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民谣

HD

主演:奥斯卡·伊萨克,凯瑞·穆里根,约翰·古德曼,加内特·赫德兰,F·默里·亚伯拉罕,贾斯汀·汀布莱克,斯塔克·桑德斯,亚当·德赖弗,伊桑·菲利普斯,罗宾·巴特利特,马克斯·凯塞拉,亚历克斯·卡普夫斯基,海伦·洪,杰克·奥康耐,里卡多·科德罗,伊恩·布莱克曼,苏珊·布洛马特,詹姆斯·科尔比,麦克·休斯顿,杰克·莱恩,丹尼尔·埃维里奇,吉纳维芙亚当斯,斯坦·卡普,罗丝玛丽·霍华德,乔治·凯特,比尔·韦登,马库斯·蒙福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醉乡民谣 剧照 NO.1醉乡民谣 剧照 NO.2醉乡民谣 剧照 NO.3醉乡民谣 剧照 NO.4醉乡民谣 剧照 NO.5醉乡民谣 剧照 NO.6醉乡民谣 剧照 NO.13醉乡民谣 剧照 NO.14醉乡民谣 剧照 NO.15醉乡民谣 剧照 NO.16醉乡民谣 剧照 NO.17醉乡民谣 剧照 NO.18醉乡民谣 剧照 NO.19醉乡民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醉乡民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的美国,勒维恩(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谣歌手,生活困顿的他无家可归亦没有固定的工作,每晚得靠朋友们的救济才得以寻得安身之处。可是,尽管陷入了窘境,但固执的勒维恩却不愿意了顺应大众的喜好而做出无奈的改变,也正因为此,他和交往多年的好友简(凯瑞·穆丽根 Carey Mulligan 饰)和吉姆(贾斯汀·丁伯莱克 Justin Timberlake 饰)之间的关系也跌落到了冰点,更让勒维恩感到烦心的是,简的腹中竟然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之后,勒维恩前往芝加哥企图找到一份工作,却在面试之后惨遭拒绝,之后,一无所获的他回到了格林尼治村,继续回到曾经兼职的小酒馆打工。熟悉的场景,熟悉的音乐,熟悉的氛围,勒维恩经历了许多,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留痕 第二季坟地喜事侠探杰克:永不回头(国语版)守夜合金战队灵异医院惊魂记1989楢山节考1958诱杀爱宠大机密英语异形狂飙幽灵连线青年霍元甲之威震津门归乡大侠霍元甲2020我灿烂的复仇寂寞孤心宛若淑女人类世我背后的陶斯缘来圣诞阿霞幽冥(2016)二月泉司马迁痞子超神我在子夜送外卖这很河狸火线警探第一季火线干探之毁灭金牌师姐 金牌師姐小巷名流1985星际迷航8:第一类接触站在你的角度看我第一季一见钟情(国语版)剪辑师换了人间火云传奇厨房噩梦 第八季势要称王三陪保姆编辑部的故事贺岁片黑色追杀令

