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正常2016

HD

主演:张兴超,叶锐洪,李会,周嘉亨,黄馨,苏雯珊,李伊,卓雅雯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2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3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4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5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6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3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4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5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6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7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8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19呼吸正常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完之后,更舍不得广州了

在离开广州的前夕,看了这部片,心满意足。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广州本土故事,只要你在广州混过几年,来看这部电影绝对会觉得亲切。我要离开了,越看越舍不得。

首先是因为《呼吸正常》把广州拍得太美。

以特定城市为背景定基调的电影,之前也看过一些。《火锅英雄》里山城重庆,《白日焰火》里的哈尔滨……当然,最突出的肯定还是伍迪艾伦片子里拍了又拍的纽约。

但以广州为主角,还是头一次。

贯穿全片的爵士乐《something in blue》,(也是片子的英文名),还有主要以台词撑起全片的风格,都能看出导演对伍迪艾伦的模仿。

但纽约的浪漫在于街边的咖啡馆,河边的长椅……广州的浪漫,则在于小市民的柴米油盐。

镜头缓缓扫过,我们看到了2014年广州塔附近的灯光节,好多人拿着手机照相。还有荔湾老区,道路两边树长得很密,所以那些路往往显得暗沉沉的。也有爬白云山的部分。大家把鞋子脱下来,在石头路上走(刺激脚上穴道对健康有益),一边走一边呲牙咧嘴。

还有北京路的街道下面,是宋朝的街道。在北京路上,有一段路能让人隔着玻璃看古代的街道,非常超现实。

我最喜欢的是片中拍广州食物的部分。

没钱,就点便宜的猪脚饭,油腻腻的一盘,饱肚子,肉味浓。手上有闲钱,大可以去北京路上,或者荔湾找家老字号甜品店,点一份杨枝甘露什么的享受一下。

看完这部片,估计没来过广州的人都会想来住一阵。

还是说回电影。

故事分为了两条叙事线。

一边是三个大学毕业没多久的男生。一个广东男孩家里开了个厂,随时都可以回去过清闲日子,但是他觉得太没劲,就先无所事事地漂在了广州。从头到尾,基本上就做了一件事——暗恋一个叫树树的大四女生,天天在她学校旁边晃悠,显得很寂寞。究竟是因为寂寞而找个暗恋对象,还是因为暗恋无果而寂寞,我们不得而知。另一个广东男孩则没这么幸福,他是个银行销售,每天穿着西装,磨破嘴皮子到处缠着别人办信用卡。最大的压力来自他的女朋友,一个漂亮,时尚,物质需求很高的女孩。每次见面,女孩都要去昂贵的餐馆,买礼物,还有……抱怨他的工资低。

看到这里的时候,一开始我真是有点不理解为何男生会继续跟这样的女孩交往,因为这样的恋爱简直跟压榨没区别。但当男生得到一个去上海工作的机会,女朋友站在天桥上低着头说,你走了,谁陪我看电影,谁跟我一起喝摩卡咖啡的时候,突然有点明白了。男女之间的感觉,说到底陪伴二字,只要还想有对方在身边,其他的缺点倒不那么要命。

扯远了,说说第三个男生。

这个从北方来到广州,换了无数个工作,只存下6千块,蜗居在大学城的城中村的男孩让我看到了一些认识的人的影子。他们在职场上,社会中混得不怎么样,脑子里老是想着自己感兴趣的那点东西,比如写一本叫《我,机器人,上帝》的小说。

但把这些想法跟别人说的时候,自己说不好,别人也不爱听;最终,好多都不了了之。

另外一条线,是拍一对男女,但不是拍日常生活,而是拍他们的精神世界。

两人都挺有个性,男生是一个说话特别好玩的物理学博士,第一次见面就开侃量子力学;女孩瘦高,剪很精神的短发,常常被误认为是同性恋;都是我们身边被称为“很有趣的人”这样的类型。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戏份不多的人物。比如那个南方报业的主任,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挺深的—— 我们做报纸的,自己都不看报纸的,再做下去有什么意思呢。因为对这个演员有了解,所以基本知道他说的根本就是真心话。一个在传统媒体干了10多年之后离开的人的心声,看开了,但还是无可避免得无奈。

