式的陪伴:兄弟的仗义,朋友间的交换日记,老师的谈心,一个简单的拥抱,他愿意把一切都交给你。
    电影的略带灰桔色的基调在浓郁了复古风之余更加渲染了人内心的向往。这种基本上专属于夕阳的韵调让人归家感强烈,但苏西家,那个小红房孤单的伫立却又与这样的基调格格不入。她明亮的橘色连衣裙仿佛在诉说着独自等待的忧虑。一个望远镜,在妄图拉近距离之时也是在人为地制造了距离。这是她的特异功能,也是她不愿意走出的圆心。
    上星期上公开课,选择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备课到“小桥流水人家”时产生了疑惑,这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一个教了9年书的姐姐告诉我,在人单独于萧瑟之秋悲怀人世心酸时,看到小桥流水人家是不可能产生温馨恬静之感的,他从内心中涌出来的,只能是越发的孤独,越发地觉得自己人生道路的渺茫遥远。
    夕阳下的家,也犹如马致远笔下的那个场景,并不是一个温馨的所在。因为它里面寄居的不再是疲惫的归客,而是时时想逃离的旅人。
    当苏西举起望远镜,看到山姆背着山地背包的身影,她恐怕已在心中下了嫁给他的决心。因为在她心目中,这个人是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候陪伴她的。在经历了这个渴望、逃离、回归的过程,她才有可能原谅她的母亲和周遭暂时抛弃她的世界。

 6 ) 有些歌是属于你的,即使过期了,它也不属于别人。

韦斯·安德森很聪明,但又不能算作是一个顶顶聪明的导演,这位笔者长了一张孩子气的丹麦小王子脸,但我就觉得电影拍成这样的人社会化可特别健全,他总能讨好永远长不大还老是挑剔导演小聪明的人的玻璃心。

《月升王国》是安德森电影导演史上颜色最晃人的一部电影,讨厌这位导演的人永远觉得他是自言自语又矫情又想讨好全世界的娘炮,喜欢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位自己从小长大的盆宇,比从幼儿园一起长大的小盆宇还了解自己,这样的人提到《月升王国》,脸上都是一脸贱兮兮的天真爱人模样。

好莱坞的神经病电影和神经不太正常的天才导演数不过来,安德森作为一个神经质电影的导演,他的作品辨识度也数得上号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基本就是本片的无缝对接动画版,充满了面目狰狞又五颜六色的光动能。走“严肃荒谬”这种路数的,导演罗伊·安德森特别牛逼,不知道我表达的准确不准确,我无法描述第一次看他电影的感觉,《二楼传来的歌声》和《你还活着》是我十年内都不会忘记的电影,他不是拍电影的,他是写诗的。韦斯·安德森是“假严肃的荒谬”,感觉电影都是撅着嘴拍的。两个不正常的小儿童和一大群不正常的大儿童,人物设定全都是高姿态怪逼,场景设定在一个什么没头脑不高兴的小岛上,天然呆,天然骚,天然猛,天然魔障,塑胶花一样的高饱和大色块,安德森就像一个景观设计师,编剧美术摄影音乐以及随意取用的各位御用和非御用大卡司,大明星演神经病什么的最喜欢了。

最喜欢的一部安德森作品是《天才一族》,在我心里已经可以媲美小清新《潜水艇》啦,我认为人类社会的很多矛盾都是因为没有看过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他是长成心智健全的正常人之后拍儿童心,反而很多心智还没发育成熟的导演卖婴儿萌态,要么是有才华表现力不够,要么是情怀满满碍于眼界能力有限。所以作为一个拒绝长大的成年人,《冥王星的早餐》《潜水艇》(理查德·艾欧阿德导演的那个)《天才一族》,还有冥界小清新《杀手没有假期》,都能让我觉得正能量满格心里鼓鼓的。让你想到所有小时候没有完成的出格事,到五十岁还是有人愿意去实现的,于是更加有勇气的,沾沾自喜的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还特别碧池的说一句:若你爱怪人,其实我很美。

我爱他,爱他心里长不大的英雄梦想。

今天天气好,出门捡到钱啦抒个情。

 短评

有没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喜剧?但片中所有的人都很严肃,尽管孩子们严肃的儿戏,大人们儿戏般的严肃。奇思妙想般怪异可爱反正是来自韦斯·安德森的脑子,影迷们早已习以为常了,就像画面的色彩和优雅的配乐那样,当然还有比尔·默瑞。复古的小清新,摄影和场景调度必须赞一下。★★★★

