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2015

HD

主演:徐英姬,权素贤,金永敏,高瑞熙,卞约汉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圣母2015 剧照 NO.1圣母2015 剧照 NO.2圣母2015 剧照 NO.3圣母2015 剧照 NO.4圣母2015 剧照 NO.5圣母2015 剧照 NO.6圣母2015 剧照 NO.13圣母2015 剧照 NO.14圣母2015 剧照 NO.15圣母2015 剧照 NO.16圣母2015 剧照 NO.17圣母2015 剧照 NO.18圣母2015 剧照 NO.19圣母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圣母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慧琳(徐英姬 饰)和赫奎(卞耀汉 饰)是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和医生,他们负责看护的,都是失去了自主意识陷入了昏迷之中的病人们。哲武(柳顺哲 饰)是两人手里的病人之一,同时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哲武的儿子尚宇(金英民 饰)早就打起了父亲遗产的主意,他要求医院尽可能的延长父亲的生命,为此不惜一切金钱代价。  想要哲武苏醒,唯一的方法就是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尚宇将目标放在了一个有着“圣母麦当娜”之名的神秘女子美娜(权素贤 饰)身上,美娜到底是谁,有着怎样的过去,为什么会沦落至今,一切都处于谜团之中,唯一知道的是,她目前正陷入昏迷之中,并且不知道何日才会醒来。在尚宇的威逼利诱之下,慧琳只得开始准备手术。空中浩劫 第二季美国摹因不发火塔楼第一季国家烈焰无重力男子爆炸新闻2021A计划老病号车手(普通话版)数字追凶第四季血浓于罪枪火2014伴你高飞1996飞越长生隐藏杀手2变身闺蜜大笑江湖(国语版)妒屋梨树花开驱逐纸牌屋 第二季破冰深海迷情(国语版)等着你回来洞庭情缘预感讯号小敏家有人拉屋米巨齿鲨2:深渊神秘教父狼嚎2019加里波利除了我,每个人都有人爱罪案现场实录 第三季布朗夫人的儿子们:2012圣诞特别篇致命女郎

 长篇影评

 1 ) 登山是勇敢者的梦想,再可怕的自然,也挡不住人类的前行

作为一个曾经在瑞士和奥地利阿尔卑斯雪山登山过的人(个人豆瓣相册有自己的登山,漂流,滑翔,骑行等野外户外照片),对这部片子感同身受
 
1 如果不登山,你永远不会感受到空气稀薄的极地上,克服自身重力和装备和极寒天气和时速近百公里的风速前行上攀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看他们走路都很慢,因为每一步都要消耗大量的热量,举个例子,你们在平地跑步一个小时也就500多卡,他们在高海拔极地环境登山和用冰镐攀爬,每天消耗热量是15000多卡,他们攀登几个小时,就等于你们跑步30个小时,在超过6500米,睡觉都要带着氧气罩

2 片子拍得比我想象的要好,特别是最后的风暴来临时人类渺小的绝望,拍得真是淋漓尽致

3 家庭,还是家庭,亲情友情爱情在灾难面前,是如此的强大,再丑恶的社会,再凶暴的自然,只要爱,任何困难和丑恶都可以被融化

爱才是拯救人类的本源

4 我认识一个登山向导,德国小伙,长得超帅无比,和速度激情的保罗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是30了还一直没结婚,我问他不想结婚吗?他说想,但是和他在一起的姑娘都是只和他玩玩,但是不想和他结婚,因为登山向导太危险。即使是很熟悉的路线,随时都有失足丧命的可能

所以这部影片,因为那个邮差,rob才会丧命,不过,rob的职业道义是没的说,按照常理,对于体力不支的队友,向导不应该让他再继续上行的,必须下撤。因为这不止是耽误他自己的生命,也是耽误全队的生命


5 对于大自然,要绝对敬畏。看着一些所谓驴友的大学生穿个球鞋带个蛋黄派就去徒步探险去了,结果遇险还要动用公共资源来救助,就觉得可笑,说句不合时宜的话,有些所谓驴友都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了,别人为什么还要对你负责?

