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女儿

HD国语

主演:杨林,杨帆,高捷,李天禄,崔福生,辛树芬,吴念真,Nien-Jen,Wu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7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1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2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3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4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5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6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13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14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15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16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17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18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19尼罗河女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尼罗河女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少女林晓阳(杨林 饰)爱看漫画,常幻想自己是细川智荣子少女漫画《尼罗河女儿》主角。她生活在繁华的台北,白天在肯德基当店员,晚上在夜校读书。晓阳与家人住在一座简陋的平房里,祖父(李天禄 饰)是个风趣的老头。父亲(崔福生 饰)在嘉义当员警,常年在外执勤。母亲去世后,晓阳肩负起母亲的职责,照顾上了年纪的父亲及上学的妹妹,并整天为哥哥担心。  哥哥(高捷 饰)与朋友合开一家餐厅,白天工作,晚上当小偷,却能照顾到家人。父亲和哥哥爆发冲突时,晓阳总是站在哥哥一边。她暗恋上哥哥的朋友阿三,却不知阿三爱着别人。种种事实让她感到气愤、悲伤和绝望,并在遭受打击后成熟清醒。反骗天下梅西的世界杯:传奇崛起警察世家第四季花花子弟干杯,女兵们身份窃贼半人马美食侦探明智五郎新扎师妹(粤语版)爱情麻辣烫真爱如心闺怨一路闯关过圣诞英语不明身份(粤语版)有毒蜂蜜吾爱吾师真假天才美好2012之春暖花开其他人美丽舞者血麒麟之关东宝藏无语有爱神算红色圩场七号房的礼物未料之爱蒙初之赐绿茵女将东京金盏花恶魔债主小森林 夏秋篇2014最终期限怨灵岛之决不饶恕走进奥卡万戈伤心的解药悲情城市在屋顶上流浪

 长篇影评

 1 ) 现在流行绿色,懂不懂?绿色。

《尼罗河女儿》第一好感来自张弘毅的音乐,在恰当的时候突然应情随景而出现的老歌。可惜张弘毅去年就离开人世,整理历届金马奖时,发现他打造过不少的经典电影音乐,譬如,就有《悲情城市》,虽然它让人记住更多的几乎是S.E.N.S。到最后名字还是被人悄悄遗忘,和新电影导演一样,走的走,跑的跑,死的死,伤的伤,只剩几杆旗帜,而其中,有的已经好几年没有摇那么一下——告诉人们,他还在。

《尼罗河女儿》里中有着太多的音乐,从朱天文和齐秦联手的《曾经》到平淡无奇却温馨的生日歌,从《Top of the World》到某首杨林唱过的歌,几乎是带着轻松舒缓的心情来观赏它,由此轻易的被打动。它们夹杂在变化之后的侯孝贤作品中看来很有迷惑性和煽动力,一方面想着难道又回到5,6年前的琼瑶片去了,但镜头感又完全不是,大段大段的空镜,要么是对着阴云笼罩的天空,要么是在公路上的飞奔,还飘着几乎被人遗忘的老歌。

除了杨林之外(按推理,《尼罗河女儿》几乎就是包装她、推上位的一部“偶像片”,不过侯孝贤把它拍得太个人风格)。高捷,年轻时候的高捷,还是个年轻哥哥的形象,而不是后来十几年后开始得往“沧桑”二字靠拢的中年男子捷哥形象倾靠。两年后他出现在《悲情城市》里还是类似带点流氓气的人物形象。

李天禄在里头带着墨镜穿着花衬衫买“大家乐”,还是老阿公的形象。他形容起更能废话牢骚一堆的儿媳,就像出巢的母鸡,一大堆念叨话语让人忍俊不禁。如果说老歌太容易被听出怀旧的感动,那么,再见李天禄则是亲切。不像温柔的大手,而仅仅是种太过自然熟悉的人情味,现在很多电影已经不见类似纯朴的人情,《尼罗河女儿》在他身上依然加了不少的生活幽默,大概就和《恋恋风尘》里把炮仗当蜡烛来点那样(笑)。在安娜与高达说起《棋王》中有美丽阶段的杨林时,却意外惊觉里头有李天禄,就是神童的爷爷,拿起拖鞋板就要敲孙子的有趣形象,这个后面再说。

吴念真的出场更是有点恶搞意味:有同学到训导处检举我,说我灌输黑色、黄色,红色思想,我告诉你们,这些都落伍了,现在流行绿色,懂不懂?绿色。当下笑得不行,现在看来更是多了层意义,欧吉桑一直被批为绿色人士,特意跑维基百科上看了下,民主进步党成立于1986年,那一两年到解除戒严正是其欲求大展手脚的开始。问题是颜色真那么重要?

