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

正片

主演:Josef,Ostendorf,夏洛特·罗谢,大卫·史崔梭德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瑞士语言:德语年份:2006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伊甸 剧照 NO.1伊甸 剧照 NO.2伊甸 剧照 NO.3伊甸 剧照 NO.4伊甸 剧照 NO.5伊甸 剧照 NO.6伊甸 剧照 NO.13伊甸 剧照 NO.14伊甸 剧照 NO.15伊甸 剧照 NO.16伊甸 剧照 NO.17伊甸 剧照 NO.18伊甸 剧照 NO.19伊甸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主角在逃生过程中所犯的N个致命错误

    本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刻,表现方式朴实沉稳,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作品。但是其中主角在逃生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对策,实在令人心急。

   当然男女主角是普通人,不是受过训练的特工。对他们过度苛求是没必要的,但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思考一下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极端环境下,如何让自己的损失达到最小,最快摆脱危险处境。

    大家可以假设自己跟自己的恋人在一个陌生的小镇边上的景区,危险就算从丢失汽车开始,我们发现自己的车被一群当地的不良少年偷走(还包括了自己的钱包跟手机),这个性质可能是小打小闹的青春期叛逆,我们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跟不良少年夺回汽车吗?注意在这个时候,女主是有手机在身的。为什么不找到有手机信号的位置,立即报警。然后找到有明显标示物的公路边,等待巡警帮助。男主做了什么?他搜寻不良少年团伙,企图靠交涉获得汽车,结束纠纷。既然交涉则应该注意尽量不要激怒对方,明确向对方表示最大善意理解,并给予适当好处诱惑,而不是表达自己的麻烦跟愤怒的时候。这是错误的第一步。

    在交涉不成,误杀了宠物的情况下,矛盾升级。两人慌不择路的逃命,最后男主卡住,让女主先走,去公路求助。那么女主做了什么?她躲在一个隐蔽处……睡着了!难道这时候不应该尽量远离事故地点从长计议吗?找到有手机信号的位置尽快报警。然而,我们的女主等到天亮被男主的悲鸣吸引过去,看到男友被种种虐待,才想到应该报警,就没想想自己所在的地点安全吗?

    在逃跑过程中,女主的表现不凡,各种机智勇猛。但是,怎么就能把手机弄丢?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还要去完成拿锁着的房间中的对讲机这种高难度动作?还要跑到开阔空旷的地方暴露自己?

    男主从车里拿了医药箱(吐槽他这一步是要干嘛?无意义行为。难道他没发现他自己的伤用医药箱毫无用处?)总之男女主进入湖边小屋,锁上了门。(两处错误,第一,这是明显标志物,谁也会一下想到这里来寻找,第二,锁住门这是要把自己困死?)他们到这小房间里是要干嘛?原来只是处理伤口,难道不应该马上找出药箱中的抗生素先吃下去?最后证明小药箱果然没用,俩人还被堵在小屋面临绝境,最后女主把外伤很多的的男主泡在脏湖水里,加重他的感染。

    接下来是女主单身逃命,她发现了路边的孩子。在对方表示出消极态度的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劈手夺下手机,打电话报警?或者掐住死小孩的脖子,抢他的自行车按路标找公路求助?要知道男友的生命在分分钟的流逝。然而我们的女主,她居然坐在路边跟小朋友一起等待了。直到发现自己被死小孩卖了。

     跟死去的男友被捆在树上被火快要烧死的情况下,女主小宇宙再次爆发,成功逃脱。接下来偷地图,躲垃圾箱(偷地图这一步,记住地图不完了吗?费劲偷了它,最后从垃圾箱出来又不要,这是闹哪套?)女主满身污秽从垃圾箱里爬出,从玻璃倒影审视自己,不管此处是隐喻暗喻什么7788喻,总之她是浴污重生了,她终于决定要做个野兽了,手起刀落,结果了一个小孩,这一下她又精神崩溃了……

     路遇车辆,她没有在第一时间借手机报警,发现车上的人也是不可靠的,她还等了半天才想起可以劫车自己跑……好吧,心慌意乱出了意外,撞到了人家院子里,看上去是很正常的一个家庭聚会,人很多,气氛很好,回归正常社会了。这时候为什么不马上用固定电话联络警方,而是自己先崩溃的躺在沙发上休息?发现事态不对,为啥又把自己关在死角的卫生间,而不是尽量往门口,往街道上接近,哪怕拦住一辆过路的车辆就可以得救……