6 登山前我也不理解,觉得那些人也没什么,不就是一步一步向上爬吗?自己登了,才感受到这项运动的凶残和魅力,在你克服雪原,冰川,峭壁,自己的缺氧极度疲劳的状态爬到山顶俯视群山和仰望天空的时候,你会觉得,你这辈子,真的值了

7 在冰雪上穿钉鞋上行,是最累最累的环节,没有之一,在我极度疲惫缺氧的时候,我拿polar心率表测过,我最快的心率已经到200,心率二百的概念,经常运动的人应该知道那代表什么

8 影片拍得非常有诚意,不过我觉得在昆布冰瀑那一点的镜头有点少,那是爬珠峰最难的部分之一,个人觉得也是最壮美的地方之一

9 此片拍得诚意满满,登过山的人都知道

10 珠峰路线旁边都是尸体,不知道现在都清理了没有。

11 jack的戏份让删了不少啊,不过jack最近的片子都很尽力,包括铁拳左撇子,那肌肉的雕琢,没有毅力是干不成,而且他才35岁,以后好莱坞是属于他的

12 去户外,我个人觉得装备体力什么的拍其次,天气是绝对第一位的!!!天气天气天气!一定要说三次!!!!!各位除非之前,切记一定要查清天气!!!

13爬这种超过7000米的高山,都要用瑞士的局部天气预报,世界上瑞士在小范围局部的天气精确预报,是世界第一的。

14 世界上最难的山是K2,也就是乔格里峰,世界第二高峰,难度远远超过珠峰,而且那的天气不可预测。。死亡率已经接近百分之40

15 登山容易下山难,确实这样,很大一部分的山难都是下撤时候发生的

16 不要想着登上去,跳伞滑翔下来,根本不可能,山顶的风速已经超过200,伞都打不开你就会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了,跳伞滑翔我都玩过,这几个运动对风速天气要求极为严格。

直升机是上不去的,军用飞机是可以达到那样的高度,无法降落着陆

17 登山绝对不是吃饱撑的运动,这是向自己极限挑战,触及梦想的一项伟大的运动,你能看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不到的风景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感受不到的感受,让你更好的生活,更感恩地活着,更加勇敢地去爱别人和更加珍惜的去被爱


18 最后向夏尔巴人致敬,他们是这个地球上的登山之王,没有之一

先说这么多吧,想起来再补充

20.09 。2015 Wien

 2 ) 做一个可靠的人,now or never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部能值回IMAX票价的真正的大片。单单是来领略下珠穆朗玛峰上的震撼风光,已是视觉上的极大享受。天梯和登山的身影们在无垠的鸿沟和雪地里,显得如此渺小。每一步艰难的前进,心生可畏却要赢得可敬。 人类对自己的意志力和控制力的挑战,极限于此。 极限运动,就是now or never,做了就是拼命,不做就是没有。 这也绝对是一部足够现实的大片。没有刻意煽情,没有眼神特写来强调痛苦,紧张或者绝望。仅仅是呼啸的风暴声就惊心动魄。从小语文老师就教育我们环境描写的重要性,在绝命海拔里,最惊喜的就是逼真的音效和风景了。风,雪,冰川,black cloud,还有偶尔的灿烂阳光,都很真实。天蓝色真的是很好看的颜色呀。几乎整部电影都是在“对抗”中推进,人与自然的对抗,人与他人的对抗以及人与自我的对抗。 如果仔细回味,群戏多,个体人物的塑造薄弱些,但每个角色都有展示出了他们的生活甚至是他们人生的冰山一角,而以点及面的話,每个登山者都是一类反抗者的缩影吧。可以理解导演编剧的良苦用心,想传达的有很多,然而不少观众抱怨看得很累,很无聊,如果是来图个消遣又不想think twice的話,这片确是太压抑了。因为,整部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夸大和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来吸引观众,示好观众。

