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夏天

正片

主演:符正超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一个夏天 剧照 NO.1最后一个夏天 剧照 NO.2最后一个夏天 剧照 NO.3最后一个夏天 剧照 NO.4最后一个夏天 剧照 NO.5最后一个夏天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最后一个夏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学里出现了创业大潮,大学生林子枼也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但是他很苦恼,因为他的创业项目是看起来不怎么靠谱的“化妆工作室”,并且只有他一个人。为了组建他的团队,他动员了所有的室友还有让他又爱又恨的李梦君。经过艰苦的游说,所有人都加入工作室。经过艰苦的学习,终于迎来了初赛,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林妈妈的突然造访,让事情变得越来越艰难。死神来了4英语绝狼:黑之章一个好爸爸谁陷害圣诞老人兽心完美盗贼普罗米修斯科拉尔金矿2午后乐事奇异天使第一季警察有约来生再爱歇斯底里玉蝎子的魔咒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A计划续集投名状狐之歌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荒魂云巅之上第一季郎本无情LAST MAN-全盲搜查官别巡检终局黄昏双镖客电竞英雄有色眼镜第一季罗莎妈妈无声的证言 第二十五季一江春水向东流神秘工作金刚王:死亡救赎沉睡的巨人不良千金谁在那儿歌唱?天方异谈云南故事博士之日县界2019地球是蓝色的就像个橙子反正你也逃不掉网球王子行尸走肉第六季消防站的王子暗黑杀神

 长篇影评

 1 ) 一集9.4,扒开国产禁忌话题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前一阵子,著名演员阿兰·德龙决定安乐死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相信你们在各大平台都已经刷到了。

不过还没等我们感叹帅哥的逝去,这事儿很快就被辟谣了。

原来它从头到尾都只是媒体的捕风捉影。

这一切都源于阿兰·德龙的大儿子安东尼,他在宣传自传时谈到了父母。

安东尼提到,父亲对他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生命需要电源装置才能延续,宁可拔掉电源,有尊严地离开。

结果这事儿传到国内不知怎的就变成了阿兰·德龙决定安乐死了。

甚至还有热心网友提前为他“哀悼”。

而故事中的主角,86岁的阿兰·德龙,他如今的小日子过得正快活。

不知道老爷子看到这样的词条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不过话说回来,这场闹剧之所有能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是因为不良媒体的报道,这个指定没跑了。

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背后所折射出的更深层原因——面对死亡的态度。

死亡,向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而我们又经常对它讳莫如深。

突然有个大明星,能够这么坦荡、潇洒地面对死亡,人们自然会一哄而上。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死亡教育不够。

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命的逝去。

所幸,有这样一部纪录片,把死亡大方地摆上台面,给我们上了一堂珍贵又沉重的死亡教育课。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

纪录片讲述了五个绝症患者,在生命还有一年左右时的生活,以及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

阳光、沙滩、派对,是杰恩年轻时的日常。

她从小过着名媛般的生活,肆意又潇洒。

(右为杰恩)

即使现在年过半百,她依旧从上到下打扮得十分精致。

就凭这坚定的眼神和精气神,很难让人相信她是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

杰恩周围的朋友也总是这样说。

似乎她看起来不像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是一件让大家挺失望的事儿。

杰恩不管那些,她是一个把尊严刻在骨子里的人,有着自己的倔强。

哪怕住院化疗,她都要坚持涂香奈儿五号的身体乳。

可是看起来和常人没什么两样的人,却要默默忍受疾病的折磨。

58岁的杰恩曾经患过乳腺癌,后来治疗失败了,她的乳腺癌扩散成了骨癌,癌细胞从尾椎扩散到颅骨和肋骨,其中的疼痛可想而知。

一生要强的她不愿意将脆弱展现给别人,对外永远都是一副坚定自信的样子。

甚至在别的嘉宾压力大时,她会主动安慰,给予别人力量。

这个被杰恩安慰的人,叫朱尼尔,是一名职业DJ。

朱尼尔风流成性,分别和10个人生下了11个孩子。

有的孩子他甚至都没见过。

如今陪在他身边的是才交往了16个月,没有生过孩子的索尼娅。

索尼娅和他认识了十几年,在正式交往半年后,朱尼尔便确诊了。

他患有前列腺癌,之后癌细胞很快扩散到他的脊椎和肺部。

在此过程中,索尼娅寸步不离,朱尼尔也想为了她多撑一阵子。

除了以上二位,纪录片中还讲述了三名绝症患者。

洛乌是一位母亲,她被诊断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这病会让她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最终瘫痪,直到连呼吸都无法进行,有点类似渐冻症。

40来岁的安迪做生意破产了,赔了26万人民币。

安迪把房子抵押了,为了省钱,他取消了大病保险,结果没过多久他就确诊了白血病。

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后来白血病治是治好了,但是化疗破坏了他的免疫系统,让安迪感染了一种无法治愈的细菌。

