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来

HD国语版

主演:王磊,杨东,塔娜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春去春来 剧照 NO.1春去春来 剧照 NO.2春去春来 剧照 NO.3春去春来 剧照 NO.4春去春来 剧照 NO.5春去春来 剧照 NO.6春去春来 剧照 NO.13春去春来 剧照 NO.14春去春来 剧照 NO.15春去春来 剧照 NO.16春去春来 剧照 NO.17春去春来 剧照 NO.18春去春来 剧照 NO.19春去春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春去春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实的农村大龄青年王三春一直不愿意对婚姻委曲求全,他觉得自己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才会结婚,他也坚信自己在某天一定可以遇到自己的女神。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王三春被突然出现的陈雁迷住了。老猫是王三春的发小,他觉得王三春为了追求女孩,要他去邻村出老千玩赢钱很荒唐,但是老猫最后还是答应了王三春,因为他没法拒绝他们的兄弟情义。出老千被发现,老猫被扎了一刀,更加坚定了老猫金盆洗手的决心。老猫退出后,王三春和二毛猴又去玩钱,最后却发现,他把家里的钱都输完了,还欠了好多高利贷,就在王三春走投无路之时,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接踵而来,老猫去世,母亲去世,白秋霞嫁人,王三春走到绝路上......最后的夫人果酱遇见混乱生活大爆炸第六季拜拜母亲节接班女婿艾拉戏王之王1952完美陌生人2016本人之死人食人实录搜救恶魔哈利波特2猫狗大战(粤语版)重案行动之捣毒任务屌丝女士第一季光棍终结者谁在你背后幕后杀手2003怪物乐园失魂舍伍德愚行录极限特工2英语乞丐1961东京攻略粤语版武则天民主:沉醉在数据中寂寞男孩王小毛的奇幻人生神采飞扬虎!虎!虎!日冕之恋飞虎队(2015)迫日营救断桥2014抢红何帅的爱情超能少年之烈维塔任务小旋风柴进之逼上梁山入侵异次元3深宅绅士

 长篇影评

 1 ) 每个人都配得上宽恕

      有朋友失恋,我劝她看金基德,因为金基德绝对是失恋患者的最佳伴侣。闷在家里看闷片,会让你从爱到恨,再从恨到爱,最后,放下那还悬在空中的手。

     一旦失恋,你会恨。如果你不知道金基德的影片里,是如何残忍的对待爱欲,那我先告诉你,哑女为了挽留男友,把鱼钩放进下体(《漂流欲室》);坏小子为了得到美丽纯洁的大学生,不惜设局将她变成妓女(《坏小子》);为了和小新娘结婚,花甲老人将她十年禁锢在大海上(《弓》),而到了《春夏秋冬又一春》里面,爱疯了的和尚,直接动手把出轨的妻子杀掉,然后阿弥陀佛:爱是我唯一的罪孽。
      是的是的,我们的罪孽总是由爱而起,由欲而生,世间诱惑何其多,占有之心何其大,只是忘了我们喜欢的,别人也会喜欢。为了保住既得魅惑,只得手持利器,汹涌的爱。而要用哪一种武器,夺回那快失去的爱,鱼钩?弓箭?匕首?金基德给了很多灵感,让失恋的人认为,负心的男人就应该得到报复,这是初识金基德的人都会有的最直观的感悟。可金基德“禅学大师”的名号不是盖的,再进一步了解,他会让你悟到第二层,那就是:每个人都是配得上宽恕的。
       每一段恋情,既是缘,又是孽,我们一边祈祷,一边负罪,而人生如同春夏秋冬不断更替,有了春的萌发,必有秋的悲凉,而春夏秋冬过去,当然又是另一春。只是这个过程,总有人被辜负,总有人负了谁,缘与孽不断轮回,而每个人在不同的恋情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没有绝对负心汉,也没有绝对的痴情女,谁敢拍着胸口说,这辈子我绝无负人,全是人负我?反正我不敢,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们常说现实无奈,其实无奈的不是眼前困扰,而是在人生的轮回里,如果从不曾得到,也不会有失衡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被辜负,需要眼睁睁看着爱从指间流走,然后无尽缅怀,得不到,放不下,这是生命中必须承受的犯贱!

       既然不能左右命运,那只能顺应天意,于是乎,金基德告诉我们,或许可以换种方式来爱:《空房间》里,女主人和丈夫、情人生活在一个房间里,而丈夫看不见情敌;《弓》中的花甲老人注定是得不到女孩的,于是在死后化身神来之箭,拥有少女的贞操;《撒玛利亚女孩》怜惜好友因卖淫而亡,便通过卖淫把钱通通还回去。。。。。。

