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主

HD国语版

主演:鲍起静,寇世勋,柯佳嬿,陆弈静,李淳,于家安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2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一家之主 剧照 NO.1一家之主 剧照 NO.2一家之主 剧照 NO.3一家之主 剧照 NO.4一家之主 剧照 NO.5一家之主 剧照 NO.6一家之主 剧照 NO.13一家之主 剧照 NO.14一家之主 剧照 NO.15一家之主 剧照 NO.16一家之主 剧照 NO.17一家之主 剧照 NO.18一家之主 剧照 NO.19一家之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家之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节奏繁忙的台北一角,住着临届退休之年的女子叶兰心(鲍起静 饰)。家庭外,她是优秀的职业妇女,经营着一间儿童美术教室;回到家,她是标准好女人,完美的妻子、母亲、媳妇和女儿。她如一只陀螺般里外转着,总希望自己能面面俱到,解决身边所有人交付予她的任务。刚退休的丈夫罗大伟(寇 世勋 饰)正以古董收藏逐步占领家中各处空间;;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孙勤方(于家安 饰)独居养老院,记忆与意识逐渐模糊,总是提醒女儿接她回家;小女儿罗家宁(柯佳嬿 饰)因婚姻与工作都岌岌可危突然归来,家中转眼成为搁置家当的避难所;远在国外的儿子罗家宇,对于举家迁回台湾工作与否举棋不定,他虽是罗家荣誉象徵,却始终缺席。兰心的每个家人都有自己需求:家中的空间主权不断被占据,她也在不断失去自己渴望的空间同时,感觉自己是个失职的母亲、女儿与妻子,于是,她开始幻想借由买房安顿全家大小。一日,兰心看上一处高价新房,闺蜜阿香(陆弈静 饰)和学生冠廷(李淳 饰)的短线高利投资,竟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不知不觉偏离理性轨道而勉力前行的兰心,似乎开始因现实的压力而逐渐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她能否在在梦境与想象间,求得喘息之境?爱上入殓师偶然闯入的世界战火实录拳释人生王牌部队绝命毒师第三季谋杀 第二季此路朝上第一季出卖她的肉体奶牛阴谋:永远不能说的秘密Gossip#她想知道的真正的○○波吉亚家族第一季憨哥进城汗皂交香士兵突击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三季亲爱的总理罪恶煞星(原声版)云雾中的孩子海棠红2020武动乾坤:涅槃神石我一直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2006挥着翅膀的女孩冰河世纪:猛犸象的圣诞世界奇妙物语 2019雨之特别篇南法撩妹记阿卡普尔科追凶雨美味关系2001西方生活第一章马普尔小姐探案 第一季戏杀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国语版)支手轰天团地 団地硅谷第五季闹鬼的约柜斯佐的爱军法爱,不由自主火线救妻绿色妈咪会

 长篇影评

 1 ) 非常能理解差评,且不吹不黑

tips:没有剧透

1,故事背景是台湾,自带一层台湾滤镜,对于我这个北方土生土长的十级直男来说,食用起来有一点腻,过于甜过于布尔乔亚

什么是台湾滤镜呢?用光明亮透彻,从头亮到尾,角色没有争吵和大小声,把我放进去发最大的火也只能说一句:你怎么这样子啦……,家里的布置陈设处处透着精致,且到处都很干净,等等等等不一一举例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电影是特定范畴文化投写在屏幕的上的影像,台湾出这样的影像毫不违和,但如果是大陆出这样类似的一个电影,恐怕就不符合实际了,同样,大陆人尤其是像我这样土生土长的北方人,难免会想在家庭题材的电视剧中,找到自己对家庭这种特殊组合方式的传统印象,但是这里没有。

因为叙事方式,导演在用丰富细腻的日常生活细节,浓缩之前过的那么多年,尽量多尽量不失偏颇,家庭关系是很难讲的,一个时间段有一个时间段的关系变化,一时好一时坏,所以我看前半段剧情不会觉得无聊,我是在从细节里发现这个家庭之前走过的路,包括女主走过的路。

