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途3之正义规则

HD中字

主演:含笑,朱颜曼滋,何索,李心敏,韩秋池,尹航,刘鹏,红花,荆民强,穆梦娇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1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2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3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4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5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6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13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14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15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16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17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18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19罪途3之正义规则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三部终于看完了,推理逻辑有一些bug,很多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剧情张力也不够,不过演员演技还可以,最重要的是关于一些社会问题尺度的突破很大,是一部很不错的的电影。

但这里不想谈太多具体问题,想说一下这部电影关于现实题材的叙述,从它敢于直面现实社会问题,我觉得它就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就像《嘉年华》,其实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也不算是一部好电影,但是这样的电影在中国能被拍出来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事情。

因为它敢于拍校园欺凌、、青少年吸毒、家庭暴力,还有直面校园性侵,这类现实题材电影在中国可以说是很少很少的,敢于触碰这种敏感区,并且能形成不错的电影成片,这样的电影都很了不起。

我们一直在埋怨:中国电影最可悲的是,不是没有现成丰富社会题材,却在这个风云聚会的大时代却拍出了大量小时代般无病呻吟的爱情电影。

我们总是在赞颂韩国电影怎么了不起,《熔炉》《素媛》《辩护人》等被观众津津乐道,说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现实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题材应该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拐卖妇女儿童、留守儿童、校园欺霸、幼儿园虐童(红黄蓝事件)、拆迁、城管、房奴、被驱赶的低端打工者,医闹、无理的判刑(气枪摆摊大妈被判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政商权益不清(共青城赛龙事件)、蒲系医院、各种村霸、写篇文章被跨省逮捕、无理陶子、传销、假药横行等等等,这个社会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巨变。随便一条中国的社会现实事件能被如实的拍出来(而不是被各种阉割),就是一部部了不起的电影啊。

就这部电影反映的现实社会问题来说,我一点不觉得这部电影的会比《熔炉》差,甚至要比《熔炉》还要深刻。这部电影更是反映了各种人性的丑陋,八个乘客,几乎都有污点,几乎没有真正的好人,自从宁浩的《无人区》后,第一次看到有国产电影能把人性进行深刻的刻画。还有,我敢说这部电影的结局90%以上是被要求强制修改的,就像《无人区》《盲井》等反应社会现实的题材监管是最严厉的。关于结局被修改的问题具体见我在另一篇文章的讨论://movie.douban.com/subject/30221703/discussion/615614069/

无数次对中国电影很失望, zf管制,资本浮躁圈钱,演员抠图面瘫、观众脑残,前三项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后一项改善十分缓慢。

但又看到一些有社会责任感和底层关怀的电影工作者,冒着各种审查和投资无回报风险,做出了一些优秀的电影来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包括李杨的《盲井》《盲山》《盲.道》(虽然最后一部质量比较一般),还有文晏的《嘉年华》, 郭柯的《二十二》,能敢拍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都值得我们致敬。

最后,再致敬一下人民艺术家李心敏先生(就是片中的教导主任),他的逝世使中国电影又丧失了一个有良心的老戏骨!

 2 ) 作为加害者,你究竟能愧疚多久

五星仍然是鼓励分。

三部曲居然不在同一个页面里还得分开评论。那正好,就影片内容本身再补充一些想法吧。 之前提到过片中一些缄默的黑暗现实元素,但碍于是提前观影,不适合过多剧透。今天终于可以放开了聊——那么,我想特别说一说周新雪。

一出关于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身份转换。

周新雪可能是整个故事中色彩最灰暗的角色。

教导主任、法医、记者,这些是“无法审判冷漠”的普通社会人,自私、谨慎、小心翼翼、不想犯错,却弥漫着最熟悉的令人憎恶的气息,那是你我之间都随处可见的丑陋。

王超、老赵、这是过分简单明了的“恶”,腥臭、焦黑、不知悔改、毫无觉悟,只想一把火将他们的存在彻底抹去,烧得干干净净。

秋红、韩家斌,这是极度脆弱而矛盾的灵魂。因为长久的愧疚,压抑着自我,必须去做些什么,对无辜的死者进行补偿,以平复内心深处辗转难休的噩梦——为此,不惜在违法犯纪的边缘试探穿越。但他们还没有想过去挑战那条最极端的不归之路。

