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兴衰史

完结

主演:杰瑞德·莱托,安妮·海瑟薇,凯尔·马文,O·T·法格本,亚美莉卡·费雷拉,克里克特·布朗,西奥·斯托克曼,安德鲁·伯纳普,彼得·雅各布森,凯利·奥科,马克斯·凯塞拉,阿杰·奈杜,亚历山德拉·坦普勒,Dale Place,约旦·布里奇斯,威廉·罗格斯戴尔,凯特·詹宁斯·格兰特,约翰·安德森,莱曼·陈,克里斯·博兰,Andrew Ryan Perry,Shanti Ashanti,Robert Emmet Lunney,Katherine Laheen,Lily Jane,Isabel Joy Wolk,Ma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1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2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3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4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5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6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13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14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15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16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17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18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19WeWork兴衰史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千禧一代:在逃避自由的路上

一、传销

你有想过主动加入一个传销组织吗?

我想过。

有一段日子,白雾溟蒙中睁开眼,晃晃悠悠不知怎么又过了一天,晚上拖着身体回家,躺在在床上时清晰感受到「那个曾经无比结实有力的自我,像水银泻地一般地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 我是谁?

找不到自己,或寻找自我的旅程难以忍受,如苦行僧途径漫长的望不到头的沙漠,驻扎在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的荒地:枯燥、乏味和巨大的孤独。

于是站在精神荒地我写下:

「想加入某个传销组织,甘愿被洗脑,跟着台上激情洋溢的人摇臂呐喊,鸡血上头,每天热情饱满而神采奕奕。

想要的,无非是一个理由,让我可以纵情燃烧。」

二、千禧代的献身

所以看完纪录片,我太理解Adam是如何让千禧代年轻人为之疯狂了。

纪录片中的年轻人说,”I definitely want the world he gives me”。

What all they need is a calling.

一个充满魅力和感召的Guru一样的人,为你描绘出一个充满能量与可能性的世界。最关键的是,这个人—— Adam,我们看到,他如此相信他所说的那个世界,毫不怀疑地坚定前行;我们看到,他分明是“a man on a mission”。显然,Adam将西印度洋大陆的guru信仰精神赤脚带到大西洋沿岸最精英的商业运作中,并掀起了一阵飓风。

精神上的“献身感”,这对迷茫的千禧一代几乎是一剂致命的猛药。

在充满自由的年代,事实上他们什么也不缺,他们缺的正是一个号召,一个使命,一个纵情燃烧的理由。

燃烧什么呢?

燃烧自我——为一个伟大事业在熊熊火焰中燃烧的自我,总归比苍白游走无声无色的自我,看起来更加绚丽。

三、逃避自由

我无意嘲讽千禧代,事实上我有过比他们更crazy的念头,就是如果连追随传销式号召的机会都没有,我甚至更极端地想象过一种集体主义的生活:

早晨我不再是白雾溟蒙中睁开眼,思索如何晃悠过这一天。而是,在一种集体生活中被喇叭叫起床,和身边人一起呼啦啦起身洗漱,呼啦啦下楼做集体早操,

在大喇叭中“一二三四”中,整齐划一地做出和乌泱泱的人群一样的动作,无需思考,关于生命、意义、使命和我是谁。

多年以后我明白以上的所有想象,都出于同一个原因:逃避自由。

进传销组织、加入集体生活、在庞大系统中运转、等待生命意外终结、期待世界末日预言成真…都是逃避自由的途径。

四、抗衡

最后我没有进传销组织、也没有回到一种集体生活,而是继续痛苦地和那个自我面面相觑、日复一日地进行毫无生气的抗衡;

最后那个说”I definitely want the world he gives me”的女助理,在Adam指着另一个更活泼可爱的女助理说”你很努力,但你不是她”的焦虑中更加努力工作,最后离职。她意识到“他有超凡的魅力,但也懂得心理操纵让人们为他的利益奉献”;