2,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很容易自然而然的从被动牺牲自己,变成主动牺牲自己,其实在一片祥和的时候,这种牺牲往往被视为理所应当,尤其是被女性自己视为理所应当。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牺牲确实换来了很多,起码是看上去很多好的方面,比如孩子一个个长大,比如家里安排的井井有条,比如生活在往一个模糊但是好的方向发展。

3,尽管不符合我的饮食习惯,可我依旧觉得这个片子不错,在家庭女性题材中,是一个及格线以上的作品,有一些细节不错,画面美术不错,声音做的也可以。

 2 )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聊电影《一家之主》

同为新人导演,看完王希捷导演的《一家之主》,我不知觉回想起此前2021年阮凤仪导演的《美国女孩》,2020年许承杰导演的《孤味》。

这三部电影,或者说这一类型的台湾电影,在华语电影这个大环境下,其实都在探讨一个关于“家庭”的主题。


而家庭的存在,就是一种微妙的血缘关系的相连。

因为你看到一家四口,并没有表现得十分的热络,但却因每天繁琐的事情而产生了连接。远在美国的儿子说要特产,喊着妈妈订机票。失业回家的女儿忙着自己的事,连快递也要妈妈去到付去取,要穿什么衣服只会在喊。身边的丈夫坐在沙发,连洗碗说了也没做,对着煮好的饭菜总会有说辞。作为一家之主的妈妈,忙前忙后,如何分配家里的空间想着法子。

这种微妙的血缘关系,都建立在“家庭”这个根深蒂固的命题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也从侧面印证了,所谓的一家之主,不正是维系这个“家庭”的关键所在吗?

把家庭成员之间相连起来,不在于控制权的高低,不在于家里财政的付出多少,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是所有家庭成员,都会不知觉,很自然地就想到她,联系她,关注她。

所以当这位“一家之主”不在家,所有人都一团糟,有事也不知道要找谁了。


很多人在观影后都认为这部电影过于平整,流于表面,人物之间的关系纯粹是指向后续“一家之主”的自我觉醒。

但我并不认同。

所谓的自我觉醒并非是关键,妈妈选择了拒绝丈夫,女儿的要求,说了“NO”,是明白了,自己除了是家里的一份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虽然有诸多的身份,但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就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一样。

可她还是那个忙前忙后的“一家之主”,不是说她明白了这个“觉醒”,所有此前的一切都会改变,她还是担心着打算放弃美国的教授身份回到台湾做农民的儿子,担心着女儿的事业和将来的婚姻,担心着母亲的健康,担心着丈夫的不着调。

这就回归到这些关于“家庭”的华语电影的内核:

“事情永远都没有得到解决,矛盾忘记了一个,总会来另外一个。烦恼去掉一个,总会增添一个。每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降临在这个一家四口,就好像没有尽头。但家里的四个人都知道这叫做牵绊,在华人世界里,这种牵绊是挥之不去的。”

所以,一切都好像过去了,但新房子还未买,家里的空间还是那么窄,儿子回到台湾会怎样,女儿事业会不会有起色,要不要接妈妈回来,丈夫是不是打算再创业。。。。

所以,电影的最后,我们只看到了丈夫和女儿在修补那漏雨的挡棚。也许,很多事情,现在无法解决,也是总会有解决的时候,或者解决的决心,解决的办法。

“家庭”,只有生活在里面,你才懂得。

 3 ) 随心记

特别特别推荐!中年女性的身份危机。头一个小时太真实了,把我看得气得想冲进电影里骂人🤬

很喜欢鲍起静,看过好多她的港剧,这一次国语进步了好多。

画面柔柔的暖暖的,配乐很甜很天真,有不少都是古典音乐(应该也有表现邻居有学钢琴的小盆友这件事),故事却很残酷。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也许她也正在经历身份的转型期。幸运的是,我从两年前就一直在给她打预防针,或许再过5年我称得上完全独立的时候,她不会这么突然地陷落和迷茫。幸运的是,爸爸从不像影片男主那样大男子大丈夫主义,反而他才是家里负责琐碎细节、殷勤哄着我们母女的“小男人”。

