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

HD国语版

主演:周冬雨,林更新,隋凯,王啸坤,龚格尔,李岷城,赵思园,曹阳,张子枫,李砚,石兆琪,杜扬,周浩东,姜志刚,张小北,孙德元,凯伦·阿姆斯特朗,约翰·布埃诺,大卫·肯尼斯·沃恩,迈克尔·J·吉拉普,奈津子,Dan van wert,Dan kern,赵泽文,冯千卉,陈一榕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4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同桌的你 剧照 NO.1同桌的你 剧照 NO.2同桌的你 剧照 NO.3同桌的你 剧照 NO.4同桌的你 剧照 NO.5同桌的你 剧照 NO.6同桌的你 剧照 NO.13同桌的你 剧照 NO.14同桌的你 剧照 NO.15同桌的你 剧照 NO.16同桌的你 剧照 NO.17同桌的你 剧照 NO.18同桌的你 剧照 NO.19同桌的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同桌的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成功在美国立足的青年林一(林更新 饰)收到了初恋女友周小栀(周冬雨 饰)寄来的结婚请帖,百感交集的林一准备回国参加,坐飞机的途中他回忆起了自己和周小栀长达十几年的故事。少年林一第一次看到同桌周小栀(张子枫 饰)时就喜欢上了这个文静的小姑娘,但是直到高中毕业两人也没有跟进一步的发展。大学时两人考到了同一所学校,遇到了假冒留学生Tom(隋凯 饰)、文艺青年王尔德(王啸坤 饰)、胖子学霸龚兵(龚格尔 饰)、沉默男李潇(李岷城 饰)、胆小姑娘赵晓溪(赵思园 饰)和美女曹阳(曹阳 饰)等一众好友,随即开始了他们的热血青春……  本片取材于高晓松创作的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同桌的你》,高晓松出任了本片的监制。逆天的圣诞老人时间解剖学斯洛博恩岛第二季战疫2020之我是医生白教堂血案 第二季犀利人妻57秒辣子曰恶灵旅店第一季双生儿1999哎呦,棒球一夏蜘蛛袭击洛基第二季某某同志全能侦探毫不神圣结婚的故事三姐妹2020艾米莉亚2.0一代拳王1996南瓜恶灵3:安息布朗神父 第十季雷霆行动2021转转情妇第二季野鸭变凤凰2国语潘杨讼超胆侠2003萨霍2019逐浪之爱极爆少年惹不起的殿下大人南极物语半月交响曲暗里着迷恋爱高飞迷失少女日记难忘初恋情人1972顾问第一季白鲸莫比迪小巷管家爆炸她爱上了我的谎

 长篇影评

 1 )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6月14号的时候,王力宏来鸟巢了。
2012年的这个时候王力宏在鸟巢开始自己巡回演唱会,2014年的时候,结束这一圈演唱会。
2009年的时候王力宏在工体有场演唱会。
自从2009年我换了名字、身份、学校之后,再也没人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王力宏。

2008年的时候初恋女友痴迷王力宏,她会拉着我听,她会说,高中的时候有个男生在一次联欢会上唱王力宏很难听,她记恨了他很久,然而唱歌从来五音不全的我,在KTV的时候坚持唱完了《你是我心里的一首歌》,她却一直紧紧的抱着我。
分手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不爱她,不是因为我出轨,不是因为我如何如何,而是在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父母反对我和不门当户对的她在一起,以断了我的所有资金包括学费相威胁。那时,我辞职继续读书,没有工作,最后一次约会,口袋里只有20块钱。
我说,约好,莫失莫忘。她说,好。

2009年-2014年,5年,我换了3任女朋友,第一任3年,第二任3个月,第三任至今。
她们都喜欢王力宏,她们也都知道我喜欢,但是她们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
2009年-2014年,5年,她已经结婚,生女,女儿今年三周岁。
认识我俩的至今还有联系的朋友说,谁都知道她为什么选择现在的老公,大概只是因为相貌像我。

