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坚固柔情

HD中字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吉姆·布劳德本特,苏珊·布朗,菲比·沃勒-布里奇,伊恩·格雷,亚历山德拉·罗奇,维多利亚·贝维克,奥利维娅·科尔曼,哈里·劳埃德,斯薇斯特·L·唐兹尔,迈克尔·卡尔金,罗伯特·波特尔,理查德·迪克森,阿曼达·鲁特,克利福德·罗斯,迈克尔·科克伦,杰瑞米·克莱德,Michael,Simkins,埃洛伊塞·韦伯,尼古拉斯·法瑞尔,约翰·塞森斯,安东尼·海德,理查德·西姆斯,大卫·维斯特海德,朱利安·沃德姆,理查德·E·格兰特,安格斯·瑞特,罗杰·阿拉姆,Michael,Pennington,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2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3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4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5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6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3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4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5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6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7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8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9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铁娘子:坚固柔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耄耋之年的撒切尔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罹患老年痴呆症,时常在幻觉和回忆中切换。她感觉深爱的丈夫一直在身边陪伴,其实后者早已亡故。她作为杂货店的女儿,因为出身贫寒,时常饱受世人的白眼。然而,在聆听了保守党的演讲后,她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虽然在一次议员选举中落败,但是她却收获了真挚的爱情与他相伴,坚定了自己从政的人生道路。从此,她逐渐走到了保守党魁的位置。终于,保守党在选举中大胜,而她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组建了自己的内阁政府。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她力主的自由市场政策也饱受非议,但是她用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忍耐力,战胜了左辅右弼众叛亲离的局面,凭一己之力拯救了英国经济,捍卫了领土主权,被世人称作铁娘子……可爱的你粤语版玻璃城堡2017刺马异灵灵异2002玩命毒师3:荣誉之名万山剿匪记猎杀清单欲望热线第一季娜迦项链仁医2012咖啡旋律犯罪心理 第十四季安娜乘上夏日影像吝啬鬼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绝地生存制服少女2龙凤娇小小莲池潘多拉:永恒的生命美国最可恨的女人猪扒大联盟亲朋密友3-烧酒炸弹!明日之城隐蔽处夏天的味道盗马记2014国语Space Pups智战1940唐人街探案2剧版大卫的圣诞魔法迷失海湾第四季开拓者只好背叛地球了泰版放羊的星星泰语英语老师排球之花菊花醉魔鬼绳结心痛不期而遇2017阿什丽·加西亚的扩阔宇宙第二季8块披萨BBC地平线:猫的秘密生活

 长篇影评

 1 ) 永不妥协的铁娘子,唯有时间击败了她

刚刚惊闻撒切尔夫人去世,突然想起了这篇稿子,和那些没能寄出的明信片。。。。。

果然是永不妥协的铁娘子,唯有时间,击败了她

——————————时间分割线————————————


  ■斯特里普所扮演的撒切尔夫人挥舞着手臂力挽狂澜的模样有可能成为今年奥斯卡最为出彩的画面,但现实中的女主角,生活却并没有这么风光。

    ■以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为主角,无怪乎《铁娘子》会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虽然右派报纸赞扬该片“无与伦比”,但左派报纸毫不留情地抨击它“无聊得要死”。
-------------------------------------------------------------------

    电影《铁娘子》要到1月6日才会在伦敦卖出第一张电影票,但英国人早早就在报纸上读到影评了。有趣的是,撰写者大多是英国数一数二的时政评论家们。

    但他们依然惴惴不安,英国《卫报》时评家马丁·凯特尔甚至将此列为自己2012年的新年愿望:“要在评论中避免简单标签化,即便是对撒切尔夫人这样早已有了刻板形象的人。”

    要定义撒切尔并不容易。1979年,她当选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连任两届,执政11年。期间她以“绝不妥协”的强硬态度将英国推向时代的前端。撒切尔成了20世纪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专有名词——撒切尔主义、撒切尔政策、撒切尔时代。英国媒体评论说,“尽管撒切尔执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响会一直持续数十年。”