但周新雪不一样。

虽然她也是受害者——比起被家暴的秋红,和无意中看到犯罪场面受到了心理影响(同样是一种未成年被害现象)的韩家斌,她遭受是长期的、持续的、变态的性侵伤害,其噩梦程度又远远超出本剧其他受害者无数倍。

但她最终杀人的动机,却并不是复仇——虽然她有一万个复仇的理由,但她人生中最接近复仇的一次举动,反而是十年前在小卖部的暗门前,把徐囡囡狠狠送进地狱的那一推。那是一种混杂着羡慕、逃避和怨怼的动力,嫉妒徐囡囡有可以投奔的母亲和乐观开朗的精神,自己却不能拥有。所以,这更像是一出针对侥幸逃过老赵魔爪又不可能来拯救自己的幸福女孩们的报复——而结局之残酷,也不是没有令她羞愧至今。

可她杀人的动机也并不是羞愧。

她的理由,竟然是爱。

对秋红的依赖、眷恋和占有欲,构成了她最终的杀人动力。

以爱为名的杀戮。你看,最终在周新雪的心里,那些血泪斑斑的耻辱和如影随形的内疚,都不如这一点重要。

所以说,从受害者转变为加害者的心态,根本不能以常理来测度。她的羞愧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深刻,怨恨也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沉重。

为什么???不是因为受到的伤害还不够。也不是因为背负的罪恶还不够。

而是因为——如果不把那些痛苦的情绪慢慢变轻缓,变淡薄,早在被长期欺辱的那段时光里,她就已经无法再活下去了。

你也许很难理解这一点,毕竟并不是每个受害者/加害者的事例都如此极端。

小学的时候,我有个特别仰慕的邻家小姐姐,和我同级不同班。但她很少愿意带着我玩,哪怕我像跟屁虫一样巴巴地在她身后讨好献媚。后来我渐渐心灰意冷时,她却主动示好,我非常惊喜,就听她的话去了她家——没想到等待着我的,是一场十几个女生悉心安排好的集体欺凌。她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满桌的各色饮料轮流倒在了我头上。

后来小姐姐向我道歉说这件事她当时并不知情。我毫不犹豫地相信了她。然而一个月后,我从我俩共同的朋友口中得知,她是这场欺凌的发起人。

我再也没有跟在她后面讨好过。第二个学年,我和之前她的那些小跟班们关系交好,她却渐渐被所有人疏远。某次在公交车上偶遇,我们三个女孩看着坐在边座上的她,毫不犹豫地一起坐下,就在她身旁,硬生生把她从原本的位置上挤了出去。她哭得很伤心。晚上我妈妈听说了这件事,拉着我去她家道歉。

我望着她哭泣后脆弱无助的脸,认真思考着这件事的对与错。

我确实不该伙同其他人去对她反向施加欺凌——这是另一种软弱又卑劣的表现。那次之后,我的的确确再也没有做过任何类似的欺凌行为。我不需要变成她们那样的人。

但是我仔细回顾那个晚上,在我被妈妈催促着说出道歉词语的那一刻——我停下了。

我的确是做了错事的那个人。

可我丝毫不对她感到抱歉。

我也无法对她产生愧疚。

怎么会这样?

在“报复”情感形成的那一瞬间——我曾是如此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一切不必感到耻辱。

就连现在,我偶尔也忍不住会这么想。我停止对她的欺凌,不是因为感情上的补偿,而是道德准绳对我的鞭策,以及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像她一样恶毒来证明自己时,对她产生的怜悯。

这是我性格中阴暗的一面吗?或许吧。我无法做到那么高尚。但我可以做到自我约束。

我现在也并不想原谅那个女孩。更不需要她来原谅我——我们的关系其实也说不上“扯平”,只不过我在做过与她类似的行为后,意识到了当中的无聊无趣,而当年的伤害于我而言,也不再像是一种负担。它更像是一种警醒,提醒自己带眼识人,不要轻易被欺辱。

这证明了我是幸运的。

但周新雪就并没有那么幸运。

她受到的伤害是无法那么快就变得风轻云淡的——根本不可能。而她的报复行为来得那么随机,导致一场意外,直接杀死了一个完全无辜的牵连者。这是何等绝望的灭顶之灾。

作为曾经的受害者,在她转变为加害者的一瞬间,她心中必然也是千万遍狠狠地呐喊着——我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对?我不过是以牙还牙而已!我在受伤的时候无人问津,那么换一个人来代替我的位置又有什么区别?我们不都是一样平等的女孩吗?

