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正片

主演:谢君豪,苏玉华,吴绮莉,黄霑,潘灿良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年份:1997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1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2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3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4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5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6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13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14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15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16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17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18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19南海十三郎(国语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南海十三郎(国语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开片是说书人因聚众滋事,被警察(黄霑 饰)带到了警局问话,借说书人之口讲述了粤剧金牌编剧——南海十三郎艺海浮沉的一生。作为江太史公的十三子,江誉镠(谢君豪 饰)自由顽皮,出入名流场所。一次偶然的舞会,他遇到了上海的千金小姐莉莉(吴绮莉 饰),然而双方有缘相逢,无 份结亲。后来,他跟随她来到上海,竟落得穷困潦倒。地球上的星星日光之下2019我不能没有你脱单宝典茶色飘香高地沙漠第一季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二季奇幻人生环形物语血溅画屏女巫1990不可杀119婚约亚莉克莎与凯蒂第三季范·德·沃克第三季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寻宝假期2:自然召唤橙色黯淡安吉拉熟男,我爱你为何不去死厨房之厨王争霸赛大唐天下之揭竿而起绅士爱美人罪恶黑名单 第五季西风烈(2008)内情2016魔王特工小萌妻青春期秦岭密窟左眼诡事死亡幻觉魔法姊妹花迷离劫齐格菲歌舞团最后之恋杀手乔雨季来临被殴打的棒球杂种隔离巢尸骨袋星际之门 SG-1 第五季

 长篇影评

 1 ) 痴人正是十三郎

心声泪影女儿香 雁归何处觅残塘 红绡夜渡寒江雪 痴人正是十三郎 我一直问自己,十三郎是否会愿意用自己的天分去换取平淡安稳的一生 我也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天才都不可以融入世俗 那他们内心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繁花似锦亦或冷酷仙境? 我们此等凡人,也只能象那个长大后的小乞丐一样,痴痴地跟在和十三郎酷似的青年背后,企图汲取天才身后的一点光和热。 据资料显示,南海十三郎这个人要么是几个人的合体传奇,要么是编剧杜国威托“角”言志的产物。 可是我却宁愿相信真有这样一个人存在。 即便没有,在十三郎身上发生的关于天才的悲剧其实和太多曾经在人生历史星空中闪烁的明星故事一样,闻者伤心。 这样的悲剧归结不了于文化,于社会,更多的只是人本身的弱点扩大了。 正如影片中的十三郎,恃才旷物只是外表的骄傲,骨子里却是对粤剧一生的热爱与真诚,真诚到不可以来半点虚假,于是不会敷衍了事,不会曲意奉承,不会迎合媚俗,于是“脱节”于社会,阳春白雪终不堪世事尘埃。 这是一种不被理解的痛苦,但也许当事人并不自觉。因此,十三郎即使流落街头,蓬头垢面,也不想洗去一身脏,他说只要心是干净就行了。 臭皮囊又何须介意。 只是再怎么无所畏惧,再如何不拘小节,人总还是有自己一生在最在意的人和事。 所以当形如乞丐的他再见心头最爱,当心头最爱已经认不出他是谁,他选择了死。 所以当他见到当年和自己合作的薛老五,听到自己的那些唱段,他选择了逃跑。 所以当他被一生的知己找到,决定重新来过,却亲眼见到知音病发而亡,他选择了隐世。 直到听到家仆口中关于父亲的死讯,他终于又被打回原形,因为世上已再无可恋可想之人。 至情至性,至诚至真,但如此一人,却凄凉地死在冬夜的街头,只有巡视的警察为他穿了上鞋,盖住了脸。 看《南海十三郎》,第一次是被人物的命运勾住了心绪,这一次除了电影,尚有那些凄迷哀婉的粤剧唱段,当真是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戏文中的好文章又一次让我见到。 只可惜,斯人已逝,好东西怎么也留不住了。

