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雄心(1992)

HD

主演: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托马斯·吉布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2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3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4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5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6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3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4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5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6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7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8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19大地雄心(199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地雄心(199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世纪的爱尔兰,英俊健硕的佃户青年约瑟·多尼利遭遇丧父之痛为给父亲报仇,这个莽撞的青年决心杀死地主丹尼尔·克里斯迪。阴差阳错让他功败垂成,不过却因此邂逅了地主美丽的女儿夏莲。与保守的父母不同,个性张扬却又娇贵单纯的夏莲一心离开故土,到外面闯荡天地。偶然机缘,夏莲和约瑟结伴而逃,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但是他们的旅途从一开始便充满了不幸,夏莲的家当被人或骗或抢,口袋空空。两人暂住波士顿大亨凯利管辖的破旧公寓里,娇傲的夏莲放下身段进工厂打工,而健壮的约瑟则靠打拳赚取营生。在此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彼此的心间也渐渐埋下爱情的种子。局中劫妈妈2013三叠纪小队热爱望穿秋水罪案终结第三季叔·叔扶桑有狐クリックシネマ 好き上午的女人们 我的选择之情篇潜伏4:锁命亡灵群蛇出洞雾都孤儿琼斯先生超级特工精装追女仔之2国语小蒜头消失的痕迹白发魔女传狩猎场2015西蒙娜:世纪之旅地狱来的芳邻恋人啊七个毕业生今天的恋爱天涯明月刀钟汉良版零异频道第四季一梦浮生我的野蛮同学燃烧的婚纱荒原为人父母第四季十字狂魔婆婆大人嗅觉神探第一季归来2014假扮未婚夫拉瑞·克劳邪恶第二季舞翻天WANNABE

 长篇影评

 1 ) 我只知道我爱你

迟迟走不出电影给我的震撼,感觉像读了一本长篇小说一样,那样曲折,那样残酷,那样扣人心弦。约瑟爱莎侬,爱的那样辛苦,那样想说却说不出口。或许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或许因为自卑。电影里有一幕,约瑟与莎侬吵起来,约瑟把莎侬推进水池了,逼问为什么你不承认我的帽子好看,我的衣服好看。他只不过想得到她的承认而已,承认他的热情,他的勇敢,以及他笨拙的一切。
     看电影的时候,很多次我想男主人公应该深情霸道的一吻,那么一切就变得容易了,不会在互相吃醋,不会再因为太在意对方而大发雷霆。两人同住一间房,心烦意乱谁也睡不着,侬莎问我到底美不美。约瑟深情的说我有生以来从未见过你这么美的女子。这时爱火已燃烧,约瑟无法排解,冲出房门,走上了拳击场,他像个斗士一样,挥舞着拳头,发泄着自己心中的郁闷,几乎战无不克。当他临晨时分拖着满身是血的身子摊在床上时,对莎侬说看我的靴子里是什么,那样骄傲,那样满足。很快我们就可以去俄克拉荷马(美国西部),我们的梦想之地,那个有一望无垠的碧绿的草原和溪流相依相伴的地方。。然后沉沉睡去。莎侬看着那些钱,无比怜惜与无边的爱意已在心里蔓延开来。仿佛成功就在眼前,可危机四伏,约瑟只不过是龙头老大迈克逗乐消遣,以及赌注的工具而已。本来已约瑟的热情早该拿下那个意大利鬼,可看见站台上的莎侬被那恶心的黑帮老大的脏手所胁迫,他便无心应战,连吃几个拳头,甚至还一度冲开人群怒吼着,挪开你的脏手!却被人群裹夹其中,混乱之中意大利小人冲他腰部致命一击,可怜的约瑟顿时浑身瘫软,再无回击之力,即使莎侬在哪高声呼喊,不,约瑟,站起来!
     一切,所有的一切瞬间化为乌有,龙头老大拿走了他们辛苦挣来的所有钱,并把他们驱逐出了他的地盘。。。躲不完的风雪与饥饿,没有人敢提供工作给他们,没人施舍他们,无奈之下他们进入了主人不在的住宅。这有一颗很大的圣诞树,上面挂满了装饰品,莎侬不无怀念,怀念她的优等生活。可她却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她相信有一天他的梦想终会实现。只是有了些物是人非的感触。约瑟,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我们是窃贼。约瑟看出他的落寞说侬莎坐在凳子上,让我服侍你,假装这是你的家。莎侬却说约瑟你也坐,假装这是我们的家,你是我丈夫,我是你妻子,我们假装相爱。假装相爱。。。深深对望,他们早已相互吸引,深深的爱上对方,就像结尾时侬莎说的,是的,我也是爱你的,我第一次见到你就已经爱上你了。窗外漫天飞雪,窗内轻轻的吻,那么浪漫,那么真实。可房子的主人回来了,他朝仓惶逃跑的两人开枪了!莎侬中枪了。。。。。该死的美国佬!
约瑟那么无助,那么无计可施,只能把莎侬送回来美国找女儿的科迪斯家,还被傲慢的斯蒂芬(莎侬的追求者)一番嘲讽,约瑟知道该离开了,他给不了莎侬幸福。那样不舍,那样无可奈何。哪个男人愿意对自己的情敌说,请照顾好她。
于是,他投身铁路建设,指望繁重的工作可以让他忘记莎侬,可莎侬始终在他的脑海,场地爆破时都那样心不在焉。始终无法忘却那个使人心醉的吻,我的爱人莎侬,你在哪。
结尾时也是扣人心弦,从未骑过马的约瑟骑着刚被他驯服的烈性马,飞奔在圈地竞标的马群中,那样急切的寻找爱人的身影,却被斯蒂芬掏出枪来阻挡,约瑟给他有力的一拳,大骂这里不是爱尔兰,你这傲慢的XXX!真是大快人心,请不要阻挡他们追寻爱的脚步,你这混蛋!当约瑟终于第一个到达理想之地时,他情绪激昂,高声宣誓,这片土地是我的!命里注定是我的!正当我为他鼓掌庆幸,无比欣慰时,他却犹豫了。。。莎侬你到底爱不爱我,你是否愿意跟我走,他没有答案。。。斯蒂芬却乘人之危骑马冲向约瑟,约瑟撞上了一块石头,仿佛一切又将化为泡影(导演你要是让男主人公死了,你也别想活。。)亲爱的,别来打扰他们,该到互诉衷肠的时刻了。
没有你即使我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土地又有什么意义呢,读书写字的事我一点也不会,那些月亮,星星什么的,我只知道约瑟爱莎侬。
是的我也是爱你的,从我第一眼见到你时,就已经爱上了你。
 啊终于有个圆满的结局了,可还是睡不着啊,阿汤哥你也太帅了点。
有梦想有热情的人,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大地雄心。

