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廷惨案

HD中字

主演:玛雅·奥丝塔泽斯卡 / 亚特·祖米卓斯基 / 帕威·马拉欣斯基 / 安杰列·查拉 / 达努塔·斯腾卡 / 扬·恩格莱特 / 马格达莱娜·谢莱卡 / 瓦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 / 俄语 /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卡廷惨案 剧照 NO.1卡廷惨案 剧照 NO.2卡廷惨案 剧照 NO.3卡廷惨案 剧照 NO.4卡廷惨案 剧照 NO.5卡廷惨案 剧照 NO.6卡廷惨案 剧照 NO.13卡廷惨案 剧照 NO.14卡廷惨案 剧照 NO.15卡廷惨案 剧照 NO.16卡廷惨案 剧照 NO.17卡廷惨案 剧照 NO.18卡廷惨案 剧照 NO.19卡廷惨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我是很早就知道了,以斯大林的残暴而言,当时他对为他出生入死的红军高级将领都正在进行着毫不含糊的“大清洗”,对波兰“白军”俘虏会是怎样对待是不言自明的事情。所以我一直以来并没有太把这个当作多奇怪的事情。

但是通过瓦大师的镜头,我看到的就不再是一个“数字”,不再是没有任何痛痒的“屠杀”二字,在片尾那幽暗的森林里,静静的森林里只有一声声的枪声,坑里满是波兰人的尸体,匆匆几声祷告,就被红军从后脑击穿:这样的震撼岂是一个数字,一个“残暴”二字可以形容的?电影的作用不是文字,不是音乐,不是任何其他表演艺术所能取代的,道理就在这里:它以一种全然艺术化的手段再现了历史的真实,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说回政治,斯大林的无耻还在于,二战后他把一切都推给了德国人,说卡廷惨案是德国人干的。就是这样的人作为伟大的国际导师一直存在到了苏联解体。

有人说民主跟意识形态无关,那么暴政呢? 暴政从人类会制作工具到了今天就没有一刻停止过,人类是唯一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对自己的同类实行灭绝的物种。

有怜悯心的人看瓦伊达的片子,会感动的落泪,《卡廷惨案》的真情实感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妻子劝丈夫快逃,“苏联人看得还不是太紧,你跟我走吧”,丈夫说:“亲爱的,我是一个波兰军官,你知道我不能这样。”,小女儿看到父亲幸存归来的同事,扑上去,叫着“爸爸,爸爸”。。。。铁石心肠也会有那么一下下触动吧。


波兰已经解放了,俄罗斯人已经正式向波兰官方道歉,两极世界也早已只剩下全球化的大一统。80多岁高龄的瓦伊达翻出卡廷惨案,不是为了算什么历史的政治旧账,这个对手都已经瓦解很久了,没有必要。他的目的是提醒人们这样的一段历史不该被遗忘,不该被埋葬,就如同苏联人二战后一直在波兰所干的:埋葬掉它,或者是更无耻的栽脏。

在我们中国,这样同样不该被遗忘但已经被遗忘,或者至今仍然没人敢揭开盖来说说的事情不会比波兰人少,而是要多的多的多,但是现状如何我们都清楚。

在我看来,瓦伊达从来都不是一个玩政治的,他的片子从头到尾都是人性的闪光,人性永远是他电影的本质, 我要向瓦大师致以我最高的敬意。

拍的真棒啊,演的真好啊。这样的电影一辈子也看不到几部了。

 2 ) 屠杀 谎言 与 救赎

  
  很少有电影刚一开始的时候,你就知道那一群人肯定得死,而且会死得很惨。
  而当电影接近结尾时,当死亡真的降临到故事中的人物时,你之前90分钟的心理准备刹那间被几组镜头粉碎得一干二净。
  死亡是那么真实,有鲜血,有挣扎,有喃喃自语的临终忏悔。
  
  在我看来这场屠杀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一开始是用手枪,后来是用谎言。
  他们实际上被杀死了三次,分别于1940年,1943年,1945年至1990年。
  也许谎言的杀伤力更持久些。
  
  关于谎言的部分让这部影片获得了升华,使它不再只是关于波兰民族的悲惨记忆。这也是我国所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无法达到的精神高度。
  
