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女

HD中字

主演:徐枫,石隽,白鹰,田鹏,曹健,苗天,张冰玉,薛汉,乔宏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7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侠女 剧照 NO.1侠女 剧照 NO.2侠女 剧照 NO.3侠女 剧照 NO.4侠女 剧照 NO.5侠女 剧照 NO.6侠女 剧照 NO.13侠女 剧照 NO.14侠女 剧照 NO.15侠女 剧照 NO.16侠女 剧照 NO.17侠女 剧照 NO.18侠女 剧照 NO.19侠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侠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没落书生顾省斋(石隽 饰)在小镇经营字画铺“代写书信春联”过活,奉养家中老母,偶然结识了家附近废屯堡新搬来的杨之云(徐枫 饰),与其暗生情愫。恰逢东厂人士欧阳年(田鹏 饰)前来打探,其与附近算命瞎子(白鹰 饰)动手,被顾生与其母遇见,遂将受伤的算命瞎子就近带到杨之云处, 从而得知他们的真正身份——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被杖毙的左副都御史杨涟之女杨慧贞;保卫忠良之后的石门樵将军。因二人都被朝廷通缉,东厂追杀,顾生就此在屯堡设下重重计谋,又得高僧慧圆(乔宏 饰)帮助,以期摆脱东厂追兵,逃出生天。  电影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侠女》一篇改编。方舟2020暴劫柔情阿加莎与伊什塔尔的诅咒撞机恰似你的阳光林冲之风雪山神庙奇妙的互换人生情色小说家~春的生活~审计风云窝2022座头市二段斩熟女镇第三季听风捉影前行者怪物留鸟天空地狱来电心动金茂祥旗袍旗袍意大利式通奸82年生的金智英海橡树我很好,谢谢,我爱你瘦到死狐门秘事玉楼春白鹿版超级妈妈翻译疑云精灵鬼九三年夏天上海的早晨上海伦巴从摩洛哥到廷巴克图谈判冤家渔家女画之国忍无可忍2015独立日之难围城[电视剧版]大嫂回到初相恋星际旅行8:第一类接触对戒天地无伦

 长篇影评

 1 ) 回望《俠女》胡不歸(二)

母子回家路上議論楊小姐家。從顧母口中略點出楊小姐家境,省卻筆墨膠片,第三人轉述,保持神秘感。顧母口中說楊小姐的母親“八十多了,整天病病歪歪的”,後來又說“楊小姐也二十多了”,《西遊記》裏行者見了白骨精幻化的老婦人,對八戒說道:“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似乎情理不通。算bug吧,不過後文找補,說這不過是楊小姐的奶媽而已。那也不通啊,老太太六十歲還有奶喂?是楊大人的奶媽才好。哎呀,看電影看電影,這雞毛蒜皮甭挑了。

顧母搓成顧、楊兩人婚事的理由有二:一是“她們娘倆無依無靠,你整天瘋瘋癲癲的,正好一對兒”,二是“她們家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嫁給咱們還不願意啊”。這麼實際的想法確實不好辯駁,窮人的婚姻形式大於內容,娶媳婦兒的重點在於“娶”,没這個行為人生就是不完整。《紅樓梦》脂硯齋評賈雨村“今古窮酸,色心最重”,顧省齋在這事上比顧母熱切許多。大約初次見面就一見鐘情了,那幾個特寫没白給,想楊小姐是粗服蓬頭不掩國色,流離江湖歲月打磨亦未尽失名門教養,窮酸看重這點比色相還要重要。求親失敗的理由也被顧母歸結為“還不是嫌咱們家窮”。可歎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顧省齋在母親求親時又踅進鎮遠將軍府一探究竟,既是好奇又是對婚事熱切,恐怕還是擔憂楊小姐身份。及至進門,看見了白天的荒廢寥落,好奇心益重。進屋後發現一切的機關,造成那日晚間所探之“險”的源頭。於是釋然。這釋然是對婚事的放心——楊小姐是凡人,不是妖魔鬼怪,那怪力亂神的情節不過是人力布置的機括而已。他出了門就把昨晚貼在木柱上的靈符撕了下來,真是細膩。這次白日探險也為後文顧省齋生出靈感,利用地形優勢,運籌布陣,智退東廠大敵埋下伏筆。

顧母求親失敗,怏怏而歸。向兒子解釋:“他媽糊裏糊塗的,倒想她早點兒嫁。她自己不願意。她說,有什麼難言之隱。我看呐,還不是嫌咱們家窮!”妙,又是從顧母口中轉述,楊小姐未着一言呢。原著也是這般解釋。這確實難言,可是編個瞎話都不會麼?注意,楊小姐身份要緊!若是江湖兒女,隨意一段敷衍是常事。楊小姐可是名門閨秀,不得已而流落,豈肯自戕身份。

結果顧母把話又扯到兒子没功名身上去了。“要是有個功名,也不至於碰釘子。”敢問顧母,若是有了功名,還會找這位來曆不明且“比咱們家還窮”的楊小姐麼?世間婦人頗多遷怒無理處,一笑。

母子求親回來,推門見歐陽年坐在家中,皆驚愕。“冒昧得很,剛才叫門没人應,我就推門進來了。”歐陽年的開場白。太謙虛了,真想回敬一句“以公子的才華,斷無叫門之理!”不過白日不閉户也是有的。一是窮,無甚可偷得,二是四鄰或熟或人少,知根知底兒。《我愛我家》老付家就老不鎖門,被於大媽“推門進來”好多次,省了她叫門了。

顧家母子和歐陽年這段寒暄真真喜人,似老戲風骨。顧母是彩婆子,一問一答似相聲哏。也錄下來:

子(介紹):“這是歐陽公子,這是家母。(母堆笑關門,子禮讓)您請坐啊。”

歐陽年(對顧母):“太夫人。”

母(謙卑得笑):“坐啊。我們這裏亂七八糟的,您可别見笑。”

歐陽年:“哪裏哪裏。(背手環視)室雅何須大。”

母:“呵呵,還大呐。”(是輕聲,如捧哏語氣)

歐陽年(走到座位前):“這倒幽靜啊。”

母:“坐坐坐。”

歐陽年(坐下):“顧兄,今天怎麼没到市上去?”