游安顺,不如称他为少年阿孝更为亲切点,冒出个脸就认出他了,在教室里站起来责斥起打报告的同学,还是《童年往事》里咬甘蔗收保护费的样子,气盛不饶人。

辛树芬,看了一大段就想着她怎么还不出现,好歹当个配角也不是这样做的,她当演员就拍过那么四部片子,而《尼罗河女儿》正是其中之一,说回来也称得上是和侯孝贤合作的黄金时期,哪怕她并不在乎这些。她以现代都市女性着装出现时不禁有些寒颤,一样的短发,一样的念白,却总觉得怪怪的,还是回复古典传统的气息好些。

崔福生,这位父亲的形象容易和《童年往事》里的田丰形象混淆,尤其是在不时模糊的影像上,都是一脸的严肃,沉默不语。不过能记来的形象有《小毕的故事》里的父亲,《风柜来的人》里头的父亲好像不是。侯孝贤电影仔细看可以发现很多类似的熟悉的面孔,高捷、辛树芬、李天禄、吴念真这类是具备知名度的,而下面这些人的名字是看着普通寻常却不太容易认得出具体角色,但如母亲专业户梅芳、配角专业户杨丽音等都是比较好记的。

以上都是零散的《尼罗河女儿》印象,要很正式的点道好坏是不可能的,它的优劣与地位早已有定论。20年后带着感情和此般雅兴去看一部电影本身就是件幸福的事情,影片最后流露出几分苍凉意味:……这城市将荒芜,变成干漠,变成荒野,变成无居民、无人子之地……。

对于台北如此的看法可能只是晓阳的绝望之心,并因此成熟清醒,但这失落在80年代中后期来得是否恰当——也就是对都市的把握是否恰如其分?然而新电影倒是已经遭遇阻击和完全失败。

十年后,在杨德昌的电影里,他们又给台北指道了不见光亮的未来之忧,后来杨也承认委实过于绝望黑暗了些,他的预言再次失败。而从台北及嘉义(《尼罗河女儿》中父亲的工作地点),后来又由嘉义(《南国》中的故事地点)回到台北,侯孝贤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迷失。

 2 ) 很真实的记录当时台湾的一个家庭,电影节奏让人舒适

没有看过同名漫画丝毫不影响电影的观感。影片中的青春狂欢让人们羡慕,犯罪事件让人们唏嘘,年少轻狂,一群人冤冤相报,最后以死亡结尾。用第三视角真实的记录当时的社会环境,主人公的家庭生活环境非常容易让我回到小时候:自己写作业,大人们就在旁边大声讨论,自己有事叫母亲,她也不会立刻恢复,现在理解了,当时是被生活琐事缠身,他们只想歇歇吧。

整部电影节奏很慢,很享受这种节奏,导演想告诉我们的也没有那么多,反而使观者对故事情节感同身受,很舒适很认真地的看完电影,后来港台的很多文艺片也继承了他们这种特点。

 3 ) 惟一一次美丽的杨林

如果不是看了《尼罗河女儿》,杨林在我的心目中无非只是那个化着浓妆对着镜子扮演怨妇的女人而已,我讨厌她的长相讨厌她的声音讨厌她的音乐风格
可是,突然之间看到《尼罗河的女儿》,才突然发现,原来她也可以清汤挂面,她也可以穿T恤短裤,她也可以幼稚平静……

 4 ) 动漫 尼罗河女儿

       今天上的是很无聊的选修课,但是老师却是个很古板的人。他要求我们在课上认证听讲,于是我们在他的严格教育下认真听了一节课。虽说是听了一节课,但是我除了听到拉美西斯,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这些琐碎的我感兴趣的东西外,真的什么都没有收获到。
    回到寝室后,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于是就偶然同时也必然的看到了一部经典动——王家的印章,又名尼罗河女儿。刚看到我就震撼的不得了,这么好的一部动漫为什么我现在才看到呢?虽然画面的质量和美感没有现在的好,但是我很喜欢,我喜欢它的故事,喜欢那种画风,喜欢那种感觉。
    动漫的作者是日本的惜春知荣子和芙美子两姐妹,并且这部作品是自1976年开始连载的,据说是日本连载最长时间的漫画之一。这让我更加好奇,再加上动漫本身的故事,我对这部动漫相当期待。