 --------- 褒贬不一的《铁娘子》,褒贬不一的撒切尔------------

    然而,拍摄这部充满政治寓意电影的女导演菲利达·劳埃德却并没有此类政治片的拍摄经验,在此之前,她只拍摄过根据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改编的电影《妈妈咪呀!》。

    当她打电话给老搭档梅丽尔·斯特里普,邀请这位奥斯卡影后出演女主角时,斯特里普也犹豫不决。因为她很确定,作为一个美国人,扮演一个在英国历史上如此经典的形象,一定会引起英国人的批评。

    “但我的优势恰恰在于,我是一个局外人。正如撒切尔夫人一样,在她的世界里,她永远是一个局外人,不管是她的个人生活还是政党工作,她总是出现在她并不属于的地方。”斯特里普说。

    在英国人心中,撒切尔夫人是一个分裂的形象。在右派看来,她是个备受追捧的英雄,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左派人士的眼中,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独裁恶魔,在任期间镇压工人抗议,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直到今天还有英国人念念不忘地抱怨,就是这个女人,结束了英国小学生的免费牛奶供应。

    英国人对她爱恨交加。在BBC评选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中,撒切尔夫人排名16,是目前在世的提名者中的第一名。而在另一份关于“你最痛恨的100个坏英国人”的评选中,她又位列第3,排在她前面的是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和英国艳星乔丹。

    以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为主角,无怪乎《铁娘子》会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虽然右派报纸赞扬该片“无与伦比”,但左派报纸毫不留情地抨击它“无聊得要死”,他们甚至连印有撒切尔夫人头像的海报都不放过:“这应该是本周最差劲的海报了,哦不,这肯定是本年度最差!”

    不过似乎批评者的矛头并不是指向电影本身。在观看了电影对媒体的提前放映后,英国《每日邮报》时评人苏珊·摩尔写道:“因为电影里全是对于撒切尔夫人的同情,真是难以入目,当时只想偷偷溜出去吃比萨饼。人们真得感激斯特里普的精湛演技,她把这个角色演出了人情味,虽然在我看来,撒切尔依然是个魔鬼一样的人。”

    英国《卫报》为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组织了一个网上投票——甭管梅丽尔·斯特里普演得好不好,你喜不喜欢现实中的撒切尔夫人?结果,88%的人投票给“不”。

------“不带撒切尔主义的撒切尔”------------

    2011年11月,在《铁娘子》北京首映后的交流会上,一位英国观众站起来说,他年轻的时候,撒切尔夫人还在执政,那时候他也曾经围住过她的车子,愤怒地朝她扔鸡蛋,高喊“撒切尔滚蛋”。虽然现在他仍然不赞同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但看完这部电影后,他对昔日首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卫报》评论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不带撒切尔主义的撒切尔”。这位女首相执政期间的坎坷大事——大规模抗议、人头税暴动、矿工罢工、爱尔兰共和军爆炸——统统轻描淡写地略过,甚至对于中英关于香港主权的谈判,都只字未提。

    影片用浓重的笔墨,勾勒了一个在男人世界里打拼的女人背后的心酸。影片还原了撒切尔夫人的工作处境:在满是灰黑色男性西装的议会里,只有一个穿着亮蓝色裙装的她,孤零零地坐着。

    为了能够适应在清一色男性的政坛立足,撒切尔还专门接受过培训,改变发型、整形牙齿、练习说话腔调。女儿卡罗尔曾提到,母亲的衣橱里面没有一件女性休闲款的衣服,齐刷刷地挂满了适合在正式场合穿着的套装。

    虽然生活在男人帮里,撒切尔依然保有很多女性特质。像不少女性一样,她也随身不离手提包,但是除了梳子、口红和手帕,包里还有应对断电的手电筒、防止反对者朝她脸上泼硫酸而毁容的解毒剂。

    据说,撒切尔夫人会把手提包放在会议桌中央,在辩论中随时从中取出文件应对。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年轻时曾质问撒切尔夫人是否读过凯恩斯,撒切尔夫人从容地从手提包里拿出这位英国经济学家的文章,反驳布莱尔。如今,“手提包”在牛津词典里,多了一层“抨击或者威吓”的意思。

