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

正片

主演:余男,于谦,乌吉穆,邵何之杰,徐玉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亲爱 剧照 NO.1亲爱 剧照 NO.2亲爱 剧照 NO.3亲爱 剧照 NO.4亲爱 剧照 NO.5亲爱 剧照 NO.6亲爱 剧照 NO.13亲爱 剧照 NO.14亲爱 剧照 NO.15亲爱 剧照 NO.16亲爱 剧照 NO.17亲爱 剧照 NO.18亲爱 剧照 NO.19亲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亲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陆雪妮(余男 饰)是一名日企的高管。最近,日本母亲的离世使她身心倍受打击,白天神情恍惚,夜里经常被骇人的梦魇惊醒。原来,母亲是战争留下的遗孤,多年来,雪妮一直和孤独的母亲及年幼的儿子步步(邵何之杰 饰)相依为命,身边除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律师(于谦 饰)外,她再没有可以说知心话的人。就在母亲的后事处理完结时,一个东北老太太的突然出现又在雪妮的心头打响惊雷,原来她才是自己的生身母亲,雪妮不得不接受这个严酷的现实,但五岁的儿子并不喜欢这个来自农村的老太太,一家人在磨合中相处着。为照顾母亲和儿子的感受,雪妮准备换一下目前的工作。在一次例行体检中,母子的血缘关系却发生了惊天大逆转......奥兹国的桃乐西漩涡:主权的曙光终极悬案无法相恋的两人/两个不恋爱的人秋刀鱼之味阿盖尔:神秘特工暗夜呢喃离秋目的地:杜斯伯里海贼王真人版无人注视顽皮家族曲面怪谈新耳袋 开启不能篇鬼纳特归来新世间路与爱同居2灿烂阳光心有灵犀惹事生非南拳王妈妈的神奇小子(国语版)蓝宝石指环赎金风暴爱丽丝与杰克妮基塔第二季最后机会大学第二季营销伎巧第一季陷阱蚁人(原声版)体坛秘史:美洲杯世纪之战红木大屠杀:歼灭欲望号列车(粤语)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馆我就死而无憾剧场版倩狐传如果我留下英雄们: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换脸校花云之国面具之下2015诡影迷情妻子的选择之妻子自保手册鼠胆英雄神迹2022

 长篇影评

 1 ) 人到中年,关于孤独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囧,本意是想看赵薇的那部,差了个字机缘巧合把这当成亲爱的来看了,听人介绍备好纸巾准备哭成狗呢,还以为泪点变高了
不是抱着那种准备哭成狗的期望来看的话,也是不错的电影,干练冷漠的白骨精被一起认亲的乌龙事件中的老太太慢慢软化的故事
电影里某个时刻好像真的能理解那种压力与孤独,人到中年,离异,一直以为是生母的人去世,凭空出现的亲生母亲
身居要位,高度有压力的工作,职场上没有人因为你遭遇不幸而同情你,同事的冷漠,上司的压迫,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而孩子还小,会无理取闹 任性撒泼,心力交瘁。。。生活好像在一个死胡同里,怎么都走出去的无力感,女强人真的不是那么好当的,好在还有钱作为支撑
可以不用为花钱而窘迫,吃任何高档餐馆完全可以不考虑钱的因素,只因不合胃口而换一家,旅行只为自己喜好
而穷逼只有好自为之了。。。没有钱好歹不要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遇里。。。。说不清是种怎样的状态,不要让自己被现实绑架?让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但是像电影中那样的情景,除去小老太那样戏剧的出场,哪里是个突破口呢。。辞掉工作?好像不大现实,经济来源全靠它了,虽然电影里后面辞掉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孩子?这种时候就是个小恶魔,跟你犟,你说什么偏反着来,不能打不能骂。。。真的是无力。。。
想太多了。。。好可怕。。。突然想到可能有个好的同伴可能会减轻很多。。。所以,问题回到,论找一个好伴侣的重要性,没有爱情也至少要是个好搭档。。。