      多么的标新立异,多么的剑走偏锋,人们感叹命运弄人,但金基德偏要人弄命运。如果上帝一定要人命运多舛的话,那何不再舛一点。越是多舛的人生,越会让人相信:关于欲望,适可而止是超渡之道;关于爱情,短暂的是激情,真正的考验在于平淡的流年;而关于人生,便是一场春夏秋冬花开花败的过程,没有永远的得意,也没有永远的失意,而我们要做的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换一个角度讲,如果受伤,那是你能力不够,如果伤人,那是对方能力不够,所谓追求幸福的权利,也包括不愿就此了结残生。于是,在《春夏秋冬又一春》之后,我们都懂了:爱是轮回,爱是宽恕,爱是有付出的冲动,更要有能收获的能力和信心。

 2 ) 《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象征和隐喻

刚刚看完了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本来想要用几句话来和大家谈谈感想,却发现实在是太难了。对于这样一部对白寥寥、晦涩唯美的影片,想要完整而准确的理解导演的原意实在是太难了。可能真像古人说的那样,每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的眼中看到的就会是什么罢。如此,便应该把这个充满着隐喻和象征的故事交给每一位观者去自己进行评价。我姑且就来喃喃自语一下,让大家知道我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什么。
情节上,导演以春、夏、秋、冬、春这个自然的时间轮回为标志物,讲述了一个轮回的故事。
春天:一位老僧和一位孩童住在一处远离尘世的水上孤寺中,孩童由于好奇将石头绑到小鱼小蛇身上。老僧看到他的作为,依样画葫芦将石头绑到他身上,教育他要用同等的心情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当小孩背背着石头前去给小鱼小蛇揭开石头的时候,发现他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对着小鱼小蛇的尸体痛哭。
夏天:孩童已经成长为年轻僧人。一天寺里来了养病的少女。青年僧人经不住诱惑,最终和少女偷吃了禁果。老僧发觉了两人的事情,而少女也已病愈,于是将少女送走。年轻僧人无法忍受失去爱人的痛苦,在夜里,身背孤寺中唯一一尊佛像,偷偷离开。
秋天:年轻僧人因为妻子出轨而成为一名杀妻犯。他无处可逃,回到了养育他的孤寺中。由于生活的苦难,他已经不是原来那副祥和的样子,他满脸乖戾,心中充满愤怒。老僧将其点化,命他在地上用心篆刻般若佛经,净化其暴戾之心。天亮后,杀妻犯安然地被警察带走。
冬天:出狱的杀人犯已是中年,他回到寺中,老僧已经圆寂。一晚,一女人带着一个婴儿来到寺中,在佛像面前痛哭,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女人打算遗弃婴儿偷偷离开的时候,掉到了湖面上的冰洞中死去。中年僧人收养了这个婴儿。中年僧人终于证悟,他将旧佛像沉入湖中,身背石块,怀抱新佛像向山顶艰难的攀爬,当他到达山顶的时候,湖中孤寺甚至整个湖面在群山的映衬下显得微不足道……
又是一年春天:童僧做着与如出一辙的恶作剧,将石头塞入小鱼小蛇的口中……
在我看来,春、夏、秋、冬对应着佛教哲学中的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由好奇、单纯、未体悟的“成”,到充满着本能和欲望(占有欲和爱欲)的“住”,再到由爱生恨、充满暴力与愤怒的“坏”最后归于观照生命本源、寂静空虚的“空”,而又一春,则应该是导演的一种演绎,反映了导演对于人类无法跳出宿命与本性的深深悲凉。
不知道导演是否信佛,是否想要向观众传达佛的教义,但是整部影片在我看来却到处都是佛偈,在那些晦涩含蓄的画面中,处处暗含禅机。在看似追求唯美的场景设计中,到处都存在隐喻和象征之物。在此,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就是门,门在影片中无疑是一种禁忌的象征,从湖中孤寺的没有围墙山门,到寺庙中相对而立也没有围墙的房门,门代表着一种禁忌和规范,虽然没有围墙,但是在影片中所有的人还是按照规矩出门进门、开门关门,直到年轻僧人偷情的时候,他才跃“墙”而过,不通过门而投向少女的怀抱。
坐落在湖水中的孤寺,则代表着每一个人的世界,孤寺孤单单的矗立在湖心,无法移动,静静的承受着四季的变换,与外界没有联系,想要走到湖边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那艘小船,偶然前来的都是因果与缘分。电影前期,孤寺代表着老和尚的世界,它与老和尚一样与世无争、遗世独立,心不动所以寺不动,不论四季变换、客来客走,孤寺始终默默观照着,而后来老僧圆寂后,整个寺庙在画面中就开始移动了。后期的孤寺则预示着中年僧人的世界,蒙头巾的女人和孤儿则是因果,而当中年僧人证悟后,他爬上大山,终于发现他的世界不过是一粒沙,从而体会到了对世界的终极关怀。