片头收拾房间那里,随着兰心阿姨自己在物理意义上的家的私人空间一点点被侵蚀,说话总是被丈夫抢白,她为妻为母的存在感也开始动摇。父母那一辈人有局限,家庭高于个人是他们的信念,甚至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每次谈到这辈子多么地“为家庭做奉献”,他们是自豪的快乐的,某种程度却成为了他们的悲哀,因为当孩子独立之后,他们作为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的角色弱化了,很多人一时间很难以接受自己失去“价值”、不被家庭需要这件事,因而才有了中年危机,才有了很多为了找回存在感而带来的控制、占有,进而引发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纠缠。以前妈妈总眼里放光充满斗志地怂恿我说“等你生了孩子我帮你带好不好”,我总不领情,要跟她闹脾气争执,后来我变得理解她,只是笑着劝她不要有那么强的家庭责任心,要学着“自私一点”。

我不能去批评他们去教育他们,我没有这样的资格去强求他们拥有所谓“新新人类”的独立和个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引导妈妈去找回自己喜欢的东西,鼓励她去运动、去交友、去旅游,多跟爸爸筹划周末二人时光,我希望在我20岁之后,她能做她自己而不再是以我的妈妈的身份活在这个世上。

另外,片里“爸爸”这样的情况虽然在我家没有,但是在整个中国社会真是好典型啊!好多行为和语言看着听着很生气!上一辈人的故事不能改变,希望这一代和下一代的男孩可以自我觉察。

 4 ) 她才是那个一家之主——叶兰心

她不再是罗太太、大嫂、叶老师、媳妇、妻子、女儿和母亲,只是那个爱画画的叶兰心。

柯柯

当我们看到 ”一家之主“这个词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一家之主是这个异性恋家庭里的男性还是女性?在传统性别观念里面是女主内,男主外的。男主外就是说男性挣钱养家,忙忙碌碌,他是有对这个家各个事情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的,而女性在这个家里面所从事的种种是不被看到,不被承认有贡献的,即无偿劳动,所以她的话语权是没有的,所以传统性别观念里的一家之主指的是男性。而导演恰恰颠覆了这个一家之主即男性的传统性别观念,这里的一家之主是影片中的女主叶兰心。

叶兰心从最开始任劳任怨,照顾所有人到有了女性意识觉醒,为自己开始想,以自己的感受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过程。

本文将试着分析影片中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PS文中会有很多剧透!!

来自小红书截图

她是谁?

这部影片最开始的一段话是由女主叶兰心和她的妈妈孙勤芳的对话展开的。从孙勤芳的话语里,可以看出来,叶兰心当时是可以出国继续自己画画事业的,但是她却选择了另一条大多数女性被教育都会走的路:结婚生孩子。很多女性在小时候有被教育要独立?人生可以选择不结婚的路?能得到很多夸奖吗?答案是否定的。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话是:“一个女生不需要很努力,之后找个好人家嫁了就好了,有人疼有人爱多好啊!”、“女生那么要强干什么呢”、“你那么厉害,小心以后没男的要你”。所以不是叶兰心自己不选择,而是这个社会对女性选择的包容度很低。和现实相结合一下,现在的女性到了25岁左右,会被身边的家人和亲戚甚至朋友不停地问:

“你怎么还没男朋友啊?你都年纪这么大了,等你到了30岁都没得挑了。”

“一个女生怎么能不结婚不生孩子呢?”

