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子2014

HD

主演:张玉锋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狗日子2014 剧照 NO.1狗日子2014 剧照 NO.2狗日子2014 剧照 NO.3狗日子2014 剧照 NO.4狗日子2014 剧照 NO.5狗日子2014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狗日子201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张玉锋:《狗日子》纪录片主人公,1932年出生于河北沧州。20岁结婚,因老婆闹分家,半年后离婚,打了一辈子光棍。2003年开始捡废品,收养十几条流浪的猫狗,同时供侄子上大学。年过八旬的他,自食其力,饿了就去卖废品,换来钱买吃的,虽然生活不容易,但他活的很潇洒自由,活的铿锵有力,活出了自己的尊严。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活出自己的艺术,但他却能传递给我很多正能量。杀人狂魔情迷彼得堡情海冤魂拿破仑和我千年爱恋侠盗鲁平追贼三人行伏魔记铁血奇兵勇闯女人岛金门银光梦背叛的玫瑰千阳妒海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西部慢调中国的木偶艺术东邻西舍第四季你所知道的邪恶十三罗汉稍微有点纷争的话我很乐意!负重前行2017斗篷与匕首第一季牵牛花1933迷镇凶案夺粮剿匪记清醒2022哭泣女人的诅咒午夜惊魂2003爱情麻辣烫极端邪恶纳帕酿酒之旅盲流感三七日我是大哥大 SP邦蒂富尔之行五百万美元的大丈夫杀科揭幕战零异频道第三季偶像的代价再见2015

 长篇影评

 1 ) 拾荒者

刚刚看到“拾荒者”这个词,突然想到初中的时候看作文选,看到一篇作文中写:我想成为一名拾荒者,大概主题思想是像拾荒者一样自由快乐吧。当时看到这篇作文,我觉得很新鲜有趣。有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一篇作文是“我想成为……”,我自认为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排比段落形式,把看过的“拾荒者”搬进来,似乎也有一种实验心理,想看看老师如何评价我的这篇作文。
                                               “我想成为一名教师……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
                                                我想成为一名拾荒者……
                                                 ……”
果真,老师在讲评作文时,说我的拾荒者这一段“太过消极”。

 “拾荒者”这个词太不生活化、口语化,以至于我要先把它翻译成“捡破烂的”才发现,小时候也有一些关于拾荒者的记忆。

小学时,学校里有两位捡破烂的老奶奶,她们看上去年纪相仿,都是背着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面是校园里拾来的废纸、饮料瓶子。她们中的一位总是笑呵呵的,戴着金戒指金耳环,黝黑的脸上沟壑交错,但有时会与同学们说笑;另一位瘦小干瘪,头发花白,干枯的脸上没有一丝神色,总穿着灰色的衣服,即使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依旧是一件灰色外套,似乎没有同学和她说过话,低年级的同学还有些怕她。两位拾荒者在校园里难免会有竞争,而劳动委员经常会把班里同学的废纸、废瓶子存放在一起,留给那位更加亲切爱笑的老奶奶。她们有时会争吵,但更多时候是相安无事地共享校园的资源。现在十几年都过去了,听说我曾经的小学已经盖起了楼房,新铺了操场,雇佣了门卫,校外人员不能随意进出校园。两位老奶奶是不是还在每个班级后面的垃圾箱里翻找着废纸和饮料瓶;同学们是不是还把废纸和饮料瓶藏起来,只留给那位亲切爱笑的奶奶。

另外一个记忆也是在小学,暑假的时候表妹来我家玩。我们在路边看到一位拾荒老人,在垃圾堆中不断翻找。表妹天生很有同情心,她说那个人好可怜呐,我也突然觉得心里算算的。于是我们俩一商量,回到家里找出了一些小铁片,又花了几块钱买了些跳跳糖什么的零食,一起给拾荒老人送了过去。老人当时的反应和我们的心情早已回忆不起,可是现在想起我们的举动,既觉得好笑,又感到深深的羞愧和悔恨。我不知道我们的同情心是否合适,也不知道我们的同情心给老人怎样的影响。

前几天,特地从天津去北京看了一部拍摄在天津的纪录片——《狗日子》。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拾荒者。当看到影片简介时,我不免在想,可能是一部关于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的记录吧。可是看过之后,我意识到,在此之前我可能还是没有转变那种因为同情而给拾荒老人买零食的思维吧。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捡破烂也是悲惨可怜的代名词,人们多会对他们多一分同情。可是,当在纪录片中了解张玉峰老人,看到拾荒者的生活,我开始质疑这种情感定式。拾荒说到底也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和你我没有什么差别。