佛像则象征着对世界的理解和证悟,电影最开始,孤寺中只有一尊已经斑斓破损的佛像,老和尚细心的清扫着佛像,少年离开寺庙时将佛像带走,预示着他还没有真正理解,还在“有”的阶段,他想通过自己拥有佛像不忘记自己的过去和已知的道理,当他愤怒杀妻后,他又将佛像带回了寺庙,佛像也没有教会他忘记愤怒,而当他终于证悟后,他将旧佛像沉入湖中,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新佛”。
孤寺与岸边唯一的联系工具就是那艘破旧的小船,小船寓意着我们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老僧在见到警察押着自己从小养大的年轻人离开的时候,也不由起心动念,所以无论如何划,船都不能前进,只有老僧心中放开的时候,船才能继续前进。船也带来了与外界的因缘际会,无论是养病的少女、执法的警察的到来还是杀妻犯的回归,都是经过船来到水中孤寺的。
石头则是罪与救赎的双重象征,开始时幼僧将小鱼帮上石头,只是因为好奇好玩,而当老僧给他绑上石头的时候,他就在因为体验到“苦”而被救赎,他看到众生因为背负着不应背负的“石头”而死亡的时候,他终于体会到众生之苦,而痛哭。而当中年僧人证悟后,他终于明白烦恼即菩提,他身背大石、怀抱佛像向山顶攀爬,则预示着他最终将从罪与负担中得到救赎。
庙门前的石狮子,在少女刚来的时候,她坐在上面,年轻僧人告诉她不可以坐,而当两人偷尝禁果后,他则主动将石狮子移到合适位置让女孩休息,这可能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分别心”吧。
在电影一开始,老和尚和童僧一起去采药,老和尚将小和尚采来的药扔掉,并告诉他所采的药有毒,小和尚问道“它们看起来是一样的啊”,老和尚告诉他“有毒的和没毒的仅仅相差一条白线”。这段看似无关紧要的情节,可能正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爱与占有,佛像与佛意,罪与救赎,烦恼与菩提可能都是仅仅相差“一条白线”而已罢。
年轻僧人杀死自己妻子的凶器,也并不像表面看来的那样简单,当老僧命令青年人用那把依旧血迹斑斑的刀子,在门口的地板上刻写心经的时候,刀子已经不单单是杀人的凶器,同时也是年轻人寻找救赎和找回自我的工具。
年轻人用一晚上的世界所刻写的心经最终被老僧以及两个前来逮捕他的警察涂上了鲜艳的颜色,是否在传达我们并不孤单,大爱仍在的理念。
影片中出现了一些动物:鱼、青蛙、蛇、蚂蚱、一只鸡还有一只猫,这些动物的含义更加复杂。
其中蛇贯穿影片的始终,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可能最容易明白的蛇,蛇在佛教中的意义我没有仔细研究,但在基督教中蛇无疑是欲望和罪的象征,比如说像创世纪中那条引诱夏娃偷尝禁果的蛇。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蛇又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蛇同时也是治疗的象征,希腊神话中的医神阿伊斯古拉普斯的蛇杖就是代表。从这些角度去解读,我们可能会更明白一点影片中蛇的反复出现,一开始出现的蛇,是童僧去采药,师傅叮嘱他小心蛇的蛇,在我看来这时的蛇是欲望之蛇,由于孩童的赤子之心,他无法被“蛇”伤害,他随意的抓着蛇就可以将蛇扔远。后来出现的蛇是夏天年轻僧人在山门外看到交欢的蛇,这里的蛇是欲望和罪的蛇,它暗示着少年欲望的觉醒和原罪的出现。最后出现的蛇,则是老僧圆寂时出现的蛇,这条冬天也不冬眠的蛇,则代表着老僧的牵挂和治疗之蛇,中年僧人回归后,蛇代表着老僧继续陪伴着中年僧人。
鸡和猫在影片中的所处的位置非常特殊,它们共同之处是都被当成了工具,鸡被当成用来把载着偷欢两人的小船拉回来的钩子,猫则被当成书写心经的笔。它们都成了救赎年轻人的工具,这些看来比人低级的多的动物,却最终变成了拯救人的工具。是否在传达导演的某种万物有灵的信仰呢?
青蛙、鱼还有被损害的蛇,我不知道导演选择这些物种是否是任意的,但是我却很难忽略他们分属的不同类别,鱼是生活在水里的,青蛙是两栖的,蛇生活在陆地上。
蒙头巾的女人到底是谁?是年轻僧人所杀的妻子么?还是其他人?影片一直没有揭开谜底,她的死亡也非常蹊跷,导演在这个情节的设置上到底想要和我们传达什么意思,还是仅仅想要吸引我们的注意?
总的说来,这部几乎没有对白的影片充满了可以进行不同解读的谜题,每一个人都可以透过它来观照我们自己的内心。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的佛像观照世界的画面以及最后一段的佛乐,也许证悟只能是在我们爬的足够高,发现自己的世界不过是广大天地的一隅后才能得到吧。
推荐大家观看~!