最后Wework倒在了上市之前,Adam拿着14亿美金功成名退,那些吹嘘在空中“提高全人类的意识”的使命泡沫破碎的代价则是所有员工来承担。

比起一出商业闹剧,这更像自由时代的隐喻。时代越自由,人类越渺小,于是我们不断造星、造神、造梦—— 不断丢掉那个“对于赶路人来说是个负担”的自我。

只是如同和魔鬼签订契约,“who cannot obey himself will be commanded”。

每一次自我的让渡,都是有代价的。

 2 ) 前员工来说两句

第一时间看了三集,作为一个前Weworker,片子其实拍的挺好的,Leto演的Adam真的很像,说话时候的样子,眼睛盯着你的时候那种超级pursuasive的感觉,反而是Hathaway演的rebekah还差一点,台上的Rebekah感觉更加要drama一点,2019年那一年的Summit见到Rebekah的时候,她给人的感觉已经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面了,演讲时候给人感觉有点神神叨叨的,一度觉得high过头。。

到第三集为止,基本上说的都是些上班时候耳熟能详的公司轶事,想到啥就说点啥,大家觉得好奇的也能问~

首先,Wework(2019年由于业务线丰富,已经改名为WE)是迄今为止最奇妙的一段经历,没有之一,比起IPO失败后,大部分同事(尤其是美国的同事)对Adam的口诛笔伐,我个人对他没啥恶意,我相信他创业初期的热情,没有他,Wework根本不可能几乎发展成一个独角兽,我也能理解资本大量涌入后,慢慢已经不是他的一人公司了,渐渐的他明着,暗着,只为自己找好后路的做法。虽然最后离开的时候挺唏嘘的,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这种经历是once in a lifetime了。

还记得面试那天,穿了正装过去,面试官拿着一杯啤酒,一身tee进来了,会议室全透明,霓虹灯闪着Wework的标语,do what you love, hustle harder,made by we, etc. 18年的时候Wework在中国已经准备收购Naked hub,一年里面融了4,5次资,在wework之前的工作时候,曾经去过naked hub,已经觉得办公环境很fancy了,而wework更上了一层楼,要说wework的装修什么的多豪华吧,这么说吧,18年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游客只为了进来拍两张网红照~

入职当天的orientation,不是最专业的,但是是最inspired的,之前曾经在disney入职,disney的orientation给人感觉就是很有趣,反复强调的,我们不是employee,而是cast member,整个orientation就是一个story line, 而Wework的orientation, 我就一个感觉,氛围很嘻哈,tea break的时候放的音乐是higher brother,印象深刻,而每个来做介绍的部门同事,能明显的感觉他们在wework的自豪和热情,彼时的wework从上到下90%的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只有一个目标,就是19年的IPO。

工作环境还原度几乎做到了90%,免费的早饭,水果茶,啤酒,不过因为之前的公司也有三餐自助的,所以这点倒没特别感觉,不过想到这点,其实也挺好玩的,IPO之前,公司的早饭上海的基本上是西式fascino,中式微热山丘,啤酒的话,stone ipa都算是里面普通的了,到了快离开的时候,早饭已经没啥花样了,啤酒的话,从stone ipa到国产精酿,到朝日,到成了一个摆设。。。落差还是蛮大的,不过国人还是很少会在公司里面喝酒,好像一直听说在俄罗斯,北欧那里的wework啤酒消耗量巨大,笑。

说说公司里面最大的一年的两个event, 第一个就是第三集里面出来的summer camp吧,入职第一个月正好是summer camp加上部门年会,那一年开始summer camp放在了一个伦敦郊外的公园,签了三年的合同,理论上应该会去三年,当然,最后也就第一年去了一次。。。其实刚入职,手上一堆事情,加上英国签证也没那么快,本来都想不去了,结果wework那时候真的不差钱,加了1000多的加急费,第三天签证就办下来了。。。