 2 ) 放下小陌生,拿起大相爱

文/司马平邦

亲,是人与人间物理性的关联,爱,是人与人间化学性的情感。

有了前者,必然有后者,但有了后者,却未必有前者。

而若没有前者,却有后者,那便是大爱。

有些电影的故事所以好,对创作者来说,他们是用倒推的方式,即让两个本来没有任何物理性关联的人,发生出那种化学性情感,甚至是先固化了他们的化学情感,而再去回头建设他们那本来毫无关联的物理联系。

几年前,导演蒋钦民曾拍这一部叫《纯爱》的电影,表的便是当年参与侵略中国东北的日本拓荒团团民1945年在日本战败后从黑龙江省的各地汇聚到哈尔滨,再悲惨地离开中国回到祖国的往事,一段如此历史条件下,却发生在一男一女,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之间的化学性情感――爱。

2011年,黑龙江省方正县,地方官不知哪根筋搭错,居然给当年死在那条逃亡归国路上的日本开拓团团民立了一块巨大石碑,以期促进日本友好引进日本投资,没过多久,这碑便被愤怒的中国老百姓给砸了。

这便是当年那批几万人的开拓团团民的命运,他们不算是日本军人,但却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他们又大多命运悲惨,只不过是军国主义的炮灰。

这亦是一种复杂而难以言述的命运和情感,其实本人小学的美术老师亦曾经是日本开拓团团民当年留在中国的遗腹子,在1990年代他已经是成年人后,回到祖国,所以,这次在观看《亲•爱》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想到他;电影中余男饰演的陆雪妮的养母,其实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的生活与当年我的那位美术老师的经历多半相似。

他在小学时教了我很多基础的画画技巧,是一个随和愉悦的人,所以,至今我也难以将他与方正县那块冷冰冰的“鬼子碑”上写着的侵略者们联系到一起,其实,这也就是一种情感,超越或者掩盖了理智的情感。

虽然,这些只是《亲•爱》这部电影的铺垫,但若不能对这种复杂微妙的情感有所体验,也很难体会到创作者在电影中的用心。《亲•爱》是哈尔滨籍女导演李欣蔓的处女作,能创作出这样一部电影,我相信与她地道的东北人身份有莫大关系,也许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也与我一样遇到过那位老师之类的什么人吧。

李欣蔓给自己的电影设立了一种复杂的,用常规语言难于言述的“化学性情感”,但让她可以正确充分地表达出这种情感的,还是她同时也找到了一种较为个性化的“物理性关联”。

驻上海的一家日企的高管陆雪妮(余男饰),在自己的日本母亲的逝世之后,她一直被悲痛和噩梦缠绕,这让她有机会知道自己还有一种被隐瞒的身世,她曾是母亲当年从中国回日本时领养的中国孩子,而她的母亲美智子,曾是一位日本开拓团团民的遗腹子,亦由中国的普通家庭养大,1984年由哥哥接回到日本。

另一位来自东北农村、操浓重黑龙江中部地区口音的老太太――她的生母从天而降,打乱了陆雪妮的生活,虽然这对经历迥异的母女终于在磕磕绊绊中找到共识和谅解,而陆雪妮的儿子步步更先期接受了这位突如其来的姥姥,不想,一份体验报告却显示,其实她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本是一场误会,一位当年失去了女儿的农村妇女,和一位当年被人领养的女孩,其实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物理性间隔),但她们最终能不能拥有可以超越这种物理性间隔的亲情(化学情情感)呢?