 2 ) 独钓寒江雪

金马奖大黑马谢君豪,那一年我很意外为什么金马奖会给他和这部电影。于是好奇致使我去看了这部电影,很遗憾不是大屏幕观影。看后我想说,真的实至名归。我一向钟爱传记类的电影,恰巧这部就是个中翘楚。以一个说书人的口吻来讲述江誉镠传奇的一生。
一个出身贵族世家的人,又天赋异禀,在粤剧创作中堪称天才。然而他是天才,也是一个普通人。虽然聪明,但是却被Lily迷住,追随她到另一个城市而落魄街头。他爱国,却被小人排挤进入监狱。和平年代却艺人写着抗战戏文,脱离时代。甚至求死,从火车跳下,也没能成功,只落下了疯癫的毛病。一直疯到1984年,身边亲戚,朋友相继离去或离开人世,而他像个乞丐一下露宿街头,用流利的英语报警说自己两只鞋被偷了,一只被英国人偷,一只被日本人偷。最终他倒毙街头,也是赤足。让人唏嘘不已。
从这部戏开始非常欣赏谢君豪,了解了才知道原来是以为话剧演员,难怪可以把这个角色诠释的这么好。这种传记电影最重要的当然是主角,如果这个人物立不起来,整个电影就是毁了。里面粤剧的桥段太难了,很少有几位演员能演的这样惟妙惟肖吧。最喜欢十三郎和唐涤生两个人一起写剧本那个情节,一把折扇摇头晃脑,把这些念白唱腔表达出来。那种激情火花,屏幕外的我都感受到了,什么是天才,这就是天才!以至于错过北京话剧演出得我,一直遗憾到今日。
“得瑟落魄,几番起落,然其志未改,不怨天怨地,自怨自艾。只游走在疯癫与正常之间,参无边风月,世态炎凉,并非孤寒晚景。”这是谢君豪对“南海十三郎”的批注之语。可见他对这个人物理解的多么深刻。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3 ) 交非知己自然狂

   《南海十三郎》真是难得的好港片,但大概由于对粤剧了解甚少、并且这个电影已经颇有些年代的缘故,差点错过了讲述当年的粤剧金牌编剧南海十三郎生平的传记电影了。大概还是出于对观众们今时今日已经不大了解粤剧文化的缘故,电影由一个说书人闹市中讲故事开始,形成一个“戏里有戏”的结构,穿插港片固有的快节奏、夸张手法和插科打诨,再加上剧中的流畅音乐,已经相当吸引人了。电影本身被看做寄托了对传统粤剧文化的哀思,电影最后让说书人讲的“一个潦倒编剧在说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而已”,似乎又对编剧颇有自嘲和勉励之意。
  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南海十三郎这个人的故事。
  几年前在齐白石故居看到白石老人一首诗里的一句话:“性不誉人何足怪,交非知己自然狂”,一直对此印象深刻——其实所谓怪、所谓狂,只是因为没有碰到知己,而且又不喜欢逢迎奉承别人而已。现在看,这两句放在十三郎身上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实际上抛开他身上的孤傲看,他才应该算是一个不肯随波逐流、不愿阿谀奉承的“真正的人”。他对莉莉一见钟情,然后便展开追求并苦苦跟随到上海几年流浪,这是他的痴情;当他成为粤剧圈子里炙手可热的金牌编剧后,别的剧团用更高的价钱想要挖他走时,他因为“自己是薛老五(薛觉生)带出来的”而严词拒绝。唐涤生经受过他的带领培养,但当感到自己已经不能教他时,则冷脸冷言把他赶走。这是他的重义;抗战期间,因为看不惯“以肉弹戏劳军”的卑鄙手段,而不惜对其始作俑者大打出手,这是他的明理;就算自己穷困潦倒,也不愿意跟随潮流,坚决拒绝写当时流行的神怪戏、荒诞戏,这是他的守格……如此痴情重义,明理守格之人,却偏偏被人看做是“狂”!而晚年之后,十三郎终于由“狂”变“疯”,早先那些骂十三郎“疯子”的人不少,终于一语成谶,也终于悲哀地证明了世俗潮流一贯正确、不容反叛?
  真正令人悲哀的或许不是曲高的孤傲疏狂,而是和寡的短漏浅薄。在艺术领域的确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电影中说书人告诫说:“千万不要做天才啊,因为天才的结局只有两个,要么早死,像唐涤生那样,要么早疯,像十三郎那样。”以前听到过一个说法,古时的女人因为普遍缠足,所以一旦看到正常生长的脚则讥之为“大脚”。而唐涤生这样的本性流露的“正常人”,则被指责为“恃才傲物”:实际上,“傲物”只是因为不愿意退化为“物”,又岂是因为“恃才”?
  电影里说书人用几句话概括了十三郎的作品:
  心声泪影女儿香,
  燕归何处觅残塘。
  红绡夜盗寒江雪,
  痴人正是十三郎。
  所谓“狂人”,其实只是一个不懂媚俗、逢迎世俗的“痴人”。

