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劫余生

HD中字

主演:伊桑·霍克,文森特·斯帕诺,约什·汉密尔顿,约翰·纽顿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劫余生 剧照 NO.1天劫余生 剧照 NO.2天劫余生 剧照 NO.3天劫余生 剧照 NO.4天劫余生 剧照 NO.5天劫余生 剧照 NO.6天劫余生 剧照 NO.13天劫余生 剧照 NO.14天劫余生 剧照 NO.15天劫余生 剧照 NO.16天劫余生 剧照 NO.17天劫余生 剧照 NO.18天劫余生 剧照 NO.19天劫余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劫余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2年10月13日,赴智利比赛的一支乌拉圭橄榄球队所搭乘的飞机在安第斯山脉失事。生还的二十多位幸存者面对冰天雪地的生存环境,竭尽全力地以求能活着走出这座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在经历了满心希望的等待着救援队伍无果之后,绝望地他们只能面对着残酷的事实,赖以维生的食物日渐减少,海拔气候寒冷严苛,遭遇好几次雪崩以及内心对死亡充满的巨大恐惧。在激烈的讨论和内心挣扎后,他们开始尝试一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分食死尸。终于,在飞机坠毁五十多天以后,天气渐渐转暖,救援队终于找到了他们。活下来的十六个人终于走出了这块死亡之地,再一次与家人团聚在了一起。  由美国导演弗兰克·马歇尔执导的灾难求生影片《天劫余生》,根据英国作家皮尔斯·保罗·里德的报告文学《活着:安第斯幸存者的故事》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影片对于人性生存渴望的写实描绘,曾一度激发美国社会对于生命与道德的激烈探讨与辩论。全城热恋星运里的错2014迪奥梅德斯·迪亚兹:崩塌的偶像巴比龙1973国语冷聚变人类:我们所有人的故事第一季西班牙公主第二季假戏真作2019离婚同居示铃录战旗美如画生命大跃进出云之月马赛克大乱斗麦路人夺命惊呼格萨尔藏戏情海冤魂和帅哥一起吃饭凡妮莎海第四季张敬轩·王菀之 演唱会 2017拜访森林暗战2013弟之夫特种部队之挑战极限 第一季她来找我摩纳哥王妃特别响,非常近我的甜蜜都市迷乱苦菜花 2004内心引力空泉雷神4:爱与雷霆(抢先版)阴阳镇怪谈决战之后 下部妈妈2013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第一季午夜出租2003一条叫旺达的鱼傩教经济指尖(2018)

 长篇影评

 1 ) 48年前轰动全球的空难,他们靠吃同伴活下来:要生命,还是道德?

生命与道德,究竟该如何抉择?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令狐空

若你身陷绝境,严重缺少食物,你愿意吃同伴的尸体活下去吗?抑或是当你去世后,愿意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同伴吗?

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事隔48年,有无数人称它为“奇迹”,而它的全名叫“1972年安第斯空难”。

当飞机坠落雪山后,幸存者们被迫吃同伴的尸体维生。当他们获救后,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和争议。

▲ 影片《天劫余生》海报

1993年,好莱坞将这起事件拍成了电影《天劫余生》(Alive),准确还原了当时幸存者们面临的种种困境。

影片对于人性赤裸的写实描绘,再度激起了美国社会的激烈辩论:生命与道德,究竟该如何抉择?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1972年,彻底了解那场空难。

1972年10月12日,为了前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参加橄榄球比赛,乌拉圭的一支19人的业余橄榄球队包下了空军571号飞机。

这支球队叫老基督徒球队。出发的前一晚,队长安东尼对大家说,飞机上还有不少空座位,可以带家人或朋友坐免费飞机。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上世纪70年代,坐飞机还是一件稀罕事,更何况免费。故事的主角纳多·帕拉多,便带着母亲和妹妹共同开启了这趟旅程。