     总之,这是一部看了让人非常焦虑的影片,为了制造危机环境,塑造了两个随时在超人跟笨蛋之间转换的主角。对于我们观众来说,除了扼腕叹息人性、社会、教育之外,如何掌握一点求生技巧,学会怎样让自己不要处于走投无路的绝境也同样非常重要。
   

##########################################################
2013-04-16 22:33:04 fun-jet chiueh (a.k.a. Jason or Voyager)
  女主没有手机,女主手上的是一个PDA

汗……谢谢fun-jet chiueh 指正

 2 ) 遇上同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看了此片,勾起了我少年时的回忆

我上的初中在市里非常出名,每个年级都有专门的小团伙:抢劫,打架,啥都有,而且下手狠。平时他们分散在各个路口,盯上人了就上,一般这样的团伙都有一两个特别狠的头头(青少年帮派的特点,谁狠谁变态谁是老大),而对于这些团伙,学校和警察都没法管,除非真查出什么大案件。我当时在校的时候那个老大是因强X被抓的,而他的上一代是因去城隍庙批发菜刀砍群架,被提前管制了。(注,因为未成年,所以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在成年前还可以有机会犯罪,就是犯了最后也不会被严判)。

在这种环境下,要做好学生,想全身心准备中考就得有点眼色和经验了,起码一般的打架,抢钱,骂人,挑衅你得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因为基本每天放学路上都会碰上这些人,指不定哪天他们的目标就是你。由于我在小学时就被抢过数次,被搜被打都经历过(小学阶段,层次比较低,但是惊吓程度自己感觉都一样),虽然当时遇上了只会拼命跑路,或者找人帮忙,但心态也能变得很冷静了。到了初中,面对帮伙拦路,我意识到那些方式基本都没用,跑得了一次跑不了第二次,别人帮得了你一次帮不了第二次,回头跑得不好到了拐角处被拦住,会更惨。而且你一旦被抢一次,要是让人抢出甜头(无论是抢钱的甜头还是追打的甜头),那么他们一般都会盯住你,下次接着抢你。所以最后就只一个办法了:顺其自然,让这个抢的过程变得非常自然,说白了,就是让他们找不到兴奋的由头,找不到刺激。

记得那时有一次遇上,我正在边走边踢石子玩,黄昏路上没什么人,远远的就看着5,6个人过来了,当时就预感到要糟,想了下不能躲,就迎着走上去了。接下来自然被拦住,头头出来问话,话语简单,就是带钱没,借点花花之类,小弟们这时候不会动手,只动动嘴,做做动作(会有MM在队伍中,而且还蛮pp,这时候就别再看人家了。。。要是看了,那基本上是惨定)。我当时口袋里就装着几块钱,但是他问我有钱没的时候,我还是回答说没带钱,(跟头头说话时,要眼神注视,无视其他人,头头是决定要如何做的人,这个时侯用余光瞟小弟是胆怯的表现,很大概率会引来后续动作),另外也不能有不耐烦(装高尚),或者有显得过分有勇气并立刻反击的表现,不要问'你们想干什么?'这种挑逗对方的言语,这些都会引来麻烦,还有一点忌讳,就是不能让对方感到你看他们是另类,换言之不要让他们觉得到你很文明(就算你真是个十分文明的人,你也不要表现出十足的厌恶感):他骂了你一句,你就当是空气不要有任何表情言语回应。总之两个字 '自然',要像跟普通朋友见了面一样说话,当做啥事没有。这样一般对方也都不会有任何过激反映。于是我当时就这样跟头头聊天,聊完就没后续了,背包都没要求翻,就让我走了。他们继续找下一个目标。

后来过了两天,在学校里又看到那头头单独一个人,蹲在角落抽烟。我当时体育课刚下课,从旁边路过,正口渴的很,我跑上去,问道'有没带钱,借我买瓶汽水,1块就好',他回答‘没钱’,我说'哦,那算了',转身跑路。由此,之后每次路上碰上这路人,都自然的擦肩而过,我不再是他们的目标,甚至偶尔还会跟那个头头互换下友好的眼神,就再也没过交集。

现在回想这些来,青少年犯罪一般跟成年人是不同的,很多都只是寻求刺激,或者寻求发泄(父母那里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没有十足的目的性,或者干脆就是为了好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并没有从内心深处就是邪恶的,即非常可能疯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懂事了。所以作为并非孩子监护人的寻常人,遇上这样一帮'痞子',一定不要有‘帮他们父母管教下’的心态,就算运气太差被盯上,只要尽量不刺激到对方,小事化了,自然不会有麻烦。说到底还只是孩子,碰上了,比碰上真正的罪犯,要幸运多了。

影片中,从男主角在沙滩上跟他们说话的口气和表情,就注定他要被报复了,他是以一个'文明人',一个'成年人'的口气在说话,而他偏偏又不是一个'文明人'(被激怒后一样狂爆粗口反击),也不是一个有成熟心态的'成年人',这样他就必定激怒对方,麻烦自然也越来越大。

 3 ) 他们只是孩子!