开始感觉公司的壕了,全世界所有员工除了部分门店员工留下值班以外,全部飞到伦敦(这部分没去的员工,等到summer camp结束之后,公司会有compensate plan,一般是去其他国家的门店rotate,等于免费旅游。。。),我们部门年会放在一起,所以还早去了几天,年会也安排了很好,晚饭基本上都是包场,还包船游了泰晤士河,开完年会和全世界来的同事大部队汇合,入营。

公园是伦敦郊区的eridge park,一共三天,很像那种大型的音乐节活动,全世界的员工加上部分我们的会员,听说来了7k人,整个营地所有活动免费,白天基本上是各种活动,加上演讲,晚上主舞台就是音乐节,那次的summer camp来的大牌是lorde, bastille, 个人蛮喜欢的dua lipa也来了,算是惊喜。

summer camp都是拎包入住,普通的是六人帐篷加睡袋,免费,如果个人希望升级帐篷的话自己付费,普通员工基本上没这需求,可以带家人参加,第一天入营,下雨,所有人到了营区,第一件事,清理帐篷。。。至今还记得一群人在用一次性纸杯往帐篷外舀水的情形,好笑。因为wework在Adam在的时候,一直是no meat policy,所以整个园区,什么都有的吃,就是没有肉。。。喜欢吃肉的我,那三天整整吃了三天的fish chips。。。不过其他东西也不错,大概整个园区光餐饮摊位就上百个,世界各地美食,以及喝不完的啤酒。。。记得最后一天部门中国同事一起开吃自热火锅,一桌子十几个,那香味,馋死老外了,哈哈。

其实那时候我的感觉不是太好,因为老外们玩的太疯了,晚上回到帐篷的时候,整个帐篷区弥漫的都是weed味道,还有醉醺醺的人到处都是,fuck closet不知道有没有,fuck tent每天不少。。。绝大部分老外非常热情,尤其是喝了点酒下去,不过那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和他们一起玩很开心,但是看他们的样子,很难想象真的回到办公室能有多少的专业度。。。

随便写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提问,看的人多就再来多写点~~

 3 ) 第3集:女性/女性主义 女性关系

What makes a good place for women to work?

PR部的女主管看不起Rebekah,Rebekah靠出卖姐姐的隐私来摆平危机。Rebekah多少在姐姐的阴影下,嫉妒又想超越姐姐,但又靠姐姐来解决问题。

Rebekah这个角色在真实生活中真的太普遍了。有理想的白甜富家女。也是影视作品里的新女性角色。她spiritual,她关心动物,关心一个更大的world,她确实相信empower everybody empower the world. 但她选择相信未来仍然没有选择相信现在,没有看到WeWork is a shitty place to work for women.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很气。公司里几个能管事的员工只有那个PR部的是女的,女主管看不起Rebekah这个老板太太,看不起Adam背后这个频频说错话的女人。上个十年,我不敢确定什么原因,确实有working woman的优越吧(我们现在知道不管是做家庭主妇还是职场女性都是值得被尊重的,至少这个理念正在慢慢传播)。但Rebekah同时又用自己方式解决了问题。女主管是公司里唯一一个高层的女性,自然会对标Rebekah,有什么需要和Rebekah沟通的相关事宜也一直是她在出面沟通,甚至被Rebekah当成保姆来搬包。女员工有自己的骄傲,也屡屡尝试以一种高情商+无奈+有点轻蔑的方式来显示在Rebekah面前的优越感,屡次尝试告诉Rebekah“你话又说错了”、“这个其实不是我的职责”。

作为观察这个事件的人,我为Rebekah叫好。外面的人是以为她是养尊处优的阔太太。作为看剧观众我们当然知道了她的付出,但真实生活中那个女员工对她的态度确实subtle而shitty。女员工还是忘了自己的身份,既然讲求上下级平等,那你也最好别觉得你比你老板优越。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哪里又不是靠朋友,靠人脉打声招呼呢。你解决不了的东西,Rebekah只靠讲讲姐姐的八卦+offer记者公司股票就摆平了。做人可以骄傲,但是一定得看清自己的位置。虽然我这么写出来也觉得自己很搞笑。如果这么大一个事情真的只能靠老板娘道歉,也确实是公关团队的无用。

