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第四季

已完结

主演:温特沃斯·米勒,多米尼克·珀塞尔,莎拉·韦恩·卡丽丝,威廉·菲克纳,罗伯特·克耐普,克里斯·范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剧照

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1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2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3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4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5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6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13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14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15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16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17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18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19越狱第四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恭喜每个人越狱成功

   
   事情总是这样的。先是迷恋,然后厌倦,最终告别的时候还是不舍得。这个终归还是相对静止了的结局,让我想起来我好像说过我喜欢的一个说法,关于跟越狱八杆子打不着的一个中国女人:张爱玲越狱成功。随即又想到,说不定这个结局对Michel是又一次越狱成功呢。
 
    事情总是这样,当我们最终还是达到目的的时候,早已经想不起最初上路的原因。这部剧是如此,雄心勃勃的开始,然后在激烈中几次迷失一个解释发展进程的简单理由。我们也是如此,慢慢答不上追这部戏的原因,若在精彩处骤然收尾我们是断然不允的,要它一直一直下去然后开始抱怨它怎么就一直一直下去。分不清是自己摸透戏路还是编剧江郎才尽。终于在它打了个大大的剧终的时候,我们又开始了一贯的集体感慨,只不过在这时候,自己也被加入了过程中,成了主角,可以是越狱完了,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可以是越狱开始的时候还是学生,越狱结束了已经通彻人情世故,在卑微里摸爬滚打。除了通用却并不准确的公元纪年,我们总是有各种私人的计时方式。

   我要说的是,逃课窝在床上一看两整天的经历于我来说已经绝版了。要想连拍十季就选小打小闹的情景喜剧吧。小温,你这次是真的越狱成功了,可以去演个别的让咱们看看了,演个胖子的话就不用这么辛苦的禁甜食了。

还有,乖你就像监工。

 2 ) 越狱安魂曲

越狱最火的时候,大街小巷都能看见它的身影。随处可见的这样那样的专题,文学的,影视的,学习英语的;随处可见的讨论它的各色人群,从弟弟妹妹到大叔大婶,从终日赖在网上的虫儿到买了大把盗版碟的中年女同事;随处可见这样那样的Michael,知名杂志,严肃的报纸,粗糙的Dm单,非法的小广告……似乎那是个全民“越狱”的时代,似乎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结识了美剧,将被韩剧唤起的泛滥虚假情感转成了大脑的高速运转和情绪的跌宕起伏。

从第一季到第四季,很多人没了等下去的兴致,眼看着Michael一日肥似一日,眼看着sara变成了孩儿她娘,将要结局的时候又杀出个American Idol来搅局,将要遗忘的时候,却终于在网上看到了零星的“悼文”,才想起曾经要善始善终的那个故事已经悄悄的在这个天天猪流感日日H1N1的兵荒马乱的时候收了场,落了幕。

人们说第一季是惊艳,二三季是鸡肋,第四季则成了垃圾。我却忠诚的体会了全部,眼见了“惊艳”,咀嚼了“鸡肋”,甚至收藏了“垃圾”。Michael来华代言的新闻和西单某专卖店的大幅广告还是能吸引我的眼球,虽然Michael已经不是第一季中那个瘦瘦的英俊小伙儿,更仿佛像是个发了福的中年大叔。电视中专访他的节目还是会将我从书本拉到客厅,并且还因为仅仅看了个尾巴而有了小小的惋惜,虽然看到他不过一个普通老外的礼貌疏离的姿态。从没日没夜的看完了第一二季,零零散散的坚持完了第三季,用善始善终做诱饵强迫自己等着第四季的每一集,我看的越来越不经心,没了最初的新鲜和刺激,但还是坚持着要个结局,还好它未像是friends般的来个华丽的十年长跑,我才敢要坚持着苦等着片尾的那个“the end”。


终于看完越狱的时候还是不得不承认是有着很多人所描述的伤感的,从最初的新鲜刺激到后来的审美疲劳,一切落幕的时候突然想起friends大结局时候六个人面对奥普拉专访时候的小伤感。甚至看见海边的那群模糊的背影还有清晰的墓碑,听那个温柔的男人的声音响起,是会有流泪的冲动的。其实是无关于Michael的死,或是结局的怎样,那不过是对一个结局的单纯的情感的宣泄罢了。甚至想来这样的结局很是有着理想化的色彩和痕迹的,获得了那么不容易才获得的自由身,拥有了那么不容易才拥有了的祥和安宁。无论是对于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其实也都成了最好的结局和解脱了。