实际上,这部电影里的角色说的每句话,基本上都不是出自剧本,而就是他们自己想说的话。

导演云中说,他在拍这部电影之前在网上发帖子找演员,然后选了20多个。大家每个周末出来一起聊天,然后,他们生活的内容就直接被重现,成为电影里的故事。比如暗恋树树的男生,他在拍戏过程中真的跟树树表白过,被拒绝了,后来他结婚了,妻子是另外一个女孩。还有那个物理学博士,在生活里就是个妙语连珠的人,给电影贡献了不少段子。

据说这种即兴拍摄很过瘾,王家卫,阿巴斯都玩过这种拍摄手法。

而这种拍法,让这部电影特别省钱,演员基本上都不用片酬,就是导演拿着相机,边走边拍。很多时候还是偷拍街上的行人,充当群众演员。

在国内,这样的电影很少见,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会觉得电影跟小说一样,都是作者表达自己情感,世界观的工具。之前去西宁电影节看几个导演的处女作,有拍自己80年代的童年回忆的,有拍自己暗恋老师的经历的。但云中导演的这部片却是导演本人退了两步,隐没了,我们看到了全都是演员自己的故事。他隔着一段距离,拍这些认识了两年的人,更重要的是,拍这个呆了10年的城市。

据说当年云中导演从北京刚来广州的时候也混得不好,晚上睡不着,就坐在阳台上听隔壁的人打麻将。那时候的心态,估计跟片子里这些刚进入社会的男生差不多吧。片子里有一幕,是3个男生聚在ktv里唱歌,喝酒。喝高了,真心话都出来了,他们其实多少都有点互相瞧不上,觉得对方是在逃避生活。说别人,其实也是对自己不满意。这时,他们的朋友,一个一开口就是心灵鸡汤的男生这样开导他们—— 我们都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走自己的路就好了嘛。结果他们愤愤地回嘴:对,走自己的屌丝之路。

这样的碰撞挺有意思的,每个人都多少有过虚无主义的时刻,和拿心灵鸡汤/鸡血鼓舞自己的时候。

而《呼吸正常》就是在展现这种不断被问题困扰的生活,普通人嘛,换一次工作,失一次恋,都是大件事了。

而导演就只是讲了故事,呈现了问题,剩下的,就留给观者自己想去了。


 2 ) 真的,不,好,看

(作为众筹观影团的同步第一批观影者说一点不成熟的小看法。不喜勿喷)

除了片中确实有的一些生活化的笑点让我们乐了几次(全片眼镜男基本承包了所有笑点),基本看一半就开始犯困,努力强撑没让自己睡着。
总体上,四个字:“不知所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剧本主线不清晰,吸引力不强,被一句句话切分成N个小片段,有些凌乱。(观影完很多影友都说要睡着了)
2.演员台词不过关,服化道粗糙,打光不讲究,很多专业素养上感觉确实业余
3.过多的长镜头,演员和导演都无法很好的驾驭,使得很多情节衔接的留白尴尬而冗长
4.声画交错类剪辑手法用得太频繁,且剪辑节奏混乱
5.结尾戛然而止,似乎故事都没有说完,个人感觉相当莫名,反正看完这部电影没弄明白导演究竟想表达啥。

当然,好的一面是:不可否认,毒舌电影开辟的众筹新观影模式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变革,个人也会继续关注毒舌电影团队的后续,并期待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两星作为鼓励和期待。
以上。

 3 ) 广州屌丝青年的生活意见


在华语聚焦单元看到这部《呼吸正常》,影评人云中的导演处女作。

抱着很低的期待去看的这片。

一方面,见多了写文章头头是道的影评人,一旦得到机会拍电影,拍出来的东西比他骂过的烂片还不如,拍电影和写文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容易眼高手低。

另一方面,云中在影评界的朋友已经给这片做过推荐,但是语焉不详,评价模糊,遇到这种情况,十之八九是片子质量不行,朋友介于情面勉强说些好话,自然就说得吞吞吐吐,不清不楚。

结果,这片是个大大的惊喜。

没有影评人的自说自话、疏离感和高冷态,而是充满幽默感和市井气。

影片没有很强的故事性,像一篇流水行云的散文。

描写了几个广州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包括一对相亲认识的geek男女,一个来广州打拼的外地文青,一个无所事事镇日里想着把妹的工厂二世祖,一个陷入劈腿恋情的银行四眼仔。