作为观察她们的关系,还是觉得悲哀。女员工的遭遇让我想起了美剧《白莲花》里小人物的遭遇。酒店服务员可以拒绝为有钱人服务,敷衍,甚至可与在有钱客人的箱子里拉shi,但是,你除了恶心一下有钱人还能怎么样。最后底层人物都是一尸两命,而有钱客人还是开开心心度假回去。女员工可以展现对老板太太的优越感,但展现的后果就是,老板太太解决了你解决不了的,下一秒就让你离职走人。

所有公关和法律团队的男员工都在让老板娘发表声明道歉。凭什么,没有Rebekah就没有Adam的发迹,他们远危成,女成男危,他们两个算是找到了让双方世俗价值最大+感情最稳的方式,他们两个的感情就是应该这么谈。凭什么,女人就该为自己说过的话道歉,所有人都在corner Rebekah让她签道歉声明。就像Rebekah和爸爸说话时讽刺“The lawyers”。律师在美国是象征可以保护有钱人的,知道所有秘密但因为有client confidentiality一个字也不能泄漏是suppose来保护你的。Pam and Tommy里也曾讽刺过律师。

律师不能保护你。你的尊严/利益只能靠自己来保护。

Rebekah确实没有承担对WeWork女性员工的责任,但她还是承担了对Adam的责任吧。如她自己剧里说的she had a privileged life,家人给她提供了她一切她想要的。所以在她身上更多的是个人主义,不是女性抱团的小圈子,也没承担过女性集体的痛苦。她像一个公主,公主顶上可能有长姐带来荣耀,但公主身边是没有其他大群姐妹淘的,公主只有高高在上,天真烂漫,纯真美好一人,接下来便是遇见邻国王子然后生下大群儿女。所以她面对其他女性的痛苦她会错愕,她会同情,但她其实无法理解。

当女性员工们在summer camp集体质问完她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公司原来对女性这么shitty而是问Adam “how could you let this happen to me!” Adam他懒得看到,反正女性的处境也不是他空手套白狼生活里的重心,unless it becomes a serious problem。于是女性的愤怒总在女性与女老板们之间消化着,女性总是在指责女性。

女性应该抱团,去challenge男性,比如自己的工位下有隔壁男同事的避孕套,比如到处都是人在啪啪啪,这种事情对女性很不好,但只要外面的人不知道,就对公司股价没有任何影响。没有影响Adam和高层管不管?Adam不管。但你抱团的结果是什么?你可能被开除。如果是我,我干什么?先以一种理智的方式address Rebekah和Adam,不管?八成估计不会管,人家两个人都在未来世界修仙呢。那不管我跳槽,辛苦就辛苦一点,有WeWork这个老东家去哪里不好跳。跳槽的时候把这些都抖给记者,也算是保全自己又帮了fellow女性的做法。但我现在是有上帝视角。Real life is shitty.

女性指责女性,这也是美国六七十年代女性运动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原因。女员工们以一种泄愤、指责的方式指责Rebekah不知道她们工作的状况,Rebekah选择不看见这些情况并选择不处理此事,只是继续空口说大话”we are going to empower the world”。如她爸爸所说,Rebekah确实总是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她确实从来不是一个知道该做什么的人。那她和Adam也好,Adam去做事,Rebekah指路,夫妻共同利益最大化,双方都是对方的指引。

每一个进入藤校的人没有哪一个不想改变世界。Rebekah也想,她在Cornell荣誉毕业生,她想对标格温妮丝,她穿紫色的婚纱,她想做特别。

 4 ) 真情表演

这个片还是很好看的。公司如何崛起,如何消亡可能看英文片名和剧情简介就知道了!亮点在安妮饰演的女主,到后面那种自负及猖狂己远远超越男主。没想到一个花瓶能把这样一个反派角色演得这么活灵活现。特别是那种笑中带泪,歇斯底里的表情,令人觉得是本色演出。值得一看。

WeWork的策略就是大胆,大胆扩张,不计成本。对独角兽企业来说,是个很好的启示!