 长篇影评

 1 ) 《醉乡民谣》:格林威治村的失意者

喜欢民谣的乐迷都或多或少了解6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的那一段黄金往事,在那个时代那个地点留下了戴夫•范•朗克、汤姆•帕克斯顿、菲尔•奥克斯、琼•贝兹、鲍勃•迪安等的闯荡痕迹和醉人声线。这段被当今乐迷津津乐道的音乐往事,却是那一代窘迫音乐人寻找自身价值,到处碰壁头破血流的奋斗史。
科恩兄弟的这部《醉乡民谣》主要是以本片主角勒维恩·戴维斯的原型戴夫·范·朗克的回忆录《麦克道格街的市长》为灵感而写就。原著作品里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和真实的民谣圈音乐家的隐秘生活给了科恩兄弟创造这个故事的整体灰暗氛围和失败者隐隐作痛,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张力。如果说一百万个人当中只有一个成功者,大多数导演都会选择拍那位百万分之一,而科恩兄弟却选择了分母的故事。
萧索的冬日,灰暗的天空,电影营造的是不变的清冷悲伤的基调。萧索的冬日象征民谣音乐人孤立不受常人理解的尴尬境遇,就像勒维恩•戴维斯的妹妹也不理解哥哥的艺术追求,劝他放弃,重新回到那个可以养家糊口的水手工作中。而在勒维恩•戴维斯最困窘的时候,它的确已经想要重操旧业了,但一系列的变故还是促使他到煤气灯咖啡馆继续献唱,铸就他的音乐传奇。灰暗的天空则是说明音乐人前途未卜的命运。前一刻勒维恩•戴维斯还在咖啡馆演唱,下一刻他就被人揍得鼻青脸肿。在台上,他们能自由自在的唱歌表达,但到了台下,又得为了生计而奔波。梦想与现实,那么近,又那么远。
其实,电影里的一处细节体现了更为黑暗的音乐圈秘闻。落魄不堪的勒维恩•戴维斯遭遇重重失败后,再次得到了到煤气灯咖啡馆演唱的机会,然而这确是他的情人琼用身体换来的。在咖啡馆得知真相的勒维恩•戴维斯暴跳如雷,把那天晚上咖啡馆的演唱节目彻底搞坏了。有多少人,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又有多少人,利用别人的梦想,干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在这病态畸形的社会里,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往往是别人眼里浑浑噩噩的失败者,而那些玩弄权势金钱的大佬却成了全名膜拜的对象。
电影里花了大篇幅记录勒维恩•戴维斯心怀希望闯荡洛杉矶的一段插曲。在纽约格林威治村混不下去,勒维恩•戴维斯心存希望,想要在洛杉矶找到识货之人,找到发展的机会。在咖啡馆喝咖啡被赶,在火车站蹭地休息被赶,没有大衣,袜子被雪水浸泡,看到这些你就会体会到通往成功路上直抵心里的阵阵寒意。然而,一路上历经磨难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勒维恩•戴维斯却遭到了无视和冷落,经纪公司对于才华的否定,对商业利益考量的做法,让他无法接受,最终还是打道回府。
影片另一个值得探讨的地方就是科恩兄弟对于民谣圈和音乐的塑造,借助勒维恩•戴维斯和一众民谣音乐人的交集,《醉乡民谣》用精巧的摄影和原声音乐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民谣崛起的格林威治村。影片一开场即是勒维恩•戴维斯在煤气灯咖啡馆演唱《Hang Me,oh Hang Me》,出色的打光和摄影直接将观众吸进了那个圈子当中,从此你就在勒维恩•戴维斯身边目睹了他跌跌撞撞,灰头土脸的音乐之路。我们目睹了他与当时籍籍无名现今却备受推崇的音乐人的生活,音乐人互相资助搀扶,借宿与借钱在他们当中司空见惯。他们怀揣梦想而闯荡,却被现实打得鼻青脸肿。影片最后,鲍勃•迪安出场,此时勒维恩•戴维斯还没与这位民谣界的后来的王者有交集,他只是用眼睛瞟了那个正在唱《Farewell》的小伙子一眼,这又是另外一个音乐传奇故事了。
影片选用的音乐大都以整体展现,科恩出色的剧作没有使电影沦为MV,而这些歌曲是科恩兄弟献给影迷的福利,从此我们又多了一张百听不厌的原声音乐专辑,电影史又多了一部经典音乐作品。
若要在《醉乡民谣》里寻找一抹亮色,非那只金黄的名叫“尤利西斯”的萌猫莫属。这只最后才暴露“姓名”的猫,经历了走失、调包、和回归的猫,就像经过到洛杉矶寻找机会,甚至一度放弃,摸爬滚打,兜兜转转,却最终又回归到格林威治村的民谣音乐人勒维恩•戴维斯一样,想要自由,却又只能受困于束缚才能得以生存。
影片结尾,科恩兄弟给了一个惊喜,像《暴雨将至》《太阳照常升起》等伟大作品一样,《醉乡民谣》采用了回环结构。勒维恩•戴维斯在寄宿后醒来,这次“尤利西斯”没有跟出来,在煤气灯咖啡馆唱歌结束后,他得到一顿暴打,观众似乎又看到了他将一次一次的重复这个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困兽之斗,然而成功呢,它何时到来?这个留给观众的结尾值得细细品味。

 2 ) 请给喵酱一个奥斯卡金毛奖和金球毛线团奖好喵!

演员
喵酱绝壁是电影核心演员!神演技!销魂的背影,深邃的眼神,灵动的身子,炸着一身黄毛从碟子里舔牛奶的时候,下面的费城大婶们的心全都化在一起不分彼此地“aww”出声。

我觉得这个选角非常成功。选角的成功是票房的重要保证,要知道大婶是文艺片夺么重要的一个观众群!抓住了大婶的心!你们就抓住了一切!
这是电影的灵魂!神来之爪!

咳咳……什么你们问其他的演员嘛
伊萨克叔表演很好呀,就是一个活活的卢瑟。活脱脱。人穷没前途还忍不了嘴贱高能吐槽体质,那种“明知说了就会死欲言又止然后还是忍不了嘴贱死就死吧”的心情掌握相当到位。还有芝加哥鞋子被雪弄湿了,在桌子底下偷偷脱鞋取暖的时候,当时瞬间觉得叔的表演天赋都长脚上了……

穆里根演起小婊子来也很有长进,华盛顿广场郑重讨论要钱堕胎的时候十分像回事。祝她早日脱离小白花角色。

古德曼老爷爷不说了,给别人一条活路嘛。

设定,场景什么的:
明目张胆给纽约写情书简直太不要脸了,1号线开过79街66街哥伦布圈圈还都给站名特写。60年代格林威治村真是令人向往……客厅睡满了流浪歌手呀,路上跑着哼哧哼哧流线型的汽车还有路上的老式风衣帽子大雨伞……还有不要对上西区友善的中产阶级这么刻薄嘛。大家连猫头鹰形状眼镜框架都一样是要作死嘛。