    不写一段评论可能会失眠。
  这是一部不应该是晚上看的电影,更不该晚上独自看完!甚至我在打分的时候都不敢打力荐!因为实在是太恐怖了。这种恐怖是因为犯罪的都是身边的普通人,那些大人和少年,每天向你微笑拉家常,要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人性的阴暗呢?
   跟《田园下的罪恶》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一个小集体,都是青少年犯罪,都是大人纵容下的犯罪。通篇都是封闭式犯罪,男女主角都在无人的森林公园里逃亡,气氛一直压抑到最后,没有一个地方能让人舒一口气!
   印象深刻的是最后大人的态度,接手孩子的罪恶,恶的起源,恶的延续,体现的淋漓尽致。罪恶的种子,原来早就种下,世世代代,生长发芽。。。。。。
   有几个细节,大家已经提到,这里我就近贴下来:
 1.女主角是一位老师。
  2.男主角驾车前往Eden Lake的途中,广播里的播音员说:“学会尊重是上次大选的重要议题,布莱尔首相希望把互相尊重的思想带回学校和社区。所以提倡父母们参加如何为人父母的课程的建议,得到越来越多父母的支持。”“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3.到达小镇时准备停车,恰好有辆车走了有空车位,然而就在男主角准备停车的时候,前面来了一辆车抢先停了那个位子。下车的似乎是的父母。
  4.男女主角在森林里碰到的小男孩对他们说他妈妈不让他和陌生人说话。
  5.男主角在餐馆里对服务员抱怨那几个小男孩干的坏事,得到的答复是他不是我家的小孩。
  6.男主角经过布莱特家时想下车向布莱特的父母告状,留下女主角在车上。后来布莱特的父亲开车回来因为女主角把车停在家门口未能及时移开开口骂女主角“蠢货”。
  7.女主角最终返回小镇时,镇上正在欢聚,放着音乐“Please believe us we ain't ever gonna be respectable"
  8.在布莱特的屋子里,布莱特评价自己的狗-它对陌生人不友好。
  9.布莱特父亲要对付女主角时,有人来劝阻,布莱特的父亲说“我们顾好自己就行”。
另外我补充下,
开头第一晚上到镇上,男女主角看到一个妇人对待小孩的教育方式是粗暴的一巴掌打过去。
女主角醒过来后,旁边看护她的妇人看到戒指,说好漂亮是不是丈夫送的,并伸手想触摸的样子,感觉很贪婪。
女主角一进厕所就看到有两人正在做爱,由此可见性的放纵。
克莱尔的父亲说的那段话和打了另一个家长那一段,同克莱尔把其他孩子一起拖下水的方式一样。
还有片中对那个佩吉的女孩描写很有特点,那个女孩的出场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很惊人的粗口,而且一直面无表情,与克莱尔一样冷酷无情,好像是克莱尔的小女朋友,直到后来亲眼看到克莱尔打死同伴才露出害怕的样子果断逃走。这个小女孩的母亲后来听到孩子的死讯,哭着说,他们只是孩子!
    这句话很点题。关键是,他们是谁的孩子?如果性与暴力,自私与贪婪充斥着孩子生长的环境,教育出罪恶阴暗的孩子,身为家长,只是一句他们只是孩子就可以推脱吗?就可以自私到包庇自己的孩子对受害者处以私刑?
    小镇是一个缩影,而整个社会,整个教育形式,其实也是病态的,真正的教育,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的,为人父母,真的要有资格,颠倒是非,扭曲的人格,真是可怕!

 4 ) 人之初性本恶?