我尤其欣赏李导演为了结构这对奇妙、纠结的亲与情,而为本片设置的特殊结构――声画错位,即当年的日本女人美智子给中国养女留下的一封封书信,成为陆雪妮与她新认的中国母亲再一次找寻回失落的亲情的线索,画外声音的陈述,与画面内容的表达形成了严重的内容错位,但无论是观众还是画面中人,又都因由这种错位渐渐找到故事背后真正的人生感悟;又或者说,越是当这种声画错位趋向分野强烈之时,处于错位中两个人的情感却越发靠近,也就是说,物理性间隔越大,化学性融合越强。

这就是好电影的力量,它能够动用画面的、音乐的、表情的电影语言,亦能启发暗示的、窥隐的、互动的情感诉求,一起为这个故事看似不可能达到的终点筑路修桥,尤其让如此复杂、纠结的历史背景和如此复杂、纠结的人际关系下的思想和情感可以由如此复杂和纠结中突破而出。

情感的突破,恐怕才是这部电影内容的最终诉求,导演并没有为这样一对误会亲情的母女和这样一个假性的家庭树立一个必然的终点,而只是让她们的情感和愿望正在突破物理性的藩篱。

虽然,私以为,电影到此就嘎然而止,有点儿落入开放性结局的小俗套,不过,看过它半个月以来,我自己也无法为片中人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结局,《五灯会元•释迦牟尼佛》里说:“佛曰,放下著。”这更多的是指心灵上的放下,放下一点贪嗔痴,放下一点执着,放下一点愚昧,而《亲•爱》要表达的,应该是放下间隔、放下陌生和放下犹疑吧。

 3 ) 串串OS 和美化一点Bug [全剧透]

女主:陆雪妮
女主日本养母:高岛美智子(李千华)
女主生母:王玉芬
女主错认生母:姥姥
————————————————开始串联OS—————————————

OS声音主人:高岛美智子
日本长野县人,1941年随父、兄,以开拓民身份落户中国东北。
1944年,美智子父、兄,相继前线参战(推测战死)。(Bug2)
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宣布投降,只剩妇女儿童的千余日本开拓民开始返乡或逃亡。
逃亡路线:方正县-哈尔滨-日本。

日本开拓者逃亡至松花江途中,因为幼小孩子拖后腿原因,
集体自杀了一部分日本妇女和儿童,美智子母亲在冰冻的河面把饭团给美智子,
让美智子活了下来。中国妇女路过,收养了美智子。(Bug1、3)

在中国母亲抚养长大后的美智子与雪妮父亲(中国人)在青年俱乐部一次华尔兹舞会上认识,
雪妮父亲追求美智子并在一起,美智子在副食店上班。

1970年,不能生育的美智子从中国农妇王玉芬处收养一女,在大雪夜带到丈夫身边,
丈夫命名此女:雪妮。

美智子,丈夫,雪妮一家三口住在哈尔滨俄式老房子内。
可能是教职工大院儿,邻里对这特殊的一家总是议论纷纷。

一次雪妮旷课闲逛至美智子工作的副食店门口,
美智子责问雪妮为何不上学,雪妮答:同学说她是日本鬼子。

但仍然有跨越政治的人情在,从不讲话的朝鲜女人会偷偷塞给雪妮核桃,
粮店的面条爷爷会经常给雪妮家很多碎面条。雪妮一家的条件十分不好。

在政治运动中,雪妮一家被批斗,雪妮父亲被摔死,
美智子头发被剪光,他们一家生活在唾弃和白眼儿里。
(所以雪妮把父亲的坟迁出哈尔滨,痛恨东北的童年。)

中日建交后,美智子哥哥因美智子母亲去世,
找寻美智子,美智子带着雪妮返回日本,并呆了两年半。
雪妮跟随美智子回日本,雪妮在日本学习,成绩优异。
美智子哥哥劝其留下,但已经在中国生活四十载的美智子,已全然不会日语。
被日本人认为是中国人的美智子,认为埋着丈夫遗骨的中国才是不得不返回的家乡。

后,美智子携雪妮返回中国,旁人对日本母女好奇侧目,
少女雪妮反感中国,向美智子表达了希望再次回到日本。
(为后来解散上海分部,上司请雪妮回日本,雪妮爽快答应作伏)

雪妮工作出色,结婚生子,并支付起美智子美容社交的贵妇式生活,
而美智子也乐在其中。(所以后来雪妮同样方式对待错认生母:姥姥,
并认为姥姥也会像美智子一样享受物质的一切)

