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2005

HD

主演:孙海英,陈冲,王海地,张凡,刘子枫,梁静,张曦文,高歌,洪一豪,李滨,李野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荷兰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0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向日葵2005 剧照 NO.1向日葵2005 剧照 NO.2向日葵2005 剧照 NO.3向日葵2005 剧照 NO.4向日葵2005 剧照 NO.5向日葵2005 剧照 NO.6向日葵2005 剧照 NO.13向日葵2005 剧照 NO.14向日葵2005 剧照 NO.15向日葵2005 剧照 NO.16向日葵2005 剧照 NO.17向日葵2005 剧照 NO.18向日葵2005 剧照 NO.19向日葵200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向日葵200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延续了张扬在《洗澡》、《昨天》等影片中所呈现的中国式父子冲突与和解,以1976、1987和1999三年作横截面,勾勒出了北京一对普通父(孙海英)子(张凡、高歌、王海地)一路紧张但偶有温情的关系,母亲(陈冲)一直扮演中间调停人的角色。   爱好画画的父亲因历史原因没能成为艺术家,便强硬地给9岁的儿子定下“帮他成为画家”的人生目标,父子从此开始对抗;儿子长到叛逆的19岁时,一心想逃脱父亲的掌控,做过许多任性而为的事,但终败下阵来;30而立的儿子成为比父亲想象中还要优秀的艺术家,具备了与父亲对抗的资本,但他却心生对父亲的感激和愧疚,另一面,父亲也逐渐意识到,他多年来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插翅难飞欢乐英雄纽马特第一季超时空堡垒呐喊吧!自由!酒巷深深伊沃克人:为恩多而战克里斯·布朗:欢迎来到我的生活杀夫永不沉没:失落的日本战列舰蓝桥会死老鼠假戏真做夜店北京2:女神禁区屋顶舞台剧第二季一夜新娘祝祷豪门少爷俏佳人结婚案内之谜碟仙前传黑色十字架原始恐惧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企鹅2019杀手柔情监狱风云第六季心动倒计时时间监狱钢铁侠2008破天荒高空惊魂被劫持的爱情森鸮奇犬良缘事件2023唐宫燕只有傻瓜和马 第二季艾薇和豆豆:芭蕾必修课

 长篇影评

 1 ) 向日葵

  “献给我们的父亲”在影片的开始,银幕上打着这样一句话。父亲这一称呼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对每个人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含义,正是因为这样,导演张扬运用独特的电影语言和艺术加工展现了从7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这30多年的跨度里,通过主人公张向阳的成长经历,讲述了父与子之间从矛盾对抗到相互理解的故事。在这30多年里,描写了父子两人的内心感受,儿子对父亲的抵抗、逆反心里从年少无知到长大成人到功成名就一直在持续着,而父亲从社会背景,生活变迁,到老刘的死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性格的倔强和对儿子的爱,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而在我看来也同样影射着自己成长过程,从中也会受到微妙的感染,酸甜苦辣和矛盾对抗才是构成生活的最基本要素。只有贴近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反之也一样可以,只有感受到生活,才真的觉得贴近自己。影片中扮演父亲的孙海鹰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一生都很失败,说到父亲背后二字的含义,我说不好,也许生活本身才能教会你明白里面的道理。”大腕儿影星陈冲和孙海鹰的加盟也给影片增加了不少的分量,而且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张扬是第6代导演中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他的作品从早期的《爱情麻辣烫》《洗澡》到《昨天》都带着艺术片的痕迹和商业电影的气息,这样的作品比较奈看。   
  另外影片的后半段,在张向阳的画展这组镜头里,选景地点是北京的798艺术工厂,我们还有幸看到了著名艺术家张晓刚的油画作品《大家庭系列》,在9月份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中,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第十五号》以874万港元成交,打破画家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影片《向日葵》第30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参选作品,第5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摄影奖”

