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三世2016

HD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朱迪·丹奇,凯莉·霍威,本·丹尼尔斯,苏菲·奥康内多,詹姆斯·弗雷特,菲比·福克斯,山姆·特劳顿,卢克·崔德威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1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2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3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4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5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6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13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14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15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16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17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18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19理查三世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感谢白左,感谢民族和谐

七部莎翁名著改版,全部看完。为什么打一分呢?过度的政治正确!过度的种族正确!当我看到约克公爵、玛格丽特王后以及诸多黑人演员的时候,越来越出戏!!出戏!!这只是一个中世纪英国的历史话剧好嘛,话剧独白我能理解,适度演绎我能理解。但请白左能不能不要为了“和谐社会”篡改“历史”,部分士兵黑人阿拉伯人扮演我能理解,毕竟这是十字军时代,部分人口流动我可以理解好嘛。过犹不及!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脱欧,美国川普上台的原因!!过犹不及!!

另外最后一部不能全信,作为旁支的旁支的都铎得位自然更不正了。为了强化继承权,除了迎娶前朝公主,也只能全力抹黑前朝末帝,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2 ) 世人爱你敬你不过是因为你头戴王冠

空王冠目前一共出了两季,改编自莎士比亚的作品,五代君王的生死交融,描绘了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演绎了中世纪大英帝国的辉煌与动荡,展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性的善恶! 手无实权被迫退位惨遭迫害的理查二世,平定叛乱却疾病缠身的亨利四世,放荡不羁治国有方战胜法兰西的亨利五世,孱弱寡断患有精神疾病的亨利六世,身患残疾却残忍暴戾的理查三世,共同演绎了一场宏伟的史诗巨作! 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血雨腥风无非利欲熏心!当你坐拥天下,俯瞰众生之时,所有的阿谀奉承不过是惺惺作态;当你卸下王冠,化身平民之时,残存的不离不弃才更加难能可贵!

 3 ) 王位是另一种围城

王位是另一种围城。没坐上的想坐上去,坐上去的就不想下来。

这是我看完两季《空王冠》之后映在脑海里的第一句话。

当初之所以想看这部系列剧,单纯是因为读《亨利四世》时出场人物太多太乱,想通过影视给每个名字安上个具体形象方便阅读。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有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你先看了电影,那这文学作品原作多半是要被毁了的,因为你的想象力的翅膀被束缚了,就好像你看完86版《西游记》再去读吴承恩原作,每个人物形象在你脑子里都被固定住,几乎没有给想象力驰骋的空间。而我看《空王冠》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为了寻求固定的人物形象以便支撑自己读原作。这里就要感谢BBC选角实在太优秀,超出想象。

Ben Whishaw(江湖人称:本卫喵)饰演的亨利二世,凭着柔弱瘦削的小身板将亨利二世的外厉内荏诠释得淋漓尽致,不知是否是剧方刻意安排,在造型上竟然给人近似基督的错觉。

Jeremy Irons(江湖人称:铁叔)饰演的亨利四世,可谓气宇轩昂,在位后期由于篡权带来的良心上的折磨、失眠、以及神经质得到了完美体现。铁叔擅长演绎畸恋和变态(代表作《洛丽塔》、《蝴蝶君》、《故园风雨后》,颤抖吧),这个角色觉得很有突破,演绎得很有味道。

Tom Hiddleston(江湖人称:抖森)饰演的亨利五世,早年还是太子时混迹在民间放荡形骸每日对酒当歌,即位后人格突变正经又靠谱,这么喜怒无常、患得患失的角色还真挺适合抖森的。尤其是他穿着小红皮夹克带着小红贝雷帽一身奇装异服上朝见国王老爹时,被铁叔扮演的国王老爹一掌打翻在地那一幕简直笑喷了,不由让我想起了大熊猫妈妈一巴掌打飞怀里熊猫宝宝的视频。

Benedict Cumberbatch(江湖人称:卷福)饰演的理查三世,我的天这角色简直是为卷福量身而造的好吗(已逝数百年的莎士比亚满脸问号)?那邪魅奸诈的笑容,那玩弄权诈的机智和狡黠,那畸形的身躯和病态的心理,被卷福演绎得活灵活现,好像被真的理查三世附体。

