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爱

HD中字

主演:陈宁 林文婷 沈晴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语言:年份:201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下一步·爱 剧照 NO.1下一步·爱 剧照 NO.2下一步·爱 剧照 NO.3下一步·爱 剧照 NO.4下一步·爱 剧照 NO.5下一步·爱 剧照 NO.6下一步·爱 剧照 NO.13下一步·爱 剧照 NO.14下一步·爱 剧照 NO.15下一步·爱 剧照 NO.16下一步·爱 剧照 NO.17下一步·爱 剧照 NO.18下一步·爱 剧照 NO.19下一步·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希望”与“沟壑”平行:诗的背面是伤痕

《希望沟壑》(《Hope Gap》)的开篇,从一个小男孩的海边生活说起,大约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浅礁石中玩耍,看到一些诸如螃蟹之类的生物在水中生存,它们不知道巨浪何时来临,又会将它们带往何处。不远处,年纪尚轻的母亲并没有出于安全的考虑而紧盯儿子,她手托着腮,失神且微笑着望向天空,这时候适时响起的诗歌旁白,为影片营造了一个不安又诗意的氛围。

在进入正式故事之后,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独居城市寓所的大龄青年,母亲也变成了老人,只是她在开心的时候面庞仍然柔美,让人想起她年轻时是个美人胚子,但在面对她的丈夫——那个显得更苍老的男人时,她的面部肌肉会因激动而紧绷,她用言语指使并控制他,希望他像一条狗(丈夫离家出走后,她的确养了一条和丈夫同名的狗)那样对她言听计从,不断调整成为她理想中的模样。而他,虽不改变,却默然接受,用平淡而冷静的态度坦然处之。终于,她掀翻了餐桌——成年后极少回家的儿子从楼上下来目睹了这一切,却并不意外,他已对此熟视无睹。

《希望沟壑》真是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电影,它把婚姻最不堪的一面狠狠地撕开,尽管观众并不知道“伤口”在哪里,但仍然会通过若隐若现的故事细节,看到婚姻“黑洞”的深邃与冰冷。它让人想起《革命之路》,莱昂纳多和凯特在这部婚姻片里的表演,让观众看到婚姻“狰狞”的面孔,他们两个吵架的时候,像火山迸发,像洪水决堤,像世界末日到来。《希望沟壑》里的夫妻纷争也类似,虽然比尔·奈伊饰演的丈夫看上去有点懦弱、不会反抗,但恰恰是这样的躲避、遁逃,更激怒了安妮特·贝宁饰演的妻。

错在谁?影片对此并无明显评判,电影只是很简单地交代了这对老夫妻年轻时认识的机缘:失去亲人的比尔在火车上悲伤到难以自控,同乘一辆火车的邻座姑娘安妮特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安慰了他,为他朗读的诗,不但让他觉得这个姑娘无比美丽,也瞬间产生了娶其回家的想法……这个细节讲述了爱情产生的美妙,也含蓄地讲出了婚姻悲剧的起源——当人们想把瞬间的心动变成一辈子的相守,他们当然就面临着巨大的、未知的风险。

人是如何在漫长的几十年时光里,几百几千次摁灭这种风险的火焰,并装作若无其事地生活下来的?因为相爱时的美好?结婚时的承诺?对孩子的责任?或许这些都有,或许还有其他更隐秘的理由。

在《希望沟壑》里,我看到的理由是,比尔的伤痛太深,他太忧郁了,这忧郁可能来自于父亲的遗传,抑或来自于长期的压抑,长此以往,乃至于他会认为这是人生的常态,所以对妻子的“霸凌”,也习以为常。直到他遇到安吉拉,一个只是抚摸了一下他手臂的女人,他才知道,这样的婚姻与生活是不正常的,所以,“老男孩”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反击,就搞了个大动作,“净身出户”也要换取自由。

当安妮特找上门时,安吉拉说了一句话,“以前不愉快的是三个人,现在只剩下一个了”,这是全片分量最重的,这句话所叙说的事实无可争辩,但背后隐藏的价值观争论又实在太多。作为观众,在这句台词面前会瞬间选择站队,而观众的本能倾向,其实就是自身对男女、情感、婚姻的真实看法。故事讲述到这里,《希望沟壑》还是没有给出立场,只是给出了选择,让观众来评说对错。

安妮特太文艺了,一辈子活在诗里,活在对浪漫的想象里,可她又不是“包法利夫人”,安妮特的文艺没有削弱她的力量感,反而让她变得强大又强悍;对比之下,比尔又太理性、太冷静了,他觉得生活就像“维基百科”一样,不可能永无错误地发生,没必要事事要求完美……两个性格迥异、反差极大的人,能够将“火山”掩埋几十年,本身也是一种折磨。

作为婚姻悲剧的结果与承接者,乔什·奥康纳饰演的儿子以公平的态度对待父母,儿子接纳了来自父母身上的双重痛苦,不再相信婚姻与家庭的意义。虽然难过,但似乎却也享受到一个人的孤独。儿子与母亲在海边悬崖上讨论“自杀”的那段戏,母亲不以为然,儿子无比悲怆,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母亲最终依靠内心深处本能的强大走出了婚姻的阴影,而儿子恐怕终生都会生存在裂痕与阴影之下。三位演员,以令人印象深刻的优秀表演,把人性的复杂与幽冷,丝丝入扣地传达出来。

Gap这个词,还可以理解为缝隙、狭窄、缺口、分歧、差距、隔阂等等,几乎每一个释意,都可以运用到婚姻当中,于是在《希望沟壑》这个片名里,“Hope”和“Gap”是对立的关系,不是“有了希望就能跨过沟壑”,也不是“填平了沟壑就仍然能延续希望”,“Hope”和“Gap”是平行的、较力的,它仿佛在说明一个让人悲观的真相,就像前段时间罗永浩接受采访时所表达的那样,会有差不多2%的婚姻是接近完美、无可挑剔的,原因无它,纯属运气,两个特别合适的人撞到了一起。那么,剩下的98%呢?