相信越狱不同于其他美剧的原因,并非因为它有多么的精彩,这世界上之所以会有“无可取代”这么一说,多半是因为它寄托了一段无可取代的时期和那个时期所孕育出的独特的情绪。因此再看其他的美剧都不再有了那份坚持,csi看的零零散散,绝望的主妇也在绝望中慢慢的被遗忘,听闻24小时、迷失还有英雄的时候已经忙到再没了看稍长一点点的剧集的时间和心劲儿。只有“越狱”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时间离开,长短刚好介于意犹未尽的怅然若失与诟病无数的深恶痛疾之间,成就了无数人同美剧第一次深情的相拥。

自由
记得一张越狱的海报上曾经写着“their revenge begins now”.但其实在我看来越狱从来都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revenge”,他们总是在被逼到墙角才会自卫着反击,而所有人费力要得到的也无外乎自由。越狱讲述了一种对自由的渴望。无论是奸人所害含冤入狱还是法网恢恢罪有应得,没有人愿意留在高墙之内。“警察与赞美诗”的那个年代不在了,所以人们都削尖了脑袋往外钻,而钻出去后又都向往着不用东躲西藏的日子和生活,所以才会有同公司的争斗万次也不厌倦的周旋,才会有那么多的为了Scylla的牺牲。

人性
越狱里有很多人性的东西,贪婪、邪恶、卑鄙、虚伪、善良、悲悯、还有爱。这东西其实是不太靠谱的,但归根结底又是最靠谱的东西。人总是有面目狰狞的一面也总是有温情温暖的一面,并非分裂,而是构造本就如此复杂。像是Michael她老妈,那样的冷血也要叮嘱手下不要Michael死掉,而善良的sara也是会举枪蹦了那个不食子的母老虎。大变态T-bag不也没用斧头砍了那母女俩,那个讨人厌的belike不也对lincon说:but you have your son……人性有时可以荒唐到没有原则,但是一定会有个不能逾越的底线。

爱情
人说,爱情是艺术作品永恒的主题。爱情成为主题的全部就会有点儿轻浮的腻歪,但没有爱情的参合则多少会有点儿生冷的缺失。所以sara是个不可或缺的实用主义花瓶,是紧张气氛的一种调节,是一阵可以撩拨温存带来抚慰的轻风。无论他和Michael的爱情有多么的轻描淡写,肃静淡雅,人们都可以忍受,但却难以忍受她的脑袋被装在纸箱子里就成了他们素颜爱情的结局。所以在编剧的笔下sara死去活来的,也没人在意是否合情合理,证明那份爱情的温存尚且摆在那里也就足够了。

希望

希望的反面不是失望而是绝望,人们可以承受失望的打击,却承受不了绝望的窒息。所以在暴风雨后总是会有彩虹出现,所以在种种预言性的灾难面前总是会有幸运的生还者。希望是地平线,即便永远都不能够到达,但总是心中有着向前行走的渴望的。孩子就是希望,小Michael就是希望。看到他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安慰和温暖,就像是推开窗看到的崭新的晨曦……


一个新英雄形象的树立总是要以将老将打倒在地才够有说服力,一个新时期的来临也往往要伴随着对过往时期的咒骂和责难的,从来都不会有口径一致的最好的经典,否则就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然而,接受人们夸赞的美剧很多,承受人们感叹的美剧也很多,成为话题的也很多,但都不再有“越狱时代”那般的狂热,那个时代的终结是以自我了断的形式结束的,所以无论多少人宣称“越狱”已经面目全非成了糟糠妻,无论它跌出了fox的排行榜多少位,他在那个时代里的排行终归是无可取代的。


面对着结局竟然恍惚间忘记了曾经的惊险刺激,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就像是他们的世界一样,从地域回到了天堂,中间甚至未曾逗留人间。那个越狱的时代结束了,只有华丽的开场和仓促的落幕,中间不过是我们或是驻足或是转身,或是离席或是坚守的可以忽略的姿态,它存在过,美艳过,也就好了。

 3 ) 四季《越狱》(Prison Break):另辟蹊径的成功典范;强弩之末的最后挣扎

四季《越狱》(Prison Break):另辟蹊径的成功典范;强弩之末的最后挣扎
 (文:火神纪)

另辟蹊径,所以它曾为经典;强弩之末,所以它穿不透鲁缟。所谓经典;其实已经在黯淡的商业运作里死去了。——火神纪。题记。

我记得我的第一部美剧,是王道的《老友记》(Friends);不仅是第一部,也是看的次数最多的一部剧集。情景喜剧的好处也许是在于轻快,没有负担,并且就算你把它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记住了,总还有些时候你会突然想起它来,然后又把它翻出来。
美剧,跟我们的国产剧集,似乎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首先是它的播放周期——我们总是把一整部剧集都拍完成,然后开始在各大电视台上播放,一天一集,两集,三集,甚至六七集地播放;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已经失去了耐性,于是我们总是如此性急地想知道结局。美剧总体的情况是这样——每一年拍一季,每一季大概拍十六集至二十五六集,一边拍一边播出,收视好的话可以加码,收视差的话就草草收兵,一周播放一集,中间还有几个月会停拍停播。