其他名气没有上面四位那么大的演员里有两个人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个是理查三世的老爸-约克公爵理查,作为玫瑰战争的发起人,颇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气质。另一个是饰演安如的玛格丽特皇后的,一个黑人女演员。一开始我觉得她不适合这个角色,因为她的外貌和气质远远没有剧中让Somerset伯爵和亨利六世一见钟情的魔力。但是作为玫瑰战争中和约克家族顽强抗争、同懦弱夫君形成鲜明对比的强大的女性角色,这位女演员表现得十分出色,那精湛的演技彻底把我征服了。

扯了半天演员,点题说一下《空王冠》的主题。既然是空王冠,这部剧的立场可谓不言自明。既然注定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何历史上的人们不成功便成仁、舍身忘死、前赴后继地挤破了脑袋就为了抢这么个王位呢?当然,作为早已知晓每个争夺皇位的胜负结果的现代人,我们不能以一个活在未来的人的眼光去揣测一个活在过去的人的想法,毕竟眼界、信息量和价值观完全不同。对于历史我的知识和理解都十分浅薄,因此也做不了什么深刻的分析,只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国之君,万民之首。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耀或许是推动人们抢夺王位的最大动力。作为一介草民,我从来没有体验过拥有权力的那种让人迷醉的感觉,也因此很难理解为了权力连小命都宁可不要这种抉择方式。但是从《权力的游戏》里瑟曦面对小指头说的“信息就是力量”时回应的“权力才是力量”(power is power),以及《纸牌屋》里弗兰克说的“金钱是那种十年就倒的大厦,而权力才是屹立百年的古建筑”,我们对权力的力量可以窥见一斑。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掌握生杀大权,受万人敬仰,子孙后代可均享荣光…但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你会选择哪个?借用毛姆的话说有的人看着天上的月亮,有的人看着地上的六便士,说到底还是一种选择吧。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的权力。我觉得这一点英国历史和中国历史有很大的不同。《空王冠》里展现的王位争夺(鉴于我不了解英国历史,不敢以偏概全,因此只限于本剧)发生在贵族之间,是一群血统、身世方面本来就有资格继承王位的“窝里斗”。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政权所宣扬的“君权神授”在英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要远比中国历史上更大,因此继承王位时对于名正言顺的要求也要比中国历史来得更强烈。当然中国也是自古以来王权便是受命于天,血统纯正、名正言顺也是王位传承的重大条件,但在朝代更迭时中国也有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完完全全的农民出身,有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英国历史这么看确实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玫瑰战争自始至终是一场局限在贵族内部的战争,平民受到的影响很小,贵族青年死伤严重,这在中国古代是很难想象的。

最后抛开历史想说关于统治者的选拔,我个人可能更赞同柏拉图的“哲人王”的想法。统治者可以看成是一个和木匠、裁缝一样的职业,非世袭,能者上位,没有特权,但有与之能力劳动相匹配的酬劳,有让他安心治理国家的环境。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按照柏拉图的想法推行,由于人类的劣根性只会产出一群专制的暴君(尤其读到柏拉图的优生学主张时,感觉希特勒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反例)。王位的特殊魅力会让这些人坐上便不愿意再下来,甚至不仅要自己坐一辈子,也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在这个王位上坐下去。所以我说,王位是一种被施了魔咒的围城,有些时候比起仰头看月亮,低头在地上找找六便士也挺好。

 4 ) 理查三世

关于理查三世杀侄的传说正式流传下来的版本,是由亨利八世(亨利都铎之子)任命的大法官托马斯莫尔所著的《理查三世传》。理查三世在书中被控告“篡位者”与“杀侄”的罪名,并且理查三世被认为具有萎缩的手臂、跛脚与驼背。后世认为,在亨利都铎的年代,有必要消灭前朝合法性地位的方式,于是对其施以污名化的手法。理查三世在都铎王朝人士的笔下被描写成肢障者,这在当时被视为是邪恶人格的象征。在爱德华四世治理英格兰的期间,理查不但展现了他对兄长的忠诚,也展露了做为一名军事统帅的才华。虽然在位时间只有两年,理查三世依然展露了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对于理查三世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显然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采用了托马斯莫尔的说法,把理查三世塑造成一个身残貌丑心狠手辣的篡位者。