2009年那场工体演唱会,我刚刚跳槽换了行业工作第二个月,工资800,我给当时的女朋友买了一张280的票,在东直门的七天定了200的酒店,加上从天津往返的城际票以及打车吃饭,一个周末花去了我全部的工资。
第二年我们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她在报纸上给我留言,好好珍惜现在的她吧。我不知道我们是如何熬过了煎熬的三年。三年后,我工作终有起色,她每日因为我穷、丑而嫌弃我,最终演变成撕逼大战一地鸡毛后终于分手。
3个月的胡逼恋情不用多说。
终于工作事业不再让人担心,然而恋爱对象尽管合适,但依然不是门当户对的选择,却终于要在明年或者后年面临结婚。
然后2014年,我终于一天工资就可以买一张内场VIP的时候,我和现女友去看了王力宏。
终究,王力宏还是没有唱我和初恋一起唱过的歌——《两个人不等于我们》《你不在》《爱错》

有的时候,我总在想,世界上的事情大概都是这样,
就好像说你在打麻将的时候因为想要胡清一色而放弃了胡屁胡,当你最后等了很多圈终于发现你胡不了清一色的时候,假如胡了屁胡还好,更多的时候就只是给人点炮。
就好像说你在等公交的时候来了一辆人特别多的车你没有上,当你发现等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别的车的时候,假如又来一辆人多的车还好,更多的时候你只是错过了末班车。
那本李心洁林宥嘉的有声图书里有这样的一段话:
“你永远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最后一次,你也永远不会在发生时知道,这将对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例如,遇到一个人,改变了一段人生。”

2013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加了初恋的微信,有过聊天,谁也不曾说起过去的一点点的事情。
我会去丽江、海南、厦门的时候给很多人写明信片,包括她,我的朋友圈里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哪里的抹茶更好吃,哪里的日料更好吃。
在认识她之后,我们一直畅想着有一天有钱了,一起去丽江、海南、厦门,然而实际上这些地方都是我一个人去的,假装不是一个人一样。
在认识她之后,我们一直说要把全国所有好吃的抹茶都吃个遍,最后还是我一个人跑去芳草地、天阶、颐堤港去替她尝试各种各样的抹茶。
在认识她之后,我们一直最喜欢去的就是日本料理,但是那时候真的吃不起,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去吃日本料理,假装她也能尝到一样。

看同桌的你的时候,我看哭了,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步无敌烂的片子,然而没有人知道,故事里,上演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故事。
2011年4月18日,我在豆瓣里盖了一个楼,印象里被回帖几十页,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曾经幻想了无数次抢婚的情节,然而过去的就只能过去了。

她知道我去听了王力宏,在王力宏唱起“蝴蝶眨几次眼睛”的时候,我手机一直等着录其中的一段唱词: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离开你
我解释不能说放任你哭泣
你的泪滴想倾盆大雨 碎落满地
在心里惊醒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很小心
可现在你看不见的高空里
多的是 你不知道的事

然后我发给了她,她回复我:我知道。

 2 ) 用心的跟风之作

【一.《同桌的你》效果显然是合格的】

下午和人聊完事,没事溜达进电影院,发现上了这个新片。

最开始是为了吃爆米花耗点等吃饭,因此没有做过高期待,但是总觉得比看“惊情400年,许三多抡井盖”有趣吧,可能是因为放低了预期,觉得《同桌的你》还是很不错的,至少体现出了一定的现场观赏价值——我看的是下午场,朝阳门悠唐,观众不算太多,二十来人,多是一身香气,穿着端庄的大龄女白领,还有几个估计和我一样耗点的三十来岁商务男大哥。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校园生活剧情中,观众注意力比较集中,基本能达到津津有味拍烂大腿相视一笑的现场效果。而到了结束处的苦情三十分钟,当幻想破灭的时刻来临,影院里哭声弥漫开来,从女孩的抽泣,到中年大叔不好意思的揉眼睛,最后索性一群人老泪纵横。我旁边姐们嚎啕大哭,我生生借出去一包面巾纸,就差把爆米花给她安慰一下了。由此可见,至少在北京地区,对于80后观众来说,影片还是极具感染力的。