 2 ) 《向日葵》:来自父亲的注视

文/故城


不知道怎么来到这样一片旷野,远处满目的向日葵,金黄色的,总让人百感交集。向日葵叶子的轮廓在阳光中起伏,和天空组成幻妙的构图,我依稀感觉到一股思绪从咽喉涌上来,酸涩的,却是一种感激。

我不愿意将太多的溢美之辞加诸于[向日葵],在它之中,不足同样让人痛心疾首,就像一段音符之中的颤音,听来舒心却总难免有些矫情。张扬以旁外音的设计吐露着作者感情,却否定了影像叙事本身的含义,这种“心照不宣”使得我被两种叙事牵引。而尽管如此,我仍然感激张扬的真诚。被长镜头吸引着,掠过北京的胡同,我感受来自向日葵的注视:那些充盈着父子感情交流的镜头,在各个画面的韵律中产生出一种生命的诗的雕塑感。精致的构图捕捉着阳光下情感触须所触及的边缘,那是种其它方式很难表述的真实空间。正像影片结尾那样,你感觉到了什么?是一种生命轮回的美感,还是一种父子真情的顾盼情怀?

在[向日葵]里我看到了两代人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水乳交融,这或多或少也应了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对父子冲突时代的描述。记得[因父的名]里也有这种冲突和和解,但却付出了死亡的代价。苏格兰风笛声中父亲用生命的浩然正气将孩子从丧魂落魄的绝望之中惊醒,信念在死亡当中得到了交替与传承,风中似乎也有了父亲的喟叹,就像黑暗大牢里的明灯,指引着生命的轨迹。[向日葵]的结尾也有这种隐喻,向日葵这个极富象征意义的符号暗含父亲的余音支撑着儿子今后的生命历程,将本片的温情延续。尽管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尾,我喜欢更为趋于平淡的结局,一个生命诞生或者一个生命的逝去,平淡就像粗茶淡饭,但我仍不免被那脉脉温情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岁月就留在老屋那退色的天花板上,回响幼时小巷那青苔斑斑的石径上。这不大像我们无数次温情脉脉地说到的人世,黄昏里朦胧的灯火中,黎明时依稀的光亮里,不知有多少躯壳在这里托生,然后又匆匆消失。


儿子是一个感情多变、动荡而又偏执的人,就像张扬的另一部电影[昨天]里的主人公,略带叛逆的情绪被张扬移植到这部自传性质的影片当中。张扬的风格也从[昨天]的纪录现实都市一隅转向回顾真情与人物心路历程当中,我仿佛看到[洗澡]中温情世界的回归,这次多的是成长的痕迹。

父亲的缺位是一个时代的结症,它参杂了作者个人的情愫,用一种时而内敛时而激烈的方式娓娓道来,这并不是导演独具匠心的表达,而是在吐露印在儿子身上的某种痕迹,就像我们来到在这个世界时身上的胎记,它与生俱来也从不会磨灭。然而当人们无法找到带来这种印记的父亲的角色后,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阿莫多瓦的[我的母亲]中,孩子的“父亲”早已不复存在,残留下的只是一个半男半女的躯壳,男性话语、父权属性在他的镜头语言里已经完全消失。而[雾中风景]中姐姐和弟弟历经艰辛找寻那个早已从这个世界消失的父亲,父亲的形象如同云雾深处的幻影,他们最终走到的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边境线。

北京的胡同虽然热闹、喧嚣,内心却总是空荡荡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都是那样的容易让人坠入空荡荡的浮想之中,心里的节奏感顿然失控。我并不明白这种缺失究竟是一种慵懒的逃遁还是一种空虚的无奈?我曾经试图去体味父亲失位的状态,但每当我触及到边缘便会退回来,因为我发现我不可能在那种状态游刃有余,甚至会恍然不知所措,太累了。