每次喝药,都是一大袋。

最后一位嘉宾,是57岁独身的本。

他没有伴侣没有孩子,朋友也很少见面,生病以后,全部是独自面对。

本得了肺癌,但是他却烟不离手,有空就跑到外面抽烟。

生病以后,本暴瘦了38斤,让他瘦成了皮包骨。

即使病重,本也依旧维持着体面。

他会偷偷在裤子里套一条运动裤,好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憔悴。

如今这五位嘉宾聚在一起,他们将共同度过四个周末。

在健康人眼里很难被理解的话题,他们可以尽情在这里倾诉。

老话讲“久病床前无孝子”,他们五个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

DJ说,刚开始确诊的时候,家人和朋友总是过来看望他。

可后来发现他的病情一时半会也不会有啥变化后,大家便渐渐疏远了DJ。

朋友们也很快就换了新的话题。

对此,大家都深有同感,洛乌最好的闺蜜也直接离开了她。

闺蜜说不能接受洛乌将不久于人世的事实,为了避免自己受伤,闺蜜选择先转身离开。

而最过分的,还要属杰恩的老公。

当年乳腺癌治疗结束后,杰恩让老公去取结果,结果老公却冷冰冰地说:“我刚做了个番茄三明治,接下来要玩填字游戏了。”

杰恩不得不自己去医院,得到的结果却是,治疗失败,她还有一年可活。

回到家后,她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老公。

结果老公只是说了三个字:“哦,是吗?”

然后就走了。

谈到这里,一生要强的杰恩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人跑进房间里掉眼泪。

结婚25年,到头来丈夫对她漠不关心,杰恩的生死竟然还没有一个填字游戏重要。

经过这件事后,杰恩彻底寒了心,跟老公离了婚。

除了世态炎凉,绝症病人要面对的,还有对死亡的恐惧。

就像医生说的,我们越不去谈论,患者就会越害怕。

这五位嘉宾中,反倒是没有家庭牵挂的本,早早地把身后事安排好了。

他的家装饰得温馨又有趣,每个物件都很可爱。

本细心地把每样东西都贴好了便利贴,上面写上人名,等他去世,这个东西就可以送给那个人了。

用本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我的一部分。”

当本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比起疼痛和死亡,他更关注的是葬礼上要放怎样的音乐。

本精心为自己挑选了一首《Time to say Goodbye》,等到下棺的那一刻,音乐就变成了欢快的唱票:“第六个被驱逐出大兄弟房间的人是 本!”

本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样的嬉笑中离开这个世界。

而其他的嘉宾就不能像本这样潇洒了。

他们还要担心家人,尤其是孩子的感受。

安迪不忍心让小女儿过早地承受这些,他从来没有告诉孩子自己的病治不好了。

可是大人总是容易低估孩子的观察力,小女儿其实早就察觉出来了。

有一次,她忽闪着大眼睛问道:“爸爸会上去看到天使吗?”

与安迪的做法不同,洛乌在确诊后,选择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孩子们,包括刚上二年级的女儿。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女儿很震惊,她知道要抓紧时间和妈妈多做一些事,少留遗憾。

可她每天都要担心,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突然就死了。

迫于这种压力,女儿不愿意提及“死”字,但凡涉及到“死”的,一律用“巧克力”代替。

女儿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小,却要承受这么多。

她也想回到无忧无虑的时候,女儿也会委屈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告诉我们?”

面对死亡,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

亲人的离世,在心理学范畴中,是一种重大的“丧失”。

与丧失紧密相连的便是“哀伤反应”。

正常的哀伤反应有悲哀、愤怒、内疚与自责,还会有深深的无助感,以及对逝者的思念。

甚至当亲属因病离世,有时也会出现解脱感、轻松、麻木这些看似不正常的情感,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

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这些情感,而是去正确的发泄和引导。

有的人为了避免让自己难过,会触发心理防御机制,用“否定”来逃避巨大的伤痛,包括“眼不见为净”和“掩耳盗铃”。

纪录片中,洛乌的老公接二连三地遭受了亲友的离世。

三年前,洛乌的兄弟,也是洛乌老公最好的朋友,遭遇车祸死亡,十个月后,他的父亲得癌症死了。

紧接着,三个月后,洛乌又确诊了。

这一次,他真的不想面对生离死别了,他选择了回避。

哪怕纪录片拍摄时邀请家人和嘉宾一起团聚,老公把洛乌送到目的地就离开,只留下洛乌一个人。

但其实,承认事实,去感受那份悲伤才是治愈的第一步。

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常态,在生死面前,人便显得十分渺小,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试着面对,学着接受,最后和他们好好地告别。

正如《千与千寻》所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虽然残忍,但在心理学中,丧失亲友的哀伤期通常只有三个月左右(超过的半年的可以考虑寻求一下心理帮助)。

