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

HD国语

主演:张晗,江昊桐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和妈妈 剧照 NO.1我和妈妈 剧照 NO.2我和妈妈 剧照 NO.3我和妈妈 剧照 NO.4我和妈妈 剧照 NO.5我和妈妈 剧照 NO.6我和妈妈 剧照 NO.13我和妈妈 剧照 NO.14我和妈妈 剧照 NO.15我和妈妈 剧照 NO.16我和妈妈 剧照 NO.17我和妈妈 剧照 NO.18我和妈妈 剧照 NO.19我和妈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百花:因为残缺,所以完整。

川村元气导演的长篇处女座,有一些作为长篇而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叙事节奏松散、剪辑细碎,不过不妨碍它成为我心中对日式物哀美学的一次很浪漫的诠释。

在北影节的映后谈中,导演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片中的虚拟偶像KOE能够不断输入记忆、丰富数据,但始终不能令人满意,以至于泉认为应该让它“忘记”一些;患认知症的母亲不断地失去记忆,认不出所有人,但在此过程中,才得以或多或少和儿子就过去的芥蒂和解。——「完整不能让人成为人,不完整才是。」正因为人会忘记、会失去,才会想要追寻那些失去的部分,才会得以形成自己的个性、人格、特点,这才是人的魅力。 就好像百合子一直在寻找的「半朵烟花」,不是身着和服在海边看到的的盛大的绽放,而是曾经母子在居住的那个小小的阳台上,隔着建筑物的遮挡看到的残缺的烟花。和花火大会上的转瞬即逝相比,也许百合子所有与儿子相关的记忆都褪色、消失,那半朵烟花却是永恒的,也因此成为了她的执念。 因为片中对于阿尔兹海默症的进展和症状拍得真实而艺术化,猜到了川村本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实际上,作为原著作者、编剧、导演,川村在映后谈中说到,自己的姥姥也患阿尔兹海默症而后去世,自己在和她一起生活的最后一年中获得灵感,写下了这部电影的原著作品。在姥姥去世前最后的时光中,她几乎忘记了一切,所剩的记忆大概只有一百件左右。这一百件左右的事情,川村导演说,对她而言可能就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了。——就好像百合子家中那个只能装一朵花的花瓶里,永远不能断的花。这就是「百花」的来历。而片尾最令人震撼的半朵烟花的意象,也正来自于导演儿时对于从家中能看到的烟花的记忆。感叹于川村导演的细腻和浪漫,仿佛具有把一切平淡无奇的琐事变成「美」的能力。 正因为导演独特的美学的视角,全片的视听语言极为考究,在imax银幕上看尤其享受。现实与过去的插叙用微妙的色调变化与运镜实现;而百合子最开始出现认知症症状时候的重复行为,拍出了动漫一般的循环叙事感。三位主演的表演极度舒适和合拍,也充分抗得住导演挚爱的大特写。 最后,以前一直觉得日本艺术作品中的「物哀」多少有一些无病呻吟,今天却反而因为这部作品或多或少地被治愈到了。想到奶奶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年,虽然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但现在回想起来,并不全都是糟糕的记忆。那些正因为忘记而说出来的话、流露出来的可爱的一面,如此鲜活,仿佛能窥见她年轻时候的样子。不是「妈妈」、不是「奶奶」,而是一个不完美的独特的农村女性。如果不是因为记忆变得残缺,也许我永远也不会看到她的这一面吧。

 2 ) 其实她都记得

在这个全日本都在电影院看ado演唱会的时候,百花上映第一个周末剧场都特别空空荡荡。一直对亲情剧比较弱,看到预告的时候就准备去看看。正好是3年回不了家的人的中秋节。

整体来说有那种潜移默化的泪点但不是看了会全程哭成狗的电影。有好也有觉得残念的地方。

拍摄手法特别新颖很优秀。现实和过去的镜头突然切换和同一段镜头的重复使用,用镜头体现了百合子老年痴呆以后错乱的感觉。全员演技在线。不是那种画里完美温馨故事,也没有戏剧性的人物设定,就是很常见很现实的母子,很淡却很真实的感情。