“什么年纪该做什么样的事儿。你都25了,该结婚了。”

这些话语全都给女性指明了一条路:结婚才是“唯一”的出路。孙勤芳同样也对着叶兰心说过一句话:“你老了可以嫁了。”在不被支持不被鼓励的情况下,她选了这个路。

叶兰心是一名画画老师。电影的开头是一群小孩子在画她,其中有一个小孩子问:“你们在画什么,怎么那么奇怪?” 这些小孩子说:“我们在画叶老师。” 问问题的孩子继续问:“为什么叶老师有那么多颗头?” 交画的时候有个孩子问:“那叶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这里暗指叶兰心作为一个女性被社会和家庭所强加在身上的各种角色,同时也和影片中叶兰心在机场找孙勤芳时想不起来自己的名字相对应。她扮演着很多角色:罗太太、大嫂、叶老师、媳妇、妻子、女儿和母亲。可是她却不是她自己了,她甚至在这些角色的前面“失去”了自己的名字,没有了自己。女性在进入婚姻生活,生孩子后,被迫成了一个别人“看不到”的女性,她被冠上了这是谁谁谁的老婆、这是谁谁谁的妈妈。为什么在这些称呼的后面不能说一下她本人的名字呢?她难道没有名字吗?

来自小红书截图

父权制的家庭

影片在孩子交完画画后,转到了介绍叶兰心一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从这里开始,窒息感迎面而来,因为太真实,太符合现实生活了。首先叶兰心手上提了很多东西进家门,看到家里一片狼藉,而丈夫罗大伟看不到提的东西,只是跟个大爷一样坐在椅子上。他看不到叶兰心手上提的东西,甚至还在夸自己:看,今天我干活了!他以自己的标准为叶兰心“精挑细选”了书架上的书籍。他说:

“今天有时间,把你的书柜整理了一下(...) 有些书啊,书店里翻翻就行了,家里就这么大,留点有水准的吧。” “这书柜我随便这么一摆设,品味就不一样吧?” ”家里就是隔一段时间就要整理,身外之物要舍得丢才行。”

有询问叶兰心这些书还需要的意思吗?没有!甚至不忘对着她说教:看,你看的这些书是没水准的。这让我想到了丽贝卡·索尔尼特的一本书《爱说教的男人》,男性总是用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非常自信地向女性解释一下东西,就算这个女性是研究这个领域的,都不行,都要点评说一下,用一种贬低女性抬高自己的方式去说教。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影片中罗大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点,比如罗大伟对自己的女儿罗家宁工作方案的否定,书的水准是谁定的呢?说教完后还不忘主动夸自己。一下:看,以我的标准整个书架都上升了一个档次。这个品味又是谁定的?当叶兰心收拾罗大伟的茶壶的时候,他却说:“这茶壶卖不了我自己还能泡茶用呢。”他的东西不能随便扔,但是叶兰心的东西不重要可以随便不经允许、不经询问地扔掉!

男性对女性的打压太容易了,父权与夫权都让男性掌握了最高话语权,可以命令、支配和控制女性,甚至帮女性决定很多事情。

凯特·米列在《性政治》这本书中提到,“父权制中的基本气质特征分类是按照“男性好胜”和“女性顺从”这样一条界限划分的。(...) 父权制的主要机构是家庭。家庭既是反映大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人们也大社会联系的纽带。(...) 男性在家庭中和家庭外一样,物质和精神地位是十分牢固的。”