[向日葵]里这种缺位并没有维持多久,父亲很快就回到儿子的生活当中,却引来父与子之间似乎不可调和的冲突,而这种不可调和性却又在父权的强势下变得更为难以改变。影片的前半部分用一种分外厚敛的笔调勾勒出严厉的父亲和倔强的儿子两个形象,将两人的矛盾微微掩藏起来,并安排小河边儿子找不到父亲后脱口而出“爸爸”的神来之笔,感情流露真挚细腻,让观众似乎感觉到自[洗澡]、[那山那人那狗]之后又一次儿子对父亲的认同感。然而,处理两人此时的关系时,张扬拿捏得相当到位,学画过程中拉裤裆和用缝纫机轧手两出戏,可谓对父子隔阂最生活化的表现。随后儿子成长过程中,层层铺垫逐渐展开,父子冲突也接近了最高潮,结尾父亲的离去也就成为父子冲突不可调和的必然后果。

与[那山那人那狗]中父与子的关系不同,刘烨饰演的儿子对未来的向往趋使他沿着青春的足迹去寻觅,虽然两部影片结果一样,都是子从父业,但刘烨与父亲的隔阂在他追逐青春的过程慢慢化解了。都说没有什么情绪可以和时间抗衡,而向阳却在漫长的生命足迹中将反抗的情绪一直维持着。


在讲述父子关系的电影中,爱情通常都会加剧两人冲突,[向日葵]中也不例外。向阳被后海边点冰旋转的女孩所吸引,她成为了他的初恋女友。像父亲送给自己一个画册一样,向阳将自己的爱恋也融入了绘画,用同样方式给了于红一本会动的画册。儿子用父亲对自己的方式对待了自己遇到的第一个喜欢的女子,父与子之间感情的认同似乎通过了这种承接仪式得到了默认,然而随后这种认同却被父亲的“残忍”打得烟消云散。特别是在未经孩子同意的情况下,父亲擅自打掉了于红怀着的孩子,使得两人的紧张关系骤然升级。儿子推倒了父亲,母亲狠狠地耳光却换来儿子又一次露宿街头,而这次却给向阳的心灵留下无法抹去的阴影。

一个生命被扼杀意味着另一个生命也要被扼杀,向阳会用自己的偏执证明这句话。若干年后,当父母都急切的盼望抱孙子的时候,儿子用拒绝惩罚父亲过去的“武断”,这种拒绝像是儿子与儿媳结成的联盟在“同仇敌忾”。我姑且将儿子的这种报复理解为倔强,因为父与子之间留存于那一瞬间的至少不会是忌恨,至少画展中一个握手便足以化解一切的隔阂,[野蛮人入侵]也曾有这样的冰释前嫌、这样的淡然,那才是真正的父亲和儿子。

我不知道结尾父亲的离去意味着什么,没有在一切归于平静时选择颐养天年,没有在一切都释怀后享受彼此的快乐,父亲选择了默默地注视,就像你我刚从娘胎里出来后就暴露在父亲的目光下一样。时光似乎开始倒流,生命的轮回变换着步调将沉淀下来的感情慢慢洇开,我的脑海里闪过往日的时光,自己仿佛乘坐着时间机器,穿梭于这陌生又熟悉的空间。

突然,眼前的向日葵格外刺眼,父亲在凳子那一头,我在这一头,他轻声呼唤着我,我却选择了一支画笔。

……不知不觉中,在一个幼童的心灵,开启一个看似曲折却又分外平坦的道路,留下最初的完好一笔,算是铺了温厚的底絮,自此,无以忘怀。


05/11/08 3:00 原载于12月[DVD电影评介]

 3 ) 说实话 我是冲着海报上的油画才看的

前日路过山西路某电影院
神话和其他大制作电影海报里
插着一副画
http://arts.tom.com/images/piclib/2005052002/d/17.jpg

很多年前在江苏画刊那本杂志里看过
当时江苏画刊是超级"右"的 爹认为里面很多东西哗众取宠华而不实
但是那些眼睛我是记得的 铁青的面庞 甚至连新生的孩子都被遗传了

如今看见 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
只是熟悉 似曾相识的东西很容易让人在心理上产生好感
可能一见钟情也是某些影象的条件反射