这样的一个制作周期和播放周期,给了许多剧集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去制造精品,也诞生了许多经典的长剧。比如我前面说到的《老友记》,或者《犯罪现场调查》(CSI);同样的这些东西如果搬到中国来,它成不了长寿的经典。打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几年的那部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武林外传》,我粗略地换算了一下,每集大概40分钟,一共80集,如果折合成《老友记》的篇幅,大概能拍成160集,除以每一年播20集,它也可以播出8年。这何尝不是一部长寿的经典呢。
不是我们缺乏写剧本的人才,不是我们缺乏好的演员,不是我们缺乏好的制作团队……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观众,是否具备人家那样的耐性;而我们整个电视产业,是否能够给所有的剧集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他们是整个编剧团队在写一部剧集,十来年制作一部剧集;我们呢,一个人包了剧本,几个月完成整部剧集的拍摄,两个月全部播放完毕。

电视产业本身的浮躁把电视剧变成了一个快餐产业,而更浮躁的观众群也就囫囵吞枣般地照单全收;这让我们自己的电视剧水平难以提高,而选项的缺乏也让观众们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他们丢给我们的一切。这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电视产业带给我们电视剧,我们又反作用到电视产业上去,最终电视产业继续作用在电视剧上……
有人说,看剧集,到了最后只能回归到美剧;正如看电影,最后也只能回归到好莱坞——这是有道理的。专业的制作团队,强大的后勤保障,工业化的工序流程,雄厚的资金后盾,以及经验老到的宣传与包装……诸如此类的基础理论可以写成一本书。

詹妮弗•安妮斯顿(Jennifer Aniston) 、大卫•休默(David Schwimmer)、柯特妮•考克斯(Courteney Cox)、莉莎•库卓(Lisa Kudrow)、马特•理勃兰(Matt LeBlanc)和马修•派瑞(Matthew Perry),他们可以在十年的时间里只琢磨一个角色应该如何被更好地诠释;这是观众之幸,也是演员最美好的幸福。我们却无法想像,倪虹洁、姜超、王莎莎、范明、闫妮、沙溢、喻恩泰和姚晨,他们如果也花上十年时间,本来已经足以让我们狂欢的《武林外传》在质量上将提升多少个档次。制作者浮躁,所以他们不可能花这样的时间去制作;演员浮躁,所以他们拍完剧集后大红大紫,第二部不可能回归,因为剧组已经花不起那么多的钱去把这些“大腕”们请回来了。
回过头去看美剧,我说了这么多,其实真正想说明的是——美剧的环境决定了美剧和我们截然不同的风格。承上启下,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是贯性的中国思维;不管是观众或者制作者都如此。所以我们的剧集有着极强的承上启下,集与集之间的关系几乎不可分割,漏看一两集,有的集剧你就几乎多少有点不知所云了。制作方似乎把这当成是抓住观众的法宝,只要你看了开头,你就必须看下去,并且一集不漏地看下去。

美剧在播出期间的周期为每周一集,这就决定了它们在集与集之间的联系不可过强;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周复一周准时地守在电视机前,并且还得努力地回忆起一周前的剧情留给我们什么悬念,然后继续很过瘾地往下看。看电视本身是一种休息和休闲,费那么大的精神去看电视,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喜欢。
《老友记》为什么能大行其道,因为不管你漏看了多少集,只要你有时间坐下来,你可以随便在任何一集里开始往下看;《CSI》,每集一个故事,甚至几个故事;《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在我看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剧集,每一集都有主题,而一个大的主线贯穿全季,集与集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但整一季看下来却能首尾相应并相互交织;同样的剧集还有《邪恶力量》(Supernatural)和《鬼语者》(Ghost Whisperer)等剧集。

《越狱》,其实不在这个范围之内。我为什么说它是另辟蹊径的成功典范,原因就在这里。看《越狱》的时候,我是前两季一口气看完的,一共花了两天时间。可以说,这部剧集相比来说更像我们的剧集,连续性极强,悬念一个接着一个,基本上从第一季第一集开始就没办法停止下来;这一点似乎跟我们常见的美剧有着很大的区别。
可是,它竟是成功了。在美国本土,第一季出来的时候,其收视率曾经是所向披靡的。也许,一个事物已经逝去了很久一段时间之后,当它又卷土重来的时候,人们的热情会突然无比地高涨。流行,似乎一向都是如此;在一个时间段里,某种事物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然后开始大行其道,这就是流行;这个时间段过去,过于大行其道带给人们是审美上的疲劳,于是静静悄悄却非常迅速地被其它事物所代替;有一天,某个喜欢怀旧的家伙又把曾经让他所迷恋的东西翻出来,又有些同样经历的人们加入了他的行列,渐渐又把影响扩大到其它的群体,所谓流行复兴,就这样开始了。

