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地

HD中字

主演:春夏,金士杰,张亦驰,左右,张峰,王胤俊,李素云,任和雅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七里地 剧照 NO.1七里地 剧照 NO.2七里地 剧照 NO.3七里地 剧照 NO.4七里地 剧照 NO.5七里地 剧照 NO.6七里地 剧照 NO.13七里地 剧照 NO.14七里地 剧照 NO.15七里地 剧照 NO.16七里地 剧照 NO.17七里地 剧照 NO.18七里地 剧照 NO.19七里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由是枝裕和照见许鞍华

是枝裕和在近作《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第九章(311页)有这样一句话,「以我而言,主題並非在拍攝前就已經確定,通常是在堆叠作品的細節時,同時并進產生的。」

是枝裕和在其超过二十年的电影制作生涯中,巅峰作品几近半数,且仍在建构、突破。许鞍华,作为国内一顶一的生活派、日常系导演,凭借敏锐触觉和细腻手法,捕捉到了细微的生活之光,温暖着万千的饮食男女。

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七里地》这部短片,仍旧是堆叠了大量细节,带有强烈的许导风格。可是,影片却又如此违和,挥散着强烈的不适感,评分由7跌到5.2——面世不过四天,甚至在豆瓣舆论激起了相当的火花。我想,静下心来,拨云见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绑架了的导演,无法做出心仪作品的事实

许鞍华不仅被甲方预设的主题所绑架,也被自己的“轻敌”与想当然、就这样吧的心态所绑架。在《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男人四十》《女人四十》《得闲炒饭》中,许鞍华并未点出主题,没有给出(哪怕一个)确定了的标准答案,或者说,她是用心描绘了一个人、一群人的生活,描绘着美与丑、善与恶,把抉择(欣羡哪个角色、欣羡哪种生活)的权力交给观众。而在接拍了一些大IP如张爱玲、金庸、萧红之后,许鞍华立刻“变乖”了——她的细节不再是影片的全部,而变成了IP们的表达工具。IP们选择了她,看中的是技术,却从未把诠释生活诠释美诠释何种人生值得度过何种不值得的权力交给她,而她,也几乎全部接受了。

许鞍华不是独自的。她代表了相当体量的中国人的审美,她的“陨落”也代表了拥有这审美的相当体量中国人无力争取美的生活的现状与现实。在描绘日常描绘生活之光之热的诸多华语导演中,李安远走好莱坞,侯孝贤坚挺却带着一点点丧,许鞍华渐落窠臼,贾樟柯过于空洞和符号化,魏德圣尚不够沉稳。。。

人生至痛,我以为,莫过于一句“你也就这样了”,或是“你也就到这里了”。其中暗含着无尽的惋惜与嘲讽,犹如画地为牢一般。距离许鞍华上一部8+作品已经过去八年,心仪的导演似已妥协。作为一个影迷、观众,我对美好生活仍存有相当的憧憬,仍在取得的路上。你呢?

 2 ) 七里地

一祖孙三代为背景,讲从爷爷那带闯关东开始,每年的春节写上福字 福在哪里家就在那里。非常的感人,再到儿子考上大学离开家,带上了福字走到那里都是家。之后孙女长大了带上了爷爷的字回到了世代生活的家乡,感受到了爷爷当年的不易,父亲的努力。再把家乡的面貌拍给了爷爷来观看。讲到了没到春节了。无论多么的艰难多么的遥远,都会坐着回家的快车回到了离别很久的家乡。和自己最重要的家人,在一起过年。

 3 ) 爱,连接你我。

七里地,连接着家和外面的世界。三代人,同样怀着对温暖的家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牛的期盼。半个多世纪,从40年代到2现在,七里地见证了一家人的奋斗。

爱,连接你我。七里地,不止 七里。

总之,爱无界。无界。

总之,爱无界。无界。

总之,爱无界。无界。

总之,爱无界。无界。

 4 ) 七里地|不说不知道是福,说了不如隔壁那只猪。

文/李子衿

七里地,是由许鞍华执导,金士杰,春夏,张亦驰主演的支付宝新春五福短片。短短10分钟的片子,讲述了七里路,三代人,来来回回一走七十载的故事。

1

1947年春节前,东北大地上,白茫茫一片,一家三口,跋涉千里,来到他们的新家。

林间的小屋,连门都合不紧,而母亲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少年掏出福字,黏在墙上,欢快地叫道:娘,我们有新家了

2

1983年春节前,一辆破马车,载着父亲儿子和行李,同样是茫茫的大地。

一路上,父亲为儿子考上大学满心喜悦,一遍又一遍的让儿子给他念入取通知书:

