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之战

HD

主演:艾玛·斯通,史蒂夫·卡瑞尔,安德丽娅·赖斯伯勒,娜塔丽·莫瑞丝,萨拉·西尔弗曼,比尔·普尔曼,艾伦·卡明,伊丽莎白·苏,艾瑞克·克里斯蒂安·奥森,弗莱德·阿米森,玛莎·麦萨克,米奇·萨姆纳,杰西卡·麦克娜美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性别之战 剧照 NO.1性别之战 剧照 NO.2性别之战 剧照 NO.3性别之战 剧照 NO.4性别之战 剧照 NO.5性别之战 剧照 NO.6性别之战 剧照 NO.13性别之战 剧照 NO.14性别之战 剧照 NO.15性别之战 剧照 NO.16性别之战 剧照 NO.17性别之战 剧照 NO.18性别之战 剧照 NO.19性别之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性别之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Steve Carell与Emma Stone将合作影片《BATTLE OF THE SEXES》,影片会由《阳光小美女》的导演 乔纳森·戴顿与维莱莉·法瑞斯执导。关于1973年女子网球选手比利·简·金与Bobby Riggs的跨性别网球大战,这场比赛以金的获胜结束,比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包括让女性获得更大的自尊。分租治愈系邻居有秘密六指琴魔玩命快递哈桑·明哈杰:爱国者有话说第一季麻烦一家人第一季黄河见证杀手的童贞破茧怪谈新耳袋 绝叫篇 下平安扣远古外星人第三季那时候那些人胜利重逢斗龙战士之星印罗盘恶魔虚像直言真相第一季娱乐之王(国语版)乌鲁米保安日记危险边缘先人之夜白头情侣还魂之迷失曼谷末栈之望子成龙喂我新威龙杀阵党的女儿公平游戏1986原来我很爱你妈妈:怪物的母亲猫头鹰与小飞象小男孩2015笼民地狱新娘

 长篇影评

 1 ) 标准冲奥作品

先讲优点,女权激进程度的把握非常好,“I never said women are better. They just need to be respected and paid equally to man.”就是全片的主旨了。石头姐的演技稳定发挥没的说,Steve把贱兮兮也演到了刚好,让人有点生气也有点理解。

然后就是一些鸡肋:
1. 开篇没多久就在理发店讲Billie和Marilyn的暧昧火花,我说这也太突然了吧???上一秒还是大家风风火火地凹造型准备开发布会向世界宣战下一秒就直接开始俩人的大脸特写和不可描述的氛围???一点铺垫都没有的???我是一个很开放的人,对于同性恋完全理解且认为非常正常,但这个电影在情节处理上实在是太突兀了。

2. 这电影究竟是在讲Battle of the sexes这个事儿,还是在讲Billie Jean King这个人?如果是说事儿,在最后的决赛环节画面表现就太弱了,竟然用了大量的远景镜头你当你是拍电视转播呢?太潦草了。在体育竞技的视听语言上这电影甚至比不上炮总的体育爱情片Wimbledom,或者阿三的女性平权电影摔跤爸爸。 如果你是想讲Billie这个人,那也应该讲清楚她为什么在那么多同时代的女同胞中脱颖而出勇敢地开始平权运动,她平权的心理缘由有何而来,后半生又如何为此奔走,这些都大有文章可做。 所以这电影无论是讲事儿还是讲人都略有不足。

3.配乐。电影原声在尽力恢复六七十年代的风格看得出导演的用心,但不得不说有时候音乐和画面脱节了。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和去年《卡罗尔》相似的配乐,但有强行用配乐烘托情节的嫌疑。好的电影配乐不应喧宾夺主,而应该是妙得你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却又能突然注意到它并为它拍案叫绝,就像Hans Zimmer 为星际穿越的配乐。

 2 ) It's a question

女性是否需要在每个方面都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待遇?这个问题或许是个好命题用来辩论。我是绝对的反方,《性别之战》不是女性的胜利,更多的原因是对战双方是正值黄金时期的顶级女子运动员和55岁退役多年大腹便便的老头,要求对方是黄金时期的顶级男子运动员显然忽视了生理差别,但至少是服役期的能代表男子网球一般水平的运动员才不算胜之不武吧?我不反对这个电影的价值观,但对战方太弱,这种胜利属于自嗨!