孙海英我也是不喜欢的
不喜欢的是他一把年纪演了部激情又取了"葛玲"当老婆的霸气
不过让他演父亲很合适 很合适
除了倔强父亲的那霸气 那个耍小聪明带向阳去小溪洗衣服的爸爸
画好多小猫"放电影"的爸爸 REMINDS ME OF MY FATHER

昨天去图书馆还书 惊喜地发现人文室里有退步集和曲院风荷;
<退>在新浪读书上看过些 并没有看全 还是不习惯对着屏幕阅读的感觉
然后我坐在图四宽大的教室里 老师用拙劣的英语讲TCP/IP原理 我恹恹欲睡

我知道我不是天才的 灵气一点点 尚可耍些小聪明 兴趣太多 谈不上见异思迁
却也喜新不厌旧
惟独选择来念通信 这个错误犯得很荒谬 我18岁的时候 居然什么也不懂
父亲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 我又是谁呢 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呢



PS : 我喜欢电影里向阳的童年 那个手中紧攒着点燃了的鞭炮的孩子
眼里充满了渴望自由的光芒
向阳终究还是感谢他父亲的

 4 ) 悲观主义的向日葵

“时代”电影院是民营的,若一场次电影没人买票,该场次就要撤消,我抓住这个规律,伺候文艺片上映的时光出现在买票员的面前。这时候票房多为冷淡,我只消25元买一张票,就能把一个放映厅包下。领座员、放映员和打扫卫生的都为你一人服务。因为一场电影,大家有了明确而单纯的分工,相安无事,想到这些,我发出小人物的笑声。媒体工作的关系,“影都”、“民光”给我做了免费看片证,我却常自掏腰包,在“时代”看电影。那里没有暮气,厅大小妥当,座位适合我的身材,人少的时候我放肆地把腿搁上前排的椅背,这在“影都”做不到,前排总坐着一个无所事事、爱管闲事的胖领座员。她的股沟里似乎蕴藏不少故事,似乎又在等待故事的发生。我厌恶悬而未决的状况,不想和她照面。我知道这是理由,自私且偏执,为给自己一个交代,让自己下一次更自私更偏执。若看电影都不能由着性子,那有多悲哀?这一回我包场看张扬导演的《向日葵》。

第六代导演中,张元匠气、娄烨俗气、路学长土气、王小帅江湖气、贾樟柯匪气、刘冰鉴妖气、张扬的电影多点人气(这一路还有李玉、伍士贤、宁瀛)。就读中戏时,张扬和孟京辉一道玩实验戏剧,见过现代主义的世面,最后却走在现实主义的大道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在大陆公映,这在那代导演中实属罕见。处女作《爱情麻辣烫》,四篇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手法先锋,概念别致,短小精悍的文艺短片,带点酸甜夹点苦辣,片如其名,小成本制作,赢得喝彩一片。然而得了便宜的张扬,未捡起便宜。第二部电影《洗澡》起,父子矛盾成为张扬关注点。时代变迁、旧城改造,人心浑厚之气随立场动摇,内外变化的齿晤推进情节,水到渠成,父子相互理解,在精神上把酒言欢。第三部《昨天》,也不例外,虽然主人公选择了艺术青年的特例,采用纪录片的手法,貌似成长故事,但着力最多的还是父子矛盾。儿子任性妄为,自暴自弃,父亲吃了耳光,也要把儿子扶正。子不孝,父之过。东方人顺理成章的真实情感,西方人恐怕不能理解,要不理解得太书本化。第四部《向日葵》。干脆借父亲之口,提出“儿子生出来,好象专门和老子作对的”,电影更多自传色彩,打开心扉,老实讲故事,以情动人,暴力和暧昧的情节都充满了情感信服力,私人却有永恒的魅力。