一个父权制的社会赋予了男性高高在上的地位,它又让男性在异性恋婚姻家庭中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夫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性在异性恋家庭中眼里能看到家务,而很多男性却“看不到”,他们心中的家务=有个女性来做。叶兰心在影片中也体现了这点,她在家庭中顺从,任劳任怨,而罗大伟只需要用自己那高高在上的权力指挥:罗大伟退休在家,叶兰心在外面工作,可是家里的家务、做饭等这些事情谁做的?叶兰心!她跪在沙发那儿捡垃圾袋,罗大伟依旧坐在椅子上看东西只是抬个腿而已,命令叶兰心吃这个鱼要用煎的,什么活儿不干,但是会说你最近拿手的几道菜变味了,明天多准备两道菜吧等等,告诉叶兰心卫生间的灯泡坏了要换。他做了什么?坐在椅子上叨叨叨命令叶兰心,吃过饭的碗只知道堆在那儿堆成山等着叶兰心回来刷!而影片的开头到转到叶兰心说孙勤芳的事情,这中间她手里的家务活儿没停过。当叶兰心想要把孙勤芳接到家里来照顾,房子里明明有空房间,只需要收拾一下,却被罗大伟以“哪有地方”、“谁照顾”给拒绝。叶兰心照顾过罗大伟的家人,他的家人就可以来家里住,而叶兰心的妈妈就不可以!

影片中,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叶兰心在家里画画的地方是一个小方桌,本身腾出来了一个房间想让孙勤芳来住两天,她把自己画画的东西搬到了这个房间里,有了地方画画,但是女儿罗家宁回家住了,她被迫把自己画画的东西从房间里里搬到厨房冰箱旁边的一个小桌子上。家里这么大的地方,没有一个房间是给叶兰心画画的!! 在之后给罗家宁看房子的时候,也说了:那我女儿也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这也表达了叶兰心心中对于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空间的渴望和呐喊。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里也提到了:“ 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叶兰心虽然有物质基础,可是强加在她身上的种种束缚是没办法让她拥有一个房间的,她的画画创作只能伴随着家务劳动和罗大伟的命令。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另一个细节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异性恋亲密关系和家庭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很多人也在小红书APP中讨论过:男生站着尿尿有多脏。罗家宁对着叶兰心说:“马桶旁边有你老公的尿尿啦!”如果就这个问题和男生讨论,会有以下说辞:“这尿尿方向怎么能控制住呢?”、“男的都是这样尿的。”、“是个男人怎么能蹲着上厕所呢?”、“我已经打扫了,那我也没办法。”、“我打扫的时候你都没看见。” 等等。男生把马桶搞脏了,打扫的是谁?女生。女生上厕所看到马桶边都是尿液就是应该的?女生就应该坐在脏马桶上上厕所?女生打扫马桶就是应该的?

片中的罗大伟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他不知道马桶会脏吗?他不知道尿到地上会很难闻吗?不知道要打扫下吗?他能这么心安理得地尿到地上就是因为男生站着尿尿,尿得到处都是这个现象被很多人当成理所当然,就应该这样!甚至很多男生在小时候, 还相约着一起参加“尿尿比赛”,看谁尿得更高、更准、更远,这还能激起男性的好胜心。整个社会对男性的包容造成了男性是不会为女性考虑自己尿尿这件事儿是会造成影响,且尿完应该自己打扫的。比如在一个异性恋模式下的家庭环境里,有一个男孩子,这时候站着尿尿打扫的是这个家庭里的妈妈。而到了结婚后,打扫的是这个家庭里的妻子。这个男孩子用做什么?什么都不用做!这时候讨论这个问题就会说:“我从小就是这样啊。”、“我从来没见过男的坐着尿尿。”等这些话语都表现了男女之间的性别不平等,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的特权。

母女关系的和解

片中的一条主线是孙勤芳、叶兰心和罗家宁展现的母女关系,即女性对女性之间的一个影响。影片随着叶兰心要照顾孙勤芳展开了孙勤芳和儿子叶翰心的关系。影片中看到孙勤芳再次拿着菜走到自己的别墅前时,叫儿子翰心开门,但其实儿子早就把孙勤芳留给他的房子给卖了,出国移民。而孙勤芳生病在养老院,照顾她的是谁?是叶兰心。同样,在叶兰心自己的家中,儿子罗家宇一样也是远在国外,对叶兰心的关心在对话中也看不到任何体现。影片中,不管是叶翰心还是罗家余都是没有真实出现在自己母亲生活中的,他们的形象是缺失的,而在身边的是谁?是女儿们。