母:“嗐,别提啦……”

子(搶過話):“家裏有點事。”

母(隨子之意):“哦。”

(歐陽年和顧談論。母在旁邊斟茶,一看:“喲,没啦!”趕緊燒水)

歐陽年拿功名事試探,顧省齋避着話頭,顧母熱切得很,母子二人爭着表達意見。歐陽年則察言觀色。其實顧省齋早就起了防備心,否則怎會截住母親的話,把靖虜屯堡探險及楊小姐一事遮掩起來。這歐陽年也知顧省齋非泛泛之輩,從一開始顧看出來他是外地人,就有了警覺。否則也不會單挑顧家來試探。

送歐陽年出門,開始下雨。這是第二次下雨。果然,雨中發生故事。歐陽年認出了化裝成算命瞎子的石將軍,一推而倒來試探。將軍聰明,未反抗,大呼救命,引得顧家母子出來。若是立刻短兵相接,雖能勝過歐陽年,可暴露了目標,必難有好收場。這下不過惹得歐陽年生疑心,不敢輕舉妄動而已。而這邊也有時間准備對策。

顧家母子看算命的石先生腦袋開了花,遵循就近原則,扶到楊小姐大門口。顧母去找藥,此時大門開,楊小姐出來。躲在樹杈後面的歐陽年見門開立刻閃避——從大門的角度能看見他隱藏。楊小姐出場,配了段緊張琵琶聲,肅殺有氣質,似京戲亮相。

顧省齋有意寒暄:“楊小姐,您瞧瞧。”楊小姐不理,只仔細觀察傷勢,就手取過顧省齋手裏擦血的布,很熟絡的樣子。第一次開口:“你去找點幹柴火來。”支走顧省齋。顧省齋看這樣子不免疑心——不排除有吃醋成分。

女主角第一次出場是28分鐘左右,第一次說話是39分鐘左右。這是胡金銓。

楊、石二人見顧走開,就趕忙低聲交談,石問:“這個人(顧省齋)是怎麼個來曆?”楊耳語一番。這耳語也省了不少閑話,且這閑話的確不好敘述,楊小姐如何說他的來曆呢?此時顧在門後,一扇門,露出側面,瞪着眼睛,絕似皮影。

石囑咐楊把歐陽年事告訴魯定庵大夫。下個鏡頭就轉到了市上“魯定庵”的那副牌匾,顧省齋帶着母親看病,顧母那日被雨,受了風寒。情節接得何等自然。中醫看病有個特點,是和病人商量着來確診,而病人呢,不是完全處於被動,也在磋商中,好像很了解自己的病情,只是找大夫求證來的。且看這段對話:

魯大夫(看完顧母舌苔):“嗯,老太太,您外邊兒受了風寒,內有濕熱,不要緊的。”

顧母(打了個噴嚏):“可不是嘛!昨天晚晌出來抬那(nei)個瞎子,正趕上啊下着大雨,淋(lun)得我就跟水鴨子似的,一連打了幾個冷戰(輕聲)。我就知道,哼,不對了。”

歐陽年又去顧家打探線索。這回不再客氣,没有叫門,一把推開。漸聞屋內有機杼聲,悄悄走近。機杼聲息,楊小姐挎着一筐衣布走出。二人對視,給了歐陽年雙眼特寫,放光,就如顧省齋給他畫像時的雙眼特寫一樣。楊小姐心下一驚,卻未流露,轉身走開,欲進正屋裏。短兵相接近在咫尺,然又各自未點破,好看煞!

歐陽年:“楊小姐!(楊小姐停住,)你不認識我啦?”

(楊小姐只是摇摇頭,繼續走。)

歐陽年:“站住!”(楊小姐只是一停,開門進屋)

楊小姐進得屋裏,閉了門,趕緊躲在窗後,提起精神,從筐裏拿出一把小剪子執在手裏。這小剪子可當兵器?會家子手裏,雖飛花草木亦可傷人。主要是手邊現成,若是舉出個大刀來,才是滑稽。

楊小姐盯着窗影,看歐陽年走過來。趕忙收起架勢,欲進內屋,歐陽年推門進正屋,盯着楊小姐:“我請問你一件事情。這街上有個算命的瞎子,你認識不認識他?”還是摇頭,掀簾兒進了內屋。歐陽年不敢貿然進去,就手在灶邊取了把鐵鏟,沖進屋裏,卻没人,四下狐疑,退在牆角。猛然見窗影上有和尚來,驚慌失措。又是和尚。點出後文。歐陽年退出內屋。鏡頭仰拍,楊小姐在門上屋頂懸貼。都怪歐陽年帶着鬥笠,看不見上面。

此時聽見顧家母子回來的聲音,歐陽年丢下鐵鏟,推門翻牆而逃。單這翻牆跑路的鏡頭就喜歡,快速剪接,不過三個鏡頭:推門後一撲,順着木杆上房(未走上房頂),在房頂上背影特寫回頭。兔起鶻落,電光火石。讀武俠時,把描寫還原成影像,不宜細致,否則就是賣弄了。