要求女子冠军奖金与男子相同,这就相当于,我国的足球太烂,我们要求选出一批跟我国水平差不多的队伍单独比赛,最后决出的冠军要求与世界杯冠军奖金相同。我国足球当然不会这么做,但为什么女性网球这么做就被大力宣扬呢?女子网球奖金较少只能是其观赏性较弱,其他的诸如女子网球因为吸引较少的观众和赞助商这样的理由这是没有道理的。

性别平等是我所得到的与我的性别无关,我失去的亦与之无关。不是所有的其他所有!

 3 ) 《性别之战》:当我们,能够平等的追求爱与自由

当我们,能够平等地追求爱与自由 “比利·简·金1987年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1990年,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评选她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位美国人’之一。2009年奥巴马为她颁发了总统自由奖章。” …… 当银幕上开始掠过一行行黄色的字幕,将现实中“网球女王”比利·简·金后来的人生做出云淡风轻的“简介”时,回想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这部我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女性特展中看过的唯一一部电影《性别之战》,扭转了我最初对影片的看法。 从云里雾里到心绪难平,经过影片的最后一役,曾经的那一点点“厌倦”已被励志、热血取而代之,我终于相信,由艾玛·斯通饰演的比利·简·金,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自由而迷人的灵魂。她那厚厚地显得没什么“章法”的头发,她脸上那遮不住的雀斑和那副影响颜值的大大的眼镜,也突然变得美好起来,这一切,都源自她的勇敢而坚强。 影片中,比利·简·金的一位朋友说,她改变了一个时代。这并非是一句妄言。 故事的起因,是一场网球赛事结束后,刚刚赢得胜利的比利·简·金发现,即使网球男女决赛的门票卖的一样多,男女冠军的奖金也相差八倍之多。面对这样的不公平,比利·简·金愤然退出。她联合其他的女运动员,自发成立了女子网球协会,以一美元之签约,向世人宣布新的征程开始。 这是一段并不轻松的旅程。脱离美国草地网球协会后,一切从零开始,在经济拮据没有赞助商时,她们甚至要两个人挤在一间卧室,还一切亲力亲为,包括去大街上散发传单为她们的比赛造势。 与此同时,曾经是一名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鲍比·里格斯,因为嗜赌被妻子赶出家门。他开始在各种场合宣扬大男子主义,并向比利发出挑战。但比利不想配合“表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 可是随后,鲍比成功挑战了刚在一场赛事中打败比利·简·金的玛格丽特·考特,并以6:2、6:1的成绩轻松赢得了比赛。这似乎更向世人证明了他之前的“豪言壮语”——男子比赛与女子比赛之间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即便他55岁退役了,也能击败现役的顶级女子选手。这场比赛让鲍比·里格斯更加猖狂,继续对女运动员冷嘲热讽,更放言“女人应该回归厨房与卧室。” 玛格丽特的失败,刺痛了比利·简·金的心,面对狂妄自大的鲍比的挑衅,这一次,她选择了接受。 鲍比过往的辉煌成就让他轻了敌,他并没有把这场比赛当回事。而比利却在赛前认真地做各种训练。那时,她很清楚地知道,这场比赛,她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战,为了女子运动员而战,更是为了女性的尊严而战。 两个人的对战举世瞩目,30492名现场观众,37个国家的5000万名电视观众,在这些目光的注视下,比利·简·金以6:4、6:3、6:3的成绩大胜鲍比·里格斯。这场比赛之后,美国网球公开赛迈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步。 现实中,也是如此。 影片根据1973年美国女子网球选手比利·简·金与男子网坛名将鲍比·里格斯的跨性别大战的真实事件改编。