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当这架飞机飞到安第斯山脉附近时,因为天气糟糕临时降落在阿根廷。第二天早上,他们再次启程,但由于山脉上空云层叆叇(ài dài),在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航线。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下午3点多,飞机出现了轻微的颠簸,队员们并没有在意,反而相互打趣。却不料飞机颠簸不停,突然撞向了一座山峰。

在猛烈的撞击下,飞机尾部瞬间折断,坐在后排的乘客接连掉落。机身前半部分从山体向下滑行,最后停在了厚约1米的积雪上。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最初的几个小时里,我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后来天渐渐亮了,意识也随着血液慢慢流回我的大脑,我听见周围有人声。我慢慢伸出手去摸自己的头,发现头发被干了的血块粘在了一起。”

▲ 电影中的帕拉多

当昏迷的帕拉多醒来后,才发现飞机失事。自己的两个好友已经去世,母亲也进了天堂,19岁的妹妹遍体鳞伤,虚弱地躺着。

坠机之后,队长安东尼迅速恢复了冷静,他把未受伤的人召集起来组成救援队。两个学过医的队员卡内萨和古斯塔沃,主动担起了照顾伤员的职责。

虽然全力施救,奈何天意难违。飞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共45人,11人当场死亡。主驾驶员丧命,副驾驶员奄奄一息,不久后也死去。

▲ 电影中的卡内萨(左)

然而他们根本来不及悲痛,因为安第斯山脉的顶端,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

冰天雪地,空气稀薄,严寒虐待着身体,鼻子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连阳光都充满了紫外线,照得他们嘴唇和皮肤起泡。

白天还算温和,夜晚才叫致命,温度降到了零下30℃。为了腾出机舱内的空间,他们把尸体搬到外面,然后用行李和木椅堵塞漏洞,使机舱内比外面高5℃。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虽然他们挤在一起睡觉,并用缝合的座椅皮套盖在身上取暖,但零下25℃的低温,还是让5个重伤的幸存者在第一夜死去。

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在白天制订了严格的分餐计划。每人每天喝一小杯红酒,吃半块巧克力。然而一天又一天,他们依然没有等到救援。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直到第4天的时候,一架飞机出现在天空。他们高声呼叫,飞机倾斜了一下翅膀。

幸存者们顿时沸腾起来,都以为是对方的回应。他们憧憬着请大家吃披萨的场面,激动得把剩下的食物全部吃完,以慰问多日来的饥饿。

但是,他们失算了。由于浓厚的云层遮挡了视线,飞机根本没看到他们。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有天夜里,向来坚强的队长突然崩溃:“我不是上帝,我救不了你们,我是因为队长才试着做,但是谁做得到?谁有这种力量?我控制不了,我想念妈妈。”

一位女士也哭着喊道:“我想念孩子。”

在第8天的时候,帕拉多的妹妹去世。在接连失去了母亲和妹妹后,再见父亲一面,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抓住一根稻草就不会放弃。虽然没有等到飞机,但他们彼此激励,与其说是安慰别人,不如说是安慰自己。

第10天的时候,队长从收音机中听到政府停止救援的信息。当这个信息公开后,大家不得不面对现实。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迫在眉睫。所有的食物都见底了,连行李箱上的牛皮和座垫下的稻草也已经吃完。

在饥饿和伤心中,帕拉多对身边的人说:“我想把飞行员吃掉,毕竟是他们害我们受难。”

如今弹尽粮绝,想要活下去必须吃东西,而身边的食物只有同伴的尸体,他们不得不考虑这个残酷的提议。

▲当年的老照片 当帕拉多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商议时,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

“我做不到,这好恶心。”

“我宁死也不要这样做。”

“为了求生吃人,怎么保持清白?”