每个登山者的死亡都显得很平淡。迅速,干净,简单。短而突然,仿佛在珠峰上,人的生死是那么微不足道。第一次死亡,是Doug把锁链解开后还没抓稳,一阵疾风把他吹落深渊,没有多加任何镜头或特写给他的坠落过程或是在他身边四十米处的Rob的反应。于是一条生命,转瞬即逝。 记者问众人为何要来攀登珠峰,有一群人举着酒杯,说“因为山在那里”。当时Doug的回答是,就是为了证明我可以登顶,为了证明regular person can achieve impossible dream。作为一个恻隐之心比较重的人,我一开始就最关注弱势的Doug。希望他可以登顶,再带着孩子们的希望回去。然而大自然丝毫不愿让乌云背后露出幸福线。 第二次死亡,H在意识崩溃后立刻认为自己在发热,随即开始脱衣服,身体一滑,又一生命戛然而止。 H是唯一一个返回危险的高度,回应了Rob的呼救的。人性在了无人烟的空山里被无限放大。在凶险的冰川山脊上,选择做一个无私的人,需要的不止是极致善良,更是宗教信仰般勇气。讽刺地是,H此时似乎已经被冻得神志不清了。 第四次死亡,男神饰演的Scott,纵然经验丰富,心智坚挺,却耐不过身体机能的极限。 第五次死亡,镜头直接到了keira在机场接机,拥抱了她爱的伙伴和朋友,而最爱的丈夫理所应当的没有出现。仅一个镜头告诉我们,这群人里最不该遇难的人,遇难了。 电影艺术总是让人相信奇迹,但现实没有。以为登顶后的喜悦是结束,然而苦难在那时才刚刚开始。 记得去年秦皇岛跑半马的时候,本来准备跑个10k就去坐车的。然而真正跑到了10k节点,心里只想着再多1k,再多跑1k就休息,接着又是2k,3k,最后想哪怕晕倒在跑道上也不要放弃。极限挑战的魅力就在于此,从心力和体力的不断抗争,得到自虐式的刺激感和成就感。 片中Beck说他来登山,是因为不在登山时,总有black cloud缠绕着他,是一种强烈的depression。一旦家庭和睦,养尊处优,生活稳定,人便死于安乐。有些人就是生来挑战这个世界的,当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满足于社会认可和物质丰裕,那么,也会,陷入绝望。 于是Beck来到山上,海纳百川的洪荒山势,屹于天地之间,自我如沧海一粟,心里的黑云不再。说俗点,这真就是大自然的力量。

然而Beck是爱亲人的,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时候,他靠着对亲人的渴望活过来了。有些人可能就是需要逼近死亡来remind自己拥有些什么,估计又死了一次,失去了双手,Beck能够珍惜他这条动用直升飞机救回来的命了吧。 题目是做一个可靠的人,是啊,来做一个让别人觉得靠得住的人吧。 这是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带给我最大的感慨。一个登山团队,试想没有Rob,没有愿意将自己安危置后,在险象环生的环境里还去帮助别人的人,那情况该有多糟。 两个小时,作为一个电影迷,脑海里总是前置的想到很多可能发生的情节,比如团队背叛和人性扭曲的揭露,或是戏剧化的重燃希望,奇迹降临,然而,都,没,有。连观众都忍不住希望Rob放弃Doug先自保,但Rob做不到。让一个好人眼睁睁地抛弃一条生命,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事了。 每一个人都不抱怨,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为自己,更为他人。 每一个登山者,在生活中,都是那种最能靠得住的人,是善良而正直的。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不管是整部片子看下来,或者是感想感触写到现在,都没有提过征服。以前提到攀珠穆朗玛峰,人们总说征服那座山,也征服大自然,现在看,这字眼真的太矫情和幼稚。人类从来就没能和大自然的力量平起平坐过,只是挑战,谈何征服。 对于一些看完片子跑去嘲笑极限运动毫无意义还很zuo的人: 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拿着生命做赌注去爬个山,就像你不知道Salman Khan为什么放弃10亿美元的生意选择做个普通数学老师一样。追求不同,何必比较。但即使追求不同,也必要尊重。有些人以为自己活得好,可怜他都不知道自己在怎样地活着,更不知道人类可以怎样活着。据说有梦想却怎么也实现不了很痛苦,但连真正的梦想都没有岂不是更可悲。 如果深究编剧和导演想传达的东西,有太多了,今天只想说,每一个敢去登珠峰的人,都一定是个英雄。而1996年的这一群,“冒险顾问”队,他们大都成功登顶,是胜利者,已是无憾,只是未归。 热爱珠峰的人,能葬入其中,又何尝不是一种荣耀。