----------永不妥协的铁娘子,唯有时间击败了她-------------

    熟悉撒切尔夫人铁腕形象的人,恐怕会认不出电影《铁娘子》片头那个步履蹒跚的老妇人。她行动迟缓,语无伦次,眼神里充满了怯懦。

    这正是如今的撒切尔夫人。“母亲一生的最爱只有两个:一是唐宁街10号,二是父亲丹尼斯。她的最爱都被剥夺了。”女儿卡罗尔说。

    2003年,丈夫丹尼斯去世,可撒切尔迟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据女儿卡罗尔介绍,如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她会在餐厅里挂上丈夫的画像,一边吃饭,一边跟“丈夫”说话,有时候还会跟女儿解释:“看,爸爸并没有离开我们!”

    与撒切尔夫人结识30多年的琳达·麦克多戈感叹道:“我曾经是那么羡慕她身上所拥有的那股常人鲜有的自信,而现在,我只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到胆怯和犹豫。她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些变化,她感到恐惧,因为她想要阻止这些变化却又无能为力。”

    即将上映的《铁娘子》掀起了英国国内的评论热潮,有影评人认为该片将会成为今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夺冠热门,斯特里普所扮演的撒切尔夫人挥舞着手臂力挽狂澜的模样有可能成为今年奥斯卡最为出彩的画面,但现实中的女主角,生活却并没有这么风光。

    如今,86岁高龄的撒切尔平时既不看电视,也不读报纸,一个人住在伦敦的家里。每天早上醒来,她会坐在窗边,盯着不远处的海德公园里游玩的人们发呆。由于年轻时专注工作,和家人接触少,她跟儿女的关系并不密切,他们平均6个月来看望她一次。

    虽然在任期间交友广泛,但当她过77岁生日的时候,本以为至少能收到几十张贺卡,最后只收到了4张卡片。它们被精心摆放在壁炉台上,闲下来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就会出神地盯着它们。

    为了跟即将上映的电影相呼应,《每日邮报》记者特地在圣诞节的时候跑去她家门口蹲点,捕捉昔日铁娘子的风采。可是,他既没有拍到儿女来欢聚,也没有政客来寒暄,只有替她开门的警卫和搀她走路的护士。镜头里的撒切尔夫人风光不再,她左手扶着门框,艰难地向前迈步。

刊于2012年1月4日
原文地址:http://qnck.cyol.com/html/2012-01/04/nw.D110000qnck_20120104_1-35.htm

 2 ) 左派人士的盛大意淫

我对于传记片一直带有怀疑的眼光。因为说实话,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哪个人的人生能被客观中立地浓缩到两三个小时之间的。必然会选取一个角度来叙述,必然也就会有所取舍,而由于商业或者艺术上的种种原因,也就必然倾向于去美化主人翁。

但更可怕的是,有的时候传记片不光无法客观中立地给你讲故事,甚至它连故事都讲不好。细细观看这部铁娘子就会发现,其实撒切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这片子根本就没讲清楚。

首先有必要稍微普及一下英国政治的常识,并重新把历史梳理一下。英国议会只有下院是选举产生的,上院是贵族世袭。在英国最大的反对党会成立影子内阁,而内阁和影子内阁成员一般都由下院议员(MP)担任,而因此,参与内阁/影子内阁决策的和不参与的MP就分为Frontbench和Backbench两个等级,尽管Frontbench MP不一定都是内阁成员。撒切尔当选MP的过程是很艰苦的,她自25岁开始竞选MP,经过三次大选,到34岁时才当选MP.而两年后(1961)她就被提拔到了Frontbench,当时的首相是保守党(Conservatives,昵称Tories)的MacMillan.这段按说对于任何一个英国政治家都很重要的过程,几乎被省略了。