但是残念的是对泉的人物刻画和感情变化,都没有很细致的描写。他对母亲的隔阂描写了很多,但是他还是尽着作为儿子的义务。可是没有写百合子回来以后的故事,也没有写他喜当爹以后心境的变化。关于母亲百合子,导演在回忆她的爱情故事上花了很大篇幅所以最后的确形成了转折,但是比如地震以后突然开始叫泉的名字的突兀,中间感觉还可以再有点什么。比如她生下泉的事情,比如她和婴儿的泉的相处,然后再和泉喜当爹这边连一下。

本人最意义不明的是AI歌手,虽然是给她灌输人类记忆啥的内容算是勉强和主线有关,但是仍然觉得很突兀。

==============认真点简单写个正文的分割线==============

电影一开始短短几个镜头就看出泉不是个和妈妈很亲的孩子。然后百合子患上了老年痴呆,开始一点点记忆错乱。总是闯祸,看到幻觉,看到过去。泉一直默默地在帮她收拾残局。

她一直挂在嘴上的半个烟花,泉不明所以,却也没有特别在意。

泉其实是喜欢妈妈的。而且泉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是他的全部。可是对他来说,母亲小时候曾经为了个男人抛弃了自己,这件事情他永远不会忘记。心里更多的可能是委屈吧。长大了以后,他开始对母亲很冷淡。可是母亲痴呆以后又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他更加的委屈了。

根本就不想看到母亲女人的一面。不想看到她的爱情日记,泉恶心的直接吐了出来。

他越来越不理解母亲。比如为什么家里永远只插着一枝花,为什么买了无数盒鸡蛋,为什么想看半个烟花。他心里有很多憋屈。母亲嘴里的烟花,一定也是关于那个男人的。

你渐渐的全忘记了,总有一天会把我也忘记。可是,为什么我都记得呢。

被你抛弃的过去,你全部都忘记了以为什么都没有发生,也太自说自话了吧。

记得比忘记痛苦的多。

泉不知道在母亲的心里自己算是什么,或者说只是一个随便就能扔掉不要的孩子。百合子的爱情故事本观众也看了稍有不适,简单说就是喜欢上一个有妇之夫的渣男还怀了他的孩子。可是没有对于之后他们怎么样的描述,唯一知道的就是泉小学时候渣男回来了,所以她义无反顾地丢下了孩子去找他。

至于一年以后为什么她要回到泉的身边。我不知道是为什么。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在1995年,百合子抛弃泉和渣男在一起是1994年,可是地震的时候渣男也不在她身边,她宁愿过着一个人苦等渣男的日子都不要儿子了,这种人会被震的突然醒悟了么,我不理解。

那之后他们母子的故事在回忆里也没有描写。

回到现在的时间线,在好不容易带母亲看了海面上燃放的半个烟花以后,母亲突然不见了。好不容易找到她,她又在那里无理取闹说要看半个烟花,然后终于忘记了自己是谁。泉崩溃了,他大吼,可是我全都记得啊!