 3 ) 轮回里的透明小丑

常常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我不过是希望你少点弯路走,我不过是希望你不必再重复我当年的错误。”

只是,像张爱玲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的那样:有的弯路,必不可少。

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却涵盖了所有的人间百态。

当他还是孩童时,你对他孜孜教诲,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说教的机会;他做错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你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的案例,恨不得就此讲所有的人生感悟统统就此交付给他。你希望你点点滴滴的教导,能在他小小头脑里产生最广袤的认知,使他足以应对命数。你希望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因为你的点拨和监督,而顺遂与平和。

只是,你大概也忽略了,有的东西,是再具慧根的人,都无从躲避的,这种东西,叫做欲望。

我无从论证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就如我无从知晓,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但我却敢肯定,欲望这东西,是的的确确由娘胎中带来的,它既是造物主赐予的财富,也是劫难。

春,镜头在冷清幽远的山水中展开,水中央的小小寺庙里,是一对安乐的师徒——老僧与小僧。老僧的年纪相当于小和尚的爷爷,父亲的中年角色似乎被刻意地省略掉,从而省略了参透人生百态的智者与尚未涉世的新生命个体之间的另一种人生状态,究竟要经历什么才能从后者蜕变为前者,如同小和尚身世由来一样,成了一个谜。

人生究竟不是佛前游弋的那一尾安然沉默的金鱼,这也注定了即便是四面环水的小岛,也难隔绝住人的欲与求。

年幼的小僧在山中采药,见到各种小动物,玩性大发,用线将石头栓在小鱼、青蛙和蛇身上,看着他们艰难地负重而行,他高兴得哈哈大笑,且笑得如此纯真与可爱,让人都不忍责怪。用句经常出现在各电视台的道德伦理纪录片中的话来说,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老僧将一切收之眼底,只是他什么也没说,而是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晚,他将一块大石趁小和尚熟睡之际绑在小和尚身上,早晨醒来,小和尚苦求老僧将石头卸下,老僧趁机教育,并要求小和尚要将先前绑在小动物们身上的石头卸下之后才肯将他身上的大石卸下,还特意强调,如果小动物们已经因此而丧命的话,那么大石将永远压在小和尚心头。小僧背负大石艰难地找到此前的小动物们,发现小鱼儿和蛇已经被自己害死,悔恨之下,小僧痛苦不已。

小僧此前快乐纯真的笑之所以令人不忍责备,无非是因为他还在是一个原始的生命个体,在他身上,纯真以毫不造作的原始状态出现——他不认为这是不好的,因为他还未经教化,所以并不知道。他当时的大笑与他之后发现鱼儿和蛇都因自己的贪玩而丧命时的痛哭一样,都是他发自内心的,只是前者来自原始,后者源于教化。

人类文明之所以伟大,有一方面的原因必不可省,那就是她强大的感染与教化功能,也正是拜这种特质所赐,人类发展的速度才得以飞升。可是任何教化和感染都取代不了经历,如果说教化是存盘这个动作,能将此前人类所集聚的精神精华都原封不动刻录在新的生命硬盘之上的话,那么经历就是一种高明得纵使再厉害的黑客也无从破译的病毒,他用一种名叫“欲望”的方式不断入侵,直至将原来的硬盘内容修改得面目全非。

小僧自然也难逃此截。

夏,这种季节里,已经成长为少年的小僧目睹了蛇极尽纠缠的交配,荷尔蒙与寺中养的那只高冠的公鸡一样开始蓬勃。他开始因来此养病的少女而乱了方寸。他扶她上船,生平第一次触及到一种完全不同于自己与师傅的温润肉感,他不知所措地与她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存,略带尴尬地同吃同住,游移不定地坚持着脆弱的操守。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愫和本能开始在他心中滋养:他趁少女熟睡时抚摸她,在得到少女不抗拒的态度后得寸进尺,终于在一翻内心挣扎后,将少女拖下水,既而划船到山中,鲁莽地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鱼水之欢。欲望就以这样的方式轻易地占取了上风,年轻的身体开始变本加厉,肉欲的享乐变得无处不在——终于东窗事发,被老和尚发现。

不得不提的是,刚入寺时,少女虚弱得比林妹妹还胜十分,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可是在一次次地偷尝禁果后,她却奇迹般地康复了。想到老和尚的一番话,实在耐人寻味,当初少女的母亲询问女儿的疾病是否还有希望时,老僧说:“等她找回灵魂的平和,自然就会痊愈。”现在想来,所谓平和,大概就是内里通过男女之事终于达到了阴阳调和吧。

破了戒的小和尚,再也守不住寺庙生活的这一分清寡,他将供台上的佛祖背入囊中,偷偷离开。

秋,当年的小僧已经成为了报纸上通缉的杀妻在逃犯,他一脸凶气地回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渴望逃过法律制裁。可是,他却逃不出心魔。他手里握着带血的凶器,一次次歇斯底里,为不得其所而崩溃痛苦。老僧将他一顿痛打,然后在寺前的木地板上写下般若波罗蜜心经,命令小僧用那把带血的刀将其刻出。刚开始时,小和尚急躁疯狂,刻得痛苦挣扎,两名前来缉拿他的警察更是让他濒临崩溃。师傅请求警察让他将心经刻完,渐渐的,他愈发平和专注,原先的凶光,点点散去,终于在黎明前,完成了所有的镌刻。