“我恐怕狠不下心,回去如何面对亲人?”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但也有少数人异常冷静,试图说服大家。

“你相信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躯体吗?如果灵魂离开了,那剩下的只是一具尸体。”

“我们与世隔绝,就好像在月球上,最早的人类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形。”

在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大家在傍晚再次聚到了一起。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多日来照顾大家的卡内萨说道:“如果我死了,我的躯体能帮助你们活下去,我希望你们吃它。”

在他动情的讲述下,许多人默默称许,共同立下了一个恐怖协议——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

只有一位女士,由于宗教信仰坚决不肯吃人肉。

第二天的时候,卡内萨第一个走到尸体边,费力割下了一片肉,慢慢放进了嘴里。

吃完后他颓然倒地,将刀片递向前方。在他的引领下,幸存者一个个走上前。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从此他们开始以人肉充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生存还是道德,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你的亲人想再次见到你”,这个信念最终战胜了道德的羁绊,成了所有人活着的理由。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但世间有些希望,会像气球一样破灭。在知道政府停止救援后,他们决定展开自救,主动创造机会。

他们从中挑选了3名强壮的年轻人组成冒险小队,去寻找飞机尾部的电池。只要能够找回电池,就可以用机舱里的无线电机求救。

▲ 在外过夜的冒险队

在熬过了一夜的严寒后,冒险队在第二天找到了机尾残骸和失踪者。他们带着遗物,兴奋地返回了机舱。

寻找到残骸他们群情振奋,推断机尾就在附近。一直不肯吃人肉的女士,也因为对生命的感悟想要一个小孩,在丈夫的劝说下开始吃人肉。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但灾难却仿佛商量好般,再一次降临。

他们在夜里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生了雪崩,机舱完全被大雪掩埋。又有8人去世,包括那位刚刚决心生小孩的女士。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频繁的死亡,已让人麻木到不知伤悲。

在经过50天的雪地生活后,天气渐渐变暖,他们再次组建了冒险小队寻找电池。令人意外的是,机尾离他们竟然只有3个小时的路程。

但是面对着错踪复杂的线路,没有人能够把电池连上无线电机。功亏一篑的失败最让人心痛,但他们仍没有放弃。

第61天,他们用机尾中的物资做成了睡袋,同时又一个人离世,只剩下16名幸存者。

帕拉多、卡内萨和另一名同伴再次组队,进行最冒险的探路:翻越西边的高山,直抵智利境内。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险峻的峰峦,湿滑的山石,使他们在攀登时差点摔下。好不容易登上了山顶,却看到更高的山峰矗立,仿佛在向他们挑衅。

有次卡内萨想走小路,没想到前方竟是断崖,踏上后就滑了下去,还好用手抓住了峭壁。帕拉多一点一点地下挪身体,小心翼翼地将他救了上来。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在与死亡擦肩而过后,他们继续前行。在经过9天的跋涉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森林、湖泊和骑马人的身影,兴奋得跳入了水中。

当他们再次归来的时候,是坐在救援直升机上,所有的人都欢呼不已。这16位最后的幸存者,终于得救了。

从坠机到得救,历经整整72天。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电影的画面,停留在了他们被救时的喜悦。

然而回归现实中,他们在获救后却遭到了极大的争议。当时报纸上登载着一篇文章《靠同类相食生存?》:“16名幸存者是靠吃亲友的尸体活下来的。”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对于没有经历过那种灾难的普通人来说,吃人是一件不能想象的事,哪怕吃的是尸体。于是,这群幸存者背上了“食人族”的恶名。

对此两位幸存者认为,虽然过程痛苦,但是结果值得。

▲ 现实中的卡内萨

卡内萨曾说:“靠吃人肉活下来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我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值得,答案是值得。这样做是为了活着的人继续生存,如果当时地上是我的尸体,我也希望你做同样的事情。”

帕拉多则认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属于我们,山中的规则由大自然决定,我们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一规则。一开始我们有27个人从坠机中生还,我们将手全都搁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圆圈,然后我们立下了这个协议。”

▲ 现实中的帕拉多

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真的很难谴责这种行为。

在那种生存状态下,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人类道德来衡量。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最初登上陆地的鱼类,如果按照鱼的生存方式要求它们,那么进化将被阻断,陆地上的生物根本不会存在。时移势易,必须调整对策。