 4 ) 谈谈十三郎的傲骨

唐涤生在片中曾对十三郎坦言说,我即使学不到你的才华,也要学得你的一身傲骨。

    就文艺人而言,“傲”是他们特立独行于世的标签,就个人讲,“傲”却可能是致命的。十三郎的令人拍案叫绝离不开他的“傲”,而他一生的悲剧,也源自他的“傲”。

    三尺学童的江誉镠,牛哄哄地以不陪父下棋作要挟,逼父许其看戏。想那姜太史也是清末风流才俊,棋之一道,自不会太差,竟不敌家中小儿,情节颇为搞笑,江之聪颖绝慧,锋芒毕露,尽显无遗。(我们说,傲气是要以才气作底气,腹内空空的“傲”,不过是无知者的呓语。)然而此时的江誉镠,他的“傲”还只是萌芽于稚童的顽劣之中。

    匆匆十数年,江誉镠再度出场时,一袭长衫,满口“庸脂俗粉”“内忧外患”,活脱脱一个酸腐书生样,当这与他那庞大而陈旧的家庭是分不开的。Party上的江有点让我们泄气,幼时的灵俊不见了(当然,才智不减),却多了几分未见世面的狂妄。至于满口的爱国主义,实在难辨真伪,反觉得夸夸其谈的成分多些。在其莽撞的示爱段落中,与其说是倾慕于Lily,不如说是陷于自怜中。如果按这样的脉络发展下去,江不过成为一介腐儒,他的才情也迟早淹没于世事的变换里,这也正是许多早慧者的不幸,正是给“聪明反被聪明误”下一活生生的注脚。

    然而,江誉镠在此时遇上了Lily,他早年聪慧造就的自信与任性,令他一路追丽人至上海,求爱未果,流落街头。这仿佛是从天而降的落魄的两年,为我们挽救了一个即将夭折的奇才。上海,是那时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街头,是不论哪个城市都一样纷乱窘迫的地方。上海的街头,江誉镠看尽了人事辛酸,世态炎凉,而以他的才智也当是想透了的。上海的两年,无疑是将江从他自己的世界里拉回了现实。一个没有经受磨砺的天才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天才,一身未见世面的傲气也称不得是真正的傲气。至此,江誉镠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蜕变。

    回到广州,十三郎已被学校除籍,只好每日流连于戏院,全身心投入到他幼年便已萌发的戏曲的爱好中来。表面上与一般额纨绔子弟并无二致,但当他终于有一天竟令名角分心,原因是他于台下听戏时模仿得丝丝入扣,我们看出了他的不同,而他继而拿出一本《寒江钓雪》,令薛五爷赞不绝口,我们才松下一口起来,宝钗终于出匣了。此时的江,收敛了他的傲气,表现出一个初入编剧界晚辈应有的谦虚和忠诚。这种收敛,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上海之行,而他那些红透港粤的剧本,除了精妙的辞句功夫,更是应为对纷扰世事的亲历和洞察。

    江誉镠在粤剧界声名日炽,他的事业到达了顶峰,“高出不胜寒”的孤独渐渐将他与众人隔离,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高傲。他人难以忍受江的不可一世,然谁又知江心中那难以排遣的苦闷。作为一个文人,无论表象如何,内心必是敏感而柔软的。因为害怕受伤,而以高傲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正是江的脆弱。一个年轻后生的意外到来,打破了这层壁垒——壁垒坚森,不以攻破,因此唐涤生拜师一段精彩绝伦——亦徒亦友的唐可以说是江的唯一慰藉,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后来当唐猝然离世时,江心中的悲伤重到难以承受,他只有继续逃进疯癫里去。