《向日葵》一片中“我”的许多经历与我相似。到了学龄前我才见到从新疆返回父亲。叫父亲和认识到父亲的重要性都经漫长的过程。画画和读书一样也是被迫进行,父母坚持不读书就成不了人。叛逆心理在生活细节中爆破,久而久之成为现在自私自恋的个性。中学早恋。爱情是生活最大的动力。它因为被压制,而被我更加珍惜。父母偷看我情书,告到班主任,老师以正义的姿态扼杀人之常情。父母师长在集体意淫我纯洁的爱情后,大笑一通,即对我大加指责。狗屁!中国父母无视人*权。要不视儿女为珍宝要不视为草芥走狗。到了婚嫁年龄,父母苍老,着急地为儿女张罗婚恋大事,恨不得回到封建时代一切包办。中国的父母是世上最伟大的父母,他们把血汗化过水泥地板,为儿生为儿死为儿操劳一辈子,牺牲自己的健康,给儿女安顿一个家。中国的父母是世上最可悲的父母,从来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这样做称儿女的心愿么?两代之间矛盾四伏。可怕的是这样的关系基因般代代传递,不知何时突变。看完电影唏嘘不已,我在偌大的放映厅里难以抽身而去。

2005/10/25于宁波

 5 ) 向日葵(sunflower)

   都市化在現代社會產生的衝突,遠遠比其建設所「掩飾」的美好更為多,而且陸續浮現。除了一般的污染外,還有一種被急略而又最為重要的感情因素在內。在《洗澡》中,現代化的大兒子和褪色的父親之間的衝突,所講的就是這種感情要素。父親唯有將感情投射在另一個單純的智障兒子身上,找回都市化下漸漸消失的回憶。

   《向日葵》又是一個延伸。張揚再次用種種角色交錯的隱喻,道出都市化下「拆」的文化,「拆」和「建」之間所衍生的畸態和衝擊。你有你起高樓,我有我捍衛舊居,河水不泛井水。被批鬥多年後回家的畫家嚴父和久未見面的「陌路」兒子對壘,即是都市急促建設和歷史文化感情之間的兩難局面。兒子一生都被父親的陰影籠罩,兒子要反,可見故有文化在大時代的衝擊下變得體無完膚,兒子就是代表都市洪流,不斷成長、作出衝擊;父親亦被當權的四人幫批鬥,一重一重,一級一級,亦是一個天理循環,不論角色互換,始終新的變舊,舊的倒毀。

    當中有提及墮胎,亦是有「拆」的意象。父親強行逼兒子女友墮胎,有主權控制的意味,到兒子長大獨立,自己決定打掉女友的胎兒,主權已不在父親那裡。一種隨便的文化,無價值的,一一廢掉,因為都市化代表權力、有用,你沒權沒價值,那不要說話。另一段講到兒子寧願選擇跑去看時髦的映畫戲也不願在家畫畫,也是一種都市化和固有文化的衝突。而老父老母為有新房子的假離婚,更令人深思當中的含意。

    父親的感情流露,和《洗澡》裡有異曲同工之處。寄情在貓咪和隔門對奕的鄰居身上,都是單向性,但略帶點點回應,從而道出那無奈感。《洗澡》中的老父逝去,被時代洪流煙歿,選擇在彼方繼續追尋,也是一種選擇。沒了貓咪、沒了老鄰,父親最後唯有出走,退無可退,出走可能是一種自我解放,或是如最後門前出現的那幾朵代表老父親舊有文化的太陽花,在全球一體化下和時代並存,則不得而知,沒有記憶的城市,值得深思。

 6 ) 记忆与失忆

既然是一部平民史诗,那就让我自私的象写日记一样的写影评吧

第一次看到张晓刚的画是在美院对面的地下室里。那个时候我的人生处于混乱之中,总在盲目的奔走,试图去抓住一切已逝的情感。
现在想来就如同另一个人在另一个次元里孤独又疯狂的奔跑,象一个完全和自己没有交集的陌生人。