在《狗日子》中,我随着导演的镜头,渐渐形成对主人公张玉峰一层一层的印象。他重情义,轻钱财,几十年独身一人,靠一人劳动给弟弟盖房子,供侄子上大学。他对社会风气感到失望,谴责甚至咒骂小偷和一些不守规矩的人。他年少习武,不免让我把他想象成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大侠。但是,他又深谙中国古老的生存和处事之道,他收购偷来的自行车加价几十块卖出去,对于来找事的人也丝毫不客气。民警、小偷、顾客,他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随着影片的深入,他和猫狗、和老伙计张师傅的相处,更体现出老人隐藏于内心却不习惯表达的情感。他知道这只叫欢欢的狗胆小,给这群流浪猫狗喂食时会特意关照欢欢。包包随他外出时跑丢了,他回来开始对其他狗发脾气,骂他们都走了算了。老伙计张师傅不辞而别后突然回来,他难掩激动之情,却装作不经意地提起了经常来喂狗的大娘想找老伴儿的事。

在我的心中,张玉峰大爷的形象逐渐饱满起来,他带着他那个时代的烙印,他的思想比常人超脱,却也笨拙于情感的表达。而“拾荒”就只是他的谋生手段,和每个人都一样,凭借自己的劳动和能力生活。看过全片,我们不再只是同情,只是怜悯,而只是了解另外一种生活体验。

有趣的是,当看到张大爷在垃圾堆前翻找时,我竟有一种兴奋之感。

就像来到书店,看到一整面墙的书籍,满心欢喜地去翻看挑出自己喜欢的;
像去吃自助餐,玲琅满目诱人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去品尝美味;
像打翻了自己满满的抽屉,东西散落一地,不慌不忙地精心整理归类。

初中的那篇作文该不会一语成谶,
我挺适合做一个拾荒者的。

 2 ) 冯鹏程与《狗日子》

记在前面:看纪录片是为了拓展生活的维度。
———————————————————————————————————————————

    2015年看了一部关于城市流民的片子,感觉整体是反思的,当时现场提问到了最后变成了对城市发展的思考。而这一部是生活性极强的一部,没有过分渲染拾荒者的悲苦与生存之不易,反倒有轻喜剧的欢快。
    主人公老张从2003年开始拾荒,每日生活循环往复,废品分拨捡定,拉上车回收,爱狗包包如影随形,用钱换来一天的伙食,足矣。有猫狗相伴,有侄子多次表达照顾期望而不愿离去,这生活挺好,不讨人厌,自食其力。老张也有烦恼,一走远,就有小偷偷东西,只能一顿臭骂,然后加好几把大锁。这就是老张要的日子,他没想过走,烂棚背后高耸的社区不过是河对岸的一个衬景。他也斗智,见到买自行车的,能多赚一块就多赚一块;碰上脑子有问题的来拿鞋,痛快地骂人脑子有病,“鞋还跟派出所报案了”。他有自己的价值观,再烂的家,来了这儿就得守规矩,你要我可以给你,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你要随便翻,随便拿,对不起,主人要教训你。穷人也有志,我排队拿钱买酥饼,别人不能随便让我让开,你拿钱买,我也是拿钱买,嫌我脏,可以躲远点儿。碰到残疾人乞讨,别人不给,给一毛,给一块,他给五块。虽然是拾破烂的,只要还能自食其力,就可以帮助别人。这样的觉悟现在很少人有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社会更加复杂了。后面有一个镜头,老张抻开胳膊,上面赫然刻着文革时期效忠毛主席的标语,近50年过去,印痕清晰,记忆尤在,那份忠诚,让人喟叹。
    再往后推车那一段很有意思,老张要自己推,张师傅呵开他自己推,却怎么也推不出去,还义正言辞,没想之后老张自己却轻松搞定,尴尬气氛油然而生,观众开心大笑。
    如果说刚才的那一幕是轻松,那么由政府兴建的围墙和一个不知是不是居委会的大妈则代表强势的一方,弱肉强食,拾荒者必须退避,直至退出历史舞台。导演自言这只是按照时间线索勾勒出的日常生活,但其背后却折射出政府对城市化进程中那些不尽合理、需要改进之处的矛盾:一方面派出所允许老张们的存在,还主动来帮忙抓贼,另一方面却自然而然地将这类人排在了被治理的行列中,只是不用强行根除,只是掩盖城市的疤痕来展现歌舞升平。这是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边缘的受到排挤,不被尊重,核心的对此毫无感觉。
    我不记得是哪位导源曾经说过,当代中国巨大的转型期,发达国家度过了,其他国家还没怎么经历,只有中国完完全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近两年看过不下30部纪录片,对思想的触动很大,很多问题我也想不清楚。只能借助今天看过的这一部,做个记录。

