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爱

HD中字

主演:吴溪语,钱枫,张一帆,穆梦娇,沙景昌,张晶,陆雨婷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等爱 剧照 NO.1等爱 剧照 NO.2等爱 剧照 NO.3等爱 剧照 NO.4等爱 剧照 NO.5等爱 剧照 NO.6等爱 剧照 NO.13等爱 剧照 NO.14等爱 剧照 NO.15等爱 剧照 NO.16等爱 剧照 NO.17等爱 剧照 NO.18等爱 剧照 NO.19等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等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秦然和父母闹矛盾,去芭蕉沟小学支教实习,由于第一次教学惹出不少囧事,在校长李云翔耐心的言传身教下,秦然慢慢懂得了如何和孩子们相处。班上有个叫张小强的学生因闯了祸事跑到城市里寻找父母,秦然在寻找张小强的过程中,理解了自己父母的爱,同时也明白了张小强和山里这些孩子们最需要的也正是父母的爱。爱情卡路里金牌河东狮吼借名危机访问者善与恶的房子追梦人小酒馆老板娘3国语未来的工作与死亡第三次世界大战2022学校1993废柴联盟第六季沙之花也有春天奶酪姐妹红背艺术家兄弟连黄金女郎第五季双姝奇缘 4索命女鬼流浪汉世界杯2009光环之上敲诈决战豪门牢不可破2019为爱乘风破浪桃花源怪谈楼外青山切卡戈致命闪玩卷席筒第2集转弯之后麻木2023佣兵特战队边缘岁月神雕侠侣陈妍希版粤语之后5原野神驹宝莲灯前传寄生魔种

 长篇影评

 1 ) 小说与演员

在导演的访谈里,导演提到其实原著小说里两姐妹的年龄是40多岁,可是能请到Judi Dench演出,年龄就不是问题了。想想40多岁的姐妹俩爱上20岁的青年可能性是会大些,而且从故事的时间、剧情设置来说,40多岁是比较合理的。故事设置在30年代末,二战即将爆发的时候,上一次战争带来的创伤还在。虽然电影没有明确地交代,但我们可以从两姐妹收拾房间的那个情节里知道,姐姐Janet曾经结婚(从两人的谈话感觉,很可能他们结婚的时间不长,丈夫就上战场并牺牲了),而妹妹Ursula则从未尝过爱情的滋味。姐妹俩大概出身于乡绅的家庭,在那样的地方,门当户对的年轻男子本就不多,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青年人,包括上层社会的贵族青年都走上疆场并葬身异域,更是使很多女性失去了寻找婚姻的机会。所以,算起来,40多岁是一个合理的年龄,从一战到二战前夕,20年的时间,而两姐妹在一战期间如果是20多岁,就完全符合故事里的设定。 当然,70岁的Judi Dench和Maggie Smith在电影里表现得太好了,70岁的老人和20多岁的青年走在阳光明媚的海岸边,也非常的美。Charles Dance自己也说,当他完成剧本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找JD和MS这两位老朋友,而她俩没看剧本就同意出演。导演本人经常在电影电视里演带点邪恶的老头,没想到导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优美。Daniel Brühl自己提到,他不知道为什么剧组选了他来演这个让姐妹俩意乱情迷的角色,他觉得Andrea应该是金发的、天使般的青年,大概他想到的是《魂断威尼斯》里的少年?如果在德国演员里找,可能演《红男爵》的Matthias Schweighöfer就比较合适,他的金发和天使般的形象给他赢得了好些带有天使、宗教隐喻的角色,但这类形象虽然脱俗,但喜欢这类形象的人多偏文艺,《魂断威尼斯》的主人公就是gay作家。年轻的女性大概会更喜欢man一点的男人,而那时候的DB,也许最对丈母娘的口味,非常年轻可爱乖巧的男孩。 不过看导演自己的日记,导演本来想找一个有young, dark and beautifully brooding face的年轻人,他也已经在一部波兰电影里找到了理想人选,一个波兰演员,但是因为他看到的电影已经是好几年前拍摄的了,他见到对方时,那演员已经成熟了不少,失去了对角色来说至关重要的innocence。后来是制片推荐了DB,DB当然不缺innocence,这是他的一大特色,但是跟原来选定的理想人选相比,DB缺乏他那种带点阴柔、忧郁和神秘的年轻男人的魅力,DB太sweetly boyish了,所以有美国观众(完全可以理解美国观众的审美不大可能会欣赏这种类型)认为DB演的Andrea毫无吸引力。再加上Andrea这个角色比较模糊,除了他是波兰人,从小学小提琴,要去美国之外,他的一切背景观众一无所知,而且作者也不打算明确显示他对两位女主角的感情,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love interest的角色倒是没错。当然,另一个重要角色Olga同样也并不多立体,除了她是俄国人,哥哥是著名小提琴家,自己是画家之外,这个人物性格也并不鲜明。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外来者,就像导演信笔表现了康沃尔田野丰收的场景那样,康沃尔的人和景物被导演表现得相当好,生活在康沃尔的人们就显得生动多了,包括两姐妹家里的女仆和心怀嫉妒的医生。