本片讲述了热恋中的珍妮和史蒂夫周末开车去伊甸湖度假。在湖边休息期间,这对恋人遇到一群孩子在湖边大声喧哗。他们随地吐痰,他们的宠物沙皮狗不时跑过来冲着珍妮大声吼叫。这让史蒂夫在女友那面子实在挂不住,尽管珍妮一再劝阻,直率的爱尔兰人还是走到孩子中间,这群小孩从此和这对恋人结下仇怨。导演引导观众对青少年教育的,对于问题青少年,父母该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反思。

我始终不赞同人之初性本善或恶,人性是可塑的,那伙不良少年中,其实一半以上的人本质并不坏,坏的是周围的环境,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接触到的人只有那么几个,得罪他们没地可以躲。这就是一个罪恶的来源——一个人的恶,会使其他人心中的恶显现出来,并用怂恿和裹挟,把它们组织起来。

那么更大的问题就随之浮出水面,父母的教育问题。其实太多的父母,不知道为什么生了孩子。连自己都教育不好任性放纵,又怎么能树立榜样负责任教育好孩子呢?男孩心爱的狗死了,他很伤心,证明他还是有爱的,在他失去狗的那一刻他明白了什么才更珍贵,他一边抚摸着正在失的伤犬一边奋力扔出了男子的车钥匙,大声嚷:“谁要你的车钥匙,走开!”可是没人能告诉他该怎么处理自己的悲伤,他只能用最简单,最不动脑子的办法--暴力,故事从这里起已经彻底不可挽回了。

 5 ) 如有在国外呆过的人,体会不小

我不在英国,但在澳洲。我记得我刚刚来这里的时候,房东老太就给我说,这里的犯罪多,英文法律太轻。之后我搬去一个治安很差的区,有晚上8点就在我家门口被抢的,有晚上在路上无缘无故被打的,肇事的就是这些十几岁的半大小子,有白人,有黑黑的那种,有黎巴嫩人,越南人,当然估计也有我们华裔的。
千万不要低估这些小孩, 每当我们这里放学校春假 秋假的时候,犯罪率就会上升,因为那些小p孩放假了。
真的很想把这些孩子狠狠打一顿,真的。

 6 ) 暴力的源起

《伊甸湖》(Eden Lake)是继《黑暗侵袭》(Descent)之后英国恐怖片中极有回味的一部。

恋人Jenny与Steve来到美丽的伊甸湖度周末。湖滩上有一群胡作非为、大声喧哗的无礼少年。一番口角冲突过后,二人发现车胎被那群孩子扎了。Steve换好备胎,两人开车到镇子里吃饭,碰到那群孩子骑着自行车,继续骚扰二人。小饭馆的女招待听到他俩抱怨镇子上孩子们粗鲁无礼后,突然变得面目狰狞,还莫名其妙的说:“不是我的孩子!”

二人回到湖边继续度假,却发现包丢了,里面有车钥匙、电话和钱包。二人欲徒步回小镇求助,半路却被那群孩子们开车追逐。从此,这对恋人彻底陷入噩梦,两个大人被一群十几岁的少年像狗一样穷追猛打,狼狈不堪。这群孩子并不把人命当一回事,为首的甚至有不把二人整死不罢休的架势。有个小孩害怕,退缩,就被大孩子逼着,签“投名状”似的被迫伤害他人。

电影的重点主要是两人在伊甸湖附近的森林逃亡的过程,属封闭空间系恐怖片。但二人第一天后回镇子吃早饭那一段情节尤其重要,因为它给出了这群孩子从人变为恶魔的原由:魔鬼般的父母与家庭。

孩子中为首的这个父亲十分凶恶,平时对待他的态度恶声恶气,动辄大呼小叫,拳脚相加。正是有这样的父母,孩子才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学会了暴力至上的生活态度,认为武力是解决一切问题雄霸一方的制胜法宝。他在父亲面前表现得越顺从,在别人面前就越凶神恶煞,心狠手辣。可见一个bully(欺凌弱小者)人格的养成跟他日常观察、经受的家庭暴力(肉体暴力与精神暴力)分不开。

当然并非所有在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小孩都会成为bully恶性循环,能不能当bully,还取决于孩子天生的性格和他的体力。影片里有两个性格懦弱的孩子,一个是那群烂仔中的小个子,另一个是常被欺负的好孩子,在Jenny逃跑的过程中偶遇。第一个孩子年龄小,胆小怕事,其身体发育条件决定他永远也不可能称王称霸;但他崇拜武力,也认为暴力是切实有效的雄霸天下之法。既然自己无法称霸,那么就抱棵大树好乘凉。他自己本来是不敢真干什么杀人越货的坏事的,但加入了犯罪团伙,也就由不得他心里仅存的那一点点良知或懦弱了,他被逼着伤害Steve,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第二个懦弱的孩子成日里被这群坏孩子欺负,他憎恨他们,但他更惧怕恶势力。他不是没有良心,甚至可以推测,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除暴安良的英雄,但由于自己条件有限,同时对方的恶势力太强,为了自保,他也只好睁眼闭眼,甚至不情愿的辅助了犯罪的发生。