当然了,我个人在北京上的中小学,因此对故事的前半部非常熟悉,自然容易看进电影里,但是对于普遍性的全国观众来说,可能我有一点乐观了。

【二.有一些优点值得肯定】

主要还是谈谈剧情处理,先说说优点吧,角色的设定没出大问题,演员和情节结合紧密,在国内小鲜肉演员匮乏的情况下,本片演员搭配得当,桥段处理至少是合格的,提升了电影的效果。主次问题处理也还算不错,男女主角突出,配角的层次鲜明,既有乐趣,又不抢戏,也是值得肯定的。

而追求时代感也是《同桌的你》一大特色,把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线的合并处理,显然增强了故事的整体脉络和可信性,尤其对于80后这波人来说,眼保健操,911,非典,奥运会,这些东西让观众倍感亲切,自然会代入自身的切实体验,增强了对剧情的主动参与感。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些东西造作,一个人一个想法吧,反美游行和非典和故事主线算是形成了关联,可惜911没能和女主角去不成美国挂上钩。

主要值得肯定的是,创作者调动观众情绪的技术显然是获得了美国电影的真传,故事严格按照卖鸡的故事曲线理论,打一巴掌,给两甜枣,让观众笑中有泪,泪中有笑,把那些没有关联的段子连缀在一起,节奏也缓急得当。还算出彩的是结尾的处理,“悲—喜—悲”的衔接,让观众刚刚破涕为笑又转入怅然落失,大喜大悲之间,一颗强力的催泪弹。

所以归结起来,《同桌的你》表演效果,时代感,情绪控制都是合格的。当然这标准不一定很高,基本和票价相符合吧。

【三.关于剧情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感性夸了几句,也得理性说说问题。按照剧情类别来划分,这类故事应该属于小情节电影,既要注重细节,也要注重内在统一的情怀。现在的剧情上,桥段和序列都是合格的,但是一旦放到幕结构和整体来看,仍然存在瑕疵。

大胆说几句,至于情节的败笔,我认为主要在四个地方。

首先是故事的中段,恋爱中的人物关系转变不够清晰,也没能很好的承上启下,例如“怀孕”,“群架处分”,现在仅仅是没有关联的“残酷青春”碎片,最后却没有直接影响到爱情主线以及人物的最终际遇,实在是有些可惜。假设稍作改动,例如为争女孩的缘故男孩打架被开除,又因为男孩和怀孕的缘故女孩没去成美国,这样加强前后的因果,让爱情段落和所谓人生命运能够有呼应。最后影片的完结,一定会让观众唏嘘很多。但凡让人唏嘘的悲剧,一定要展现人物和命运搏斗而又无可奈何,而不是像本片中这种莫名奇妙混完蛋了。

第二个是人物的主动性不强,在故事的前30分钟显然是有主动性的,换班,泡妞,发奋图强。但是到了中后部分,男主角基本是在借着惯性游荡,毫无主动性可言。比如怀孕的段落,如果他的缺乏关心是因为拼命赚钱或者赎罪或者其他积极的追求,而不仅仅是被女方家长踢了一脚,人物显然会更招观众喜欢的。到了美国后的剧情也断裂的较为混沌,如果能稍加交代一点,也能让故事前后看上去更加完整。这也和故事时间背景有关,高老师作为一个60后可能会觉得,去美国是极其牛逼的一件事,但是80后90后看来却是稀松平常了。为了照顾80后观众,却忘了在这件事上与时俱进。

另一个败笔可能是具体的段落处理,倒数二十分钟的毕业饭局一场戏,基本上是很失败的,谁愿意听你假大空的人生感言,除了符号化的表现下身份差异,就是男女苦情大告白,显得做作而流于表面化。这场戏完全可以和教堂合并,在一个场景内做足起承转合,比如一面婚礼举行一面两人叙旧,产生场内的变化和戏剧张力,而不是一到关键就切切切,显然能把情绪推得更极致。