与此同时芝加哥=一脚一泡脏雪冻成傻逼躲在火车站还被警棍赶的鬼地方。导演这样真的好么……

乱七八糟的东西进来了:

活学活用摄影自拍技巧:
其实我觉得里面歌儿都挺好听的,可是为什么乐文呆维斯一出来挠琴,大家都觉得立刻从卢瑟变身音乐小王子?
当当当!我研究了半天,答案就是一定要暗背景加侧脸自然光,慢镜头进出丫!只有一边脸,四十五度角光,气质蹭蹭长十斤没商量。
千万不要用头顶日光灯,除非追求的是“嗷嗷肯尼迪先生不要把我送到嗷嗷外太空的”蠢萌效果。

音乐方面:
我啥也不懂,所以这方面就坐听各大神追本溯源,听的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挠啊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遏制不住想回家挠琴的心情!
But poor Queen Jane beloved lay cold as the stone
Lay cold as the stone
渣男其实也想着他的没出世的孩子好嘛(我觉得圣母病又犯了)而且天然呆的特洛伊唱起“俺离老家五百里来路漫漫哎”也好可爱。

还有啥:
我觉得这个片子基本可以算是弗朗西斯夏的姐妹版(兄弟版?)弗朗西斯爱跳舞,大维斯爱唱歌。都是写大纽约的小卢瑟。当然我们乐文更加卢瑟一点。其实卢瑟都深深地渴望有朝一日变身买得起房堕得起胎的社会精英的。好歹渴望一个卢瑟不用蹭沙发的大同世界。但是世界上要是全是精英,想想多无趣呀。想想我大纽约,有那些撞南墙撞到头破血流还是贼心不死的不靠谱青年在晃荡,其实就挺好的。

房价:
布鲁克林那时候一栋房子只要115K!
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

最近片儿真是多啊!冬天放假回来就像饿成傻逼猛然发现冰箱里屯了好多好吃的一样!幸福来得好突然!

 3 ) 民谣里没有醉乡的浪漫

影片结尾,当远景中的鲍勃.迪伦吹着口琴唱起《再见》( Farewell),Wendy和我异口同声:“这不就是我们沙发客的故事?”我是在闲逛到鹿特丹时,从沙发客网站Couchsurfing上认识的Wendy,一位平日在库尔德地区研究民间音乐的荷兰人类学家。

相比我们这些拘谨礼貌的陌生沙发客,《醉乡民谣》的主人公 Llewyn Davis可谓是支有人爱有人厌的流浪猫。在电影故事时间的一周内,他不断从熟人的沙发滚到陌生人的沙发上,身边甚至没有可供其谋生的吉他,而只有一支帮人照料又随时溜走的猫咪。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的状态实在糟透了,搞大朋友老婆肚子的事实也实在窘透了,就连家乡纽约和希望之地芝加哥的天气都和他作对,一场大雪后,廉价鞋子泡满脏水的感觉实在狼狈透了。好不容易来了个配唱机会,走进录音棚弹了一曲《求求你,肯尼迪先生》,“这是谁写的烂歌?”身边主唱尴尬道:“我写的……”那么,今晚方便去你那住一晚吗?

Llewyn Davis,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文青。如果你曾有过摇青岁月,他就是你在鼓楼东大街吃烧烤时,凑上来蹭一碗面喝一瓶啤酒后匆匆赶末班车的“好哥们”;就是你在五羊新村出租屋里沏茶招待一番后,临别时顺走一包烟一根吉他背带的“好兄弟”;甚至可能就是曾经屌丝或者继续屌丝着的你。

可别指望好心的好莱坞能给他一个命运大翻转,科恩兄弟笔下的人物鲜少给你荡气回肠的童话。《老无所依》里老警长唠叨着自己的过去,不再关心逍遥法外的杀人狂魔;《大地惊雷》里的老牛仔抱着小女孩瘫倒在荒原上,绝望呻吟出“我老了”;《醉乡民谣》的Llewyn Davis未老先衰,跟着几乎老死在加油站厕所的经纪人和一言不发的诗人司机,白跑了一趟作为救命稻草的芝加哥,又空着口袋回到植物人老爸的病房前,弹唱一曲后,老爸有了反应,却居然只是尿裤子。电影英文原名《 Inside Llewyn Davis》压根没去暗示什么“醉乡”的浪漫,而只有毫无命运大扭转奇迹的残酷现实,总得有些人实现不了美国梦吧。

就连电影中最动听的那曲、来自故事原型Dave Van Ronk的民谣《吊死我吧》(Hang me oh Hang me)也没一丁点小清新的温暖气息。19世纪的黑色英国叙事民谣扼杀了1950年代的美国牛奶砂糖猫王式歌谣,却没有让Van Ronk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反战、叛逆的“好时代”却让影片结尾初次登台的鲍勃.迪伦赶上了。而作为其老师的Van Ronk却以Llewyn Davis的身份,被科恩兄弟假设在酒吧外被他人打倒在地。