但良知不允许她有这种侥幸。罪孽和性侵的阴影,同时压在她的肩膀上。

如果想要活下去,只能麻醉心中的情感,让这两副重担渐渐变得仿佛不存在一般。所以她选择了一切可能的手段,用药物松懈精神,拼命地逃避——直到遇见了秋红。

爱原来是真的可以成为全新的寄托的。与秋红相比,对老赵的恨意,对囡囡的抱歉,愈发不名一文。那是过去,那都是过去。只有眼前的秋红,温柔耐心照顾她的秋红,是可以紧紧抓住的温暖。

所以当周新雪第二次选择成为加害者时,她的行为更决绝,更阴暗,更没有丝毫负担。

因为她在否定老赵时,不仅仅是在否定这个变态的恶魔,也一并否定了过去的自己——那是她想连同老赵一起永久抹杀掉的东西。耻辱的、自私的、犯下不可饶恕之罪的自己。

从欺凌中走出来的人,也许会留下深重的,不肯回忆的阴影,但很难会去这样决绝残忍地否定过去全部的自己。

所以周新雪并没有因为报复老赵得到丝毫的拯救,也不可能得到拯救——这才是,属于她的最大的悲剧。

她只能把所有希望都寄予秋红的身上。

《罪途》的故事里,有太多受害者与加害者一体的例子。在年少性启蒙时刻走偏了方向的韩家斌,因为女儿的死亡不择手段追寻真相的秋红,带着侥幸心态抹杀证据却因此被卷进舆论斗争的牺牲品刘惜之。但他们的一体两面性,都没有周新雪来得如此鲜明、残酷和绝望。

关于周新雪的真相是第三集的重头戏。很庆幸女演员撑住了这一幕的爆发力度。她爱,她恨,她逃避,她犹豫,她决绝。她最终释放了自己内心深处所有的阴暗面。一只拥有黑色翅膀的天使,背负了所有的原罪。

但是编剧这次比较慈悲,给了她一个略带温暖色调的回复,宛如母亲呢喃的关爱。

天使与恶魔本来就只有一线之隔。被害与加害之间,是那么窄小的一道鸿沟,轻轻就能跨越过去。因为身处其中的人对一切套路都已烂熟于心。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将心中的恶魔狠狠压制在喉间,不给它一点出声嘶吼的机会。

因为这也是让自己拥有更多契机,迎来更多幸福的方法。

想起本作的编剧曾经向我们私下提起过,关于周新雪,原本还有一个更加冰冷的、看不见一丝光亮的、堕入完完整整黑洞的结局,因为某些心知肚明的原因,最终埋葬了它。

不知道那会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之旅,还是一曲山穷水尽的罪恶挽歌?

大概取决于身为观众的你,心中那杆阴暗的天平会往哪边倾斜了。

 3 ) 原来这才是真相

原来这才是真相。

三集的剧落下帷幕,我却已经无力鼓掌。

原谅我无法为这样的沉重而欢呼喝彩。

这是三集中色调最温暖,也是最感性的一集,却也是我最不想、不愿、不敢重看第二次的一集。

以下剧透请慎入。

我给第一、二集都写了长长的观后感,梳理了许多的脉络和疑点,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把它们拿出来说,我聪明吗?我和其它人一样自以为是地猜测着凶手,虽然第一集、第二集我都说过凶手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核。但最终我还是觉得,前两集的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窥探的是一个怎样的深渊,正如主创说的,她们用了悬疑推理各种各样看起来刺激有趣的愰子把我骗了进来,没有防备地看到了真相。

其实很多人会说,最后一集没有想象中极致的爆点,甚至许多剧情还有漏洞(很明显为了过审进行过强行的删减),所以如果你是一名理性的推理者,这部影片大概会让你失望……我也曾经做了那么多沾沾自喜的猜测,可在最终那个简单得几近绝望的真相面前,一切都一文不值。

这场十年后的谋杀,杀人动机甚至都不是“仇恨”。

最后一集的后半部分,火车修好了,开动了,开往属于它的终点,暖金色的阳光照在所有人身上,美丽的女孩弹着吉他唱起歌,这一幕感性得充满诗意,看起来好像一幅美好的油画,一切都充满希望,未来也充满光明,可有的人早就死在了灰暗的过去,而那些曾经冷漠的人,未来又在何方。