于是直接跳到撒切尔在Edward Heath内阁出任科教大臣的时候(1970-1974)。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是什么规矩,不过现在坐在发言席面前的绝对不会是科教大臣,而是首相,副相以及财相。顺便一提辩论这里的称呼the right honourable是对MP的固定称呼,就像the majesty对应女王一样(英国人可麻烦了)。Heath政府碰上了Trade Union强盛的时期,保守党的紧缩政策导致了当时英国工人尤其是煤矿工人的大罢工,造成大量的停电(片中内阁会议撒切尔拿出电筒那会)和社会动荡,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停工。之后撒切尔的整个十一年半的首相任期的主要经济措施之一就是打压Trade Union,也因此非常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和核心竞争力,至今仍然被当作是她任期内的重要遗产,包括工党现在的主席Ed Miliband都作出了正面评价。当然这片子显然觉得这事对于撒切尔来说不甚重要,不然它至少会把这事讲清楚。

撒切尔对于北爱新芬党以及爱尔兰共和军的态度是很强硬的,这片子仿佛想要暗示IRA炸死了她竞选时的得力助手MP Airey Neave跟她之后的强硬政策有关,这很不负责地给了撒切尔安上了感情用事的不专业印象。同样的Falkland Islands战争尽管能感受得到这片子是在重点刻画,但更想突出的仿佛是她给阵亡士兵家属写信的部分……不得不说之后的那段快速的新闻事件的剪辑简直是个灾难,加上最后撒切尔下台的部分(Poll Tax到底是个什么讲清楚了吗?Geoffery Howe如果只是个起草内阁议程的,他的辞职能对撒切尔有什么影响呢——关键是他是从撒切尔第一次内阁就入阁的副首相啊),根本就没说清楚前因后果以及到底发生了什么,光顾着大撒玫瑰花瓣之类的制造幻觉一般的氛围,然后一切就这么过去了。

就连重点讲述Denis Thatcher的部分,都显得过分细碎而隐蔽。撒切尔给了她丈夫很高的评价,而事实上Denis对于撒切尔的支持相当重要,而且更重要的,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曾经在撒切尔第三次当选首相之时就预见了她的下台——而这一切都被简化成了一个生为背景死为鬼魂的存在,不得不令人扶额。

其实我们都明白,这部铁娘子,其中心思想无非是想向大家表明:铁一般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爵,其实也是一个女人,必然具有女人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只不过是个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的女人罢了。这个立意倒是不错,关键是承认撒切尔是女人,与其去渲染她相同于一般女人的部分,不如去突出她不同于一般女人的选择。她的确是个女人,但她是作为英国前首相而被记住的,她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光,必然是她作为英国首相的那段日子。而本片选择将这段大量浓缩,而是以她的老年作为主题,首相时光闪回插叙,无异于自取其辱。

而更令人不满的是,这种首相撒切尔和女人撒切尔不能共存的视角,其实相当反讽地给我们表明,编剧和导演(两位都是女人)还是潜意识地对于女人首相有偏见的,对于撒切尔的政策还是不愿意去赞同的。或许正如撒切尔的子女对于这部铁娘子的评价一样:自始自终,都不过是左派的意淫罢了。

 3 ) 台词摘录

A man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tand on his own two feet.

I love you so much but I will never be one of thoes women who stay silent and pretty on the arm of her husband or remote and alone in the kitchen doing the washing uo for that matter. One's life must matter beyond all cooking and cleaning and children.One's life must mean more than that.
I can not die washing up tea cup

Someone has to say the unsayable. None of those man have the guts.

People dont think any more. They feel. "How are you feeling?" Do you know one of the great problems of our age is that we are governed by
people who care more about feelings than they do about thoughts and ideas...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 Wacth your action for they become habits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4 ) "I will NOT die washing dishes in the kitchen!"

看到最后玛格丽特在厨房里与一般家庭主妇无二般地洗杯子,我很害怕结局是她当初自己的一语成谶,说着"I will NOT die washing dishes in the kitchen",却恰恰如此离开人世.大概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或者其实内心不够相信一个女性终究可以自始至终地不理睬世俗的一切阻挠,不仅倔强地不从于任何基于性别强加的标签,而且时时直白地点出这样标签的荒谬之处.

幸而玛格丽特想到了什么放下碟盏,该干嘛干嘛去了,"business as usual".

并不是说女性就不能下厨房就不能做一个默默支持男性事业的人.在我自己看来,没有人能干涉别人对自己做的知情选择,就如同没有人能够将泛泛无意义的标签强加在个体身上(习惯被所在集体标签的我们该是有多习惯标签化呢),尤其是当这些标签的来由碰巧是人类历史上某个性别占据了生产工具因而有话语权.

