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合唱团

HD

主演:刘德华,卢冠廷,雷颂德,鄂靖文,吴岱融,谢君豪,李丽珍,孙佳君,关礼杰,尹扬明,于淼,陈聆子,郑丹瑞,王嘉慧,林恺铃,伍咏诗,姚学智,王智骞,吴卓衡,区再奇,王宣华,许明辉,陈小燕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1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2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3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4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5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6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13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14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15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16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17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18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19热血合唱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年轻人已不会回到狮子山下

先要说好这个电影,稀碎,作为香港电影来说,实在是使人唏嘘。但是我又不争气地流下了我廉价的泪水,宛如看了一个巨大的过气HK黄金时代演员拼盘演唱会,用我的钞票为我不值钱的情怀买单。

荧幕上老去精瘦的刘德华依旧在做着活力四射又夸张的动作,但是掩盖不住自己衰老的关节已经不灵活了,哪怕他那么努力保持了如此好的身材和状态。吴岱融在我脑子里还是天若有情和郑伊健要死要活的样子,结果转眼满头白发。谢君豪南海十三郎的样子早已不在,瘦到脱相。卢冠廷更是老得胡子都白了,关礼杰家暴已然痴肥的李丽珍(我永远的心头好白月光李丽珍)……每一个都在告诉你,时代变了,他们老了,变了,虽然你还愿意为他们买单,虽然他们依旧全情投入依稀旧日身影,但他们已经不能变出黄金时代的影片了。

对比原版《放牛班的春天》,这版本土化得非常成功,因为因为这种本土化的成功,而分外失败。我找遍整个北京没有粤语版,就离谱,然后看到片尾显示这是上海官方基金项目电影,默默明了。电影里只要你稍微会点粤语就能处处看出违和感,甚至可以对着口型把词配出来。里面手机聊天截图还是粤语对白,变成气泡对话框连北京话都出来了????这就是不用心啊,或者说是一种投诚吧,就希望获得大陆票房。那你怎么不把狮子山下、谁能明白我、筐底橙全都改成普通话啊,何必呢。

这个电影里香港那种被规训太久的乏味,得益于冲鼻子的精英味,他们拥有合唱团和搞合唱比赛合情合理。结果呢,所有的矛盾都被柔光处理,自闭症随随便便就能开口、自残的姑娘一下子好了、劏房家暴好像是一个镜头晃过去,只要色调明亮一点就能解决。精英们早早把孩子送去英国等着上剑桥牛津……李丽珍那个酷似方力申的崽可能演技好一点,显得他人物完整一点。这些尖锐的矛盾比一点就到家的困境还好解决,很难说是不是一种审查下的不努力。

年轻人对着唱狮子山下的合唱团扔易拉罐,这个场面实在是太富有隐喻(拍得倒是相当不怎么样)。当年狮子山下听着罗文歌声白手起家的香江人已经成为了过去,年轻一代哪里都一样,在卷不完的内卷里沉浸在小世界。正如这个年轻一代的电影,所有人努力,老人发挥最后一点光和热,大家一起自我感动,整出一个稀碎又他妈的感人的作品。

情感确实很厉害,刘德华最后在机场候机室指挥的片段可以说演得非常好,他演绎生涯中罕见的演技高光时刻,甚至第一次感动了我。但是前面的铺垫到这个感情爆发是一点也不顺,所以获得我廉价的泪水不能说明任何事,只能说确实有高光时刻吧……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人生中极重要的一部电影。我至今会唱其中的每一首歌,马修离去时候,漫天的纸飞机和死亡诗社最后那些站在桌子上的朗诵惠特曼的学生一样,照亮过我的青年时代。我们的电影里,坏孩子不如何坏,好人自然也不如何好。我为刘德华的努力动容,但那些绵软无力又混乱的故事线实在是不痛不痒。一个合唱电影,最好听的部分是林子祥版本的谁能明白我,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片尾我要再次哭号,珍妹啊!!!你怎么就这样了呢!!!!!!虽然你还是我的白月光,但是珍妹啊!!!容颜不似彩楼前了……

 2 ) 能净化心灵,鼓舞对梦想的信心的好片

或许我是比较好骗的,很容易被剧情带入,跟随着故事和故事里的人一起感动,感动之余是良久的反思,回想自己在现实面前忘记了初心,是该重新找回自己了,找回属于自己的信念!