虽然现在再来整理细节脉络显得十分多余,但毕竟是做了两集的东西,就让我有始有终地做完吧:

我之前的猜测是:徐囡囡在被打伤后,被老赵带回小卖部实施了性侵,之后因伤情拖延送到医院,因麻醉剂过敏而死亡。

这个过程中我忽略了周新雪的加入,也猜错了研究生的作用。其它有很多细节与过程都错了很多,不排除是编剧导演故意误导。

实际的过程是:囡囡被周新雪带给了老赵,一天之后因为激烈的反抗遭受了比平时更可怕的殴打,然后送医,死去。

总之,没有我之前猜想的“趁着无法反抗的时候实施性侵”这么充满血腥的龌龊。

有的是被最信任的朋友一步步带入深渊的绝望。

原来这才是“真相”。

研究生在殴打过程中之所以会扯开囡囡的衣服,我想是因为他想确认她身上是不是有性侵后的痕迹,以确认自己从小窗里窥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他看到了那些痕迹,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之前看到的都是徐囡囡,他从此成长的路上,也一直以为自己看到了真相。

法医和老师都以为实施性侵的人是学生,他们在过去的十年中也一直以为自己是知情人。

护工以为周新雪杀死老赵的动机是仇恨,也认为这样可以为囡囡报仇,所以她顶罪,她也以为自己知道了真相。

然而,知道那个真正“真相”的人,只有十年前死去的囡囡,十年后被杀死的老赵,以及,那个早已说不清是害人者还是受害者的周新雪。

周新雪是为了仇恨杀人吗?当她说出真相的时候,曾说“我为囡囡报仇了”,可事实上,她等了整整十年的“复仇”,是为了掩盖自己当年的罪孽,她利用护工的局做了自己的局,是不顾一切地想要保住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温暖和希望——那份她不敢奢求的“母爱”。

她哭着说,囡囡可以找妈妈诉说,我却不可以。

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她都是这样身不由己地“不可以”着。

周新雪在十年前就被老赵杀死了,他毁灭了她的一切出路,他用油腻的声音告诉他,你不能告诉家长,不能告诉别人,因为你说出去以后,他们都会厌弃你。所以当对方给了她一种可以逃离的“希望”时,她才会用那样不可思议的,别人都无法理解的思维企图“自救”。

十年以后,她再一次面对“希望”,也再一次用了最极端的手法去“自救”。

她早就死了,她的一切希望早就在十四岁的花季年华中枯萎,她的人性早就被肮脏的手扭曲到连自己都不敢辨认。她是一个分裂、矛盾的姑娘,她的罪孽、扭曲、无药可救,但同时她也会在灰暗的人生中,卑微的、疯狂地追求着她的“希望”。

我到现在都还不敢回想,她拉着那个天使一般干净的好朋友,一步一步走向罪恶的黑洞的那一幕,我全身的细胞都在尖叫着,不,不要。她们穿过一排排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两元小商品”,拉开了一扇看似平凡的门,我好像一点点滑向冰冷的海底。

四肢麻木,口不能言,连灵魂都动弹不得,徒留绝望与无力。

电影给我们呈现的,仍旧是已经美化过了的,温柔的真相,她们甚至没有像《韩公主》那样呈现出一点性侵的过程,诚然,也许是为了审核……但仅仅只是这样,仅仅是少女刻在脸上的麻木、老赵猥琐的恫吓、少年窥视后的惊恐,那已经十分隐晦的丧心病狂,也足够让观众极度不适。

它看起来不够暴力,不够惊悚,不够刺激,没有悬疑爱好者想要的那种爆炸般的效果,它甚至每一天都如常地发生在喧嚣的校园里,但就是这样才愈加毛骨悚然——因为它的“安静如常”,是如此无限接近“毁灭”。

我其实一直都拿不准,不知道最后囡囡的母亲到底是会因为周新雪的罪孽而怨恨她,还是会因为她杀死了老赵而继续爱她。

也许护工的做法尚算得上“正义”,可她算漏了周新雪身上的背负的罪。老赵的确罪该万死,可他却不是死于“正义的审判”,而是死在了另一重企图“掩盖真相”的罪行中。

最后的最后,这两副残破不堪的灵魂,是否真的因为这场迟来的真相大白得到救赎呢?