劳伦斯奥利弗演了莎翁笔下的大多数主角,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亨利五世,不是文艺青年就是英雄战神,相貌堂堂的他演绎这些正面角色很有说服力,只是不想他还能把理查三世演绎得这么阴郁病态。在相貌上作了颇大的改变,虽然发型打扮与画像一般无二,但相貌可是要比本尊差了不少。克莱尔布鲁姆的安王后很漂亮,原来这两位的银幕情缘从这么早就开始了,二十多年后在《故园风雨后》里还能看到。

 5 ) 英剧速递,空王冠:玫瑰战争

To be,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Hamlet)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
——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

提到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一系列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如走马灯一般在脑中自动播放了起来,四大悲剧、四大喜剧、《罗密欧与茱丽叶》、《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等,不胜枚举。每一部皆是传世之作,被后人津津乐道。

除了悲剧、喜剧、诗歌,莎士比亚还写过一系列的历史剧,虽然就知名度而言,略不及先前所说的三类作品,但从剧本的成色(文字的华美、语境的壮阔)来看,没有丝毫降低,依旧出色迷人,被世人奉为经典。

今天我就带着各位来赏析一部英剧《空王冠:玫瑰战争》(一共三集,每一集对应一部莎翁的历史名剧),希望喜爱文学改编作品的朋友可以有所收获。

《The Hollow Crown: The Wars Of The Roses》(空王冠:玫瑰战争),以玫瑰战争(1455年—1485年)为背景,讲述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的支持者之间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所引发的内战。

这是一部由BBC出品的历史巨片,故事分3集,1至2集为一个单元(取名为Henry VI),第3集为另一个单元(名为Richard III),三集合在一起时长约370分钟,足以让观众详详细细的了解那段珍贵历史。

赘述了一番,进入点评阶段。
I. 莎翁的历史剧
《空王冠》第二季,又名“玫瑰战争”,改编自莎士比亚于1590至1592年之间所写的三部历史剧——《亨利六世 上》、《亨利六世 下》、《理查三世》。就像前面个人所说的,虽然莎翁的历史剧在知名度上略有欠缺,但其内容的华丽、细腻、引人入胜的程度与其他名著不相上下。

II. 丰富的历史信息
由于作品的特殊性——典型的“史诗题材”结合了莎翁的“历史剧本”,所以系列剧中的人物设计、对白编排、事件还原,都是相当真实、带感。怎么理解?
1,历史性
忠于历史,真实再现昨日影像,不夸张、不做作。推荐几个值得关注的片段。
①圣奥尔本斯战役,兰开斯特家族VS约克家族,战役结果,懦弱且精神不振的亨利六世同意在其死后,将王位让于约克公爵(场景出现于《亨利六世 下》,即第二集)

②韦克菲尔德战役,玛格丽特王后VS约克公爵,战役结果,约克公爵被绞死(场景出现于《亨利六世 下》,即第二集)

③博斯沃思战役,理查三世VS亨利‧都铎的兰开斯特势力,战役结果,理查三世被围攻身亡(场景出现于《理查三世》,即第三集)

2,文学性
因为是戏剧改编,所以作品本身的文学意境一定会在不经意间流入出来。比方说,通过对话台词、通过个体性格、通过对立冲突,等等,展现在影像中。
散发的文学气息,不仅为原本枯燥、干瘪的历史事件添加了新的色彩;更是有效拉近了观众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III. 演技爆表的演员阵容
莎翁的作品,绝对是考验演员演技的“试金石”,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出演这部作品的所有演员,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不管是有台词,还是只有肢体语言的,演技都是没得挑!其中令人印象深刻,有两位,一男一女。
一个是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的理查三世,第二、第三集就是看他一个人飙戏,台词的功力、面部的表情、内心的戏码,绝了!尤其是本季最后一段,理查三世战败被杀这一幕——悲凉的眼神,简直不是在演戏,他俨然就是当年那个英格兰国王,太赞了。