 3 ) 想自殺的人應該爬珠峰


把電影取名《珠峰浩劫》的人到底懂不懂甚麼叫“浩劫”?簡單來說,如果抱著看災難片、驚世場面的心情,那就不必入場了。整片籠罩在一片陰暗、灰濛中,晴朗時天不藍、景觀不夠壯美,有夠污辱珠峰的美;天氣敗壞時倒拍得不錯,有讓人感受到寒冷和雪雹的威力。

女主角Keira Knightley的幾個鏡頭估計半天就拍完了,超級打醬油,和男主角的感情完全滲透不出來,結局時沒奇蹟發生也不足為奇了;男神Jake Gyllenhaal出鏡也不多,但裸身戴黑超躺在雪地裡頹廢地喝著威士忌還是很出彩啊。

影片一開始出場人物眾多,對白轉鏡之快讓人弄不清角色的背景,加上小說改編的濃縮,很多人物性格跟情節都交待得曖昧不明,也因此留下重要的疑團。不過似乎這起登山事件著名的原因正是氧氣筒、下山時間、登山客之死到底責任在誰的羅生門。還有我個人覺得比較奇怪的是,當主角都死了的時候,他個人單獨經歷的事件到底是用誰的視角訴說的?

頭半部最大的高潮是登山客在雪梯上滑了一下,險些跌入冰隙。很危險?但你知道冰梯是甚麼嗎?當然不是自然的產物,是你花大錢僱了人幫你預先鋪好梯子讓爬山的路比較好走,難怪登山客滑了一下時會破口大罵:tmd本大爺花了6萬5美金,你們連個梯子都弄不好!!我想說的是甚麼?做人要對自己誠實,不能憑自己能力爬上去就算了,打遊戲開外掛還要怨當機?然後影片就把當機的部分放大,告訴觀眾這遊戲風險大不好玩?

事實上這根本就是金錢堆砌的遊戲。只要有足夠的金錢,絕對可以開外掛打到爆機。滑了一下的登山客又患上雪盲,卻可以讓直昇機飛到從未停頓的高度接他一人返回,從而生還,靠的不是錢是甚麼?現實裡當然也一樣,有錢更容易拿到登山許可証,請登山率更高更安全的嚮導,停留更長的時間適應高山症,更無敵的是不停地爬,直到攻頂為止(下次報同一間還會有折扣,目前聽說過有13次終於登頂的)。至於租帳篷、買水買飯之類的價格隨海拔遞增等合理商業現象,就不贅述了,國內登山人士對珠峰的總結是“錢途無限”。

我記得聽過最鮮活的登山經歷是,一個女生說沿途看到很多尸體,領隊說不用害怕,他們都死去很久了。但她認得旁邊有具尸體上的運動鞋,是本月限量版。死亡好像非常地近。雖然看起來只是像睡著了。最深的恐懼是你會感到非常的疲累,想只是休息一會兒,睡上一覺,但只要一睡下去便永遠醒不來了。就是一刻也不能鬆懈的狀態,需要多大的毅力?

以前我覺得爬上珠峰應該是夢想的完成,榮耀,人生一件証明自己沒白活的偉大成就,或僅僅是看海拔最高處、陸地上看不到的風景?或是受盡折磨的整個過程?看起來非常標準答案的樣子,卻有很多登山客答不出,可能真的去做了是會百味交集,就像我每次逼自己坐上跳樓機和過山車,等安全繩都固定好了以後的一刻,總是非常恐懼跟後悔,但已箭在弦上沒有選擇。可是為了爬山而死值得嗎?就這樣拋棄家人值得嗎?反之,為了他人的感覺和想法放棄冒險又正確嗎?人生不是求個體驗嗎?即使要付出重大的代價(死亡、沒了腳趾、沒了鼻子?)

也和D討論過想跳降落傘的問題,他說把生命託付在教練身上,如果出了差池會後悔,所以不會去冒險。其實攀山也一樣,如果嚮導自私,在惡劣環境或意外下拋棄你,除了無上的意志力跟非常幸運外,存活指數大概非常低。(話說最無辜的死法好像是地方太狹窄,大家排隊等輪流上去的時間太久,氧氣耗盡被焗死)。我個人的態度是人生不能太安全(沒體驗=太無趣=白活),也不能太逞強,但更不能懦弱。