洁净的蓝天,安静的海岸,漂亮的房子,时不时以旁白出现的诗……一切都显得那么世外桃源,如果没有“战争”该有多好。可无论多么好的环境,都没法阻止人性的战争,这种战争不分时代与场合,遇到导火索就会汹涌、咆哮、喷发。海那么美,也是有悬崖与暗礁陪伴其中,也要承受台风与巨浪的拍打。这就是《希望沟壑》所要表达的吧,72岁的导演威廉姆·尼克尔森,就这样给观众带来了一个表面光滑而内在锐利的故事。

 2 ) 破碎的婚姻落在希望沟壑上

好难原谅这位已是半截入土、行将就木的父亲(爱德华),在黄昏之际遇到了所谓的爱的伴侣,于是忍气吞声出轨了一年之后才决定毅然决然离开他的结发妻子(格蕾丝)。在他回首与格蕾丝相遇的片段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无可自拔,而格蕾丝的一首动人的诗打开了他的心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格蕾丝像是一个天使,解救了他。也许他俩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如果没有安吉拉的出现,爱德华也许不会幡然醒悟自己当初跟格蕾丝的相遇会是一个错误,也会继续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吧。 有些男人就是这么任性的无可救药。 我也承认格蕾丝的强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磨掉了她跟爱德华的感情。无可厚非,她既爱他,也在打造他。但终究她是爱他的,不是吗?所以她才那么伤心,伤心的是这个朝夕相处的男人可以说走就走头也不回的消失了且永不回头。尽管如此,她还是在等他。

等来的是爱德华的一座房子的产权和一个不会再接通的电话号码。冰冷的律师事务所里,他们最后的相见和争吵。爱德华对弥补自己愧疚的方式是留一所房子给格蕾丝,而格蕾丝只觉得这是爱德华对她的爱情的一次被践踏。恶语相向已是她强撑的最后的意志,她几乎快要崩塌。

见证这场婚姻破灭的儿子(吉米)才是真正的悲痛吧。他既要尊重父亲的选择,又要照看精神崩溃的母亲。他太难了。最后母亲说出的一段仿佛要轻生的话,他终于绷不住了,说出了他想让母亲振作起来的话。大意是只有母亲树立了榜样,他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为母则刚,格蕾丝最后重新写起了诗歌,慢慢走出了失去丈夫的悲伤……

很喜欢电影最后的一个镜头:吉米站在希望沟壑上,望着夕阳逐渐的落在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镜头越拉越长……

 3 ) 这本不是一段势均力敌的关系

这本就不是一段势均力敌的关系。就像男主说的,他们俩从相遇时就错把对方想象成另一个人。女主是强势的,她有着丰富的内心生活,独立,锋利,有想法,有些控制欲,有些高姿态,有些自我,有些不尊重他人,有些咄咄逼人,应该也有些不安全感。她应该是一个懂得如何精彩而丰盈的生活着的人。而男主是怯懦的,他对她的怯懦已经到了是不经思索的本能。在他离开以后,他们再次在律师办公室里见面,她再次挑起争端,他要离去,她呵斥他站住时,他几乎是身体本能的僵在那里不敢动弹。他爱上了其他女子,可在日常生活中依旧对妻子百般顺从,任她差遣。他的沉默,是源于他从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想在他的沉默之前,他一定已经试着表达。可惜他们的能量相差太远,他没有办法与她抗衡,他们也因此无法一起成长。

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愿意为他默默沏茶的女子,一个能让他感受到尊重和爱的女子。哪怕那个女子平庸无趣。至少他终于找到了自己。

而她,值得一个更精彩的男人。一个能真正和她较量,能彼此成长的男人。

 4 ) 触动我的几个剧情

电影后半段在hope gap散步, Jamie和Grace谈起“get out”的时候Jamie说我只是有些受到惊吓,Grace很快接下去说到为了什么?我的不开心程度吗?Jamie顿了一下说,是啊。Grace远眺了一下,说道其实我也被吓到了…

在真实生活中,我是Jamie。我和我妈有过一模一样的对话。所以不难想象这段会如此精准而深刻地击中了我。(注一)但我妈当时的回答是那我能怎么办呢,眼神中好像在说你帮不上忙还要来质问我。这一幕多年之后还是haunt me。我多么希望我妈当时如电影中一样回答我,让我知道不是我一个人被吓到了。承认被吓到了,我们都被吓到了,现在我们可能不能做什么,但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和不开心可能可以共处。但我妈当时确实已经被击垮了,我并不能也无法要求她太多了。

真正经历过不开心的人知道,我们对ta的恐惧、厌恶、和每次几乎都像第一次一样的不知所措。所以当Grace去了Angela家,Angela说出“在我看来,情况就是原来有三个不高兴的人,现在只有一个了”的时候,我感到愤怒和伤心。愤怒她作为开心的那个人说出这话。悲伤,好像我又重新感受了一遍被留下成为不开心的人的伤心,Grace的伤心,我为我妈背负的伤心。但开心的一方也会抱着罪恶感吧,如果他们有的话。