之后,大家又会继续各自的生活。

但是,这并不等于忘记。

逝去的亲友永远都会深藏于心,他们陪我们度过的记忆也不会被抹掉。

记住,才是对一个人最好的纪念。

死亡并不是终点,忘记才是。

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

喜欢的朋友不要忘了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啊。

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歪歪

 2 ) 我,未老先死

当窗外的树葱郁 当不知名的小鸟鸣唱 当花蕾张开翅膀 当惬意的风拂过脸庞 当雨雪滋润大地 当星辰光辉照耀你身 当你紧紧拥抱她 当她轻轻咬着你的唇 当稚嫩童音呼唤 当孩子冲你展开笑颜 当父母强颜欢笑 当听到深夜白发垂泪 怎么能忍心承认 我即将永远奔赴他乡 多少事不及去做 多少爱不及诉说 多少计划被迫搁浅 多少往事横亘心窝 朝阳夕霞,潮起潮落 山川万古,江河曲折 欲揽天地风月兮抱满怀 嗟叹时日予我兮实不多 泣呀,岂不狂怒 恨呀,恨却无着 回首往事萧萧暮雨 几多错 几多错过 窥探前路已是炼狱 就此过 悲喜勿用

 3 ) 悲痛从未消失过,但区别是你学会了怎么和之共存

死亡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但不幸的是,我们永远无法去感知死亡。

就好像,你永远无法知道死去的人是怎么度过那样一段时间,而他们,亦不知道,看着爱的人渐渐死去是怎样一种无力的感受。
英文把这个状态叫做“dying”

看着亲人离去,亲人看着你们走远。
很遗憾,我们永远都无法懂得彼此。

2016年夏天到来之前,BBC出品了这样一部纪录片,它用四集的时间去讲述了我们都很害怕去碰触的字眼。
也是第一部让人几乎很难笑出来的真人秀。

节目探索了五个被诊断为绝症、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病人的恐惧和希望。他们被聚在一起,共同度过了四个难忘的周末,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去,这是他们最后的宝贵时光。在专家的帮助下,他们交流关于痛苦、宗教信仰和来世的想法和情感。

天啊,这样的安排和设置光是想一想就觉得BBC真是好大胆。
第一集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位参与者指着庄园里的一块空地说,“最后一集是以我们的死亡来ending吗,那这一块地我要了哦。”他是一个白血病患者,幽默,患病前轮廓分明,很帅。

因为能够真正得到共情,于是看起来非常避讳的死亡似乎谈起来也没那么难过,五个参与者也很开心,“我终于可以好好来谈谈病痛和死亡了。”

这是他们在家里,在和家人的生活里忍着不能提的议题。

纪录片一共分为四个篇章,1 为死亡做准备 2 家人的态度 3 对孩子说什么 4 相继离世。

当你开始观看这部影片,你会发现你会继而连三地哭成狗,反而在最后大家都离世之后获得一点点释怀。

死亡来敲门的时候,谁都没想到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简是里面的老大姐,家庭条件最好,骄傲,有担当。
可一样被病痛击得溃败。

58岁,乳腺癌转成骨癌。 被通知是绝症的那一刻,她回到家,看到正在做填字游戏的丈夫,她说是绝症哦。
丈夫,哦了一声,走了出去。

他用拒绝接受的方式保护了自己,却丢下了简。
于是,骄傲的简必须自己走完剩下的那段路。

简有多骄傲呢,有一些例子。
在第三集前后,一段时间简的病情开始恶化,她开始控制不住小便,开始变得虚弱, 无法装扮出门。

于是她谢绝了所有家人朋友的来访,一个人度过了那段时期,“我还是希望自己如果不能以最好的状态来面对朋友,那就不要面对了。”

可事情总是越来越糟的。
后来头发掉落,脸部和身体变得浮肿。
大家都可以感觉到简身体的变化,可她依然还是节目里那个看起来最正能量的大姐大,妆容完好,自信得体,大牌加身。

在最后一集的开头,朱尼尔的女友索里亚说简心防太重,从不轻易吐露真心,简还大发雷霆,“她以为她是心理学家吗,说的都是错的。”

大家都知道,索尼娅是对的。

朱尼尔,是个风生水起的DJ。
11个孩子,10个女人,可在罹患前列腺癌之后陪在身边的,是刚刚在一起半年的女友索尼娅。

所以你说命运之手到底在想什么,之前赚得盆满钵满玩得声色犬马的朱尼尔是全组里最脆弱的那一个,早上起来,他说好痛,我坚持不了了;车里他说索尼娅,我放弃吧。

我们都在谈论爱情的伟大,可索尼娅也会对着镜头说,她想逃离这一切。
每个人都好难,每个人都不理解彼此。

这是一对很有意思的伴侣。
相识了十多年,好不容易在一起半年却被告知患癌。
朱尼尔在很多方面很坚挺可对痛苦很软弱,他一方面并不希望索尼娅成为妈妈一般的伴侣,可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需要,不,是不能没有这样一个靠山,像孩子一样无助的他,能够坚持下去的唯一靠山就是索尼娅。

他和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类型。

简很坚强 ,所有痛苦都藏在背后,人前不留痕迹,你很少听到她嘴里说出“pain”这个词。
而朱尼尔相反,他愿意并希望去说出所有的痛,他的软弱写在脸上,痛苦也写在无法顺利翻身的叹息里,每天举着旗帜,等待着索尼娅和他一起寻找救赎。