现实过于浮躁,好像很多人理解不了这部片的价值观。可能是生活给我们加上了太多的凌乱与浮夸,无法全心投入去欣赏去理解,觉得电影尬的人,需要脱去身上的那些浮夸,用原本纯净的心灵,再来观看这部片,跟随它找到自己,找到原本的信念。

 3 ) 刘德华真的带不动啊...

可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的原因,我感觉我最近记忆力明显下降。

不能像原来,很多事情都能规划好,有条不紊的去打钩。

我前两天在学长的引荐下认识了洪浚嘉,之前我是在《破冰行动》里知道的他,这次他在《除暴》里和吴彦祖一组。

加了之后,他表示最近比较忙,可能都不能第一时间去看自己的电影。

我小脑瓜一转。

上次不是知名电影公众号“Roy的电影圈”说这周有《除暴》点映吗?

于是我就说

然后,我今天跋山涉水的邀请了朋友一起看电影...

买了饮品,我还火急火燎的跟朋友说,我先去上个厕所,免得到时候错过剧情。

取完票,我发现好像有点不对劲。

我再一看...

原来是我提前一周到了电影院。

但“贼不走空”,来都来了,我就直接买了一部,这周我并没啥期待的

热血合唱团

Find Your Voice

你见到这篇推送的时候,时间可能比较晚。

因为我真的是六点多开场,看完回家八点多才开始写的推送。

新鲜出炉。

这个电影其实和我在“每周观影指南”里面写的差不多,它就是一个类似于《放牛班的春天》一样的故事。

刘德华饰演的知名指挥家受朋友之托回到香港教一群废柴学生练习合唱。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是能感受到,它的立意是好的。

不同的废柴学生,有着自己的缺点,而这些缺点又能引入到每个家庭存在的原生问题。

通过集体活动的合唱,培养集体精神,配合着老师的“有教无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声音。

这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

那为什么,我说的是,这部电影立意是好的呢?

因为除了立意之外,这部电影的其他方面基本没啥别的可取之处了。

如果我们以一个俗套的热血故事为及格线的话,这部电影是,即便是加上刘德华和港片情怀,也带不动的那种。

我们不拿这部电影对标《放牛班的春天》,因为任何一部电影,如果我们都拿同类的顶尖标准来衡量可能显得过于严苛。

既然是《热血合唱团》,那么一个俗套的“热血故事”应该怎么拍呢?

首先主角应该是遇到了一些成长的挫折和困难吧。这种困难最好是被动的,也就是他是被命运所裹挟,被迫的进入窘境。被命运所裹挟,是所有芸芸众生的共同点。

所以这样的角色一出,观众即便没有完全的代入感,也能或多或少的体会到情绪。

那么如何热血呢?

当然,这个被命运所裹挟的人要去做出突破,去突破芸芸众生的限制,去成为英雄,至少是自己的英雄。

有了想法,就要去做。

所谓一波三折,在做得过程中肯定要再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简单处理,就塑造一个大魔王就行。复杂点可以挖掘下角色身世背景,引出相关人物丰富剧情也行。

总之,困难一定要有,主角遇到了,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

此时的努力过程主要用来压抑观众情绪,在最后才好爆发,才好煽情催泪。

再次之后,电影之后,一场比赛,紧张刺激,争分夺秒,BGM高燃或抒情,点燃情绪,热血收官。

常规思路就是这样,热血电影之所以热血,就是要让身为芸芸众生的观众看到芸芸众生去努力拼搏成为英雄的可能。

只要将以上的这些东西完成的八九不离十,一部及格线左右的热血片就能完成。

那么《热血合唱团》到底差在哪里呢?

其实它哪里都不差,它是按照模板在拍,但是哪里都有点多。

全片只有九十多分钟的剧情。

电影却想要细化到五六个小孩的,甚至想要呈现他们每个人的家庭。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蜻蜓点水。你可以通过一些群像来体现有教无类,但主体应该还是落在一两个主要角色身上,这样才能较为完全的呈现角色成长,方便观众进入剧情。

毫无重点的人物剧情,不仅是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也影响了电影的剧情时间。

让很多本该花时间处理的事情都变得非常突然。

比如说废柴学生为啥能一下子都开始听话?