与其说他们靠吃人存活,不如说是因为“再一次见到家人”的信念。

他们用主动代替了抱怨,才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成就了所谓的奇迹。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市为坠机者和幸存者设立的博物馆

生活在阴沟里,也要抬头仰望星空。坠落在深谷处,切勿自怨自艾地认命。

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人生中遭遇的各种意外,信念都是人类最强的武器。

就像帕拉多说的那句话:“要丧命,也要丧在征途上。”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回到开头的问题,亲爱的读者,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

文章版权归世界华人周刊所有,其他平台转载规范请于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 平安喜乐

不知道为何,待我打下字,要发表时竟然说社区审核不过,却也没帮我保存 ? exo me ?!

小众电影,观影人数不多,不知为何这样的电影竟没有人看,大概是不符合商业的气质和节奏吧。近来疯狂刷政治题材和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先是戒咖啡,或许也该戒了电影。大多数求生片里,不做作,真实,有主线,且在两小时内能够调动感官的影片这算是一部。我给4.5分。

1932年,乌拉圭橄榄球队赴智利,于安第斯山脉坠机,8天后政府宣布不再搜救,72天后,44名乘客,16人生还。

人类如此渺小,无法与大自然相抗衡,在那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属于他们,山中的规则由大自然决定,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一规则——吃到已逝同伴的body(为何打这样的字都莫名的让我觉得恐慌)。我想,如果他们活着出去,是否会被告上反人类罪,又或者,余生充满罪恶。这并非一道容易过得去的坎。

但我又想,我不认为我可以站在人性的角度来批判或者是谴责他们,我们从未经历这样的绝境,根本无从假设what will you do ,don't be silly.当人在25度的恒温室里去假象零下40度的绝境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也一定会说得很圣母。因此,实在不想探讨他们是否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毁灭。

愿余生平安喜乐。

 3 ) 安第斯山上的十字架




人们是乐于见到奇迹的,但很少有人想象得到奇迹的创造者经历了怎样的苦痛艰辛。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把我们带到了奇迹产生的现场,让我们见证了一出万仞之上的地狱生存试炼。

《鲁滨逊漂流记》《荒岛余生》等片都是在海洋环境中绝境求生,而本片的故事却罕见的发生山脉之上,而且还是团队合作走出死地,题材颇为特异。一支南美的橄榄球队乘飞机去智利参赛,却被上帝分到了死亡组,不过这里的“死亡”二字不是比喻意义上的,而是指真正的死亡。由于飞行员的失误,飞机撞毁在安第斯山脉,摔在山脚也就罢了,好死不死却是落在了山腰冰原上,一截飞机残骸和33个幸存者就被撂在了冰天雪地之中。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横跨南美七个国家,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为3660 米,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比比皆是,许多高峰终年积雪,加之山体破碎、地形复杂、冰川发达,想从这里生还,真是难于登天。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经历了长达72天的漫长自救后,其中16人活着走出了死亡之谷。是什么促成了这个奇迹?答曰:只因为他们是人,是受过文明熏陶的人,是有着信仰的人。

英国作家戈尔丁的小说《蝇王》讲到了一群因飞机失事而流落荒岛的儿童,这些孩子刚开始还互帮互助,后来却分出了派系,有一派孩子捡起了丛林法则,退回到原始人的野蛮状态,要对另外一派进行杀伐,幸好营救飞机及时赶到,避免了惨剧发生。儿童天真未凿,对社会的规则习染未深,是半个“小野蛮人”,在荒岛上处于放羊状态,于是野性毕露,戈尔丁用这个寓言故事告诫世人(尤其是成人)要警惕我们身上蛮性的遗留。萨特在他的“境遇剧”中,往往把人置于极端境遇之中,让剧中人物看不到明天也回不到从前,每一个选择都锥心泣血 每走一步都生死攸关,在这样的极限境遇里,人们很容易变成抛开一切道德规范的卑鄙小人。总之,绝境是人性实验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人的最真实的面目无所遁形,无论是狰狞的,还是祥和的,都一览无余。非常态下的人性,呈现三个走向:一是扭曲变态,二是垮塌崩溃,三是净化升华。戈尔丁、萨特的文学作品中着重的是人性在绝境中黑色的一面,这是两位大作家对整个人类怀抱着深重忧患意识的体现,而现实中绝境里的人们却往往焕发了人性中光明的一面。安第斯山上的橄榄球队员们既没有蜕变成野人,也没有遵行他人即地狱的原则进行互害,他们把人类文明的优秀因子带到了高山上,在非人的折磨中保持了人作为人的尊严。