 2 ) 世间唯有梦想与好姑娘不可辜负



年轻人Joseph生活在一个糟糕的世界,世袭的头衔被白纸黑字地写在人的额头上。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居然可以概括成口袋里钢镚儿的多少,穿麻布衬衣还是天鹅绒长裙。那时候人们有这样的思维定势:地主的儿子就是地主,而雇农的儿子只是一个年轻的雇农。
更糟糕的是他是一个雇农的儿子。
这意味着你必须为不属于你的土地劳作到死。
他的父亲在临终前这么对他说,“你脑袋里晃荡着各种奇怪的想法,我像你这么年轻时也跟你一样。但是在这个贫穷的角落里,梦想最终只会成为泡影。”
这句话的意思是:妥协吧,然后一切就会变得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在剥削雇农的地主Christie先生出现之前,我以为他会是一个面目可憎的坏蛋。可他其实善良又可爱。第一次出场时,他偷偷摸摸地走进小酒馆喝酒,穿着夸张的红衣服。喝完酒他牵着马摇摇晃晃地回家,一路上自言自语、哼着小调。他对Joseph说,“我完全可以理解你为什么要来谋杀我,我也不怪你。”
他说:“我这一生就像一场息事宁人的大雾,我的土地是继承来的,它以迷雾似的逻辑自生自灭……”
Christie先生毫无疑问是个善良的人,然而地主这个身份像皮肤一样,从出生起就套在他身上。他承袭了祖辈的习惯,安逸地在大宅里等待金钱自己飞进钱包。因而他缺少斗志,以及奋斗的目标,或许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雄心,可现在,一切就像死水一样安宁。
屋宅的烧毁反而给他僵死的生活打开了一条豁口,新鲜勃勃的生气漏进来。
结尾之前他对妻子说,“假装我们并非行将就木,而是刚刚开始生活。”

所以造成我们人生悲剧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呢?
的确,有人出生的时候一贫如洗,有人会陷入无法圆满的爱恋,有人甚至一出门就被闪电劈死。当一些人因为贫穷而过着卑微的生活时,另一些人,却在金碧辉煌的卧室里,倚窗对着落日流泪。
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坚硬而沉重的,我们无时无刻都有理由感到痛苦,但不应该变得顺从和漠然,改变的机会总是被我们深深地埋在自己心里。

Shannon Christie 是我最喜欢的那类姑娘,天真冲动有梦想,敢作敢当又漂亮。她不像她的父亲,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是一个现代派!”想看那个英俊男人的肉体,就揭开他身上唯一的遮蔽物;想去美国,那就走吧,先驾车,再坐船,总有一天能到那里。
可她看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家。它肮脏世故,遍地隐藏着谎言的陷阱。她从应有尽有变得一无所有,住的出租房都逼仄狭小,或许还散发着潮湿的霉味。
然而一天一天,她从未提起要回爱尔兰,而是做了一个拔鸡毛的女工,积累着微薄的收入,筹划去奥克拉马州竞逐梦中的土地。
她似乎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妥协。
所以迷雾里她才会带着他离开,哪怕看不清前方的路。

Joseph出发刺杀地主前,驾着他的小骡子穿过人群,骡子上挂着包起来的猎枪。“月光骑士,”大家闹哄哄地冲他招手,拍打骡子的屁股,好像他不去复仇,而是去参加一场马戏演出。
后来在美国,Joseph失去利用价值后,被原来的雇主像狗一样甩掉。

因此,穿插在贫困、艰难的生活之间,电影里的爱情才那么美,像月光透过纱帐朦朦胧胧,像他们透过帘幕窥视彼此的躯体。那么久,他们生活在同一间房间,却什么都没有发生,偶尔的挑逗和欲火都被按捺。没有肉欲的横加阻挠,爱情变得很自由、很细碎,像波光一样难以捉摸,却又铺天盖地生长。

在注定别离的那个夜晚,他带着孱弱的Shannon在冰天雪地里跋涉,圣诞节的风把他们的骨头都冻僵。他们找到一间空屋躲避风雪,却被回来的屋主人发现,Shannon中枪,Joseph把她送回父母那里。“现在你安全了。”
出了门,他突然跑得好快好快,像是要快过时间,把一切俗世圭臬统统抛到身后。