电影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些事,只能通过某一个家庭的转变来引起所有人的变化。

这就非常的尴尬突兀和无语。

类似于A同学家里好了,所有同学家庭就都跟着父慈子孝起来...

多少是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了。

这样的负面效应是连续的,电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从开始崩了节奏,后面也就乱的一塌糊涂。

突如其来的情绪转变、一开始来势汹汹的大魔王后续却毫无踪影、刘德华忽然成为逃犯...

剧情情绪的混乱已经让电影不可控,所以大男主刘德华只能靠着一大段一大段的鸡汤把破碎不堪的剧情一一拼凑。

本应该是群戏的合唱团俨然成为刘德华一个人的配角,而这个主角又只能说鸡汤,毫无灵魂,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而电影最悲惨的莫过于,它用着香港的老演员,配着老歌。

影像里却是一个又一个哭戏都哭不出来的年轻演员。

时代的割裂感,和香港电影的后继无人扑面而来。

让人一声叹息。

四分吧,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学过电影相关知识的人,我想说的是。

这片子的剧本,真的是我上我也行。

换个逻辑,刘德华就像是带了一群完全不会做电影的人拍了部片子。

那是真的带不动啊...

 4 ) 满是石子的生硬鸡汤——《热血合唱团》

今天聊聊电影《热血合唱团》。

片名Find Your Voice (2020)。

《热血合唱团》讲述了一个颇为热血的故事,刘德华饰演国际知名合唱团指挥家严梓朗,应邀回到香港,指导一群问题学生联系合唱,并成功逆袭的故事。

故事强调心中充满希望,要用歌声治愈人生。

我最初对《热血合唱团》的期待很简单,本以为这是一部音乐电影,类似《悲惨世界》《马戏之王》等影片,用大量原创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再不济也会像《闪光女孩》一样,会穿插很多还不错的原创音乐。

但是我想错了,《热血合唱团》实质就是一部捏着观众鼻子灌鸡汤的生硬套路电影。

这个生硬在剧情和演员表演两方面。

影片的剧情发展极为生硬,硬的好像观众坐在三角形做车轮的车子上。

同样是音乐成就梦想的题材,本片的音乐内核没有能够像《神秘巨星》,用实力征服观众,结局倒是和《神秘巨星》一样扯淡。一群半路出家三脚猫的业余同学,在缺人缺钱缺技术的情况下吊打了一大群科班尖子生。

这在内卷大潮下,就显得十分有趣。人人都在极力提升自我,避免被卷得渣都不剩,偏偏影片告诉大家,只要满怀希望就能获得成功,这和“用爱发电”基本也没啥区别。

学校校长推崇有教无类,合唱团指挥告诫大家心怀希望,但具体怎么做却没有丝毫头绪。

领导者们说着无比正确的废话,实际行动中用爱发电。

片中合唱团人数众多,大部分时间用于刻画群像,群像戏最后沦为各个角色悔过自新的短视频剪辑合集,正经合唱训练镜头反而少之又少。

给出的结论仿佛就是,做个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人,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哪怕是一群没有任何基础的三脚猫学员,也能吊打精英班苦苦训练多年的合唱团。

并不是说电影不能讲鸡汤,关键要看怎么讲。

如果是一个生硬且脱离实际的鸡汤故事,观众们自然不会买账。哪怕是曾经的天王担任主演,观众依旧会勇敢地表达出:这是烂片。

同样是励志题材,可以看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卡特教练》《嗝嗝老师》是怎么做的。教练老师自己言传身教,学生们认清形势主动要求进步,这两点缺一不可,而且动机要真实自然,令人信服。

再往前数,还有被奉为经典的《放牛班的春天》,同样通过音乐感化学生,里面老师和学生的表现令人信服得多。

像《热血合唱团》表现的那样,每个角色都是工具人,行事毫无逻辑动机,全屏剧情需要,前一秒还愤世嫉俗极度厌学,后一秒全心全意投入学习,观众自然会觉得故事没讲好。

演员表现方面同样生硬。

老演员就不说了,年轻演员鲜有出色表现,基本都很作。

演员眼神动作和角色心路历程感受不到联系,演员演得尴尬,观众看得也尴尬。

每个演员都在刻意强调角色身上被贴上的标签,拼尽全力表现这些标签,却忽略了这些角色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东西。观众最终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角色,而是一群标签在来回移动。