去年3月在纽约时,我曾拜访过这家名字更换了多次的酒吧,台上的乐队操着班卓琴唱着热闹的美国乡谣,兴奋的主唱站到架子鼓上高呼:“我实在热爱自己,每个早晨都要念着自己名字打飞机”,或许又是一位怀才不遇的Llewyn Davis

 4 ) 《醉乡民谣》:没有一种痛苦是美丽的。

    我从影院回来,坐在沙发上脱靴子,又是大雪。我学艺术史的室友突然问了一句:“你说我如果下学期不学意大利语了会不会很无聊啊?”我想了想她上学期背单词练发音时要死要活的表情,说:“大概不会吧。”她说:“啊,人们总是在刚刚离开自虐的那段时间特别孤独。”
    《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简单看来,就是讲的一个民谣歌手(folk song singer)自虐的故事。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也并不是自虐,只能是主角Llewyn Davis的原型Dave Van Ronk生的早了一些,当他穷困潦倒的时候正比民谣的黄金时代早了那么十年。
    影片非常巧妙而讽刺的通过几乎完全真实的民谣歌手Dave Van Ronk的故事告诉观众:一个有才华的loser(失败者)也是都是loser。主角在小酒馆里的演唱并不能让听众欲罢不能;他连家都没有,提着吉他到处借睡沙发;他睡大了朋友的女朋友的肚子,为了流产费甚至去做自己很不屑的和声;他永远不被当艺术家对待,被请吃一顿饭还要“献唱”一首;他千里迢迢的搭便车去芝加哥面试,只唱完一首歌便被否定了:“你肯定不是新手,不过你就是……不够好”。这就是两个导演科恩兄弟的高明之处,其实如果换成任何其他的好莱坞导演,那么不能免俗的最后总会有一种黄金年代前夕梦想被无情的黑暗现实践踏的无奈,可是从头到尾的黑色幽默和粗口,最主要的是导演对其他小角色的选择,让人看完之后除了唏嘘,还有一种坦然:如果路就是这样走的,你还有选择么?
    《醉乡民谣》观影全程就像是真的坐在了小酒馆里顶着昏暗的灯光喝一杯加冰的纯威士忌,几乎整首的Hang me, Oh hang me演绎很考验演员的功力。即使是完全可以在三脚架上完成的对话筒的特写依旧由手持摄像机完成,很古朴笨拙的可爱,也是享受。影片一开头的歌词就已经戳中泪点:Hang me, Oh hang me, I’ll be dead and gone. (绞死我,绞死我吧,我会死去,我会离去。)
    那只来去自由,经常逃跑的棕色小花猫,眼睛瞪的圆溜溜的,那个总是穿着美国士兵制服的对音乐纯粹对朋友简单热情的小歌手,那个总是叼着烟的最后不了了之的被交警抓走的前朋克歌手现司机,那个不计前嫌总是给Llewyn Davis留沙发,却逼着他在席间像廉价艺人一样献唱的教授……科恩兄弟其实娓娓道来一个无关梦想,关乎生活的故事,细细雕刻出来的确实一个年代。最后的小酒馆里接替Llewyn Davis上台的正是鲍勃迪伦(Bob Dylan),美国数一数二知名的民谣歌手。
可是Lleywn Davis从小酒馆后门出来的时候还是被打了。跟影片一开头他被打做呼应,似乎整个故事是个插叙,但科恩兄弟向来喜欢藏深意,也许这也预示着一个轮回——就像之前说的,有才华的loser,也是个loser——多么讽刺。
    Llewyn是一个威尔士名字,这是他在搭车去芝加哥的时候在车上跟那个肥佬说的,那个只有在自己的朋克司机开车的时候才会戴着墨镜和帽子睡的像死过去一样,在Llewyn开车的时候却精神矍铄的跟他说话,似乎也是一种奇异的惜命的行为。他知道了Llewyn的身份之后用手杖戳了戳他的吉他:“A folk song singer with a cat. What are you? A queer? (一个带着一只猫的民谣歌手,你干嘛的?同性恋么?)”
    Llewyn在大雪的芝加哥蜷缩着身子走在雪地里,鞋袜尽湿,被唱片经纪人干脆简单的拒绝了之后走在寒风中,他所有的家当只有一把吉他和一个包,他还要想法子回纽约去。其实唱片经纪人还是某种程度上肯定了他的,经纪人坐下听他唱完了一首歌,说他只是不够好,也提出了可以跟其他人组乐队(其实还是做和声)的建议,但Llewyn拒绝了。他坐在一家小饭馆里喝一杯咖啡喝到被人赶出来,睡在中央车站里被警察赶出来,芝加哥即使是艺术之都,可是哪里是属于他的地方?
    如果很难想象那样的芝加哥的话,笔者摘了一段白先勇写在《寂寞的十七岁》封面上的话:
    “年底耶诞节,学校宿舍关门,我到芝加哥去过耶诞,一个人住在密西根湖边一家小旅馆里。有一天黄昏,我走到湖边,天上飘着雪,上下苍茫,湖上一片浩瀚,沿岸摩天大楼万家灯火,四周响着耶诞福音,到处都是残年急景。”
    Llewyn搭别人的车连夜开回新泽西的时候不小心在路上撞到了一只小猫,车上放着轻柔仙气的女声,他下车去检视,那女声从剧情声(diegetic sound)就这样自然的过度到了非剧情声(non-diegetic sound),小猫一瘸一拐的隐入下雪的森林里,皎洁的月光,被撞了一下居然还没有醒的车主,凛冽的天气,让这一切都好像是做梦,那只一瘸一拐的小猫就像是Llewyn:没有死,就只能继续走下去了。
    有好多“成功人士”在后来被采访的时候都会被问到一个极其没水平的问题:你觉得那个时候的苦难对你来说是不是一种财富?
    没有一种痛苦是美丽的,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丑恶扭曲的。我们没有必要坐在成功之后的台阶上去缅怀那些穷困潦倒而不得志的日子,世界上的每个人年轻时都经历过这样的日子,有的穷途末路,有的甚至想要了断了自我,能真正从自己苦难的过往中坚毅的成长出来的人也还是万分之一的。
    这也许是一种消极厌世的观念,可是毕竟如果每件事都像好莱坞描写的那样Llewyn跑去芝加哥之后就应该一曲成名,不仅一雪前耻生活富足,还提前开启了一个时代。可是生活就是生活,如果这就是生活,你还是要走下去。
    不过,如果没有经历过被痛打,被瞧不起,被不理解的生活,你还有这个自信坐下来谈论音乐这种灵魂一样的东西么?
    民谣音乐的特点就是抒情,忧伤,令人思乡,《醉乡民谣》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用胶片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矫情的把民谣音乐从视觉上带给了观众。