这场比赛是比利职业生涯中最有意义的比赛之一,它让比利在当年的美网中为女子网球队员争取到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这个历史壮举仅仅只是开始,在女运动员们的不断争取下,200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第二个实现了男女同酬;2006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而最为保守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也在2007年宣布男女奖金平等,以此宣告四大网球比赛的男女同酬终于实现。 这个过程很漫长,但能够实现已是一种进步。对比今天,再回到1973年的美国,你会发现,无论是在政界、商界、还是体育界以及更多的领域,男性都“强”于女性。那个时代,即便女性比男性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也很难获得相同的待遇以及尊重。 浩渺宇宙,漫漫人生长河,于时代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齿轮,可往往历史的进程,就是在一些个体的推动下发生改变。这也是我感到震撼的原因——比利在运动赛场上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女性所持的偏见,也改变了历史。没有她自我意识的觉醒,没有她敢于面对不公平待遇的反抗,网球赛事的男女同酬,恐怕还要放缓很多年。 尽管影片的名字看起来“剑拔弩张”,但实际上,除了最后那一场至关重要的“网球大战”,大多数时间里影片都是平和而温馨的。它不过是将一个特定的时代,两个在网球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的一段人生故事予以复制。最特别的是,虽然看起来就是比利一个人的传记,但双主角的设置,似乎更有助于人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美国,那个时代的职业女性。而且,鲍比这个乖张自负、看轻女性的赌徒,影片对他也没有一味“踩低”。除却最后一场大赛,他从不屑一顾到严肃对待,他还是一个和蔼的父亲,一个爱妻子的丈夫,以及一个面对失败能坦然面对的中年男子。 作为一部传记片,《性别之战》的确算不上特别出色,和比利·简·金真实的传奇人生相比,甚至显得有些寡淡。前半部分冗长无趣的铺垫,以及职业生涯与情感冲突的双线叙事,鲍比与比利戏份上的难分伯仲,也让影片变得有些散漫而混乱。而且,影片虽然基本尊重了史实,在女主角的情感方面也复制了人物原型的历史,但舒缓的音乐、复古的色调,在行云流水间将情感融于比利的精彩人生,曾让我对原本期待的“网球大战”心生失望,一度产生质疑,这部电影难道只是来谈情的? 幸而,人们更关心的性别大战虽然在临近尾声时才露出真容,且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却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力挽狂澜。即使,本该紧张刺激的最后一战,全部用远景来完成,没有一个特写,也仍然无法阻挡银幕下的我,似乎全身的脉搏都在跟随着赛场上的厮杀而跳动。 而艾玛·斯通与史蒂夫·卡瑞尔,对比利和鲍比的演绎,也堪称“出神入化”。不仅是对人物原型的面容与造型做到了“神还原”,也将他们在各个不同情境下的神态举止呈现到“最佳状态”。哪怕是一些小小的内心戏,也都带着鼓舞人心的力量,像鲍比败给比利后在换衣间的自省,在看到妻子时那灿烂的微笑;像比利在夕阳下的独自奔跑,以及她在赛前说,“我只能让自己更强大。” 影片的后半部分有很多撼动人心的瞬间,但如果从中选出之最,我也有些犹疑。是比利·简·金终于战胜了鲍比·里格斯赢得胜利?是她在赛后一个人默默地喜极而泣?还是好友所言“终将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我们想成为的自己,爱自己想爱的人”? 貌似都不是,如今仍能让我不断回味的,是比利·简·金在与鲍比·里格斯比赛前,斥责带着性别歧视的口吻发问的一名记者,“我不是想证明女人比男人强,而是想告诉人们,女人值得尊重。” 毋庸置疑,后来,她真的做到了。 再三回味那一时那一刻,我才洞悉,她在历史的洪流中,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比利·简·金克服了心理障碍,突破了自我,她成了那个她想成为的自己,也勇敢地去追求了爱与自由。 而我无法忘记的,不过是那时,她骨子里透出来的那份自信,和面对“困境”时坚定的决心。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愿我们都能如此,成为我们想成为的自己,平等地追求爱与自由。