 2 ) 女性版的一树梨花压海棠

女主姐妹是英国文学中常见的老处女。看到了著名的仰望星空派,英国人是雷打不动地要品茶。

玛吉史密斯演的姐姐珍妮特还是一如既往的干练锐利,倒是朱迪丹奇演的不再是以往的女王形象,反而是温柔羞涩的妹妹厄休拉,不过老妹妹遇上爱情以后变得激烈了很多。

都说男人至死少年,那凭什么女人不能至死是少女呢?老妹妹对于少年的感情没有任何的亵渎,美好而纯洁,只是终究相遇在错误的时间,不会有任何开始。姐姐似乎是刚结婚就守寡,丈夫死在前线,而妹妹是从来没有尝过爱的滋味,而且生活的小镇里全是一帮子老头子,来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实在太稀罕,这两姐妹简直对这小伙子予取予求,让他白吃白喝,放到现在这小子也像是个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老妹妹一开始的眼神就充满了怜爱,这个年轻男子既像她的孩子,也像她梦中的情人,或许她一开始就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只是为了满足一下多年来的幻想。

当年轻人休养后拉起小提琴的时候,吸引来了一位年轻貌美气质出众的女子,之前小镇里全是一帮老头和老太太,而这位年轻女子的出现,也预示着故事将急转直下。其实除了这对寂寞老姐妹,其他人对这个年轻人态度不见得好到哪去,比如家里那个老女仆,年轻男主暗暗讽刺她是一麻袋土豆(不过镇上老男人们说40年前她是美女),其实这里已经看出男主已经不想再继续困在这个小天地里了。他去参加了丰收晚会,晚会上有很多的年轻男女,包括那位美丽女子。老妹妹拉着男主在海滩上漫步,看他被冲上海岸的地方,氛围宁静而美好,可是那个年轻女子奥尔加的出现在她们花园的时候,无论老姐妹还是老女仆都表现出了本能的敌意,那是衰老女子对于青春的妒忌和羡慕,尽管老妹妹还会为了男主送上的一捧鲜花而心动,但是她实际上已经知道了结局马上就要来临。奥尔加不仅本身条件优越,她的哥哥更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她可以为男主提供一条青云之梯,无论是从浪漫还是从现实的角度,她都是男主的真命天女。

尽管厄休拉已经老了,但她依然有资格渴望爱情,她也一样会做春梦,梦里还是少女的她与男主安德里亚拥抱亲吻。可是安德利亚显然已经不想再待在这里,到处问有没有人能送他去美国,他没有忘记过自己出人头地的梦想,他与奥尔加在一起相处时,明显比和老姐妹相处时更加轻松,除了都能说德语之外,也因为他们都是年轻人,更能处得来。

一个夜晚,厄休拉难以压抑自己澎湃的感情,她想要触摸安德利亚,但被姐姐阻止,床上男主其实已经觉察到了。厄休拉悲伤又羞愧,她不过只是个老女人,她根本留不住安德利亚。在奥尔加的画室里,男主和奥尔加四目相对,这才是属于年轻人的爱恋。

男主与老姐妹的矛盾终于还是爆发了,老姐姐为了老妹妹的感情烧了那封邀请信,她又有多少错呢?尽管我难过于厄休拉的伤心,可是安德利亚无论他品行究竟如何,他终究是个人,他有自己的追求,不可能一辈子困在这个闭塞的小镇里,困在一对老太太的怀抱中。为了前程男主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告而别,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分出谁对他是最重要的。就像唐僧,一路艳遇不断,不管是出于善意的女儿国国王,还是出于恶意的蜘蛛精,对于唐僧都是必须挣脱的束缚,现在人是看着这些都是妖艳美女,觉得唐僧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如果碰上两个老太太非得困着你,那可不得赶紧逃之夭夭啊。