    我很深刻地记得江对唐的一句忠告,“像我者死,学我者生”。剖析出时代的发展,观众群的变化,对编剧提出与时俱进的新要求,这不论对什么时代,何种艺术形式,都是通用的。从这一点,我们看见了江的确是比普通人站得跟高,看得更深。同是他对于唐涤生的教导也是毫无保留的。

    日本侵华战争在数年骚动不安的气氛里终于酝酿成形,全面爆发。失却了稳定的社会,戏曲这种闲时的消遣自没了市场。江与唐短暂的师生情分也宣告结束。这个过程虽不及拜师精彩,却同样令人感动。江再次利用高傲作武器,气走唐后,却自叹说,其实本是他自己不配为唐的老师,脱离了他的影响,唐的前途无可限量。那样爱怜并一点点自伤的温情,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的。我们也终于在他坚硬的盔甲下窥见一小块柔软的部分。
  
    江随后决定做随军编剧兼导演,编排些保家卫国,热血激昂的段子来犒军。不想有人拿女色作文章同他打擂台。江哪里不知道这些每日枪林弹雨,久离妻小的枪杆子老爷们何能挡得住酥胸和长腿的诱惑,但他鄙夷这种瓦解军心的行进,同时出于文人的颜面,绝不能忍受输于这般不堪的小人。离开了唐涤生的十三郎,那偏执的性子大大地发作了,动了手,甚至动了口。咬人当然不是什么体面地事,却到底令我们见识了江的真性情。他的不愿同流合污和他的毅然反抗。这一段了,江先前的爱国之情得到了很好的证实,这一时期的文人们的傲骨最该表现得地方也正应该是爱国。

    因为战时的不得志,江的事业一蹶不振(其实他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他不愿曲身于媚俗的潮流里),以致生活失了来源,再一次落魄街头。无巧不巧,Lily的出现,又一次成为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的Lily以嫁作他人妇,与初次见面共舞的场景相呼应,十三郎此时也有一段幻想,同样的白色西装,同样的深情款款,前者是滑稽,后者却成了悲戚。这场相遇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十三郎在回乡的火车途中跳车了,未死,疯了。死亡与疯狂本就是逃避现实的最好方式。这个世界在正常的范围内容他不下了,真不知是江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疯子的生活似乎也挺逍遥自在,然而十三郎的旧友们却努力要将他拉回正常的世界,然而每一次都是更为无奈的结局。薛五爷的收容,是江不能接受的,对他而言这是一种施舍(尽管薛五爷本人是怀以陈恳的报恩的心态),他宁愿用粪便突袭女仆,然后夺门而去。梅心邀他写电影剧本,却不想导演删改结局,编导编导,现有编后而导,江的反抗换来的是一顿好打。最后,与唐的重逢竟是以唐的猝死为结。是命运在捉弄江誉镠,还是上天在警告他,这个世界早已不是你的世界?

    江的后半生在流浪行乞,半疯半醒中度过。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拥有极高的艺术素养,精通粤语,国语,英语,德语,法语的人才,会选择这样一种人生。你也许会说,那是应为他疯了,但假如疯癫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呢?影视作品的夸大之处当然要考虑,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价值选择,除了引来我们的唏嘘,也足令我们反躬自省。

    江誉镠真正从现实世界完全超脱出来了吗?我想说,没有。在影片开头“偷鞋”一段中,他以一种戏弄嘲讽的方式,斥责了港警的无用,发泄了对国家主权沦丧的悲愤,表明他仍旧忘不了世事,即使可以无视于个人名利,市井纠纷,但忘不了国之大计,民族责任。这样的十三郎,才是真正完整丰满,同是充满悲剧的人物,也是我们深感敬佩的所在。

P.S.十三郎死后,黄沾饰的警长为他找来鞋穿上的这一段,有人说是因为他认得十三郎,个人以为他是为了十三郎当年的“偷鞋”事件。当时,作为一名小警员,即使对政府有所不满,根本无力反抗甚或有所表现,所以对于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能以这样一种方式,表到自己的不满,不能不说心中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二十年后,发现他的尸体,为他穿上一双鞋,正是表达了一份迟来的敬意。然而,路人毕竟是路人,他所能做的也仅仅限于一双鞋,一卷破草席,这才是正常的人,正常人的生活。只是,在他向他下属们略述过这样一段轶闻后,这些年轻的心中会泛起怎样的波澜,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5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我有一个表妹,冰雪聪明,过目不忘,入学智商测试极高,校方建议父母送她去专门学校,家里长辈也相当自豪,只有我一人反对。