美智子逝世,美智子哥哥返回中国,
按照美智子意愿把一半骨灰带回日本高岛家墓地。

————————————————一点附加————————————————

另:
郁郁葱葱的大树下吹口琴的是美智子,拽吹口琴者裙摆者是雪妮。
冰冻河面穿和服者是美智子日本母亲,接受饭团者为儿时美智子。

不得不说的BUG(无恶意,捋故事发现逻辑衔接不上):
Bug1:OS中 美智子说自己是随父、兄来中国,
不知为何后面授予饭团出来了日本母亲。
Bug2:OS中 美智子说父、兄上前线后失去联系,一般很大程度上是战死,
但是后面居然兄返回了日本。
Bug3:OS中 美智子有中国养母 但在冰河给予饭团的却是身穿和服的妇女

个人美化Bug后:
其实本故事想表达,爱和血缘之间未必有联系。
亲是血亲,爱是人情。有血亲自然有爱,但有爱呢?会变成亲人吗?

母狗养狼,美智子的中国养母与美智子,美智子与雪妮,雪妮与姥姥。

雪妮一开始不懂这种关系,她只认为有亲才爱,所以准备放弃无血亲的姥姥。
直到,雪妮到东北看见母狗和狼崽,看到郁郁葱葱的树下的美智子与自己,
才懂得有爱也可以变成亲人,接回姥姥。(完成爱哒传递→_→)
因此推断,冰冻河面上的那个日本妇女最好是理解成身穿和服的中国妇女,
递给逃亡中掉队的美智子救命之饭,并抚养其成人。
这样一来,所有的4对,母女,全部非亲,却全部挚爱。
这才完美切合主题。

————————————————分割————————————————————

不过,一部处女作导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挺文艺的。
看的时候总会想到《小姨多鹤》,
还有雪妮要是换成李冰冰演总觉得更合适,总有这种替代感。

以上都是按照OS推断,欢迎讨论。

 4 ) 《亲爱》:寻找母爱的温度



 

《亲爱》是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甚至它的上映都几乎没有多少宣传,一如母爱本身那样润物细无声,总是在恰当的时候给支持与鼓励。赶在母亲节前后上映并不只是为了赶时尚,而是顺应某种社会氛围,毕竟在日渐程式化的都市生活中,只有某些特定的节日才会引起我们对某种情感的回忆,而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被生活磨损了的情感则更多的是散落在庸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里。

凭心而论,影片尽管没有过多的宣扬自己,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却是非常丰富的。这样评价并不是因为它曾经在2008年的东京电影节上斩获大奖,而是对该片内在素质的真实评价。就影片反应的内容来说,《亲爱》一方面时空跨度相当大,另一方面其情感的深度非常高,因而通过时空的穿插展现情感的力度就成为该片的主要特色。

《亲爱》的故事缘起于日本的侵华战争,当然,在当下中日关系高度敏感的时刻,来进行这样的故事叙述本身就需要导演的勇气与智慧。或者,在这种叙述中我们也能看到中日两国的文化氛围与精神气质的差异。

面对无法摆脱的困境,对于战败时的东北开拓团中的老人孩子而言,长途的跋涉就是一场灾难。而在确定不能到达目的地时,他们选择的是自杀。通过美智子的叙述,我们看到日本文化中的偏执因子,即他们不但对敌人狠毒,对自己同样毫不手软。这种文化造就了日本人不宽容的性格,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都容易用理念默杀生命。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尽管与日本有着刻骨的仇恨,但是却没有对之进行赶尽杀绝。因而对于遗留下来的日本遗孤,他们选择了宽容的收养。通过美智子信中对养母的回忆,我们看到,那种跨越民族的博爱之心最终真正感化了美智子,使她体会到超越国家与民族的生命之爱。这对于当下日渐右倾的日本社会来说,或许是一个更好的警示与启迪。

当然,对于《亲爱》来说,战争年代只是一个遥远的背景,而现实中的叙述却仍然以陆雪妮(余男)的都市生活为主。而在现实中的陆雪妮却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中,尽管她拥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可是在情感领域却并不成功。或许,养母美智子才是她的情感支柱。然而,随着养母的离世,她更多地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无法真正建立起一种健全的情感网络。