只是我这样想着,却会自然地在生活中自我审查自我妥协.如果我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又有什么资本去说别人应该如何如何? 大家都一样的面对现实,然后规避风险,然后去做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人.


心情低落了许久之后看这部电影很励志.从小到大被其他女孩排挤的玛格丽特该要多大勇气和信念坚持到牛津,而这只不过是个开始.电影好在没有简化一点她所遇到的阻力 - 来自男性的或者不来自男性 - 然而玛格丽特坚持己见,一次次勇敢地直面和应对质疑.

性别从来不是她的借口和倚仗.或者说,她认为不是.既定的男权社会固然给女性造成了先天的不公,但是就像自我审查,许多时候,限制也是女性自己给自己圈定的."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只有当一个人自己"care more about what I say, rather than how I say it"的前提下,才有能力响亮地对对方说出这句话.


看的时候会想,King's Speech vs Iran Lady.一个要战胜内心的恐惧(和外在的压力),另一个要战胜外在的阻力(和内心的恐惧).但是叙述方式何其不同.乔治国王面对的外界质疑不够多吗?玛格丽特面对的内心斗争不够多吗?但是我们看到的两个电影,一个浓墨重彩在国王一个人的拼搏战斗,另一个女首相的刻画是通过她与其他人的关系 - 与一个男人和另一群男人的关系.是因为国王的演讲要讲的只是一个故事而玛格丽特要说整个政治生涯吗?那么胡佛呢?一个极度自负的政治家,讲述他的一生的电影是如何塑造他的呢? 是他不断地回忆自己如何一手遮天翻云覆雨打造了中情局,在每一断回忆里他都是主角,哪怕他的爱人和他表面上的爱人几乎都可以被隐去,都是他的注脚.

回过头看玛格丽特,电影在强调强调强调她是一个人,从1979年之前到1990年一直是以匹夫之勇敌对万夫.这大概是事实,却未必是玛格丽特的烦恼.只怕事实会成为借口和不作为的动力,那女性就没有其他人能责备了. 也许在从小到大的环境影响下,更多的女性确实会被她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来定义,但是如果自己本身不在乎被标签,更重要的是不因为自己被标签而加倍地标签其他人,一定程度上又有何惧? 又有何怨?

哪怕是在别人耳语你是"grocer's daughter"的时候,你也完全可以不吭不卑地提声让他重复一遍,然后用自己的理论将其辩驳.

因为自己是个女人就降低智商和能力的要求,难道不是正是因为对方是个女人就低估其智商和能力的翻版么? 是,想要家庭,想要爱恋,但是想要感情生活的又不是只有女人.

该干嘛干嘛去了, it's business as usual.

 5 ) 她们只想拍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位政治家

传记片是很难拍的。要把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放进一两个小时里,如果平铺直叙,要么就是毫无亮点的流水账,要么就是段落式的碎片拼接。因此很多传记片都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法,重点叙述某一段加上闪回穿插,包括这部撒切尔夫人的传记片《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的扮演者是影坛超级常青树梅丽尔·斯特里普。本次出演为她拿到了第17次奥斯卡提名。事后看了youtube上一些撒切尔夫人当年的演讲和辩论视频,发现梅姨学习她讲话的腔调还挺像的。

我想大多数想看此片的人和我一样,目的是想了解撒切尔夫人不平凡的一生,尤其希望看到风云变幻的首相生涯的另一个视角。然而本片把重点放在了退休后罹患老年痴呆症这里,闪回片段既非时间顺序也非主题蒙太奇,闪回的毫无规律、无比混乱,年代的错乱让观众也搞不清屏幕上出现的丈夫是活人还是主角的幻觉,似乎就是为了让观众感同身受老年痴呆的痛苦。诚然这一点达到了效果,但是这显然不是大多数观众想要的。