“千万不要自认为是天才,因为真正的天才只有两种结局:要么是像南海十三郎一样早疯,要么是像唐涤生一样早死。”

这是从一个落魄编剧口中说出来的话,隐隐带着埋怨,埋怨天地无情,甚至让一代奇才走投无路。他在叹息天才,抑或借天才以言志,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唯一知道的只有,无论是十三郎,还是唐涤生,他们有过那样好的光景,以至于漫长的生命在这样的星光面前显得尤其无奈和突兀。

1984年,南海十三郎江誉镠离世,终年七十四岁。他赤着脚大躺在冬夜的香港街头,如同我们赤脚降生,好心的警察黯淡的为他穿上一双鞋,漫漫人生路已足够艰辛,黄泉路上愿他一路好走。

他自小锦衣玉食,天资聪颖,成年后香港求学,后堕入爱河,从医学系中退,追随恋人远赴沪上,恋情未果返港。他自幼痴迷戏曲,二十岁时为粤剧名伶薛觉先撰写剧目《寒江钓雪》,从此一举成名天下知,所编粤剧场场爆满,演遍粤港澳。少年成名意气风发,心高气傲,普通人哪里能入得了他的眼?他思如泉涌,可以同时写好几个剧本,唱念做打,手执纸扇,摇头晃脑,锵锵锵锵,当世知音几何?光是他的思维和语速就不是当世凡夫俗子所能企及,他心里堵塞厌烦,又颇感孤独,本又是天真单纯的人,不善遮掩,说话耿直,遂将身边速记员统统赶走,这时候倒来了个年轻人登门拜师,衣着简朴,脾气憨厚,然而又自有一身傲骨,那就是唐涤生,他的挚友,他的徒弟,他的弟弟,他的子期。两个孤独的天才,一拍即合,一唱一和,你来我往,真是一场好戏!那实在是一段好时光,是整部电影中最炫目斑斓的流光溢彩,让后来他们师徒的乱世浮沉都愈显苍凉。

他这一生看遍了欢喜聚散悲欢离合,看了多少的沧海桑田,废墟高楼,他三十四岁就已经疯了,颠颠倒倒的竟然活了四十年!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他为什么没有去死?他是不是甚至连死都不屑?选择结束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后也是唯一的权利,而他,这样才华横溢痴傻疯魔的天才,他竟然活了足够久的七十四年,他哪里来的勇气?

哪里来的勇气……

只有那幅画可以给我们答案,是的,《雪山白凤凰》,一张白纸。你能看到什么?孩童能看到雪山,看到羽洁如雪的白凤凰,你能看到什么?我只看到满纸荒唐。眼见那凤凰来,眼见那凤凰飞,眼见他俗世浮光,眼见他空门清净,眼见他功名利禄转头空,眼见他富贵荣华一场戏。

终究不过是一场空,生生死死,哪里有什么好执着。

也许是上苍怜他半世漂泊,怜他此生颠沛流离, 竟仍是让他们师徒相见了。在他疯癫乞讨多年之后,在这凡尘俗世中唯一的慰藉,唯一的灵魂伴侣,他终于又遇到了唐涤生,是那个唐涤生,是那个“我要证明文章有价!”的唐涤生。

“相见若似梦,自从别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万重,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彷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俗事才未众)。”

他要醒了,他终于醒了,唐涤生对他说,朋友,让我们再去找旧年那样的好时光!让我们重头来过!忆往昔峥嵘岁月,他模糊的眼睛闪烁着久违的光彩,到了这里,我已经不忍再往下看,无尽的悲怆包围了我,我知道重逢有多快乐,接下来就有多残忍。当他振奋精神,准备重返江湖,受唐涤生之邀走入戏院那一刻,却亲眼目睹了唐涤生心脏病突发去世的一幕,他终于彻底崩溃,再无神智。