 5 ) 失败的人和时代的挽歌——电影《醉乡民谣》解读

         失败的人和时代的挽歌——电影《醉乡民谣》解读
                                                                   魏 丹
       作为独立电影人的科恩兄弟,导演了一部与众不同的音乐片《醉乡民谣》,不仅延续了他们的一贯风格,更赢得了2013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这部电影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显现出科恩兄弟的独特风格和高水准, 科恩兄弟的电影既有商业元素的标志,又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他们的作品同时具有的娱乐性和深远性使得电影难以解读,然而其作品却总是在关注普通的民众,《醉乡民谣》是科恩兄弟电影作品中非常独特的一部。
一、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科恩兄弟的电影常常讲述失败者的故事,伊桑曾坦率地认为“事业到后来很容易就会变成职业。当你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崭新且令人激动的。这种感觉一去永不返,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你开始踏出第一步,一切就都在走下坡路。
       影片《醉乡民谣》中的主角卢恩就不是一个励志的成功人士,而是一个沮丧的失败者。电影中卢恩的生活困顿落魄,他寄宿在朋友的沙发上,靠在酒吧演唱谋生;甚至他事业也没有起色,录制的唱片无人问津;他甚至要借钱度日,片中他爱的吉恩对他的评价也非常糟糕,和他的对话满嘴脏话。电影的开始是卢恩在小酒吧演唱完一曲,就在漆黑的后巷被狠揍一顿。随着电影的展开,这个小人物尝试着做出改变,他经历了一次从纽约到芝加哥的旅行,最终无功而返。这个有些才华的民谣歌手生活中处处碰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倒霉蛋和失败者。
       整部电影中隐藏着一类卢恩一样的失败者,这些人和卢恩又构成了强烈的对照。首先是吉姆和吉恩,这对男女二重唱既是和卢恩一样的民谣歌手,又是卢恩的朋友,他们同样靠在小酒吧演唱为生,但又与卢恩有有明显不同,在吉恩和卢恩的一次争吵中,吉恩指出了差异,相比吉恩和吉姆一直在努力进入主流音乐圈,卢恩拒绝成立组合,也相当排斥演唱流行歌曲,从吉姆创作、录制歌曲《Please Mr. Kennedy 》中可见一斑。其次是并未出场的麦克,麦克是卢恩曾经的搭档,电影中没有交代他的死因,我们却可以从他们曾经合作的歌曲《If we had wings》中明白,麦克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因为承受不了压力和理想的破灭而跳下华盛顿大桥。而麦克的死亡也给卢恩带来了巨大的阴影,不仅是组合的破裂让卢恩的歌手生涯变得日益艰难,他无法进入主流音乐圈(60年代十分流行组合音乐人),而且带给了卢恩巨大的精神打击,他在演唱歌曲时,拒绝朋友莉莲哼唱麦克的合音部分;也拒绝再一次成立组合。这些围绕在卢恩身边的人物构成了一个时代里的底层艺术家的缩影,影片的背景是60年代的美国,正是民谣黄金年代的前夜。由此来看,卢恩对音乐的坚持是那个年代里一群人对音乐的坚持,卢恩的失败也映射了一群人的失败,这才是电影打动人的地方。
       卢恩的人物原型是60年代民谣歌手戴夫•范•朗克,但电影却不是民谣歌手的传记片,电影中卢恩的失败就有真实情况有出入。卢恩的失败可以看作是命运的偶然,他在芝加哥面试失败,又失去了一炮而红的机遇;也是命运的必然,卢恩尝试妥协成为一名水手(这是之前他非常看不起的职业),但命运最终没有让他得偿所愿,他没有成为水手,而且连身上仅有的钱也没有了。兜兜转转之后,卢恩又回到原点,继续在小酒吧唱歌。
二、电影中特殊的符号
       电影里除了剧情发展需要的角色之外,往往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角色,他们承担的是一种象征意味。
       首先是无处不在的猫。电影有趣地将卢恩的挣扎、抗争投射到猫的身上,所以片中出现的猫和卢恩基本上是异质同构的。刚出场时,猫从卢恩开门的瞬间溜走,就已经暗示卢恩试图冲破现状;紧接着猫从消防通道彻底逃走,之后卢恩开始踏上去往芝加哥的寻梦之旅;卢恩返回纽约时撞上一只猫,车上残留的鲜血暗指着卢恩抗争时付出的代价。在夜色中,卢恩与猫凝视的一瞬间完成了二者的同构,猫就是卢恩。影片中卢恩抓错的猫暗指卢恩的迷失;走失的猫最后又回到了教授的家中,预示着经历过一番头破血流的抗争后,卢恩再一次回到到原来的起点。由此看来,猫其实就是卢恩的隐射。有趣的是猫叫做尤利西斯,这个名字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这部史诗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赛(罗马名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取胜后及返航途中的历险故事,奥德赛经历了十年漂泊,最终和家人团聚。