  坦率地说,我还没有看到救赎的可能。
  但是谎言的死去无疑是救赎的第一步。

  导演Andrzej Wajda 瓦伊达,著名的波兰电影新浪潮第一代导演中的精英,以前只看过他拍于1958年的Ashs and Diamonds。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波兰斯基,第三代的代表自然就是天才而早逝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了。
  查询了imdb我才确认这部影片是这位出生于1926年,今年已经82岁的导演的作品。
  可以想象这个题材在他心里藏了多久。

 3 ) 思旧赋

人活着的目的不是庆幸自己仍然活着。一个人这么想的时候,《卡廷》中那个后来被逮捕的妹妹对姐姐说,“你已经入党了”,这叫做“思想入党”。
念着祷词,他们一个个被脑后射来的子弹打死,让人兀然发觉,没有信仰的人临死时将会多么恐惧。
被屠杀的人用什么报偿他们的被屠杀呢。末日审判何时到来?或许快了,既然已经过去了太漫长的没有到来的时间。被屠杀者不希望屠杀他们的凶手颐养天年、寿终正寝,但死去的人再也无法完成他们的心愿。
这个心愿,只能落在活着的人们身上。活着的人有义务,否则这个世界将会因为积累了太多的邪恶而失去平衡,人永远也不该活在海格力斯没有打扫过的粪堆里。

 4 ) 卡廷惨案——历史的真相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击战,占领波兰西部地区。9月17日 ,苏联从东部进入波兰,占领寇松线以东的全部领土,俘虏约25万名波兰军队官兵。苏联随后将波兰官兵分别关押在一些新建的战俘营。其中的斯塔罗别利斯克.科泽利斯克和奥斯塔斯克3个战俘营,关押着包括9000名军官在内的共约1.5万名波兰战俘。1943年4月13日,攻入苏联境内的纳粹军方宣布,在德军占领的苏联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地区发现被苏联军方屠杀的波兰军人万人坑。4月15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否定了纳粹的说法,并指责是德军所为。
    事情的真相:苏联政府认为波兰战俘是一个大包袱,遂决定先处理掉波兰战俘中的军官。除掉了军官,其余的士兵就会处于 群龙无首的境地。苏联有关方面 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 从肉体上将他们消灭掉。 1940年3月5日,苏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专门就对2万余名以波兰军官为主的战俘和犯人实施枪决一事写出报告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审批,随获批准。1940年初,处决波兰战俘的行动正式开始。数百名被俘的波兰军官被从上述三个战俘营带上汽车,秘密地运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员站在波兰战俘身后,用枪对着他们的后脑勺开枪,他们双手被缚。掩埋之后,苏方人员在上面铺了一层层的厚土。不久,第2批战俘又运到该地同样处理。只到当年5月中旬,苏联在卡廷森林共处决4421人。他们被分别埋入8个大坑,上面铺面了松花和白桦树。除卡廷森林外,苏联又在斯塔罗利斯克战俘营枪决3820人,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枪决6311人,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其他集中营和监狱处决3705人加上卡廷森林枪决的4421人,共计21857人,其中包括约1.5万名波兰官兵俘虏。
    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后,苏联和波兰组成由历史学家参加的联合委员会,对涉及此事的大量文件进入了深入细致的研究。1990年4月18日,在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之际,苏联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1992年10月14日俄总统叶利钦的特使在华沙向波兰总统瓦文萨转交了俄总统密档第一卷副本。至此,隐藏了半个世纪的卡廷事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5 ) 披着人皮的罗刹

周末的晚上,你会选择啥找乐子?看电影也许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当我和某只坐到了波兰大使馆舒服的内部影院里面,享受着有点“冻人”的冷气时,
我们知道,大老远来看《卡廷惨案》这样的电影,可绝不是为了娱乐。
人三三两两进来,很快,150座几乎座无虚席,在周五的七点档。
当这么多人放弃轻松愉悦,来目睹一场屠杀的时候,我只能说,这是为了真相。

电影开始放映,人们仓皇出逃,前狼后虎的夹击,局势一片混乱,狼和虎一合计,
德军抓走了无力抵抗的波兰士兵,而苏军扣押了与德军交锋战败的波兰军官。
军官们成了《日内瓦战俘公约》保护之外的苏军战俘,不安的气氛引而不发。
与此同时,军官们的家人们度日如年。
德占区的教授因为行使学术自由,被关进了集中营,一去不归。
苏占区的军官家属则是半夜被带走,接去家人“团聚”。
看起来,德国人心狠手辣,俄国佬则闷声发“大财”。
圣诞节来临的时候,波兰战俘们有尊严地集结到他们的将军身边,
将军身陷囹圄多时,却笃定地宣告着自由波兰的未来,发言的最后,
是整整齐齐的赞美诗合唱,飘荡在宁静的雪夜中。
不得不承认,这是波兰人的精英,不卑不亢,不屈不饶。