本片评分低迷、票房遇冷,和电影表现十分匹配,正说明了观众们辨别能力有所提升,不会迷信演员也不会盲从宣传。

德艺双馨功成名就的人如果消耗自身影响力去提携新人、去挽救香港电影,而新人、影片水平不行的话,结果只能是老艺术家的自身名誉受损。

生硬鸡汤满是石子,

空喊口号一言难尽。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5 ) 细数《热血合唱团》的几大败笔

剧情方面 1.著名指挥严梓朗回国接手热血合唱团的真实目的居然是撞死了人逃逸,在临近比赛的关键时刻又跑去自首,这波操作够骚。 2.严梓朗的对手合唱团对剧情推动丝毫不起作用,可有可无,编剧想渲染又不动笔,轻轻点了一下又退回。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 3.B计划讲着讲着就消失了,有头没尾。同样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的问题。 4.人物动机没有逻辑。前一秒还在渲染曾小龙勤俭持家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形象,他接下来的剧情就去偷东西?第二次偷还被抓了?后来怎样也没有交待。再次怀疑剪辑甩锅。 5.想要突出的人物太多,主次不明。编剧和剪辑建议互相对照对照。 6.鄂靖文饰演的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整部影片看完只记得她鹤立鸡群在一众说粤语的角色中操着一口京片子(只针对角色不针对演员)。 7.最后比赛是唯一的亮点,但你欺负我没待过合唱团?没有指挥就算了,唱着唱着来一段rap是什么意思?还在这种国际化比赛的舞台上,评委和观众还热泪盈眶。我:???编剧想突出他们的转变也不至于这样吧?这就好比在红毯上穿背心裤衩,突兀难受。 8.机场指挥。严梓朗最后在机场候机室,对着一部手机手舞足蹈,后面围上来一群不明就里的人看着他。配上煽情的音乐,各种摇镜头、特写,他潸然泪下。对不起这很煽情吗?我只看到了刻意和不走心。

技术方面 1.前面屡次提到的剪辑。又快又乱又生硬,好好地硬是把一部文艺片压缩成了逐页播放的PPT,还不时存在串页的现象。 2.导演功力可以用差劲来形容,场面调度不及格。举个例子,蒙眼抓人那一段,剪辑不连贯,镜头切换前后角色的行动轨迹不一致,而且剧情设定是角色边动边唱,但演员根本不敢开口,一开口就是穿帮,歌曲节奏对不上,只能后期配音。我觉得这不是演员的问题。 3.配乐从头到尾填充得满满当当,且切换生硬,丝毫不考虑观众情绪转变。 4.电影语言匮乏。我没有看到技巧性的蒙太奇,什么隐喻蒙太奇,平行蒙太奇,都没有。导演和剪辑也互相对照对照。 5.灯光不自然。开头严梓朗在舞台上的时候脸光和背景光很突兀,后面的剧情也有这种情况,甚至一些很基本的光源都出现得莫名其妙。有理由怀疑绿幕抠像。

写在最后:虽如此说,不代表这部电影一无是处,至少立意是好的,能看出刘德华先生在很努力地塑(饰)造(演)角(自)色(己)。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广了合唱文化,强调了它的教育意义和普世价值,单凭这一点,就没理由全盘否定影片。尽管作为某大学合唱团的一员,我深爱着合唱团,谁跟合唱过不去,我会第一个跟他急。对比一下隔壁的《放牛班的春天》吧。

 6 ) 这部电影在“刘德华主演烂片”里也要垫底了|大宝剑专栏

总是欢笑多于唏嘘

文|大宝剑

作者简介:难道我会如来神掌也要告诉你?