王佳芳(徐玉兰)的出现给了陆雪妮一次重新树立自己情感坐标的机会,尽管后来证明所谓的生母是一场“误会”,但人生中情感的相交却不是误会,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场关于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寓言。随着养母的逝世,(当然养母亦可以看作城市人的被寄养状态)以陆雪妮为代表的都市人处在一种情感的无着落状态,而来自乡村的王佳芳则通过情感的渗透使陆雪妮接受自己,并获得某种情感的依存与寄托。

这样,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完成了对接,将悬浮的城市文化植入到乡土的宽广包容之中。而王佳芳使陆雪妮感动的就是那咱尽管质朴,却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关怀。尽管没有都市情感的绚丽与复杂,但是却是一种真实的状态,而这恰恰是城市文化的缺失。

事实上,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当下的都市生活中,个体始终处在一种不完满状态,现实中的各种不足注定我们无法获得完满的生存状态。然而,尽管现实是不完满的,我们却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情感来使人与人的相处更为融洽。影片中几个女人之间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她们却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而正是这种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度。

 5 ) 大地之暖

人年纪越大,就越容易被亲情题材的影片触动。可能经历得多了,才能体会到,唯有养育之情,无法重复。

首先这是一个不断线的片子,尽管节奏舒缓却能一直拉着人往下看。在看片不花钱,在家瘫着没人管的时代,吸引人是不容易做到的。我觉得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女主演余男,她有点神似蒋雯丽,但是比蒋雯丽收敛。不知道是她自己的个人风格,还是导演的指导,余男的表演显得非常有日本人的影子,或者说,我们想象中老式日本女人的神态。说实话,正是观察她这个小特色的好奇心,吸引我一直紧紧抓着这片子看完。而且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片中没有出现过一个打断节奏的角色,配乐也相得益彰——一个好电影,要求能有多高呢?

第二,说说这个片子深刻的地方。其实这个片子的故事并不深刻,无非是血缘与人性。但是有一个小细节我觉得其实很值得人回味——就是群众。在剧中,雪妮对文革报以恐惧和憎恨的态度。我们一般文革印象都是老知识分子受害,革命小将和工农兄弟轮流唱台的景象。在今天这个小粉红人人得而诛之的时代,一概的低端行为都有可能被归算到民粹的范畴。他们可能是精神上的空虚,可能是行为上的粗鲁,可能是知识上的空白。总之,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很容易被一些刚刚喂饱的文明一代指指点点,给他们分门别类,像研究猴子一样分析他们的行为。这些人是群众,是想象中文革的反派,当下社会理论上纷扰的源泉。东北外婆,恰好就是一个群众。

但是她是一个干净的人。

在雪妮跟东北外婆的交流中,破除的血缘的防线。但是最终雪妮要破除的是人的防线。一个最像是狂热小粉红的广场秧歌舞大娘——她们一直被诟病说是忠字舞继承人——帮助一个在文革中受到严重伤害的小女孩,走出伤害,去除伤口。这种设定让人觉得有点温暖。在很多的著作中,都提过好奇心这三个字。好奇心的存在让我们平视与我们交流的对象。太多的时候,我们审视。但是平视,才能平息残酷。

大地是无罪的,人们可能在上面犯罪,战争,侵略,内斗,伤害,都有可能。但是大地保留记忆。记忆的温度才是每一个个体独能真正拥有的一无二的宝物。

 6 ) 献给母亲的赞美诗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其实是比较犹豫的,首先这部《亲爱》属于国产传统的“小阵容、小宣传、小成本”的“三小”作品,导演名不见经传,按照以往来说,这类电影的烂片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不过电影吸引小弟的地方还在于这部在临近母亲节上映的讲述母亲故事的电影,很应景,索性带着避雷针观之。电影有些出乎意料,一部小成本文艺电影,拍的不错,是献给母亲节的一份礼物。

 