至此,上集經過了44分鐘的情節。

 2 ) 《侠女》中的胡氏武侠美学

《侠女》改编自《聊斋志异》,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悬疑的气氛、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渗透其中的禅思哲理受到如潮好评,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奖,将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顶峰。
这部中国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是中国“作者”导演第一人胡金铨花费三年时间精心打造的。拍摄周期之长、耗费金额之巨在当时都是空前的。虽然因时代原因商业利润惨淡,但其在华语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意义是此后所有武侠片都难以望其项背的。香港动作片自胡金铨开始注重打斗的视听语言,逐步吸收了国外优秀影片的处理手法,终于逐步确定了比较明确的风格规范。
正如约翰福特的野性西部与黑泽明的忠义武士一样,胡金铨的电影有着独特的美学考究,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到了类型电影之中,赋予之前武侠电影中单纯挥舞刀枪棍棒的世界中悠然雅致的中国神韵,节奏精确、剪辑考究,戏剧化的人物亮相与器乐伴奏,具有独特的胡氏武侠风格——素雅淡薄,苍劲雄伟,挥洒自如。他的电影中的冲突地点多在边疆客栈与竹林寺院,寄托了他对侠客忠良的演绎以及对民族国家的思考。他的电影大多黑白分明,十分概念化,以女侠的塑造为突出特色。
《侠女》的武打较之胡氏早期作品,武打更臻妙境,深刻表现了佛禅境界,片中人物象征儒、侠、释不同的价值观,文人卷入朝廷党争的漩涡,民间义士与阉党宦官展开恶斗,高僧收拾残局,为之引渡。这种武侠禅思为以复仇推动情节发展的武侠类型片提供了思想升华的典范,并以个人创作承担中国的文人传统,探寻人生真实意义的释放,为其以后的《山中传奇》《空山灵雨》等作了很好的铺垫与过渡。
除此之外,《侠女》中的市集废堡、荒山野岭等都呈现出丰富的空间感,角色性格塑造入木三分。竹林打斗一段已经成为武侠片中的无上经典,俊逸洒脱,飘然曼妙,节奏缓急有致,构图优美考究,富于天人合一的韵味,以至于今天的《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等影片都不约而同对这一神来之笔致敬。徐克、吴宇森等导演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
《神女》分上下两集,因导演过于精益求精而预算超支且与制片公司产生观念分歧,历经坎坷终于完成,但绝对堪称胡氏作品的巅峰力作。它融动作、悬念与意境为一体,在港台与东南亚掀起新武侠片的热潮。
这是一部十分考究的电影。影片还没开始,仿宋的字迹、粗糙的宣纸就将观众带入一个颇具真实感的世界里。电影开场,大全横摇,茂密的芦苇、幽静的废堡、斑驳的石狮,每处布景都是如此一丝不苟,据说当年胡金铨为了追求绝对的真实感常常特地跑到故宫博物院寻找明代风俗画进行考证;他不仅操刀镜头与剪辑,连服饰与动作都要亲自设计。
这是一部很“中国”的电影。书生与侠女缠绵的夜晚,琴、酒、花、月,正所谓“花好月圆夜”是也。两人的情愫尽在变幻的天气、摇曳的荷花、倒影的月影中表现出来,具有古典诗词般的写意美。而结尾的善恶有报、因果轮回的人物命运亦保留了中国人心中的传统观念。
传统武侠故事中,正邪交战、邪不压正就可以结束了,而在这部《侠女》中出现了衍文性的情节——侠女不辞而别,顾省斋被东厂特务盯上,女侠又在高僧帮助下救出了顾省斋;东厂头目假装皈依佛门却突袭报复,高僧伤口流出金色的血液,所有人跪倒在高僧面前。这样的安排对于胡金铨来说并不是多余的——在他随后的作品中,对高僧和佛教的描述仍然贯穿其中。他从小生活在北京,接触大量传统文化,身处港台仍眷恋故土,顾省斋的人生境遇是胡金铨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写照,体现了乱世中找不到人生方向、只能以文化自守的疏离感。最后一段衍文与作者寂寞不安的心理以及寻找解决方案的尝试是分不开的,代表了一代文人的无力与迷失。顾省斋的软弱和无力也许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反省与剖析。
评论家张建德如此总结胡金铨的成就:“后世将会记得他是在理论实践上提出戏曲风味电影的中国导演,成功地将电影技巧与传统戏曲艺术融汇贯通于电影中。在这一方面他依然是无人能及的。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在香港与台湾影业内的成就的确充满英雄感。胡金铨将武打类型推上电影概念的九重天上。在试图融汇中国戏曲与电影这种源于西方艺术形式时,胡金铨也许就是佛学里提及的周子,将观众从东方的河岸渡到西方,然后再将他们渡回来。”是的,这便是胡氏武侠美学最重要的一点——使中国武侠片具有传统的、戏曲化的韵味与美。
开场一段画面是黑夜下的蜘蛛网,随风摇晃,幽暗诡谲,颇有《聊斋》之风。荒芜的高山、耀眼的光晕,长达5分钟的缓慢摇镜头在人物出场前将环境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剧中人物逐一登场(侠女杨姑娘第27分钟才第一次露面),每个人出场后都带有身世之谜,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这与中国戏曲中抖包袱前的蓄势颇为相像。次要人物毫无招架之力,英雄主角得到高度颂扬。
另一方面,人物的动作无疑也是戏剧色彩十足——顾生去庙中窥探,要先环顾四周,结合打击与弹拨乐器的伴奏,一板一眼似京剧亮相(戏剧舞台是多面的);出手动作要有一定缓冲及表现力;急剧变化的表情会有急推镜头,突破了戏剧舞台的视点局限,器乐伴奏提醒关键情节、刻画人物心理甚至组接镜头;在性格塑造上,顾省斋的懦弱妥协与杨之云的冷峻果敢形成了鲜明对比,各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电影的布景也如舞台般精致得令人折服。《侠女》中明显可见导演对于前景运用的偏爱,芦苇、竹竿、烟雾、扬尘,纷纷扬扬,形成很好的视觉层次,尤其在远距离移动中,错落有致的大全景中一行人马显得极富张力;顾生接娘离家出走,二人的剪影在窗棂上皮影戏一般。
最后,电影终究是电影,较之于戏剧有着更加复杂的景别、剪辑法则。在表现废堡的镜头中不似普遍的全景,而是更多地把焦点对准后院、小径、芦苇间,多种景别角度变化独具匠心;竹林间间或有窥视的角度,富有剑拔弩张的气氛——据说这场戏总共10多分钟,却整整拍了25天,后期胡金铨亲自一格一格精剪,不愧是武侠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段落之一。表现二人交流时通常采用中近景,表现人物心理则用特写甚至大特写;打斗场面全景表现对峙局势,过肩反打、单人中近景切换;发力受力、投掷躲闪则借鉴了西方的二镜头剪辑手法。
综上所述,《侠女》是华语武侠电影中至高无上的光辉巨作,如果说在西方《教父》为世界上所有的黑帮片套上了紧箍咒,那么在东方,《侠女》则为后来所有的武侠片预定下了装新酒的宝瓶。