01

虽然对刘德华很有好感,也不得不说一声,《热血合唱团》可真是糟糕啊。

《热血合唱团》是这样的一种糟糕,这一群主创从一开始都奔着一个情怀去,他们可不是简简单单拍一部电影,更不是为了赚钱,他们要做的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哦,用电影里的台词来说,就是要“值得”。然而,做出来的偏偏就是这么一个糟糕透顶,让人尴尬不已,甚至还会对主创产生出一丝丝怜惜的感情的东西来。

《热血合唱团》的豆瓣分数惨不忍睹

怜惜啥呢?哀其不幸呗。没有才华到这种地步,也要挣扎着做电影这个行当。真不知,电影到底亏欠了他们什么。如果李安口中所说的那个“电影之神”果真存在的话,那“电影之神”真应该给他们托个梦:

抠抠你地,莫搞我啦,歹佬。

02

《热血合唱团》是一个类型片。它的失败也告诉了我们,类型片真没那么简单。

《热血合唱团》这种类型片呢,大概就是一个loser的教练,带着一帮loser队员,赢得了一个在旁人看来不可能的胜利。

这个过程总要反复好几下,一开始教练和队员彼此都看不太上,总要有队员要中途退出啦,肯定有队员遇到什么困难了,必须要遭到了同行的耻笑了,如此等等。不过别担心,这些他们能一一克服。一般情况,在最后的高潮里,是需要教练牺牲自己,队员在一股莫名的精神力量的感召下,眼含热泪,唏嘘多于欢笑,一股脑的就赢了。

近五年来刘德华主演的8部影片,豆瓣均分只有5.3

这是骨架。《热血合唱团》基本上也搭了这么一个骨架。那,为何还会翻车呢?

因为一根骨头,要靠上另一根骨头,需要筋,需要肉。筋和肉就是一个情节走向另一个情节的合理性,合法性。筋和肉不对,骨架搭得再像那么回事,一口气吹过去,它也会散掉。

03

我们来看看《热血合唱团》的筋和肉出了什么问题。

学校高层想组织三所平民学校的学生,搞一个合唱团,让他们进入比赛。

这里的问题很大。这样的类型片里,不管是合唱团,还是棒球队,一开始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赢?为什么要组成这么一支合唱团?必要性在哪里?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得不搞这么一支合唱团就不行?

《热血合唱团》几乎是回避了这个问题。找出一个意义并不难,比如说,学校要被政府裁撤了,为了证明学校是有价值的,这些学生需要靠合唱团来证明自己。这样就合理多了。

比如说,这一群学生非常自卑,他们心底非常需要一场比赛来证明自己和别人一样都是人。

卢冠廷和刘德华饰演音乐家师徒

然而,《热血合唱团》里你看不到这样做的意义,除了卢冠廷饰演的校长在自我感动以外,你完全看不到理由。

对于合唱团而言,还有一个更直接的问题,为什么是这些学生?怎么挑选出来的?是因为他们声音优美,先天素质就好吗?

没说。反正就是他们了。而且还用上了一些手段,逼他们参加这个合唱团。就这样轻飘飘的对付了合法性的问题。

更为致命的是,这些学生里还有一位大舌头的孩子。为什么是他?为什么一定有他?为什么到最后,甚至还是他上台发言?是不是太不把合唱比赛当回事了?

所以,从一开始,《热血合唱团》就是一部失去了动力的电影。所有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找到这群孩子组成一个合唱团,似乎只有校长知道。

嗯,我也知道。

为什么呢?因为合唱团只是个象征嘛。这部电影就是需要有一支底层阶级孩子的合唱团,就需要他们上台,就需要用他们来表达政治隐喻。因为有这个需要,所以就搞咯。至于合理性,合法性,逻辑,一边去。

孩子们在片中的成长轨迹并不令人信服

04

《热血合唱团》大概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情绪:香港的年轻人,他们没有问题。如果有一个好的教练,如果有适合他们的舞台,他们是可以发光发热的。

“你觉得音乐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他们没有问题,只不过这个世界有些人先入为主的看问题。”

这是电影里的台词。行吧行吧。我不先入为主的看问题,那看看电影里,这些年轻人都是什么样的。

在《热血合唱团》的导演和编剧看来,有问题的年轻人大概是什么样的呢:

偷东西。哦,这个可以算。

打架。也算吧。

cosplay。什么鬼,看来你对cosplay的成见很深啊。

谈恋爱。你说什么呢。你可是香港人啊。

自闭。别搞我啦。真的。大佬。

看,这就是电影主创眼里的年轻人。对年轻人的认识如此肤浅,对底层阶级的认识如此表面,就这样还要拍好电影。做梦吧。

所以,你就会看到,“合唱团”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困难,他们遇到的全是假的困难,他们又一本正经的假装在解决困难。真是一部假里假气的电影。