最终再见面的时候,已经确定他们再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安德里亚有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去追求,老姐妹又过回了悠闲散步的日子。

 3 ) 偷心的男孩

   海上漂来了一个男孩。
   独居的的老太太姐妹发现了他。他还活着,他不像英国人啊,他可真年轻。他有白皙的皮肤,金黄的头发,漂亮的娃娃脸。妹妹第一眼看到他,就露出了不一样的神采。头发花白的她轻咬着自己的手指。男孩偷走了她的心。
    男孩偷走了妹妹Ursula的心。男孩何止是偷走了妹妹的心,他把姐妹两的心都偷走了。本片的海报做了一个大大的剧透。”They saved a stranger from the sea and in return he stole their hearts .”
这两个孤单的过着平静日子的老太太,开始忙碌着为他请医生,给他做好吃的,试图和他交流,花积蓄给他做衣服穿。
    姐姐Janet曾经结过婚,丈夫在一战中死去了。妹妹Ursula问她,在她丈夫参战之前,她幸福吗?那种欲言又止,羞涩的神态,像个纯真的少女。从这里可以断定Ursula从来没有结过婚,也基本可以断定Ursula之前也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幸福。Ursula也许从来没有爱过,那么她现在所感到的幸福,她自己也是不能确定的,所以她问姐姐,是怎样的幸福呢?什么感觉,与自己现在的一样吗?
    如果说姐姐对男孩的爱更多的是爱怜,那么Ursula已经是彻彻底底的痴迷了。
    Ursula没有结过婚,她一辈子都保持着童贞。这个沿海的小镇人烟稀少,也许Ursula的一生中并没有见过多少男人,这些男人中更加没有能让她心动的男人。但她没有把自己随便嫁了,要知道一辈子不结婚在世俗间是会显得多么奇怪,外表柔弱的Ursula内心一定是比较强大。然而这个男人出现了,但他迟到了几十年。Ursula在男孩的餐盘里放上一朵花,Ursula将男孩住的房间贴满字条教他英语,Ursula告诉男孩今天晚上吃烤鸡,却又傻傻地翻译成了小狗。Ursula是一个带着傻气的女孩子,我理解她,因为我也是一个女孩。
    男孩还是走了,Ursula扑到同样老迈的姐姐怀里哭泣。这段暗恋不可能会有结果,可是对于女孩Ursula,幸福去的的太快,这是她第一次失去,痛彻心扉,刻骨铭心。
    是不是女人更容易比男人动心呢?我见过太多暗恋的例子。那些姑娘总是因为某些小小的细节恋上某个男孩,然后偷偷地留意他,观察他,他对自己的一个微笑,一句话也许都是让自己高兴一天的理由。还有那些恋爱中的女人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你私人幸福都快让身边的同性朋友吃醋了。女孩总是全身心的投入爱,有多少姑娘都是把每一次恋爱当成最后一次来珍惜啊?女人的世界很小,通常你最重要。而对男人来说,姑娘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吧,跟姑娘呆久了,他会想兄弟了,他的游戏也很重要,也许还有足球,这些事姑娘是不会理解的。他需要往返两个世界,然后会厌倦吧。
    Ursula是一个执着的人,她要等待爱情,所以她可以独身一辈子。这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出现了,她却不能够再爱。看到最后Ursula听着Andrea的演奏会时画面上的各种闪回,我忍不住哭了。会不会,我是在设想会不会,我也要到花甲之年才能遇到这样一个男孩。但是如果是我,绝对不会能够像Ursula那般释怀地从他生命里离开。
   不得不承认,女人真的更容易受伤的。所以一方面来说,Ursula也是幸运的。在她生命的前几十年,因为没有爱过,所以也没有伤害。
   当然,我还年轻,而且,在现在这样的年纪,是还习惯过着自己买花自己戴,爱恨自在的生活。
   随想而已,不是全关于电影。

 4 ) “你想让他离开吗?”“不,但是……”但是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平静的、无太多波澜的生活,被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所打破。

电影常见的情节。最关键的在于,这个陌生人,带来的是什么。

这一次,是爱情和活力。而特别的是,这是一次为年龄所限的单向爱情。

Ursula对Andrea可谓一见倾心,他们之间,大约是有缘分的。毕竟,是她发现了他,及时发现,并救了他,照顾了他。

她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眼里满是亮晶晶的爱意,沉醉于他的颦笑,偷偷收藏他的头发,他的每一丝依赖和柔情对她而言都是上天的馈赠。