后来百合子的痴呆症状越来越严重,直到呆呆地完全没有反应。

在百合子的回忆里,幼小的泉给她买了一支花。她非常开心。

在百合子的回忆里,她和幼小的泉一起坐在走道上看对面高楼背后放的被楼遮掉一半的烟花。他们一起笑得非常开心。

可是这些泉都忘记了。

电影最后他看着被楼遮掉一半的烟花哭得泣不成声,而身边的母亲已经因为痴呆没有了任何反应。

本来以为所有事情我都记得,可是快乐的回忆我却都忘记了。我只记得你离开了我,我甚至怨恨过你。

本来以为你自说自话地都忘记了,可是这种小事你却一直都记得。你也太狡猾了吧,妈妈。

 3 )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母爱主题的、以悲剧为结尾的片子。imax厅第一排中间的票,铆劲儿仰头儿只能看到字幕,所以我纯是奔着映后去的,原天真的以为能有菅田将晖,最后只有导演川村元气到场,主持人介绍的时候才知道他还蛮厉害的,《你的名字》《唐探3》《告白》《天气之子》《寄生兽》《阳光姐妹淘》等很多影视作品的制片,很厉害的制片人。但我的建议是:不要跨界。 前面建立起来的母子关系:母亲很卑微,男主泉讨厌母亲。泉总奔跑在找寻患阿尔兹海默症总是走丢的母亲,中间穿插母子从前相处的片段。母子间一些互动,其实有打动到我,几度想落泪,“母爱”这种母题永远最能打动人。 前半个小时一直以男主为视点出发,然后突然转变成母亲的视角,开始回忆情史?儿子的戏份将将一半儿吧,不如改名叫《母亲的罗曼蒂克史》。中间用大篇幅讲述母子隔阂的源头--母亲知三儿做三儿,所以回忆都是母亲跟情夫,跟泉一点儿关系没有。我最不能原谅的是母亲对于曾经的行为说“我对泉很抱歉,他大概不会原谅我的,但我并不后悔”,不后悔什么?不后悔伤害了泉?还是不后悔自己曾经勇敢追爱?两者都不容在我的价值观里。我不是说不能看出轨这种情节,《色戒》也有,但看的就是男女主的纠葛,本片重点在母子关系啊喂。中间我一度睡着。 另外,我知道半朵烟花会有什么关键的意向,最后片尾也作为“妈妈生病忘掉很多东西但还执着于看半朵烟花(和泉小时候一起看的),证明其实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我的儿子泉”,泉也在发现半朵烟花的象征意义后对妈妈的恨释然。 本片在我看来是偏生活向的,但一些视听语言和台词并不纯现实。还有一些情绪上的留白,片中出现很多背影,奔跑的愤怒的悲伤的…尤其在母亲在雨夜第二次走丢在泉小学里,泉找到母亲后母亲混乱的说着泉小时候的事儿,给了泉后脑勺儿滴水的一个推镜头。按理说应该拍一个男主对于母亲行为的反应,但是点到为止。说好听叫情绪留白,问题抛给观众,说不好听就是偷懒了,没给出一个很好的回应的镜头。 母子关系和阿尔兹海默症这几年都被拍烂了,能有人再拍还挺厉害的,这片儿到是创新了或者说偏题了,中间故事拐弯儿了,最后又落回来。

 4 ) 不是你忘记了,是我忘记了

不是你忘记了,是我忘记了… 这部怎么说呢,太偏文艺,且前半段整体节奏都是很缓慢的推进,母亲看到的回忆里是男主角还是小孩子的视角,这种交叉感觉像是家长眼里你永远还是孩子的那个感觉,我看了导演的履历,常年担任制片人也做过很多不错电影的制片人,可此片节奏还是叙事结构都差了不少,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是本片后续看到会引进上映,浮躁的城市里静下心来看文艺片的人会很少,另外就是本片缺少的是共情,你无法对母亲或者儿子的角色共情,也就无法引爆本片的催泪炸弹,想着预期来看感人母子情的没有,想看纯文艺的估计很少,好在最后有点题什么是“一半的烟花”让故事至少是完整的,而答案也很浅显易懂,不是在哪里看或者去看多么好看华丽的烟花,是你和谁一起看的,以及你能否记得这件事情,看电影也是一样,有时候看了很多好看的电影,你还记得和谁看的嘛?