空难幸存者们处于孤岛状态,与文明世界隔绝,他们经历了撞机、酷寒、缺氧、食物匮乏、雪崩、暴风雪等一系列灾难,这个团队里有人受伤、有人生病、有人精神失常,情势危如累卵。这种非常状况逼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用椅套做衣服,用铁板融雪取水,修理破损的收音机接收外界的信息,用飞机的铁皮滑雪等等,这是知识的力量;困守愁城的人们,人人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恐惧、孤独、惶惶不可终日,死亡如影随形,精神压力重于泰山,他们念诵玫瑰经,向主祈福、向圣母玛利亚祈福,他们靠虔诚祈祷来度过漫漫长夜,这是信仰的力量;搜救飞机在天空掠过,没有发现他们,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终至绝望,然而他们没有倒下去,探路三人组爬上一个又一个山头,总是见不到绿树小溪,极限之上还有极限,忍受之外还有更多的忍受,奇迹总是不来,他们顽强坚忍,不放弃任何获救的可能,最后终于见到青山、见到湖泊、见到生命的曙光,终于让队友们听到了直升飞机破空而来的声音,这是信念的力量;团队的领头者们为队友打气,振奋其精神,他们偎依受伤队友给队友温暖,活着的人达成协议发誓死后尸体让同伙果腹,球队队长后来也放弃了自己的坚持答应如果死去就捐出尸体给队友食用,兰度冒着生命危险在大风雪中勇救队友,这些都有效的阻止了他们在最终获救之前就全军覆没,这是友爱的力量。他们在雪原中迸发出的这些用来自救的力量,都是文明教化的结果。

影片有三个细节令人过目难忘。其一,关于投票选举。当球队队长发现装食物的铁盒空了之后,大为光火,他质问队友们是不是不服他这个队长,是不是要举行一次投票选举。本来到了这样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所在,拳头大就是真理,但队长居然提到了选举,表明他们即使到了世外之地,还是遵守文明世界公共生活领域的规则,牵涉到群体福祉的政治事件(推举领导者)就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在这个临时的小社会里礼未崩乐也未坏,这防止了人群的秩序陷入混乱。其二,关于生日快乐。在私人生活领域,他们遵守文明世界社交活动的准则,有生日就聚会庆祝,他们祝福队友生日快乐,虽然蛋糕只是一团雪,蜡烛只是一支点燃的香烟,但是其中的真挚情谊却是沉甸甸的,在人人自顾不暇朝不保夕的时候还有人关心、祝福过生日的人,接受祝福的人即便身在严寒绝岭心中也不免升起暖流,这寒碜的生日聚会产生的情感共振增强了这个团队的凝聚力,无疑也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其三,关于吃人肉。这当然是一件丧尽天良的事,即便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做这种事,也必然要经受他人的道德谴责和自我的心灵折磨。唐朝猛将张巡死守睢阳,粮食吃尽,吃马,马吃尽,吃人,从妇人老弱吃起,吃了3万余口,虽然是爱国守土的壮烈行为,但无疑也是一场浩大的人道灾难。张巡和他的将士们吃的是活人,而这些空难幸存者吃的是死人,并且吃之前经历了长久的痛苦挣扎,按照 “事急从权”的古训,他们的不得已似乎也情有可原。尤其是当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同意死后自己的尸体可以供活着的人食用,犹如耶稣基督把自己的血肉给信徒们作圣餐,他们的这种自我牺牲更是带上了宗教般神圣的色彩,利他主义这一文明世界的高尚行为准则居然在“吃人”这件事情上体现出来。以自己的血肉作为队友们的后勤保障,这样的决绝正是奇迹诞生的催产素。从这三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求生者是因为在文明的化外之地仍然遵守着文明世界的游戏规则,才得以在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后不崩溃、不扭曲、不自毁,最终逃出生天。