何其相似的心情。

多年前我暗恋男生时,也是对他的每一个眼神解读了无数遍,为他的每一次皱眉辗转了无数回。在别人口中得知他喜欢我送的礼物时开心得从座位上蹦起来,他的寝室挂着我第一次折的千纸鹤时我觉得全世界的花儿都开了,而后来知道是别人帮他挂上去而且他又扯了下来时,像遇到了最深的地狱。甚至无意中拿到一张挺稀罕的两元钱RMB,都想为他留着送给他。当然,没送出去。总之就是,一切我所觉得珍贵美好的东西,都想倾注给他。

Ursula就和无数个心思单纯,刚被挑起情思的女子一样。

可是她到底爱他什么呢?

清秀的眉目?淋漓的才华?学英语时可爱的模样?

恐怕要真说她爱他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就像我们初高中时期,爱的不也是那些有着干净味道和气质的男孩吗?手指修长,身材颀长,笑起来绿色无公害。

那个时候哪里会在乎彼此的价值观和精神契合度呢?

说到底,Ursula和那个时候的我们一样,只是被吸引了。只是,一种少女的情怀,而已。

从Ursula反复两次问及姐姐Janet和其亡夫Peter的感情来看就可知,Ursula应该是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的。所以她才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倍加珍惜。

可惜,这次吸引,并没有在对的时候。

她已白发苍苍,他却意气风发。且不提Andrea的才华总得显现,年轻女子总会出现,一颗年轻的心怎会囿于白发和皱纹?

最后,Andrea跟着那个女巫不辞而别,那么不礼貌的事,他即使有犹疑,也还是走了。女巫无所谓地说:“到时候给她们写信就好了。”是啊,他的前途和爱情都在那艘开往伦敦的船上,老太太们有救命、照顾之恩,但这些,一纸书信就应该可以弥补了。

我看到这里时,有些生气,叫那个女人为女巫也是和姐妹俩一样不喜欢她,呵呵,代入感有些强。女巫的做法是不是故意难以定论。但故事需要这个情节来给一个结束。

Andrea来的信里道了歉,并告知周五晚他的音乐会。但他没有寄票给姐妹俩,只说在广播里听就好。

而全片最妙的镜头就是在那么多精心打扮、被Andrea的音乐感动着的听众里,游移了好一会才见到那两只紧握着的手,并缓缓揭示了手的主人。

两位和周围人群比起来并没有那么精致的老太太,在演出结束后,有些紧张地走向背对他们的、曾经共同生活的Andrea,得到了他的欢迎,却在短暂相聚过后,看着他走向更多的华贵。Ursula心底的尊严让她选择离开。于是,镜头里留下两个落寞的背影……

那些午夜梦回里年轻美貌的自己和心爱之人的激情,以及他的发,都到了成为过去的时候。

影片的第一篇影评最后留下的问题: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叹一声过客匆匆,继续生活吧。

在影片中间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

Ursula问Janet:“你想让他离开吗?”
Janet说:“不,但是……”
 
我想她要说的是:但是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生命中有些人,注定只是个过客。

 5 ) 生命的沁香——Ladies in Lavender

很久没有看这么舒缓优美的电影了,细细柔柔的一曲,并非只是小提琴,而更是两个老太太在波澜不惊里织成。Maggie Smith和Judi Dench这两位老戏骨的飚戏,没有A Room with a View里头那么有趣,但那份安静里头可都是精髓。Maggie Smith总是更加严肃、正经、成熟,Judi Dench则话多些、更活泼,按照戏里头Maggie Smith说的,天真。

和整部电影紧紧维系在一起的,便是生命感。"You gave me life. Now I have chance to use it." 其实这句话最能让Ursula放下这一切并最终释然。影片的开头,便是两位银发的老姑娘在海滩上走着,Janet会在滩上坐下,Ursula则会跑到海里向Janet泼水;夜晚两人会安静地一起离开客厅(通常都是Janet读书,Ursula编织);早上醒来,Ursula会兴奋地说太阳出来了,然后两人披着晨衣光着脚出门浸入清晨的阳光之中。她们如同星辰一般地生活,她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神秘、善变而包容一切的海,和她们的生命紧密相连,也深深关系到Andrea的生命——于这个年轻人而言,海可以是死,也可以是新生。