最后我真的要谢谢这三部影片的创作者们,这不能说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作品,但却是最不忘初心的作品。它提醒了我们:我们身边有多少个徐囡囡,多少个周新雪,多少个老赵?我们自己扮演着什么角色?受害者?加害者?是成为看热闹的帮凶,还是成为随波逐流的冷漠旁观者?

总需要有人敢于撕开粉饰的太平,提醒我们危险的真相,督促我们正视罪恶,自省良知。

 4 ) 其实,本片可以更好……

因为有人推荐而种草很久的一部电影。对于打算看的电影,所以我往往连简介都不看。所以一开始,我完全是把它当成单纯的悬疑电影来看,结果它却是一个“不单纯”的正能量电影。

有豆油说,这样的题材们拍出来,能让大家看到就是一种进步,值得高星鼓励。

确实,如果它做的更好,我想我也会给四星以上,可是它做的真的够好么?

如果是外国开拍,或者是更精彩的来拍:车上的人一个个死去,凶手始终藏的很深。直到最后,凶手娓娓道来,原来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效果会不会更好?

好吧,我也知道国产剧不能死太多人。理解。那分成三部是什么鬼?就死了一个人,节奏明明可以更快,三部压缩成一部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分成三部,只让我觉得腾讯的私心……借助这么一个大家很可能会有所触动,很可能会叫好的题材来满足自己的私心。

而且节奏完全是可以更紧凑的,比如最后不停地慢放,不停地强制煽情。

好的,我承认这样的题材,煽情可能更能引起大家的触动,可是这真的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最好的方法么?节奏加快一些就做不到掷地有声让让意犹未尽有所思考了么?我看不一定吧。

当然,三部电影好的方面还是有的(虽然也有很多bug大家也讨论的很多了),但,明明可以做的更好……

 5 ) 不值一看

个人观点,如果该剧能精简在一部内还能看一下,三部曲确实和该剧情发展和巨大的BUG太不相符。 在剧中一直给大家一个错觉,就是此车厢内的8个人都有错,如果剧情推送都要死,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包袱,但是在剧情发展在第一集后期就已经发现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无疑此剧的后期悬念就大打折扣。 第二集突然出现的研究生自首,更加唐突,剧情突然转变的风格更加让人无法接受。

第三集基本就无高潮可言,突然出现的证据让嫌疑人主动坦白,只能感到可笑了。

该剧最大的BUG就是10年前法医检测徐囡囡死因,不可能检测不出来被性侵的结论,按老赵当时的小卖部老板的背景不可能掩盖此事,因此也就不可能将案情掩盖10年。....但是该剧一直未提及该情况,真是让人感到编剧的无脑。

 6 ) 本来可以有圭吾风,立意也具有向《药神》靠拢的可能潜力佳作……可惜

《罪途》123,豆瓣评分及格线上。影片最后还是有感人的地方,故事主线也因此有点圭吾风。

差劲的地方也算老生常谈——渣制作渣特效渣演技渣镜头……配角乍一看挺有存在感,给了各种戏,最后也是草草收场。渣制作不是最主要,这个锅根本上还是得让编剧背。主次分配是一个重要原因,且不说主角的存在感也就最后几分钟而已,而且是回忆杀里的几分钟(捂脸哭笑)。另一个就是连贯性,说白了,细节完整性不够。这好像也回到了渣制作的问题上,其实不然,配角的故事给了三集的长度都没讲(表现)清楚,注意,这是三集,每个点的故事都是蜻蜓点水。甚至主角的故事也如同三两句的篇幅,硬凑硬揉成三集夹生米。这里我得严重提醒一下导演,侦探是主角???r u kidding me???