Hope gap. 希望沟壑,片名起得太好,让我想起梁文道(?)有次说过爱情,就像是向他人的冒险。你永远无法控制/强迫,甚至真切的了解另外一个人的想法。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希望,祈求上帝show us mercy,去弥补这人和人之间的沟壑(even only for a while)

其实我还挺羡慕Jamie的,这件事发生的时候他已经成年了受的影响相对小一些。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成年,我不是很确定我妈还有没有可能再次站起来。可惜我连和我爸妈快乐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了,可能是为了把不开心封印而一起封印了吧。

但如同Jamie对Grace说的,如果你可以扛过去那我会觉得我也可以(注二)。有时候在深深的井底,我会想起多年前小小的我可以把自己挖出来,那这一次我还是可以。

注一:看到电影是导演真实情况改编,怪不得

注二:Jamie说这一段话之前先说的是如果你扛不过去,没关系。不要为了我硬抗。那我会知道前面的黑暗太甚,不开心赢了。(大意)让我想要抱住他!长大了!

 5 ) 任何关系失去了希望就失去了一切:if you want to die,tell me first,I just wanna say goodbye, before your suicide

结婚,是有了幸福婚姻的希望,于是构建你我之间的关系;

离婚,是失去了对婚姻的希望,于是结束你我之间的关系;

生活,是有了幸福生活的希望,于是建构我与生命的关系;

自杀,是失去了对生命的希望,于是结束我与生命的关系;

所以女主说,男主提离婚,这是谋杀,虽然没有像战场鲜血四溅,但依然是赤裸裸的谋杀;

还好儿子从小被爸妈婚姻不幸虐,丧的比较彻底,与爸妈相敬如宾,没有道德绑架,没有亲情绑架,没有爱的绑架,爱归爱,老爸你突然离婚离家出走也好,老妈你寻生觅死跳崖也好,儿子都支持的,爸妈你们随意就好,反正儿子我也不想活了,不会爱了🐶;

从1997年欲望心火,到2019年希望沟壑,23年了,自编自导,从Firelight - Le lien secret 到hope gap,威廉姆·尼克尔森依然一直丧到底,爱到底,也自由到底,依然完全没有道德judge,没有爱的绑架。。真好。。

电影就像人生,形式什么的不重要,相通的是悲欢离合,重在心意,略略一表,就此别过。。。

==============

hope gap, gap hope,gap gap gap,hope lost,lost hope。。die die die,suicide...

期望差就是期望差,无论多么努力,还是离期望差好多,

这个就如同女主爱男主,爱的男主很多是自己期望中的样子,

而男主努力了29年装了29年却依然达不到女主的希望,

男主一辈子装的很累,男主lost himself,

男主一念决绝的离开了女主,似乎还挺有道理挺说的过去的,其实不然;

女主的痛呢?谁能体会女主心呢?

那可是29年的另一半,爱情幸福了几年后,

身边的男人却在后续二十多年里人在心不在,心不在焉,漠不关心;

如果说男主是压抑不能做自己,那么女主是在天长地久的reachout中失去了自己,lost herself too, 在 loss 中,女主变的张牙舞爪;

两人年少时,多么肆意浪漫的两个少年人啊,却在以爱情为开始的婚姻魔力中彼此失去了自我,变成了彼此眼中,再也无法做朋友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丧的,也是最让我动容的其实是导演也是编剧更是剧中的儿子,多次提名奥斯卡最佳编剧的导演说是自己亲身体验为基础的故事。谁能想到编出《角斗士》这种激昂人生的人,自己内心却像其所编的《悲惨世界》一样底色悲凉呢?其实角斗士何尝不是底色悲凉呢。可能越是底色悲凉,也是奋发心火吧。

儿子的行为中,除了丧到无与伦比,也处处体现了英国人的礼貌与教养,主要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就算事关己爸妈离婚依然高高挂起,当然是真心关心爸妈的,只是依然相敬如宾,没有道德绑架,没有亲情绑架,没有爱的绑架,保持“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不干涉,但是我不能为了支持你而去干涉别人”

儿子虽然深刻怀疑生生死死很没有意义,而且不相信上帝,觉得老妈离婚太痛苦了活不下去想要跳崖死一死什么的都是老妈自己的决定,做儿子的深刻理解长痛不如短痛,不会自私的让老妈痛苦的活着live for me,只要老妈跳崖之前跟我讲一下,让我有个说再见告别的机会就好了,真是太太太太舒服的相处之道了:

“你所有的决定我都支持,你所有的方面我都关心,你所有的自己我都爱,你的痛我都理解,我与你,超越生死,就算你决定去死,我都支持,死了都要爱,只要你死之前提前告诉我一声,让我有机会告别,告诉你我是多么的爱你,以至于你痛不欲生所以要死,我都表示支持,不挽留;

爱从来不是强留的占有,爱是无条件支持,就算你要走”

只是你走了,把我的爱也带走了,爱已消失不见,因为真爱过,所以此生不能做普通朋友;

bye bye,my love;

丧丧的小主跟他妈说:

我爸要因为忍无可忍跟老妈离婚,小男主说,not my judge,离婚快乐;

老妈因为突然被离婚要跳崖自杀,小男主说,if you want die,tell me first,i just wanna say goodbye before your suicide。i will never ask you to live for me.casue i know how hard it is when you lost hope to live.