   出乎意料其实也情理之中,这种以情感为主线的电影,只要姿势摆正,真情描写到位,加上煽情桥段,就不容易烂。像是《三个未婚妈妈》这样打着宣传旅游的旗号胡拍一气的电影就真心让人无语了。对于这部《亲爱》来说,首先电影的故事很平易近人,没有借用明星的号召力,本分的讲述一段跨越国界,跨越血缘的母女真情故事,电影的故事不错,平凡人物中不平凡的经历,在此基础上的情感描写沁人心脾,成为本片最大的亮点,看完本片之后,心中温暖,这是本片的成功之处。

 

   为此观影之后还特意查找了一下导演李欣蔓的资料,是《吴宇森》的助理,写过剧本,拍过小品剧,这部《亲爱》是她的长片处女作,还获得了第八届大阪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获不获奖其实对观众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本片可贵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女导演,以女性的视角摄的一部只有女主角的影片。女性那细腻的文风勾勒出的一段段母女真情,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对于一个新导演值得肯定的地方。

 

   女主角陆雪妮是日企白领,围绕着她出现了几对母女/子情。日本养母,来自农村的生母,以及自己儿子步步之间的母子关系。小弟认为,这几段母女/子很有代表性,与日本养母的关系跨越国界、超脱血缘,也包括日本妈妈是由一名中国老太太养大的情节;与生母的关系则是传统的血缘至亲,里面却夹杂了遗弃亲子、农村与白领身份之间的差异;与儿子则是都市中普遍的单身母爱。

 

   电影前半段出现大量的戏剧冲突,半路杀出的生母、女主角对自己身份和归宿的迷茫,生活与职场中的不和谐一一点到,后半段则主要描写几段感情被糅合在一起后发生的亲情反应。这部电影不煽情,却让人温暖,每一段情感都是质朴的,生母对女主和儿子之间的润滑,女主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前半段被压制的亲情结尾得到了释放,这样更能让观众体会到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那血浓于水、又超脱血缘的亲情恰如来之不易。

 

   余男的表演十分精彩,将一个坚韧而又孤独的都市女性刻画的入门三分,也体现出了一名女性的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那种对自己身份的迷茫心理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同时本片的叙事方式也很有意思,主线之外,大量的旁白带出了一条支线,就像让观众一边看电影,一边听故事一样,之间并没有冲突,旁白段落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完善了剧情。这种拍摄方式很大胆, 避开常规套路,对一位年轻女性的情感身份进行了雄心勃勃的探索。好处在于有新意,缺点在于旁白过多,甚至有些地方还需要脑补。

 

  说的缺陷的地方也是很明显,这部电影的主题很深,跨国情缘、血缘至亲关系,电影要表达的很多,能看出导演的雄心壮志,但显然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感觉。不得不说李欣蔓的视角很独特,但作为处女作,如此庞大的命题火候还是没掌握好,这是自身能力问题,在没有学会走的时候就想跑,还需要在其他作品中锻炼。另外作为一部文艺片,还是犯了国产文艺电影的通病,大量的空镜头、闪回、特写,晃动画面,很有第六代的感觉,似乎内地导演离开这些东西就不会拍文艺片了。可以对比一下许鞍华的《桃姐》,二者的主题很像,但后者舒缓的节奏和叙事却是本片欠缺的。

 

   还要说下于谦老师,尽管出镜不多,但谦哥这个律师的角色与本片的气息还是很贴近的,演的不错,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让观众出戏,太出戏了,是本片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

 

   不过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亲爱》还是值得肯定的。本片最终的效果就是通过细节和人物来烘托电影的主题,成就了一个平凡但有说服力的故事,进而烘托出细腻的情感元素。作为一部表现母亲的电影,就像本片的宣传语那样“亲可见、爱有心;亲情的亲,大爱的爱”,电影中体现的人生观和亲情价值,是献给天下母亲的一首赞美诗。

 