Ps.那些Ofo们真幸运

 5 ) 女神婆与男口播大杀四方 ,片子非常精彩,渣创始人的甄别视频教材,职场入门者必看。

wework ,初创玩家共8集十分抓人,神婆与口播专业户,逐鹿市场。影片的代入感极强,软银孙正义提过两次那同一个问题,皆因那强烈的情景感,作为观众的回答,竟在不同的时刻,呈现不同的答案。片子快结束那30分钟才过瘾,他是骗子,你们甘愿被骗,只有哈利波特才见过独角兽。结尾的处理也很高明,神婆与口播的人品在黑海上,自有你的对全剧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亚当讲话更真诚,讲话更是人畜无害。也许有些人,撒谎的时候表现的很真诚也是一种商业上的天赋。演员纷纷在线,与角色融为一体,该神经错乱的时候,绝不收敛。

自负自大的狂热“创业者”,在扭曲中行进的这这十年,裹挟员工的热情,用带动年轻人的参与感和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新鲜外表,刺激千禧一代,哪怕低于市场平均薪资,我也要选择一家可以自由光脚开会而不被群嘲的企业。

口播创业者的发言,就类似于卖柠檬水的小贩跟你说:“ 每杯柠檬水,都是都是精神力,种植的时候都沾染了原力,它灌溉你身体的神庙…让你体内的原力觉醒…。”这种类似于玄乎的话术,我们努力听,似乎听不懂是什么,仿佛真的只有获得原力的人才能理解,所以采访亚当的一位主持人说,你说的是什么我真的听不懂,但我也想能像你这样说话。他很聪明,也很投机,投机分子的属性一开始第一集就交代了,一个不肯踏实干活的人。直到他离开we,也不懂管理,甚至和内行说不明白自己的业务。和非业内就是他们正在改变世界...

全球的资本操作手法都一样,国内的创业公司"又疯又神”老板,多少是和亚当夫妻一样的,甚至现在还用同样操作,裹挟员工的,这种刻意模仿者,至今不在少数。多少企业不为人知的口号,工作快乐至死方休,新员工培训上的慷慨激昂,卖杯柠檬水也说成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加入我们带你一起改变世界,3年后纳斯达克敲钟上市。001-100号员工与在坐的各位我们一起,地下车库未来将停满我们的跑车。

杠杆下的钱太好赚了,谁还那么守旧受罪干实业,一切轻资产,迎来送往,统统白嫖,最后再睁眼一看,只有人力成本是最高。不融资的老板都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没有商务舱也照常二等座出行。拿到融资的开着最美的船,住着最好房,做慈善搞冥想,吃素买皮草。谈梦想,只为改变世界,一切都赋予意义,滥用排比句。眼睛里一股真情流露的小鹿斑比状,来一句这就是创业呀,我们正在九死一生。狂热的口号此起彼伏,仿佛我已经看见喷漆后的跑车,停在我家车库。融到钱,最贵的楼,最便宜的价格请性价比最高的员工,但是买最贵画,用最好的装潢,请最好的第三方团队,造最荒唐的梦。不死不休。

明年数据想好看怎么办,裁员吧。hr来吧轮到你们被迫作恶的时候到了。

Wework确实被年轻人喜欢,他就是个办公的初代偶像, 不少城市诞生了网红打卡地,真心说,我也喜欢。当你不看他背后的商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光看他本身营造出来的设计本身,确实代表一种态度,但是这种态度听听就好,外立面摆个Pose就好,究其本身楼也是他们租赁来的。国内的we入乡随俗,就是个咖啡bar, 聊天的比工作的多,拍照的比扫描的多。国内的员工多数请的是留学生,还别说这英美留学回来的孩子们家里非常符合电影里不懂的就装,不差钱,能拿出不可一世的工作态度工作,可见改变世界和梦想,需要厌世和傲娇。