战俘的转移开始,一批一批,转了再转,最后大批人被送到了卡廷森林。
按照西方人的传说,森林是个神奇的地方,有不可方物的精灵,也有令人战栗的鬼怪,可得敬畏。
俄国佬可没有这么些顾忌,推土机开始吱吱呀呀地工作,万人坑一字排开。
屠杀,开始了。

按照军衔,最初是一个一个过堂,波兰将军被苏军驾到楼里,觉察到了不对。
那一定是血的味道和死亡的气息,他挣扎,要跑,可哪里可能。
俄国佬粗鲁麻利地捆上他,一枪毙命,拖出去,冲掉血,丢进车里,下一个。

高级将领处理掉后,就是中下级军官了。好办,批处理。
直接从货车里拉出来,一个一个直接毙倒在万人坑里。
无法停止的前赴后继,后来的人目睹堆积的尸体,没有比这样的死亡更恐怖了。
但我还是要说,这些波兰军官,面对无法反抗的命运,他们的承受,充满了悲壮的尊严。
高举的十字架,没能说完的祷告,脱口而出的忏悔,就像那个圣诞夜,圣灵与他们同在。
所以,终有一天,他们仓促结束的生命,会因为纪念而获得荣耀。

而那些刽子手,冷酷的,无情的,披着苏维埃的红星的,你能说他们还是人吗?
某只看完电影问我:你说为什么俄国佬要搞这个屠杀?
我说:我可不忌讳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这个民族,最邪恶的民族。他们杀的都是别国的精英,理由很简单,灭国,可手段,却那么恶劣,突破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底线。
某只不同意:他们也有托尔斯泰,也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有果戈里,也有柴可夫斯基啊。
我说:有原则就有例外啊。任何民族都会有伟大的灵魂,否则,就不会有这个民族的存在。
某只坚持他的观点:我想,还是跟某主义有关吧。

我可不想讨论什么主义,我想问,受压迫的人们,该怎么选择呢?
就像那些波兰人民群众,在俄国佬的占领中,是要为了将来保存实力,接受表面的统治,
还是要说出真相,哪怕付出生命呢?
无论是哪种选择,都是勇敢的爱国的,虽然后者看起来更加英雄主义。

最可笑的,当然是狼虎之间的互相栽赃,甚至连栽赃的口径都一样。
狼义愤填膺地揭发:这是典型的俄国人的行径!
而虎则同样怒不可遏地宣告:这是典型的盖世太保的行径!
狼要求波兰家属证明,这是俄国人干的!
而虎也一样威胁着让波兰人证明,这是德国人干的!
好兄弟的友谊破碎了,当年的同仇敌忾是多么的荒唐!
而弱小的,夹在中间的波兰,又是多么的无助和绝望。

影片的结尾,像是令人窒息的穿越。让我们回到1940,回到卡廷森林,
那些俄国佬的罪行,正在进行。生命,爱,宽恕,这些人的条件,随着枪声,终结了。
有的人死了,他们还活在家人的心中;而有的人活着,却不过是披着人皮的罗刹而已。

我们从大使馆出来,建外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和平,此时看来是多么珍贵,而我们都活着,爱着,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6 ) 被利用的真相