Andrea出现后,镜头更多的是转向两位老太太在室内的生活,仿佛Andrea渐渐取代了一部分外在自然赋予她们的力量。感到Ursula对于Andrea的爱,是出于她性格自身的、骨子里的对新鲜生命感的追寻。"He's so young." 她看着枕上那张满是孩子气的脸。对于她而言,他更是一个男孩而不是一个男人;而她所爱的,也是一个男孩,一个年轻的并且刚被(且是被她)赋予新生的生命。在海边他把头轻轻靠在她膝上的时候,从她的表情里便可知道,她喜欢这种他对她的依赖。Andrea刚到时,Ursula带了点兴奋也带了点紧张地忙来忙去,动不动往他房间里跑,给每件家具贴上写了英语单词的纸条,仿佛在创造一个生命,并教他认识这个新的世界。

但他原先便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这个新的生命,并非像一个孩子的渐渐长大,而是在重新触到琴弦、参加村民们的party、与Olga的相识、穿着游泳衣一头扎进海里这一系列事件中一点一点苏醒过来,把那个海水狂暴地要吞噬他生命的夜晚的阴霾一层一层剥离,显露出本真的他。与她们不同的是,他充满了理想与追求(也许这也更为增加了他的生命感),而她们只是呼吸着海风,平静地生活着,任何奢望都只会带来痛苦。在Ursula的梦中,她是年轻的,只有变得年轻才有可能与他相爱。但梦着梦着和他深望着的年轻面庞变成了Olga的。Ursula不喜欢Olga,部分是因为Olga的年轻,也许也因为这位从俄国来的女画家充满了对自己生命的掌控与自信,且Olga和Andrea充满了共同点,他们都以艺术为生,热爱音乐,离开自己的故国来追寻梦想,他们能够用流利的德语交谈。

片子里的语言转换听得我十分有乐趣。Daniel Brühl的波兰语(其实是德国人讲的波兰语,但他母亲是西班牙人且他出生在巴塞罗那,那西德结合的birth name真是十分impressive……),故作波兰口音的德语,以及故作波兰口音的英语,Maggie Smith的英式德语,Natascha McElhone带俄语口音的英语和德语……最好玩的便是尝试说德语的Ursula把晚上吃鸡说成了Hundchen,让Andrea倍感神奇。在被迫削土豆皮时Andrea还用波兰语对着身材肥硕的英国女人叨叨着:你长得就像个土豆,事实上,你长得像一袋土豆……

Daniel Brühl真是十分可爱,可惜在两位老太太的光芒下也施展不开手脚。Natascha McElhone还是像当年Mrs. Dalloway里头那么讨人喜欢,这也是个生命感十足的角色(年轻时的Clarissa也是)。

最后Ursula知道终究难以触及到要飞远的他,终于说我们走吧和Janet留下悄然离去的背影。她们又回到了海边,在海滩上慢慢走着,继续融回她们同海一起生活的日子。有些东西来了又走了,但有一些,是细细地揉进海风里,一股生命的沁香,守在她们的小屋周围永不散去。

 6 ) 斜阳只送平波远,奈何情深(转)

薰衣草的紫放纵着一片绮丽的诱惑,只是浪漫的背后却是等待的矜持底色。[Ladies in Lavender]开宗明义了“等待爱情”的状态,只是主角不是芳龄二八的怀春少女,而是踽踽独行的花甲老妇。把它译作《等爱的女孩》不难理解,只是用定语替换掉主语,强调属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它的独特性。

等待爱情,等待未来,等待奇迹,等待所谓命运的降临,好似在未知中拼命抓住一根充满可能性的稻草,所有的热望从此将获得圆满。我们在时间长廊中等待,却一次次得到幻灭的答案。你以为隧道的尽头总会有光亮,但料不到这也会是无底的深渊,因为你发现,昨天和前天没有区别,今天又和昨天没有变化,而明天依旧处于这种静止的循环。转角遇到爱,只是说出了事物一半,爱情的萌发是偶然而不经意的,但你或许根本遇不上所谓的转角。

相较于男人,女人在感情中更多处于等待的位置,“被动”成了女性在这场博弈中的标签。等待,赐予人无限的幻想,但岁月最终会磨损掉这份期盼。不过,从未拥有过,也就无所谓失去。就像电影里这对相依为命的老姐妹Janet和Ursula,一个年轻时丈夫死于前线,一个是从未嫁娶的老小姐。两个人居于康沃尔寂静美丽的一隅,她们所等待的只是时光的滴答流逝。