盡管大多數時候我都非常憂鬱,可是和各種結束生命的方法想出,爬珠峰還是比較像樣的,一來它並不怎麼痛苦,二來有全尸XD,三來是對生命最後的挑戰(死於不可測的因素如天氣之類當然也是沒話說),一旦捱過了還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心情(還是要考慮當你發現自己不想死卻又無力回天的時候會怎樣?重複,這是一個活命難以保證,可富裕和活命指數絕對成正比的遊戲)。

 4 ) 为什么他们不惜性命,牺牲家庭,执着于此

我的健身教练力荐这部电影。他一直有个梦想,远征世界的七大峰,尤其是Everest,世界之巅。哪怕曾经一直活跃在同一健身房的谷歌高管Dan Fredinburg,今年4月刚刚在珠穆朗玛峰雪崩中丧生。“一个几乎天天打照面的人,就从此消失了。”他感慨道。他知道这是生死未卜的征程,他已计划好,在儿女高中毕业的那一年,就出发。

我希望他平安归来之余,也非常惊异于为什么他如此执着于此,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的家庭。小时候我见到登顶珠峰的新闻,心里赞叹他们是英雄。当我长大并了解个中残酷的真相和历史,我觉得这些人真是闲得x疼,自己去送死,留下痛苦的家人,还要连累当地向导,破坏环境,就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但是我的健身教练,第一个我认识的人里这样两眼放光地诉说他的梦想的时,我决定看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如实地反映了1996年珠峰山难,在2014年雪崩之前一直是史上伤亡最大的山难。虽然本片众星云集,连个小配角都用大牌,前半段也费了些功夫塑造每个人物的形象,可是毕竟他们都不是戏剧化的人物。本片的叙事也有一定问题,很多重要情节没有强调而是带过,会给观众留下疑团。比如,South Summit的四个氧气瓶究竟是满的还是空的?杰克·吉伦哈尔来回折腾后为什么还要登顶等等。更重要的是,在8000米的严酷条件下,什么人物塑造个性冲突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实际上本片拍人们和珠峰的戏剧冲突就够了。

的确是太够了。这是有史以来大荧幕上最佳的雪山视觉特效,无论是严酷的暴风雪,远处灿烂的阳光,还是那高耸入云的山尖,深不见底的冰隙,这份世界之巅的壮丽,的确催人舍弃一切去体验。这个体验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是因为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无论是千山万壑还是层云叠嶂都远在你脚下,因为这里有世上都没有的景色,因为这里是另一个世界,本不属于人类的世界。





从此我相信登山者们既不是英雄,也不是麻烦制造者,他们只是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这里是他们信仰的所在,他们追寻的征途的终点。正如片中俄国登山家所说:山峰不是满足个人野心的体育场,而是实践信仰的大教堂。而能我坐在大荧幕前,终于理解了这份信仰,体验了别人的人生,这正是电影的美好所在。

<图片4>

也许你还会说,这终究是非理性的行为。片中的人物死亡也大多应归咎于此,单是8000米以上的海拔的氧气浓度,就足以让人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但是人类终究是非理性的动物,没有这份非理性,我们不会有这么多好看的电影,我也不会在这里浪费时间写影评分享给你,我们更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个世界之外的世界,是一些人毕生追寻的终点。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5 ) 惟余莽莽

由于对于影片一上来的字幕看的不够仔细,只关注到“没有死一个人”这几个字,忽略了这个情况只限定在1992-1996这个特定时间范围,而本片的故事其实是在这个不死光环的有效期之外的,所以一开始以为本片的重点会是讲述主人公如何在面对绝境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挽救团队成员性命的一个热血故事。结果看到一半发现画风开始不对,接下来随着剧情的推进心情也一截一截凉了下去。

虽然故事进展愈发向着令人郁闷的方向前进着,但却没把人看得出戏,像我这种对大团圆结局有强烈执念的庸俗观影者,在影片的后半段还是能一直保持着为片中角色们感到捉急的状态,这一方面应该归功于演员们极具感染力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则是极富视觉震撼力的景观对观众注意力的霸占。