故事发生在广州,片中大部分对白是粤语。

大概看到五分钟左右,从两个geek相亲见面聊量子力学开始,味道就出来了,是一个很有层次、耐人寻味的高级喜剧,混合了彭浩翔、周星驰、伍迪艾伦甚至王家卫的感觉,像一支气味复杂盘旋氤氲的烟草。

戏里面到处是彭浩翔式的人物。

还记得《志明与春娇》里那些“淫贱”的广告公司同事吗,还有大楼外站成一圈抽烟吹水的家伙们,基本上《呼吸正常》刻画的四五个年轻人,再工作几年、换个地方上班,就是《志明》里的人物。

而《AV》里“思想猥琐”的香港学生仔,搬到广州来工作,就是《呼吸正常》里的人物。

人物腔调、气质是一致的。

就像《顽主》写活了九十年代的都市年轻人,《呼吸正常》写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都市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自带毒男、屌丝、geek、文青属性,会令你想起身边的某个人,他们的苦恼,也许就是你现在的苦恼。

他们面对的生活的压力,追求的迷惘,无奈的恋情,你难道未曾经历过?

很高兴,终于有一部电影,里面刻画的都市年轻人不打架,不堕胎,没有从事奇怪的职业,也没有干出一番狗血励志的事业。

而是像平凡普通的芸芸我们,散乱而迷惘,被生活推着随波逐流,而他们个个真实有趣,那么可爱,令人想要与他们成为朋友的可爱。

在影片映后的主创见面会上,有女记者忍不住把对人物的喜爱投射到演员身上,问起他们的现实生活情况,称对其人“很感兴趣”。

片中台词很多,近似一部话痨片。

喜剧方面,有周星驰风味的,如“作为一名跟踪狂来说,你都算是专业的了”“朋友,我是搞地下艺术的好不好”。

也有典型的彭浩翔杜汶泽风味的,比如“青春的奋斗的血液”、“云母逼”,全场大笑时时发生,效果强过大批打着爆笑喜剧旗号招徕生意的国产片。

抒情方面,有王家卫feel的,如劈腿仔的“残破收音机”情话、geek哥的“薛定谔的猫”表白,以及二世祖偏执地追踪一个陌生女孩的行为。

只不过王家卫的台词找的是金城武李嘉欣来说,云中找的是普通肥胖青年。那么腔调不一样了,但也各有各的触动人心。

再配上伍迪艾伦式的爵士小调不时点缀其中,那个味道不要太嗲。

说了那么多这部戏长得像谁,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它的好处,不存在导演刻意模仿谁的意思。

影片看到后来,过了多久已不记得,只希望它不要结束。

这是中国影坛上一部少有的高级的喜剧。云中导演充分证明了他的能力。

期待看到他的下一部作品。

PS:片中主要讲粤语,不懂粤语的观众看它效果会打个折扣,毕竟白话韵味天下无双。

(for 小鲜电影)

 4 ) 呼吸正常:一场夜奔的缺氧致幻,有蝶翩跹

作者:Yuruky
简介:不留文字,如是我闻

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2011)里放了3分半钟的巴黎幻灯片,又花了12分半钟把男主灌入迷醉状态,他的幻觉才就此开始。李云波倒是非常干脆,《呼吸正常》(Something in Blue,2016)开片即让小张从公路深处奔向观众,戴着耳机听不见喘息,只有主题曲(即片名)响彻耳畔。他脚下的路标与他跑来的方向相反,抬头望着夜空或街灯,又或一片眩晕的漆黑,一场夜奔的缺氧致成了此片的一场幻。
 
好像大家都很抱怨,说结构散乱。但你看,大晚上的耳机音乐充斥耳朵,还跑到这么不着人烟的地方,都缺氧状态了,当然大脑会断断续续的。所以,以字幕卡方式编排,其实是符合实情的。思绪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是一句句的话语飘来飘去,而后才是记忆/幻想片段的浮现。但它又必然不会乱飘,此时还是会抓住一点,由此找到联系发散开去。不像平时,可以一会想这个,一会又切换频道想到其他事情。