公募私募,各种地产类基金项目,华尔街大佬们发明了这个圈子的各种玩法,类REIts 基金听过的何几。但是创始人读明白了,就能变现,哪怕他完全不懂公司业务,大佬们就能割韭菜。We的早期员工什么都没有得到,这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而现实中神婆和口播仍然没羞没臊地过着体面的生活。

推荐初入职场的年轻朋友看看,独角兽买来当幸运图腾就好,不要信它会闲庭信步走进你的公司。

 6 ) 人类大脑会在什么时候失灵?

认认真真看完了完整的8集戏,才敢来写一篇负责任的评论,因为看完了才能理解导演编剧到底想说什么。

第一集还以为是歌颂亚当和瑞贝卡二位青年的创业精神,对生活的热情,移民为了美国梦努力生存的态度,但到了第八集最后一场戏,瑞贝卡接到孙正义电话,脑海迅速反应:钱危矣的信号,于是她下场跑向海里游泳的亚当,哭喊着:钱啊,钱!

这个结尾的意思相当明确了,这对高级的人类组合,满嘴跑火车拯救地球,保护动物、提高人类意识的神棍神婆,你一跟他们提钱,他们就立刻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起来。

看结尾那段现实的采访也挺有趣。现实里亚当的样子,比莱托少爷长得还要人畜无害,有一双纯纯的puppy eyes,说着“做你喜欢做的事,人生更有意义”的话,很美好,让人向往,让投资人和客户甘愿为夫妇二人的理想买单。这个所谓的人生意义,和他们追逐金钱财富的欲望,二人的爱情,三个元素童话般的结合在一起,这个组合对年轻人杀伤力极大,会有人真心相信这二位代表了一种新的财富模式,追求心中所爱,必定有财富回报还有幸福。

我相信即使在亚当退出了we work之后,仍然有创业者会以他为模版,学习效仿他的行为模式。他的成功颇有代表性,如何利用媒体,用最低(不值钱)的价值观输出,得到大众的信任,再利用大众的注意力将概念商品化,忽悠资本入局,资本入局,媒体更加追捧,于是大众更加肯定这样的成功,他就会越来越成功,走上了马太效应的康庄大道。

我好奇的是,有没有任何人清醒一点,看到亚当和他的那套商业概念根本不赚钱,还是被狂热的资本市场和盲从的大众带跑偏?看完最后一集,才知道他们真是全部带跑偏。事情的转折点出在亚当自以为的巅峰时刻,跟他老婆弄出来的招股书,贻笑大方,英国来的那位经理说:我们会他妈的被笑死的。可是董事会大多数人依然支持他,这对夫妻弄出来的令人瞠目结舌,完全没有专业性的招股书,终于触及了人类的智商底线,特别是更多金融专业人士能看到这份招股书,才让那些投资银行家猛然清醒,老子一直被这人忽悠啊,原来他P都不懂。

亚当不懂经营,不懂企业管理,他的唯一专业能力就是一个销售的能力,他只擅长这一件事——跑到客户那里去拉人劝说人签合同,他从始至终就是一个销售。之后,从剧情上看,他再也没有在企业经营上有学习和进步,外行、不尊重专业到了招股书这里终于暴露。这样的人,因为他有最为炫目迷人的演说,擅长sell in蛊惑人心的价值观,这种东西对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大众和媒体、以及被大众和媒体影响判断力的投资人那里,屡试不爽。

人的认知会被假想的利益所蒙蔽,产生只看事情的一面,看不到另一种可能性的状况。亚当的投资人布鲁斯,是应该最早了解亚当真相的人,但是他也是最后才明白的,因为大家都明白了他才明白,他像我们每个普通人的认知水平。那种大干快上、很快垄断市场,大把的钱就马上能挣到了的氛围之下,只看到希望看到的那些,而对亚当私吞公司的财富,挥霍无度,无节制扩张,这些都能视而不见。面对利益诱惑,大脑失灵,这是人类出厂设置的bug。