    卡廷森林,一个我过去一直不知晓的地理位置,更不知晓曾经发生在那里的一场人间惨剧,直到安杰依瓦依达将那里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常常是这样,人间的惨祸无数,但是真正为世人知晓的只有极少数,常常要靠瓦依达这样的导演去揭示。片子一直到最后并没有给我“震撼”之感,更多的是压抑,整部电影大部分时间都是压抑的,投降的波兰士兵们前途未卜,那种气氛令人压抑;妻子不知丈夫死活,那种急迫令人压抑;还有平凡人的生活,在两种势力间挣扎,令人压抑。
    将压抑推向高潮的还是本片的最后的那幕屠杀,瓦依达的镜头那样的冷酷,不像很多类似电影,总要将屠杀场景渲染的无比悲情,让多少人同时倒地,嚎哭,给人视觉冲击。而本片中,我没有目睹这样的场景,而是一种平静、肃杀中的肉体毁灭,高级军官被带到地下室,简单的验明正身后被从脑后用枪击毙,之后尸体被运到屋外的卡车上,地上的血迹被简单冲刷,紧接着是下一个。那时还没有日后的奥斯维新集中营的毒气室,但是这样流水作业般的过程已经让人不寒而栗,让我想起了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的诸多叙述,这样的屠杀不再是一次人性暴虐的突然发作,而是显的早有安排的工业流程,已经有人在残酷的思考如何让屠杀变得“高效”,绝对现代性的产物。而相对低级的军官和士兵们则更为悲惨,他们甚至被拖出后,就眼睁睁的看见了坑中的战友尸体,他是下一个,下一个亡魂,下一个给接下来的士兵带来死前恐惧的符号。这个工程同样的是残酷的一丝不苟的“高效”,脑后枪击确保致命,最后的填埋跟将受害人幸存的可能降为0。这是令人恐惧的镜头,瓦依达的镜头仿佛那一刻与一个历史时间脱离,只是在记录,只看到受害人死前的恐惧,之后是“砰!”的枪声,下一个,再下一个,接下来继续下一个,让观众的心随着恐惧的波兰士兵颤抖,直到他们一个个倒下,我的心陷入一种压抑的冰洞,看着真相被推土机掩埋,当然,是暂时的。
    本片更令人感到压抑的是,真相不只被掩埋,真相被扭曲,被利用。有些讽刺的是,卡廷森林的惨剧最先被纳粹德国发现,真相的揭示并没有带来死者的昭雪,而是被利用,被纳粹的宣传机器当作争取波兰人的工具。这是残酷的现实,我们常常认为真相的揭示总是好的,但是这里我们看到了真相正如它本身的特性一样,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本身并不带情感,而是要被不同的人去“加工”。纳粹如获至宝般的将其作为反苏的弹药,可怜地下的冤魂,再次成为炮灰。而二战后,苏联人更加令人发指的将真相彻底扭曲,将卡廷惨案宣传做纳粹所为,也是为了宣传,为了赢得波兰人的支持。可怜当时的波兰人,他们在列强的狰狞中挣扎,他们不得不依靠一方,但是选择时却不得不被强大的宣传机器所影响,纳粹和苏联就这样用波兰人的尸体去赢得波兰人的支持,波兰民族的悲剧性也在这里得以展现。
    然而,毕竟有人抗争,就如那位坚持在日记中记录被俘波兰军队中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军官一样。此时,记录本身就是一种抗争,一种责任的体现,记录,不断的记录,用笔,用纸,用一切可以留下痕迹的物品,直到最后用带着弹孔的头骨。妻子们在抗争,她们对丈夫的思念和不断的找寻便是一种抗争,不得知真相誓不罢休,这样的意志不只是一种女性情怀,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绝不放弃对亲人生存的期待。倔强的年轻人在抗争,不知沉浮世故的他们表达着自己的质疑,就如那个男孩,他抗争,他与少女邂逅,他带着微笑被追逐的车辆撞死,嘴上带着残留的吻香。还有知晓真相的幸存者,他目睹真相正在被扭曲,他的心灵无法忍受现实的疯狂,于是拔枪自杀,成为最壮烈的抗争。
    总体看,这是瓦依达近来的一部佳作,取材上是民族伤痛,但是展现上却又无比犀利而冷静,让片子在冷静到冷酷的氛围中表现导演的激情,使得其足以在无数类似影片中脱颖而出。当然,片子也不是完美无比,比如片子大部分时间都是表现受害人家属探询真相的努力,但是最后突然转向回忆的真相场景有些突兀之感。得承认,这部电影的受人瞩目多少也与其题材敏感有关,但是确实表现手法很见导演功力。而作为以波兰人角度看一段惨痛历史,片中也更多针对悲剧本身,并没有过多笔墨去渲染纳粹和苏联的残暴,它直指一个长期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的悲剧。片子没有过多表现苏军屠杀波兰士官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要“斩草除根”,两万多人的队伍不好处置,释放又担心他们将来可能与德军合作,所以被残忍的杀害;或许是出于仇恨,波兰军队随着白军与红军血战的仇恨,相信此时仍然萦绕在苏联人心头。导演没有过多在这方面着力,而是真正在反思,以发生在卡廷森林的悲剧表现更高层次的对民族的思考,这很不容易,往往此类作品都是打出“反思历史”大旗,实际上不行反思之实,而作为八十多岁的导演,安杰依瓦依达的犀利和冷静令人尊敬!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c2c999ef332d85eacf1b3eac.html