 5 ) 看到的一半是绚烂,隐去的一半是温暖

一开始以为交流环节是线上,没想到导演亲自到场,实属惊喜,也可以说是我这次北影节之旅完美的开场吧(笑。

映后Q&A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最想问的:“为什么将名字定为《百花》,以及导演对中文引进名有什么想法?”虽然川村导演表示他也挺喜欢引进名的,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原名。“百花”是母亲患病后哪怕写在纸上也要提醒自己的家中只能放一只花的花瓶里不能断的鲜花,也代表了母亲那珍贵但又随时会枯萎消失的记忆,更贴合整部电影表现出的含蓄的情感,中文名太直给了,反而失去了那种日哀的美感(说实话是不了解的话一听就不是很想进电影院去看的那种程度。

会喜欢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姥姥也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看着她逐渐失去记忆,慢慢记不得家人,对自己儿女的呼唤无动于衷,多数时候沉默不语,偶尔也会说些什么,但没人听得清她的话语,我想,她说的一定是对她而言很重要的事情吧,所以才会念念不忘。

百合子一直执着的“半朵烟花”,不是特意制作出来的花火大会,而只是窝在家里所见的被高楼遮挡所形成的意外景象。看到的一半是绚烂,隐去的一半是温暖。百合子的生日设定在1月1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点,元旦这天是所有人都在庆祝的新年,所以“没有人会记得我在这天生日”,这是不是也在说,我们总是沉浸在一些宏大的感动当中,却忽略掉了那些珍贵的细节。就像泉一直记得母亲抛弃了自己一年的隔阂,却忘记了两个人一起看烟花、一起钓鱼的感动。

近来AI的话题度很高,关于人类是否会被AI取代、人类和AI的区别是什么的讨论也很多,导演通过电影并在映后交流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着缺憾、后悔、不足并因此而不断努力去追寻从而表现出无穷创造力的才是人类,相比于不断获得人类记忆的KOE,记忆在逐渐消失的百合子才更加表现出人性。这个回答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了。另外,整部电影在剪辑方面将过去和现在穿插在一起,并且为了体现人类记忆那种片段式的、不连续的感觉,将记忆内容也是片段式地剪辑在一起,彷佛缺乏连贯性,但反而给我一种真实感。

这种并不浓烈但却能够渗透内心的含蓄情感表达或许就是我喜欢日本电影的原因之一吧。

 6 ) 无法轻易释怀

泉最后的释怀仍然让我觉得有些突然..

在神户的地震发生前,百合子抛弃了儿子泉一年,与一个有家室的男人相恋。地震发生以后,她忽然意识到泉对她而言是重要而不可失去的,因此又回到了泉的身边。那时泉尚在读小学。这场地震,本该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剧情转折,但是导演给出的解释却有些轻飘。大意是说,自然灾难有时是会给人带来一些冲击,使得人骤然萌生出某些念头或体悟。因此在影片里,百合子感觉到儿子所牵系的亲情比一时越轨的爱情更让她难以舍弃,所以选择了回去。这样的解释固然合情合理,但总让我无法顺畅接受..😢

半朵烟花确是一个非常巧妙而美好的意象,因为被居民楼挡住了一半,所以只看见一半的绚烂。但这在记忆里长久无法忘却的半朵烟花,不正衬托得那场一年的抛弃有些荒谬了吗..还有被泉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母亲的花,也成为百合子心里始终坚持的“花不能断”的执念,如果这些和儿子一起度过的过去那样重要的话,为什么曾经还选择离开呢。尤其是患了老年痴呆症后,百合子在超市里仍然看到“浅叶的背影”会不顾一切追出去,更让我困惑:那么在百合子心里,究竟是泉更重要还是浅叶更重要呢..