此外,电影难免犯了这种跨度戏和段子戏常犯的错误,写丢了一些内容。比如男女双方的家长,电影前半段看似是个阻力,最后不了了之,假设能够和主线增强一点半点的联系,可能会让电影的效果更加出众吧。比如在怀孕的段落,家长既然已经出来了,其实是可以把情节做得更巧,与中学请家长也产生照应的。写丢的还包括“去美国”这个点,这可是女主角的第一句话,也是男主角的最终归宿,更改变了他们的爱情走向,还能涉及到两人家庭背景从而让人物更立体,四重功效与一身竟然被潦草的一笔带过,可惜啊。还有一个很可惜的就是前面反复强调的“去一个只有两人的地方”,这显然是在渗透主题情怀的暗示啊,结尾竟然落在了两人真的逃婚的幻觉上,其实完全可以落在男主角最后的叨逼叨里,比如“真正只有两人的地方,就是彼此回忆里”,这种如同《合伙人》里“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开公司”一样好的催泪包袱给扔了,也有点可惜。

【四.整体评价和建议】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同桌的你》呢?我觉得这要结合档期来看,假设《同桌的你》如果能早上个一年半载,可能口碑会更好,观众看着也会更加新鲜,毕竟在《那些年》《致青春》《合伙人》三个片子出现后的一年多,本片的大部分噱头已经不新鲜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本片本身就有模仿的嫌疑,所以现在沦为一个用心的“跟风之作”的定位,也是无可奈何的了。

总而言之,高晓松也算是个能人,从20年前的《同桌的你》红遍大江南北,到10几年前支离破碎的《那时花开》,一晃人生二十年,还在吃着青春饭,可能这都要归功于高老师长的太难看而带来的种种伤痛和遗憾,正是没有的才想要珍惜,青春献给长得好看的人吧。

Ps:本片千万别情侣去看,看完以后肯定会上演刨根问底的不愉快,别说我没提醒啊。

 3 ) 如果我伸出手,你愿意跟我走吗?

就像《致青春》里说的那样,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

7点50分走进影厅,黑暗中看见密密麻麻的手机亮光,大满场,无论内容如何,作为青春题材的又一部影片,至少是赢在了怀念上。

不是专业的影评人,不会从灯光摄像结构等等内行的角度来看一部电影,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能感受的只有影片的内容,影片本身是欢乐是忧伤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带着看的人一起进入你的情绪里。《同桌的你》确实不能给我完完全全的情绪带入,有一点感伤的情怀却又没有十分饱满的人物情感,两个主角虽是十分的干净明亮,却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很难入戏,直白点说看点都在预告里。加上很多情节让我觉得不那么实际,比如男生不顾老师家长的阻挠搬着桌子赖在文科班,比如男生从文科考不到60到进厦大,比如女生申请斯坦福失利男生轻松拿到offer,比如女生最后竟选择那么一个浅薄自大的人结婚,又比如男生一向视女生为终点,疼着宠着,却在得知女生怀孕时给了我们意料之外的反应。这些在现实中当然也会存在,只是同时出现在一起总会觉得怪。看完全片回过头倒觉得像是轻喜剧,特别是满场的观众同时被刺到笑点一起嬉骂大笑时。

整部影片以男生的视角为主线,从第一次见到女生,为她打架,再到高中男生死乞白赖拼死拼活跟女生进到一个班,最后女生放弃北大来到男生在的大学,才开始了真正恋爱。比起大学里所谓的修成正果,我更爱小时候懵懵懂懂不顾一切的疼爱与追求,不管你回不回应,我都要对你好,你被人欺负我就揍他,你脚崴了我就扛你,你要拍照我就去借相机,别人不借抢我也要抢来,你去哪我也要跟你一起走到哪,我只想你开心,哪怕生气吃醋我也只是想跟你在一起。真是简单粗暴呵,却不经意让我们看到最真的温柔。

拼尽全力又小心翼翼。

年轻的美好往往伴着伤害而来,两情相悦,水到渠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给对方,谁都没想过会怀孕,女生问男生怎么办,男生沉默,也许因为紧张也许因为害怕,他竟反问女生应该怎么办。女生往往是感性的,恋爱中的女生更甚,她爱你她就愿意为你做一切,哪怕是给你生下孩子。男生跟女生本来就是两个星球的生物,事后女生问男生,如果当初生下孩子,你愿意吗。男生认为这已经过去的事情再提又有什么意义。对啊,本来就是已经过去并且也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你有没有想过女生为什么要问这没有意义的事情,或许就像周晓栀说的她已经不确定了。只要你说个愿意,她就会相信你的在乎,会相信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会陪在她身边。男生无意识的回避让本来身体就受到巨大伤害的女生开始怀疑。