哎,丧到底的是小男主啊,最痛的人大概也是小男主吧,因为小男主是深深的绝望,没有信仰,没有希望,没有自我,没有三观,依然在深深的迷茫中,所以他可以很淡定的说,我知道漫漫长夜的长痛是多痛,所以如果你决定长痛不如短痛要跳崖要自杀决定要走,我爱你,我不挽留;妈妈说,啊,孩子,你长大了,你经历了多少痛啊;

我也跟一个很痛的痛不欲生偶尔又自杀想法的朋友说过,如果某天你要自杀,自杀之前如果记得有我,记得联系我一下;

然后朋友把我痛骂了一顿,觉得我猪狗不如;

也许吧;蝼蚁尚且偷生,何况猪狗呢?大约猪狗的求生欲望更强吧;

可是,谁知道有没有活得不耐烦的,痛不欲生的猪狗呢?

也许有如有些人一样痛不欲生想要自杀的猪狗呢?

那么,说猪狗不如,就是深深的误解了猪狗哦;

也许有人会说,说人猪狗不如,这是侮辱了猪狗,其实大可不必,生死都不在乎了,还在乎侮辱不侮辱的,只要不误解就好了。

但是,我朋友还是误解了我。因为我跟她说,如果你想自杀,记得自杀之前联系我一下,因为if you wanna die, i will be there for you, cause i have been there, i know how painful it is, and i walk out alive, maybe you will too, follow my step, hold my hand, with my company...

丧丧的小男主后来通过读妈妈爱的诗,貌似柳暗花明又一村,从the end of the line走了出来,走出了新的life line,获得了重生,这是凤凰涅槃后的男主,走向了他father丧父后偶遇女主获得重生的老路,也许会遇到像他妈的女生,然后结婚重复爸妈婚姻故事,也许会,也许不会。。。

其实我跟朋友说的话,如果某天你想自杀,记得告诉我一下,说不定我可以挽留,因为i have been there too;但是后半句,我没有讲;后半句,那么痛,没有那么痛过的人是不会了解的,对不了解的人,讲了又有什么用呢?有些事,经过了才懂;有些痛,痛过了才懂。所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沉默是金;(插入说一句,而我似乎又要进入禁言禁欲期007模式去工作了,从之前的话痨模式到沉默是金模式,从纯粹的精神生活,到纯粹的物质追求,从一个极端,无缝衔接到另一个极端,叼不叼👊既然我已经完成了这一阶段的精神探索,思想上告一段落了,精神世界没有更进一步的希望了,那么就到了结束我与这个小号关系的时候了,等下次迷茫的时候再探索再回来吧;现在我要进入现实生活,努力工作好好生活ing,gogogogo。你不懂我在说什么没关系,我自己懂自己就好💓)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我佛慈悲,渡者自渡;

医就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其实谁也救不了谁,人只能自救;金刚经里佛说我渡一切众生而 实无得渡者,因佛无人我众生寿者相,其实另外一个原因这里没讲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只能自渡,人不自渡佛也无能为力,这一点在四十二章经还是坛经里讲明了,人只能自渡,自救,自明。

同时马克思哲学里也讲的很清楚,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根本智,没有内因,外因再强也起不了作用;这个就像谁讲的那句话一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之前我一直忽略了支点的重要性,最近才略略明白,一切都取决于支点;

对于人生来说,人的一生唯一的支点,就是内心深处的未来会越来越好的希望,失去了希望这个支点,人生就失去了重心,婚姻爱情包括一切关系失去了希望这个支点,也就失去了一切生命力,逐步走入衰亡是无可避免的事,而走入衰亡是折磨彼此到痛不欲生的历程,所以儿子最后跟爸爸说,我唯一觉得不太好的是,你觉得没那么爱的时候,没有早早离开,彼此折磨了二十多年;

关于支点这个,这个其实就跟混社会一样的,最重要的的位置,是自己的山头,所以混社会,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上位,上位,上位,一直上,只要还在混社会,就没有尽头,一旦入世踏上征程,就只能一路向前,向前,向前进。。。就像义勇军进行曲,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你进来社会游戏了,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全身而退不容易,想金盆洗手更难,除非你真心出世退出这个社会游戏,回归到饱满的精神生活,不在意社会名利权色。

当然牛人也可以做到出世心做入世事,这一般就是转轮法王或者为众生而取经而成佛成圣的人:)比如比如孔子,比如王阳明,比如唐僧;

大话西游里,唐僧突然从说死妖怪的话唠变成了一声“走”就干脆西天取经的人,孙悟空大惑不解,问猪八戒,师傅一直这样吗?猪八戒说,一直这样啊;当时我也大惑不解,此时方略略了然;如果心里懂了,自然就不用嘴说了;齐天大圣告别紫霞仙子,心魔已去,自此专心向佛,自此以后孙悟空与唐僧彼此心意相通,自然无需文字交流,以前唐僧千言万语说不通孙悟空,现在,唐僧一声走,孙悟空就跟着西天取经;所以,一声走,足以;心有灵犀,一点通嘛;

所以当老爸要突然离婚,老妈要跳崖自杀,小男主都没有劝,没有judge,没有挽留,只表达了爱,因为他懂老爸的痛,更老妈的痛;