为什么《越狱》只有四季就结束了——审美疲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被复兴的流行,一般来说持续的时间会较短,强度也会较弱。抛开《越狱》本身的魅力,单单从美剧的收看习惯,《越狱》的存在其实已经是一个另类了。
第一季的强悍收视率,其实跟这种另类存在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之后的收视率疲软,多少也可以从中看出些许端倪。另辟蹊径,它是成功的典范;而有违主流的观看习惯,这为它之后的疲软表现和短命留下了一个注定的韵脚。这也许也是《越狱》在中国更受欢迎,而在本土每况愈下的原因所在——因为它更符合我们的审美要求,更符合我们的观剧习惯。

第一季——越狱;其实已经势成经典了。文特沃斯•米勒(Wentworth Miller)饰演天赋异禀的工程师Michael Scofield设计了一场银行劫案,并因此被捕入狱,仅仅只是为了救出身陷冤狱的哥哥,由多米尼克•珀塞尔(Dominic Purcell)饰演的Lincoln Burrows。因为信任,因为深信不疑,因为诉求无门,所以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自信,因为设计周全,因为天赋异禀,所以Michael选择了这样的一种极端的方式。
悬念密集又环环紧扣,情感上打出的兄弟情深牌又顺理成章;政府黑幕,环境复杂,人物形象饱满有力,情节发展紧凑,加上对权威的颠覆以及对弱势的同情,给了这部剧集一个极好的温床。在极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优势,并且最终主导形势,这就制造出一个极有吸引力的卖点。
如何越狱,是否能最终越狱成功,是这一季的最大卖点;如何攻克每一个难关,如何越过眼前的每一个细节带给的巨大阻力,这又是每一集留给我们的期待。第一季《越狱》,势成经典,是有它的道理在里面的。

第二季——逃亡;计划内的发展,它被关注其实也是顺理成章。或者说,从剧集一开始,编剧们其实已经设计了这一季的主要剧情了;毕竟,从监狱里逃脱出来,不过只是第一步,可以逃脱,就意味着可能被重新抓回去,那么一季《越狱》只是一场徒劳的虚妄;如何逃出来,在第一季里完成;如何进一步逃亡,如何把自己身上的污点洗净,如何最终把自己变为合法公民,就算最后只能逃到另一个国度,可是有了足够多的资金以及一个自由的身份,那才是最后的救赎。
更大的政府力量的介入,更多的人被牵扯进来,更多的悬念终被揭开……当剧集的最后,Michael和Lincoln带着巨额的美金和自己深爱的人逃到了巴拿马,剧集就已经可以结束了。至少,在这一刻里,我们的审美还不至于疲劳;并且,我们的耐性也都还有;而最终,我们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局,剧中人也都得到了圆满的发展。
美剧在这方面似乎多少有点不可理喻。当一部剧集的收视率到达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这部剧集就不会结束。于是剧集的最后,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大逆转,本来已经逃出生天,并且已经完全计划发展的情节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扭曲,应该出现的结局因为收视率的高昂而没有出现。Michael被捕入狱;这样的结束意味着远在美国的劳资双方已经签订了下一季的合约,新的剧本正在筹备——当所有人都在为此而欢腾不已的时候,我多少有点失望,因为我知道,审美疲劳终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而没有办法急流涌退在光环里谢幕,最后将只能在落寞的黯淡里告别。

第三季——再度越狱;我想,关注这一季的人们,也许只有些本土的铁杆粉丝以及中国的观众了。至少这部剧到我这里,不再如当初前两季那么狂热了,而仅仅只是因为看了开头,而无奈地看下去,捎带着打发闲暇的时光。一个更加混乱无序,更加肮脏污秽不堪的牢狱;救人者锒铛入狱,被救者却在铁窗之外另想他法。孔武有力的Lincoln如何把智谋深远的Michael救出来,这时候的卖点远不如第一季来得诱人。
于是主末倒置,Michael依旧成为主角,依旧谋划全局;Lincoln如一员猛将,被指挥着前行,按步就班地完成统帅的所有意旨。可以说,Lincoln有的只是将才,而Michael则是帅才;这也许,也是文特沃斯•米勒被国人称为“米帅”的原因所在吧。
我不太记得这一季在美国的收视,在中国——它依旧掀起收视狂潮。不过在我,它仅仅只是一个成功商品的延续发展罢了。如果这部《越狱》在第二季结束,它将被我看作为一部经典;而来到了第三季,不过只是其经典之外的剩余价值的最后剥取罢了。