 4 ) 别等到世界杯,才想起她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大家好,我是小影,我现在很晕。

不是因为看了这个罗盘。

而是最近被世界杯的消息刷晕了。

认认真真陪朋友看了几场小组赛后,我不由得感叹——还是电影好看

别说我,相信很多骨灰级球迷,也无法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看踢足球”

把广告词背下来的朋友们,你们还好吗?知道旅游之前要问谁了吗?

大赛反买的朋友们,现在是别墅靠海,还是蹲守天台?

当然,我知道你们看的最多的,还是球场上的“靓丽风光”

是的,小影说的就是那些丰腴性感的女球迷、火辣美颜的太太团、各有千秋的绯闻女友,以及端庄知性的女主播。

可能和足球比,还是妹子们的球更好看。

2010年南非世界杯巴拉圭女神拉里萨·里克尔梅。

似乎一直以来,女性在运动场上只是“被看”“养眼”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是男人的天下。

就算女足进了2019世界杯又怎样?

消息还是沉寂了两个月后,才贴着男足世界杯的热点火了起来。

女足的热搜,比不过足球宝贝。

不只是足球,就算是国球乒乓球,也是男团的关注比女团高很多。

或许说到这里,会有男同胞们说了:

男女生理结构不同,体能素质也不一样,在体育竞技尤其是足球中,对抗激烈度、比赛观赏度都远远低于男性,因此根本没得比。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女性就适合乖乖的当花瓶,不适合打比赛咯?

那些在竞技场上大汗淋漓的姑娘们图什么?

一部电影告诉你。

性别之战

Battle of the Sexes

它讲述的故事,是网球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大事件——女大佬打败男大佬的故事。

女大佬,比利·简·金

在她的职业生涯里,赢得过12个大满贯单打冠军,16个大满贯女双冠军、11个大满贯混双冠军,其中10次温网女双冠军的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男大佬,波比·里格斯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排名靠前的职业选手,在4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男子选手

男女对打,本身就够带劲的了。

更带劲的是,比利·简·金是全世界第一位承认同性恋身份的女运动员,而波比·里格斯则是毫不避讳的大男子主义者

从身份上看,也是火花四溅。

这场在休斯顿天文馆球场举办的“性别之战”,吸引了全球大约37个国家5000万观众收看,休斯顿球场涌进了破纪录的3万多现场观众。

他们到底为什么要打?怎么打的?就是这部电影要讲述的。

1972年,29岁的比利·金(石头姐饰演)刚刚拿下全国冠军,风头一时无两。

尼克松总统是她的粉丝,高级旅行团都挣不了的10万美元是她的奖金。

本来开开心心的和老公跳着舞,突然就被一张纸气炸了。

因为上面写着,女子网球选手的比赛奖金是1500,男子选手的奖金却是12000

差了8倍!是女子比赛不受欢迎嘛?

事实上,女子决赛卖出的票,和男子一样多。

面对质疑,美国网球协会主席的回应,五花八门。

男的要养家。

女运动员也要养家啊!

男人运动更刺激,更高更快更强=男人。

或许这样的观点,现在依然有人认同,但他们也绝对不敢像当时一样大大方方的说出来。

雷厉风行的比利·金立马拒绝参加锦标赛,并决定举办自己的锦标赛。

尽管美国草地网球协会威胁将她除名,让她无法再参加任何联赛。

她还是拉拢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女选手,从原协会脱离出来,签署了一份金额仅为象征性的一美元的长期合同,自行组织了维吉尼亚巡回赛。

而此时,55岁的波比·里格斯,因为戒不掉赌博,被妻子赶出家门。

看着比利·金们在电台、广播中大出风头,这位已经退役的男子网球选手心里超不平衡。

为了赚钱,他提出打一场性别之战。

放话声称,女子比赛与男子比赛差距太大,像自己这样一个退役的55岁的男子选手也能击败现役顶级女子选手。

他盛情邀请比利·金来比赛,但女主觉得这就是一场作秀,拒绝配合。

但很快,另外一名顶级女子选手应战后,输掉了比赛。

“女人们只该待在厨房和卧室,不该出来做任何事”的直男癌言论一时间甚嚣尘上。

这样明显露骨的歧视,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当时是真的存在的。

为了夺回女性的尊严,比利·金不得不加入了这场荒唐的比赛。

而且,她也不得不赢,否则男女同酬将遥遥无期——如果赢不了,就会退后 50 年。这会损害女人们的进程,影响所有女性的自尊。

和女主紧张焦虑的训练准备相比,男主波比的赛前生活显然要轻松很多。

因为他根本没准备!就忙着喝酒、开趴、嗑药了。

在这期间,他像跳梁小丑一般,玩着各种cosplay拍照、赌博,从中捞了不少钱,就没好好打过一场球。

最后的结果,你们都知道了,她赢得了“性别之战”,改变了世界的看法。

石头姐的眼睛像水晶。

在比赛结束之后,石头姐的那场哭戏,完全值得再来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先是在崩溃边缘释放压力。

然后是难以置信的欣喜若狂。

紧接着是情绪退去后的如释重负。

最后是逐渐平静的肯定自己。

现实里,有一些体育评论家认为,比利·简·金和鲍比·瑞格斯年纪相差了20 多岁,与其说是“性别之战”更应该是“年龄之战”

确实从电影里看来,这场“性别之战”,也是作秀的成分大于比赛本身。

两位选手在比赛中并非完美无缺,但女主赢在了足够聪明和准备充分,男主输在了自己的狂妄和轻敌。

其实电影里还有一条线,是讲女主和同性的感情线。

和性别之战相比,单拉出比较平淡。

但不平淡的是作者的野心——讲平权

注意,是平权!