片中的每张字幕卡是展开每个片段的路口,每个片段的内容揭示了故事的顺向时序及人物羁绊,这便是小张缺氧致幻的思绪地图。

《呼吸正常》海报

片头之后的正文内容,与片头的关系似乎又是一种倒叙。

一则,可以看作它是真实发生的,是导致小张开始夜跑、励志改变的漫长缘由,他的一个回想。二则,又可以看作是小张在跑到高潮时,灵感瞬至,构思的一部新的小说。

不论如何,基于片头与正文的这样安置,将正文部分看作是回忆或幻想都是妥当的。因为,全片极少有摄影机运动,都是平面构图与背景失焦居多,有时景物繁杂、有时又天色偏暗让人恍惚不清,恰是大脑对回忆或幻想的处理方式。而这两者之中,我更倾向于后者,理由有二:一是,老K一条线与三人组的交集太弱,只有他的女友与阿洪的出轨女友实打实地碰到一起,很难说是小张亲历或全闻之事;二是,小张、阿洪、阿浩、老K都有对镜头的自我独白,若是回忆,大可以在谈话中交代出来,不必这样着墨。如此一来,我们不妨暂将正文部分以小张的小说来看待。

小张偶遇阿洪、阿浩,从深夜走到黎明

要说这本小说的好玩之处,应该在于其人物的相处。阿洪与阿浩喝着夜啤看着足球吵闹,被后面桌失恋的小张训斥,镜框被塞满、非常逼仄,气氛也很紧张。

而后,河边栏杆宽阔纵深的场景,他俩再遇小张,借给他火机并接纳了他,三人一起从深夜走到了黎明。小张是单独的,阿洪与阿浩是成对的,一方爱情输掉,一方赌球输掉;一方渴望找到组织,一方理解孤单滋味。虽然支持的球队不同,但他们还是有热爱足球的共同点,有得聊。深夜好景当前,多一人、入一对,共享此刻也是自然。
 
老K与女友相亲,发现互相基本没得聊。可他们又渐渐察觉,各自会很专注于自己所爱的领域(老K是天文、rap、拍摄,女友是漫威),这种专注倒是成了连接两者的节点(他会陪她去想去的地方,她会听他说想说的话)。

对于阿洪与女友来说,似乎连这种专注都没有了。一个富家女与一个屌丝男,各自就这样活着,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有点搞不懂他们干嘛要在一起,到底图个什么呢?在阿洪准备离开广州、去上海做高薪工作的前夕,他俩站在天桥上,女友一语为我们解了惑,“你走了,谁陪我看电影?你走了,谁陪我吃饭逛街?”

阿洪离开广州去上海做高薪工作前夕,与女友站在天桥上

她爱吃贵的,他愿意付;他提醒她似乎花太多,她愿意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只在各自力所能及的限度里互相陪伴着。这样,算是境界挺高了。只可惜,女友被窄窄地挤在晃眼的路灯与鲜亮的红灯间,而阿洪有空阔的绿灯让他逃离。之前在音乐会偶遇的记者女孩,成为他到上海后的小花园。阿洪对生活伴侣的追求是第一位的。
 
这个女孩,仿佛是他们生活轨迹之外的蝴蝶。她在阿洪的旅程中有过一段精彩。得知阿洪有女友后,纠痛的她与他走过河畔,与老K交汇。

前景中,右边的阿洪没有一丝空隙,左边的蝴蝶却可以入河上天。后景失焦的老K,有切一个镜头给他,我们看到他一个摇头“呵呵”的笑。老K比较明事理,他对自己生活理想的追求是第一位的,可能只是感情上有些愚钝。这也导致他跟三人组都不同,单成一条线,因为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可以有滋有味的。

阿洪与蝴蝶交谈,远处是失焦的老K

影片往后发展,蝴蝶身着红衣,从背景中走过,往前是路边的小树丛,再往前是被树丛挡住坐在椅子上的阿浩——他仍在苦苦寻找那夜输球碰见的树树。

他曾在音乐会上见过蝴蝶,可惜他只想守着一个没有饵的竿,等鱼上钩。他怕鱼被抓住,却又不愿放下,否则他会无事可做、无心可依的。正像他不愿待在家做富二代,又不愿自己找工作自食其力,处在一个尴尬困顿的状态。

老K与女友相亲

最后,蝴蝶停在了老K女友身上,常相遇的她俩开始说起了话,镜头望着她们的背影,看她们慢慢走远。不过是去吃个饭,为什么不赶紧切掉,要让两个背影走久一会儿?或许,失恋伤心的蝴蝶想从女性身上得到治愈,而老K的女友也本是喜欢女生的(相亲时有暗示)。