第四季——新逃亡计划以及新纪元的来临;到这里,这部剧集已经到了其强弩之末的最后挣扎。如何逃亡,如何重生,这一季所讲的其实还是第二季要讲的故事,只是加入了一些新元素——Scylla。如何获得最后的清白,剧中人所能指望的不再是逃出美国本土,而是那些有力量操控全局的力量把他们的档案洗净而最终免罪。随着剧情的展开,从Company盗取Scylla,到被Company威胁要帮他们寻回Scylla,到Company内部力量的分化而进一步复杂化,最后不得不让联合国出面,让这部剧集最后草草收局。
剧情被一再地分化,然后复杂化;这是一部剧集最无可奈何地拖沓。冗长得看不到结尾,因为收视或者其它原因,它不得不寻找一些理由把剧情往下拖——当一部剧集走到了这一步的时候,这部剧集其实已经注定了衰亡。有些国内的网站发布资料说:《越狱》的结局篇在美国本土再掀收视狂潮;对此我持怀疑态度,因为我不知道它的消息来源。早在《越狱》第四季播出之时,朋友在美国的影视网站上浏览时总跟我说,这部剧集在美国本土早已经沦陷,收视一片惨淡。
也许,收视率上涨是有可能的,毕竟曾经很多人都在关注这部剧集,而结局——也许能把许多已经逃离的观众召回。可是说到“狂潮”,其可信程度实在很低;我想也许更像是一种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在想当然地由此及彼地自我意淫里妄图的假想。

四年《越狱》;这部剧集的结束,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解脱。2005年开播,我在2006年开始看这部剧集;然后跟了它两年。2007-2008;第三季对我而言已如鸡肋;2008-2009的第四季,我似乎看得相当勉强。只是因为开始了观望的历程,而习惯性地想结束。第三季开始,经典已经死去;第四季开始,这部剧集已经沦为一部为了拍摄而拍摄的剧集了。
有许多人在感叹——《越狱》结局,以后有何美剧可看。发如此感言的人们,不过只是中国铁杆粉丝的最后意淫而已。在我看来,《越狱》前二季的水平也许可勉强地称为“不容置疑”,而后二季,已经在挑战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的终极底限了。

Michael Scofield终于在结局里躺进了坟墓,我想,这样的一个结局给了我一个讯号——不管是编剧或者制作方,都已经被这种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折磨得疲惫不堪了,以至于最后连一点后路都不留地彻底结束这部剧集。当一个灵魂人物地最终离逝出现在一部剧集的最后结局里,这意味着这部剧集不再会有续集,也意味着它永远地将定格在这个画面里。
美剧,很少把结局做得如此彻底和决断。所以,第四季的最后一集,Michael Scofield的儿子那个颇有点意味深长的特写,多少给这种决断留下了最后的一扇后门;不过其可发展的程度已经不言而喻地过早夭折了。

相对于那些铁杆杆们最后的感叹,我相对而言,我更可能会有的感叹是——强弩之末的《越狱》已做完了它的最后挣扎,若不结束,还待如何。
当它已经离经典远去,当它的收视已经下跌得不成模样,当它最后的悬念都已经被破解,当它最后的一线生路都已经被其创作者封杀……投资方不可能会再进一步投进资金,制作方也已经宣告尘埃落定的最后结局,一切已经没有任何可想像的空间了。
另辟蹊径,所以它曾为经典;强弩之末,所以它穿不透鲁缟。所谓经典;其实已经在黯淡的商业运作里死去了。

2009-05-24;己丑牛年己巳五月己巳初一;女儿节。晨9:23。

附注:剧集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Prison Break》
■译名:《越狱》
■主创:Paul Scheuring
■导演:弗雷德•格伯(Fred Gerber)、葛•艾坦尼斯(Greg Yaitanes)、Bobby Roth、Kevin Hooks、Dwight H. Little、Jace Alexander、Matt Earl Beesley、Vince Misiano、Sergio Mimica-Gezzan、Karen Gaviola、Michael Switzer、Bryan Spicer、Jesse Bochco、Milan Cheylov、尼尔森•麦科米克(Nelson McCormick)
■编剧:Nick Santora、Zack Estrin、Paul Scheuring、Karyn Usher、Matt Olmstead、Monica Macer、Seth Hoffman、Christian W. Trokey、Kalinda Vazquez、Graham Roland
■主演:文特沃斯•米勒(Wentworth Miller)、多米尼克•珀塞尔(Dominic Purcell)、莎拉•韦恩•卡丽丝(Sarah Wayne Callies)、罗伯特•克耐普(Robert Knepper)、阿莫里•诺拉斯科(Amaury Nolasco)、威廉•菲德内尔(William Fichtner)
■类型:惊悚、剧情、冒险、犯罪
■片长:4季81集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制作公司:Rat Entertainment、20th Century Fox Television、Adelstein-Parouse Productions、Original Television
■发行公司:Channel 5 Televisio、Fox Network
■首播日期:2005年8月29日

 4 ) In memory of prison break

i think it's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

i hope...