小僧离去后,老僧封住自己的五官,将自己焚于火上。

冬,出狱的小僧回到寺中,老僧已化身为一条蛇,终日盘亘于此。小僧开始静心修行,他还找到了一本武功秘籍,开始习武。阳性力量,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呈现和释放,灵魂与肉体,开始真正统一,并日趋强大。

一日,一名蒙脸的妇女怀抱婴儿到此,求小僧收养婴儿。半夜,蒙脸的妇女急急离开,却不慎调入小僧平常用于洗漱而凿开的冰洞中丧命。人生大约就是如此无常吧,日防夜防,却总有时候,自己的无心之举成了别人的丧命的缘由,莫非,这就是佛祖的普光照不到的地方?又或许,头上三尺有神明,这就是所谓因果报应,妇女并未能因为简单地将孩子送与他人而逃脱责罚,而是必须为自己所为付出代价?小僧像年幼时那样,重新将大石拖于身后,翻山越岭,既是惩罚,又是修行;将佛像至于山顶,更是鸿愿,渴望终生皆受佛光,皆得普度。

又是一个春天,水中的佛门五度缓缓在镜头前打开,一个生命个体的救赎完成,而另一个新生命的路,才刚刚开始……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些镜头,虽然太过于具有符号性却别有一翻禅意,数度开启闭合的水中门和门上怒目的门神,小船边缘画着的犹如在水中飞升的佛祖,“夏”中寺里养的象征欲望的公鸡,“秋”里换成了平和温润的猫,菩提座下的金鱼,没有围墙的门,小僧在寺前刻下的般若心经……佛教中的种种禅意与道具在电影里都充分展现了它们的意义,和故事微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很难想象一部有做爱镜头的电影居然是我奶奶陪我看完的,不过,或许因为有了个佛教徒从旁提点的关系,对这部电影,我的感悟也就更为深刻,尤其是在许多的禅意上。

我想起佛家有云,人类有四大烦恼:贪爱、嗔恨、愚痴、傲慢。

五欲六尘,皆是诱惑。

因为欲望,人变得执着,因为执着,人变得无力,因为无力,人生出偏执、生出无知、生出邪恶。所以小僧在佛前苦苦地喊,为什么,她答应要爱我一辈子的,为什么却又跟了别人?!

人生有太多的“为什么”,我们苦苦地追着这些“为什么”,偏执而痛苦。

而且,越是顺遂的人生,遇到想得而不得的时候,就更容易抓狂和痛苦。我也曾经是这些人中的一份子,或许我们这一代都是这样,从小到大,我们有太多想得便能得到的成功案例,于是,偶尔的一次不能得,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磨难。我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懂得为了满足欲望而延迟欲望,就像不明白不能涸泽而渔一样。我们中的很多人,更加不懂得“心想事成”,根本就是一句祝福的话语。

在不能得面前,所有的理由和比较都黯然失色,你或许不止一次的苦苦思索:他到底哪里比我好。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

在不能得面前,连各种各样挖空心思的努力都显得卑微而可笑,你仿佛是个透明的小丑,不论做出怎么滑稽的表演,不论将自己放在怎样卑微的位置,甚至不惜把自尊才在脚下,在观众面前,你仍是透明的,没有人会因此而给予你肯定或垂青。

   可是有的小丑,即便没有观众在看,依然会卖力的表演,即便眼里有泪,嘴角,却依然是最大幅度的上扬。这样的人,在不能得面前,既卑微又高贵。

   或许到达这样境界的小丑,早就已经不是在为观众表扬了吧,所有的观众,在他眼里,都不过是些大白菜,他用尽全力地表演着,为的,只不过是不辜负自己罢了。这样的人,他的观众,就是他自己,他的一招一式,都是演给自己看;他的每一个亮相,都有他自己为自己惊艳;他的每一个转身,都有他自己为自己叫好。这样的人,在世俗的社会里,被叫做“顾影自怜”或者“孤芳自赏”。可是,我忍不住想要为这样的人叫好,或许他们的一招一式早已经不美了,可是,他们依然认真而执着,这样的人,怕是佛家也会为之感动的吧。

听说当年地藏菩萨为了自己的母亲,曾立志要超度地狱里的所有亡灵,这个鸿愿至今还没能完成,并且我们也知道,如果真有地狱的话,这样的鸿愿,根本就永远也不能完成,可是,他却一直在这么做着,坚持得久了,自己也就成了仙。虽然这只是个传说,并且这样的传说在宗教故事里比比皆是,虽然这种行为也是执着的一种,可是我却真的觉得这样的执着很伟大。