电影中没有真正的困难,所以故事很难成立

05

可就是这样,时间也很难撑到90分钟。怎么办?对于这部电影来说,简单,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于是,“合唱团”队员突然就在街头唱上了。听众突然就对他们扔罐头里。突然大家就打架了。打架的视频突然就被领导看到了。

领导严肃的对教练说:

“这个视频点击量有5800啊。”

别笑。是电影里的原话。不管这部电影怎样,这句台词给我的感受,还真是“欢笑多于唏嘘”。

还真是弹丸之地啊。

教练向领导求情,别开除这个孩子。领导说,行,除非他的三门功课都70分以上。

完全搞不明白开不开除和成绩70分以上什么关系。成绩好就可以打架了吗?

通过“天降打架”,《热血合唱团》又可以撑十几分钟了。

撑时间,摸鱼,《热血合唱团》还真是标准的打工人呢。

音乐能解决问题吗?不能

06

不用赘述,《热血合唱团》的每一根筋都是软弱无力的,每一块肉都是松散的,所以,它完全是个样子货,一阵风就可以吹散它。

那么,情怀呢?表达呢?政治隐喻呢?

放心,这些倒是足足的。

这个底层阶级的孩子组成的合唱团里,有一个富二代。为什么呢?电影里说,他是自愿参加的。

这个富二代,在《热血合唱团》里就代表了电影的一厢情愿,一厢情愿的认为,精英阶层里有部分人是愿意和底层人民共呼吸,同命运的。

所以,也就能明白,这位富二代被他爸爸逼着离开香港去英国,又思念成疾,不得不回来,这些都代表了些什么了?

《热血合唱团》的情怀并不难理解,在香港风雨飘摇之际,这部电影试图让港人回到《狮子山下》的意境中:

即“我地大家,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世相随。”

可是,How?

通过合唱的形式吗?

理想一起去追?可是,你的理想,和我的理想,一样吗?

这就要用到电影里的台词了。

“你觉得音乐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吗?”

刘天王指导小演员演戏

07

话说,刘天王真的可以考虑从政了。

《热血合唱团》里,没有逻辑,没有理性,没有路径,没有方法论,有的只是从天而降的问题和从天而降的解决办法,有的是自以为是的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声音,有的是我感动了你也必须感动的势头。当政客,和这不也差不多吗?

刘德华对香港的感情,自然不用怀疑。然而,他的职业发展又完全不允许他像黄秋生一样直抒胸臆。胸中的块垒需要浇,痛苦需要化解,这一切于是都寄托在这样一部《热血合唱团》里,从这个角度,倒是也能理解他对这样一部电影倾注真情,真情流露,流露无遗了。

然而,电影毕竟还是给人看的。香港的年轻人,会去看《热血合唱团》,会因而感动,因为激奋吗?不得而知。可是另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对《热血合唱团》的无感,甚至是恶感,那就是必然之理了。本来就不是普世的情怀,更何况电影又那么难看。

华仔为影片写的亲笔信

08

再多说两句。“热血合唱团”的英文名是“find your voice”。

这个名字多少有些虚伪。明明是自己听不进年轻人的声音,明明是年轻人已经表达了那么多了,这边却说,不对,那不是你的声音,快,找到你的声音,找到自己的声音。

也即是说,什么是你自己的声音,你自己说了不算。什么时候我满意了,什么时候才算你找到自己的声音。

那还唱个J8。

09

再多说一句。

这部电影里没有李丽珍。没有李丽珍。没有李丽珍。

剧照里有李丽珍哦

编辑|徐元

排版|透纳

THE END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短评

刘德华简直就是最适合演老师的人,没有之一!!