在父权制社会中,家庭里是重男轻女的,很多人也会说我养儿子是为了以后有人照顾我,养儿防老,养女儿都是为了别人(这里的别人也是指为了男的)女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不重要的,她们的地位远不如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只因为他们是男的。所以,从小到大家里好吃好喝好用的甚至说话、玩的玩具以及任何事情是围绕着一个男孩为主的,他的需求是家里的第一位。女孩儿在重男轻女家庭里所受到的身心伤害是无法弥补的,那些以男的为中心的行为和话语会让她内心很怀疑自己,否认自己,觉得自己不重要,也不自信,会让她觉得自己很多余。比如孙勤芳生病找的是叶翰心而不是叶兰心、罗家宁在和叶兰心的对话中询问道是不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成功等等。一个女孩儿在重男轻女家庭里得到的支持和重视相比于男孩儿是少很多的。

叶兰心的女性意识觉醒与和孙勤芳关系的改善有很大的关系。在她已经被各种琐碎家庭的事情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从孙勤芳的嘴里得知其实她是支持自己的时候,这是一种肯定和力量。同样罗家宁在自己做项目的时候,叶兰心说让她放心去做,钱的事情她来想办法。这在孙勤芳、叶兰心和罗家宁中间是一种女性支持女性、女性力量的传递。女性不仅仅是一种性别,更是一种处境。她们变成了一种同盟的关系。叶兰心躺在孙勤芳的病床上,变得不再害怕自己一个人面对生活。这时的叶兰心找回了自己,她不再以罗大伟或者任何人的需求为主,女性意识的觉醒让她发现:

身边的这位男性不过是墙上的一幅画而已。他不重要。

 5 ) 在爱中共存

主妇叶兰心的一天,是从5点59分醒来开始的。老公做甩手掌柜,只会坐在心爱的沙发椅上发号施令。兰心忙里忙外,任劳任怨。作为一家之主,服侍老公,照顾老妈,还要打理幼儿教室,做家务,选房子。

这不,女儿辞职回家来住了,在梦想和现实的落差下,老公又给女儿泼冷水了,而兰心默默地给予女儿莫大的支持。除了在老公睡着三更半夜里偷偷看心爱的李察基尔外,还要关心女儿的终身大事,为全家人选房子,腾挪出钱支持女儿的梦想,却又不小心踏入投资陷阱。

电影通过描写女主人叶兰心的生活去反映家庭和社会的种种情形。无论是照顾老公,服侍老妈,帮助女儿,操心儿子,还是做一日三餐,犹豫买房还是投资,这些都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种种困境,也揭示了生活的琐碎和一地鸡毛。可不管如何烦恼,一家之主都要有涵养,有定力,乐观而坚强。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家都开心就好了。房子买了,女儿的项目开工了,老公有新爱好了,老妈的病情好转了。而幸福忽然又远去了,情形急转直下:投资遇上骗子了,女儿的项目黄了,老公的爱好又变了,儿子要回来当农夫了,老妈又卧床不起了。其实好与不好也只是相对的,生活有苦有乐,人生有咸有甜,她作为一家之主的地位依然没变,依然要撑起这条风雨中的船。

梦境中,她又跟随着母亲回到了童年住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树一河,一猫一狗都记得清清楚楚。岔路中,她拿着现代化的手机导航,还能跟随着记忆中的母亲找到几十年前回家的路吗?

在忙忙碌碌的一生中,我们总是把自己搞丢,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担心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我们都欠父母的,而儿女又欠我们的。母女梦中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不意味着权力,而意味着责任。不意味着占有,而意味着奉献。

影片从老年人投资受骗这个角度切入故事,讲述了城市里一个家庭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一切,也不是实现梦想,而是彼此温暖,支撑,在爱中共存,在风雨中牵手前行。

影片也牵涉到许多当前的社会问题。比如年轻人的工作,住房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以及亲情观念的变迁等等。

最后,在回归平静中,叶兰心也找到了生活的初心,一心一意地为退休和子女的生活奋斗着,全心全意地为这个家服务。毕竟再多的风雨袭来,也需要吃饱肚子,穿好衣服,微笑着,温暖着,一起扛过去。

 6 ) 无“主”之家

何谓一家之主?