然而他竟仍未死,五年之后,他从精神病院出来,他的侄女已信了耶稣,殷殷劝他入教,他笑了,我有信仰,只不过连这信仰也是空无。他最后入了佛门,我正暗暗高兴,他在寺中了此残生也好啊,结束吧……想不到,一位前来供奉灵位的盲者却带来老父去世的消息,这是人世间他最后的牵挂了,他从此真的,再也一无所有。“你要去哪里啊十三郎?方丈知道你要走吗?”,“上山容易,下山又有何难呢?”,他轻轻地笑了。

多年以后,有人在繁华的闹市街头说着他的故事,在更多更多年之后,有人或在电视上,或在银屏前看着他的故事,那是来自一个大时代的最华美的声音,世界那么大,竟然容不下一个天才,而我们却仍庸庸碌碌蝇营狗苟,生老病死。那一刻我泣不成声。

他是一个俗气又疏离的人,他有孩童般的天真,他热爱又怜悯众生,至情至性,他的俗气在于他渴望有朝一日一展抱负,一筹壮志,而他的疏离在于他看似疯癫实则清醒的后四十年中,他终于明白,在命运的虚无面前,我们所有的挣扎都那样微不足道,那样渺小可笑。

“我是南海人,在家中排行十三,所以以后我就叫做南海十三郎!”

电视剧的《南海十三郎》片尾有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

你请不必打听我大名,望望无尽夜星,仍旧照亮你这一刹心境。

 6 )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渡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渡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是我看过N多遍都依然喜欢的香港电影:在喧闹的街头,从一个江湖艺人口中我们看到了天赋异秉,桀骜不逊的江誉镠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名满天下的大编剧到因不肯随波逐流而为世间所不容,半生漂泊穷困潦倒,最后被人们看成疯子,在街头无声无息地死去.

   江誉镠,又名江誉球,別字江枫。1909年出生于广州南海,因在家中排行十三,故称南海十三郎.是香港二、三十年代著名粤剧编剧家及电影剧作家.父亲是广州名士江孔殷,清末最后一科进士,世称江太史。江太史交游广阔,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到三山五岳三教九流都来之不拒。太史第内常年食客满堂,饭局不断。粤菜中的经典传世之作“太史蛇羹”即在江太史的亲自指导下诞生于江家私厨。