8分钟前
  • I’m my family
  • 还行

仿佛是在看低配弱智版Glee,国语配音要再减一星,我看呆了,刘德华到现在还能演这种小学生电影啊。还有鄂靖文是干嘛去的……

13分钟前
  • 甄子
  • 较差

中规中矩,一星多加给刘德华的努力

18分钟前
  • 收到信號
  • 还行

请大家自备纸巾,因为很可能会被尬哭。

22分钟前
  • 小玉
  • 很差

刘德华在华语电影低潮的时候致力于培养新导演好导演,现在香港电影低迷,他又回来反哺香港电影,培养新人,香港电影真应该给他颁个终身成就奖。这个电影前半部分有点平淡,但是后面就进入高潮,再加上狮子山下和谁能明白我的翻唱,还是值得一看的。结尾处有翻转,主题得到了升华,特别是严老师隔空指挥那段,挺感人。但是剪辑处可能有点生硬,并且我极力推荐看粤语版的,国语版托了后腿。4星鼓励

26分钟前
  • -
  • 推荐

4.0分。给各位趟雷了,国语配音口型对不上特别违和,合唱团新人浮夸的演技像在看十几年前的港台偶像剧。本质就是一出失意老师碰上一群吊车尾班的励志故事,老生常谈没啥新意。华仔强行灌鸡汤,情感过渡的动机非常匪夷所思,大伙不喝也罢。

28分钟前
  • 臻圣
  • 较差

林子祥的《谁能明白我》真好听

32分钟前
  • 团小纸
  • 还行

需要大家抱团自救,还是学校的正确引导?难怪有条件的要把孩子送往英国。多一星给到华哥,大概天王走错片场了。

35分钟前
  • 永远热泪盈眶
  • 还行

尴尬的我脚趾抠出一个电影院...

40分钟前
  • 白天做梦
  • 很差

一部让人原地抠出魔仙堡的电影。

44分钟前
  • momo
  • 很差

真的少有被剧情推着走的电影,这个真的推得特别难受,比挤地铁时候后面有个200斤大汉推过来还难受。而且剧情越演越后,完全变成了一场喜剧,真的特别好笑荒诞,所有东西莫名其妙,你甚至不知道它后续还会给你什么匪夷所思的“惊喜”。

47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很差

别什么《死亡诗社》《欢乐合唱团》了,连同题材也同是本土制作的《非同凡响》都比不上。整个电影好像刘德华友情出演的慈善广告,努力拖飞机,但成效甚微;里面几乎每个学生的家长都是值得再一次机会的甘草实力派,也全然沦为布景板。打架的那个小哥和小朋友分别长得像王源小时候和现在,同框看得很穿越。【粤语版能准确听到不识宋仲基,不玩FB、INS;字幕变成了不识吴亦凡、玩微博和微信,有咩問題?】

49分钟前
  • 基瑞尔
  • 较差

一星是給演劉德華那位演員

54分钟前
  • garychan001
  • 很差

之前还说这破名字别耽误一部不错的电影,结果发现片名算好的了,什么合唱团,什么中国放牛班,你要说“逐梦演艺圈”我都信!本来寄希望于电影类似古天乐《可爱的你》类型,结果这么温馨励志的题材,情感渲染力为零,鸡汤灌到想吐的感觉。看在刘德华、吴岱融、李丽珍、雷颂德、以及久未露面的卢冠廷等老演员的面子上,多给一星吧。刘德华应该是欠人情才接下这片,真服了,2020年预期与观感落差最大的电影来了

5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较差

两星给华仔,可惜华仔带不动,仿佛看了个合唱团版的《逐梦演艺圈》……

1小时前
  • 天晴
  • 较差

华仔为了支持香港电影,都开始出演学生作品了吗?

1小时前
  • 溺死的鱼
  • 较差

不瞒你们说,电影开场十分钟我就想走了,是华仔让我坚持到了最后,结果看完发现居然讲了个不要酒驾的故事。最后的大合唱里乱入一段rap,我真的尴尬到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1小时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很差

再浓的情怀也不能成为影片拿高分的滤镜,人物很多,灵魂很少。观众很难感受到角色的血肉。刘德华扮演的不是老师,而是上师。他有一张开光的嘴,任何顽劣之徒,只要听他讲话,就能悬崖勒马,重新做人。

1小时前
  • 尘飞扬
  • 较差

无语!我好想哭,但是我哭不出来,我真的哭不出来!

1小时前
  • [未注销]
  • 较差

一切情节发展都在预想当中,大套路套小套路,各种套路剧情与设定。而且情感铺垫非常有限,更多是刻意煽情与自我感动,所以才会让人觉得尴尬。满是遗憾的一个片子,尤其还有这么强的客串阵容,挺可惜的。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