 5 ) 曾经,纯白

侯孝贤在回忆《尼罗河女儿》时说,杨林当时(22岁)已经大于影片人物的实际年龄(15岁)。想了想,难怪我会觉得她翻漫画书那么怪。15岁的少女渴望恋爱,22岁的就勇敢去爱。综合在影片中就是一个左右摇摆的人物。

当时一个原因可能是想商业(杨林是歌星,有点不太可以想象会跟侯孝贤产生联系),一个是片方压力(尝试么,管她是否太成熟了,抓来一用),其实都可以理解。

《尼罗河女儿》是一部被忽略而不是忽视的侯孝贤作品,可能挑10个人举办HHH回顾展有9个也不一定会选择放映它。1987年的《尼罗河女儿》,因其登峰造极的长镜头和不入流的都市情绪,早早被打上失败的标签。再者它之前、之后作品风格几乎就是一体,无可挑剔,于是更反衬出它的失败和怪异——它似乎根本不应该出现。

《尼罗河女儿》有高架桥上的车流、入夜后映照得城市如白昼的灯光,里面西装革履出入休闲场所、悠闲喝着咖啡的都市青年怎么看都不像是出自前作《恋恋风尘》到《悲情城市》之间的侯孝贤之手。不过他们似乎还是都市中的边缘人群,会在火光中畅吐心声,有家庭的牵挂,有情感的困惑,而不是杨德昌那里纯粹的现代知识女性、白领青年或者中产阶级,说着“我们”和“你们”。

焦雄屏说侯孝贤一直喊着要拍商业商业,拍出来给大家一看,哇,这就叫商业?当然这还不是最辛辣的讽刺,蔡明亮直接被她定义为只会拍“现在这种片子”,给几亿让他拍商业片他还是会拍成一个相同的故事。如此,焦雄屏大概是从头到尾把台湾新电影和后浪们完全看得剔透。但是除了他们,台湾还有人么?

是的,侯孝贤失败了,当80年代台北某个舞厅里上下晃动的五彩霓虹灯光忽明忽暗,许久不曾如此仔细地边听边想,轻吟细量,耳朵微微发痒。

人们尽情摇头晃身、尽情骚动时,立即条件反射般记起的是十几年后的《千禧曼波》,里面也有类似的世纪末迪厅场景,如出一辙,害怕男友会和雪人一样在天明后融化的Vicky,只凭由印象,一模一样。

侯孝贤的走进都市依然没能够彻底,并且,在遭遇失败后就远远地躲开不敢再轻易触及。1987年之后如此,2001年后是如此。

然而,真退回到1987年的《尼罗河女儿》,牵挂的其实还是台湾新电影,还有最亲切的侯孝贤。

本不奢望《尼罗河女儿》精彩无限,也不冲它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名声。所以能够完全放松的欣赏它,慢慢的细品每一个段落,也许这的确是带着感情去看待一部电影的幸福,作为一个HHH微小而琐碎的满足。

首先印证的一点是果然跟日本少女漫画细川知荣子《尼罗河女儿》有关,至今未完结的它埋葬了多少情窦初开的少女到嫁为人妇、带着孩子中间的青春岁月。10多年过去了,比90年代纤弱得令人不由怜爱起来的少女青春更早的,少女漫画开始崛起渗入港台的70年代到台湾流行音乐走红飘至大陆的80年代,1985年唱响“把玻璃心留住”的杨林在1987年正是大红之际翻起了《尼罗河女儿》的漫画书——侯孝贤很自然地把商业转型和偶像歌手结合在了一起,或许是不甘于不卖座之批评罢。

往后跳,10年后,杨林在34届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再唱起《尼罗河女儿》,妆已经涂抹得有些浓烈。再跳过10年,杨林也终于青春不再,美女最恐迟暮,徐娘半老地卖弄着残余的点点风骚,除非忠实歌迷,已经没有人能清晰记起她的名字。