在注定别离的那个夜晚,他们曾第一次亲吻彼此。
窗外飞雪憧憧。

生活的常态是,很难有人会理解你,大多数人嘲笑你,即使他们并不过得比你更好。残酷的世界在你面前,吝啬哪怕丝毫怜悯,只留一道狭隙让你穿越。
而梦想,在另一头闪闪发光。
要到达它,还得摸爬滚打多久?Joseph的心里也没有答案。说不定他会卡死在半路上,永远也到不了奥克拉马。
所以放手。只要她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电影的英文名far and away,显然比中文翻译的大地雄心要美得多,它让我想起海子的诗行: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我可以想象,Joseph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勾勒出属于自己的但又遥不可及的未来的轮廓:“我的土地上要有一条溪流,或许还要有树,肥沃的黑土,地里没有石头。”
然而这个傻愣愣的青年在差一刻就要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时突然又犹豫了。
他说:“如果没有你在身边,世界上的所有土地对我来说都没有意义。”
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纵然我们除了生命外一无所有,还是要像个笨蛋一样,让激情在胸膛里燃烧,冲着远方的梦狂奔而去。
然后亲手捧着幸福,交给我们所爱的人。
因为这世间,唯有梦想与好姑娘不可辜负。

 3 ) Far and Away

这是一门选修课的期末作业。只是一点简单的感想。是我第一篇影评。
————————————
(一)土地
        这部影片,气势恢宏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西部片特有的自然景观。土地(land)一词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是一条线索。
       在影片开始,男主角的父亲——一个没有土地的爱尔兰佃农在与地主的混战中中弹死去,临终前告诉其中一个儿子即男主他很奇怪,当然老爷子还嘱咐了一句重要的是土地。地主与佃农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男主角约瑟的兄弟都知道不该努力耕作为别人提高收成,但他们所做的全部就是纵容自己的懒惰,给游手好闲找到了很好的理由。男主角准备杀死地主,夺回土地,为父报仇。在浩浩荡荡的父老乡亲饱含深情的脱帽送别中,他踏上了复仇的征程。夺回土地是男主角初入征程的最初原因。
       他阴差阳错的结识了仇家地主的女儿。热爱冒险、接受了新鲜思想的女主角迫切渴望摆脱旧时乡绅的生活模式,尤其不能忍受淑女们不得不遵从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要逃离可以预见的像上一代女性那样乏味的人生。怀揣着美国梦的她,拿着写有“俄克拉荷马州land for free!”的宣传单,半夜爬窗子找到了男主角,要求他作为侍从同去美国。杀死地主夺回他家耕作的土地所有权的希望破灭后,土地一词带着几分隐痛萦绕在男主角心头。听到土地一词,他的眼睛亮了,又黯淡了下去。可能觉得女主角太不靠谱,我猜想更多的是之前二十年来在父辈们乡邻们的言行为他建构出的朴实的阶级观念:地主是恶的,地主的女儿自然也是不足信的。次日男主角在与人决斗的千钧一发时刻上了女主角亲自驾驶的马车。架!一声带着流浪与冒险的喜悦的命令,女主角载着费力跳上车的男主角出发了。 他们,分别地,要去寻找自由,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获得土地,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和她分别地目标。
       乘船抵达美国以后,刚一上岸,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杂乱破败,几个招揽生意的小鬼。女主角得体的淑女服饰与那一片混乱格格不入。轻信的她遗失了精致的银匙,散落一地,被哄抢一空。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是一到达彼岸就有大片的土地和璀璨的前程等待着你。就算在那个美国梦的年代,也只有最勇敢最有谋略运气最好的人才能梦想成真,每个年代都是如此。他们为了攒够去俄克拉荷马圈地的路费,开始用辛苦劳作赚钱,住在妓院里一间鄙陋的小屋。养尊处优的贵族姑娘成了拔鸡毛的女工,被粗俗的男人戏弄。她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尊严,显得与众不同。题外话,这就是富养女养出来的自信与骄傲罢。而且我在想,有梦真好啊,年轻真好啊,那么艰苦的工作都可以幻化成一步步靠近梦想的喜悦。自由比什么都重要。这么执着的追寻自由,享受它所带来的快乐,不惜遭受世俗的痛苦,值得钦佩。因为在此时此刻,我们就有很多人不惜牺牲自由,委身于一份他人眼中体面的工作,一种安全而平庸的生活方式,获得世俗的类似快乐的东西。后来男主角得到了拳击手的工作。其实这种残忍的活动和古时候罗马斗兽场人兽决斗没什么区别,供那些闲得无聊以暴力为乐的有钱人取乐罢了。一开始只是为积攒路费而参与角斗的男主角,慢慢被意外而来的巨大胜利及与之相伴的荣光冲昏了头脑。终于在女主角带着醋意的夸张的展示中,明白了他一直以来所做的,和她正在做的一样,都是在牺牲尊严带着虚假的荣耀走在背离真正的理想的路途中。他在决胜一击中落败了,她心疼她焦急她不离不弃,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而他早就爱上了她。可是阴差阳错了,他为了挽救她的生命,还给她他认为她本该拥有的美好安定的人生,离开了他。影片在这儿,用了煽情常用桥段:风雪交加夜,一个饥寒交迫似乎将永失所爱的落魄英俊年轻人,带着累累伤痕踉踉跄跄,拖着脚步漫步目的在漫天飞雪中踽踽独行。似乎天地间就这么一个孤独的受伤的不倒的年轻帅哥,和无尽的远方。
       这一段看似与土地无甚关联,我觉得如果用土地这条线索来串联的话,则展示了在找寻土地的过程中,他们的困惑与迷失。人离开了土地,失去脚踏实地的安稳感,变得轻浮起来。不过更多的好像还是寻梦过程中的迷惘和挫折。
       男女主角不期而遇于俄克拉荷马肥沃的土地上。在这之前,男主人公做过劳工,终日挥洒汗水,漫步目的的消耗生命。在挤满了神情木讷、眼神疲惫的劳工们的车厢中,只有男主角的眼里熠熠生辉。与他们不同的是,他还有一个土地的梦想,还有一个心中没有黯淡而越发鲜活起来的她。她回到被烧光宅邸,来新大陆寻觅土地,从头再来的,父母的怀抱。发现梦想似乎还是那个梦想,只是隐隐变了味道。原来她想要的并非土地本身,而是远方,似乎也不是远方本身,而大致是一种按自己意愿无拘无束生活的可能性。他们意外又意料之中的相逢于圈地竞赛前的一个黄昏。大海一般蔓延的荒原上,黄昏有一派长河落日圆的气质。简单交谈后两人似乎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情景已恍如隔世。我臆断在那个暴风雨前的安定的黄昏,她已经默认了父母安排给自己的生活;而从他快乐与自信的心态中,我看到了他彻底重燃了获得土地,尤其是赢得她的热情。
        影片最后是全片的高潮。飞沙漫天中,无数男女老少齐策马扬鞭。摄影从多个角度俯拍、仰摄,节奏明快,音乐荡气回肠,一气呵成。(后来在豆瓣上看到这部电影配乐被评上了金酸梅奖,大概是配乐有些俗套。比如该荡气回肠的时候,果然就荡气回肠了起来。)这些来自欧洲各国甚至更远的地方人们,为了一个土地梦汇集在一起,采用十分原始的方式,平等竞争。抢跑者,死。我看见野性的力量,土地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在那一时刻显得水乳交融,从未改变。原来工业文明并没有摧毁土地与它所孕育出的人类文明间的纽带。
        我想,影片以土地为重要意象和线索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赋予该片一些典型的西部冒险传奇色彩。在可以看到地平线的蛮荒的原野,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跃马驰骋持枪格斗。这样激烈的场面在这部影片中虽不是主要情节,但在影片片尾的高潮之处,cowboy的称呼多次出现被用来戏谑男主角。奔马、荒原、地平线、勇敢无畏的冒险家开荒者们、地理上的西部地区这些元素都很有西部片的传奇味道。在再现历史的真是写照之上,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反映美国的民族性格及精神倾向。