基本上,这个镇子上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小孩,都是被诅咒的一代。他们从野蛮无知的父母处继承了恶的基因,将其发扬光大。他们的父母完全不明白“教育”为何,这个镇子就是暴力至上的化身。电影的结尾非常恐怖,不仅视觉上,心理上也一样。这些孩子们今后长大了,就是今天他们的父母,而他们的下一代则会成为过去的自己,恶性循环,周而复始。这才是真正的恐怖。

这部恐怖片有一点德国电影《白丝带》中所探讨的暴力起源的意味。当然这是恐怖类型片,以惊悚视效为主,背后思考为辅,更谈不上所谓“出路”的问题。




【少年犯罪系列】

《伊甸湖》:暴力的源起
http://aixiaoke.blog.163.com/blog/static/115553544201022024116893/

《哈里·布朗》:以暴制暴
http://aixiaoke.blog.163.com/blog/static/11555354420102210544740/

《白丝带》:暴力的养成
http://aixiaoke.blog.163.com/blog/static/11555354420102242429780/

《无人知晓》:黑色的河流
http://aixiaoke.blog.163.com/blog/static/11555354420103294019829/

《被遗忘的人》:被遗忘的阶层
http://aixiaoke.blog.163.com/blog/static/11555354420103691734721/

 短评

这种电影里总是让主角做出最蠢的选择。

7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这真的是我看过的最恐怖的片,太接近现实所以才恐怖。男主角的反应在我看来基本是正常的,女主开始不开窍儿,后半也已经很棒了。无奈,这些无知无畏的少年真的是最恐怖的。

12分钟前
  • shu
  • 推荐

太牛了,太牛了,导演气氛的处理和把握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15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如果说“七岁的小男孩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那么不良少年无疑是恐怖生物之最。

16分钟前
  • 西凉虫
  • 推荐

极度危险的一部影片,孔子看完也会骂娘。

19分钟前
  • 山中一客
  • 还行

智捉到气人的女猪脚,该逃生时不逃生,该报警时不报警,不该报警时要报警,不该求助时要求助。

2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2016.10.21二刷。真他妈虐啊,那姑娘给撞飞的时候我还真有种喜悦感。。。

23分钟前
  • matchbox
  • 推荐

大家应该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多锻炼锻炼身体,有危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使用暴力

27分钟前
  • RD
  • 力荐

男的该牛逼的时候不牛逼,刀子都吓掉了。女主角该逃跑时候不逃跑,还在树底下玩了一晚上。女主角看着自己男人被虐了十分钟才想起来要报警……

28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孩子不恐怖,恐怖的是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对人性阴暗面得挖掘和黑暗得结尾让人震撼。这种封闭环境里的人,观光客你们伤不起!★★★★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开始那条狗叫邦妮我还想是不是还得有条叫克莱德的,结果最后还真有

34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少年犯罪就像人之初善恶争论,一个叫“年龄”的东西总会袒护扭曲的心灵。法叔的阵亡率果然在80%以上,反复被虐杀真的很好玩是吗?

37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恶魔只会孕育恶魔,未成年并非免死金牌,有一种罪孽叫袖手旁观!求饶不成加之逃跑失败,唯有反抗才能扭转一切,至少你要用双手去捍卫自己的生命。

42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孩童才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太TM灭绝人性了

47分钟前
  • 严杰夫
  • 推荐

教育意义:社会渣滓从父母开始。

5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别带你的女朋友去那些荒僻的犄角旮旯玩浪漫,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她,我太支持美国的持枪制度了,与其窝囊死,不如拿着点四五拉足垫背,别太相信纯洁小屁孩儿,更别相信那些大人,小杂种的爹妈就是大杂种,不一定百分百,但九成九。

53分钟前
  • Jason Bourne
  • 还行

法斯宾德的角色太衰了,千万别得罪倒霉孩子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相比之下,丧尸什么的多可爱。

58分钟前
  • cohen
  • 推荐

被流行文化过度美化的青春的本来面目……

1小时前
  • 丁小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