 3 ) 观后杂谈

受到上外聚光灯电影社的邀请参加了FIRST在上外的青年独立电影巡展活动,观看的影片就是这部《狗日子》,观看结束之后我简单谈了谈观后感,大概的内容分享如下:
我想从三个角度,影片本身、导演以及纪录片谈一下感受。
首先,影片本身。因为在开场时,我没有仔细看,后来上网一查发现主人公张玉峰已经82岁了,不可思议。影片里给人感觉也就是60多岁,看起来他年轻时的确练过武术。而且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已经82了,那么他的侄儿至少也要50岁左右。那么现在50左右的上过大学的一定都是社会精英,所以他侄儿一定过着很体面的生活,也一定有能力为他养老。但是老人表示了拒绝。他宁愿自食其力,所以他过的特别有尊严。于是电影的最大冲突就诞生了,他的工作(拾破烂)与生活态度(尊严)形成了鲜明的冲突。当然这个冲突也让电影故事非常有趣,一点都不闷,观影过程十分愉悦。另外,我们想象中的拾荒者应该都是苟且的生活,但是张玉峰虽然住的“苟且”,但是他的三观一点都不苟且。这部影片如果放在美国,肯定要被评级为R级,因为里面有太多的粗口,甚至比昆汀的片子还要多。骂人代表什么呢?代表他活的很真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愤世嫉俗,不苟且于这个社会。所以张玉峰无论是思想还是身体上都是一个位于边缘的人。一个82岁的非主流。
其次,导演。尽管这部纪录片要比现在院线里的95%的国产片都要好看,但是严格一点来讲,这个导演的叙事技巧并不高明,或者直接讲,他拍的并不是很好。因为展现给我们的主人公没有层次感。第一个镜头里的张玉峰就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最后一个镜头里的张玉峰还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没有任何变化。我们看不到人物内心的冲突。电影最后有几个空镜头,不知道是为什么表现孤独感还是怎样。但是旋即,老人就乐呵呵地出来扫雪。我们从电影中看不到张玉峰的孤独感。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哪怕他表面上再坚强,他都不可能不感到孤独。但是显然,或是老人没有把自己的内心展现给导演,或者导演没有能力展现给我们。如果没有变化的话,实在没有必要拍成112分钟,我觉得30分钟的短片足够了。
最后,关于纪录片。纪录片的意义在哪里?这是一个大问题。从小的层面来说,我觉得它可以真实的反映出我们的生活,这里的“我们”包括别人。比如影片中特写的那双破破烂烂看上去似乎都可以闻到臭味的布鞋,估计在市场中也就是20块钱一双,但就是这样的一双日晒雨淋的破鞋,竟然都还有人想要。这是同学们不可能想象的一种生活状态。但这是真实存在的。就在离我们1000公里之外的天津。当然上海也一定有这样的人。这可能就是这部电影作为纪录片的意义。不过我觉得年轻导演拍纪录片有些浪费或者偷懒。因为纪录片的门槛比较低。导演能够发现张玉峰这个人物似乎体现了他的“慧眼”。但是其实我们在场的每个同学随便找一个人拍上一年也能做到这一点。我跟着拍我旁边的这位同学,拍上一年也能剪出来一段有趣的镜头。我觉得你要是去跟拍宿舍楼的阿姨,最后拍出来的120分钟的纪录片说不定比这里的张玉峰老人还要有趣。
所以我建议青年电影节以后还是要多鼓励商业类型片,哪怕几年出一个忻钰坤都是值得的。

 4 ) 一嘴狗毛

       人生是个绝佳的试炼场,不论什么生命,都得拿出来比试比试。有时候你出生,自带金银岛,即便创业再失败一百次,总也不至于沦落到废品收购站与狗为伍;有时候你出生,赤条条而来,日子越过越不如意,最后混到了狗群里。

         但是不论怎样的人生剧本设计,试炼场关门的那一刻,死神开着大巴车来门口接大家上车,哥儿几个总得坐在地上围个圈,好好盘算盘算,这一世,我从试炼场里得到什么了?到底什么是有价值的?仿佛只有到了临死之前,我们才都急迫了起来,谁也不愿意糊里糊涂就跟着死神绝尘而去。