        第二,对老移民的致敬和对逝去的文明的追思。爱尔兰开荒者背井离乡来到这片蛮荒又富饶,充满可能性与生机的土地。慢慢地旧有制度被摧毁,老文明随风而逝。《乱世佳人》的开篇字幕,以火红的似血残阳下肥沃的土地为背景,滚过字体“Once upon a time, in a place called The Old South..."There onc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s called the Old South. Here in this pretty world Gallantry took its last bow. Here was the 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 of Master and of Slave. 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 because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e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被称为老南方的地方......一代文明随风而逝。我认为《远离家园》这部影片也有类似的情怀于其内。不过它所怀恋的倒不是美国南方传统的奴隶制度,那种制度庇佑下骑士、淑女、富庶、安宁的白人庄园主的生活;而是一种久远的流淌在每一个老移民后代的美国人血管里的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与追求,是一种冒险、开拓的精神,从一无所有背井离乡,到丰衣足食落地生根。对,是落地生根而不是衣锦还乡。他们是抛却了过去这一枷锁的人们,离开的是旧的制度、腐朽的没落的生活方式、顽固保守摇摇欲坠的阶层。他们用双脚去发现,用双手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一个真正的家乡。从此乡愁只是对精神对富饶的土地,平等的机会,白手起家的野心与生命力,乐观开拓的意识的一种深重的执着的依恋。而不是对出生成长的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的留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豁达的情怀,是理想主义,非常感人。
       第三,爱尔兰人的土地情怀乃至人类共通的怅然的乡愁,这与第二点对逝去文明的追思有一些共同点。土地带着温暖、带着爱意,哺育了大地之子,慰藉了精神。1939年费雯丽版的《乱世佳人》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之一就是,在大橡树下,火红的天空,赤色的土地,遥远的地平线上,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的塔拉庄园的老农场主,这位老爱尔兰移民,告诫自己的女儿土地是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唯一留下的东西。这儿蕴藏着朴素的智慧,朴实的情怀。 亚特兰大的红土地给了斯嘉丽鲜红的心,遭到了战火、失去了亲人与爱情,失去了以往繁荣生活的她,手里紧紧地握着一捧塔兰庄园的红土。想起父亲的话“有一天你会明白的,只有泰拉的土地是永恒的,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斯嘉丽悲伤的脸庞上慢慢又重现了往日倔强的神色,并说出那句经典的“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是土地给了遭遇沧海桑田的她勇气和力量。我认为在这一情境中,土地跟自由相关。土地仿佛赋予了人们自给自足的自由,你用双手殷勤侍奉土地,它自会回馈你以衣食。被赋予了这样的自由,人们才得以有了不依靠他人的骨气,一种不服输的信念。写到这儿我又想到了许多复杂的政治因素。土地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可土地上的人与人之间却是不平等的。比如《远离家园》中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家人,在爱尔兰就是地主家的佃农,耕作的土地不属于自己,土地对他辛勤侍奉的馈赠绝大部分都要上缴给有了钱买了土地的地主。这还是在相对地广人稀的地方,完全由制度造成的不平等。还有部分人为部分自然因素造成的问题。比如在中国的土地制下,不管是农村村民还是城市居民都没有权利获取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更多的是诗化了的田园牧歌般的情怀,禁不起推敲,其中好像有许多需要深思的内容。另外,老师讲课时常常提及的诗人海子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大地”、“土地”这样的意象。在海子的诗歌生涯中,“土地”始终与这位传奇诗人息息相关,他从土地中获得灵魂的立足,从土地上洞悉劳苦大众的命运,从土地里感悟人生,知晓自然之美。当然他也为土地困惑与心痛,《亚洲铜》最具代表性。面对工业文明对大地的摧残,面对社会底层的痛楚,海子无时无刻不在土地上反思、质疑、探索与自愧。这是一种深深的、深深的乡愁,仿佛人们共同的、历史的乡愁。漫长人类历史中,我们至少经历了数千年不等的农耕文明,更不要说之前漫长的奴隶制文明,以及历史学意义上的文明产生前的漫长的百万年。在这些时光里,人们的一切都来源于土地,大地似母亲,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一切。只有从最近两百年以来,这段在漫长人类上仿佛一瞬的时间里,爆发了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似乎呈指数图像一样突然大幅提速。而人们还没有跟上这样的速度。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辛辣又心酸地嘲讽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失去人性麻木机械的人们。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批评者与改良者霍妮撰写了大量著作,比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旨在阐释“现代人”的“焦虑”,等等。我觉得这都是一种对离开了土地的人们,在新生产关系下,新人际关系,新人与自然的关系下所产生的迷思。人类,这些大地的孩子,仿佛都成了迷路的孩子,被钢筋水泥架在了空中的我们感到一种由心发出的混乱的鼓点,一种深深的不安。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北欧一些国家,人们开始慢慢回归土地,等一等被飞速发展的物质抛下的灵魂。比如芬兰,芬兰人普遍热爱自然,他们采摘森林里的野莓、蘑菇,有钱了就在森林里买下一块地,盖上小木屋。我又在想,这是不是一种安于现状使人类发展迟滞的小农意识。我们中国在近代史上就吃过这样的亏,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最终成为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最后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可是人类就这样漫无目的的发展下去吗?我不确定这是否出自我们本心中的自由意志的选择,还是一种注定的天命中业力因果的安排。先回到发达福利制国家回归自然回归土地的问题。似乎我们都不用读书了,直接去到乡下和土地在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直接回到小农经济,或者干脆回到原始社会也不用那些现代文明下的焦虑了,那些都好像是富贵病。我又猜测,芬兰人乐于退居森林筑木屋享受祖先一样与自然同乐的快乐,和比如我国农村地区尚得不到有尊严的生活的人们之间的区别,一是物质丰富程度的区别,二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文素养及其所赋予人的情怀。想起上课时老师提到过人在独自旅行(而不是旅游)中常能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直接对话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种直接与自然对话的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隐居避世与自然为伴以土地为亲的生活需要非常丰富的内在世界、精神储备。有了这些当你独立于天地之间时才仿佛能同古人交流给来者启示聆听自然的心声。同样的景色,在博学的游客处是一曲壮丽的诗篇,在景区售卖矿泉水的牧民的幼子那儿则是他迫切渴望逃离的藩篱。当然,我觉得这里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比如,随时抽身离去的自由。它使人能更轻松自如的浸入。
        土地给人以慰藉;土地给人以温暖的安全感;土地是希望的、有生命力的。它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是万物生长的最基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种秋割”,这是农民纯朴的智慧。土地给我们以立足之地,以家园,以生命。
       "土地死去了
        用欲望能代替他吗?"
        ——1987.6 海子
     