在这部电影中和前段时间的《深海》中都选择了舒曼的梦幻曲作为电影插曲,而且两部影片都探讨了母子关系,颇有一种巧合。泉小时候、百合子在神户生活的一些画面剪辑稍显混乱,有一种断续的观感。

不过映后的交流环节,导演真诚地分享了很多创作的思考,解答了我的一些观影疑惑,能感觉到这是部真挚用心的作品。

 短评

避雷警告!故弄玄虚,节奏拖沓,本来还不错的本子拍成这个德性,苏打和长泽雅美一定非常后悔:)儿子承诺会一直记住的半边的烟花,最后却成了认知障碍症老母亲心中最深刻的记忆,这种错位本来多么动人啊,所以为什么可以呈现得如此差?!温馨提示,不要为了苏打入场,看完你只会心疼苏打:)

6分钟前
  • 凌麦儿
  • 较差

1.川村元气导演首作,但他作为制片人也是大家的老朋友了(嚯竟然看过十部!)全片围绕“记忆”结构,用了大量长镜头来展现记忆混乱之人大脑的思维过程。现实与记忆、想象之间没有色调区分(因为记忆不会褪色),时空混淆,加上日记自带骗人属性,故事里的真真假假很难厘清。很多电影都说,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记性太好。但忘性太大,也会把美好的瞬间忘记了,片名百花,就是那一百个珍贵的记忆。2.苏打和麻酱不像夫妻,更像姐弟。二人逛街,挺个大肚子的麻酱手里拿了一堆东西,两手空空的苏打说要帮拿,结果只拿过一朵花!(我超介意的) (0422百老汇导演交流场)

9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又是阿尔兹海默症题材就已经很腻了(全球各地影视剧真的很泛滥很泛滥了),叙事手段还这么老套。那几处蒙太奇真的俗不可耐。圣赛虽然看在导演几个突出的镜头设计上发了导演奖,但整个视听依然非常没有个性,都像是从别的电影里刚学来的。菅田将晖也演得有点划水。

10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较差

听完映后交流加一星 真的有很多导演的细腻想法是很难单凭看感受到的

13分钟前
  • 驹子
  • 推荐

小偷只盗窃相册和纪念品,母亲执着于看半朵烟花,记忆随着时间错位和消逝,家里必须有一株花,当往事渐渐浮出水面,才明白我最爱的人已经忘记了我。【耀莱成龙影城(迎宾路店) /1 person attendance/19.9¥+300积分】(好黑的影厅,几乎啥也看不清)

1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是每个国家都领了要拍一部阿尔兹海默症代表作的指标吗

18分钟前
  • 苏丽珂
  • 较差

川村元气是真心想当导演

19分钟前
  • xxhhcc
  • 还行

节奏很慢,后劲很大的一部电影,很多秘密埋藏在漫不经心的细节中,也许评分太低正是因为不少人没看明白。当然,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三观不正”。可是只在乎三观的人,真的能看明白一部电影,并且过好自己的一生吗?

23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上周末就看了,一直没有来评论。感觉这个影评需要一些心理建设,晚点长评。本来以为都忘记了的其实都记得,本来以为都记得的其实都忘了。

26分钟前
  • 透透
  • 推荐

苏打跟原田阿姨在一起时并不像母子(原田阿姨太优雅了) 跟麻酱在一起时也并不像夫妻(麻酱真的太美腻了~)然后我本来以为神野三铃会是在跟原田阿姨share同一个男人但看起来好像又不是 最后一半的烟花还是挺令人感动的QAQ

31分钟前
  • 拽拽歪歪&YY
  • 还行

大概是为了表现阿兹海默症的那种状态,以及母子间微妙的关系,全片大部分的镜头都给得特别朦胧,或者我们说虚化得厉害,一开始肯定没法适应,加之穿插过去记忆的蒙太奇频繁出现,说实话直到放了几十分钟之后我明白过来到底这是谁的视角以及为什么这么拍。效果是有的,可是观影体验说实话一般。剧情方面,母亲过去那一段不好的往事里过多得细节让人觉得没有必要,反而男主儿时的镜头太少。整体来说中规中矩吧。