另一位是Sophie Okonedo饰演的玛格丽特王后。这名演员比较有争议,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肤色问题,启用一名黑人演员饰演安茹的玛格丽特似乎与历史文献有所不合,有杜撰的嫌疑。其次,年龄问题,据历史记载,亨利六世年长于玛格丽特王后,可是作品中,不言而喻,玛格丽特明显老气横秋,相比之下,亨利六世却是一枚“小鲜肉”?!虽然在外貌上Sophie与角色本身相差较大,但这一点并不能抹杀她对于这个角色入木三分的演绎。说的更直白些,Sophie将玛格丽特王后的勇气、胆识、不放弃、不抛弃,一生为亨利六世和儿子而战的特质与精神表露无遗。

《空王冠:玫瑰战争》——《亨利六世 上》+《亨利六世 下》+《理查三世》,是一部集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英剧,老派的台词、过硬的演技、华美的背景、默契度颇高的配乐,将这部作品的观赏体验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剧,不容错过。

导演★★★★☆(成片素质很高,导演的整合能力不一般)
演员★★★★☆(演技无可挑剔,唯一让人纠结的还是那位饰演智勇双全的玛格丽特王后的Sophie Okonedo)
剧情★★★★★(莎翁的剧本,史诗级别的)
视效★★★★★(古堡、庭院,铠甲、征袍,森林、小径,英伦华贵画卷,壮丽场景,美不胜收)
音效★★★★★(古典钢琴配上弦乐营造出醇厚、悠扬的背景音乐,十分契合影像画面)