新爱的曹东升,鉴于你优秀成就和出色表现,我校决定录取你,并给予你全额奖学金。

当然要离开的后半段,父亲是不愿意听的:请你务必于1983年2月16日,中午12时……

儿子抱怨:这啥报道时间啊,连在家过个年都不行。

父亲骂道:人老外又不过年。

虽如此,父亲还是语重心长地说:出去了,就别老想着回来,用功读书,为曹家争气。

临别时,父亲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福”,塞进孩子手里。

3

2019年,大洋彼岸,爷爷写下了一个“福”字,让孙女带回家中。

华裔少女,他的对象,还有同行的长辈,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半路上大雪封路,最后只能选择徒步前行。

女孩气喘吁吁地说:还要什么时候才能到?这条路太难走了。

同行长辈说:你爷爷当年走才叫难呢!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突然女孩反应过来,爷爷写的福还在车里呢!为了赶路,女孩回到家中,拿起笔,重新写了一张“福”!

4

三代人,都是同样的七里路,我想,如果没有“福”字,估计我很难想到这个主题是啥?

相比前两天的《啥是佩奇》,我更喜欢那一部短片。短短的一个故事,却能立马让人想到亲情,想到回家。

而往年的“福”在网友心中,更多是一种全民“扫福”的趣味性活动。

虽然在这部片子加了亲情的部分,但不管走路,马车,汽车,在这茫茫的大地上,都没有跟观众共鸣的东西。整片仿佛是在诉说一个与观众无关的东西,甚至连“福”不应该是倒着贴的吗?这个细节都没有处理好。

当然网友的观点也是出入很大!

有人觉得“很感动,情感真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而有人觉得“很空洞,强行嵌套,可惜了这阵容。”

你觉得呢?

 5 ) 七里回家路,浓浓三代情

七里地,连接着家和外面的世界。三代人,同样怀着对温暖的家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的期盼。半个多世纪,从1940年代到2019年,家门口的七里地见证了一家人的奋斗历程。这时候,我理解了每个人刚刚到家就迫不及待贴上红红的福字的心情,也理解了—一家的幸福也代表着国家的幸福,牵动着千家万户。

 6 ) 相比较《七里地》,《一个桶》才是中国人过年的真实情节啊

临近过年,各大品牌也玩起了春节营销,这里面集合了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回家情结,亲情在春节过年回家时最浓郁。去年,导演陈可辛通过iphone拍摄一直短篇《三分钟》,故事讲述了一个铁路工作者,在节假日不能休息,坚持在岗,而自己的孩子却不能团圆的故事,这个故事相当煽情,却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毕竟在中国,还有很多像铁路工作者一样,节假日要执勤不能陪伴家人的故事。

或许一个知名导演+一个短片故事营销的方式吸引了广告主的注意,今年,支付宝联合许鞍华拍摄了《七里地》,贾樟柯联合iphone拍摄《一只桶》。同样是讲乡愁,从名字上看,一只桶真的太接地气,这一只桶是无数城乡家庭的那只桶,也是我们无数小镇青年见过或许用过的那只桶。而《七里地》透着文艺气息,让观众想一想,这是什么?和《七里香》有啥关系。看完影片后更想说,七里地和其名字一样,云雾缭绕不知所云。

显然,贾樟柯小镇青年的情结在拍广告片时也没放下,他也确实了解我们回家过年的故事,每次离开家,父母都要大包小包的装东西,孩子如果拒绝,父母说,“城里的哪有家里的好”,故事朴实,情节流畅,镜头记录着主人公拿到妈妈给的一只桶,从家里道镇上,从大巴到船上,拎了一路,重,被车里的女孩嘲笑,中途桶坏掉,去捡起来吗?最后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观众的心思也跟着变化,里面到底是什么?最后谜底揭开,竟然是一筐土,土里埋着鸡蛋,每个鸡蛋写着编号,还有一个鸡蛋挂着笑脸,看到这个笑脸,恐怕我们在屏幕前面也要笑了起来。

而许鞍华导演的则看起来不那么接地气,第一代人闯关东,第二代人留学生。中国人喜欢过年的时候贴福字,这是多少年来留下的传统。第一代人来到七里地落户,历经艰险,远远的走过来,第一件事往门上贴一个福,在历经艰险,他们向往的是稳定和安居,好吧,我们暂且接受第一代人不管经历了什么依然对福充满向往。七里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界,要知道,那个年代,别说出国,在国内上大学就要费老劲了,可是第二代人却说着没有口音非常流利的英语,导演是不是对当年的中国社会有什么误解?第三代人则是春夏作为一个观察者记录者来到爷爷和爸爸曾经生活长大的地方,这个地方对她是新奇的,她是外来者又是参与者,福对于一个各方面富足的人又意味着什么?故事慌慌张张,演员靠着台词才让我们明白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有点煽情,有点强拉着观众掉眼泪的意思。情节左拼右凑,只想问问这是导演在炫技巧吗?几代人对福的感受没有变化,福的意义一成不变,想感慨一下,这是所谓的文艺青年对现实生活有多少误解和不懂,还想强说他们的文艺主义,只怕这不是文艺是浮夸。