电影也过多的展现撒切尔夫人作为女人的一面,似乎是想挖掘“铁娘子”形象脆弱的另一面。对首相生涯的一件件大事,如新保守主义的外交纲领、货币主义和大规模私有化以及大幅削减福利的经济政策、与工会的艰苦斗争、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威胁、马岛之战、与里根的亲密联盟关系、反对欧共体和统一货币、香港问题等等,要么含糊其辞的作为闪回的片段一笔带过,要么干脆只字不提。在这些片段中也只表现了她外在的强硬,却没有探讨她的政策内涵,及其理念和性格的来源。

一看导演和编剧,果然都是女人。她们只想拍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位政治家。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The Iron Lady” 永不妥协的铁娘子

在一个疲惫的下午 终于挤出时间看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

首先对于三次奥斯卡影后的 Meryl Streep 梅丽尔·斯特里普 表示敬意, 最早注意她是在2007年搭档美国新生代女演员 Anne Hathaway 安妮·海瑟薇出演的商业巨片 《穿普拉达的女王 The Devil Wears Prada》 那潇洒硬朗一副绝情女人的气派 彻底改变了我之前对其苦情女主角的印象.

这一次她本色出演英国前首相,也是欧洲第一位女首相,书写了无数传奇的撒切尔夫人,对于这位奥斯卡大奖拿到手软的实力派女演员来说,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看看她登台领奖时那霸气外露的发言: 当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再次颁发给我时,我就听到周围人都在喊 怎么又是她?!

Margaret Thatcher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这位出生于杂货店商人之家的中产阶级之女,从小就耳濡目染着政治气息.刻苦好学的她,个人生活没有被华丽的服饰和各种诱惑人的娱乐活动所占据.因此也被牛津大学录取.

在政治上的独特见解以及勃勃雄心,让她逐步打破了各种传统和惯例,一步步地登上了英国政坛的最高点,这得益于她一次又一次不懈地努力,以及敢说敢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挑战权威.
即使周围所有的家人和同僚反对,她也要为那别人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而全力准备努力,最终出人意料地把前首相拉下马, 成功入主唐宁街10号.

执政后各种一刀切的政策,在引来了民众不满的同时,也降低了她的威信,使她被称作英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首相.但是她那坚定不屈的毅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力,无论旁人如何议论纷纷质疑反对和低估,都不会动摇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如电影里她所说的:
“我是首相,我有权决定要做什么,正因为如此我才是他们的领导者!”
“也许我这样做当下很多人都会谴责我痛恨我,但是事后他们会感激我好几世!”

在和阿根廷马岛的战争中,她那果敢的反应力,不顾国内同僚的反对以及美国政府提出的各种妥协方案,坚决开战.
电影中那经典的一幕令我印象颇深,当各位大臣跟她百般劝说不要开战的时候,她用坚毅果断的眼神对着皇家海军统帅冷酷镇定地说出 “给我击沉它!Sink it!”
这幅果敢与坚决是其他同僚所不具备的.她的座右铭就是 Never Compromise 永不妥协!
夜灯之下,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亲笔给每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家庭写慰问信.语气陈恳真挚感人至深.
最终凭借着这次胜利,她成为了英国人民心中的宠儿,被称作英国继丘吉尔之后最伟大的首相.同时英国经济彻底走出了低迷,实现了二战后的中兴.她也成为了执政最长的英国首相之一,强势连任三届.

在下榻的酒店遭受爱尔兰共和军袭击暗杀的情势下,她同样表现得坚强果敢,她唯一担心的就是失去她心爱的丈夫.以至于晚年的她时常臆想丈夫仍然时刻陪伴在自己的身旁,而不愿意承认他已经离去的现实.

但是最终由于对于欧洲问题的固执表现.诸如拒绝与欧洲大陆过多来往.以及欧共体以及是否使用欧元问题上,让她饱受诟病.
主动宣布辞职之后,从唐宁街走出时留下的眼泪在英国也产生了不少的震动.

直至今日,英国人对于撒切尔夫人依旧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她拯救了英国,反对者认为她那不通情理的政策几乎分裂了英国.

本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梅姨把这种冷酷冷血硬朗不屈的气质演绎得真是淋漓尽致,真是和普通欧美女性那种顾家温柔派截然不同,查阅资料得知梅姨是德裔美国人...瞬间了然.