 3 ) 从《侠女》到《杨贵妃》们,像是从地球走到了宇宙黑洞

提起大导演胡金铨的《侠女》一片,总有一种毋庸赘述的感觉。作为首次在戛纳获得奖项的华语片,无论是学者、电影从业者还是发烧友,几乎都已站在各自的立场,对其品评一番,溢美之词倒在其次,电影情怀才是关键。例如被普遍认为是“香港武侠电影”集大成者的徐克就表示,年轻时在美国德州上学的他曾专程跑到纽约打工去看《侠女》的上下两集。
籍由此次第四届“香港武侠电影展”的契机,能够有幸在大银幕上欣赏到《侠女》一片,实属不易。我与大银幕的空间距离是两排坐席,时间距离是四十多年的光景。《侠女》时长三小时,拍摄时间与耗费资本在当时都是空前的。不成想,上映后商业利润惨淡,但其在华语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意义是此后所有武侠片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不仅仅是确立武侠电影的视听语言,更因为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揉进电影中,融会贯通。
一个从《聊斋志异》中出来的重口味小故事经过胡大导一番改头换面成为了戏说历史,看来掌握这门学问的不仅仅是“金大侠”。不明身世的冷艳女郎成为了明代重臣杨涟之女,狐狸化作的娈童成为东厂千户,而顾省斋则是因为奸臣当道不愿求取功名。一切框进历史后自然合理。于是局中人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参照——明朝,这个胡大导最喜欢讲述故事的舞台。
据说,为了还原历史的质感,胡金铨专门在台湾故宫研究了大量的明代风俗画。大卫·波德威尔曾写过“他虽是导演,可亦是个学者,拍片前小心考究布景和服装的细节,更给演员及工作人员派发每场的分镜头草图,这种做法,在投机凑合的香港影业是闻所未闻的。”
   于是胡大导日日艰辛钻研的成果就是一个如今被消费过度的词组“电影的质感”。质感从何而来,我边看电影边记录,看到几个浅显的层面。

一 字幕表
《侠女》的开场字幕表是仿宋字体加粗糙宣纸背景,配上激昂的戏曲音乐,直接进入古代中国。

二 布景
故事主要的发生地镇远将军府不算高大宏伟,于眼下古装大片的奢华宫殿不可相提并论。而且当下拍摄多是正面仰拍,显得气势恢宏,但一推近景,琉璃砖瓦就显现出山寨模样。但胡金铨的破败将军府,有角门后的院子;有厢房边的小路;还有漂着杂乱荷花的水池;一进一进院落的层次关系与屋檐正面侧面的完整性都出现在镜头里。院落虽小,但透着中国建筑的精致与韵味。单单是两串风铃都刻意做旧,其用心可见一斑。
慧圆法师修行的寺庙只在山石中显现,好似国画中讲究的“藏”,若隐若现。无须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几重屋檐,一座小塔,足以说明佛法高远。
顾省斋的家中与店铺的陈设简陋却又清高,书案一尘不染,画作小心遮拦,满是读书人对文化的敬畏。

三 服装
东厂千户欧阳年身着绿丝绒长袍,丝绒的光泽比起穷秀才顾省斋的布袍自然显现出身份。监军身边的轿夫、侍卫、兵士人数不多,却身着从帽子到靴子完全不同的三套服装远远近近地走在队伍里。而夜战将军府一场,东厂监军门达换上了一身白丝绸亮花纹的袍子,衣服本身颇为精美,吸引眼球,令他在暗夜中格外醒目。竹林大战,演员的着装多是白、红、黑三色,配上竹叶切割后斑驳的光影煞是好看。

四 剪辑
   《侠女》中的竹林大战已是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十面埋伏》、《卧虎藏龙》都说是致敬。在这场戏中,光影斑驳、武术招式、清脆的兵器声响之外,剪辑是段落的亮点。将动作拆解为短暂瞬间再快速剪辑,奠定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基础,然而在起、跃、落的过程中偷掉几格画面,则成为令人手足无措的关键。侠士的身法突兀,在远景处起跳就在近景处落下。观者神经跟着紧张,手心也冒虚汗。虚实之间,胡导拍得兴趣盎然。

在胶片拍摄,并无后期的年代,过滤掉调色、补光、CG等技术,这部电影呈现出的不仅仅是胶片作为一种载体的质感,更是艺术家们对电影的敬畏,用十天等一个日出,用二十五天拍一段打戏,然后导演亲自一格一格剪辑。一时手头上找不到资料说导演如何构思场景、,服装、音。乐,只看到一句:侠女前后总共拍了三年零六天,开机关机都是石隽(顾省斋的扮演者)的镜头。

   据说《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用三人组成的导演组拍摄了七年,范爷从28岁熬到35岁;《小时代》全系列也不容易,中间又生孩子又换演员的,听说它们都是讲究“质感”的电影呢。为什么同样的词说起《侠女》和《杨贵妃》们,像是从地球走到了宇宙黑洞。