  《南海十三郎》如同《红楼梦》一样,前半部繁华后半部悲凉,真个是"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其实在繁华的前半部中依然萧索暗生:意气风发的江誉镠在香港大学读书时偶遇梦中情人丽丽,不惜中断学业追随其去了上海,此后两年音讯全无,两年后出现在江太史面前的是一个衣着邋遢,失意潦倒的十三郎.虽然他死活不肯对父亲说出这两年的经历,但却在随后的粤剧《心声泪影》:"伤心泪呀 洒不了前尘影事呀 /心头 个中滋味呀, 唯有自己知 /一弯新月 未许人有团圆意 /音沉讯沓 迷乱情丝 "的唱词中泄露了心事.舞台下,在薛五哥这厢凄怆的演绎声中,上海往事在十三郎的心中萦绕...观众们只能从这一闪即逝的几个镜头中窥见几分端倪.犹如在一片欢乐祥和中的黛玉葬花.正当十三郎意气风发,准备大展鸿图时,抗战开始了.个性清高,恃才傲物的十三郎拒绝为伪军演出,又在劳军的过程中与那些低俗市侩的编剧导演们发生激烈冲突,倍受压抑,生活日渐窘迫.而在他最潦倒的时刻居然又宿命般地碰到了他昔日的情人,最荒唐的是,这个他"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的人现在根本认不出他了.饱受刺激的十三在返乡途中跳车自杀未遂,从此在世人眼中已然疯癫.战争使江家败落下来,无钱为十三治病的太史公把十三送到香港,十三从此流落街头,沦为乞丐.然而就在十三落魄街头时,有一个人走遍万水千山寻找他,这个人就是他的徒弟--唐涤生.犹如盛唐时的李白与杜甫.两个天才久别重逢的一幕堪堪催人泪下" 相见若似梦,自从别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万重,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彷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俗事才未众。”在师徒相认的一唱一和中,十三生锈的才华在此刻被唤醒。他浑浊的眼睛刹那变得清澈,起身要逃走,双手却已被阿唐紧紧握住。临别时已成为粤剧大师的唐涤生送给他一张戏票,是《再世红梅记》的首场演出,嘱咐他一定要来。但那一夜,终于振奋精神,准备再展昔日抱负的十三走进戏院的时候,却不幸目睹了唐涤生心脏病突发去世的一幕.痛失唯一知己的十三终于精神崩溃,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从精神病医院出来的十三已经不复往日的桀骜与峥嵘,忆往昔,即使沦为乞丐时,十三仍能操着法语报警说:"我的鞋被人偷了,偷我左脚鞋的是汉奸,偷我右脚鞋的是走狗"把警察弄得无可奈何.而如今,隐居在寺庙中的十三操着六国语言为观光的外国游客介绍香港的名胜古迹,使寺庙的香火钱大增.就在我们暗暗庆幸十三能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终了此生也不错的时候,迎来了太史公去世的消息.十三遭逢了人生最后一次打击.从此真的一无所有,了无牵挂...晚年的十三居无定所,餐风露宿,最后冻死在街头.死后光着脚,身上盖着一张《雪山白凤凰图》,被微风吹动,好像要展翅飞走,而周遭却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千万不要自认为是天才,因为真正的天才只有两种结局:要么是像南海十三郎一样早疯,要么是像唐涤生一样早死。”这是影片中最让人耿耿于怀的台词。也许与早逝的唐涤生相比,南海十三郎的悲剧在于他活着,并且活得太长太久。他不得不目睹生平唯一知己的夭折;不得不听闻父亲贫病而死的噩耗;不得不成为一段又一段动荡历史的见证人,并以疯癫抵挡这个越来越光怪陆离的世界——只有在痛彻骨髓的片刻,才显露出慑人的清醒。因为"过高人皆妒,过洁世同嫌",因为曲高和寡,被人蔑视,被人厌弃,饱受折磨和悲哀,在知情者面前犹如掩面的人,在不知情者面前形如虚无。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布满了虱子".对于拖沓得太久而感到疲惫的生命,也许死亡真的是上苍赋予人们的最终关怀。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人们发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倒在街边,面容安详,已经没有了呼吸。警察局长接到报案,认出这个人就是一代粤剧大师:南海十三郎。他默默找来一双鞋,穿在老人赤裸而冰冷的脚上,黯然送他最后一程。令人不堪的是,那一年已经是1984年--离我们如此接近的年代,在一片纸醉金迷,歌舞生平中,世界却如此无情地默许一个天才暴毙街头.

    电影的结尾,说书人讲完了十三的故事后,有听众问他:"你这么了解他的经历,你是他的亲戚吗?"说书人回答:" 非亲非故,只是一个潦倒编剧在说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故事讲完了,听众走散了,说书人走在人潮涌动的香港街头,看到亲密的情侣,佝偻的老人,天真的小孩...突然,有人一头跟他撞上,抬头一看,一个年轻英俊,意气风发的十三郎出现在他和观众的视野里,得意地展示自己发明的一个类似乐器的小玩意,然后掉头离去.而我们,仿佛跟那个惊呆了的说书人一样,不由自主地想赶上去,追上那个离去的背影....别对我说这个结局的荒谬,上帝爱之深,庸人害之切的悲剧总是令人难以容忍的,而这个结局,也许跟王家卫的《春光乍泄》片尾"助理摄影:黎耀辉,何宝荣"一样,都是上苍对这个无常人间的最后安慰.

    很难想象,高志森,这个惯于导演《九星报喜》《大富之家》《花田喜事》《家有喜事》的人,拍起文艺片来居然如此的文艺,片尾:"与香港所有的编导共勉"意味深长.人生充满了无奈,生命并不完美,也许正如片中的说书人一样,这部电影也只不过是无奈的香港电影人借他人的酒杯,悼念自己被荒废与玷污的才华罢了.