推荐人群:文学爱好者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6 ) 一个时代的悲叹

一周之内看完了空王冠两季。相较起来其实还是更喜欢第二季。
    第一季的理查二世像是小本一个人的个人秀,他一个人撑起来了整部莎翁的巨作,在浩大的舞台上我们看他一个人悲叹,一个人自命不凡,一个人似笑似癫。那阴柔的眉眼带着近乎衿贵的傲然,纤细的身段如同易折的玫瑰。那场被逼退位后在众人面前的坦白如同绝响。“为何叫我来呢?我还未学会阿谀奉承啊!”掉落在地破碎的银镜,穿着黄白相间绸衣突然跪下的废王,被滚落在亨利四脚下嵌满宝石的王冠,像是终将一个偌大的王国心不甘的交付。而最不能让我忘的是小本那举着王冠的纤细手腕,从袖口缝隙中漏出的一截细白手腕,这么纤细的手腕又怎么举得起他手上黄金铸成的王冠。
    他在众人的目光中缓缓离开,穿着黄白二色的绸衣。而他身后是亨利四世的目光,有些人死于被他废黜的灵魂的纠缠。亨利四世看着棺木中身中三箭如同圣塞巴斯蒂安一样死去的理查二世,那一个拉远的镜头空旷而安静。总觉得亨利四世和理查二世之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亨利四世对理查二世不止一次有着近乎纵容的无奈,王权之中的被逼无奈,倾覆之下的囚禁。塞巴斯蒂安承受痛苦的死亡被无数次引申为受苦的同性情爱,而最终理查二世在棺椁中侧倾的脸庞安静如斯。
    亨利四世是铁叔和抖森两个新旧王权交替者的演技交锋。王位上已经衰老的王,铁色的王位和纷争四起的王国。亨四已经不复当年柏林博洛克的盛气,只剩一个国王最后的威严。年老的国王在空旷冷峻的王宫里夜不能寐,四下游荡如同一个游魂,那些死在王宫里死在权利下的幽魂是否也会和他一起在夜晚的萧索王宫里游荡。在第二部分亨四很多次只带着一个铁色的头套而不带王冠,他已经衰老,他已经疲惫。而幸而他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在登基时对福斯塔夫的拒绝,让我觉得他近乎冷静而绝情的可怕,但我知道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成为一个国王。他有泼皮的年少也有宏图的伟业,可这位国王却离开的如此之早,早早扔下了他的伟业。或许亨五多活几年,法国真的会永远属于英国,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可他离开了,留下了年幼的亨六和一个刚刚兴盛便要衰败的王国。
   我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第二季,第一季是三个人的舞台,三个人的权利交迭。而第二季的玫瑰战争却是一场群戏,一场所有人都在舞台下带着面具出场念着自己台词的权谋之争。我们看着红白的玫瑰盛开衰败,我们看着一个个人走到舞台的中央然后退去,或不甘或咒骂。
    约克公爵和萨默赛特在花园中折下红白二色的蔷薇,于是一场横跨半个世纪的,在两个王室分支间的盛大战争便开始了。
    亨利六世的眉眼近乎温和,那种忧郁和善良又如圣人,可他是王,这样的眉眼注定了他的失败。他善良地看着朝上纷争的主教和护国,温和的劝解。可他没有注意到他王位下的臣子已经戴上了异色的蔷薇,他们眉目勾结,为权而争。而这个国王却后知后觉地如同戏外人。他隔着窗户看着护国被带走,雨夜中护国的哭喊他听得真真切切,可他只是握着手上的钥匙无奈地看着护国跪在地上,第二天,他只能冲入已经死去的护国的牢房。他的臣子在他面前兵戈相向,他却别无他法。
    国事衰败,内朝纷争,他让我想起末代皇帝里的溥仪,所有的门你都打不开,所有的离别你都追不上。从亨利六世手上掉落的白蔷薇,别在士兵胸口的红蔷薇。
    我想他是知道萨默赛特和玛格丽特的情事的,可他却仍旧选择了懦弱。他的悲剧皆来于他的懦弱,他看着他的士兵厮杀,却只是躲在草丛里念着哀悼。他把王冠沉入水中,最终还是逃不过死在权利的倾辄之下,妄图逃避的永远逃不过。
    或许我一开不喜欢玛格丽特,能让一位国王惊叹的应该是一位倾城的美人,而选角却昧着良心当了这个祸水。但看到后来或许已经不重要了,她是荡妇,她是蛇蝎一样恶毒的女人,她是到最后失掉一切只能咒骂的女巫。可我却喜欢上了她,她在国王懦弱地献出王位时为了她的儿子举剑而战,她披上甲胄,带上王冠,眉眼之间尽是坚定。就算是为了权利,就算是为了王位,可这场战役中谁不是为了王权而来,她为敌人带上荆棘的王冠,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那些夺走了她一切的人。我记得在约克公爵攻入后,她独自在战场上寻找着萨默赛特,头颅掉下的一刻我都被惊吓得后退。那是她的爱人,比亨利六世更为勇敢更为配成为国王的男人。或许那个时刻,她成为了战士。
    而影片进行了一半才出现的本尼是这个群戏里最后的毒药,他总在暗中窥伺的眼神如同缓缓爬行的毒蛇,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跳起。寡淡的眉毛,佝偻的脊背,这样一个怪胎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把这个世界变成地狱。他用手指急躁地敲打着棋盘,他近乎阴险的狞笑,一个一个人,死在他的阴谋之下。他的目标便是那最终的王位。
    “我的一个兄弟出钱叫我死,我的另一个兄弟会出更多的钱叫我生。”
   伦敦塔上又添新的冤魂,这一次是我无论如何不愿的两个孩子,穿着红衣的爱德华,他像是已然知道了什么,却仍旧被捂死在了那阴冷的塔里。
    还有太多,白金汉,王后的兄弟,福克林……每个人带着面具依次上场,却又逐个退场,或不甘或咒骂。但他们没有死,他们都在那面银镜里活着。
    最后的最后破败如同女巫的玛格丽特站在画面的中央上望,无数的死尸躺在她周围,画面拉开,是更多的死尸,而玛格丽特的眼睛仍旧在望着你。
    王权征战,有些人死去,有些人手执权杖和帝国苹果接受加冕。红白的蔷薇终究成了都铎蔷薇,白色为蕊红色为瓣,而死在蔷薇下的人终究不再有人看得见。
    一切不过是一个时代的悲叹。

 短评

本尼在塑造这种邪典人物方面真的是太出类拔萃了,开头一大段的独白看得人拍案叫绝。

6分钟前
  • 洛风城
  • 推荐

比不上55和95的版本。唉我干嘛对电视电影要求那么高。

11分钟前
  • 一颗大豆
  • 还行

后半完全可以假装自己是历史剧了,压在战争残酷上的点连着亨利六看下来也挺唏嘘的,拍得不错~白金汉公爵和两位小王子很抢眼~bc有几段很好,有几段则觉得过了,不过最后一刻瞬间有替他叹一声气,也是不错了……倒是女爵奶奶没有想象的出彩~