若说阿洪与蝴蝶是林间的偶遇嬉戏,阿浩与蝴蝶是互在眼前却互看不见,老K与蝴蝶是能被看见却不会迎向蝴蝶,那么老K女友对蝴蝶来说,便是终于可以栖息的花朵。
 
小提一下,她一路飞来,并没单独与小张碰过。他太愤世嫉俗,包括自己在内什么都看不上。蝴蝶自然是不会扑向这个黑洞的,因而也与小张女友(她的心气也比较高)没有交集。还剩一个没遇到的,是阿洪的女友。她漫无目的、锦衣玉食,似乎也不是蝴蝶感兴趣的对象。而其实她本身也并不是多么吸引人,先后有五场戏表现她身为记者却不懂最基本的察言观色,只知道照着问题问完完成任务,没有做好功课、问得也很基本很弱,但她自己还觉得并没有什么错。

这些都说明了她只是飞舞着存在着,就觉得可以了。因而她与众人的翩跹而过,也只是生活中多出的那一分陌生与未知的吸引罢了,对各自呼吸的一丝淡淡的撩动。

音乐会上,三人组遇到女记者,阿洪对她产生了兴趣

重头戏不得不提KTV密室一场,励志哥、小张、阿洪、阿浩的互相数落,既是情绪爆发又是重新储能。此处很容易让人想到《早餐俱乐部》(The Breakfast Club,1985)最后五人互诉衷肠的戏份。

但《呼吸正常》这里坏就坏在,我们对几个人物已经非常了解,他们没有压箱底的爆点可以抛出来,因此只是对互相状态的归纳总结、互相指责。不过,这场戏的作用在于情绪爆发后对励志哥盲目鸡汤的抵触(就是大道理说了没用,自己去实践了,或者与自己相似的人讲的话才有可能听得进),也在于阿浩道出的一个转折点成为各自心灵能量的新来源:没得选。

这就将问题指向了命运安排。他说,自己想去外地,母亲要以死相逼,在家无奈到连家里的床单都没得选。后来,阿洪也以此借口去求蝴蝶的原谅,说两人相遇没得选,不是他自己要遇到她的,互相喜欢也没得选,他是不由自主喜欢她的——不仅外求于他物,还将责任也推向身外。

老K与女友在书店看书交谈

所以小说会将老K与三人组明显隔开。相对来说,老K和女友一条线是自在自为的,较为主动的生活;而三人组一条线却是不同状况的有所外求的,较为被动的生活。老K讲话是铿锵有力,奇趣叠出,能调动人兴奋欲飞;三人组讲话是沉闷乏力,俗中无趣,像要被拽进沼泽里。这并不仅仅是广州青年状态的体现,它其实贯穿于人的一生起落。
 
其中不少时髦的话语打趣以及对打Dota、上微博知乎装牛逼的直讥,对读者来说实际上是趁机抛出的一个个转折点,看你要不要据此调整呼吸。

而文中有几个转折的处理,似乎小张本人也还没拿捏好呼吸的节奏。比如,蝴蝶想去琴师那里求安心,一个电话响来,小张怕人不知道是阿洪打的,就给了个特写,但从前后来看似乎不给这个特写会更有韵味。永远与古人有三米的偏差这场,有点游离在小说之外硬塞的感觉,而老K的梦似乎也用意太明显,丢了味道。

老K与女友在百花甜品店前

但也有比较好的地方,比如,老K表白后问薛定谔的猫是死是活,女友不吭声直接走过斑马线;后来他再找到她,送了一个盒子,打开是只玩具猫,说它从没活过也谈不上死,没有见女友接过,这场就结束,而是在后来给到她在上网时郁闷,拍拍一旁的玩具猫。还有他们去吃百花甜品,借菜单招牌说明,“这里没有幻想中的甜品,请一字一句说清楚”。一来,生活和感情都要踏实,不像三人组那样想太多;二来他俩分开了,再吃同样的甜品坐同样的位置,靠想是想不来的,一种悲离不舍实实在在。这两处都是比较动人的。
 
好啦各位,小说读到这里也算告一段落。不知夜奔的小张喘过气来没有,也不知他是老K还是三人组里的哪一个,不知他是失恋,还是出轨,又或者在追求幻想中的树树不敢迈步。但这多多少少应该都是他亲历之事,起码有真感情在。看完这部作品,不晓得大家作何感想,不过我很期待小张接下来的创作,不管是又一部小说,还是戏剧、诗歌,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纪实还是非纪实,起码他有种刺骨的幽默和踊跃的尝试。仿佛你知道百花所有的品种,却不知道它这只蝴蝶会落在哪一个上,会怎么落。