 4 ) 我看《俠女》

香港電影資料館二月舉辦了“館藏精選”放映活動,宣傳冊上赫然瞥見“俠女”二字,雖不是香港武俠迷,然“俠女”的大名卻聞之已久,實在沒有不看之理。整個觀影過程是奇妙無比的感覺,180分鐘,基本上分分鐘都帶給我不同的觀影體驗,緊張、興奮、驚奇、震撼、直到最後三十分鐘的徹底無語,片子放完,我已然對胡金銓俯首膜拜了。 接著是映后談,由資料館的蒲鋒先生為觀眾介紹影片背景和剖析影片結構。此片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本已讓我驚奇不已,雖未完整讀過聊齋,但其故事特點我還是有些常識的,但全片并無真正的妖魔鬼怪,只有幾處由人物故意製造出的鬼怪效果和謠言,我猜想這本不該是聊齋故事的原貌吧。聽完介紹后才知,原來的確和原著故事有較大出入,聽完原著的故事,我的驚訝更是無以加復。 原本的故事其實是段三角戀,顧省齋除了和楊慧貞有男女關係外,還和歐陽年有男男關係,楊慧貞與歐陽年還互相吃醋,結果後來才發現歐陽年原來是狐狸精變的。原著對那段同性戀的描寫如下:“一日,生坐齋頭,有少年來求畫。姿容甚美,意頗儇佻……嗣後三兩日輒一至,稍稍稔熟,漸以嘲謔;生狎抱之,亦不甚拒,遂私焉,由此往來暱甚。”這是難以想像的,在蒲松齡那個年代,竟然將同性戀的情節寫進故事,如此大膽無諱,而現代的改編電影竟要刪走此段,這究竟是時代的進步還是倒退。 除了刪除了同性戀情節,原著中對楊慧貞的身世背景也并無交代,而電影加入了朝廷、東廠番子、忠良之後等等元素,給“俠”字增加了一層含義,這其中也大有文章可作。忠官慘遭陷害,俠女由兩名將軍保護一路逃跑,躲避朝廷的追兵,這種情節倒真和當今的情形有幾分相像。具體我就不說了,你們懂的。 《俠女》的開頭七分多鐘無一句對白,全是景色渲染與人物動作,外加背景的古琴音樂,好像一切都在蓄勢待發,故事也就如此緩緩展開。令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攝影了,時遠時近,忽左忽右,高低角度切換之快,鏡頭伸縮變化之速,攝影師好像唯恐觀眾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似的,肆意玩弄著鏡頭。除去攝影之外,另一大特色便是配樂了,琴聲之響,大有喧賓奪主之味。 蒲鋒先生說胡金銓似乎并沒把心思放在劇情敘述上,故事如何發展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畫面的感覺,所謂的美學效果。然我竊以為劇情敘述上胡老也別具特色。開頭的半小時內製造的完全是鬼怪片的恐怖氣氛,長滿蘆葦的破廟、廟鈴的叮叮作響、每次“恰到好處”的雷聲、再加上書生——這個通常出現在神鬼片中的元素,懸疑的氣氛製造的簡直太完美。傻傻書生+豔麗女鬼,多么傳統的聊齋元素,於是剛開始我真以為楊慧貞是女鬼變的。 但故事若真如此發展,恐怕要陷入陳腔濫調中萬劫不復了,所幸有個歐陽年。歐陽年的出場完全一副正人君子模樣,有幾次眉宇的特寫鏡頭,雖然行蹤神神秘秘,卻一直沒引起我對此人的懷疑。甚至直到雨中出手傷了石瞎子,我也還一直以為大概楊慧貞石瞎子他們才是反派。我的後知後覺,完全是因胡導對故事的駕馭能力、人物的性格設計讓人驚異,可以說是打破了傳統正反派角色的cliché。 胡導把故事懸疑成份做足,直到一個小時左右才揭示出整個故事的來源,這裡的亮點便是剪輯。回憶與現實之間的通過溶解(dissolve)的方式過渡,可謂妙矣。接下來便是著名的竹林一戰,武俠動作片的剪輯特色自次開始發展,直至今日,竹林依舊是諸多武俠片的首選場景。一片綠色原本就很賞眼,再加上透過樹枝縫隙漏下的縷縷陽光,絕美的場景下開打,觀眾也看得舒服。楊慧貞和石將軍所向披靡,最後從樹枝上端俯身直衝而下,給敵人致命一劍,不禁要讓人直呼太漂亮了。 歐陽年死得太快太冤,可惜了這麼一個美男子,中了幾下楊慧貞的飛鏢就傷得那麼重,再後來見到他時已經成為尸首。 古廟一戰場景如此之黑,說實話我真的分不清敵友,這也是難以想像的做法,夜晚打鬥居然完全不打燈,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那種黑,不過似乎也與結尾的光明形成對比,也暗示著此場大戰並不是最終的boss級决鬥。 古廟之戰結束后,顧生一路狂笑著向觀眾展示著自己的計謀,此段太過神奇,讓不明所以的觀眾心裡被他笑得發毛,後來蒲鋒先生說胡金銓似乎在向觀眾展示《倩女幽魂》一些鬼怪效果是如何做出來的,兩片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包括女子彈琴吸引書生前往約會一段,又是何其相像。胡金銓不滿足與《倩》的拍攝製作,於是自己動手,處處模仿,卻又處處彰顯他的個人特色,真是無比可愛的導演。 性別倒錯也值得一提。靠畫畫維生的文弱書生,偶遇一身白衣的冷豔俠女,自是被迷得團團轉。女子雖身著白衣(象徵童貞),但其表現卻處處開放,更用琴聲勾來書生與之發生一段莫名的一夜情,過後仍以白衣示人。俠女握劍(象徵男性生殖器),武功高超,遇敵時書生只有退到俠女背後躲避的份。然書生并不甘拜下風,通過自己的“計謀”(不過是小聰明罷了)重新尋回自己作為男性的尊嚴與過人之處。最能體現的便是那長達幾分鐘的狂笑,好像重獲賞識,找回男性的地位,那般開心可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到的。但後來他發現尸首遍地,不見了楊慧貞,卻又立馬“花容失色”,嚇得到處叫喚“楊小姐~楊小姐~”,看,表面上的威風并未持續多久,自己的懦弱本質便暴露無遺。最最顛覆傳統的要數楊慧貞留下嬰兒于顧生一幕,且不論“楊慧貞之前還在拼死拼活地戰鬥,毫無懷孕之相,轉眼間一枚嬰兒便已誕生”多么荒誕不合理,就光是“女子留下孩子給男子,自己卻拋下他們一走了之”這點就足夠引起爭議了,看當今社會,大多是風流男子一夜情后拋下女子遠走高飛,殊不知此片中男女性別如此倒錯,那情景,倒像是《得閒炒飯》中Eleanor去找“食完還賴著Anita不走”的Robert理論,甩出一句“說吧,要多少錢才肯放人”。女子這樣的主動姿態,這樣顛覆傳統父權的做法,如何不讓我驚歎歡喜、拍手稱讚。 若故事到此為止,也可算是一個較為圓滿的結局,我大概會給它打四顆星,但最後的三十分鐘讓我大感意外,毫不誇張的說,我是最後三十分鐘里一直是張著嘴瞪著眼看完的,太過震撼,我幾乎要在影院里跳出來,大吼一句:“電影竟然能這樣拍!” 英文譯名A Touch of Zen開始讓人摸不著頭腦,一點禪意?可是通篇講述武俠、正邪决鬥、愛情什麽的,和禪到底有什麽關係呢?答案就在這最後三十分鐘里。和尚每次都在緊要關頭出現,將壞人輕鬆打倒在地,隨後均是低角度鏡頭,和尚的臉和刺眼的陽光重疊,這一刻,怎能不給人一種神一般的存在感!難怪那些被他打倒的人都仿佛丟了靈魂般對他俯首膜拜。 最後的大漠一戰,依我看才是全片最關鍵的一戰,與之前的狹窄茂密的竹林形成強烈對比,一片空曠荒涼的大漠,只有太陽的金黃,卻毫無竹林那樣生動鮮活的綠色。這樣的戰鬥不是比武功,不是比招式,而是心靈的較量。和尚百密卻有一疏,沒料到被陰險小人所詐,但他緩緩走向山頂,在太陽下靜坐,太陽在他身後形成一圈佛像的光芒,配合音樂效果,那一刻真是無比的讓人心生向佛之意。連小人也被閃瞎了眼,看什麽都是反色效果(多少年來我也是頭一次看到畫面上出現反色效果,可想而知我的震撼)。最後的超凡入圣,講求禪意,我以為是影片最成功的昇華。 觀影結束后我久久無法回過神來,沉浸在胡金銓營造的那個武俠、佛與禪的世界中走不出來。我以為文字永遠也無法說盡這部神作的絕妙,個中緣由唯有各位看官用心去體會了。