两种都没有对错,都是面对死亡到来时,自己所选择的态度。

简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录影里说,“朱尼尔选择在床上向大家告别,这是他的方式。但是我不,我就在这里告别,然后转身,自己走向该去的地方。”

最伟大的,倒是朱尼尔的女友索尼娅,一直陪在他身边。她也很有趣,第一集,制作人问他爱不爱朱尼尔, 她说,“不知道哦,可能有一点爱吧。”

第三集末朱尼尔去世后,她说,“哦,我爱他的啊。”

洛乌,渐冻症,有六个孩子。
四个大一些的是与各自的前夫前妻所生,两个小的是自己的孩子。
她放不下孩子,也并不能够与丈夫沟通,“他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自从我患病以来。”

洛乌说丈夫像个鸵鸟,只知道逃避,而逃避得已经够久了。
“我很担心我走之后孩子怎么办,有人会取代我的位置,站在他身边,照顾我们的孩子,想到这一点我就无法接受。”
他们相爱,但他们无法坦诚沟通。
关于死亡的真相第一次呈现出来,有时候身边的人比当事人更难以面对死亡。

安迪,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那个患白血病的中年男人。
生活平淡中庸,没有太大的梦想也不敢有太大的梦想,患病之后除了逃避似乎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

妻子一人担负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也担负起了和安迪病痛同等级别的压力,家庭一旦有压力,就会有争执,在死亡面前,他把自己看作一个弱者,没病的妻子理所应当坚强起来。

患肺癌的本是个很孤独的人。
他拒绝和身边和生活发生亲密的联系。

没有家人没有伴侣没有孩子也基本没有朋友,认为没有太多的关系是好事,这样可以免去向他人“交代病情”的义务,他的死也不会对别人造成什么的伤害。
继续抽烟,继续孤独。

他说这是一种态度,可个局在这部纪录片里也被打破,起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有了四个朋友,开始对未来有了计划和目标,也开始重新鼓起勇气接受化疗。


纪录片用了四集的时间让他们学习怎么面对死亡,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怎么谈论死亡,可除了每一集里我们看到的温暖和心酸,更多的,我们竟然能渐渐地从他们的离去之中看到一些对于生活的期待和振奋。

了解了死去,我们才能更好地活着。

譬如,洛乌开始了解了丈夫的想法,“哦可能只是大家处理情绪的方法不同吧。”很令人振奋的是,丈夫并没有任何逃离的念头,“我并不想逃离这个家”,他说,“我的方法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完成我的目标。”这个阶段,他的目标就是学会给女儿编辫子,他分成三股,“是这样吗?”他问身边的孩子。

对于死亡,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在于他们对于孩子的态度。

在纪录片里,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诚实告诉孩子们自己的病情、家庭的状态,以及痛苦和选择。
可能会换一种说法,或者选择一些更容易的接受方式。
洛乌和女儿的约定是,“死不说死,而是巧克力。我们可以说,妈妈巧克力的时候,但不能说死。”她们也约定好了不能在家里带那个像机器人的氧气面罩。

可这没办法完成,在不得不佩戴的时候,她跟孩子们说,妈妈要带上了哦,真的很酷。

安迪夫妇也是对孩子们诚实相告的。
在最后一集的最后五分钟,安迪对所有的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全身的免疫系统崩塌,他住在医院对着摄像机,制片人在画外音问他,“跟孩子们都讲清楚了吗?”
他点点头。

能被告知自己家人的真实状况,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很重要的一环。

虽然唏嘘却让人振奋,说的则是参与者们在生活里时刻不忘的小计划和小追求。

在那一刻来临之前,安迪实现了开摩托车的愿望,穿着皮衣开着摩托飞快驶过;而简从希望安乐死到努力地对病痛做出抗争,甚至开始愿意倾诉痛苦;本开始对未来有了计划,偶尔会排列组合自己葬礼上的音乐出场顺序,这些瞬间和习惯的改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努力和希望。

这是因为聚集在一起拍摄纪录片带给他们的,也是他们带给我们的,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虽然唏嘘,却感到振奋的原因。

即便是第三集末尾离世的朱尼尔,都是努力到了最后。

第三集末,朱尼尔和索尼娅结了婚,虽然是最短暂的一段婚姻。

靠着呼吸机,朱尼尔和索尼娅宣了誓,然后三小时,他去世了。


这是第一个从团队里离开的人。
于是第四集一开始, 五个人就变成了四个人。

可这不是结束,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们为朱尼尔在花园里种了一棵树,也在旁边种下了自己的。数月后,骄傲的简也离去了,独自一人,从发作入院到离开只用了三天不到。

如她所愿,有尊严的死去。

四集纪录片里其实谈论了很多关于死亡的态度和对于生命的看法,我们可以选择死亡的方法吗?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到底在想什么?