男主父亲坐在家中客厅的核心位置的沙发上,指挥着一切,对各种事情评头论足,任何决定都需要通过他的认可,除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他的一概不管。

女主妈妈整天忙得目不暇接,要顾到男主老公,要照顾自己母亲,要替儿子和女儿操心,家中大小事情都经过她手。

其实女主妈妈才是掌握实权的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之主,而片中的男主父亲更像是由于传统背景而天然自带的那种象征意义上的一家之主。

当女主觉醒后,真正的地位就开始发生了变化,男主看似还在做着决定,但是自己却没有施行的能力,那就都是空谈。不过最后男主和女儿都开始意识到这种状况,以后或许就会开始改变。

其实谁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并不重要,家庭本就是一个集合体,也许并不需要像国家一样有层次划分,有一个人当家做主,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家庭中,这和实现个人的追求也并不冲突,多尝试去换位思考,原来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也并不那么容易。

女主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身份很多,唯一忘却的和无暇顾及的就是自我的这个身份,如何去平衡这些身份之间权重,真的是一门学问。

 短评

传统的中国女性,围着灶台打转,操心在一家人的生活琐碎里,电影前半段,节奏、镜头有种急促的紧迫感,随着母亲的视角被环境追着走,后半段则更多陷入意识流的觉醒,被一直教育以这种方式相夫教子的女性一代又一代传承。然而那么多标签母亲、女儿、妻子,她却忘记了自己。我喜欢结尾全家人围在桌子上等女人来吃饭,那一刻她才真正成为了“一家之主”。

6分钟前
  • 木兮
  • 推荐

东亚中年女性生存实录一则: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处理。如果我是女主,应该早就崩溃八百次了。可是啊,能怎么办,就算骗自己,如果没有了自己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之主”,可能也就没有这个家了。及时修理,尚未晚矣。

10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前面有些无聊,但又很真实。叶小姐拥有白日做梦的女儿,撒手当皇帝的老公,在家当隐形人的儿子。一个女人在家既要当妻子、母亲、女儿之外,还要当保姆。重点是还要在外面教书赚钱。最喜欢的一段是她跟妈妈两个人回故居,一直在外坚强的她,只有在妈妈面前才是孩子。

1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一家之主,顾名思义,便是可以主宰房间的分配,但是接住在养老院妈妈回来住的那间房被小女儿回来住下,儿子又打电话来说回家里住,那边老公被哄着投资买阴宅,期间鸽舍还霸占去了阳台,家里的家已不被控制,要去买一间大房。那一家之主她是如何支配自己的家呢?厨房冰箱旁放了一张小桌子,就是她的“办公”空间,深夜老公睡了才可以使用电视看自己喜欢的影集,客厅成为了“休息”场所,而在各方的意见下,只能去厕所“冷静”。新的时代,家在变小,但并不能有效的利用,户型、新潮的设计,通通都不重要,所以剧情安排她跟随妈妈回到了老家。“当有一天你的需求回到你的身上,丈夫就只是墙上的一幅画”,电影里鲍起静饰演的女主角叶兰心莫名其妙的与自己和解,这是危险的,她经历的每一步都是生活的陷阱,我并不主张最后的和平。

12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鲍起静演得很好。可是影片最后一段什么意思啊?被困顿于家庭生活一地鸡毛中的东亚女性难道仅仅依凭着那点儿母性代际间的情感延续就能突破重围?影片前段一堆令人窒息的冲突架构已然抛出了问题,但最后却以一碗鸡汤收束,可惜了。