电影中这只猫从走丢到回家,借鉴了这部著作,又将这样的流浪赋予了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其次是卢恩前往芝加哥的路上遇到的两个人,爵士乐手罗兰•特纳和演员约翰尼•菲伍。罗兰•特纳对卢恩的不屑与嘲讽、约翰尼•菲伍对卢恩的冷淡都象征着同时代人对民谣歌手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罗兰•特纳的一段话,“不管我做什么,就是无法成功,我简直就是一事无成。我的人生就是一盆狗屎。我不清楚自己如何制造出了这样一盆狗屎。” 其实爵士乐手罗兰•特纳和演员约翰尼•菲伍也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他们的存在验证了一个群体的存在,而他们俩在卢恩逐梦途中消失(罗兰•特纳倒在厕所,约翰尼•菲伍被警察带走),都预示着这趟旅行的结局。
三、电影的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可以看出导演的拍摄意图,科恩兄弟擅长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来表现人物情绪,凸显主题。
     《醉乡民谣》中常用特写镜头对准人物面部表情,配合大面积的明暗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在电影开头,声音先行,紧接着是话筒的大特写,镜头平移后,卢恩的头部特写占据右边屏幕,灯光只照亮卢恩的半边脸,随着镜头的微晃和主角身体的自然晃动,明暗不断在卢恩的脸部变化,传达出主角内心的微妙情绪。紧接着镜头拉开,我们发现卢恩正在一个灰暗的小酒吧演出,狭小逼仄的小酒吧里各色人物出于一种阴暗浑浊的画面中,使得在舞台上的卢恩身上具有明显的孤独感和与人群的疏离感。
       还值得一提的是,《醉乡民谣》巧妙地运用音乐来推进剧情的发展,音乐的功能在于给人物不同阶段的情感做铺垫,让观众能够进入角色的心理世界,呈现出特有的张力。片头歌曲《Hang Me, Oh Hang Me 》中的压抑和无奈,《Please Mr. Kennedy》显出的搞笑和不适。其中也有例外,在号角之门演唱《The Death of Queen Jane》时,导演将镜头缓慢地推进,人物的情绪也随着音乐慢慢展露,当观影的期待着卢恩将实现命运逆转之时,音乐巨头巴德•格罗曼斯面无表情的形象占据了整个屏幕的正中央,卢恩并没有成功,这是电影最直接地展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种情绪与现实的反差不仅仅是故意为之的黑色幽默,更传达了对主角命运的调侃和反讽。看似卢恩的失败来自现实的偶然,但影片最终都将失败归结于命运的不可预测和必然,《Please Mr. Kennedy》的大红并没有给卢恩的人生带来转机,就如同命运对卢恩的玩笑,让他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一无所有。
       电影的构图也配合着人物的发展,科恩兄弟的电影似乎特别钟爱狭小的空间,例如卢恩在敲开吉恩的房门时,卢恩出在画面的中间,画面中狭长的走廊和两旁的门构成了一个狭窄局促的三角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卢恩窘迫现状的写照。约翰•古德曼饰演的罗兰•特纳用庞大的身躯占据汽车的后座,都具有象征意义。电影中不时出现拥挤的酒吧、狭窄的走道和逼仄的车内,也不同程度地展现卢恩的生存空间,也揭示电影的主题。
四、电影的主题
       电影的开头与结尾是同一个场景——卢恩在小酒吧演唱之后在后巷被陌生人揍了一顿,然而这绝不能看作是一种重复,从内容上说,开头并没有完整地交代卢恩被打的原因,从而给观者设置了悬念;从形式上说,这样的安排十分完整地展现了卢恩人生的一个阶段,呈现出一个环形结构,卢恩从不满现状到出走芝加哥,最终又回到小酒吧;从主题来说,这样的圆形结构其实隐射了一批卢恩这样的失败者,在挣扎徘徊之后还是回到了原点,从来展现了小人物的悲喜和命运。
       那么卢恩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电影故事表面是卢恩的一次人生历程,其实这又是一次芸芸众生要经历的生命历程。科恩兄弟电影中常常出现的命运之手总是折磨着这些底层的小人物,电影更应该被看作是对命运的解读。《醉乡民谣》的主题跳出了反映创作个体的悲喜这个狭小的圈子,而具有广泛的指涉意味,卢恩的失败和孤独更是一种广泛意义上命运。卢恩的挣扎和失败,是一种无意义的虚幻运动。卢恩的人生中存在很多偶然因素,比如搭档麦克的死亡使得组合被迫解散,比如卢恩放弃了歌曲《Please Mr. Kennedy》的版权,结果歌曲大热等等。但卢恩的失败又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既有卢恩的个人因素——他的不愿妥协,也是大时代的背景使然,整部电影笼罩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情绪(画面的灰蓝色基调),这部电影既写出了一群人,也写出了一个时代;既有个体生命的伤感,也有时代的感伤。在广阔意义上去关照个体的人生和生命,才能获得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6 ) Inside Coen brothers