在2013,2014年那段时间,北京大街上会看到那些创业公司,到处让人扫码洗车,app送服务上门,那时候互联网的热钱到处都是,但现在已经归于平静,再也不会有人以为这种扩张的日活量都能带来财富,因为有人失败过了,大浪淘沙已经淘洗过一遍。可是人们还会被新的模式忽悠,还会相信那些财富梦想,赴汤蹈火地进入,如果能有亚当的口才,忽悠时的厚脸皮,纯真的样子,诱惑人心的演讲,欺负人时候的嚣张跋扈,自我膨胀时产生的无所不能的幻觉,你说不定就可以成功净资产多少亿,最后成功套现多少亿离场的那一个。

所谓“独角兽”的创业者和资本热钱欢迎人类的低智商,膨胀,盲从,以及人性中无边无际的虚荣和贪婪,这些都是让人大脑失灵,即使你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江湖,如投资人孙正义那样,也被忽悠不误,人类大脑挺容易在美丽的言辞、美好愿景面前失去工作能力。

这部剧挺真实地展现了这种疯狂模式的创业:人类智商的可笑,看着是一个火坑,但因为幻觉上火坑里有黄金也是要跳下去的。资本家大佬遇到亚当这样的巧舌如簧的掮客,他给你建立想象空间,让你产生如果怎样就会怎样的幻觉,如果不怎样就错过了一次机会,这个话术太好使了。

商业谈判技巧倒是亚当最擅长的。最后一集里,孙正义半夜来电开出了价格4个亿让他套现离场,亚当毫不犹豫地拒绝。在大家博弈的时候,看谁能撑到最后了,果然最后孙正义不断加价。亚当说,他开了一次价格,一定会开第二次。过于desperate的时候,大脑会失灵,会急于得到一样东西,只在乎这一件而忽略其他。创业者最会利用投资者这个弱点。

真实生活里,亚当和他的神婆老婆得到了巨大的财富,这辈子也花不完的钱。普通人没有他那么厚的脸皮和那么好的口才,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没有就没有吧,不必影响人生观,只当看了个热闹😂

 短评

虽然开头的引导和气质其实不太吸引人,但多看一会儿那股子疯劲儿就出来了!好看又疯狂,这才是传奇创业剧应该有的姿态!!!

5分钟前
  • Em
  • 推荐

男主演技很赞,我还以为他们找了本人来演😂

8分钟前
  • 北极熊还没梦想
  • 推荐

叙事手法上很明显参考了社交网络,或者说是社交网络给这类创业故事建立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模版。就具体情节来说,第一集adam和rebekah约会的戏写/拍/演得太好了,两个loser/psycho在互相攻击中找到彼此认同的快感;第三集通过rebekah父亲的官司展示了rebekah接受“谎言”的过程,这不仅是她的蜕变,也解释了她之前为什么做不好演员,因为一直在拒绝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她领悟以后,变成了一个更好的“演员”,终于开始和adam一起“宣教”,这也暗合了第二集结尾那个主持人小声对adam说的,“I don’t think I understood what you said, but I wished I had said it first.” 前三集不偏不倚展示人物,期待后续。

11分钟前
  • Mr.Children
  • 力荐

资本领域的杨广和妲己。

12分钟前
  • augustus
  • 推荐

作为wework的精神股东,我觉得男女主都抓到了灵魂,每一个狂人背后都需要有一个精神支柱天天打鸡血。不管Adam最后是否离场,他吹的牛b他确实做到了…这种商业模式的灵魂过于夺目。说实话在斯德哥尔摩看到wework的时候有点像碰到了一个熟悉的朋友。