我对骄傲的简有一句话记忆深刻。
第一集,她说她要有尊严地选择安乐死。
第四集,当她病情恶化,她告诉电视台的制作人,“当死亡真正来临,而有人告诉你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你的生命延长一点,哪怕就一点点,自己竟也愿意,已经顾不上痛苦不痛苦。”
这种感受,旁人无法体会。

再后来,本也走了。
孤独地死在公寓,尸体被外卖小哥发现。
这个达观的小老头生前甚是可爱,在简的墓地上他最后一次见了,然后哭得泣不成声。

甚至说,如果自己先死就好了,这样就能把失去朋友的痛苦,让其他人去承担。

OK,那他不是最后一个。

最后一个活着的是谁?
洛乌,还是安迪,我们不知道。

但纪录片给了一个很振奋的收尾。
朱尼尔的妻子索尼娅终于渐渐走出低潮,在朱尼尔的花园里重新修正了一个角落,“只有在这个角落可以听到风声,就知道他来了。”

她甚至和朱尼尔的一个前女友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和他的儿子保持了亲密的联系。

因为当见到朱尼尔儿子的一瞬间,索尼娅都快哭了,长得和他父亲一模一样。

小朋友走进花园,指着那个角落,“我知道,我爸爸在那里。”

索尼娅和他一起坐在花园晒太阳听风声。
她说, “每见一次他,我的精神就好一些。悲痛从未消失过,但区别是你学会了怎么和之共存。”

 4 ) 这堂死亡教育,我们都缺席太久了

这场“死亡直播”,值得我们每个人看一看————观影:《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

(文章发表于知乎专栏《有空磕片》,来专栏,找我玩://zhuanlan.zhihu.com/p/35749494

文/Alex

夏天还没到,但我已经被一部发生在夏天的纪录片感动哭了——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My Last Summer)

提到夏天,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炽热的天气、热情的荷尔蒙、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对于纪录片的五个主人公来说,他们的夏天,却是吃不完的止痛药、逃不掉的治疗,以及死亡将至的措手不及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绝症。他们的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而这个夏天,很可能就是他们生命中最后一个夏天。

节目组把这5个相互不认识的陌生人,安排在一座别墅里,共同度过4个难忘的周末。他们之间最主要的聊天话题,便是大多数父母都不会说、大多数老师都不会教的但是话题——

死亡

第一位病人,58岁的杰恩,乳腺癌切掉了双乳,但癌细胞依然扩散到骨头里,患上了骨癌。

在这之前,杰恩和丈夫的生活非常富裕幸福,结婚25年,感情依然如初。

但癌症把这一切的平静都打破了。杰恩还记得,拿到检查报告那天,丈夫冷冷地应了一句:哦是吗?然后就独自走开了。

这一刻,杰恩感受到了比疾病还要严重的痛苦,因为她怎么也没想到,相处了25年的丈夫,对自己的疾病,竟然没有半点关心: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

半年之后,杰恩搬离了这个家,独自生活。第二位病人,48岁的电台DJ朱尼尔,前列腺癌。

DJ这份职业,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不仅有财,还有色。前半辈子到处留下情种:和10个不同女人,生下了11个孩子。

讽刺的是,最终留在他身边的,却是只交往了一年半的女友索尼娅。

第三位病人洛乌,是一名38岁的妈妈。2010年,她被查出了渐冻症。

到节目录制时,她仅剩下一年的寿命,双脚行动已经不自如。从她生病以来,丈夫一直若无其事,很少和她讨论病情,就好像这样就能避免妻子的死亡。两夫妻感情虽然很好,但丈夫的鸵鸟一样的态度,依然成了洛乌心中的一根刺。

第四位病人,肺癌,没有老婆、没有孩子、没有朋友,确诊之后,他已经打算独自面对死亡,把钥匙也留给了邻居,因为他不想等到尸体发臭了,才被人发现。

第五位病人安迪,同样非常不幸。

确诊之前,自家生意欠下了26万美元,不得不抵押了房子,甚至停掉了重大疾病保险。但非常不幸的是,三个月之后,安迪被查出了白血病,开始了源源不断的化疗。

家里收入直线下降,每个月仅剩下300美元,于是不得不去找爸妈借钱。

他们五个人,都经历着同样的事情——还没学过如何面对死亡,就已经被疾病毫不留情地逼上死亡之路,他们被逼着学习迎接死亡。

那么,他们五个人聚在一起,肯定是苦水连连吧?

恰恰相反。这5个同病相怜的病人,互相走在一起,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豁然乐观。没有泛滥的同情心,也没有怨天尤人的痛苦感,有的只是病人与病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心照不宣。

身患乳腺癌的杰恩就像是这五个人中的大姐大,即使生病了,也依然像少女般元气满满、风趣幽默。第一次见到朱尼尔时,就单刀直入,问他为什么不行了。

听到朱尼尔回答是癌症,立马就和他击掌拥抱,说找到了同伴。

他们也不喜欢听到别人说,你看起来真不错:

他们是觉得病人就应该满脸苍白骨瘦如柴才对吗?