文明教化和文明世界的游戏规则,都是属于人类文明的范畴,而文明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归根结底,面对冷酷的大自然,是人的力量、是人性的光辉从风雪坚冰中为雪原上的人们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影片的最后有一个航拍镜头,山顶上一个巨大的黑色十字架傲立天地之间,那是人类不屈信念的象征,那是人性胜利的丰碑,它似乎在向着苍穹呐喊:人,在这个星球上创造了辉煌文明的人,是不那么容易被摧毁的。




 4 ) 安第斯山山脉上的十字架

《我们要活着回去》,又译《天劫余生》。8分。

弗兰克·马歇尔导演,伊桑·霍克、文森特·斯帕诺主演作品,改编自英国作家皮尔斯·保罗·里德的报告文学《活着:安第斯幸存者的故事》。

自然毋庸置疑力荐,因它拷问的不是生活,而是如何残酷的生存。

一支乌拉圭橄榄球队包机飞往智利参加比赛,由于飞行员的失误,导致失事坠落在安第斯山脉上,机组45人,11人当场遇难。

在慌乱抢救回过神后,摆在活着的人面前的问题更加难受——等待救援,及如何活下去。很遗憾的是,安第斯山脉错综复杂,高峰常年积雪,搜救队在10来天后即宣布终止搜救。于是在吃完仅有的食物后,每个人都会问,还可以吃什么?

这部影片曾经在西方基督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和讨论,关于人的肉体和灵魂的拷问,关于生存伦理的拷问。

影片的故事虽然很残酷,但它更多的还是传播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以及生存的坚毅与力量。

 5 ) 山脉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72年,一只南美橄榄球队在飞往智利的途中,飞机坠毁于安第斯山脉。在冬季的雪山上,由于缺乏食物,他们不得不以死去亲友的尸体为食,生存下去,直到72天以后,其中两位成员跨越山脉,找到救援为止。

Alive中的真实感和绝望感跟之前德国的一部登山片《北壁》颇为类似。唯一的差别,是结局终有16人获救,让人觉得只要足够坚强就有希望。

剧中的南度,千辛万苦登上峰顶,以为可以看到智利的青翠山谷,想不到,看到的是连绵不绝的雪山山脉……我和恩泽当年爬米堆,每每以为下一个山坡过去便是冰川,结果爬到吐血终于到达。十分得意。大概是觉得并无别人爬到如此深入的地方(事实也差不多),我们终于领略到冰川真实面貌。结果,等回北京,用google earth搜索,发现根本连冰川的千分之一都没爬到……更不要说它只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微不足道的一角。

山脉——真是人类脚力难以征服的东西!

 6 ) 真实的恐怖

看了这部片子我学到了很多户外求生的生存技巧,每每遇到这种处境的时候,人性也一览无余。
一,发生意外野外需要求生的时候首先先要在可视的范围内搜寻出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所有行李箱里找出一切可食的,巧克力的重要性,可以使人得到热量以及心情的暂时愉悦;红酒的好处,可以让人体温暖平复心情,这两样也是遇难初期的必备品和主食。烟在这个时候可不是坏东西了,如果我当时能抽上一根,不知能平复我多少情绪了。