三口之家,三人之间,小男主也是当事人之一,爸痛,妈更痛,小男主怎么能不痛呢?要知道在爸妈吵吵闹闹忍无可忍的不幸婚姻的二十多年里,小男主一直是个孩子啊;一个幼小的孩子的心灵,从小就被悲凉的氛围围绕,被没有爱或两个变态的爱只想离开的无休止的争吵摧残,怎么能不痛呢?长大后,怎么会有让人爱上自己的魅力呢?不但没有让人爱上自己的能力,更不会有好好爱上别人的能力吧;

剧中有那么多超棒的台词,比如上帝就像爱是无法说只能感受的等等,也是我这么想这么以为的,没有时间就不整理截图了,只截了几张,分享一下,略表心意;

虽然剧末似乎给了一个通向光明浪漫的结尾,乌云里留有幸福一条缝隙,然而生活就是这么刺激,大起大落的很快,他妈读了一辈子的事,有没有过好这一生,他爸编了半辈子维基百科,也没有过好这一生,试问小男主读了几首他妈的诗,编了几页他爸的网,怎么就会过好这一生呢?

成功渡过这一切?不可能的;

人生就是乘风破浪,渡过一浪,还有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早晚死在沙滩上。

就想乔布斯所说,it is death make life beauty....

Death gives life meaning, it gives life purpose knowing that we wont be here forever. But through that every sunrise, every sunset, every kiss, every hug, every fight, ever meal seems more precious, more beautiful. So yes death is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given to mankind, without it life would seem pointless and less beautiful.

爱也一样,it is departure make love beauty.

所以小男主跟他爸讲,我唯一恨你的地方,就是你离开妈妈太晚了,你为何不早早的就离开呢?男主他爸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所以爱上一个人,是fall in love, fall 到后来就会lost。。。lost就是该走的时候不走,想走的时候走不了。。。爱已日渐消失又没有离开,那么天长日久就因爱生恨了。。。爱有多深,恨有多深。。爱到足够深的两个人,分开后是没有办法做朋友的。。。除非是圣人。。。比如情圣。。比如佛圣。。

所以我常常在发现自己爱上一个人的时候,选择一个人先走。。。逃一样跑掉。。不知道我是无法承受爱呢,还是无法承受爱之后的恨呢?

“爱你才是最重要的事,莱斯特小姐。有些人觉得爱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和一堆孩子,或许爱就是这样,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手。”

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

The first sign of true love is timid in a boy, bold in a girl。

真爱的第一个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胆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胆。

雨果《悲惨世界》

every feeling you feel, somebody have been felt that feeling before, and they wrote it down already...

所以你看到有人写出了你的心声,欣喜的欢呼一声,原来你也在这里啊,那我从此不孤独;

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就算知己已经早就死了,我也依然开心活着,心满满,不孤单;

 6 ) 亲密关系若是一场生存游戏:抛弃弱者,强者得以生存

《希望沟壑》改编自导演William Nicholson曾经执导过的一部话剧,这部话剧的原名是《莫斯科大撤退》(The Retreat from Moscow),而整部影片其实也是通过这个故事来隐喻Edward与Grace的关系。Edward抛弃Grace去寻求自己的幸福,正如士兵为了成功完成撤退而抛弃伤员。其实并没有哪条路是“非走不可”的,有时候善良与道德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电影《希望沟壑》里,导演讲述了一个关于出轨的故事,探讨了出轨这件事是否真的有对错的问题。片中第三者在面对原配的质问时,回答了一句,“从前不快乐的人有三个,现在只有你一个了。”出轨,到底有错吗?

Grace (Annette Bening饰) 与 Edward (Bill Nighy饰)结婚29年,他们居住在海边一座紧挨着“希望沟壑”的小镇。在一个平凡的周末,儿子Jamie (Josh O’Connor饰)回家探望父母,父亲Edward却突然告诉他,自己出轨已久,且即将离开妻子Grace。

这是一个讲述出轨与婚姻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的场面,电影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人”身上。关于出轨的电影有很多,但是真正将镜头放到“受害者”面前去观察的却很少。

《希望沟壑》导演认为,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坏人,有的只是背负着久远的错误而愧疚一生的人。事实是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救赎”,一切也没有那么容易“过去”。影片里,过去的丈夫、妻子、儿子都被迫去面对残忍的真相,再带着这些不堪的事实继续崭新的人生。

《希望沟壑》讲的其实是一个有关生存的故事。

从前不快乐的人有三个,现在只有你一个了

相信看完整部电影,所有人都会被这句台词击中。

在这个场景中,原配Grace 到访丈夫Edward的新家,质问第三者Angela,“谁给你的权利……”,而全片只有三句话台词的Angela 说出了这句“从前不快乐的人有三个,现在只有你一个了”。

估计普天之下的第三者都会用这种逻辑为自己辩护,洋洋得意地炫耀强取豪夺而来的“幸福”。导演在这里的处理也很有意思,她先是说“I think(我以为)”,然后立马改成了“I thought(我原以为)”,也许是时间改变了她的看法,但影片并没有继续细讲。

说实话,这句话对我来说是非常震撼的。我曾问朋友们,如果第三者当面对自己说出这句话,要怎么怼回去,才有力又够优雅?目前为止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影片中Grace听到这句话先是怔住,然后一句话也没讲就离开了。(如果大家想到了,可以在下面留言~~)