一部有圭吾风的电影,立意也具有向《药神》靠拢的可能,故事内核没表现到位的同时,让各种龙套给强行尬戏。潜力佳作被强行制成了3集及格线水准的迷你剧,摊手。

 短评

中国真的太需要这样的电影了,这是一部敢于直面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电影,虽然犯罪剧情上有些瑕疵,但是就凭它敢于直面校园性侵、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我觉得它就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8分钟前
  • 南极蓝湖
  • 力荐

我没有权利对冷漠进行审判。

11分钟前
  • 大人有大亮゛
  • 推荐

一开始是《东方快车谋杀案》,之后就变成了《所罗门的伪证》,阿婆的魅力是她不表达自己对于善恶与法理的评判,把一切留给读者,而凑佳苗大妈的问题则是当一切悬疑进行不下去了就以煽情了事,虽然系列确实有社会意义,但是却没有任何力量,甚至警察那句点题的台词都如同小学生作文的最后一句,可惜。

1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如果是作为推理题材,bug多得数不清,剧本可以给零分;但作为国产网大,导演在有限的成本之下努力得提升影片的视听风格,某些段落甚至不逊于院线电影的质感,可以给鼓励分;作为国产片,敢于探讨校园暴力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话题,尤其是在人性深度上做到了颇有野心的挖掘,值得称赞,总体三星

17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从密闭环境到嫌犯组合,甚至是最后的结案陈词,说没有借鉴阿婆的原著谁都不信。而电影的内核——法理与情理的灰色地带也与《东方快车谋杀案》相吻合。这样老树开新花的行为本来是值得称赞的,完全没有必要非与之撇清关系。而校园凌霸、强暴幼女、教育腐败等社会弊病映射到案件中,才是最该被讨论的。

19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结局有些勉强,也不够悬疑吧。还有很多人觉得演员演技在线。。我怎么觉得只有李心敏先生在线,其他的。。都挺。。。浮夸的。。有点像舞台剧演员。

24分钟前
  • 素衣染天香
  • 还行

哇你藏个录音笔选址可以稍微走心一点吗 而且莫名其妙来一段MV真是看得好气哦 故事大纲是OK滴 最后一集拍得很烂尾 跟熔炉比简直宇宙级碰瓷 溜了溜了

28分钟前
  • Viola
  • 还行

发现案发现场的那俩人被你们整哪儿去了?别以为抻了三个小时我就忘了,你们这帮人贩子!

30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还行

是冷漠一个接一个的冷漠,造成了最后的悲剧,徐囡囡的死是因为手术中麻醉过敏,但是造成她死亡原因却是所有人一起造成的。电影最后何警官说“我没有权利对冷漠进行审批,我只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徐囡囡。”对于社会的冷漠,我们没法做出审判,但对于弱者请保持一份正义的心,愿社会没有性侵没有暴力

33分钟前
  • 柒柒♀
  • 推荐

最后一集完全在划水啊,三部曲太多重复镜头,剪成一部完全没问题……

35分钟前
  • 冬眠的knight
  • 还行

反校园欺凌、反家暴、反性侵未成年人,简直就是社会热点问题的浓缩。

37分钟前
  • 随遇而安
  • 推荐

结局设置得太刻意,加上一堆片尾字幕,把一个本来应该是“车上每个人都是幕后推手”的暗黑社会,变成大型普法现场,可惜…唯有那首女声版的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亡好过原唱

3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原谅我化学学得不好,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医学名词有点乱。

41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我想说 一开场 那2个看报纸的 人怎么都没出来 死哪去了

44分钟前
  • ★BT_BOY☆
  • 力荐

结局略微弱了一些。。。感觉还是前两部刺激一些。

46分钟前
  • LionelZJ
  • 还行

《罪途》系列的结局,实在有点“脱裤看”的失望,不过值得鼓励,中国网大很值得朝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47分钟前
  • 壹安²
  • 还行

接连看完二三部,透过层层剖析,真凶浮出水面,然而并不是大家期望酣畅淋漓后的大快人心,反而是人性的悲哀。剧情如何不论,有价值的教育题材必须要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关爱妇女儿童,保护弱小,严惩恋童癖!

51分钟前
  • vivian
  • 推荐

作为最后一集,真相和反转都有点弱。但是揭露的问题却值得深思。总体来说,这是一部用心的作品。ps,,导主任的扮演者李心敏老先生,在本片上映的两个半月前去世,非常惋惜,祝老先生一路走好!

55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剧情有点儿高开低走。真相从校园暴力到校园性侵,单单是抛开了国产剧的怪力乱神这一点 就已经算很好了。应该是真的想致敬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人性剖析 但是案件并没有在最后来一个点睛之笔,虽然有些失望,但真的已经很好了。秋红聚集所有人上列车了解十年前真相,周新雪将当年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

58分钟前
  • 曼靑
  • 还行

真相如果以这种形式宣告,那也就意味着无法宣告。

59分钟前
  • Fole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