片中女主的做法从来不是想打败男人,也不想证明女性更强。

她最开始想做的,只是想改变女性比赛酬劳不如男性酬劳的八分之一的现状。

她们要的只是尊重,和男人一样平等的尊重。

毕竟贴在姑娘们身上的标签实在太多了,都快把她们生而为人的普通性淹没了。

你一个女生还看球?你能看懂吗?

小姑娘家为什么要喜欢体育啊?

女生还看超级英雄?你们懂什么?

我们要的并不多,只是不想当着花瓶,成为看点了。

小影承认,男女客观生理条件差异的存在,在身体强壮、灵活、速度、耐力等等很多方面,女性都不如男性。

在足球这类运动上,更是没有风骚的跑位,没有魔性的脚法,不如男足好看。

先天的客观因素,并不是忽略努力成果的理由。

体育运动,并不是名利场

这本该是一个靠天赋和努力公平竞争、追求快乐的地方。

本该和其他很多社会活动一样,没有什么适合与不适合,只有想做或不想做。

当年战火连天的伊拉克、一直不受重视的中国女足、如今33万人的冰岛,都能在世界杯上打出成绩。

就连中国盲足都拿了世界杯季军。

运球射门行云流水,如果不说这是盲足,在一般人眼里也就是速度放慢、场地缩小版的男足。

唯一的差距,大概就是他们没资金、没资源、没有关注度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的媒体在关注什么?

运动员的的颜值、腿长、身价和八卦

之前备受关注的游泳健将傅园慧,围绕她的话题除了表情包之外,剩下的就是她喜欢孙杨还是宁泽涛了。

至于她获得的奖牌有什么意义?背后付出了什么努力?

很少被提起,毕竟吸引不了眼球。

虽然我们普通人不能改变什么规则制度,但可以多给予女运动员们、乃至冷门项目运动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别再等到重要赛事中的男运动员不行之后,才想起她们。

至于男足?

但愿他们是真正的努力,能取得更好的进步,至少让人不再吐槽他们的实力和工资比例问题。

对得起自己拿到的每一分酬劳,别忙着找借口了。

 5 ) 性别之战

影片的标题虽是“性别之战”,但是真正围绕着金夫人和鲍比对决而展开的情节是到电影开始一个小时才开始的,之前一个小时的片长导演将视角往复与金夫人和鲍比的个人生活之间,观众虽然了解了二人的生存境遇以及面临的抉择,但是却因为情节上不断地跳跃而不会太有代入感。导演对于两个人物的塑造都过于表面而没有深入,这就使得最后的大对决观众也不会有太强的参与感,因为我们感受不到角色那种强烈的渴望。

 6 ) 还没看电影,先说说Billie Jean King的八卦故事(看完以后已更新)

题外话:其实一个多月以前就看了电影,但是一直很懒,所以没有更新这篇文章。2018年第一天,从今天开始和拖延癌说再见。更新部分见文章最后。 ------------------------------------------------------------------------------------------------------------------------------------------ 还没看电影,只看了预告片。虽然是网球迷,但以前并不知道Billie Jean King的故事,看到预告片里Emma Stone望着Andrea Riseborough的眼神时瞬间心中一动。于是就去谷歌了Billie Jean King的八卦故事。