两个故事都贴合了广告主的主题,贾樟柯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游子离开家,和父母的羁绊,台词真实,剧情流畅,展现了中国人的情,也展现了iphone强大的拍摄能力。七里地故事,时间在变,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变,对福的向往却没有变。只不过讲述了不属于我们的故事,更像是导演的一场意淫。总想搞个深度主题,但是人生的故事都在细节里啊。

 短评

和《啥是佩奇》完全相反,内容平庸+植入生硬,既没有打动人也没有传达好品牌信息。

6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导演麻烦给大噶伙整个真正的东北银。别演员一开口,观众就出戏。金士杰演技再好,不是搁这里用的。

10分钟前
  • 匡轶歌
  • 较差

我认为比陈可辛那部好,可能就好在那份冰天雪地里的滋滋作响,温情有着落。人生在世都愿福能长聚,“一口田不点”,沧桑几代人。短短九分钟,却代入感十足,历史的纵深和家庭的温暖,寥寥几笔,不事雕琢。片尾曲换成刘欢的《家园》,还能提高一个档次。小广告片能拍成这样,挺好。

11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要是我爷爷在美国住着豪宅,我还住在车都开不进的山坳坳里,完了还得接待有钱堂姐来过农家乐,那我这个年绝对不会过得开心的……

14分钟前
  • 王大根
  • 很差

这么豪华的卡司,出来的内容还不及隔壁那只猪。★★

17分钟前
  • Q。
  • 较差

三代人,几十年,一条回家的路。在来来往往的过程中,这七里地见证了家庭从贫穷到富有,而温暖始终不变。而将贴福字和扫福字两个行为结合在一起也很巧妙,其实过年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啊。

21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许鞍华太认真了,大过年的,把扫五福的开心活动拍的这么煽情,有点想哭。

22分钟前
  • 十年一觉
  • 推荐

说实话,这片还真没有佩奇社会。佩奇里的老爷子表演起码有点力度,这片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24分钟前
  • Explode
  • 较差

同样是广告宣传片,人家许鞍华拍的比“佩奇”更见濡湿、克制、家常、有烟火气。

25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本来想给两星,一听是陈粒,再扣一星吧

28分钟前
  • Luke
  • 很差

典型的乙方向甲方妥协的商业广告片,甚至都能想象得到,甲方一定重点标记“五福”的字样要求。虽然打着温情的牌,但你还是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故事里情感与呈现上的巨大割裂。与其这样,将商业关键词从头到尾的融入故事里,倒不如讲一个温馨的故事,最后收尾的时候画龙点睛,这岂非更好。所以,从这点来看,同样是带着商业属性的短片,《啥是佩奇》就比这个短片高明不少。2.8

32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金士杰是哪的口音啊?分分钟出戏。差不多百事可乐年货广告的水平。

35分钟前
  • tiiiiin
  • 还行

比佩奇好1点点吧,广告的部分完全是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不过Fortune/福/支付宝是中国人的信仰这种广告词我是还蛮信的 : )

3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金士杰赶马车那,声音太出戏了。压嗓子装糙,尴尬,别扭。主题想要宏大,片子也往大了去拍,结果跨度大,细节空,情感支撑也弱。记得有老师说过,以大写大是蠢办法;反方向往往能有大作用。想要大,往小了拍,这是许鞍华的长处啊。光凭这一点,它就输给了那只粉色风筒猪。9102了,少让高层审片吧金主们。

39分钟前
  • 徐某某
  • 较差

这是一篇许大奶奶也写不好的命题作文……

43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𝓸𝓲𝓵𝓪
  • 还行

读录取通知书那段真戳到了

47分钟前
  • 留下来
  • 推荐

1983年,全国出国留学总人数2633人,英语首次成为中考科目。请问:这位北大荒的娃,是从哪里学到一口流利的英文,并挤掉众多权贵子弟的名额,顺利拿到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

52分钟前
  • rivert
  • 很差

很温馨的片子,有种央视纪录片的感觉。有你的地方,就有“福”。家人健康,世界和平,感谢主办方的美好祝愿。还是有个疑问,找一个傻白甜记者和高富帅外国人来为支付宝站台是什么鬼?

53分钟前
  • 做一头学问猫
  • 力荐

弹幕有人说“跟佩奇没法比” 哈哈

5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强行嵌套

58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