(二)其他
        a.远方
       片名为Far and Away,主要译名有《大地雄心》、《远离家园》。一种远走高飞的洒脱和故事感呼之欲出。这部影片很浪漫,男女主人公得以到达他们理想的彼岸,开始自由快乐的新生活。可是现实生活中,你想要的远方很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我发现年代越靠近现在浪漫的理想的影片就更少,而更多的是带着些现实主义的寒光,温情里都透着残酷的影片。也许观众都看透了,没有哪儿就是世外桃源,让你到了那里就能获得想要的生活。比如2008年出品的,凯特温斯莱特与莱昂纳多主演的《革命之路》,比如2009年出品的《成长教育》。这两部影片其实没什么共同之处,有趣的是都提到巴黎,仿佛巴黎是全世界人的故乡。可是巴黎本身并不能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幸福感只能来自你的内心。和你的梦想有关系的,和你所想象的自己有关系的,才是你的故乡。 这样的电影使能使人思考,让可怜的主人公做了你想尝试的生活方式的小白鼠,不过让人心情沉重。生活已经够使人纠结了,所以我更爱看八九十年代,人还透点纯真的傻气的浪漫的理想主义的电影。

       b.生命力
       《远离家园》这部影片中随处可见的野性与生命力是最使我感动的。不管是爱尔兰荒原森林,还是刚建国不久的美国,亦或西部被夕阳余晖染红的一色天地,或者年轻美好的男女主人公,等等景物人事都展现出充满希望而激动人心的勃勃生机。全部值钱的行囊一下船就丢了?没关系,我们再去挣!更不用说男主角在搏击场上的健硕身姿、灵活反应、展现的似乎即是生命本身的强度和力量。
       