    所以,我也在努力着,努力着成为这样一个又伟大又卑微的透明小丑。
 

 4 ) 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

      原以为又是通篇冷峻的情色,像[漂流欲室],没想到是讲轮回和因果报应。镜头唯美,以“春、夏、秋、冬”为标题,贴合人生的四季,实在精巧。

     韩国导演很有一帮好开色情玩笑的,比如[杀人回忆]里就有夜间到树林里手淫的男人,再如[偷情家族],竟能把男女上床拍得如吃剩饭一般无趣,但最狠毒的,还是金基德。此人最早一部有影响的电影是[漂流欲室],直译好像是叫[岛],小报上给韩国情色电影作盘点,总落不了这个片子。那里面的性爱苦不堪言,把活鱼从水中捞上来,削去几片肉,再重新放回水里,这个动作基本上可以概括它的残酷。然而这残酷没有来由,徒具形式,因此显得苍白。但后来的一部[收不到的情书],却是个很有力量的东西,比[岛]更加残忍、粗旷,但凶残的有理,并有反思的野心。

     再后来就是这个[春夏秋冬又一春],突然一下子抛开了生理卫生和文化反思,只纯讲佛理,好看是好看,但总总归是有些奇怪。故事前半部情节流动感很强,后半部则稍显愚笨,尤其结尾,似乎不明确轮回首尾就会一起失去方向。金基德到底还是摆脱不了对形式感的追求,也摆脱不了浓墨渲染性爱,这一次他埋藏了暴力,却露出了小和尚的屁股。“夏天”这一段,让整个电影的温度突然升高了几度,但那和尚和少女原始、粗俗的性爱,其实没有丝毫情感的热度,这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片子的后半段越来越冷,越来越冷,直到结冰,直到融化后又一个春天到了,却似乎更冷。于是我终于明白了这个一向表现“残酷的暴力和残酷的性”的金基德,为什么会突然放下屠刀,他想说的恐怕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宗教的所谓慈悲,其实才是世上最最冷酷的东西。

     这电影,金基德表面讲佛,留白处却近禅。比如那许多的动物,被害的鱼,交媾的蛇,意图都太明显,反而不巧妙。倒是四处飘荡的寺院,结冰的湖面和枯荣善变的老树,构成了更为恒久不变的相对具体。我不知道因果报应和宿命是否对等,但[春夏秋冬又一春]显然是宿命大过因果,否则,后来那孩子何以将石子塞进鱼和青蛙的嘴里,他不如再用细绳密密捆了,不显得这个轮回更为彻底?

     韩国很有一些明事理的导演,他们顺应本国的产业优势,却又坚持贯彻着属于自己的电影意图,这在中国,是很久不曾见到的事情了。张艺谋、陈凯歌唱对台戏式的打法,对中国电影的独立和尊严都是一个考验,对他们自己的艺术生命,则很可能是一次狂欢式的饮鸩止渴。
 
http://www.blogcn.com/user7/sixdoors/blog/1424419.html

 5 ) 金基德的性宗佛学

木盛则春,火盛则夏,金盛则秋,水盛则冬,四季交替,冬去春来

    《冬去春来》通过将影片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片断,又巧妙地选取小和尚“成长”的童年、
“叛逆”的青年、“收获”的中年、“觉悟"晚年四个故事与之对应,讲述了佛教修行过程。同时又
以老和尚与小和尚角色的逐渐转换展现了生命轮回。
     佛教于公元372年由中国前秦时期的顺道和尚传入韩国,当时的在中国佛教还处于印度佛学与中国佛学的融合阶段,真正融合了中国思想的禅宗还要等近一个世纪以后出生的道生创立。所以传入韩国的也还是正统的相宗佛学,《冬去春来》所讲的也就是相宗渐修成佛的故事。春,中年幼的小和尚把石头系在鱼、青蛙和蛇身上取乐,至其死而犯下杀戒;夏,正值青春期的小和尚又生痴恋,爱上到寺庙养病的女孩,与其私奔,犯下色戒;秋,当年的小和尚已与私奔的女孩结婚多年,因为对方不检点的行为,嫉妒冲心而成恨,犯下杀妻大罪逃回寺庙,最后还是被赶来的警察带走。
    按佛教的说法“业必有报”。所谓“业”,就是一个有情之物,不论是他的行动、他的言语甚至是他思考,都代表他的心做了做什么,这点什么就会产生它的结果,无论在多么遥远的将来,这个结果就是业的报应。如果他不能看透这一点,摆脱“无明”的状态,那他就无法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中解脱出来。
    《春来冬去》中,春的杀戒和夏的色戒可以说是“业”,而秋的杀妻则是果。春夏秋三章讲了业与果的循环关系,最后一章冬就是讲“觉悟”,服刑归来的和尚回到庙里,在冬天拖着一块大石头捧着装有师傅舍利的佛像,赤身穿过结冰的河面将佛像放到山顶。以求通过这种方式和自己的修行还清种下的业。
 
    秋这章的最后,老和尚在船上坐化后,化作小水蛇游从船底游出,冬天到了,徒弟服刑归来,从结冰的船中取出师傅的舍利子,安葬于佛像之中。导演用水蛇预示新生命的诞生,预示生命的轮回。又透过舍利子暗示观众老和尚已是得道高僧。
    老和尚在片中的形象也就是一位经过苦心修行而得道的高僧,不再是心怀贪嗔痴恋的无明众生。如此他也就修成了摆脱生死轮回的业,与“无”和一同,达到了涅磐的境界,即已成佛。徒弟从老僧坐化的船上取出很多舍利也证明了这点,舍利是相当稀有的,只有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大师坐化后才会留下。老僧既然已经成佛,那也就脱离了生死轮回的痛苦,虽然化作水蛇浪漫主义方式着实让俺们这些观众温馨了一把,却和前面老僧成佛的叙述自相矛盾成了本片最大的败笔。

 6 ) 他真是个天才!