非典隔离救了这感情。很多时候,看起来不好的事情真不一定就有多糟。就像片中俩人闹的别扭也抵不过对对方生命的挂念。本来已经闹脾气分手,女生担心男生为了不让他受到潜在病毒的感染,爬着梯子到男生的病房窗外,要带他离开医院,男生怕女生被感染不肯开窗,女生操起手电筒就砸破了玻璃。

向男生伸出手。

年轻的爱情真好,什么都不去算计,不会去想你有没有钱、车和房子,只要我喜欢你,我的命都交在你手里。

俩人和好如初,为了女生的梦想一起努力。无奈俩人猜中开头却猜不中结尾,一向优秀的女生被拒,男生倒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带着期待努力,等着女生的到来。女生一次又一次的申签,一次又一次的被拒。我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女生最后选择了放弃,可能就像她说的吧,能试的她都试了,她到不了男生身在的远方,又不能自私地叫男生回来,除了记下男生走过的每一条街道,爱吃的每一道菜,幻想男生住着的带向南窗子的房里他们共同生活的幸福场景外,她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不是不爱了,真的只是不确定了。

直到女生婚礼,男生上前的一句我不同意,接着便是同未婚夫两队人的喧闹厮打,一如十年前在医院里他们的奋不顾身。一如十年前,女生对他伸出手那般,他向女孩伸出了手,当女孩紧握住的一刹,影厅里传来的一阵掌声。可惜掌声未落,镜头再一次把我们拉回现实,幸福的画面只是幻想,任凭男生心里如何翻腾激荡,他都只能坐在亲友席上祝他最爱的女孩幸福,都只能在看着梦中的婚礼变为现实,看着另一个男人抢走他所有的戏份,女孩却不变地说着我愿意。

回头看自己抑或身边的朋友,陪你走上梦中婚礼的依旧是你最初最爱最珍惜的他吗。

男生想着,如果我伸出手,你愿意跟我走吗。

女生笑了,如果我跟你走,你愿意伸出手吗。

只可惜时间让我们都不再是曾经的我们,不再年轻不再偏执不再奋不顾身不再有爱有够。

时间让我们学会控制,学会逼迫自己,逼迫自己微笑看最爱的你,对别人讲出,我愿意。

 4 ) 就这,还敢叫怀念青春!你丫也配!

还好,我的青春没有这么无聊。
《同桌的你》以浮光掠影的方式把80前的过去20年笼统的讲述了一遍,同桌,初恋、打架、小虎队、铁皮玩具、画着李雷和韩梅梅的英语课本、大白兔奶糖、高考、游行、非典、911、开房、堕胎、兄弟、女人、情敌、出国、分手、结婚、怀念青春……
没错,这些确实都是我们过的日子,电影里有的这些,和没有的那些,确实能够让我们想起那些逝去的时光。但是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挤得满满当当的集装箱,根本没有留给观众感同身受的空间,当导演和编剧指着这些老旧的玩意儿,告诉观众,你瞧,这就是80后们曾经的生活。看,那时的他们竟然还干过这样的事情。
抱歉,我们真的不需要你来提醒,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不是活在一百年之后的新新人类,更不是外星人,真的不需要你来告诉我们,80后的青春曾经是什么样的。
也许我们是到了可以怀旧的年纪,这些东西,和那些标志性的事件确实值得怀念,但这些东西之所以值得去追忆,是因为它们和一些人有关,那些人对我们来说无比的重要,他们是伙伴、是恋人、是老师、是偶像、亦或是某个擦肩而过的脸庞,他们才是我们青春记忆中最为珍贵的部分。
曾经的那些过往,事件、物品,只有和他们相互关联时才值得我们去怀恋。我们的青春是由与这些人的相聚和离别而组成的。不是铁皮青蛙、不是非典、不是911、更不是某些感怀过往慨叹和重温旧梦的煽情。
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对于我们来说,青春是告别,而不是煽情。