      c.人物
       我觉得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刻画都比较立体,虽然立体化得稍显刻意。开头时并未出场的老地主似乎是十恶不赦的形象,然而与前来报仇的男主角酒吧相会时,却又出人意料得显得亲和、受人敬重。老地主是剥削他人劳动的地主,也是慈父;他是圈地时作弊的狡猾的小老头,也是勇敢的创业者和冒险家。其他人物也有类似的立体的刻画,只是在描写他们性格多个侧面的片段里观众容易一眼就看出导演的意图。另外这位老地主的角色使我想起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财主。他在现世不安稳的情况下,失去了前半生的全部,但逃难路上只是说,到了那儿买一块地、种上庄稼、盖上小房子,咱又是当家的了(大意)。不得不说或许这些处在剥削阶层的人是凭借自身的一些有优秀特质获得了更多资源。
        
       d.幽默
       《远离家园》中有许多使观众笑的片段,有会心一笑、开心地笑、得意地笑,尤其是笑中带泪,很难能可贵呢。
       
       e.前后呼应及重复的手法(不知道专业术语怎么表述)
       像是枪质量太差,以至于男主角开枪时果然竟然弄伤了自己,使他临行时兄弟的调侃一语成谶。许多这样的的小插曲使得影片显得构思巧妙。

         

 4 ) 同类

约瑟夫和莎伦是一类人吗?从那些一眼可见的巨大差距看来,似乎不是。但是,从第一次见面,他们就应该知道,他们就是命中注定的同一类人。
我的雄心与梦想与你无关,除非我们是一类人。从一开始约瑟夫这个贫穷而勤劳的小人物就用行动向人们这样宣告。你们可以嘲笑我,可以跟我打架,可以雇用我,但最好别期望我会依附和驯服,对你臣服和谄媚,因为我只为自己而战,我们不是一类人。
约瑟夫身上最宝贵的永远是那种小人物的自尊与骄傲,还有那永远雄心勃勃的梦想家姿态。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有或者曾经有过梦想,我们就能够明白约瑟夫的激情从何而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意味着什么?我想它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等待实现的目标,它更意味着全新的生活和无限的可能,意味着真正自由、有尊严地靠自己的双脚站立在自己应得的土地上。然而,如果我们正为梦想努力或者曾经这样努力过,也就能明白约瑟夫的坚持与不易。嘲笑、诱惑、残酷永远近在咫尺。不管是在贵族制下的爱尔兰还是在相信实力与金钱的波士顿,坚持某些跟大多数不一样的东西永远是艰难的,在一些愚蠢又自负的人眼里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或者梦想着变成跟他们一样,异类是不能被容忍的,无论是那个贪婪可憎的拳击赌场老板还是那个握有小权就不可一世的小工头,显然都属于这类蠢蛋。
 那么,莎伦呢?美丽高贵的贵族家的女儿,虽然从她第一次出现我们就看出她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淑女,相反,她厌烦她那矜贵骄傲的母亲和她的那些整天一惊一乍又故作高贵的贵妇朋友们。她叫她们“the stubborn old women”,她很怕成为她们那样的人。她向往自由,勇敢地离开。但虽然如此,她的这些年轻的也过于美好的梦想与冲动,再加上从家里偷带的一些财物却并不足以支付离开优渥的贵族生活所需要的昂贵代价。
 经历了艰辛之后的莎伦,在那个被驱逐后的一无所有的雪夜,在饥寒的逼迫下跟随约瑟夫偷偷进入那个大房子之后,看到屋里精致的陈设不禁呆住,无以名状的酸楚让她只是抚摸着它们喃喃不已,甚至顾不上在厨房找到食物的约瑟夫的呼唤。猛然在镜子里看到衣衫褴褛的自己那一刻,她不由失声喊了一句“look at us!”看看吧,看看我们都成了什么样?其实,与其说她说的是他们俩,不如说她说的只是她自己。对啊,当她拒绝约瑟夫让她坐在桌旁再服侍她一次开始,我们就知道,从骄矜贵族到满面蓬垢,她经历的一切已经使她变成了另外的人。但好的是,在波士顿的遭遇除了让她认清现实,开始依靠自己之外,并没有再让她失去什么。她骨子里贵族的自矜与体面还在。那个时代的贵族精神意味着什么?只是资本的原罪、等级、压榨、顽固?不,还有值得用生命维护的体面与尊严。当然,这尊严里也包括依靠自己在一片土地上立足,生根,创造。
虽然自那天夜里绝望的约瑟夫将受伤的莎伦送回家后,两个人就默默分离,貌似回到了各自原来的轨道,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后来在俄克拉荷马的重逢不会让我们惊讶,因为他们的梦想、尊严和经历的苦难都是各自心里那个不停催促着的声音,而他们,都是同一类无视不了那个声音的人。和那些敢做梦和敢追梦的人是同类。
毫无疑问,整个影片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就是在俄克拉荷马辽阔的土地上,万马奔腾的场面。人人手持标旗,为了自己的一片土地狂奔的场景太让人心血沸腾。约瑟夫手握标旗站在大地上,大声宣称脚下的土地属于他,“命中注定是属于我的!”他这样大喊着。我想我懂得他的意思,他是想说,这是他应得的。
而莎伦的父母,曾经的贵族夫妇,靠了一点小聪明也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莎伦的父亲,作为贵族是优渥却又颇为憋屈的,她的母亲则顽固而自大。但那一刻,当他们一起紧张又有点骄傲地将标旗插入那片土地的时候,我想起当那位父亲谋划这一切时面对慌张和恐惧的妻子,说的那句让我热泪盈眶的话:“我们就假装自己并非行将就木,而是刚刚开始生活。”这对夫妻作为父母,是伟大的。而如今面对生活,他们也伟大起来了。那位嗜酒的、宽容的、有点忧愁的老贵族此刻的欢颜是如此舒畅和自得。