看了《春夏秋冬又一春》,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内容大于形式,正如同看完了《英雄》,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形式大于内容。我想很多国产大片看完了这部电影都要自惭形秽,同样是拍电影,一个是过分仰仗形式,可惜挥金如土的奢侈场面和眼花缭乱的特技效果并没能让观众买账(拜托~学院派眼里的大众再浅薄也好,我们这点基本的鉴别能力还是有的)。
一个则是超脱于形式。金导根本不在乎形式有多么老掉牙:可以是最耳熟能详的开头形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也可以是小学生作文中泛滥使用的“四季”模式,可以只是两三个人物,可以只是在一个场景里面,可以是从头到尾极其吝啬的对白(当然,这是金导电影的普遍特点),这些都没有关系嘛,重要的是内容,是内容!!
他很从容,形式不过只是手中游刃有余的工具,但并非说形式不精彩,学美术背景出身的金导,我想没有人会忽略掉他电影中那些诗意唯美的画面。只是,故事内容太丰富了。两个多小时下来,我的脑子像是被上了发条一样不停转着,只觉得脑子都不够用了,影片结尾的那刻还觉得意犹未尽。只因为这短短两个小时,提炼出了一次生命的轮回。春夏秋冬,我们一同体会了小和尚的一生的心路历程。生命是繁盛的,可以表现的东西太多了,金导采用的却是化繁为简的方法,而且自始自终都清醒着抓着主干,只表现最人性最深层的东西,那些枝枝蔓蔓随之附丽,串起一幅奇特的景观。这部电影同样也是繁盛的。繁盛如四季。
春,为生命哭泣。小和尚年纪善小,不过是一个调皮的孩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畅游,欺负小动物,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像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的童年时光一样。但是,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必定要完成一次成长。这就是对于生命的敬畏。于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小和尚看到死掉的小动物时,哭了。
夏,爱的欲望。开门见山,这四个字一语双关:一是的确小和尚开门见山,然后在山里看到两条在一起交配;二是说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这个充满风情的季节,正是欲望蔓延的时候,两条蛇缠绕在一起的暗示意味再明显不过了。然后那个楚楚可怜的女子就出现了,象征着一种性的欲望。但是,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爱的欲望。我们都有过那样懵懂的时候,像是鬼撞墙一样地喜欢上了某个人,为之执着与疯狂,想要见到他,和他在一起,随之而来的是占有的欲望,乱了心智,扰了生活,只在欲望的海洋里面沉浮不定。乱套了,但是那又能怎么办,连老和尚都说这是“人之常情”,这是每个人成长时期的必修课,人人都一样。
秋,等待救赎。小和尚走了,坠入凡尘,他为爱疯狂了,当他再次回到深山古庙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在逃杀人犯,风尘仆仆,眼神暴戾,全身上下充满了绝望与狂躁。要怎么样,要怎么样才能解脱呢?他到以前常去的水里拍打喊叫,他用纸张贴住自己的眼睛和鼻子让自己透不过气来,他把自己吊起来绳子绑得自己伤痕累累——种种自虐的方式,但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在雕刻经文的过程当中渐渐平复下来。电影借此隐喻——唯有宗教能够救赎,这也是金基德电影里面的一贯主张。
冬,隆重过渡。转眼间,当门再次打开时,小和尚都已经人到中年了,我们无法确切知晓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但他看上去已经熟透了。他重新归隐、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曾经的不羁与暴戾荡然无存,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和老和尚当年一样的沧桑与从容。于是绕了一圈,回到了钟点。导演用了很长的篇幅表现了他往自己身上绑了一块大石头,然后一路艰辛地爬向山顶,期间不断切换过去那些被他绑上石头的小动物的镜头,仿佛是在为曾经犯下的错赎罪,也让人深切感受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然后在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婴儿的出现,暗示着新的开始。
又一春,婴儿长大的时候,长得跟以前的小和尚一摸一样,并且,重复着同样的无忧无虑的时光和调皮捣蛋的行为。时光重现,又一春——又一次生命的轮回。
关于老和尚:老和尚在影片当中,永远像是一个静默的智者,淡看一切,从容不迫。我不相信谁天生就看破红尘,老和尚一定也经历过那些成长的伤痛,欲望的煎熬,世间的繁华与沧桑,说不定比小和尚的还要精彩。
关于自虐:金基德电影里中的人物有常常是属于心理弱势群体,在孤独绝望中用极端的方式来寻求解脱。金基德这样解释他在电影里面使用的暴力元素:“我更喜欢把它称为一种肢体语言。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身体上的表达而非单纯的消极暴力。我的人物所受到的伤害和被烙下的疮疤也是年轻人在他们还不能真正对外在的创伤做出回应的年龄段所经历过的。因为种种的失望让他们失去了信仰和对他人的信任,于是不再言语。他们转而寻求暴力。”当我看到小和尚回来之后把自己吊起来寻求解脱的时候,我会想起曾经自己在黑暗当中自己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臂——当精神上已经疼痛得无法忍耐时只好用肉体的疼痛来转移。关于这点,我不愿意多言。不懂的人说再多他也认为你是在无病呻吟,而懂得的人,自然会懂。
关于才气:金基德无疑是有才气的,尤其体现在那些奇思妙想的细节当中:春天小和尚把鱼、青蛙和蛇都绑上一块石头,小和尚在寻求解脱时那些另类的方式,铺满整个地面的经文,冬天一直包着头的神秘妇女,又一春时小和尚往鱼、青蛙和蛇里面放入石头……这些充满禅意的另类细节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金基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游刃有余的表现力,仿佛个个都贴上了金式的标签——此家独占,无法模仿。尽管他的电影在世界上还备受争议,但是业内人世都已经不得不承认——他真是个天才!