拍灾难片,可以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浓墨重彩的突出人类的情感,也可以像本片一样冷静客观的以近乎纪录片的姿态去关注事件本身。不过本片可能冷静得有些过了头,除了片中两对夫妻隔着电话的对手戏外,其他的人物互动都显得有些浅尝辄止,像是罗布和斯科特这样性格反差极大的两人,也没有碰撞出太多火花。本片的人物关系处理,给我的感觉是浅而杂,角色很多而有趣的对手戏并不多,再加上武装到牙齿的登山装备、漫天飘飞的雪片等视觉元素对于观众脸盲症的增幅效果,可以说本片想用人物来打动普通观众(非登山爱好者)是很难的。越看到后面,越觉得电影中的人物都成了点缀,而那雪山才是唯一的主角。

如上面所述,片中角色众多,而观众精力有限,所以只能关注到有限的几个,比如海报上的三巨头。杰森克拉科扮演的罗布给人的感觉是“稳”,杰克吉伦哈尔的斯科特则让人觉得“屌”,至于乔什布洛林的得州佬,则是“屌到飞起”。三人中最讨喜的一个应当是斯科特,登场的造型就让人眼前一亮,谢幕前的登顶时刻也表现得十分洒脱。我会关注本片其实也是冲着杰克吉伦哈尔,因为他是我一直以来特别喜欢的那种从不接烂片的好演员。可惜片中他的戏份却比我想象中的少。而我一开始对这种安排的理解是,导演要用斯科特的“屌”来反衬罗布的“稳”,最终目的是肯定后者。结果罗布那一队的下场也并没有太让人欣喜,就让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不把也许拍出来会更有趣的斯科特扶成第一主角。或许真的如我上面所说,因为雪山才是主角,所以对于人类角色的戏份分配方面也就不太上心了,反正是有奇观就可以任性。

普通观众对于登山爱好者们的很多决定和行为原本就未必能完全理解,再加上本片是将冒险者们放在最难爬的山、最糟糕的天气、最恶劣的环境下,这就更加深了片中人物与普通观众的情感隔阂,难免会让观众觉得人物刻画不深入。因此,对于我这种不安分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从熟脸入手去给他们“脑动加戏”也就不要太见怪了。

影片最后得州佬的妻子打电话去跟大使馆交涉,俨然还是克莱尔的范儿。如果说最近的《蚁人》和《火星救援》里经常能见到的是安德伍德总统的债主们的话,那本片中亮相的就是他的亲友团了。

开场字幕过后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杰森克拉科给众人讲解爬山要点,那气势跟《终结者5》里娇憨康纳搞演说时简直一毛一样,以至于这一段由空灵转入雄壮的配乐也愣是被我听出了《终结者》主题曲的感觉。接下来演到男主角在电话里和妻子讨论小女儿的名字问题时,我又不自觉联想到了娇憨康纳的女汉子老妈。说实话一开始还对于萨姆沃辛顿扮演的那个队友寄予厚望,以为他会在男主角的最终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毕竟给娇憨康纳续命这种事他也比较有经验。哦对了,传闻本片男一号原本是要找克里斯蒂安贝尔来着。

这是一部仅凭着巍峨壮丽的雪山奇景就能让你觉得没白看的电影(虽然看到的画面大部分时候是白的),不过谈不上告诉了我们多少人生经验,毕竟影片中角色们的生活方式离我们大多数人太远。无论如何,对于为还原珠穆朗玛峰的奇险景色而冒着巨大困难进行实地拍摄的影片众主创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并对那些挑战人类极限的登山勇士们表达深深的敬佩。

 6 ) 一群人,爬

这部传记冒险大片,用前几年很火的那个一句话剧透来概括,就是:一群人,爬。越来越多的纪录片拍得跟剧情片似的,反倒是剧情片时不时向纪录片靠拢,《绝命海拔》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都看过不少登山题材电影,故事中除了登山,总要加点其他吸引眼球的私货,这些私货往往跟体育精神、野外求生关系不大,属于常规的好莱坞快餐料,而且总会宣兵夺主,比如《绝岭雄风》,是恐怖分子抢钱,《垂直极限》是坏人搞破坏和杂七杂八的情感关系,《眩晕》的登山者遇到杀人狂,成了个恐怖片。