 5 ) 毒sir也有走眼时

参加毒舌电影众筹看的这片,看完好生失望。
这是一部完全没有故事情节的电影,素得象白水。整部片子完全是平的,没有任何波折,说实话半截我看睡着了。
每个片断都用一句话开头,没想到这一招从头用到尾,也是醉了。
号称是表现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可是90后都这么颓这么弱鸡么?真不敢苟同。
难怪说大夫不能给自己和家人看病,毒sir评其他电影都很到位,评云舅这部电影可是太过誉了!

 6 )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大概是青春吧

题目是我家小朋友观影后发表的一句话影评。我家小朋友在忍着没睡着,没中途离场,只是扭来扭去加左歪右歪后仍坚持看完《呼吸正常》后发表的一句话影评。
其实这个片子并不适合10岁的小朋友,但为了挺他舅舅老K,还是强烈要求为他众筹张票来八卦一下。他为电影打了7分,是为了他舅舅以及多次出现的姥姥家熟悉的场景。
上面是小朋友的影评,我的又是什么呢?可能有这些吧:
1、导演是个吃货,对广州的各种美食都极为惦记,整个片子从头吃到尾,哈哈,还不觉怪异,在此处需大😄三声!另外,老广本地吃货热爱的食物与云舅有所不同,对食材更挑剔,做法上较崇尚轻淡原味。云舅的食物类型具有比较明显的受到广州美食诱惑的新广州人的痕迹,不知老广们观影可也有此感?
2、本片是男性视角影片,导演和创作班底对女性的描述太过概念化,臆想化,流于表面,是个遗憾。男演员们虽说是业余演员,但在演好自己这点上还是做的不错,生动,鲜活。女性角色的鲜活度欠缺,时不时让人有从现实生活突然转入二次元的荒诞感。
3、要说呢,我家老K的表演略生硬,有用力过猛之感,是演了导演塑造的老K而非自己。
我个人自然会觉得真实的老K更好玩~并且物理对于他而言,是常识,也根本不会整日挂在嘴边。
生活中的他,会和你谈谈哲学,艺术,音乐,当然还有物理及摄影,且更多地是把这一切都视为世界的本质的各种表象而嵌入到各种主题。
当然,从表演的角度而言,他很好地诠释了片中的老k,配合了整个片子的气氛。但是,从个体而言,老K是一直呼吸蛮正常的。拍摄的那段时间是他已明确知道自己想且要走上电影之路,并且一直在践行之时,参与拍摄即是他的行动之一。所以相对其他三位男主角,他彼时已走出迷茫而非陷于迷茫之中~
4、其他三位男主角均很鲜活,见红尤其出彩。导演选角蛮有眼光,要👍
5、广州真的拍得很美👍 配乐尤其恰当👍
6、其实刚看完,只打了三颗星,隔了两天写影评,上升为四颗星,是为难得有如此不励志不上进而真实反映青春的迷茫的影片点👍
绝不后悔花100元去观影!加油,云舅!加油,老K!中国电影不能只有钱的味道

 短评

感觉像在大屏幕上看网络情景剧,只是选了一个好位置架起摄影机也算得上导演所说的“精心设计的镜头”?这也太对不起那些布景打光机位调度的人了吧… 哦对了我们还需要体现广州的城市感,那我们就拍拍大远景+音乐煽煽情吧

3分钟前
  • 真圆!
  • 较差

3.9 Blue. 散乱迷茫混沌,空有斗志得百无聊赖,没有人会喜欢这种状态,我也是,就像我不喜欢潮湿的广州,南方嘛,可我现在就是这样。所以,这种直接甚至是纪录式的手法,是不是有些太不负责任。偌大的黑暗的影厅,时不时滑亮手机,找不到出口。(又犯病了)

5分钟前
  • La~jum~bo
  • 较差

广义地把男生划分为理想、无聊、鸡汤和理论,实则都是文青loser。女性成为他们YY的符号。碎片化的小品,没有实质性内容,呈现出的是一种颓态的生活状态。它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地存在于薛定谔的猫箱中。

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摇滚乐的真正鼻祖是贝多芬,理工男的泡妞神器是薛定谔。镜头之下的广州很美,百无聊赖的青春很丧。