就那么突然地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最后的文字

4年,追了四年,

从好朋友的推荐到推荐给好朋友

从大二追到毕业工作快满一年

从一个非米帅迷成为迷

从进监狱开始幻想美好的结局到现在超脱想象的结局

从一个英语听力不咋地的水平到可以听懂很多句子的我

从开始从迅雷上下载坚持到最后还是从迅雷上下载

从一个michael到最后的一堆人

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

从一个兄弟引发的无数次血案

从一个美女产生的一段平凡却真实的爱情

从一个生活到一段新的生活

所有人都微笑了,但也空了

和其他人看完一样,瞬间觉得空了,4年的一切都就这么划上一个句号。

我无法理性的去讨论剧情,只是在描述这种情愫

些许是真挚的,些许是感性的,些许是夸张的

就像结尾的那首歌曲一样lay it down slow

听着这首歌曲来释怀

或许你会再次向从第一季开始再看一遍

或许你很淡定

也或许这只是昙花一现

that's the end of it

最后突然想起《FIGHT CLUB》书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everything up to now 
     is a story 
and then after now 
     is a story

......

  IN MEMORTY OF PRISON BREAK

-----------------------------

如果你有更多的心情想分享

请以  "从...到..."(不强求,只是为了形式)

(⊙o⊙)

 5 ) 再见,《越狱》

当那束鲜花放在Micheal Scofield的墓碑上时,已经是5月17日的凌晨3点,我关掉暴风影音,耳边似乎还回响着那首平平静静的片尾曲Lay it Down Slow。
三年了。2006年,因为雷小慢的多次力荐,我从9月23日开始正式追看这部剧集,当时第二季已经开播。《越狱》可以说是我的启蒙美剧,在其之后,Heroes,Supernatural等陆续走进了我的生活。PB们就像老朋友一样,一周见一面,无论周二还是周五,都调节着单调重复的工作,让生活中始终存着那么一点兴奋与企盼。虽然后期PB情节的吸引力确实有所下降,但这毕竟是我对美剧的初恋,因此始终舍不得抛弃,再加上自己有着著名的强迫症,终让我如今追到大结局。
那天看到网上有个女孩说:“三年过去,男朋友都换了,却一直追着《越狱》。”的确,三年当中,变化很多,每周观看PB时所在的住处一换再换直至如今的家;身边一起讨论PB的朋友也是不断更替;当年的推荐者雷小慢,也早在第二季中途就放弃了追看PB,并已离开我远赴英伦……追看PB的这三年,承载了太多变迁,早已超出了剧集本身带给我的记忆。但无论怎样,如今PB已经结束了,就像逝去的光阴一样,不会再回来。
再见,《越狱》。

 6 ) 回忆篇之 Just lay it down slow

Just lay it down slow…
《越狱》,陪伴了我3年多的剧集,在Lay it down slow的音乐中落下帷幕。略带伤感的团圆结局,再一次印证生活总有遗憾的定律。Sara因为有小Michael而过上大Michael希望让他们过的快乐生活,Mahone与黑人助手,Linc有Sofia和LJ,Sucre有了个可爱多小女孩,C-Note在享受自己的平淡生活…连续4年的轰轰烈烈,紧张刺激的越狱生涯一下子回归平静,平静得让人感到一点哀伤….在看到Linc他们终于过上他们一直渴望的平静生活而为他们感到欣慰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怀念其他人,他们或许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或许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就是他们,一起组成了我们对《越狱》的记忆…