 5 ) “侠女”徐枫

在华语影坛里,能够有资格称的上侠女、且最名副其实的当属徐枫了。不仅因为在其辉煌的七十年代徐枫就成为“侠女”的代名词,更因为她经历了多次辉煌和挫折的传奇一生。 上篇 1966年,16岁的徐枫考入台湾联邦影业,她参与的第一部电影便是著名的《龙门客栈》。1967年《龙门客栈》上映轰动一时,不仅票房在各地创记录,还夺取了金马奖多项大奖。徐枫在影片中还只是一个小配角,扮演兵部尚书于谦的长女于欣,被阉党发配到龙门充军。角色虽小,只是在影片中的大侠们身边跑跑,但对徐枫来说,重要的是遇到她遇到了导演胡金铨,开启她电影生涯并带向辉煌的恩师。 两年后,胡金铨便用徐枫出演他开拍的下一部电影《侠女》中的女主角杨慧贞。《侠女》改编自《聊斋》中的《侠女》一文,讲述了一个奇女子复仇报恩的故事。在片中,徐枫不仅亲自演出了大量的武打场面,“武艺高超”(经典的“竹林大战”让人眼花缭乱,大呼过瘾),更是完美的表现了“侠女”作为女性让人称赞的坚毅和勇敢。“侠女”一角的出色表演,让徐枫获得了金马奖“最有希望新人奖”。1975年《侠女》获得了第28届戛纳电影节的“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这是华语电影第一次获得欧洲电影节的大奖,徐枫也第一次来到了戛纳。这一次的经历,加上在之前《侠女》长达四年的拍摄过程中深受导演胡金铨的影响,让她对电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拍电影不再简单的只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这一次的戛纳之行,也让她与戛纳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侠女》之后,徐枫又相继出演了胡金铨导演的《迎春阁之风波》(1973年)、《忠烈图》(1975年)、《空山灵雨》(1979年)和《山中传奇》(1979年)等四部影片。《迎春阁之风波》里妖娆却心狠手辣的蒙古郡主,《忠烈图》里壮烈牺牲的明朝抗倭侠士,《空山灵雨》里直爽的女飞贼,《山中传奇》里险恶的女鬼,无论角色大小每一个都形象突出,让人影响深刻。徐枫自己最喜欢的是《迎春阁之风波》一片。不同于其他的侠女形象,《迎》片中众多的女性角色除了性格的刚毅勇敢之外,身着靓装,姿态仟丽,更多了一份抚媚动人的女儿本色。本片也是徐克监制的《新龙门客栈》的原型之一(另一个当然就是《龙门客栈》了)。 除了和恩师胡金铨的合作,徐枫还参与其它各类影片的演出。其中大量的武侠片之外,徐枫在楚原导演的时装片《舞衣》中扮演了吧女一角,还在《八百壮士》出演了抗日英雄谢晋元的夫人。1976年和1980年,徐枫分别凭借影片《刺客》和《源》两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达到自己演艺生涯的高峰。这两部电影都没有看过,而且好象还很难找到。特别是《源》,很想看,导演陈耀圻是现在金马奖的主席。 人们在评价徐枫的表演时,总说她的一双眼睛是最具魅力的地方。她自己也笑称她大概是唯一一个靠眼睛演了一辈子戏的演员。她的眼睛,亮而有神,眼神不仅妖媚,更带着一份犀利。人物不需要太多的动作和肢体语言,眼神中便透着心中的喜怒哀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她这里便是最好的诠释。 经常出演“侠女”的经历,也锻炼了徐枫坚毅勇敢执着的个性。这大概也是电影带给徐枫的又一分礼物吧。 1979年,徐枫和台湾的地产商汤君年结婚。之后便告别了自己辉煌的演艺事业了。 下篇 虽然告别自己的演员生涯,但徐枫并没有放弃对电影的热爱。1984年,在丈夫的资助下,徐枫成立了汤臣电影公司,开始了自己新的制片人生涯。 1988年,徐枫带着自己制片的《好小子》来到了戛纳。虽然影片本身没有太大的影响,但重要的是,这一年她在戛纳第一次遇见了陈凯歌。他们的这次相遇促成了他们今后的合作,而他们的合作,不仅为徐枫和陈凯歌,也会华语电影带来了新的辉煌一页。 当年,留着一脸大胡子的陈凯歌带着《孩子王》第二次来到戛纳,结果却是得到了一个玩笑似的“金闹钟”奖。所谓“金闹钟”奖,是传媒评选的非常闷、闷的让大家都受不了的电影,意思是需要闹钟来把大家叫醒。(当然《孩子王》并不能用这个来评价。)但徐枫却很认真的看完了《孩子王》,不仅看懂了电影要表达的意思,更认识了陈凯歌的才华。之后,徐枫便把《霸王别姬》的剧本交到了陈凯歌的手上。 1993年,徐枫和陈凯歌一起携《霸王别姬》又一次来到戛纳。在众人的期待和紧张中,《霸王别姬》和《钢琴课》分享 了金棕榈大奖。之后《霸王别姬》又获得各种影评人协会颁发的最佳外语片奖和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唯一的遗憾是在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的评选中输给了俄罗斯影片《烈日灼人》。 这让所有人都非常的高兴和振奋。在后来的采访中,徐枫回忆说,当她第一次来到戛纳的时候,有个细节引起了她的注意。戛纳电影节中,除了金棕榈大奖是一个奖座外,其它的奖项都只有一张证书。那时她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拿到代表最高奖的那个奖座。《霸王别姬》实现了她的愿望。至于奥斯卡的败北,徐枫并不觉得太过遗憾,而是把它当作今后努力的目标。 1995年,徐枫和陈凯歌第二次携手来到戛纳。这次带来的作品是比《霸王别姬》投资更大、也是徐枫投入心血最多的的电影——《风月》。但《风月》却在戛纳遭遇滑铁卢,恶评如潮,铩羽而归。更糟的是,影片在内地和台湾又同时被禁。 朋友们在谈论徐枫的时候,都说她太过认真、对自己要求太过严格,都劝她要放松,不要每次都一定要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但她每一次都还是全身心的投入,电影让她兴奋快乐,也让她紧张忧郁。《风月》的失利,同时丈夫在生意上遇到挫折,给徐枫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压力。徐枫患上了忧郁症。 2003年,沉寂七年之后的“侠女”重出江湖。她以上海汤臣电影公司的名义,投资了彭小莲导演的《美丽上海》,这是徐枫投资的第二十六部电影(除了《霸王别姬》、《风月》,还有《今夜星光灿烂》、《滚滚红尘》和《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等)。《美丽上海》获得了第24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彭小莲)、最佳女主角(郑振瑶)、最佳男配角(冯远征)、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金爵奖”。 2004年,丈夫去世。尽管不喜欢也不擅长,徐枫还是担起了丈夫留下来的房地产生意。“侠女”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自己最热爱的电影事业。 其他: 1974年主演《大摩天岭》赢得了第二十二届亚太影展金皇冠盾牌奖 1994年担任柏林电影节评委 1998年领取戛纳电影节最佳制片奖 2004年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