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港译“小学鸡私奔记”真是可爱死了,喜欢里面的大人们,谢谢你们这样爱护小孩子:)

1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片尾有福利,别走太早。

16分钟前
  • 龟去来西
  • 推荐

周笔畅和眼影妞的恋爱早婚史。特别喜欢第一次被捉之前的前半部,笑点密集,思维狂舞,后半部有些过于天马行空荒诞奇绝了,魔幻大胆夸张。摄影是狐狸爸爸一贯的老旧色调,剪辑聪明干净,配乐依然宛若神来,几个明星大人都很有爱,看得人心情大好。

2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这片简直就像是特意为豆瓣小清新量身定做的一般,几乎和去年的《雨果》一样糟糕,只不过《雨果》主打情怀牌,这片主打童趣牌:一味的撒娇卖萌,拿肉麻当有趣,一帮老油条在那假装富有童心,去你妈的吧。1星半给摄影。PS:童真童趣这玩意,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的,你越是刻意经营,你就离它越远。

25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配角们都亮瞎眼了(诺顿一出场那么娘炮我都喷了),喜欢每个角色,小喷油们太可爱了还又那么拽,多么简单又励志的故事啊,我都又相信爱情了有没有!给五星的原因是场景服装道具的设计和音乐,完完全全地是我的菜,复古而又离夸张那么一点点,刚刚好

3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你们大概都是顺着看《月升王国》到《布达佩斯大饭店》,而我顺序是倒过来了……所以,只能如此……

35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首尾相衔的对称结构、过于正经的正反打过肩镜头、中规中矩的分屏、刻意淡化的表情流露、整齐划一的动作站姿、直截了当的镜头推拉,契合乐团各声部分配,构图工整细致,忽略纵深强调平移,漂亮复古精致的基调。

4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如果能穿越回自己的少年,我也要找一个两小无猜的姑娘,私奔到月亮升起的王国。

4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小孩子一直都知道大人们在做些什么,大人却永远都不懂小孩子。

47分钟前
  • bamboo
  • 推荐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拍摄风格的延续,严肃的孩子气。复古精致,童话绘本般的电影。不管是小孩子们还是大牌配件们,每个角色都极其可爱。片尾的小彩蛋还能给人上堂音乐基础课。★★★★

52分钟前
  • Q。
  • 推荐

安德森式的鬼马狂想曲,犹如真人版《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其独特的摄影配乐调度带来一如既往的视与听双重享受,冷幽默照常遍布全片。高潮部分有点失控,成年演员配角们倒是一个比一个牛逼抢眼。女孩太美太有魅力,不过不喜欢小男孩的演员选择,完全没有詹森·舒瓦兹曼那种忧郁古怪的气质。

5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可爱的一逼,泛黄的vintage风格一如往常,色彩,剪辑,配乐全都很神。更重要的是,这是我看过的最有爱的私奔片,小屁孩之间天马行空,天不怕地不怕的感情,完胜大人的you jump,i jump!看完第一反映就是要不顾死活的去私奔,去天涯的尽头,然后留下一张画。太酷了

60分钟前
  • ztlpoppy
  • 推荐

动画方式拍的电影,做梦都难以梦到的美。

1小时前
  • 毛毛猫
  • 力荐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拍摄风格的延续。充分运用配乐抒情,荒谬中的工整与严肃。在青春跃入成人世界的入口,Wes Anderson再次营造出了诗意的乡愁。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延续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摄影机运动,却是以真人电影的动画质感呈现。反映出古怪年轻人的初恋与逃避道德束缚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抒情且迷人。故事后半段稍逊,不过韦斯.安德森的笔触不在故事而在情感。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两小无猜、完美童话。没想象的那么好,狐狸爸爸仍是巅峰。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仍是一部韦斯·安德森的标签电影,冷幽默与复古时尚,群星云集的大牌配角。用心的布景与美术,让影片如可爱的真人童话,透着天真与孩子气。还顺带上了一堂有趣的音乐课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对这类仿欧式梦幻文艺路子的美国电影已经失去了兴趣

1小时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想到《扶桑》里一句话:“假如人类把十四岁的爱当真,假如人类容忍十四岁的人去爱和实现爱,人类就永远不会世故起来。” 虽然Anderson的电影里小家伙12岁 ,喜欢他们孩子气的严肃,喜欢导演构筑自己梦一般的诗意世界 。 布景,服装细节,摄影乃至机位都让人着迷,禁得起有些人用“小清新”一词来鄙夷。

1小时前
  • shu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