而《绝命海拔》不玩这些虚头巴脑的。说好了拍登山,就是登山,别的滚蛋。观众看到的是准备工具、筹划日期,攀登前的体能训练和祈福仪式,攀登的动机探讨、背景知识讲解、身体素质测试,攀登时突发的眼疾困扰、体力不支、氧气耗尽、气候骤变、生死抉择,等等。紧紧扣住人与自然的矛盾层面。而人与人之间即便有冲突,无非就是何时登山、怎么登山、设备为啥没准备好、撑不下去要不要回头等等与登山这个大方向紧紧焊在一起的成分。

如果前述那些片是《泰坦尼克号》,将灾难让位于一个更有观众缘的商业元素的背景板,那么《绝命海拔》就是1958版的《冰海沉船》,将船难放在首位,每一个细节都以忠实还原事实为最高任务。片中的情感成分也像峰顶的空气一样稀薄,队员与家属的通话,寥寥几笔,最可煽情之处却毫不慷慨戏份;登山队之间的较量与合作,本可搞出惺惺相惜、气壮山河,导演硬是轻描淡写将之带过去,绝不干扰人与自然的对抗。

片中不乏有着同舟共济的精神,向惊天险情的宣战,对人类意志的讴歌,辽阔壮美的圣母峰,被几个航拍抓下,令人目眩神迷。处处是灾难大片的气势。但情节与情感的薄弱,令它在很多人眼里,是一部不够好看成功的商业片。太多人被爆米花宠坏了,要三分钟一个小高潮,五分钟一个大包袱,否则就打瞌睡。《绝命海拔》无法提供这样紧凑的曲折起伏。但它是一部真正的大自然冒险片,浮华遍地、追名逐利的好莱坞,很少电影人有足够的胆量炮制一部商业元素如此单一的作品,这也使它尤为可贵。

影片探讨了一个看似被说滥的命题:登上山顶,等于战胜了自然吗?当然不。那只是自然对你网开一面而已。试想蚂蚁爬上了你的头顶,它征服了你吗?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碾死它,但也许是钦佩于它的勇气、毅力和敏捷,你没有下手。自然对我们做了同样的事,并且它很快也让登山者见识了它的强大。登山者什么也没有战胜,除了他们自己内心怀疑此行的那部分人格。有几段戏诉说登山者们的动机,有的说,既然爬了六座,就该试试第七座,有的说,就当给孩子做个榜样吧,有的则说,爬山让他从抑郁中解脱出来,重获新生。他们带着不同的动机而来,寻一个自我的成全,不论成败,都已圆满。

导演巴塔萨•科马库坚持实地拍摄,为的多半不是场景逼真。如今在摄影棚和虚拟摄影机的辅助下凭空炮制一个潘多拉星球已不是难题。亲临实地,只为取得演员逼真的表演。疾风似刀,雪渣飞扬,气喘如牛,胸痛似绞,视线模糊,周身僵硬冰冷丧失知觉,赋予这样真切体验的环境,只能模拟,尚无法完美复制,只有身临峻崖雪坡,才能催生演员最可信的反应。很多人习惯了电影的虚构,对其罔顾现实的宽容度越来越高,主创也越来越以“电影本就是假的”来为不认真做功课开脱。但《绝命海拔》让我们意识到,艺术效果和客观现实并不总是敌人,最真实的东西,也可以成为最好的艺术的基石。尤其当你拍摄一部根据事实改编的电影,若不对真实抱有足够的敬意,就无法打造叩动人心的艺术。(文/方聿南)

 短评

本片坏就坏在明星太多。戏份分不均,重点也不清楚。要不你就把登珠峰的细节都说清楚了,要不就把所有重心都放在风暴那一段。现在出来的效果就是人物也不清晰,事故也不惊心。既没有纪录片的实况感,也没有励志片的肾上腺,悲剧也煽得不够尽,让人不知道以什么立场去看。也就是看看景吧。

6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电影拍得基本尊重原著。真实的登山就是这样,没有太多drama,也不需要无谓的煽情,绝大多数死亡原因就是缺氧,体力透支,哪有那么多戏剧冲突。因为不严格遵守纪律而造成更多的死亡一直可以给后人警钟。感慨一下战斗民族的无氧气登山者和德州硬汉,生命力太顽强,服!