Billie Jean King是和Margaret Court一个时代的女子网球运动员,职业生涯算是一半非公开赛时代一半公开赛时代,当然战绩上来看King是比不上Court的,两人对战成绩Court-King是22-10。我还蛮好奇King和Court的关系,不知会不会像费纳那么有爱,不过这不是今天八卦的重点。 Billie Jean在22岁的时候就嫁给了Larry King,那个时候我想她应该是很爱Larry且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性取向的。然而大概从25岁开始,她慢慢发现自己喜欢女人。之后在1971年Billie Jean28岁的时候,她开始和比她小五岁的女秘书Marilyn Barnett在一起。电影Battle of the Sexes里的那场男女网球大战发生在73年,那时候应该正是Billie Jean和Marilyn感情火热的时候。她俩的关系一直维持到79年,那一年她俩掰了,Billie Jean让Marilyn搬出了她俩同居的房子。然后81年的时候Marilyn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割Billie Jean的财产,于是Billie Jean就毫无防备的被出柜了。不过Billie Jean很有担当,并没有否认自己的性取向,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著名女运动员。她俩这场官司打了好几年,虽然最后是Billie Jean胜诉,但是我想她付出的代价恐怕是无法估量的。但是让人惊奇的是,当年撕逼都撕成这样,最近几年这两人居然和好了(!),还一起公开出席活动,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人老了啥都看开了? Billie Jean和Larry直到那场官司打完都没有正式离婚。应该说Larry对她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早年一直支持她的网球职业生涯,后来她闹得那么声名狼藉也没有跟她离婚,最后离婚是因为87年的时候44岁的Billie Jean又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她的双打拍档Ilana Kloss。离婚以后Larry和Billie Jean的关系也一直都很好,Larry后来再婚且有了孩子,还让Billie Jean做孩子的教母。 Billie Jean和Ilana从87年以后就一直在一起,一晃也是整整30年了。 ---------------------------------------------------------------------------------------------------------------------------------------- 看完以后的更新: 1. 纠正上面的最大错误:Marilyn和Billie Jean撕逼之后再也没有和好,上面说她们和好并给出图片的消息是来自国外不靠谱的以讹传讹的八卦网站,硬是把Ilana的照片当成了Marilyn。其实Marilyn在49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我想Marilyn的早逝和这段失败的感情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2. 关于Billie Jean和Marilyn的这段恋情,看完电影我想应该多说几句。虽然因为Marilyn的早逝,现存的关于她的资料非常有限,但是她本人应该是一个思想相当开放而前卫的人,演Marilyn的演员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她在对Marilyn这个人物的不多的资料做了研究之后觉得她是一个"free and captivating spirit" (自由而迷人的灵魂)。我找不到Marilyn和Billie Jean后来为什么会分手的资料,但是我注意到她在公开起诉Billie Jean之前因为分手曾经企图自杀,从她们俩住的海滨别墅的楼上往下跳,结果摔断了腿。所以在她作为原告出席与Billie Jean争产案的时候一直都拄着拐杖。而这场争产案最后的结果是Marilyn败诉,她并没有分到Billie Jean的财产。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知道了Marilyn起诉Billie Jean要求分割财产变相公开Billie Jean的性取向几乎毁了Billie Jean的职业生涯并改变了Billie Jean的整个人生的事实,我很自然的不喜欢这个人,但是看完电影加上了解到的以上这些更多的细节,现在我对Marilyn的感觉就复杂了很多。至少,从电影里给出的表演来看,我完全能明白为什么Billie Jean会爱上Marilyn。可惜,人生没法若只如初见。 3. 看完电影才知道原来Margaret Court竟是这样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形象。说起来在澳洲同性恋合法化已经这么多年以后,她仍然在呼吁反对同性恋,声称同性恋是魔鬼的行为,这让我相当无语。 4. 电影里Larry几乎从一开始就发现了Billie Jean和Marilyn的关系,而我看到的资料中Larry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当时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她俩的关系,事实上他完全没有往那个方向去想,一直到Marilyn起诉了Billie Jean之后他才知道真相。

 短评

历史和时代是由这样自尊自强的女性所改写。看到末尾激动得跟着鼓起掌来,平权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了?这就开始觉得政治正确走火入魔了?事实上这样的平权片不是太多了,是远远不够。Someday, we wil be free to be who we are, and love who we love. 有一天,我们会自由做我们自己,自由爱我们所爱。

9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不只是女权,更多是平权。Billie Jean King追求的不是打败男性,而是证明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女性不只属于卧室和厨房等今天看来最基本的东西。时代在改变,BJK就是改变时代的人之一。平权呈现>女同爱情>运动题材。石头我爱你,有多爱加菲就有多爱你~~~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多好的故事,拍的这么平庸且表面化。前面的铺垫无聊透顶,连后面的比赛都没有激情。就这么浮皮潦草的拍完了。