12分钟前
  • Woodring
  • 推荐

莎剧是检验演技的重要标准啊,在同一个系列里更容易看出来本尼的演技确实比抖森要好;求婚那段居然觉得莫名动人,果然女人都经不住甜言蜜语……以及美好的颜啊(难后经不住甜言蜜语的结果就是死于非命)……这集应该算这个系列的演技标杆了吧,连两个小王子都超入戏

14分钟前
  • 雲水
  • 力荐

玫瑰战争最终章。尽管本尼演的百分百恶棍,求婚戏还是有种异常的性感……莎翁那个时代坦白形体扭曲导致心灵扭曲算政治正确(如今迪斯尼就不敢)。魔鬼想毁掉并带走一个人,先满足他所有欲望,使其虚无,失去生趣

18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卷福的表演过头了。还有,看来女人被男人的假牺牲打动这种桥段始于莎翁啊。

21分钟前
  • kaythomas69
  • 推荐

电视剧拍得看得太累,莎士比亚的台词还是适合戏剧,不需要把所有都一一展现出来。本尼的理查三世正常发挥

26分钟前
  • Edward
  • 还行

卷福演什么像什么。

28分钟前
  • 花生酱
  • 推荐

本尼老师的演技非常稳,Richard在得到Anne后的喜极而泣,被小王子嘲讽后的愤怒,以及焦虑时敲桌子的动作,都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将人物性格诠释得堪称完美。从此对BC和BBC刮目相看!!An Oscar, an Oscar, an Oscar for Benedict!

31分钟前
  • Rose Prufrock
  • 力荐

莎胖的宫廷戏配上马脸真是又长又臭。亨七Luke Treadaway的颜令人非常满意。

32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卷福演的太拼了~ 莎士比亚真是把理查三世写的一无是处

35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两季里节奏最好的一集。卷福演的理查3,犯起坏来让人背后发毛,正常起来又楚楚可怜。求婚戏比书中文字描述有说服力,甚至比伊恩爷爷那版有说服力(大概是颜值的胜利)。喜欢结尾的处理,比以前看过的两版都好。

38分钟前
  • 棉喵
  • 力荐

給整個空王冠系列滿分 用心的好作品 看完感覺收穫良多

42分钟前
  • chuchu
  • 力荐

(一言不合就用族谱谈血统。《理查三世》追妹子太容易了。心狠手辣。结尾的远景很恐怖。)

47分钟前
  • 不喝水的鲫鱼
  • 还行

我终于get到了BC的演技!年轻演员果然应该多演演莎剧嘛

51分钟前
  • MarySaid
  • 力荐

几乎是本尼的独角戏。安茹的玛格丽特,爱德华六世的王后以及理查三世之母站在一起的时候让人想起麦克白里的三女巫。。。据说莎翁是有丑化理查三世的,把亨利都铎更是写的天纵英明,估计也是吹捧下伊丽莎白一世的祖父好过审吧。。。

52分钟前
  • 白乐直
  • 力荐

最后一部依然很赞,我尤其喜欢让节奏更紧凑的蒙太奇,玛格丽特的诅咒和最后的波士委大战都是。真心诚意地说,马脸对于弑亲狂魔Hellhound的一面表现得还不错,不过nuance还是缺了点;而且就像他的哈姆雷特,soliloquy明显强过和其他演员的互动,看起来太过执迷于个人表演的成功了。

54分钟前
  • FF
  • 推荐

最爱的一场戏是三个女人在两位已逝王子墓前的对话。相互控诉,罪孽却连成了一个圈,最后大家都是受害者,将手握在一起。新王加冕,最后一幕却给了尸横遍野的战场和望天的玛格丽特。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丑恶的,亨七也并不是终结乱世的救世主,玛格丽特的诅咒一一灵验,那也不是她真正想要的东西。

58分钟前
  • tinkertailor
  • 力荐

一个生长畸形,自幼缺爱,连亲妈都嫌弃的王子,也难怪他性格孤僻、暴戾、多疑了。挺可怜的一个人

1小时前
  • 花果山望妻石🎩
  • 推荐

看了开头才想起亨六下我忘了看...anyway...第一次看Richard III原来是这样的故事,也是恶毒的内心被具象化了的典型,接下来就等着almeida看拉叔版了。

1小时前
  • 西米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