Westmoreland
在即将逃离监狱的时候倒下,是逃狱过程中的第一个牺牲者,无法看到女儿最后一面是他的遗憾,留在犹他洲的500万让大家在第二季里挣个你死我活。
Veronica
律师小姐为了兄弟俩只身犯险,最终死在特工的枪下,还惨遭肢解… 她最大的错误是迷信法律,不清楚政府某些团伙可以如此的神通广大…
Tweener
对越狱团队的唯一贡献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投回MS的手表,最后在爱和对爱的憧憬下觉悟,救了团队。不过最终被Mahone干掉,那个犹他洲的女孩可能会写信给他,但永远无法得到他的回信。
John Abruzzi
在监狱时与T-Bag的一次PK中败下来,不过回头就在越狱成功当晚砍掉他的手,让所有人惊愕,这也是以后T-Bag的标志。最后因为固执地要报仇而放弃马上可以得到的天伦生活,死在Mahone策划的行动中。
Hywire
没有他越狱可能不成功,但他在越狱的团队中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意义。一开始就被甩掉,对理想的追求傻得有点可爱。
Lachero
Sona监狱里只手遮天的人物,落魄后参与越狱团队,最后死在T-Bag手上。
Basketball Boy
在Sona那个穿麦迪球衣的小伙,帮助MS后加入队伍,最后他的老爸救了整队人。小伙与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越狱里算是第一个有好收场的)
Whistler
第三季的重要人物,背景不明,身世可疑,对Sofia的感情也值得怀疑,第四季一开始就被黑熊Wyatt干掉了。一直没有明显的精神寄托和支持的动机。
黑客
这个亚洲脸孔的黑客,同样缺乏感情的线索,尽管对团队有贡献,但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角色。他的死给我们一个教训:错误的估计形势,不清楚危险的情况下胡乱出手,后果可能很严重。
Bellick
我们的Bellick,从曾经Fox River的恶人,到Mahone的小弟,再到Sona里的可怜人,最后成为对抗“Company”的团队成员,其从恶到善的变化令其增添不少粉丝。在水管里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的行为令我也觉得有点意外。T-Bag当时的一席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同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为了Bellick的死而如此的伤感…
Wyatt
第四季出现的有一个“Company”的杀手。很单纯,就是一个杀人的机器,没有感情,没有怜悯,没有犹豫,没有恐惧… 唯一觉得有点像人的地方是问将军要加薪!最后被为报仇的Mahone折磨后干掉,不过始终未变现出一丝恐惧,真他妈Pro!
Mariam
这个身材火辣的女孩,被Don Self利用后就遭干掉,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乳沟…
Don Self
曾经利用团队对抗公司,然后过桥抽板的出卖他们,最后加入统一战线。一直有一条他的暗线:她的女友。需然没有出镜,但Don的行为明显是以她为动机的。在女友被将军杀害后崩溃。最后以一句帅呆了的“Kiss my ass”拒绝帮助缉拿团队的特工,而终身残疾…看着他那深邃的眼神,孤独的坐在轮椅漏着口水…也许他不是一个好人,但毕竟心中也有爱…
将军
曾经叱咤一时的将军,最后在电椅上颤抖着迎接生命的终结,罪有应得…
Gretchen
冷酷,残忍,干练的女杀手。不过对女儿的爱不用怀疑。中枪的一幕愚蠢得不像一个专业的特工。和其他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家人而跟Sara逃狱,最后放过Sara令我印象分大加…不知道她的结局如何,不过以她的能力,在监狱应该不会混得太差。
Christina
比较局争议的人,出现得太突然,对MS的行为很难让人理解,向MS解释自己行为苦衷也很不合理,不过放过Sara和孙子是个亮点。
Kellerman
第二季死后有复生的特工,对副总统Catheleen有点暧昧,自杀的一段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感动。不过后段又出现成为团队的救世主有点突然。最后成了一届政客,被Danny遗孀吐口水后的沉思有点意味深长…
T-Bag
我们又爱又恨的T-Bag,他是除了MS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家伙,凶残,阴险,猥琐,聪明,敏感又略带幽默… 他的背景,让人尽管讨厌但很同情他,他曾经渴望得到爱,渴望可以用爱让自己的灵魂得到重生,但Susan的拒绝令他在有机会从魔鬼变成常人的时候彻底的变回魔鬼…他拒绝相信任何人,拒绝相信任何的爱。他能力超强,只身抱着断手一路狂奔脱离险境,不用麻醉接驳断手,在末路时为了逃命再次自断刚刚接好的手!单手闯天下,PK掉大部分的对手。他嗅觉灵敏,洞悉一切何能出现的危机和阴谋。他适应性极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在自立成王或偷生于统治势力之下,甚至为了生存连亲戚都吃掉!(汗!!)…形容他只有一个字:强! 最后MS他们没有放过他,T-Bag还是回到熟识牢房,让小白脸拉着自己的口袋,称王监狱…
Michael Scofield
我们的偶像,最终如此强的人也无法摆脱宿命,在31岁的时候离开,留下一个凄美的结局,留下Sara和小Michael,还有我们,这些为之着迷的凡尘俗子…

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的是:Just lay it down slow…

2009-7-15
.....

 短评

还没看完时,已经感觉比第三季好看了,默契的行动配合还有革命同志般的情谊,真是让人来感啊。终于洗清了案底,这才是想要的结局。最后看到他们都将去一个地方,之前已经听说迈克死了,所以那时便明白了。泪~ 他们之间的情谊,谁能替代!你们都是好样的!