二,利用可视范围内的所有资源作为生存物品,比如可以拆下座位的皮套可作为睡觉的被子,纸币可以拿来取火,在脚处多捆些厚重的东西预防脚部冻硬;如果找到收音机,一定要利用各种办法收听到广播,听到当前处境有无营救的迹象。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心,活下去的决心,一定要告诉自己,一定能走出困境,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作战,你并不是少年派,只有一个人面对一切,同伴的重要性很大,大家一起取暖,一起祈祷。

四,不能坐以待毙。在清楚的知道不会有人来营救的时候一定要行动起来,什么都不做你只有等死,你往前行动了,你说不定能发现可口的巧克力,能让你清洗身体头发和喝水的小溪,还能发现别人行李内干净的内衣给你跟换。

五,遇到绝望的关键时候。一定不能放弃,你要告诉自己,你都已经挺了这么久了,又有什么过不去的!要死也要死在征途上!无数个声音告诉自己,你会看到青山绿水的!只要你还活着。

六,关于吃人肉。如果真的已经到了这一步,没有任何食物,冷的你已经受不了了,如果不走这一步,你将看不到未来的阳光,我向,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选择吃的,主一定会原谅我的。

整部片子我对两个镜头印象深刻,第一个是大家集体围在一起等着割人肉吃的时候,那种表情,神态,步伐,五味剧杂;还有一个就是大家在机身里等了这么久,终于直升机来营救的时候,全部的人一股脑的爬了出来,欢呼,拥抱,喜极而泣,惊喜,泪流满面。我想说,人生中有很多个灾难,困境,他们这些幸存者,一定比我们常人更珍惜生命,更懂得活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部电影值得观看。

 短评

大半夜看这个也太恐怖了……以后坐飞机要多带点巧克力还有钱,但别带硬币,可以烧纸币来取暖。还好里面大多是男的,要全都是女的,估计一天下来没人能继续活着。

8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中间一度有些枯燥。但当结尾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声传来时,才明白这些枯燥和片中那些绝境中的困顿融为了一体,也只有这时,才让这场灾难有了更真实也更深入的体会。不知不觉,眼角竟有泪滴划过……

13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坠机、雪崩、分食人肉,在夜晚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下他们坚持了72天,他们说要死也要死在回去的路上,看到幸存者最后得救的时候,真的是热泪盈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有些场面不够逼真,但足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没看过的一定要看看

17分钟前
  • 🙈敏
  • 推荐

梅西雪山大冒险!1993年拍出这个,还不错了。真实程度没得说,但叙事和情节稍显平淡了点

20分钟前
  • 回到未来
  • 推荐

“你认为人类有灵魂吗?”“有!”“你认为人们死后,灵魂会离开肉体吗?”“当然”“那么,灵魂离开后的尸体,只是一堆肉,应该可以吃!”《天劫余生》台词,很强大的吃人肉逻辑,比鲁迅《药》华老栓吃人血馒头强大多了,同样是吃人肉喝人血的人,西方人先解决了道德问题,东方人总是在偷偷摸摸。以上并非批判,而是感慨良多。

22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勉强及格。本片导演主要身份是制片人,和电影小子一代人一起成长。画面的胶片感很浓郁,全片基本是雪山的白背景,但看着并不单调。故事改编自一支乌拉圭球队坠机安第斯山求生的真实故事,细节营造充沛,起码在山上的这72天里,真的能感到他们生活留下的痕迹(机舱外的空地越来越黄,而且散落了些血淋淋的人体残肢)。剧情主线也算起伏有致:坠机、静待救援、吃人肉求存、雪崩、寻路直到获救,在每个事件里都填充了群体内成员的冲突合作与性格特征(虽然塑造人物整体上还是单薄),另外这群男孩身上有种中产式的优雅:弹起一根弦的吉他,注意仪容等等。这片子扔给观众的争议点就是吃人这件事了,片里是通过阐述上帝的旨意和用服从多数的友情来带过,但人体对饥饿的反应这个生理层面的角度缺失了,疯癫技师跟唯一中年乘客这俩角色也没起到拓宽主题的作用