后记

丈夫突然辞世带来的打击,让徐枫忧郁症复发,而且还多了个恐慌症。但她没有倒下。她有家人要照顾,有事业要打拼。徐枫一面寻求治疗,一面继续工作。在员工面前她还不能露出病态,每天都要“上班预备camera”提醒自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三年才渐渐好转。

之后,徐枫甚少出现在媒体上。偶尔几次都是出席友人的婚礼。

一次是台湾艺人唐志中结婚。唐的父母唐威和韩湘琴都是台湾资深演员,和徐枫相熟,而且徐枫和韩湘琴当年都是贫苦出身,和其他一些相同状况的演员一起被戏称为“孤寒帮”。

还有一次是著名经纪人邱黎宽宽姐在网上放出了一张与四大美女(林青霞、徐枫、张艾嘉、彭雪芬)的合照,然后被媒体广泛转载。

近几年,徐枫开始出资支持对《侠女》《山中传奇》等经典电影的修复工作。2015年她带着修复好的《侠女》40年后重回戛纳举行了盛大的放映会。

在第54届金马奖上,徐枫因其“在演艺、制片方面的成就,以及为修复、保存经典影片所做出的贡献”而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在接受荣誉的同时,徐枫表述,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她将继续投身她所钟爱的电影事业,为华语电影努力!

感谢“侠女”,祝福“侠女”! (欢迎关注个人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

 6 ) 给《侠女》挑点刺

    《侠女》的故事出自《聊斋志异》,原著不过区区几千字,被胡金铨扩成一部近三小时的鸿篇巨制。剧本的改编应该说很成功:胡金铨喜读《明史》,于是将《侠女》的故事的背景置入自己所熟稔的明代;将侠女安排为忠臣杨涟之后,使她的复仇有了更为人所认同的情感基础;摒弃了顾省斋娈童一段,因为现代观众肯定无法接受男主角追女人的同时还在玩男人;对顾省斋的性格也做了改变,从一个好色的登徒子摇身变为满腹经纶却又甘做隐士的才子;将跟顾生有一腿的娈狐则变为东厂锦衣卫……

    但剧本也并非毫无瑕疵,其中软硬伤亦有。

    最大一个BUG该算是杨慧贞母亲的年龄。影片开头,顾省斋问母亲杨小姐家里还有什么人,顾母说:“还有她娘,八十多了,整天病病歪歪的。”其后杨慧贞对顾省斋痛陈家史时,她的父亲杨涟看起来最多不过五六十岁。我去查了查资料,杨涟生于1571年,卒于1625年,享年54岁。怪哉,一个54岁的男人,怎么会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婆?杨涟死后,杨慧贞逃亡了没多久就去了靖虏屯堡,然后遇见顾省斋,期间她只在寺庙里藏匿了两年,又不是逃了几十年。再说据顾母说(我们也能看出来):杨慧贞的年龄只有二十来岁,难道她的母亲60多岁才生她不成?

    又则,小说里侠女对顾生以身相许是有前提的。侠女与母亲生活贫困,三餐都难以为继,全靠顾家照应,顾生时而送米,时而送饭,照顾周全,之后更有葬母之恩。顾母下体生疮,侠女为之洗创敷药,不厌其秽,顾母感动落泪,说我怎么才能找到一个跟你一样的媳妇给我养老送终哇!这一段,批点《聊斋志异》的但明伦评到:“此一哭,哭出女后而两次笑来。”侠女感恩无以为报,便相报在床笫,为顾家产下一子。而电影里,只说顾母给她们送过一次针线,然后顾母伤了风寒,杨慧贞来照料她,顾母哀叹顾家无后,杨慧贞记在心里。之后杨慧贞与人接头,被顾省斋撞破,杨慧贞邀他晚上相见,两人竟然就上床欢好了。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铺垫,看起来更像是杨慧贞为了封顾省斋的口而以色相诱。

    再则,顾省斋在县衙里看到通缉杨慧贞的榜文,大惊失色,飞奔回家,让老母收拾东西跑路。这一段戏,顾省斋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说:“娘,赶快走吧!”顾母居然二话不问,拿着包裹就坐马车走了,与之前塑造的斤斤计较、不依不饶的村妇性格全然不符,未免太仓促了些。

    以上只是百无聊赖,随便挑点刺。瑕不掩瑜,《侠女》非常好看,即便不是最经典的武侠片,也绝对是最经典的之一。《看电影》杂志出版的《香港电影百年》里评选一百部最好的港片,居然没有《侠女》,我还为此耿耿于怀地气结了许久。

 短评

真希望CC能修复此片

8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力荐

4K修复版重映。好多场戏都巨长的原因大概是动作戏真的扎实,徐枫的一招一式都棒极,几乎能感觉到她的一次次发力,还有其他演员也是,所有人练得一定很辛苦。(啊,相比之下聂隐娘的打戏就。。。)另外经提醒,牯岭街的某些情节的确跟这部有点像呢