      来来来,把手里的东西都掏出来,摆在地上算算账。

      你开了十个公司,其中三个上市了。可是临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你跟一百个姑娘上过床,其中三十个都至死不渝地想嫁给你。可是临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你生了两个孩子,他们长大成人再生孩子。可是临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然后你开始回忆自己这一世的种种艰辛……
      我老了老了,孩子也不在身边,想看一眼孙子都不容易。可是临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我一腔热忱,宽以待人,可是我身边的人都对我太刻薄。临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我勤奋努力了一辈子,但运气不尽如人意,屡屡受挫。临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

      我们带不走这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形有相的存在,外在世界风起云涌的发生,本质来说,都与我们无关。真正如影随形的是,你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是唯一属于灵魂可以携带,穿越生死门的。

      所有不是张大爷的人,都太需要去听张大爷的故事,然后在自己的内心去发生,这个发生,就是我们作为人类,唯一可以保存下来的。

      除了张大爷的故事,我们还有自己的故事。理解,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好像就是通过听别人的故事,并愿意用心听,而发生的。通常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故事也并不愿意聆听,因为痛苦呗,因为觉得自己的故事平淡呗,或者沉浸在对自己的洋洋得意里,也并没有真正去理解自己。

     不听别人故事的人,应该也很难听到自己的故事。

     我看狗日子,是为了看张大爷的人生,也是为了看冯鹏程的人生。我知道在这个生存在回收站的老人背后,始终有一双眼睛在看,这双眼睛看到了什么,是怎样在看的,是我关心的。
     
      

 5 ) 生生不息

个人打分:3.8 星

生生不息——《狗日子》评 小学毕业后,对文字的评述基本就不再从字句、语法上开始了——基本的说话都没学会,拼凑出的不算文章。文字如此、绘画如此、电影亦然。 个人对一部影片的喜恶,很简单:是否能够让人进入故事,是否能否对人物产生共鸣。再简单些,精神上能否打动观众。 由于观众不同,观影上也不会完全相同。个人仅以青年男性视角解读下纪录片《狗日子》。如有不妥,概不负责。 《狗日子》讲的是两个老头儿和一群小猫狗共同生活的事。老人以拾破烂为生、猫狗以老人为生。生,是全片主题、也是主体。我们不妨从“生”开时说说这些狗这俩人。 生猛 全片用DV手持拍摄,全地方话进行。 内容上:对垃圾场、废弃楼房、扒手、警察、买破烂的人等等表现均无任何回避及刻意。人间的脏乱、人与人间的不信任、老无所依、人人不易处处可见。 剪辑上:大块完整素材直接切换、细小情节略做过渡、背景音同期收录稍有粗糙。 猛而不兀,男子气十足。 生动 如果讲争吵、面对世界的拼争是阳面,小动物的出现自然对影片起了柔化作用。反差的美始于自然,调和后的对照可谓生动。 举两个例子: 1、张玉锋老人带着最喜欢的小狗出外拾破烂,一路安好抵达市区城中村垃圾场。老人逛马路一样在垃圾堆里翻翻捡捡、小狗自己觅食。过了一小时老人捡差不多了,吆喝几嗓子,狗没了。于是踩着三轮儿四处找狗,直到傍晚,怏怏而归。回家后看到其他猫狗欢蹦乱跳,不由得嘟囔走丢的小狗。。。半夜了,老人都吃完饭准备关灯了,走失的小狗突然跑了回来。惊讶、欣喜、安心瞬间在老人脸上出现。接着赶忙抱抱小狗就给它盛饭,怕它被别的狗抢专门放到高处吃独食。 2、张玉锋老人终于迎回了老搭档,十分高兴。为了让搭档继续留在身边,除了把赚到的钱分出去部分外,还会说说那个卖菜的妇女。从她是哪个人、哪里人、家里情况一直说到其生活起居、通常过来时刻。搭档越听越认真,不时的点着头。直到说到她最近不太来了,搭档忙问为啥不来了呢?那啥时候再来呢?就继续絮叨,天暖活了她就又来了。哦。。。。。。 生气 张玉锋老人对猫狗好,脾气不好。他是长子,才一结婚,媳妇就想分家,就把媳妇打了,才结半年个婚就又离了。 有来收破烂的,不叫门就乱翻乱捡,张玉锋二话不说就是连卷带骂。来人自知理亏,还是口气强硬废话几句才走。 有精神病来找鞋,非说是老人偷的他的鞋。老人就跟他据理力争、来人反复就一句话翻来覆去的扯,老人就不停的跟他说。终于急了,就赶他走。精神病那是什么精神?必然继续边摸着鞋边说话。老人就继续赶他。。。。。。 生活 张玉锋老人文革时期也精忠报国,直接把毛主席语录刺青在自己胳膊上。如今除了逗弄猫狗,只有惬意时才露出花臂怀念下往日时光。 当高墙矗立,当白雪飘落,当春暖花开,当再次鸟语犬吠。张玉锋大爷依旧在拾着破烂,三块钱俩人吃;依旧不肯去跟子侄居住;依旧下雨蹲屋晴天晒暖。 镜头中的就在身边,就在眼前。经过导演的提炼,这份本真还原回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暂时只思考影片里的世界。画面截至,偶尔反思。 原来都是生活。