 短评

冷静克制的叙事,各路人物匆匆登场,我还没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就淹没在了洪流里。生命如鸿毛,多灾多难的波兰“不会有自由”的感觉贯穿在整部电影里。最后的屠杀场景真是尤其震撼。

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其实……我觉得吧……恩……

5分钟前
  • jojo『浊水是魔鬼纠结者…』
  • 推荐

历史价值。

8分钟前
  • 畸小山
  • 推荐

时刻不忘让国名重返地图、重现历史荣光的波兰民族,不谈西方列强的支撑触犯苏俄利益,与苏联及中欧各国的争怨又怎能以一个事件为横剖面盖棺定论?预测苏德“友谊”不超一年与两段纪录片对比呼应,印证纳粹与communism的沆瀣一气;线索略散,结尾触目惊心,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寻找真相 为何秘密处决地 会招摇地挂着斯大林的画像 是为了具象地控诉?

17分钟前
  • Andrea1949
  • 推荐

俄军布察屠杀曝光,戏里戏外相似的戏码:犯下罪行、矢口否认、倒打一耙……电影开篇第一个场景尽显功力:躲避德国人的波兰人和躲避苏联人的波兰人在桥上相遇,面面相觑,无路可走。友好亲善的布尔什维克与党卫军,一扯为二的波兰国旗,被反复刨掘的尸体,一跃成为军官夫人的女仆……最后二十分钟的处决场景惊心动魄,完美用影像呈现了体制化的杀人机器如何高效运转。苏联和纳粹德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夹在两大帝国中间的波兰,伤痕累累,难觅自由。无数历史真相被巨大铲车掩埋地底,那些下令屠杀、指挥铲车开动的人,轻飘飘地在文件上签下了名字,内心没有丝毫愧疚。

18分钟前
  • 卡兰
  • 力荐

从电影来看,导演因为自身原因,一味想要表现波兰人民的悲惨遭遇以及苏联人的惨绝人道。而没有对这段历史更中立,更反思性的去看待。当然,我们需要为这些逝者默哀。没有人应该用自己的生命为那些野心家去谱写历史。

22分钟前
  • syvaart
  • 推荐

苏联红军在波兰犯下的的罪行连上帝都要为之颤抖。现在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布查和马里乌波尔,面对这样的侵略和屠杀,没有立场也是会下地狱的,而选择和恶魔站在一边的人必然会多下几层。It's a New generation GENOCIDE.

25分钟前
  • 花城
  • 力荐

21857。片尾无声胜有声。通过电影了解历史不是一个合适的方式。在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脚下,人命如草芥。冷静的屠杀看的胆寒。

28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主要是这样的题材,想拍烂都难

33分钟前
  • 舟菖蒲
  • 推荐

"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奥斯卡外语片提名的尽是反思历史的沉重调调~

3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没有历史真相的人生是苟且的,所以他们一代代为了守护真相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

41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波兰永远不得自由

42分钟前
  • boks
  • 力荐

最后一段看得窒息了。残酷远不足以形容人性中至恶的一面,当然,禽兽也远不足以状人类互相屠杀之时的暴虐于万一。如果还有一种罪行超越了这样的暴虐,那就是为这暴虐辩护和洗白、甚至援引历史渊源认为其合情合理的罪行。

47分钟前
  • Favillae
  • 力荐

还是有点简单化了...所有人在玩历史解读的时刻都喜欢把自己搞成一个绝对需要同情的受害者,而侵略者永远是扁平化的,好像苏联人和德国人就只是千人一面冷冰冰的战争机器

50分钟前
  • Cambrian
  • 推荐

陆川你跟人家好好学学

54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默克尔当时笑眯眯地参加了首映。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觉得这样一部“还原历史”的片子还远远不够,苏军可不止是对波兰军官做出这等事情,也不止是苏军曾这样做过。而你们记得的呢?却仅是德国的邪恶,德国的罪行,而德国人不申辩,继续沉默。时间也不能证明或者治愈什么。唯有爱能。

56分钟前
  • Irgendwann
  • 推荐

确定是安杰伊·瓦伊达?

58分钟前
  • 孟克依
  • 还行

我认为,波兰最好的二战片,前四名依次是: 《下水道》(瓦依达执导)、《卡廷惨案》(瓦依达执导)、《钻石与灰烬》(瓦依达执导)、《一代人》(瓦依达执导)!

1小时前
  • [己注销]
  • 力荐

真相?哈

1小时前
  • 空羽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