2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信念

29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半夜看这个电影,飞机翅膀掉了我好紧张,他们没有食物了我也好饿,他们开始吃人肉我开始恶心,他们遇到雪崩我心急如焚,他们用吉他燃火开玩笑说为什么没带大提琴我跟着笑,他们爬到山顶看到一望无际的高山我有点绝望,他们翻越了雪山看到草地并搬来了直升机举起了小红鞋我露出欣慰的微笑……

30分钟前
  • 浅葱
  • 推荐

没什么奇崛的剧情,就是记录空难幸存者在雪山上挣扎求存,最大的挑战也就是吃人肉。可能他们是教徒所以各种扭捏痛苦,我们上去顶多生理不适作呕,心理上倒很容易想通的。细节不写实,衣着无多暴露皮肤也没啥冻伤,坠机过程特效也假。最后看到其实走没多远便森林还是蛮可惜的。和父看末片,悉横折前夜。

34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那个背着死人肉翻阅了安第斯山脉的两个人,实在是厉害,信念和使命感救了他两,也救了大家.相较,意志不坚定的人真是脆弱啊

3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虽然是二十多年的老片子,没有太多的特效,但看完还是足够震撼,毅力和信仰的力量有时候真的能够击退死亡。直升机的声音从远处逐渐清晰时,真是令人激动万分!

41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2009.4.22.17:00...Ethan Hawke.93年的片子.真实的残酷.安第斯空难.45人.生还16人.他们坠机.他们遇雪崩.他们遇暴风雪.他们吃死人.他们被认为都死了.他们坚持了72天.他们要活着出去.他们说要死.也要死在路上...

42分钟前
  • mahoo
  • 推荐

吉他。野蜂飞舞。雪蛋糕。漫画还有内裤。小红鞋。以及,吃死尸,最先吃的应该是臀部。年轻的Ethan真好看,头发油腻腻的不洗都好看

47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如果发生了糟糕的事情,请把我吃掉然后坚强地活下去,前提是你们要把我喂胖……梅西不是踢足球的么?还有结尾的时候我真担心伊桑千辛万苦的翻越了安第斯山,结果因为太兴奋而从直升机上掉下来。

51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不得不想到曼联的那次灾难

52分钟前
  • Stella
  • 推荐

史上空难生还奇迹,太煎熬了,六、七十天,困锁安第斯山雪峰,眼看有些伙伴逐一死去,活着的人必须吃人肉活下来,在绝望中寻找出路。

5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豆瓣的译名还能再矫情点儿不!大多数人既失去信仰也失去信念,若非两三个还在不懈努力的人,他们根本就在坐以待毙。死亡面前,信仰算个屁。这一点,完全和刚看完的《人与神》不同。可电影根本没针对信仰,只针对信念。你啥都可以抛弃,就是不能抛弃活下去的信念。好吧,we die walking。

56分钟前
  • 王小北
  • 还行

我希望你们都来看看这部电影,因为不同的人看,感想都不一样。信仰只能引导你,但抉择还是在你手里。一个朴实的求生故事。我并不觉得他们靠吃人肉活下来,就是多残忍的事,因为他们是吃已经死去的人,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杀人,杀完去吃的,这个区别很大。站在道德上批判这些人的人,你们会怎么选择?

59分钟前
  • 草莓杀手
  • 力荐

霍克先生好帅 话说总觉得一开始说话那个好像马尔科维奇君…… 2小时完全不觉得久啊~话说那翻山越岭二人组简直是英雄嘛,不知现实里的二人最终得到怎样的爱戴

60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201频道刚放完,真实还原坠机事件,最后16个人在雪峰存活70天,他们早已吃完人类的食物。印象最深的是,面临绝境时,人的意志力差别如此之大,就像伊森寻路,爬上山巅看到的是远山后的希望,而同样面对此景,“南度”却绝望倒地。导演虽有刻意升华的意图,但不可否认,人和人的异同,大体如是

1小时前
  • 让风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