6分钟前
  • 黑糖
  • 力荐

人民警察Bellick,第一季横行霸道,第二季处处小心眼处处使坏,第三季被折磨的死去活来,第四季,成了类似于中国传说中的黄继光雷锋那样的人物。当徽章放在他的遗体上,人们不再嘲笑他的愚蠢和阴险。他这就叫死的光荣。

8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结局合理.但是还是想看Michael当爸爸的样子. 2014年完整的又看一遍,看完后还是特别兴奋,突然感激世界上有如此精彩的故事,有这样酷的人!11.2014

10分钟前
  • 喜呢萌萌
  • 力荐

回过头看越狱,知道一切大体发展,倒计时来计算着michael和sara相聚时光,骂爹骂娘着看完。与剧情无关,越狱在我看来,第一季就已完结,此后纯粹是为了看michael和sara。最后他们走在沙滩上,后面是温暖阳光,他笑着说我会是个好丈夫好爸爸,她笑得那样幸福,转过头,看到他的鼻血,抱着他哭了。

11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4年了!

16分钟前
  • 易水寒
  • 力荐

这一季洗白了很多人,很多人都成了真爷们,Mahome Belic sucre ,悲剧角色T-bag还是一如往常挨打,在好与坏,奸诈与迷茫徘徊,真是个悲剧角色,话说我确实是算个“茶叶”,却并不为他的下场悲伤 ,虽然被这个剧“愚乐”了很久,编剧说实话不能不说是坑爹,但么得办法。一旦看上了,就只有被愚乐的份

21分钟前
  • Jo
  • 推荐

上半季还不错,但下半季明显拖时间。。。实在太扯了。。。以至于让我也拖了不止半年才看完。。但anyway...还是个经典吧 如果它能够在两季里面就结束的话。。。

24分钟前
  • Janus
  • 还行

第四季其实有点操蛋的节奏了,但是我还是看完了,心疼我Michael,拯救了所有人最后自己却无力拯救,哭死了!!

26分钟前
  • 少数派的报告
  • 力荐

S4开播的时候才开始追看,看到S3的时候险些放弃,缺少Sara的PB实在乏味的可以,本土收视率狂跌,直到S4女主回归,才算挽救PB于水火之中,可惜S1的辉煌一去不复返,FOX见好就收,S4+Final Break总算没让PB遭遇晚节不保的境地,也算有始有终了。

31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推荐

第四季是刚看完的,可能前几季是高中看的,审美力还比较低第四季前几集还是比较好看的,竟然走了侠盗片呃路子。。然后剧情慢慢的就开始胡诌了,想一出是一出。铺垫什么的都是浮云,智商什么的都是应急,玩起了爱恨情仇。折腾了二十多集,我看的也很辛苦。结尾的时候我还挺感叹。。第一部完整的美剧啊。

34分钟前
  • bay135
  • 还行

主要是有帅哥,啥都不说了~ms的儿子还不得被宠上天。。。

39分钟前
  • junepig
  • 推荐

四年,由牛逼变成了鸡肋,就这样。

42分钟前
  • 兽兽·美术吗?
  • 推荐

这苦盼四年的结局啊 你如此狗血为哪般?

43分钟前
  • 螺丝இ
  • 还行

老实讲虽然本季彻底变成了特工片,但如果到第12集就结束的话我还是很想打五星的,Brad Bellick那段我是真的满感动的,尤其是T-Bag悼念他时说的话,“We are captives of our own identities,living in prisons of our own creation”…但后来的剧情简直像导演在喂我吃屎一样,把Michael弄死到底图啥?

48分钟前
  • 汝就做吾的犬吧
  • 还行

迈克什么时候变的这么牛逼 他是个工程师啊 居然连海水淡化这方面的知识都懂 太莫名其妙了吧 而且这一季的剧情有点乱 所有越狱出来的普通人都变成了特工似的 其实真正的特工就Alex 一个啊 人民警察Belick什么的都突然变的牛逼起来 呵呵 还有就是这他妈的什么破结尾?

51分钟前
  • 一袋米要扛几楼
  • 还行

逃不开的烂尾命运。可能对比强烈吧,第一季太精彩让人没办法不对比。米勒还是帅呆了。

52分钟前
  • ᥫ᭡້໌
  • 推荐

四年的越狱以Michael的墓志铭收场。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56分钟前
  • 私房歌
  • 较差

第4季很明确地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电视剧,就是可以无数次峰回路转,死而复生!莎拉复活了,迈克的娘复活了,Paul也复活了……前11集还是比较精彩的,后面开始乱套了。希望给T-bag一个让人爽快的死亡却怎么也没盼望到。迈克最终英年早逝了……不尽完美的结局,也终于没有第5季了,很好!

60分钟前
  • 过寒无忌
  • 推荐

烂尾==

1小时前
  • miseria❀
  • 力荐

尘归尘,土归土,终于折腾完了

1小时前
  • 丫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