 5 ) 大地雄心

“没有你,就算拥有全世界的土地,又有什么用?”这恐怕是最令人感动的爱情宣言了。十九世纪末期美国西部大开发,是人类历史上开拓进取,实现梦想最辉煌的篇章,在这种宏大背景之下,富二代沙侬为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究二代约瑟为改变困境、实现梦想,两人都选择了美国作为目的地。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糟糕的国家。她散发出蓬勃的朝气,也释放着刺鼻的臭气,这里有勤劳、勇敢的追梦者,也有骗子、娼妓、地痞、恶霸、贪官,各色人等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努力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虽然身处在社会最底层、最肮脏的角落,沙侬和约瑟却保持着最纯洁的关系。在那些艰难时刻,两个人都未忘记自己真正的梦想。爱情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但两个人却都不敢轻易捅破它。在经历同一辆马车、同一艘轮船、同一个房间的相处过程中,爱情已在各自心底扎根萌芽。人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是无法奢望爱情,连给自己最爱的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放弃恐怕是最明智的选择,但谁也不能剥夺别人梦想和爱情的权利。仿佛是上天的安排,两个人又在俄克拉荷马相遇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是全人类共同的最朴素、最现实的梦想。这一次,他们离自己无数次憧憬的生活只有一步之遥。万马奔腾追逐土地的过程仿佛是影片中主人公追求梦想、收获爱情的一个缩影:于艰难竭蹶之中,成就爱情梦想。“没有你,就算拥有全世界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压抑已久的情感如同火山般喷发出来,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承载了全世界的重量。约瑟和沙侬共同插下象征着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小旗,宣告着幸福的起点。

 6 ) Dreams Are Not Far and Away

America, an attractive land to those dreamers, a place of flowing milk and honey, a field full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reland, where potatoes being the nation’s staple food crop, a place of thriving landlords and surviving peasants, an island only an ocean’s distance away from America.

The story of the two Irish dream-catchers linked them together.

Far and Away, the title of the movie, is also the distance between dreams and reality. The detachability of the dreams offers the story’s possibility and credibility.

Joseph and Charlene, two Irish young people. One was the son of a poor tenant who could not afford the tenancy and had his house burnt as a result and died away fortuneless; the other was the daughter of a rich landlord who gained a lot of wealth through years’ accumulation. The tenant happened to be paying for the landlord’s field, so Joseph met Charlene when he entered her father’s mansion to take his revenge for his father’s death. He failed, having more time to stay with the noble maid.

Two hearts were both pursuing for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Joseph always bore in mind his father’s last words: A man is worthless and soulless until he has had his own land. He was tolerant of miseries but reluctant to leave his home for a new life. Charlene was well-educated and open-minded and eager to seek for a new life in the New World but unready to face obstacles and setbacks. Once they united accidentally and set for America, their dreams seemed approachable.

However, when they reached America, dreams fell to the ground, and the cruel society forced them to make a living by doing odd jobs. This was the real image of American dreams started from the bottom.

If we refer to the history books, we will find that Irish Americans were frequently discriminated against in housing, jobs, and education. Anti-immigrant groups stereotyped the Irish as “uncivilized”, “unskilled” and “impoverished”. Irish Americans usually lived in crowded ethnic ghettos and worked in the least desirable occupations. Irish American men were usually manual laborers, while Irish American women often found employment as domestic servants. This picture perfectly matches that of Joseph and Charlene.

The liberty and democracy Uncle Sam preached was nothing but a piece of blank paper.

Joseph worked his way up as a successful boxer; thus he could save money to buy a carriage to go to Oklahoma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is dream—to own a land. Charlene could only work as a chicken-dresser, suffering all that she had not suffered at home. But dreams were fragile. A loss on the boxing-ring sent him out of the asylum. They were both homeless and penniless.

Let’s come back to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hich reflects American beliefs,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i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Under such beliefs, the American character was formed, which distinguished it from that of any other nation: 1)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elf-Reliance; 2)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Competition; 3) Material Wealth and Hard Work; 4) Goodness of Humanity and Improvement; 5) Time and Efficiency; 6) Assertiveness. That’s the point. 1) is their ideal, 2) is their way, 3) is their purpose, 4) is their pursuit, 5) is their principle, 6) is their habit. These Irish people had their own virtues inside and they were shaping themselves to correspond with the American winning rule. The jungle law tells us: the fittest survives.

They departed after that incident. Joseph worked on the railway and Charlene came back to his family who had been to America. But they could not let go of their dreams. Anyone could have dreams, whether he be a king or a beggar. When God gives us life, he gives us mind, too; with mind, we could dream.

Therefore, fate arranged their reunion in Oklahoma. They took part in the race to get their own land. This was not only Joseph’s father’s dream, and yet not only Irish Americans’ dream; it was a dream generally possessed by the ordinary people, described as the “American Dream”. To be or not to be? The answer lay in their own hands. They grabbed the bridle tightly and penetrated the banner which symbolized the achievement of their dreams into their land. They became heroes at that very moment.

Happiness was gained through inconceivable efforts. The easily gotten gold was never considered satisfactory. Joseph and Charlene played their parts in this contest concerning dreams, which gave a vivid illustration of the American character and the so-called “American Dream”—from nobody to somebody. Once you try, you will find dreams are not far and away unless you are sloth and aimless. The greatest distance is not between two person’s hearts but one’s two fingers.

I do, therefore I am.