 6 ) 时代的印记

                    
      第一次写影评,有点词穷。《狗日子》放映会的时候刚好有事,所以没去看。后来出了碟,于是买了一份,前两天刚看完。
     国内这几年经历不景气,可是电影市场却日益火爆,这点从去年的电影票房上就能看出来。曾经有经济学家说过,经济越不景气的时候,电影游戏这些娱乐产业反而会和大经济逆向上升。当人们没那么多钱出国旅行购物了,总要有点娱乐活动,那就去看个电影吧!
    不过纪实纪录片总是不在这被追捧的行列的,特别是这种表现底层生活的纪录片,看得人总是很少。所以,对这些花费自己数月甚至数年时间,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像苍蝇一样跟随被拍摄者,坚持拍摄纪录片的导演,从心里有种特别的钦佩。拍这部《狗日子》,导演也用了一年多时间。从一开始被老人排斥戒备,到后来老人把他视为家人,这应该也是额外的收获。
    并不做跟电影有关的工作,所以只是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聊聊对这片子的感受。片子里的主角是一个82岁的拾荒老人----张玉锋。他年轻的时候结过婚,但是很快就因为媳妇要分家和媳妇离了婚,他为两个弟弟盖了房子,拾荒供侄儿上大学,他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一辈子。如今他的侄儿都已经上班工作生活的不错,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是却依然自己住在河边拾荒,和一群流浪猫狗做伴。
    纪录片不像商业片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它从头到尾是平淡的,但是中间却有很多感人的点。如果商业片是火锅,麻辣爽口吃的酣畅淋漓,那纪录片就是慢火熬制的青菜粥,细细品味也别有一番味道。
    片子里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他跟那群流浪狗的感情了,这个也是直接影响了片名的因素吧。狗作为一条线,贯穿了片子的始终。这些狗需要他,因为他给它们食物。他也同样需要这些狗,它们给他陪伴,它们比人更能让他信任。他收来的废品经常被人偷,住的窝棚也被偷了几次,上了锁也不能阻挡小偷把他的电视搬走。他说这是个人不如狗的时代,比起人,这些狗更能给他陪伴给他温暖。
    他拾荒换取生活费并不宽裕,但是每天他都要专门给这些流浪猫狗煮饭。河里有快死的鱼,他会捞起来做给猫狗吃。吃的时候每人一块,保证大家都能吃到。有一只狗叫欢欢,胆子特别小,总是不敢来吃,要等别的狗吃完它才敢来吃。老爷子会骂骂咧咧的把其他狗赶开,单独给欢欢开小灶。如果拾荒供侄子上学只是为家庭的奉献,那从这里,我看到了老爷子帮扶弱小的侠义心肠。
    别人给他钱想把狗买走,他不卖。有一次他的老搭档张师傅把一只狗卖给了狗肉店,他跨上三轮车直奔店里把狗赎了回来。再晚去一会,估计那狗就已经成为桌上热腾腾的一锅狗肉了。他对狗有情有义,狗对他自然也生死相依了。
    他最喜欢的狗叫包包。有一天他开着三轮车带着包包去新中村交玻璃,半路包包不见了,叫了半天狗也没回来。天快黑了,他只好回家。回去之后他就一直跟他的老搭档念叨,狗丢了该多害怕啊,明天一早他得早点出门去找。然后一直念叨,它是坐车去的,怎么找得到回来的路啊?难过和焦急的心情显而易见。突然,一个毛茸茸的家伙蹿出来跳到他怀里,原来是包包自己跑回来了。老爷子可高兴坏了,把狗抱着一直说“能耐能耐”,而包包也是按捺不住的高兴,在老爷子脸上又亲又舔。
    比起和狗狗相处的温暖,和人的关系就没那么亲近了。除了家人和老搭档,总是有些人来找他的麻烦,偷东西的小偷,找失物的人,嫌他占道的人。所以在他又一次被小偷光顾之后,他说:这时代,人不如狗啊!他排队买酥饼,却被人嫌弃鄙视,他没忍住说“妈了个逼的你瞧不起人。”
    他怀念过去的时代,怀念毛主席还在的时候门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他给导演展示他在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刺青,刺的是毛泽东语录里的话。他怀念过去淳朴善良的人们,他看到电视里为了钱逼死母亲的姑娘,说:“要我是你爹,我不打死你!”他保持着旧时代的淳朴,善良,侠肝义胆。他的老伙计张师傅不辞而别,然后在一个冬日又悄悄归来,他的高兴溢于言表,也绝口不提之前离开的原因。
    他既倔强又善良,有时候满口脏话却是侠义心肠。老搭档张师傅说,你跟不上时代了!也许他确实已经没法适应这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但是他以他自己的倔强,身上带着旧时代的印记,自由的活着。
    这是导演的第一部片,虽然略显粗糙,但是拍的很用心,也很真实。也许镜头和剪辑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但是已经很不错了。祝导演以后的片子越来越好。