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段子电影。台词略猪扒,运镜构图很狗屎。各种手法跳剪阿什么的杂炖,不过电影基本的剧情都讲不清楚,演员很让人出戏。

11分钟前
  • 拾人牙慧者
  • 较差

至少让我对广州有了想象

1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不是朋友圈的缤纷人生,而且real文艺青年的生活日常。尴尬癌犯了,男神陨落~

18分钟前
  • 我要复仇
  • 还行

九零后的dazed and confused,突然超想去广州

22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最难,平常心。

2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求映后那些影评界大佬别再拿这片子和贾樟柯、杨德昌做比较了,真心没得比。新导演新电影,我还是老老实实支持毕赣的《路边野餐》吧!枉费我旷了一上午课来看个举世大烂片!

26分钟前
  • 痴人许
  • 很差

7.30.WE影城,坐在錄音師旁看完。這部片感覺是越往南走,越易被接受。我在線上線下都與雲中不識不熟,拋開之前網上的互捧吹牛以及不厚道的北上首映,單純從電影上來看還是引起了我共鳴。不論是在地緣、人緣、姻緣等層面上都讓我感到無比熟悉。而且我特別喜歡葉洪這個角色,仿佛將我演到戲裡頭了。

30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论如何心安理得地逗逼和无所事事”。散漫的爵士乐结构,有些侯麦的假日电影有些奥尔特曼的《人生交叉点》甚至有些伊奥谢里阿尼的味道,实际上形成了某种城市交响乐式的database(可惜拎得不够明确)。粤语本身自带的喜剧性在这种连接着港片传统的即兴创作中被处理成一种尴尬弥漫的冷幽默。

3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尊重年轻时每个卑微的梦想。每个迷影者心中都有一个导演梦,云中践行了它,这种创作的态度值得鼓励;想必跟我一样,导演也是深爱着广州的。@BJIFF 电影资料馆

37分钟前
  • 豆友1576610
  • 还行

3.8 屌丝青年的迷茫在一个水汽盎然的城市不断发酵与流溢,广州在我的生活经历里面并没有四季,电影的节奏就好像广州无休止的四季一样粘糊糊。演员本身要比影片出彩,李会几乎成为了笑点担当。影片对广州的写照比人内心感受的描述更真实,导演对演员的控制太松,有点过剩。

41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这种强调自然的主题比商业片导演并不高明到哪里去,真实的生活我每天都在自己过,何必花钱去看一个矫揉造作的版本?好电影会用镜头讲话,甚至连台词都不要,而这里竟然还要关键句提示?天体物理博士那一段还挺有意思的。云中以前没关注过,但看现场觉得是个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

43分钟前
  • Esther GDB
  • 较差

“我就像一台残破的收音机,能时不时收到她的消息,就很幸福。” 影评人云中的处女作,带着偏见去看,居然一点也不装,也不故作高冷或深沉或无病呻吟。完全轻松的生活小品,随性又有情趣,广州或远或近就贴近了……“豆瓣”有台词硬植!

4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几个影评人互捧,于是我就坑到电影院看完了。极其陈旧的性别观念,泡不到妞就恨生活的落魄24岁男青年的意淫。也没有指向任何社会问题。演员演技很差,对话没什么大意思,还被当宝一样摘出来作为小标题………

47分钟前
  • Rostock
  • 很差

“整天就知道上知乎上豆瓣刷微博,秀个优越感,装个专家……”

49分钟前
  • 一几巾人
  • 还行

人们喜欢的电影要么是自己的梦要么是自己的生活,这片子属于后一种。看着很散,但内在气韵是统一的。云中很聪明,处女作不搞宏大叙事,也不玩炫技游戏,踏踏实实回到生活,磨出一篇闲散不失工整的小品文,看得人心情舒畅,还有点麻麻酥酥的。我反正是从头笑到尾,一下都没瞌睡。

52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去年419在库布里克书店大旗虎皮偶然提及的作品,今天竟然在电影资料馆看到了,真是天大的缘分!云中老师不仅人帅而且编导摄影剪辑样样拿得出手,好一封写给广州的情书,现实向无野心文艺小品定位精准,台词聪明不罗嗦,西装鸡汤男&天体物理学逗比博士最出彩,映后见面会最欣赏桃姐的发言,迷影精神万岁

56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