第三者有错吗?当然。

虽然导演本意是想表达,在这场角逐里,没有谁是绝对的错,但这并不代表,就真的没错。大部分的电影和第三者都会假定,发生出轨的这一对一定是“不幸福”的。那么,哪怕这种“不幸福”真的存在,第三者也仍然有错。

我们理性地分析一下,当一对夫妻或是恋人的感情出现问题,他们其实有两个选择:1)好好沟通并尝试解决问题;2)放弃沟通,直接分开。

一般情况下而言,大家碍于多年的情分还是舍不得分开,也许日子过久了,习惯了陪伴,关系得以继续;也许真的有了好好沟通的机会,双方坦诚相待,冰释前嫌,又甜蜜如初。

当第三者出现的时候,这对夫妻或是恋人的其中一方有了第三个选择,也就是在婚姻关系或者恋爱关系中有了一个出口。

选择出轨的这个人不需要承担分别的痛苦,也懒得去好好沟通,那么从这个出口逃跑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他只需要一点漠视道德的勇气。很多人会说,哪怕没有第三者,那些有问题的关系或婚姻恐怕也难以维持到最后,但第三者的出现无疑是在为想要逃跑的那个人助攻。

为什么第三者老认为人家“不幸福”。

很多意图出轨的人会在第三者的添油加醋下妖魔化现有的关系,把以前所有的美好都蒙上一层阴影,因为他们需要通过改变记忆中的美好来将出轨行为“正确化”,说服自己是在做“正确”的选择。《希望沟壑》与侯麦电影《午后之爱》都对第三者的这种添油加醋有所刻画。Grace在Edward企图否定从前的一切美好时说,“你不能否认所有的一切,你这样等于杀了我。”

出轨的一方有错吗?出轨至少一定是个自私的选择,至少是个懦弱的选择。我们能说自私是错吗?也许不能。我们能说懦弱是错吗?也许不能。

在Edward 向Grace 摊牌的场景之前,影片用Edward的独白讲述了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每当有士兵受伤或者无法行走,照明令要把他们放在行李车上运输,这显然会拖慢行李车的运行速度,也降低了大家成功抵达达斯模棱摩棱斯克的可能性。所以行李车的司机会故意在崎岖的路面上加快行驶速度,这样,由于路况过于颠簸,伤员会在没有人注意到的情况下被颠下车,一旦被颠下车掉了队,他们就会被冻死。这通常被认定是意外,没有人会回头。

在Edward 离开Grace以后,影片再一次讲述了这个故事,同时补上了一句“抛弃弱者,强者得以生存”

《希望沟壑》改编自导演William Nicholson曾经执导过的一部话剧,这部话剧的原名是《莫斯科大撤退》(The Retreat from Moscow),而整部影片其实也是通过这个故事来隐喻Edward与Grace的关系。Edward抛弃Grace去寻求自己的幸福,正如士兵为了成功完成撤退而抛弃伤员。其实并没有哪条路是“非走不可”的,有时候善良与道德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在观影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这一切源于导演William Nicholson的切身体验——剧本基于导演的真实经历,影片中的Edward与Grace描写的正是他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导演的母亲是基督徒,其实父母在分开以后一直没有离婚,直至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导演的父亲与那位女性领证结婚时已经年过九十。那么,导演的父亲当初做的选择,就对了吗?人固有一死,所以因为强者的选择而死,就真的不残忍吗?Edward又凭什么将自己和Angela视为“强者”呢?

所谓“弱者”,有的选吗?

Grace被突然告知结婚多年的丈夫要离自己而去时,是震惊而慌乱的,她知道感情出了问题,却不知道丈夫要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分开确实是单方面的事,当其中一个人选择结束,感情便没有了继续的可能。

那些被痛苦战胜的人,不一定就不是英雄。儿子在希望沟壑的悬崖边对母亲说,如果她选择自杀,一定要提前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痛苦和不幸战胜了生活。她尝试去弥补,对丈夫回来仍然抱有希望,儿子那句“He's in love”让她跌到了谷底。

在结婚29年以后被“抛弃”对Grace来说是困难的。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男朋友出国和进监狱,你选哪一个”,很多人都选进监狱。在“丧夫”和“被出轨”之间,Grace宁愿Edward去死。

影片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细节,Grace在与丈夫分开之后养了一条小狗,取名“Edward”,还教了他装死,表演给儿子看。

Grace在这场考验中“幸存”了下来,当生活归于平静,她对儿子说,“不开心的事情,日子久了,也就没那么有趣了。”她并没有豁达去面对,只是背负着这些痛苦继续接下来的人生,而Edward背负的则是一生的愧疚,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

婚姻关系中的“这么近,那么远”

我们相处得太久,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曾深爱对方。

影片开篇,Grace独自坐在窗前编撰诗集,Edward从回家到为自己泡好茶都没有看过妻子一眼,他们的对话却一直在进行。在这场对白里,他们始终没有看向对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其希望从丈夫那里得到情感反馈的妻子,和一个明明在同一个空间却像是在平行世界的丈夫。Grace 所有的尝试都被回弹,又是一桩枯燥乏味而毫无生气的婚姻,但我们看到Grace在努力,而丈夫Edward却消极应对一切的沟通。