7分钟前
  • zenzenzen
  • 力荐

人类需要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需要人类。人定胜天这种话,只有寒冬里那些躲在屋里远离风雪烤着暖炉喝着热茶的人才说得出来。对天地,我们只有敬畏的份儿,需要挑战的,永远只有自己。

12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还行

“攀登珠峰,可以到达不可能的地方,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不这么干才是罪过。” 山就在那里,你爱登不登,可是,为什么都是一帮老头要去冒险?真实事件本来是电影的加分项,精彩在中间登山过程的1小时,前后各半小时拉低了整体可看性。但作为珠峰控,表示也不差。葬身珠峰也是一种朝圣。

1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用了80分钟刻画人物立Flag却是苍白潦草的无用功,造成接下来10分钟灾难和30分钟求生营救只能靠廉价手段来煽情。不过饱满且具有爆破力的音效碉堡了。

2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记起小时候新登山鞋鞋盒里的一张卡片 正面是珠穆朗玛峰的写真 背面是一句话“千百年来 珠峰的高度因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间的挤压不断上升 然而最高的 永远是攀爬至其顶的人”貌似整座影院只有我一人泣不成声

23分钟前
  • EISEN
  • 推荐

It's the attitude, not the altitude.

28分钟前
  • VK
  • 推荐

像記錄片 很悲劇的真實

32分钟前
  • Kevinyeoh
  • 推荐

这部电影说了两件事,一件是人类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另一件是别他妈当珠峰好欺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公共厕所吗?

35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还行

比预想好,人对自然的挑战,总有那么点雄心壮志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登顶那一瞬,还挺让人激动的。剩下,就是无奈了吧,终究还是太渺小,以及是否真的有必要。真实取景还是很带感的。不过这种故事还是太尊重原事件了,会有些平。雪山很壮观,但一片白的审美也挺累的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不太过关,但是我却莫名被它想表达的东西煽到。登顶的路,如同人生。

38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每個人都會有登頂的夢想吧?如果給你一個機會可以登頂,死在峰頂的雪中,你願意嗎?想給孩子做偶像的loser道格這樣做了,卻拖累了男主,男主又拖累了哈羅德,否則兩人可以一人救一個,也就是説道格爲了自己的夢想一拖四,死了五個人。

39分钟前
  • Giliani
  • 推荐

当你老了,你不会因为做过什么事情而后悔,只会因为没做什么而后悔。PS:片尾看到原型人物的照片,顿时热泪盈眶,向这群牛逼的人类致敬!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还算不错的灾难片,也让人以非常近的角度,了解登山之风险。看完之后在想,人类花费如此大的财力物力,冒着生命的危险,攀爬珠峰有必要吗?不要说山就在那里,这样的话其实毫无意义。山不是用来征服的,而是让人敬仰的。人在世上总是需要敬畏一些事物,人并非能战胜一切。

45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夏尔巴人数十年人肉之躯成就你们一个个“载入史册者”,演出来就是被歧视并关键时刻就掉链子。american citizen自己作死也必须要有国际救援的呵呵。tell your tough guy story in ur own place. 起开!

50分钟前
  • 左儿
  • 较差

看完后内心挺沉重,因为是根据纪实文学改编,影片没有太多戏剧夸张的成分,也没有太宣扬生命奇迹云云。作为主角的两位领队最后都葬身于珠峰,尽管影片前面为了铺垫有点枯燥,但是后面真的是紧张十足,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因为影片篇幅等原因,这起登山事故背后的问题与矛盾并没有展开。还是敬畏他们

53分钟前
  • VicWallflower
  • 推荐

一个男人 他要是想回你电话 哪怕在你妈大雪山上都能想起来

55分钟前
  • 全力以赴鲜!
  • 还行

期待比较低,所以直接泪奔了,没有一点点防备。。。因为抑郁所以出来登山,人的迷茫好像只有经历了这样时刻才能得到解脱。对活下来的人来说最大的礼物就是他们可能已经得到了生活的答案,再也不用出门找了,而死掉的那些人死之前也想明白了吧。只是生来必须走这么一遭。

56分钟前
  • 那个那个
  • 推荐

发现个好玩的细节是,片中的IMAX登山队其实不是品牌植入,事件发生的1996年,IMAX团队正好在珠穆朗玛拍摄同名纪录片Everest

57分钟前
  • 推荐

这么好的素材,找了一堆熟脸,片子却没有拍好。四星只是不愿辜负这IMAX3D的珠峰。

58分钟前
  • carrie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