1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剧情谲诡,意境高远,竹林一战堪称经典啊。那是一个没有替身、没有威亚、武侠还属于文艺片的年代...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Sunbeam Theatre Super 3 Cinema 4K | 最后仿佛强行加塞的一段细想十分cult。比《龙门客栈》好太多,武打部分依然有强烈东瀛剑戟片色彩……摄影美。如果停在“杨小姐在哪里你有没有看到杨小姐”就有意思了……最后韩英杰那个角色老让我想起王千源……

16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这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专门分成上下两部,胡金铨始终高出同时代华语武侠很大一块,无论剧情、运镜、还是动作、深意,甚至对白都极考究。在生活气上,只有李翰祥能与之匹敌,难怪两人能是好友。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书里说侠女“艳如桃李而冷若霜雪”,徐枫冷若霜雪有之,艳若桃李嘛,就差点了。

23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你去对付胖的那个。”PPJJ说,她说得是洪金宝。可怜洪金宝最后死在自己老豆手里,连句台词都没有

28分钟前
  • Bigteeth
  • 力荐

今天在台北中山堂看了修复版,徐枫、石隽等主演演员均出席座谈会(不过没说什么新鲜的内容)。老实说看到古装侠客们在花莲太鲁阁(台湾中学生毕业旅行标准景点)峡谷间追逐,片中且称为“边塞”,感到相当出戏,大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感。

30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石隽映后说, 景色皆依旧,人事物已非。

3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名为《侠女》,实则重心在于援助侠女的众侠士。前段极有耐心地铺垫、设悬念,中段层出不穷的截杀与反击,后段又回归佛门感悟。善恶忠奸分明的二元对置,胡金铨在这段“大逃杀”中折射着曲折隐幽的家国梦想。断壁颓垣、古刹荒斋、翠峰白苇、刀光剑影,画面古典气质浓郁,就是石隽的大眼白有点吓人。

33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实在太厉害了,尤其是镜头和剪辑的叙事描摹抒情能力,五体投地~要是结束在男主抱着孩子离开,没有最后一小时大和尚各种逆光闪瞎,绝对能给五星(但这一小时当一部新片看也很厉害)~感觉胡金铨这是若无其事的把侯孝贤想做的某些事漂亮得完成了~至于前后断裂中途换主题什么的,都是可原谅的小任性~

37分钟前
  • Woodring
  • 推荐

私心华语影史前三,古装/武侠电影首位。需要太多积累才能看懂其中万分之一,看懂其中万分之一即能收获太多。如果只能向全世界推荐一部最能展现中国古代图景乃至文化魅力的华语电影,我会选本片,没有犹豫。美国人有《2001:太空漫游》,中国人有《侠女》,得见此片是缘中大幸,必以终生习之为应。

39分钟前
  • Ocap
  • 力荐

后面看得我失语了。顾省斋找到庙,杨小姐的孩子生出来,这么说顾省斋起码找了八九个月吧。好吧,也许他们春风不止一度。大师说顾省斋有难,他会算命?为什么会有通缉顾省斋的画像?好吧,也许那天晚上的番子没死绝?不过那天顾省斋一直没露面啊。如果通缉顾省斋,那他娘呢?疑点太多了,我好操心……

40分钟前
  • 村景
  • 还行

近似于倩女幽魂的诡魅气氛作引,场景空镜剪辑五六分钟后才有人物登场,画面表达远多于对白,侠女平素是白衣短打,单只夜半私会时,改换和小倩相同的黑色长衣,同样的端坐抚琴,同样的池塘荷花。作为古装动作片,第一次打斗要到60分钟后才出现,儒、兵、医、卜、僧、侠女,多组人物互相试探、杂而不乱。武术动作显得更写实,动作有力步伐扎实,音效上强化刀剑的劈空声、兵刃碰撞的清脆、摩擦时的刺耳。竹林、夜战的高潮都堪称经典。到此处结束足以封神。最后四十分钟单独拿出来也是好戏,从武侠走向佛门玄学之境,可是连在夜战之后又续讲这么长,正邪主角也发生偏离,还是觉得稍微折损全片连贯感。

41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胡金铨代表作,中国首部在三大电影节获奖的影片,也是东方武侠片的里程碑。摄影和剪辑极为考究,服装和布景精妙绝伦,丛丛芦苇、荒山野岭、废堡破寺、茂林修竹,别有乱世侠气的古韵。配乐和音效借鉴传统戏曲,气氛营造甚佳。以负片表现日晒后的幻觉很有趣味。缺点是节奏较缓,禅佛流于表面。(8.5/10)

4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一种拆解连续的动作,用几个片断构建起整体动作感的剪辑。一种反常规的悬疑铺垫方式。一种中国山水画风的构图,在横摇=卷轴的铺展下广袤的空间被无限延伸。一种空灵与飘逸。一种前后景的并置,多重性的空间。一种人在环境中如何行动,而非人如何影响环境的禅意和哲学。

47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那個攝影,那個剪輯,那個畫面,那個敘事,那個懸疑,那個竹林與大漠之戰,那個朝廷與“忠良之後”的關係,那個柔弱書生與強硬俠女的性別倒錯,那最後三十分鐘讓人看得無語的昇華境界,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不愧是神作中的神作,五體投地的膜拜,有時間要寫篇影評。

50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4.5,这片若是着落于“侠女”复仇,则定是一等一的类型经典,但格局太小;但最后落于 a touch of zen,则太拖沓,对佛教理解和表现也太浮于表面。野心成就了这个片子,也让其最终无法完美。徐枫真是太美,而石隽的古装扮相真是本片瑕疵之一。

54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竹林戏看了好几遍。胡金铨离开邵氏真是再明智不过,若一直在邵氏的假布景中,是绝对拍不出《空山灵雨》和《侠女》这样的作品。

59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武侠影展4K修复版】惊喜太多,以至于运镜设计还有故事节奏的一些粗糙和问题都被不那么显眼了。意外的有好多很有趣的心理剖析部分,竹林戏拍的实在太厉害了,结尾负片效果处理很棒啊,胡金铨还会这么玩。相比于中文片名的侠女,还是英文片名A Touch of Zen更适合本片。 8.7分★★★★☆

1小时前
  • qw0aszx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