与《这么近那么远》里唱的“我 留着你在身边,心 仍然很远”,如出一辙。

爱与战争,仅一线之隔。

一些观众在看完影片前半段时会觉得Grace尤其“作”,难怪Edward会离开她,但这并不完全是Grace的原因。情感被忽视让Grace 难以自持,丈夫明明在眼前,却无论如何都无法触及。第三者的出现加剧了Edward的逃避,反过来进一步逼迫Grace的爆发,而她真正想要的,不过是丈夫能够与她进行真正的沟通。哪怕丈夫下一秒就要告诉她自己要离开,她仍然对感情抱有希望。当时用上帝视角看到这一幕,作为观众的我心都要碎了。

说回电影

《希望沟壑》是一部非常情绪化的电影,影片用了很多钢琴、独白、诗句、海湾的空镜来讲故事。这些处理让观众在影片开始的一分钟就完全进入到故事的基调里,这是一个无比悲伤,却又将所有情绪都如鲠在喉的故事,看完电影很久都缓不过来。

自《影子大地》以来,我就深深着迷于爱与痛苦的碰撞。《希望沟壑》是我有史以来讲述过情绪最强烈、最悲伤,同时也是最充满爱的故事。
—— 本片导演兼编剧William Nicholson
However, we survive.

最后,大家如果想到了怎么铿锵有力,言简意赅地怼Angela那句“从前不快乐的人有三个,现在只有你一个了”,请在留言区告诉我~~

最后的最后送大家影片中Grace很喜欢的一首诗,希望大家都能“渡过难关”。

I have been here before,

But when or how I cannot tell:

I know the grass beyond the door,

The sweet keen smell,

The sighing sound, the lights around the shore.

You have been mine before,

How long ago I may not know:

But just when at that swallow's soar

Your neck turned so,

Some veil did fall, I knew it all of yore.

Has this been thus before?

And shall not thus time's eddying flight

Still with our lives our love restore

In death's despite,

And day and night yield one delight once more?

 短评

这一段婚姻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那么长时间的对丈夫的爱慕在他看来不过是压迫控制和同床异梦,我开始怀疑人生了——爱如果不是长年累月的彼此陪伴不是相濡以沫的互相习惯 那是什么?是一次偶然交谈的心灵触碰?是一年时间偷偷摸摸的欢愉?我不认同女方的咄咄逼人 但男方这种行为也不见得有多光明磊落吧 说到底 所有失败的夫妻不是心灵的天各一方 更多的是缺乏必要的沟通吧。PS冲着比尔奈伊过来的 结果被安妮特贝宁的自然演技击中 导演的空镜很美。

6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3.5。电影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对话戏和B Roll风景航拍,导演在小成本的格局中找到了一种精简有效、甚至万金油的表达方式。念诗也让文本的情绪更加饱满,补充了视听技巧上缺乏的美感。导演作为编剧出身确实在这个电影里展现出精彩而扎实的对白技巧,细致刻画这个事件里一家三口的所处的位置和态度。最吓人的是里面太多台词触动到自己私人的经历,看片中夫妻俩争吵仿佛在重行记忆。一边是好人试图做坏事,另一边是感情强势而喜欢道德绑架(强自尊心),太能理解最后只能认为“感情要是从未开始就好了”。Angella的那句“三个人不开心,现在变成一个人不开心”是一句很简单但也很有用的释怀的话。

8分钟前
  • 三十
  • 还行

伴侣之间,如果一方感觉到“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无论如何改变都不如你的意”,那这段关系迟早都要破裂吧。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一方,也深感委屈,明明我是那么在乎你,你却总是逃避与我交流,所以我才要愈发逼迫你改变。但这种逼迫,是会让人窒息的。因为那是单方面的、高高在上的,而不是真正聆听。所以婚姻破裂,强势的一方受到的伤害会非常大,过去自我构建的堡垒坍塌了,接受现实就意味着要否定过去的自己,这点尤为残酷。

11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剧本太过扎实,扎实到放佛窥探到了谁的生活,突生一种羞耻感。转念一想这不就生活本身,将你我都包裹其中。

1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一段维系了33年的婚姻关系无情而冷静的崩坏。可能会被“婚姻故事”吊打,但个人觉得还行。两大戏骨加上“上帝之国”的小哥,用演技hold住了感情三角的张力,贝宁阿姨更是仙得不行。看完突然很怀念Seaford的壮美白崖…(小哥又被怀疑性取向了哈哈)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Glad there's more to this film than our Loewe boy walking along seashore cliffs and showing off his amazing voice. 贝宁为整片注入灵魂,她兼具的温暖和恶毒、敏感和盲目、聪慧和愚钝、豁达和尖刻,几乎让我以为编剧/导演是照着具惠善的离婚事件来写的这个角色(“他好像只是很短暂地爱了我一下”——读过的诗变成了捅人的刀)。Josh 有一段非常感人的剖白,他的语感真好。

19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推荐

不像《婚姻故事》歇斯底里,也不像《45周年》阴沉绝望,这部电影在反映婚姻最后的狼狈不堪、一地鸡毛的同时,难得带有一抹诙谐和温情。女主角是一台行走的guilt machine,总能让身边的人觉得自己犯了错,从而利用“负罪感”控制别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应该不少吧。