 短评

春之杀戒,夏之色戒,是因,秋之罪孽,是果。冬之修行,是救赎之道。又一春又是杀戒,是轮回。可见金基德还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难怪要疯。

7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arte观赏之风景片,轮回,顿悟,都说有禅意,那是装的,个人不喜金基德,矫情。

12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金基德身体素质真好。

16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力荐

不能再好了!

19分钟前
  • boks
  • 力荐

又一春里,童僧直接把石块塞进小动物嘴里,从直接度和伤害度上说,都比往小动物身上绑石块更严重,而且他比前一个春里的童僧从作恶中获得了更大的乐趣——金基德强调了他的傻笑。此一细节足以揭示人类的无可救药和恶之走向。

23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推荐

万物苍生没变,心变了;眼鼻口耳闭了,心没闭。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

24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一个花和尚的轮回和救赎。

2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春是生死的负重,夏是情欲的勃发,秋是因果的了断,冬是自我的修行。水上浮庙宇,人间化禅境。如果是我身处如此胜景,恐怕早就欲念全消了吧?金基德果然是个只执着于讲自己故事的怪咖。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金基德代表作,目前看过的最有禅意的电影。关于轮回、人性之恶、因果、救赎、觉悟。不入世怎能出世,不经历怎能领悟,不遭苦难怎能修行解脱。摄影和音乐美得让人心碎。春夏秋冬,鸡猫狗树,鱼蛙蛇龟,苦集灭道,水上孤寺,地上心经,无墙之门,无形之法,蘸水练字,负石致远。(9.5/10)

3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3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固定的景和漂泊的人,爱欲情仇与四季交替,本不连贯的春夏秋冬,成为生命轮回的标志驿站。恪守良久的无形房墙在月夜下被轻易撞破,兽欲驱动中,符号门便沦为无用,所谓与世隔绝以独善其身,到头来还不是不堪一击的虚禅。历尽红尘方得归空,俗世是一趟弯路,却非走不可。→2018.7.24二刷。

40分钟前
  • Ocap
  • 力荐

四星半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轻易地把弱小于自己的小生灵玩弄于鼓掌之间,而让我们背负上命运之石的,又是什么?人之初,性本恶。在人的本性面前,佛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旁观者。

41分钟前
  • 氟西汀
  • 推荐

春天里的罪恶和忏悔,夏天里的欲望与情爱,秋天中的生与灭,冬季里的重生与不屈,再到春的又一次延续,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人于世俗循环大约如此。8.2

4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概念先行的电影做到这部是极品了吧。这是美工决定影片风格的绝好例子。还是喜欢“夏”一段。至于“冬”一段,金基德确实疯了……

4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起点……

5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无疑是金先生最好的一部电影。生的轮回,代价竟然如此沉重。有人说,金基德就像一个执着的苦行僧,背负的东西太沉重。以至于走到顶点时,只剩下他一个人。老和尚自焚那一刹那瞬间升华一切。金基德最后自己上阵,在冰天雪地中拖着石磨前进,他到底是在拍电影,还是在拍他的人生?答案自在他心中。

55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里面有佛教“轮回”的概念。是否也说明人类劣根性的从不改变:杀戮,欲望。拍的很美丽,像水墨画般幽静雅丽。

56分钟前
  • 2013
  • 推荐

画面很好,精神却没有很好的领悟到~~

58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太難看了。好好說話。

1小时前
  • W TENG
  • 较差

“木盛则春,火盛则夏,金盛则秋,水盛则冬,四季交替,冬去春来。运命之石、轮回、业报、修行、顿悟、救赎。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

1小时前
  • 砚小朵™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