34分钟前
  • 麥町呲溜变向
  • 推荐

真的太惊喜了,首先是在视听上,大量的运动长镜头使用,不仅表现影片的真实感,还最高程度的调动银幕内外的情感共鸣,例如开片10分钟,却单单只有5个镜头,看似漫长,却充满内容且情感十足。还有就是在桥段设计方面,影片对表现阿尔兹海默症的内容很类似《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用大量地时空错位与桥段的故意重复,用画面去表现这种老人们无法言表的“失忆”感,还有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母亲“心理地震”桥段,惊喜又吃惊。其次是主题方面,不仅是母爱与家庭,还有记忆和遗忘。演员方面,因为大量长镜头的使用,对演员的演技要求十分高,但主角们用影帝级别的表演完美演绎了出来,尤其是母子二人,甚至母亲的演技更加炸裂。《百花》这部电影是我目前上来日本几个月中看过的最棒的一部,也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棒的一部日本电影。

39分钟前
  • 含泪的微笑丶
  • 力荐

结尾处的“半分の花火”劲超大!开头一个长镜头就展现了困在时间里的母亲。接着一个长镜头就是儿子回家发现母亲不在家,冲出家门捂紧衣服,交代时间是冬天,女主病了很久。不寻常的母子关系,让人一度很讨厌男主,但预告片已经告诉观众母亲遗弃过孩子。地震那场戏让人好担心电影院真的遭遇地震啊。花和工具人长泽雅美用来表示时间流逝。男主很美人,但是谁演都行啊。而且他们两个的情侣真的很像志村妙和新八姐弟乱伦。

44分钟前
  • 推荐

3 整体太空,氛围是有的,但是剧作整体有些乏力,表现上也不如《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白白浪费了原田美枝子这么卓越的演技。

49分钟前
  • lepenn
  • 还行

烟花,废墟,夜幕里大屏上的人工智能,错杂的时空与记忆碎片。拍得很稳,很有“匠心”,而不是单纯的匠气,几处强烈情感的宣泄点也处理得非常克制,某些时刻好到不像日本电影。不足之处就是还是有点太端着了,缺乏一点生活的质感,长泽雅美和菅田将晖也太不像夫妻了。

52分钟前
  • 热情华夫饼
  • 推荐

拍得真诚、细腻,讲得是曾经被“抛弃”、缺失母爱的儿子如何通过目睹“一半”的烟火从而理解母亲的故事。现实的母子虽迷失记忆但“恨”得有感情,屏幕里的机器人虽能存储记忆却冷漠无情,一场记忆中的烟火将她们带回最美的瞬间,那一刻对照此刻,她们终于放下了包袱。导演用单场长镜头调度,让悄悄逼近角色的镜头将观众带入他们的内心,每一次丢失和找寻都是贴近真相的尝试。儿子学会聆听琴声里的奥秘,洞悉了母亲的为爱奔赴,当他也为人父,便明白了母亲的苦衷,面对身边已然呆滞的她,子欲养而亲不“在”,偷偷爬上心头。

55分钟前
  • 赛门
  • 推荐

体会最强的不是儿子年少的创伤也不是妈妈得病 而是作为一个女人的心酸 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母子关系 她都像一半烟火 永远是不完整的 她也是曾经喜欢一对金鱼的女人 她让儿子看的可能是说不出口的自己

57分钟前
  • 大洁
  • 还行

在游乐场那一天,她抛弃过他一次;在巴士驶离养老院的那一天,他抛弃过她另一次。这对母子,他们从此扯平了。从今往后,那半朵烟花,记得住了,忘不掉了。

6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完全不煽情甚至不温情的家庭片,讲述儿子照顾患了阿兹海默症的母亲的故事,却更多地展现母子之间的距离与疏远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抗拒,过去的伤痛和遗忘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母子之间复杂却深刻的情感。导演如同拍摄悬疑片一般,和剧中角色一起在遗忘之前拼凑着记忆的碎片,探寻着“半朵烟花”的意义。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当看到导演将儿子的冷漠归结于母亲儿时的出轨时,我和菅田将晖的反应是一样的,真的令人作呕。

1小时前
  • 米兰核心丹尼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