题外话:晚上十点的场,全天只有一场,不得不再次感叹小成本文艺电影在国内影市的生存空间。

 短评

文艺片,国产的

8分钟前
  • Bounce l
  • 推荐

名不见经传导演的第一步作品,出人意料还不错,煽情也比较克制。如能去掉那些文艺范镜头再朴实些就更好了。

9分钟前
  • 任平生
  • 还行

虽然稍有瑕疵,但仍然是一部能把故事讲清楚的好电影。可在前有《钢铁侠》,后有《致青春》的档期里,这部电影票房只有几百万我一点也不意外。或者说,中国现在这个畸形的电影市场上,这种片子是永远不可能进入亿元俱乐部的。

14分钟前
  • Celesteblanco
  • 推荐

956 我们是人 是有感情的 感情到了 自然就相亲相爱

15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还行

亲爱的永远亲爱

20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还行

导演和演员都能静下心来,所以可以沉淀出这样的好作品。一个新导演可以把一个故事讲清楚,不做作,不刻意,不故弄玄虚,从基本开始,很好。虽说大荧幕里经常看到余男没有表情的脸,但是表演却是没话说,一如既往地不跟风,不主流,不大众,还可以接一些这样小制作的电影,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基本的人的操

25分钟前
  • 力荐

爱到底和血缘有没有关系?

29分钟前
  • 21
  • 推荐

这是一部文艺片,而看完电影后就知道,导演眼中的文艺片,就是空镜头,大特写,摇晃的画面,闪回的嘈杂,压抑,晕眩,冗长,太过做作了。余男依旧是那个余男,没太多表情,时不时眼角滑下一行眼泪,有深度,却抵不过松散的长度。老太太和小男孩都很抢戏,即便如此,看看桃姐,会知道之间的差距。

32分钟前
  • 阿禾
  • 还行

這麼多年過去了 因為悅然 隻要余男的電影 我都會去看。有時候覺得 其實這跟偷窺差不多吧。看著看著就讓很想再去讀一遍「誓鳥」。我記得有一次夢見悅然出了趟遠門囬來 她問我在幹甚麼。我說 在讀伱寫的書啊。她笑著抱抱我說 我不是在伱身邊了嗎? 我幾乎要哭出來了。那個擁抱那麽暖 簡直像是眞的一樣。

33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大学生电影节上看到的我。很文艺,很感动。

38分钟前
  • 抽风的猫叔™
  • 推荐

这片子很干净,几乎完全没有多余的镜头。每一个铺垫都是为了突出主题。实在是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不啰嗦”的片子了。

41分钟前
  • 蒸蒸智障
  • 力荐

非典型亲情片儿。。。

42分钟前
  • L@TtE™I我亲爱的偏执狂
  • 还行

哭了4次

46分钟前
  • 苦逼少年马当娜
  • 力荐

慢节奏,非烂片

48分钟前
  • 玩偶青春
  • 推荐

情感戏相比较同时期的《致青春》一点不逊色,但是是另一种的情感。正像片名《亲·爱》一样表达的正是现代人普遍缺伐的亲情之爱,片名中间的那一点不能省略。虽然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但也不能因此省略了对亲人的感情。不管是不是因为血缘将亲情联系在一起。

50分钟前
  • 莱茵的黄金
  • 推荐

余男是一个朴实的演员。故事很好,但是手法有些拖沓。

53分钟前
  • Frankie.
  • 还行

这是我来北京看到的最棒的一部电影,但它注定是一个票房悲剧。那又能怎么样呢?怀才不遇?太常见,认了吧

55分钟前
  • 影启缘末
  • 推荐

简直是余男的独角戏 女性导演的手法很细腻,适合静下心来慢慢看,看文艺片女王的走心戏,挺心灵鸡汤的。

58分钟前
  • beibeismile
  • 力荐

余男的长相太挑战我的审美了。真是丑的。。。。。。。。。。。。。。让人看不下去了。。。。。。

60分钟前
  • 柴犬妹妹
  • 还行

终于有空把余男的戏和中国合伙人看了。一边是家庭,一边是热血,不知道是我的心境影响了我怎么看待电影,还是电影让我看清楚自己的心境。

1小时前
  • 柚柚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