 短评

百人百态

6分钟前
  • 魏四鄰
  • 推荐

猫猫狗狗排成行,拾荒老人当自强。谈笑不忘当年勇,离别始知情谊长。

8分钟前
  • 阿孝咕
  • 推荐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吧!

9分钟前
  • 仲凯
  • 推荐

自食其力的倔老头儿 话粗理不粗张师傅回来和包包走失那里 老头儿真性情

11分钟前
  • 鲜藕大王
  • 还行

狗日子 (2014)

14分钟前
  • dac
  • 还行

跌宕起伏是纪录片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本片没有遇到这样的故事,实属正常。

15分钟前
  • 白颜料4块8
  • 还行

老不如死,苟活不如狗活,技法无可学之处,张玉锋的风趣坦荡撑住片根,大陆游民影潮仍旧汹涌。

20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人不如狗,鞋火葬场。

25分钟前
  • 韻。
  • 力荐

鞋就火葬了吧 鞋我都报案了 包里面还有诗…

26分钟前
  • 勇小兔
  • 力荐

开头给狗的镜头太多,并不能表达什么,只能证明导演功力还不够,不过作为去废品站买过东西和收废品的人打过交道的观众,对里头的情节感触更深

29分钟前
  • 调制解调醒酒器
  • 还行

虽然格局较小,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31分钟前
  • 季轩
  • 推荐

7分。作为毕业作品来说,可圈可点了。虽然粗粝但贵在真实,贴的很近,按时间线来看跟拍有年多两年。素材还是蛮丰富的,不过可以再简练一些。

33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挺好的,老了捡捡破烂,不靠别人,不受气,不看人眼色

38分钟前
  • 卡尔的蓝色汽车
  • 推荐

批评居然这么多...我觉得作为本科毕业作品已经很不错了,题材有意思,主人公也非常有戏,只不过是剪辑稍有欠缺。期待导演更多的作品!

43分钟前
  • 奶奶徐
  • 推荐

题材很赞但是剪辑时导演还不懂得加以克制,所以这部作品并不适合在电影院里面看,很容易胸闷气短。拍纪录片的人有的时候要懂得保护你的拍摄对象,怎样尽量地减少观众对被摄者的误解,更加公正对待一个生命,这其实是一个很需要人思考的命题。

45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一个人的性格,与周遭的格格不入,只与自己的思想境界相融。

48分钟前
  • 风吹沉香
  • 推荐

张师傅出来后变得有意思,作为毕设作品已经很了不起了。

52分钟前
  • ZZH
  • 还行

狗日子,唉,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梦。

54分钟前
  • 明朝王子
  • 力荐

2021-029之前有幸跟冯导睡过一个房间,后来偶然跟师哥聊天发现认识,当时拍片子的机器还是借给他的。哈哈哈哈圈子真小,今天偶然再次翻起来再看,有时候生活中有趣的一些点是要纪录下来的

59分钟前
  • 私奔
  • 推荐

80岁拾荒者与猫狗相依为命,给兄弟娶媳妇供侄子上大学!纪录片https://v.ixigua.com/Nh6CnHT/

1小时前
  • 曹操不吃饭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