《同桌的你》这部特别容易让人出戏,影片中,事件与事件之间毫无关联,前一秒中还处于堕胎手术的生死时刻,下一秒立刻烟消云散。电影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于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就好像是得了失忆症,根本不记得前一秒发生了什么。前一晚刚刚迈过了禁忌的界限,第二天却依然还在讨论每天能当几分钟的男女朋友。这种单纯甚至透漏着那么一点儿诗意。前面刚刚因堕胎而大出血,女孩指责男孩不负责,转过天来两个人就开始商量着要一起奋发努力奔向大美利坚。
每当遇到这种出戏的时刻,脑海中总会想起《心动》这部电影的结尾,张艾嘉从盒子里拿出那些天空的照片,照片的背面都写着许久之前的某个日期,一张小小的卡片上写着;“这就是我想你的日子,把它全送给你。” 影片的这一刻让观众的所有情绪都得到了释放。而在《同桌的你》中始终等不到任何情绪的累积和释放,剧情一次又一次的从半山腰跌倒谷底,让人无所适从。
当然,《同桌的你》中也有一场机场告别的苦情戏,这也是这部电影中唯一一点儿能够让人有那么点儿感觉的戏份,只不过就连这么一点点儿的情绪,也都被后来的久别重逢,大吐苦水,给毁掉了。
在人家婚礼的和新娘子互述衷肠,真是史上最奇葩的剧情。
能够看得出,导演和编剧的着力点是这20年中的事件,并想通过这些事件来调动观众的情绪,而并非扎扎实实的叙事而塑造人物形象。不得承认,在电影中看到那些熟悉的过往,如非典、美国大使馆前面的游行、911等事件,这些事件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观众的某些情绪,但是因为缺少故事的支撑,这些情绪在总是让人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把其投像何处,于是只能是一片茫然。
这部电影之所以无法让人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是人物根本立不起来。要说《同桌的你》中的男女主角,要个性没个性,要长相没长相,可能有点儿偏激。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女主角如此羸弱,根本不具备女神的任何一种特征,影片中从头到尾都是小学生的扮相,哪怕稍微投入一点儿立刻就会有一种欺负未成年少女的错觉,尤其是那个背部全裸的镜头,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男主角既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除了仅有的那么点儿土气,没有任何个性。这样的角色设置到是平易近人,可惜你平易近人给谁看呢。好好不起来,坏也坏不起来,这男主角实在是没啥看头。
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更是马马虎虎。就这,有什么可相互喜欢呢,有什么可怀恋的呢,最最平常的恋爱故事都有比电影里演的这些精彩的段落。你们两个在一起,没有任何的障碍,家长不反对、情敌也同意。那就好好在一起呗,就一个签证没办成,最后分手了,这有什么可惜的呢。去美国的方法多了,要么是不想去,要么是根本就不想在一起,两种都不值得可怜,这有什么好哭诉的呢?谁能对这种事情感同身受。
别说台湾小清新了,赵薇的《致青春》都能甩这部电影10条街。
如果男生的女神都是这么容易就能搞定,那么女神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该办都办了,你丫还怀念个屁呀!
对于一部青春片来说,最大的失败就是没办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不管是累积情绪,还是堆积事件,最重要的你得把故事讲好。
没有故事的青春怎么能算是青春呢。
把这么苍白的青春拍成电影。您留着在家自己欣赏吧!

 5 ) 所谓浪漫,就是没有后来

每一个坚信着永远跟未来叫板的英雄,都是烈士。

还没有老去就缅怀青春似乎已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从《那些年》到《致青春》,多少荷尔蒙喷满荧幕,又有多少眼泪浸湿纸巾,但哭过之后几番感慨我们的生活依然要继续,有条不紊。

而《同桌的你》在今年的青春电影中有些不一样。

男主角摆在讲桌旁的座位,或许你犯错时也被罚坐过;

女主角爬到三楼砸破玻璃让男主角逃出隔离楼,或许你也这么明知是错却义无反顾过;