一切随着她们救助起的落水少年Andrea而改变,他昏睡在床上,光洁白净的皮肤犹如水仙花舒展开的花瓣,蓦然间让Ursula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情感,与其说母性的自然流露,不如说是少女式的一见钟情,原来40年前等待的那个人,现在她依旧爱恋着。命运最捉弄人的就是玩起时间差,你等待的迟迟不出现,可终于到来了却成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她努力地收敛着自己的情意,然而举止又掩饰不住渴求和无措。Ursula会在他的餐盘上放上一朵温柔小花,她会为了教他英语在房间的每一处贴上单词,最后指着胸口的“Ursula”让少年记下自己的名字,她会因为姐姐的一点威严,觉得在他面前丢脸而恼羞成怒。那么可笑,那么天真,那么固执,可又是那么直捣心底。很少有女演员,年届七旬依然能像Judi Dench表现出凌厉而充满热望的眼神。谁又能说,这样不可思议的情感没有在我们身上发生过。因为念头是可以控制的,但情感不能,爱一个人就像是倾泻的洪流,任凭时间或距离的大坝,都无法阻拦它的猛烈撞击。可现实中,已是垂暮之年的她,只能以梦中的年轻幻影与他欢愉。

妹妹的急切与姐姐的不动声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Janet就像Maggie Smith以往角色那般冷静从容,她从开始就明白妹妹对男孩的情感,但始终没有点破她的小小心思。有时你喜欢的那个人出现,已是对你多年等待的某种回报。她明白,不可能有结果的单恋倘若能带给人一些虚妄的幸福感,那也是好的,插手的结局必定会弄得两败俱伤。甚至就连她自己,也和妹妹沉浸在年轻人带来的愉悦活力中。

两位老奶奶的交锋不禁令人莞尔,而处在中间的Andrea依旧是个少不更事的单纯男孩。两位老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成为他失忆之后仅剩的“亲人”。他会去野外采两把花送给姐妹俩,也会在海滩漫步后轻轻地把头枕在Ursula膝上,对他来说,两个老人是身处异地的温暖依靠,他永远猜不到Ursula深藏的秘密,只会安慰她说“对不起”。而孩子终将长大,会离她们而去,即使他的提琴天赋不被发现,哪怕他恢复不了曾经的半点回忆,因为遥望大西洋的他依旧有着美利坚的梦想。女画家Olga的出现则是Andrea离开的催化剂,她的到来在两位老人看来是一种侵入,往日稳固的三人关系由此变得摇摆不定起来,女人的天性是敏感的,Olga也早已嗅到老人的不安感,只有男孩懵然无知地等待命运的安排。

Andrea的离开是突然的,仓促得来不及和老人说句道别。谁都清楚Ursula的失落,此时似乎只有蜷缩在他躺过的床上,在能感知他存在过的气息。最无奈的是你曾经执迷不悟地渴望它,而现在你还是义无反顾地想抓住它,哪怕这注定不属于你。

等到她们得知他的消息,他已经是乐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他音乐会举办的当天,老人把村里老少都邀请到家中听广播,而Ursula和Janet则特地赶到伦敦欣赏他的演出。随琴声悠扬流转的,是一段段翻飞的回忆。

演出结束,姐妹来到后来向Andrea祝贺,他喜出望外地迎接她们,可没说上几句他又被别人包围。这一回,决绝地说“走吧”的却是Ursula。

他再无法回到她们的世界,一如斜阳只送平波远。

那个熠熠发光的身影,只能闪现在曾经激荡而惆怅的回忆中。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
《一棵开花的树》

 短评

当一个老人爱上你,当她决定用最后的热量来燃烧这一次。那是对青春的渴慕,对生命的留恋。它将比别的爱更为安静,深沉,激烈,无望。所以你要额外珍惜。不必怜悯,只当尊重且敬畏,这份对于生的热爱。

8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等爱的女孩,没错,我能理解。像淡淡的温柔的风,当风把手心的发丝吹散那一刻真伤感。。太好了这片!