今天看向日葵,勾起了我对过往自己的回忆。恍然间发觉,自己的生活不是线状的,而是象破碎的玻璃一样,片状的飞逝着。

而向日葵的故事,如此连贯。

作者的妙处在于,看似把笔力放在了整个故事的铺陈上,对中国式亲情问题深入讨论,但对每个细节的描述同样精道。以至于我在看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没触动的状态,整个故事,整个大背景,上一代和这一代,城市的变迁,爱情,艺术。


父亲时隔6年回到家里向阳不愿意叫他的样子

仿如我常年在外工作的爸爸回到家之后我的不适感。总觉得家里多了一个人。 可惜的是,一直忙碌的爸爸与日渐长大的我之间连吵架都没有。 日子在保持着尊重与距离中渐渐过去,之到我离开家上大学,继而出国。我想小姑娘拉着爸爸的手去逛公园的情节在我的故事里终就成为了一个不解的缺失。

地震后所有人在地震棚里做饭唱歌的样子

我想我确实对抗战到文革结束这40年有着一种情节。在我看来这是最激动人心的40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讲。有太多太多戏剧性的英雄故事,理想主义,人性折磨可以讲。全部都是最最深刻的。
他们吃饭唱歌的那哪怕一瞬间,我想那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国,又如同最初的嬉皮,群居的博爱。 当然,事实上是我这个理想主义者想多了。但是不可否认,在那个金钱还没有象如今这么肆无忌惮的说着唯我独尊的时代里,尚有这样一些瞬间能让人泪流满面

没写完~ 明天再接着写吧~

 短评

6/10。每阶段冲突后加一个和解小结,儿时冲突是占据宅院、占据母亲,宁愿挨打不洗裤屎甚至缝纫机、握鞭炮废手来争取个体独立,成年则与父辈安排家业产生冲突,震后树林喊爸爸和沉默看画展两段无需言语的内心感受真切感动,父亲跌入冰湖的温情理解则过于直白,推自行车去断墙处喂猫却落空的小细节点赞。

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奇怪太多評論把這片子拿來比《孔雀》,比得了麽?硬傷沒有,明臭一堆。

7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张扬的这部电影退步了。

9分钟前
  • 林愈静
  • 还行

结尾矫情

12分钟前
  • La Roca
  • 还行

失忆与记忆:整体性反思

14分钟前
  • 傻瓜粥羊羊
  • 力荐

父亲啊父亲

15分钟前
  • 搬砖少年
  • 力荐

坚挺的张扬

18分钟前
  • 一沐
  • 力荐

60,70后的人能找到感觉。。。

20分钟前
  • leslieQ
  • 力荐

这算不上禁片吧?还挺温情的。

22分钟前
  • c
  • 推荐

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叫早早早,你为什么顶着草帽奔向垃圾场~

27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陈冲老年演的太差,化妆更是令人发指。孙海英很卖力,导演很投入,被雕琢的痕迹重了些,但我还是落泪了,也许不只是因为这个电影。最后的结局不像中国电影的风格,几个历史事件穿插的太过生硬,还有我想知道在澳洲播放的时候他们能不能理解假离婚和房子之间的关系啊

32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导演方面四平八稳,没什么问题;另外,演孙海英的老婆是不是一定要搞得像吕丽萍啊,这老家伙就没人治得住?

37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很长的电影,感觉看完了就像看了一部电视剧,与我很有共鸣,映射血淋淋的现实,歌颂下一代生命的诞生,不朽的诗篇,只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人 才读得懂,中国,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强大呢?

42分钟前
  • fancybright
  • 力荐

那个爸爸。。。

47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向阳。。。。。第6代里算很不错了

49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很尴尬又很动情,我爸为了和我抢电脑和我一起看完了这部电影。电影里孙海英递给长大的儿子一支烟,我爸当时问我“你也要一只吗”。

53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这就是典型

55分钟前
  • 小红帽
  • 推荐

父子关系相当相当相当真实

60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那做了盛大的姿态来与众人看,却又处处显出器小来,逊于《洗澡》

1小时前
  • 丝绒陨
  • 还行

陳沖的表演很到位

1小时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