Upon Steve Jobs’ death, Apple released a one-hour interview from 1994 with Jobs and a computer company called NeXT in memory of its creative father. As a very organized and self-aspired speaker, Jobs always gave the best composed yet inspiring interviews. However, unlike his powerful Stanford Commencement Speech which was about the pride of making history, the back-then already-succeeded Steve Jobs showed his rare humility. On his legacy, Jobs elaborated how Apple and Mackintosh were not Renaissance paintings that would last two centuries for people to admire, they would become obsolete and forgotten very quickly. He repeated the word ‘obsolete’ over and over, emphasizing how what he had done was just one thin layer of sediment in a mountain. People who are enjoying the scenery on top of the mountain would not know or remember the past or the buried. Only some rare geologists may come along and have an appreciative smile about the little obsolete layer he contributed. This humbling remark showcased how much of a visionary and perfectionist Steve Jobs was. It is the ultimate confession of a true artist. Jobs spent his entire life advocating his puristic idealism about the art of technology. Lucky for him, he did not have to make compromises. He made the exceptions into rules. As a survivor and a winner, he was grateful for being remembered by even an appreciative few. Not everyone is as lucky as Jobs. Certainly not the fictional folk singer Llewyn Davis in Coen brothers’ new film “Inside Llewyn Davis”. Llewyn Davis is not Dave Van Ronk even though the script is loosely based on Von Ronk's memoir. He is certainly not Bob Dylan despite of being in Greenwich Village in the 60s. Llewyn Davis is simply not real; or even if he is real, we will not ever have heard of him because he represents the musicians who struggle to make a living out of their dreams, who do not lack the talent but the luck. He is too stubborn in his pursuit of music, too unrealistic in his isolated existence and too lonely even for the cat (who, as it turned out ironically, is called Ulysses). I quite disagree with New Yorker’s interpretation on Coen brothers’ intention with the gloomy weather and constant snow. I don’t think the Coens are trying to make the audience feel sorry for Llewyn (he alienates himself almost perfectly), they merely show that Llewyn Davis is a choice, a consciously desperate yet uncompromised choice. The movie itself is written and directed out of that choice. It’s exquisitely comic yet carefully angry. Every now and then, the audience see hints of Coens’ applause to the folk singer with a cat. Even in John Goodman’s mocking comments on Llewyn’s music partner (who killed himself upon pressure of life): “George Washington Bridge? You threw yourself off the Brooklyn Bridge, traditionally! George Washington Bridge? Who does that?” For the Best Director speech for “No Country for Old Man”, Joel Coen thanked people for “allowing [him and Ethan] to continue to play in their corner of the sandbox”. They are, at heart, just two peculiar film makers who got lucky. Llewyn Davis is the Bob Dylan who never succeeded, and the Coen brothers who didn’t make it. Inside Llewyn Davis lie the genuine, artistic endeavors that insist on its untainted vision; Inside Coen brothers, there is gratitude to luck and salute to persistence. A movie about folk music, “Inside Llewyn Davis” is Coens’ beautiful love letter to the tried, the failed and the uncompromised.