11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We're learning English. → He may be, Ursula. You are making holes in the furniture.」「Let‘s go, Janet.」

15分钟前
  • Q·ian·Sivan
  • 力荐

陈胖的1874都可以给这个电影配乐了。

16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 上次看朱迪·丹奇的片是[皇家赌场],然后突然就在看她对着丹尼尔·布鲁赫大发花痴

18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前一阵去出差时在飞机上看到了就很想看,但因为没来得及,就想着留着返程看,结果返程没电视,回家也没找到资源,昨天居然意外在中央六看到了。真的很好看!为什么大家都说片名很诡异呢?我觉得只有翻译成女孩才精确。满头白发时还能为小男孩怦然心动,偷偷藏起一绺头发再偷偷失恋,这是我的理想的七八十岁的生活哈哈哈。

21分钟前
  • 卜卜
  • 推荐

少年,你趁着这春梦了无痕怎么就无法抹去心底涟漪?少年,我将发丝散在风中从此与你诀别。绝美深情的音乐,只敢在梦境里泄露的心事,君生我已老,住在心里永远的女孩。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片中男主角跟哪位女画家调情的那一段实在是太精了,还有就是小提请音乐很棒,突然之间感觉小提琴真的很好听

27分钟前
  • 悯笈
  • 推荐

中译名很烂,有点毛骨悚然。丹尼尔·布鲁赫长一张小正太脸就必须常演被老女人喜欢上的可怜银么?

30分钟前
  • 扬花点点
  • 推荐

大家都说好感人,迟暮老年爱上年轻人,是对青春的渴慕,如何如何,我想说,趁年轻赶紧恋爱去吧,不要老了空余恨····

32分钟前
  • ivy
  • 推荐

我推荐过无数遍了。也是我最喜欢的几部片子之一。很多人对于爱情电影的经典是《泰坦尼克号》。而我是它。你也许很不习惯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女人在那里装嫩,少女怀春。但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情感的美丽。也许就是在这年龄上的接近生命的末端。才使得她的选择越发闪烁出月光一般美好的光辉。

33分钟前
  • HeiHello
  • 力荐

3星半。名字取的太。。。但故事很温柔又忧伤,就像小提琴曲一般。两姐妹的演技实在细腻

37分钟前
  • 茅十八*^_^*
  • 推荐

德意志小甜心和两位英国世纪玫瑰的故事,哈哈哈哈

41分钟前
  • Odyssey
  • 推荐

小而精的片子,Judi Dench的演技真是太细腻了!初恋一样的感情纯洁美好,一点也不猥琐,和片子里喜欢上年轻姑娘的老头对比鲜明:后者充满了十分intrusive的欲望。我全程和两位老太太的感情同步,连对张牙舞爪的俄罗斯姑娘也非常一致地一看到就讨厌(我和小伙伴都觉得这个俄罗斯姑娘特别有美国感,个性很“大”,聒噪,四肢好像收不住)。两姐妹从表演到服化设计都很到位;两个年轻人除了亮闪闪的符号感之外并没有什么看头;而其他角色都很饱满,包括老医生和女仆,他们的行为都有理可依;其他配角也出彩,比如裁缝。特别喜欢结尾,点到即止,孤傲的脚步声余音绕梁。(另外,这个中译名真是煞风景,并且完全不符合片子的意境)

46分钟前
  • N
  • 力荐

迟暮之年的老人对突然闯进自己生活的年轻男子的纯洁如初恋的爱情……美好而又悲伤,细节刻画得非常好。

51分钟前
  • 辰砂
  • 推荐

副校长和飞行课。| 控制不了感情的人最可怕了。| Olga就是个妖精。会画画怎么了。| 对于明显不会有结果的各种事淡定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52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推荐

演员阵容强大。70岁老头子爱上20岁少女司空见惯,大概还会赞扬他热情不减;为毛性别相个反就有争议呢?

53分钟前
  • dingmumu
  • 还行

爱情如她捡起男人剪落的发丝,无望却深沉。如果还可以再年轻,她会选择把握这段感情;但现实已老,她做的将是挂起男人的画像,淡淡沉浸在靡靡琴音中

57分钟前
  • 多田
  • 力荐

Judi Dench俯身拾起安德烈头发的那一刻很悲伤。突然很羡慕这么相依为命的两姐妹,并不富裕的小镇,平静享受迟暮。一直觉得小提琴是要放到特定场景中才好听的乐器。。 Ps. Mao 07-08的SP音乐

60分钟前
  • 旧日回忆的卤味
  • 推荐

朱迪丹奇和玛吉史密斯出现在同一张演员表里,还需要多说什么?

1小时前
  • 小徐师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