杨林,从未如此美丽的甚至有点纯洁的杨林,以往只是看过她成熟性感、风骚入骨的写真照片,赶不上听她唱歌或者演肥皂剧的年代。唯有电影,唯有与《尼罗河女儿》的一切切,漫画到电影,电影到主角,当20年前粗糙的画面中,《尼罗河女儿》里的杨林翻着漫画本,画外音独白念着漫画故事的由来:在距今遥远遥远的3000年前,我被诅咒带回3000年前的古代世界……找寻失踪的凯罗尔,断断续续的道出某种思绪,完整地道出了主题。

如此地道的“侯氏都市作品”内心独白,又一次轻声细语,又一次喋喋不休,和舒淇在《千禧曼波》中的喃语一模一样。可见,侯孝贤还是有其挣不脱的无形框界。

如果,如果现实就是把自己带到2000年前的埃及尼罗河,杨林后来继续说着: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像凯罗尔,离开20世纪的哥哥、爸爸、同学们,在古埃及曼菲士的世界里,快乐又孤独……埃及王,真的没有太多概念,就电影说电影,就以前见过一篇写《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名为《天是红河岸》一篇,特意去搜了下由来,发觉后者和《尼罗河女儿》常被并提比较。始终不甚满意这种无关事物的连结,而后来潜意识里慢吞吞码出的叫板之作感觉也还尚可。

说远了,要强调的大概则是未看影片之前,《尼罗河女儿》是一片纯白,所以才会引得如此多的时空跳跃。然而,注定着它的出现只能是在多年前的纯白处境,把所有人想象得如同曾经美丽的杨林一样纯白,能够得到宽容、善待。只是,后来,它失败了。

 6 ) 尼罗河女儿

少女林晓阳爱看漫画,常幻想自己是细川智荣子少女漫画《尼罗河女儿》主角。她生活在繁华的台北,白天在肯德基当店员,晚上在夜校读书。晓阳与家人住在一座简陋的平房里,祖父是个风趣的老头。父亲在嘉义当员警,常年在外执勤。母亲去世后,晓阳肩负起母亲的职责,照顾上了年纪的父亲及上学的妹妹,并整天为哥哥担心。 哥哥与朋友合开一家餐厅,白天工作,晚上当小偷,却能照顾到家人。父亲和哥哥爆发冲突时,晓阳总是站在哥哥一边。她暗恋上哥哥的朋友阿三,却不知阿三爱着别人。种种事实让她感到气愤、悲伤和绝望,并在遭受打击后成熟清醒。

 短评

那餐厅其实是……牛郎店吧。布袋戏大师李天禄在侯的电影真是一脉相承的闽南话唠啊。

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原来是那个漫画还真有就是没看过,歌星女主也不熟悉,高捷的第一部也很青涩,阿公还是那么可爱,还有就要回家吃自己的绿党吴念真老师,侯孝贤的都市题材差点意思,一直感觉导演天赋不是太够,但贵在坚持和足够勤奋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北影节资料馆修复版。

12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4K修复版。当年“要吃饭”的侯孝贤拍了部商业片,但依旧保持自己的风格,并未妥协太多。拍片为了捧杨林,结果杨林未红,高捷却横空出世,成为侯孝贤御用演员之一。让人感慨。相比主角,吴念真和李天禄演的角色更出彩,妙语连珠,成为影片亮点所在。三星半

1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这才是侯孝贤的电影。“我们总不能永远停留在年青的日子里”,其实可以的,有电影。捷叔好清秀,李天禄、辛树芬、游安顺,都是打酱油的角色,熟悉而亲切。87年到现在都14年了,《尼罗河女儿》仍是个坑。这是一部用长镜头的黑帮片啊!有了朱天文,侯孝贤终成一代大师。

1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观感比前一部的《恋恋风尘》要好很多,性格演员的恰当使用,寥寥数笔就能把人物形象带出来。镜头拉近一些,能清楚感受到表情神态传递的细微之处。从大女儿的视角去切入,不安分的哥哥、疏远的父亲、唠叨的爷爷、安静做功课的小妹,完整亲切地呈现出八十年代末台北的家庭和城市风貌。家庭关系、黑社会争斗、夜校学习、肯德基打工多条线索交织,叙事细节可看性更足。