 短评

猫像是Llewy自己的生活轮回,带回的猫和Llewyn一样寄人篱下;跑丢又追回的猫却不是原本那只——为交堕胎费放弃版税,结果一事无成;撞伤野猫——先后被两个老板婉拒;跑丢的那只自行回家——轮回。猫叫尤利西斯——希腊神话中漂泊多年的尤利西斯,与Llewy划等。

1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深夜有人在街上大笑,纽约的确是个可怕的地方,你在好几英里外都听得见笑声,你会觉得那么孤独,那么沮丧。他妈的金钱。他妈的爱情。到头来它们总会让你难过的要命。——塞林格

11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科恩兄弟用一个有才华的loser永远是个loser的故事让我回到了此前一直纠结的选择之中,他没有用坚持梦想做自己的烂俗蒙蔽你,也没有用认清现实的故作成熟打压你,只是用一首首溢满人心的民谣,一个个猫眼里快速掠过的站名,让主人公回到原点带着同样态度唱同一首歌,讲同一个笑话,告诉你选择没有对错。

14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看完赶紧拍拍衣服,免得沾上一身穷气

1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一曲失败者之歌。整部片子形成一个失败者的轮回,从头到尾,仍在原地。并不励志,也不会有什么太深的东西。这大致是说,在那个时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怀揣有梦想,并为梦想奋斗过,可惜,最终他们失败了。很舒服的音乐,又间有科恩兄弟的冷幽默(可补入很多男主的内心吐槽)。很舒服的电影。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如果一首歌不像是新的,也永远不会变老,那就是民谣。

26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力荐

Bob Dylan时代的前夜,有一个唱民谣的loser抱着一只叫尤利西斯的猫,从纽约到芝加哥,东奔西走,碌碌无为。科恩兄弟在遍地励志的好莱坞讲一个loser的故事,不是说多可悲,而是说既便是loser,也有人这样可爱可恨有情怀地活着 #年度最好听电影 “余音绕梁”#

28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打光实在太过温柔。给所有曾经或正在被生活击倒的人。生活是个泥潭,我们都身陷其中,没有光辉高潮和灿烂结局,转了一圈什么都没有改变。地铁一站一站行进也是流浪,真高兴纽约还是那个纽约。

33分钟前
  • Line
  • 力荐

这个精致小品,不是奥斯卡的喜好,却是影迷心中的佳酿,散淡平和的情绪和失败民谣歌手刚刚合适。即便这样,科恩兄弟还没放弃一贯的黑色标签,往返芝加哥在路上这一段真有神秘主义气息,雪夜开车就是一首诗的质感,灵魂出窍一般的意境,而那神出鬼没名叫“尤利西斯”的猫就是歌者的灵魂。

3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开场即抓住人,一秒之内沉醉于那些音乐,美到想哭,给前半小时5星。后面的剧情没有提升乃至一路下滑不痛不痒,好听的歌少了,最抢镜配角的那只猫也不见了,又只能给3星。综合一下,加上之前歌曲印象分太深,还有年度最佳开场,以及《Five Hundred Miles》,4星差不多都是音乐的作用。

4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我想变成一只猫,和这个loser歌手结伴同行,一起缅怀一个逝去的民谣时代——哪怕最后走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温柔而又冷冽的科恩兄弟,将音乐路上的苦趣一点点抖落出来,那种感觉就像行走在雪开始融化的都市,泥泞中传来乍暖还寒的气息。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没有在深夜后巷被人狂揍,不足以谈音乐、文艺跟梦想啊。在一个谁都可以尽情挤兑、开涮甚至直接否认文艺青年的时代,看这样一部的电影,真是对大家都好啊……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歌好听,中二病部分自行跳过,酒吧老板的名言“有人来听歌是想睡jean,有人来听歌是想睡jim”简直可以裱起来送给婷婷君,嘻嘻。

50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非常独特的“拍了等于没拍”的,无法定位的电影,神秘的环状结构很科恩,其余彻底颠覆。有后劲,有诗,难以描述。

5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主角的命运各种失控,其实有点【冰血暴】的意思,但碍于是部关于loser的民谣小清新,这些恶趣味的东西顶多让人觉得是命运的玩笑,也凸显了坚持梦想这一路上现实的残酷和生活压力。出入意料的各种小黑色的转折,但留白式的处理也没改变主角之后的动作,反而开放式的处理相当的欧式文艺片。★★★★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科恩兄弟已把整个电影拍成了民谣,那种年代的香醇,过目即醉,无可救药。

59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柔光把电影里的每个人都照得好美,Llewyn放弃了三只猫,两个孩子,一个女人,甚至连最后的梦想都要放弃,这样的loser最后在循环往复中原步踏地,却依然为他的坚持心酸难过,谁都有失意的时候不是吗?音乐很美很享受,电影总觉得还少了点触动,四星吧。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生活一团糟 犹如那看起来无尽的寒冬之旅 但当他一开口 天都亮起来了

1小时前
  • 飘飘然
  • 推荐

民谣一分钱也不care。片子看得堵人心口。那双跳过雪后,湿叽叽的鞋子,妈的真像穿上也受罪,脱下又太冷的,尴尬得要死的人生。

1小时前
  • 匡轶歌
  • 还行

撸了几十遍预告,听了两个月原声,换剧照当桌面,心里早就对电影有个自己的大致形象,醉乡民谣四个美好的字眼,和真正看到的这部片子如何都不重要了。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