你或许没有遇到和兄弟一起追的女孩,没有遇到过青梅竹马至成年的发小,但你总会有一位同桌,帮你削过铅笔,也刻过你的橡皮,给你传过纸条,也打过你的小报告。

《同桌的你》刚开始有些类似台湾电影《女朋友男朋友》,把一个时代的少年成长浓缩于一个校园,在一个体制大背景下演绎属于青春的小感情,高晓松显然是把他所能想到的关于青春的细节都杂糅进影片,一见倾心妹子、做多少分钟情人、窃听女生宿舍、开房复习四级、堕胎、洋学生浴室群架、离国后分离,并把握时间点切入入美大使馆游行、911、非典等。

高密度叙事,明快狂欢,却舍弃《毕业生》式逃婚,沉重煽情。

在这个青春题材已然泛滥的市场,能有这样一部作品哼着你熟悉的曲调、讲着你经历过的年少,其中总会有一些镜头精准地戳中泪腺,照进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猝不及防。

周冬雨最好的一场戏是十年后的酒席,她烫着成熟的发型,故作姿态地拿出女主人的架势,却在林更新一句话之后全面崩溃。

她抬起头,咬着唇,一滴泪就恰到好处砸在观众的心上,砸得生疼。像心疼曾经的自己,像心疼初恋的那个女生,像心疼一个蹲在街边哭泣的初中生。记得她哭着说,林一,我们谁都没有错,我们谁也不欠谁。

对啊,谁也不欠谁。多少曾经以位永远的感情最后败给了时间,但最后我们也都可以释然,因为在纯粹感情这场博弈里,我们始终势均力敌,即使每一步都走错,至少每个人都问心无愧,爱过。 林一曾经不懂责任伤害过周小栀,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周小栀为两人描摹的未来蓝图到最后却因为挫折而放弃,只留林一独自漂洋过海。

十年之后,他收到她的婚礼请柬。最动人心魄是林一在婚礼上臆想出的奔跑,与十年前两人逃离非典楼一样把青春彰显得流光溢彩,手上牵着最爱,身后是兄弟相助拦住所有阻碍,当象征囚禁的大门被再次重重关上,仿佛前途又是有你有我还有光。

但是,故事的最后是她面对神父在教堂承诺:“我愿意”,他坐在观众席只是握紧了手里的口琴。高晓松不再年轻了啊,我们都不再年轻了。

其实故事最好的结局就该是这样吧,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让值得回忆的人和事,就只住在回忆里吧。 因为所谓浪漫,就是没有后来。

 6 ) 同桌的你个毛线啊

吐得槽点实在是太多了!!

被很喜欢周冬雨的小姐妹拉去看的,看的还是24号的首映+见面会。

就连哭点很低的她也忍不住吐槽本来准备好眼泪和纸巾的,但电影就像一个个简短的MV拼凑出来般,完全没有哭点。写影评都是浪费时间,但看到另一个关系还挺好的小姐妹说它不错,一下子就郁闷了。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电影上出现分歧呢,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下我的不完全槽点:

1.从电影的题目开始说:这跟同桌的你有个毛线关系啊,就一开始初中的他们是同桌,后面完全扯不到!!本来还期待一些同桌之间的趣事的,完全没有!为什么不干脆叫同校的你,同世界的你呢!

2. 剧情还能再老套又扯淡嘛???找不到什么共鸣:欺负女同学,帮着打架?我们那时候都是同桌最欺负你了; 堕胎? 有几个女生会在那时就那样了;一起考上大学就当你女朋友,最土的激励方式了!后来什么当几分钟的女朋友,我是男朋友早就不干了,你他妈爱谈不谈,装什么小清新吊人胃口(话说在那几分钟就能怀上?);因为拒签分手,你上不了斯坦福不能上其他大学吗?想在一起怎么就像隔着银河一样难了呢,明明没有小三和父母的阻碍啊;大白兔奶糖,铁皮青蛙,非典,911,有种刻意安排来提醒一起经历的岁月,每点浅尝而止,事件与事件之间无任何联系。特别是非典那段,扯死了,是拿非典在开玩笑嘛?911和那个外国演员,和电影有毛线关系,去掉也不会影响剧情。

3.男女主角,长得就那样儿吧,没有什么吸引人的特质,都不知道有什么好喜欢的,更不知道感情是如何递进升华的,男主就靠一副死皮烂脸的样儿追女神,也太好追了吧,一点都不感人!前一秒因为堕胎吵架,后一秒又爱得死去活来抗击非典去了!完全不交代剧情,突然得都失忆了吗?把观众当猴耍哇!!配角一个个的就更没有鲜明个性了,全打酱油。那么苍白的感情故事,在同类型的青春片里,那些年和致青春妥妥得甩它几条街了!!