Giant Woo
2005-5-23

 短评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朗·霍华德执导,阿汤哥和妮可基德曼如胶似漆恋爱的时候演的片子。(只看过他俩要离婚的时候拍的《大开眼戒》……银幕内外真是同步)典型的屌丝配富家女共同实现美国梦的爱情片。剧情套路化,打拳的场面特别假。对手几乎是站着让阿汤哥打。但宏大壮观的场面和摄影非常棒,震撼

5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史诗般的爱情记录,就是Tom Cruise和Nicole Kidman的身高不是那么和谐,当时他们还是夫妻么

7分钟前
  • Cyder
  • 力荐

曾经的恩爱情侣阿汤与尼克如今早已劳燕分飞,但当年青春热血的他们,为了自由平等的美国梦,为了俄克拉荷马州广袤的草原上的万马奔腾,付出了多少鲜血汗水努力。大地雄心,大地恩情,荡气回肠。

11分钟前
  • 如意算盘
  • 力荐

阿汤哥90年代资源太好了,演了太多经典好片,当然那个时候人也是好的不行,不愧于当时的第一当红小生。看这部再想想后来发生的事情,真的是眼泪都要掉下来。

14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以前看过一点,今天补完,故事比较俗套,农民小伙奋斗史,最后抱得美人归。当年的克鲁斯和基德曼都是如此的年轻,可惜最后还是劳燕分飞了……赛马抢地的那段很壮观

15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美国梦,简直就是杰克和肉丝到达美国后的续集。多甜蜜的两个人,那时他们都还年轻,都是粉红色的。两人互窥好逗。

20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应该是引进公映过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翻译:倪蔚佳译制导演:狄菲菲配音演员:吴磊、冯骏骅、王肖兵、程玉珠(2022-2-9国配版大屏再看一遍)

22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史诗片,开头好看,中间略闷,结尾开阔。19世纪末爱尔兰佃户和逃家大小姐共闯美国的曲折冒险经历。有文学作品式的细腻感,朗•霍华德沉得住气。爱尔兰佃户命大,拳击打那么猛,还活蹦乱跳的。白担心他会死于脾脏破裂内出血了。结尾时这位佃户帅得有点过分,谁干的好事?把他脸擦得干干净净,卷毛也往后梳顺了。这还怎么看剧情!

25分钟前
  • 忘记
  • 还行

阿汤的农民本色!原来爱尔兰方言里答话用的是“嗳”....妮可一如既往的美。

27分钟前
  • lula
  • 力荐

粗暴直接生猛,性欲与暴力,本身倒是统一得很。开头一段很有短篇小说里爱尔兰乡野的神秘跳脱谐趣感,可惜这个美国梦太钱权,土地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抒发。波士顿大宅的蓝光之吻太美,是足以留名的一段。

30分钟前
  • bloom
  • 还行

阿汤和妮可这对曾经的夫妻档在这部里的合作也就比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格调腐朽的《大开眼戒》强了至少十倍吧,美丽的金发姑娘妮可和毛头小子阿汤,俩都是野草一样倔强而又奔放的生命,最适合生活在拓荒时期广袤、蕴含着无限机会的美国大西部,而非新旧转折阶级冲突剧烈的老爱尔兰。喜欢这种勇敢泼辣叛逆强韧的女性主角塑造,女主的父母也挺可爱的。

31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挺喜欢这部电影的,想想那时候骑骑马就能有一块那么大的一块地,哪像现在为了几十平米拼死拼活。汤姆克鲁斯的夫妻档电影现在看还是感到惋惜啊!

34分钟前
  • 股神看不懂
  • 推荐

有地主与佃农,有阶级对立,有富家小姐与穷小子,有漂洋过海,有相依为命,有少男少女的小心思,有拳王争霸,有小鲜肉汤姆裤拉丝,有穷困潦倒,有枪战与手搏,以及关于土地的故事,这样一个好故事,要是再拍得不好看,那真是见鬼了!

38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不同于四五十年代《布鲁克林》的暗潮汹涌,朗·霍华德这部19世纪初的《大地雄心 Far and Away (1992)》算是一拳一拳地打在了爱尔兰人的身上。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继《霹雳男儿》之后再谱恋曲,人们对土地和家园的执着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片中万马奔腾的场面让人难忘,可惜当年票房并不是很理想。

41分钟前
  • MovieManic
  • 力荐

they needed a country that was big enough for both of their dreams````

43分钟前
  • 瞪鞋派
  • 推荐

有人说是他俩夫妻档最好的片子,可是什么叫好呢,他们现在已经各有各家~真的令人唏嘘~电影的魔力大概可见一斑了~

45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Shannon: "Joseph, Am I beautiful at all?"Joseph: "I'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you in all my living life."

48分钟前
  • pksky
  • 推荐

资料馆2015.1.23.7pm 给共和党看的主流电影(性别意识、阶级立场上都非常保守陈旧),核心家庭与移民建国神话。开头的风光、圈地竞赛的展示,和总体摄影都还不错。但剧本实在是问题太多,如果把波士顿戏砍一半、音乐节制些使用,会好一些。每一场景的拍法太好猜(最后摇上去又下来真是要笑出来)。

51分钟前
  • xīn
  • 还行

也许片名翻译成“携手闯天涯”之类的更能体现出这是一部爱情片,或者翻译成“梦在远方”之类的更能体现出这是一部文艺片,只是片尾的剧情大逆转终于把这部作品定性为励志片……片尾出现了恩雅的音乐,对我是个安慰

55分钟前
  • 飞行
  • 推荐

因为一直都不算太喜欢妮可和汤姆克鲁斯,所以没怎么在意过这部他俩的早期作品,居然相当不错。那个时候的妮可还略略有点婴儿肥,喜欢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约瑟,年轻热情冲动,意气奋发,勇敢鲁莽,怀着梦想和勇气。一路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

60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