14分钟前
  • 半掩门儿的~
  • 还行

失去自我,找到自我。

18分钟前
  • Mr_Q
  • 力荐

金马57遗珠,比我想象得好很多,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上几乎都无可挑剔的女性临近退休之年重拾自我,在华人世界这样的电影真的太少太少。PS.近年越来越多的香港演员密切参与到台湾影剧产业中(鲍起静《一家之主》、黄秋生《四楼的天堂》、林嘉欣《美国女孩》、刘俊谦《小晓》等等)实在是件好事

22分钟前
  • Mr. Lei
  • 还行

流于表面的女性意识觉醒,虽说讲生活,但过于的刻板化,将配角都用作工具人。结局用梦境来做引导是最没有趣的做法之一。

26分钟前
  • 倚风帘
  • 还行

整部作品的基调很奇怪,工整的部分很无聊, drama的部分又非常做作。最大的问题是电影中的每个人物之间,关系只停留在表面,也感受不到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也许这就是真实生活中的常态。想平静隽永,又要故弄玄虚,简单说就是处女作的通病吧…看见鲍起静就不禁会和天水围比较…真怀念那时候的许鞍华

30分钟前
  • 荆棘
  • 还行

题材挺好的, 一家之主就是免费保姆. 本来好不容易想转变心态为自己而活, 结果丈夫和女儿一句话又心软甘心做保姆了, 这也体现了大部分母亲弱势和宿命.

33分钟前
  • 斗笠居士
  • 推荐

所谓一家之主,就是高级行政保姆,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个喝茶看报养鸟的老伴。大到买房投资养老,小到洗衣收拾取快递订机票,每天在被数不清的琐碎缠绕,什么巴黎学画画啦,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这是中产阶级家庭中年女性,那普通家庭呢?【SMURF/6.7G/Netflix】

35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能get到導演的想法,無奈執行有偏差。對比瀑布的暗喻明喻,更加無法接受這淺顯直白。

39分钟前
  • SSSSSSS
  • 还行

按设定是50-60的女性,台湾女人都这样?可怕。大陆女性这个年龄段都在丝巾旅行广场舞了...

41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我觉得这是今年最好的台湾电影,是今年最好的台湾新人导演作品。前半段传统家庭关系描写得真实细腻,后半段意识流觉醒点到即止。期待导演更好更成熟的作品。

44分钟前
  • 加个蛋吧
  • 力荐

「當你開始把你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時,你的丈夫就只是家中一幅畫」影片不難看,但越看到後面越顯冗長,敘事便跟鮑起靜飾演的母親一樣陷入一種迷失的狀態,結尾斷點也有些畫蛇添足,2020就拍完的片,現在才看到,這兩年重新修修補補似乎好像沒有補救回來,如果懂的取捨,角色更加聚焦於鮑起靜一人,或許更能感受到導演想探討的女性在家中定位議題。查了一下是王希捷導演首部劇情長片,分開來看片段是挺好看的,但是組合成劇情長片有待加強,要再加油

48分钟前
  • Puff
  • 还行

1.这么一个自我享受型的老公有什么用?留着过年?2.珍爱生命,远离中介。3.电影三星半,但鲍起静值得,《天水围的日与夜》之后,这算是她演得最好的另一个女性角色,而且这里她的儿子叫家宁、家宇,天水围里她的儿子叫家安。

53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2022年10月9日晚看过,女主与邓公于1980年在黄山合影过,真老戏骨。分担家务,尊重妻子梦想,败家儿女不如不要,年纪大了存款不能轻易梭哈投资。

58分钟前
  • 理性批判
  • 力荐

没想到有一天会看到鲍起静和陆弈静同框。Reclaim, 从此我就是我自己了。

1小时前
  • vivi
  • 还行

当有一天,你的需求回到了你自己身上,丈夫就像墙上的一幅画。

1小时前
  • 素履以往
  • 力荐

“男的不行”,而且有一整套社会体系和服务作为保障,确保这些男的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保持“不行”。

1小时前
  • 热情华夫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