他们还会调侃,这顿说不定就是我们最后的晚餐呢,说完每个人都在哈哈大笑。就连死亡这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他们也敢拿出来打赌:

拿笔写下来,看看我们当中有谁明年今天有谁还会在这里。

只有在跟自己遭遇着同样经历的人面前,才能如此坦诚地谈论自己的疾病、以及正在等待他们的死神。

看似轻松的玩笑背后,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痛楚。

有对自己人生的无能为力。

在人前一直开朗元气的杰恩,也有自己的痛苦。她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堂里,一直祈祷,别让朋友在自己的葬礼上哭泣,但自己却先哭了。她还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是自己的生命却进入了倒计时:

我将要死了,多可惜啊,浪费了,我还有那么多可以付出。

有对亲朋好友的失望。

他们五个人,都遇到了同样的尴尬——患病之后,身边的朋友开始渐渐减少了联系,到最后甚至再也不联系:

他们不应该疏远我,可能他们害怕会传染。

比如说无依无靠的本,之前一直在一艘游轮上当经理,但得病之后,公司以他身体不符合工作要求为理由,把他辞退了。

在这之前,身边的同事就是他唯一的朋友,但被辞退之后,他跟前同事们的联系越来越少,到最后只能孤独的面对疾病的恶化。

有对家人的愧疚。

比如说身患白血病的安迪,生意破产已经有够受的了,再加上疾病的降临,一家人全靠妻子工作来支撑生活。妻子又要工作,又要带只有两岁的娃,有时候累了,便会忍不住向丈夫抱怨:

你每年都会花掉一大笔钱,对你无关紧要,但对我很重要。

面对妻子的“冷酷”,安迪很理解,但却依然很无奈:

我还活着跟她们在一起,但她优先考虑的是我死后,她和女儿的生活该怎么办。

DJ朱尼尔同样如此。虽然脸上经常笑嘻嘻,但身体的疼痛,不仅在折磨着他,也折磨着他的女友索尼娅。

索尼娅每天都得守在他身边寸步不离,给他做护理、到处买药。即使在镜头前,索尼娅有时候也受不了这种生活,直接向男友吐槽:

你越是躺下,就越是站不起来。有时候我想逃离这一切,但是我不能,因为我得经受你正在经受痛苦的事实,无论你怎么视而不见,它都在那里。

朱尼尔同样很痛苦。他觉得,照顾自己的索尼娅已经不像是一个伴侣,而是看一个看护,他不想让自己爱的人承受这种痛苦。

这些都是人类对死亡赤裸裸的恐惧和纠结。

无论是当事人,还是陪伴在当事人身边的家人朋友,都在受着无法排解的煎熬。

谈到死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说,不直面,不正视,好像这样死亡就会消失一样。但很残酷的是,事实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漠视而消失。

幸好,这部片子是温暖的。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在尝试改变。尝试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把生命的宽度扩展到最大。

杰恩,自己列了一个遗愿清单,每实现一个愿望,就再增加两个愿望,这样才能鞭策自己继续活下去;

朱尼尔,改掉了风流本性,决心好好补偿女友索尼娅,在病床前戴着呼吸机,和她宣誓结婚;

原本打算顺其自然面对死神的本,开始重新接受化疗,还和杰恩一样,列下了目标,让自己有所期待;

生活拮据的安迪妻子,也愿意把所剩无几的积蓄,给自己的丈夫租了一辆哈雷,因为她知道,骑哈雷兜风,是丈夫一直以来的梦想;

身患渐冻症的洛乌,从患病之初就把病情告诉了自己的孩子们,她觉得孩子们有权知道,也希望孩子们接受这个现实,她努力把生平所有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两人四点半结婚,朱尼尔七点半去世。只有短短三小时的婚姻,却是两人最坚定的见证

这些一点一滴的改变,离不开他们这4个周末的相聚一起的体验。只有在了解死亡、直面死亡,才能从中获得勇气、能量,出尽全力活在当下。

这部纪录片一共有四集,从第一集自己如何面对死亡,到如何面对家人、如何面对孩子,到最后真的走向死亡。

差不多4个小时的片长,我们可以看到人在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无力、纠结、不甘心,同时,也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扶持、互相取暖、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温情。

它告诉我们,死亡不一定是一种结束:

朱尼尔去世后,索尼娅为亡夫建了一个花园,她和亡夫的儿子,经常坐在花园里听着风声,因为她觉得,这里的风声和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样,她知道朱尼尔没有离开。

它告诉我们,死亡也是一件有尊严的事情:

杰恩在节目一开头就说过:如果我需要别人擦屁股、腹泻、尿失禁,没有尊严,就像动物一样,如果到那个阶段,我会选择药物。节目最后,她要求摄制组取消对她的拍摄,因为她想有尊严地面对死亡。

死亡可怕吗?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活着的我们,永远无法去感知死亡。当死神真正来临那一刻,我们可能会惋惜: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动手,想说的话,也还没勇气说出口。但我们却无力改变。就像史铁生说的: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生命的落幕,谁都无法预见。我们能抓住的,只有当下。用力地把每天都过到极致,这才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ookface,文章略有删改)