20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ACT Writing去年的某道真题,可以用吴念真在里面客串老师的段落说一说~

24分钟前
  • 冯凝
  • 推荐

侯孝贤的都市戏里全都是不合时宜和土气。

25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MOC修复得不错,画质舒服多了,还是喜欢的,都会感、空间感很出挑,摄影、灯光、布景、色彩很好看,红男绿女们范很正,辛树芬演小配角,可惜。

2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7.5/10)侯孝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晃晃悠悠的?这个少女(虽然看起来要比少女老一些)的成长故事写的挺无聊的,至少前面那里,不知道对后面一波接一波的打击有什么铺垫。有乐趣的地方是固定机位、极少的镜头摇移,每场戏又不是很依赖剪辑来叙事,那么在纵深调度上的发挥就很明显了。另外不断地用门框等切割画幅所以实际上多数时候拍的是个学院比例。八十年代的台湾电影看着真舒服,可惜都有结束的时候。

32分钟前
  • cliosong
  • 推荐

捷哥第一次上镜,就是在侯导的这部影片中,无奈始终觉得女一号杨林不符合朱天文的小说里主角的真正样子。侯导将触觉伸向城市,开始转型。那些凝固不动的日子,其实只是人生的一瞬间。我有三个无奈,最后一个无奈是现实总是逼着我们得不停向前走。

34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还行

青春懵懂,伴随不安的情感,在残酷现实中跌跌撞撞,感受到痛时,突然就完成了成长。当年在学校标放看的,因每周一放映国产片,周二周三外国片,所以例行前往做功课,并无更多期待。但片中音乐响起,场景的熟悉感扑面而来,很快就被故事抓住……多年后,每当想起这部电影,那段旋律和景致依然撞击内心。

38分钟前
  • Olivia
  • 力荐

支离破碎的联系,是尼罗河女儿穿越了?还是她一直都在,只是消失的是身边的人。

3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看侯孝贤的电影,总像在阅读关于台湾的散文。留白太多,字里行间给足了你充足的韵味。侯导镜头下的台湾很像日本小城,干净市井,却有被困住的人们。

43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还行

修复版画质精美,终于看清了吴念真年轻时候的模样。高捷则永远一副黑道样。忧愁的情绪,侯孝贤的都市和杨德昌的果然不一样。多次重复停留于客厅的那个镜头,给空间注入了一种延续的时间性,到那无人的空景让人觉察不到一丝生命力,于是枯燥沉默则将其投向了虚无。青春不是一味超酷模样,它更接近彷徨。

46分钟前
  • 西西
  • 推荐

侯孝贤拍都市戏简直灾难,除了《千禧曼波》

5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吳念真先生聽到學生為放屁大吵立馬就在黑板大書放屁的四種響法,乃人體之最精華也雲雲,佩服佩服…一向俗人們總以為屎尿屁只有王晶導演才拍得出來, 實際上侯孝賢大師一樣拍過一樣拍得很好笑, 還由他最愛將李天祿老爺子完美示范一次, 小津安二郎導演也好此道,無怪侯導總被認為是小津弟子……哈哈哈

51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如果不是因为高捷说出了和《千禧曼波》里一样的台词。真难以相信高捷还有粉面小生的时代,也多少难以相信。。。侯孝贤拍出了这么不死不活的东西。

52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为毛高捷大哥说“事”的时候永远说成“事儿”?他这口半生不熟的北京腔儿化音是哪儿来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奇了怪了。

56分钟前
  • 水水
  • 推荐

油头粉面的高捷,昙花一现的辛树芬,语文老师吴念真。不可捉摸变幻莫测的人生,生活逼着你成长,看完后多少有点压抑。(如果让侯导来选角色,女一估计还是辛树芬吧,也没杨林啥事了应该)3.7

1小时前
  • 方枪枪
  • 还行

北影节映后交流:1. 商业合作,唱片公司请侯导拍片捧杨林(难以想象真拍了) 2. 侯不满选角和艺术成就 3. 因同时多处侯展要这片+日本修复公司拓展台湾业务获修复机会 4. 摄影师提供修复难点:侯专门挑了很多magic hour 5. 修复效果惊人,摄影师:比原胶片还有胶片质感

1小时前
  • 神仙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