16分钟前
  • 空陽光
  • 推荐

前几集稍弱,后面气势就出来了,最后一集爆发!少爷的口音有点奇怪,基本就是一个空幻想的孩子。安妮海瑟薇依然很轻松就把纯自然神婆的神经质演出来了。最近几年看了太多创新公司与传统资本的相爱相杀,个中步骤就当科普了。

19分钟前
  • 四处游荡的Lily
  • 推荐

伟大的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传销大师。

21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这样做,我让我的神经病老公当上了亿万富翁》🐶

24分钟前
  • 无威不至
  • 力荐

奇妙,也就是10年前大家还在看《社交网络》,那个属于怪咖少年征服改变世界的时代,奇迹就在时代浪潮中。今年看了两部《辍学生》和《初创时代》,同样是IDEA创业,但充满着对资本之疯狂愚蠢的不屑,给出了创业者不是戏精就是骗子的讽刺结论,世界以及普民总被资本裹挟总被骗子戏弄,金钱和名誉涌向了骗局,世界还是世界,韭菜还是韭菜。

29分钟前
  • 小托
  • 还行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也是靠自我洗脑在支撑着搬砖的。

33分钟前
  • п,已限流
  • 推荐

海瑟薇有演出那种白人女的感觉,追求spiritual的吃素的那种,哈哈哈她估计自己也是。看了wework的那个纪录片,leto还不错的样子,反正这些创业的都是疯疯癫癫神神叨叨

35分钟前
  • xixi嘻嘻
  • 推荐

作为前weworker看的时候可能心情更复杂点,尤其是wework早期的员工。离开wework很多年了,依旧觉得wework是个很伟大的公司。尽管这个公司问题多多。Adam确实就是剧中那样,出场有BGM的。一个故事,他和团队要去竞争对手那考察。到那边了,身边人带着蓝牙音箱大放音乐,等对方等了一会才一起浩浩荡荡下车进去。另外就是想说Miguel,其实公司员工很早开始就对Adam不满,但是普遍对Miguel好感。认为Miguel是真正爱着wework的人。作为当初接待过Adam和Miguel的人来说,Adam像是毒药让人兴奋,Miguel让人心安。

38分钟前
  • 小4
  • 还行

超蓬勃,辍学生和这部兴衰史明显都是把主角当反派拍的,讽刺调侃这些个心比天高,疯疯癫癫,张嘴就来的PUA大师

42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推荐

看完documentary再看这个还是挺好看的。剧本改编的挺好的,而且剪辑很在线。说演技用力过猛的:Anne Hathaway猛了好几年了,都习惯了觉得挺适合这种神神叨叨的角色的。现在的apple+真的有早年prime original的感觉。稳扎稳打做好剧。

43分钟前
  • 咸鱼
  • 推荐

Apple想通过Wework来夸乔帮主。

45分钟前
  • Hellolee
  • 推荐

莱托少爷真是拼呀,从古驰家族的paolo出来到这我差点没敢认少爷还这么年轻呢...

49分钟前
  • mills
  • 推荐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敢想敢说敢编,就能靠讲故事、讲心智,爆割资本韭菜——这是苹果对科技行业的讽刺剧是不是?ps.wework最累的工种应该是保洁吧,全公司动不动就往天上扔东西

52分钟前
  • 宋小卡
  • 推荐

………disgusting

57分钟前
  • googoooomuck
  • 较差

和《成瘾剂量》《虚构安娜》一个毛病,现实题材非走类型化路线,基本上靠bgm铺下来的剧情,让人很难代入其中,感受不到创业艰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看起来像个笑话,只有忽悠没有真诚怎么可能make一个又一个的deal

1小时前
  • 陆小鸟
  • 还行

合理怀疑莱托有十个身体,分别用来接不同的戏,瘦的原始机不用动,其他的随意吃胖,按照不同的胖度1~7级,然后留两个xs号和xxs号接吸血鬼和瘾君子的角色。

1小时前
  • Mona Lishark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