4.结尾的重逢,就呵呵了。女主是情报局的么,身在中国却能监视男主的一举一动,爱得那么深切了,还不想法子去美国?十年时间,一次次申请,就那么难嘛?好吧,就算女主因为签证心灰意冷,但电影根本就没去着重地刻画,所以整部电影就是在拼凑,凑到98分钟,再来个人生残酷又现实的主题,以为这样就有多深刻了么。

总之,借着同桌的你之名抒发美好青春却产生不了任何的共鸣,浪费了观众本来累积好迸发的情绪,实在可气啊。

 短评

付出那么多之后分开像拉稀一样随意?貌似拍青春疼痛的这些人永远只敢讲开始的喜悦和结局的惨淡,却不敢面对一个为什么。泪点倒是很多,但是逼出来的。

3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较差

果然是"只有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

5分钟前
  • OlOlulu
  • 较差

被狠狠戳中,于是不要脸的强推!

7分钟前
  • Eccentric Cat
  • 推荐

换个女主,片子应该就好一点了

8分钟前
  • Nitz
  • 较差

本来以为是烂片!没想到被惊喜到了!虽然前半部分有的地方编剧设置的太生硬了。后半部分很喜欢!大家还是多支持下吧!国产小清新的良心制作。

12分钟前
  • Supreme小宇宇
  • 推荐

《致青春》《那些年》《青春派》《80‘后》《老男孩》《合伙人》……中国式校园青春到《同桌的你》该完结了吧。

1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新导演们能多学习下导演技法吗?

18分钟前
  • 小裁缝
  • 较差

内地版《那些年》,没想到两主演外形气质这么搭。

22分钟前
  • Lily Chou-Chou
  • 还行

能换个像样点的女主角么。三星全都给林更新。

26分钟前
  • 你是无二
  • 还行

不要以为每秒24帧就比小时代好了

28分钟前
  • jerry2bbmm
  • 很差

申请斯坦福失败签证两次被拒就“我们已经回不去了“,就”我们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你这不是败给了现实,是败给了作。

33分钟前
  • 屈晓松
  • 还行

还是那点事,还是那些年一样的拍法,每年都会有这么几部类名片,但拍再多遍也总是能戳到你,原因只是因为感情。这些场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只要你年轻过,就一定无处遁形。但历史的串联缺乏惊喜,过多的幻想场景是双刃剑,最后结局之后的当头一棒非常不爽。林更新帅到出水,周冬雨只能演嫩无法成熟。

3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求矮大紧们快点放过电影吧,别祸害青春了行不行,它还是个孩子。偏不!这年头贩卖情怀可赚钱了呢。别的国家拍,叫点石成金。在天朝呢,叫勾点芡变屎。

4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较差

橙天嘉禾的超前点映,周冬雨最后一句台词讲完,全场异口同声的“唉”,顿时在这个雨天感到一丝温暖

41分钟前
  • 风起时分
  • 力荐

尽管被光线叫去看免费场,但还是值不回地铁费啊。

44分钟前
  • Obtson
  • 很差

我就说一句,周小栀没去美国是因为21分钟减去洗澡时间后太短

4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好想带着你,去看看从前的我……

54分钟前
  • 神经质病人
  • 力荐

提前放映场,基于两位主演的演技,去之前没抱太大希望,结果它却以真实地复制了那段青葱岁月而感动得我泪流满面,现实而残酷的青春,对于结尾电影院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叹息声,我却略感心安,这才是初恋应有的情怀。

59分钟前
  • 缺心眼儿啊你
  • 推荐

我以为男主会抢婚,结果败给了现实

60分钟前
  • 小妖の七七
  • 还行

相当腹黑,女学霸都会被男学渣反超,但决定生活质量的是能否嫁得好。

1小时前
  • 猱困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