24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第十届北影节第⑩部@长楹天街丨本次电影节最想看,场次也最空的一部,不出意外散场时被抽泣声填满。当然也包括我的。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好朋友让我多看看无脑的开心的,但,爱虐如自己,仿佛只有把自己扔进这样的故事中,才有痊愈的可能和拯救的希望。很讽刺的,电影真实性在于,它让我毫无障碍的可以代入男主女主以及Angela三个角色的心态。婚姻陷入瓶颈,因走太远而无力拯救,只能回避最终离开;面对对方不思考不感受,眼睁睁看着关系走向灭亡无力回天;爱一个人便可以无所求无期待,似乎只要或只有这样,对方才会走向你。女主最终有了一个走下去的理由,自己也好,儿子也罢,其实我侥幸的以为电影会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法,哪怕是一种心态也好。但并没有,它在儿子的自白中戛然而止,命运不会停止给你出题,而你终究要自己找到答案。祝福自己。

28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

老头子说 “ 安吉拉的手 ,没有要求,只有爱” 滚你大爷的大裤衩子!这么大岁数还不安生!你不爱你老婆,忍了29年,早干嘛去了!真应该把你shan掉!贝宁姐很强大,“自杀过后要下地狱” 对!一个老头子不值得,还不如一条狗,起个和老头子一样的名字很🉑️,但老头子不如狗,你和你的安吉拉快乐了,只剩一个人不快乐!应该是只有贝宁姐快乐,你俩以后都会下地狱吧!所以,不要相信男人,相信爱情,只相信自己,父母就够了!莫名的想念我的amy,今年都要11 岁了,陪伴你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希望你的老年生活健康快乐

31分钟前
  • 人间仙子不如我
  • 推荐

热评能不能别动不动就小三小三的,好无聊

32分钟前
  • 方向音痴
  • 还行

台词写得真好,几句话就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形象,两个演员也是真突出。整部影片对情绪和尺度拿捏都非常准确,点出生活的种种无能为力与无奈。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今年北影节在爱奇艺云上看的第一部展映新片,投到电视大屏幕上,视听质量都非常不错,崭新的、愉快地电影节观影体验!英国电影,编导演都很出色,与我们同龄一代老年知识家庭的人生描绘,用传统知性诗歌贯穿,寓意深邃,很值得观赏。

4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婚姻的枷锁如此沉重,有时需要三个人共同承担,爱情总是比婚姻更悦人,原来是导演父母真事改编,marriages don't bleed, but it's still murder,this film was filmed on location in Sussex, Yorshire,

42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力荐

说的是婚姻和相处的嫌隙,其实仍归于生活本身。寥寥场景,一段段对话,还原了29年的漫长回忆,不再磨合的尴尬,中年的感伤孤独,儿子的疏离为难,齐齐浇灭了困境中的父母爱情,原以为长久的坚固,就此分崩瓦解。尽管有人如获新生,也有人在悬崖踱步,最后驱车回到阳光升起的地方,找回房子里仅存的诗歌。演员太棒,安妮特·贝宁强势又脆弱的姿态,让人想到《45周年》的夏洛特。(我们Josh真是这几年最好用的英国年轻演员,可爱话少屌大,可直可弯可乖可浪,但不要老让他演配角啊喂~

47分钟前
  • 辣手玫瑰陆1萍
  • 推荐

儿子说“我不能要求你为我活下去”,母子瞬间释然。不快乐的特点是过一段时间它就好了。

50分钟前
  • Page_Chen
  • 力荐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时有类于战争,战争中的弱者是不会被关注的。在战争这种极端恶劣环境下,对弱者谈人权、人道或者同情、克制都是没用的。似乎在从事战争史研究的男主是深谙此道的。他似乎也像他妻子认为的那样,他们的婚姻就是一场战争,他失败了,被人抛下列车,也没人回头看一眼。显然,他想到列车抛弃的伤病员无人会回头看一眼,就是对他回到自家庭院也无人回顾他的一种寓示,因为他和他们一样,不受关注是共通的。如果说战争中牺牲弱者是一种生存策略,这是功利主义的一种冷漠,那么,在一个家庭中呢,同样的冷漠有其合理性吗?所以,他只能以“无意义论”来忍受并化解一切。

51分钟前
  • 石板栽花
  • 推荐

“以前不快乐的是三个人,现在只剩一个了。”小三的这句陈词道出了普天之下第三者为自己辩护的思路。真正让Grace倒下的不是婚姻的破碎,而是儿子的那句“He's in love”。可以跟45周年媲美。导演洞见人生的能力让人叹服。剧本和视听语言都太喜欢了。太喜欢了。

56分钟前
  • 林春娇
  • 力荐

表演并不是《希望沟壑》里唯一的看点。事实上,尼克尔森借着一场婚姻危机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这也是本片能够在剧作上超越《婚姻故事》的关键,影片真正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这场维系了近三十年却在一夜之间崩坏的家庭关系。天使的到来都不是意外,那是《心火》泯灭的必然。爱是什么?爱是将静如止水的《日子》推翻后又扶起的能力,成长是把看似稳固的关系摧毁后又重建的过程。人类永远在思考、书写和改变中不断进步,生活不可能被完成。

57分钟前
  • Muto
  • 推荐

太真实了。Power/money talks, everywhere

1小时前
  • 水脉
  • 力荐

你是谋杀了婚姻的凶手,我是被爱情抛弃的伤兵。婚姻不会流血,爱情没有坟墓。那冰箱里的字条是感情战败的白旗,那喝一半的茶杯是有始无终的见证。我是你在撤退时扔到冰面上的弱者,扔掉我你才得以存活。你让我害怕黑夜,不敢做梦,更不敢醒来。三个人里只剩下我不快乐,或许怪我当年错误登上这列火车。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