 5 ) 感受 待批改

我很本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喜欢他把自己的物品分别贴上标签,想要寄给他人“这样他们就拥有了我的一部分”;在简死后“再也不会有人喊我甜奶嘴了”(“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属于我的叫咪咪的猫了 叫小橘子的猫了”) 在纪录片里关于本的镜头很少 真的没有想到他也是这样对友谊中的情感很深情的人。让我觉得,只要我“广撒网”主动认识新人,总有一天会找到和我一样敏感重感情的人,总有一天我不再孤单。 虽然我很喜欢本,他是我感性思构想的理想状态:孤独死去,不为他人带来悲伤;宁愿朋友接受自己死亡的痛,而不是自己感受朋友去世的悲伤;临终前为自己精心挑选葬礼上的歌单;谈话时,被“哞”(钟表报时声)打断后,微笑,“谢谢 哞”;品味不俗,衣着整齐,家里有好多有趣的玩意儿 .吗..

但我或许害怕孤单,害怕在深夜寂静死去,看完纪录片后我更像简 朱尼尔一样有亲情/友情陪伴。如果孤独地死去,我会感觉自己死后前往的是一个虚无。

敬佩洛乌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爱,她总是永远照顾到孩子的感受,永远尊重孩子的选择,永远有耐心地引导。我好爱她。一定意义上来说,她是我理想状态里的母亲应有的模样。

关于简。我很同意“我要有尊严地死去”这个观点。她总是在气氛沉重尴尬时调动起轻松的气氛;总是热情认真地和每一个人打招呼。我也许应该改一改对别人的设防,在大家面前更放松些。

噢,我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去享受生活,享受爱情、友情。纪录片里的大家(除了本)即使普通平庸却都有着享受的爱好,经历着健康的感情/亲密关系

保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最重要了。难以想象,白血病的浮肿让一个英俊臭美拥有健美好身材的帅哥浮肿成了发面馒头,且失去了工作 。

“是你租的(哈雷摩托车)吗”“是,现在我们只剩下50英镑了”嘴角上扬着,泣不成声。

 6 ) 从关于《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开始啰里八嗦

在2021的最后两三个周内,疯狂摄入了一些关于疾病、死亡与生存的内容,试图对快25岁的自己进行一通生命教育,从关于《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开始啰里八嗦:

1.拍摄的危险性 2.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 3.和生命有关的身份 4.你可以选择是否和解 5.后记


•【拍摄的危险性】 把绝症病人们聚在一起,让他们相互支持、影响与感同身受,然后成为真正的一生挚友,但温暖背后的残酷事实在于,这群挚友的友情从一开始就在进行倒计时,每个人都希望下一个走的会是自己,不愿看着对方离开,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夏天他们的生命线路开始交织,他们幸运地收获了友谊,却又残酷地面对着失去,这样的设置真的很大胆,当然我也相信,这一切都是在尊重拍摄对象的意愿下进行的,所以我很敬佩主人公们愿意参演的勇气。 可以说,生命题材的纪录片拍摄相当危险,它需要对伦理道德有极高的把握,需要创作者持有恰当的同理心和足够的情绪控制能力,我想,拍摄过程本身就是对创作者活到目前的生命教育成果考验。

•【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 片子的一个关键话题在于,通过一个选择,你可以看尽人对生命复杂而多元的态度,杰恩说,在最后的时刻你会被告知可以用以延长生命的办法,然后你会选择再延长一点再延长一点,但她想有尊严地死去,所以她最后选择回避镜头,回避朋友,独自一人离开。她在这场记录之下始终美丽而风趣、独立而坚强,她用一生在进行着自洽的修炼。朱尼尔则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留恋,在身体屡次恶化的瞬间高喊“拜托救救我”,也在感知自己弥留之际与爱人完成了病床前的结婚仪式。

前两天我又看令人心动的offer,因为家庭困难不得不放弃治疗的、因为工作倒在了岗位上最后坚持要出院的,都有。每个人、每个家庭面对疾病与生死的选择因为具体的情景变得不同,如果你想对此作出评价,那最好持以谨慎的态度,但更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人照见自己,想想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是怎样,然后去完成自洽的修炼。

•【和“生命”有关的身份】 生命是关于个人的话题,对生命持以何种态度是一个人应当拥有的自由,但在片子中,我们还可以看见生命个体之外的更多生命——他们的爱人、子女、父母、同伴。我们一生会以不同的身份去迎接生死和疾病,了解与感受自己在不同身份中的态度与情绪,或许也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这是看《人间世》时也能够接触到的拍摄角度,阿尔兹海默症一集里专门讲述了患者的老伴儿和子女如何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患者本人在那个时候已不认识身边人是谁,作为伴侣和子女的社会身份脱离了主体时,你又如何看见自己,看见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呢?我想还是还原为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情感联结吧,那就是“我离不开你”。