1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完美地定义了什么叫无聊与平庸。

1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较差

从女权到同性平权,想说的有点多,反而干扰了剧情,让中间有点乱,不过最后的决战处理得挺好,从之前的嬉闹变得严肃,7分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中规中矩吧,毕竟年代比较久了。Sarah Silverman和Alan Cumming的角色感觉是想塑造成搞笑的,但没有挖掘好。最出彩的是Steve Carell,就很欠打。

19分钟前
  • 兔安叽
  • 还行

传记,讲女性平权运动,但是又有很大篇幅描述同性,所以能不能挑个重点讲。还有后面结局,上一分钟还卧病躺床压力大退赛,下一分钟出现就精神饱满轻松比赛,反而对bobby玩乐大量篇幅。就不该用两条线啊,说了billie的平权和同性,又说了bobby的婚姻家庭,到最后都只说了一点。

24分钟前
  • 无姓之人
  • 较差

很大篇幅在写性取向之战,虽然和sexism都可归在“平权”这把大伞下,但并无本质关联啊。是性别大战本身除了终极一战没啥好写么?一堆Carol式柔焦特写的谈情片段觉得有点为了拓宽受众而强行加戏。重点是,比赛本身是Rigg的赌局+秀,无论谁输谁赢,都不能说明任何性别胜利,太象征了

29分钟前
  • Helicopter
  • 还行

这真的是一部让我极其失望的片子。1. 难道这对同性恋不是在打着“朋友”的旗帜欺骗所有人?2. 不管是同性出轨异性出轨还是双性出轨,难道不都是出轨?最后三人和谐同框?3. 性别歧视是歧视,年龄歧视不是歧视?29岁的天天训练的人战胜一个55岁的放松警惕的人有什么好光荣?

32分钟前
  • 想想cathy
  • 很差

“是尊重,而不是要求更好。” 自带偶像滤镜看男神演戏,努力要挑刺,又挑不出来刺了--但能紧凑些就更好。【指路HBO2013年的纪录片:在Bobby生前最后的日子,Billie一直和他保持频繁的联系,并在他死前的前一夜说道“I Love You”。】这一场大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也成全了曾遭遇困境的他们。

3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以为是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故事,看完才发现LGBT平权大概才是编剧想说的。可惜电影并没有把这两件很重要的事通过这场比赛传达出来。如果是同工同酬,完全可以比较BJK和考特的技术特长分析;如果是LGBT主题,那… 大概这个比赛做个背景板就好了吧。史蒂夫卡瑞尔神还原啊

42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丈夫人真好

45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石头姐演Billie Jean还是石头姐,但卡瑞尔演Bobby就好像真的是Bobby了。

49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除了史蒂夫·卡瑞尔依然稳定外,一切都很平庸。

54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不好不坏的那种人物传记片 废话的比重占的还是太多了 反倒最后的性别之战倒是一笔带过 两位主演表现都不错 在Trump Era这部电影还是能得到很多关注吧

55分钟前
  • MR.Charles
  • 还行

Battle of the Sexes isn't just about Billy Jean King, it's not diminishing Bobby Riggs or men in general. You cheer for King's victory, but you also fall for Riggs. Empowering isn't about women have to win and men have to lose. It's about balance. It's R.E.S.P.E.C.T.

59分钟前
  • Yijun
  • 力荐

60/100 无论从复杂程度还是对后来深远的影响,金领衔建立WTA及推动同酬更有潜力拍成佳作。性别大战自然名噪一时,但由于卷入赌球疑云等原因实际上偏噱头一点。本片选择后者切入,目的就是为了直抓平权主题,但实际上一直不敢触碰核心问题,反倒是安排了过多的私生活情节。Emma只能说凑乎

60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2.5 我就拿它跟“Borg/McEnroe”比。

1小时前
  • vivi
  • 较差

梁咏琪

1小时前
  • zitsunari
  • 还行

#金马54#阳光小美女双导真是越来越平庸套路,石头姐好像也进入影后魔咒,还不如真实人物有气质,做作弄得跟不白的迈克尔杰克逊似的,同性戏也很心不在焉,没有重点,有些消费女性平权,卡瑞尔反观还不错,比赛场面替身明显也是乏力。

1小时前
  • seabisui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