 短评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5分钟前
  • 顾俏乜
  • 力荐

已下 传记性质,却有了个说书人作引子讨巧。人物强烈的个性极大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时代背景联系不是特紧密,相比《梅》《霸》的宏大,但反而让人感觉舒服。粤戏的文化贯穿始终,非常有趣也开眼。谢君豪是个能人,编剧也很强大。几次盈眶,又再笑出来。全港编剧共勉的口号激动人心。看得给力盛赞佳片

7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1997年的金像奖,哥哥的《色情男女》输给谢君豪的《南海十三郎》,一直为哥哥难受,今天看完,才心服口服啊,少一颗星,只是因为配音。

11分钟前
  • 我这个笨蛋啊
  • 推荐

秋意浓,落雨飘,最是观影好时光。十三郎,艳香江,争传唱佳句佳章。世难料,天弄人,墨笔难敌刀与枪。本是文人又傲骨,岂肯屈膝世俗眼光。师徒重逢,不免泪两行。主仆再遇,心中徒悲怆。潦倒客死黯神伤,人间难留白凤凰。雨未停,拍打窗,心中感慨涌一腔。观此佳作,影迷共勉,人生遇挫又何妨?

12分钟前
  • 之晨
  • 力荐

在看此片之前我心中的港片最爱是男人四十,但是看过这个片儿之后,我想不会有任何一部香港电影在心中能够有更重的分量了。好编剧,好演员,好题材。真的难以想象谢君豪演的时候不过三十出头,居然能把这个人物的一身才气、傲骨、滑稽痴顽、嬉笑怒骂、沧桑低回演的那么自然。真是爱煞。

15分钟前
  • 曼仔
  • 力荐

好一个与全港编剧共勉

19分钟前
  • 力荐

后半段我几乎以泪洗面,特别是十三与唐涤生重逢那段清唱,我正在切葱花,在厨房里禁不住持刀大哭: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仿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俗世才未众)。天下码字的人都该一哭。

24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百老汇影城香港影展大银幕观影,画质修复帧帧赏心悦目,原版粤语声声触动心潮,多年来一直不看渣画质是对的,好久没有泪牛满面的感觉了,一直在想,曹雪芹的故事如果拍成电影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就是《南海十三郎》这种样子,但基本没人拍得出吧!香港电影、电影人97回归前最后的体面谢幕,悲凉与荣光,焦愁与桀骜,都给了十三郎,此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香港电影了!

2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神作,我以前还说美国有《阿甘正传》,韩国有《国际市场》,中国怎么没有呢?原来,中国的阿甘鞋子被偷了。

31分钟前
  • 电气白兰
  • 力荐

“不管怎么样,总之他是个天才。不过,千万别以为自己是天才,因为真正的天才只有两个结局,一是早死,就像唐涤生那样;二是疯了,悲剧收场。因为天才是永远不会跟世俗妥协的。”多好的港片。

3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谢君豪是个戏骨。

34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谢生最好的片~~~所谓曲高和寡,悲哀的不是曲高的孤傲疏狂,而是和寡的短漏浅薄.

37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杜国威的当年一定也很苦

40分钟前
  • 大灰狼
  • 力荐

一个潦倒编剧在讲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 哈哈哈哈哈哈

43分钟前
  • 次非
  • 力荐

十三与唐涤生那一段也算荡气回肠,此生既已不枉,又有何憾......看阿唐满面正气欲讨个文章有价,预料“黄金蚊纸、世界大事全部都系过眼云烟”,亦大可一笑置之——只管沉浸于曲词的绮丽多致就好了....

48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码字很多,难以概括,以至于久不能平静…索性删掉浅薄的文字。和霸王别姬相比,抛开对张国荣的喜欢。这部电影完全在其之上。

53分钟前
  • 锐涵君
  • 力荐

看哭了好多次,那个说书人应该是当年一起睡一晚的小乞丐。最后一些乞丐的镜头让人好生生怜。天才的两种下场,早死晚疯。天才不会跟世俗妥协。倒也佩服他父亲,十二个女人一个个用情过来,每个都有情。仆人也有情,难怪到死都拿着一张白凤凰。一个编剧讲另一个编剧,共勉

55分钟前
  • 瓣瓣瓣
  • 力荐

痴人正是十三郎啊,可惜里面的女演员都丑,不过“宝莲灯禽兽版”又笑死我。看到后期又哭,又差点抖,最后的结曲爽过旋律死金

5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推荐

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彷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泪盈两朦胧。

59分钟前
  • 鲱鱼和橘子酱
  • 力荐

话说要不是后来知道那么多人因为这部片子爱上了谢君豪,我还以为自己有病。

1小时前
  • hitchhike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