•【你可以选择是否和解】 因为爱的感同身受,朱尼尔的爱人无时不经历着精神上的痛楚,她又怎么去面对与挚爱生死相隔这一事实呢?她说别人都在告诉她要坚强,可是她不愿意,她想好好的哭一场,《海边的曼彻斯特》里讲人们也可以选择不和过去和解,我想这是一个道理。当然,令人庆幸的是,我看到最后世界还以了她希望——栅栏前的知更鸟、刮到角落的风、和朱尼尔拥有着样闪着光的大眼睛的孩子——都是她的爱人朱尼尔依然存在的证明。

•【我自己还没有想清楚】 我开始思考,我们没有办法决定自己如何出生,而我们生命的结束,可能也充满着意外,那我们怎么能保证自己在那一刻之前就做好准备呢。我问自己假如有一天我也面临相同的抉择,我是否会以痛苦延续生命,用无尊严、无意识换回肉体的更长时间去陪伴“我离不开的人们”,说实话,2021年的我估计还想不清楚,但大概率是不会的

 短评

还想再看一遍

8分钟前
  • 好次
  • 力荐

认同Jayne的生死观,喜欢Ben的人生态度。

11分钟前
  • Shawn
  • 力荐

我学到的唯一一件事 面对死亡 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刻

15分钟前
  • 阿桔
  • 力荐

像Ben那样无牵无挂地独自死去最好。

18分钟前
  • 席德
  • 推荐

敬生命。

23分钟前
  • 国王KING
  • 力荐

我宁愿相信二元论的观点 灵魂不朽 就像那只知更鸟 会在每一次索尼娅来到朱尼尔的坟墓面前 回应着她的那句“I love you”

26分钟前
  • O₂
  • 力荐

痛苦并没有远离,你只是学会了和它共存。

31分钟前
  • 可以证明
  • 力荐

谢谢Ben 让我知道了孤独的死去并不可怕 Time to say goodbye.

33分钟前
  • 伏柯萧沆的疯巅
  • 力荐

实际上存在着伦理问题,但这种片子又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含蓄和隐晦不能延缓死亡,坦诚和直率可以减少遗憾

37分钟前
  • 奥蒂安斯
  • 力荐

不想过多评价,因为我们都没有资格去评述别人的人生。死亡唯一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生是什么

38分钟前
  • Alto
  • 力荐

死亡这个事情在亚洲社会很少会直接讨论,往往总是很隐晦地说:死亡不是结束。可抽离开哲学回到生活现实一点,事实就是:我们到最后都会离开,而这一切对于活着的人会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对于这个离开的人也是一个结束。要真实面对这一切并不容易,因为一旦没有半点虚假,你要面对的就是残酷的现实。

40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力荐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生,也永远无法为死做好准备。

42分钟前
  • Lola
  • 力荐

他们大声说笑、谈论生死,然后低头沉默、陆续死去,在他们生命中最后一个夏天。

47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到最后,活得潇洒,走得轻松的果然还是无牵无挂,没妻子没小孩那一个。没有情感羁绊虽然孤独,但是自在啊。

52分钟前
  • 秋里
  • 推荐

关于my last summer里面的几个人,我其实很喜欢本,当了一辈子船员,终身未婚,然后孤独的回到房子里安静的等待。在最后的日子,把每件物品都妥当的安排好,这个贴上标签是要送给谁的,那个又是谁喜欢的......就这样独自在房子里面对死亡,最后的最后还是政府送餐员发现他去世的。其实我是羡慕这样的结局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不用谁记得,也不用谁挂念,也不会给别人带来负。悄悄地来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平静淡然,无爱无恨,无嗔无怨,心如止水。在2018的夏天我也给自己设置了结局。

53分钟前
  • 新勇敢便利店
  • 力荐

确实不错.结尾意蕴悠长,大爱.这几个人都不老,在享受生活的年纪接受自己将死去的事实不容易,亲近的人分隔在不同的立场,同病相怜的陌生人间倒更加惺惺相惜.感受太多,无从谈起.感谢这部片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57分钟前
  • chrissy
  • 力荐

Ben没有朋友,但他给了他的伙伴拥抱,打趣,葬礼的出席和花,然后他一个人死在了自己的公寓里,直到被外卖员发现。

59分钟前
  • 状况的闪烁相片
  • 推荐

非常真实,细节丰满,最后一集不停地摁停,无法看下去…最喜欢Jane,希望成为她那样的人;最欣赏Ben,最被打动的是Junior和Sonia的感情。

1小时前
  • 我爱阳光
  • 力荐

悲痛永远不会消失的,你只是学会了如何与其共存。很喜欢Ben和Jane,活得孤独又洒脱,真实又漂亮。

1小时前
  • 白夜梦-
  • 力荐

非常感动,也很震惊,悲悯。生命不易,也很复杂。无论你取得多少的成功,你最终真正收获且唯一收获的,是爱。你必须面对自己诚实的情感,任何时候,这不容易,这方面西方人做的太棒!有时候特别艰难,甚至是极端的情况,这个时候关系更凸显出它非凡的意义!

1小时前
  • 线条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