真是德国女人的典型代表,当然提到刚毅的德国女人不得不提到如今的欧洲乃至世界第二代铁娘子 德国女皇 默克尔.
每一次那铿锵有力地发言配上刚硬的德语腔调,备显钢铁之国铁血女皇的本色,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令欧洲各邻国深深觉得,那个强大固执的德国又回来了...
不过值得称赞的是 她和撒切尔夫人一样,令自己的祖国变得强大.完成了中兴的过程.
当然在世界政坛上也不乏其他强势女性政治家的存在与活跃,比如08年差点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总统的 希拉里.
不过个人觉得,这位克林顿夫人,与其说刚毅果敢不如说是精明过头.和美国人讨论这点的时候 对方也深表赞同.

无论如何,撒切尔夫人的成功是不可抹灭的,也是值得尊敬的,她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关系也是非常深厚.我们深刻祝愿撒切尔夫人能够继续安享晚年.
有时间我会买她自己写的传记来读一下.当然要得到她的亲笔签名传记已经不大可能了.
很喜欢她的这句话: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思想决定人生的高度.“
所思成所言,所言成所为,所为成习,人格既然,命运不过如此而生!

 短评

7分钟前
  • 瑶一瑶
  • 推荐

大把音乐,琐碎剪切,频繁过渡转场,我知道这必然被大多数人诟病,但我喜欢。更不用提梅姨非人类级的演技。不用跟我说这片遭撒切尔家人嘲笑,传记片绝少有让原型满意的。吕克贝松拍的昂山素季她本人连看都不想看。但这俩片共同的缺点是感情戏有点过头

12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改变了历史容颜的女人。

17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如流水账般的叙述,却没有令人感到无趣,处处体现着温情与细心。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挖掘这一位历史上争议极大的女子,展现出的是其不为人知的一面;以老年撒切尔收拾其丈夫遗物为主线,慢慢散开,娓娓道来其政治生涯中形形色色的经历。梅姑的表现干练、强势,这样的女人理应在男人群中有一席之地。

18分钟前
  • 么小熊-泡泡
  • 推荐

剧本过于女性化,将撒切尔夫人的人性一面置于前台,而她作为精明政治家的一面则被快进,甚至忽略。这样的偏颇视角在我看来是极不公正而失败的处理(尤其对比《米尔克》的客观与冷静),除”强势“一点被充分表现外,她的政治理念来源、核心、职业生涯的几大转折点等都模糊不明。频繁的回闪也过于乏味。

23分钟前
  • 艾小柯
  • 较差

没人能在一百分钟内“公正全面”的刻画某伟人的一生的,最成功的传记电影永远都是提供一种语气,一个视角,各种切片。(豆瓣那些批评“内容片面”的一句话你们有意思伐)看之前没想到是由始至终的回忆体,somehow觉得这片子很迷人。最后说:Harry Lloyd让我也沦陷了

27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她作为杂货店的女儿,因为出身贫寒,时常饱受世人的白眼。然而,在聆听了保守党的演讲后,她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虽然在一次议员选举中落败,但是她却收获了真挚的爱情与他相伴,坚定了自己从政的人生道路。

3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铁娘子,梅姨演技真是精湛

36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伟大之人自有其可爱、可恨之处。

4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梅姨演技赞

43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今天是2011年12月31日。而這也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一部片子。上次哭得這麼厲害應該是7月16號。

46分钟前
  • ʜarмonica
  • 力荐

片子里撒切尔的回忆都是杂乱无章的而且全部都没有什么深刻的点,很多观点都太个人化了,松散碎片一般的穿插式剪切让这片子很混乱,啊这是糊弄人玩呢吧。。。难道期望太高必然会有失望?ps大家都说梅姨的演技说好,难道只有我觉得过分做作和用力了么?pps:里面的眼镜男啊太像太像YSL先生了!!

4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铁娘子

52分钟前
  • 美美哒Cindy
  • 推荐

也许再过些年,就会有人拍一部电影叫《梅里尔·斯特里普》了……

53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老觉得是一惊悚片儿

57分钟前
  • 贾小宁
  • 推荐

有得必有失

1小时前
  • Ms.mess
  • 推荐

其实是撒切尔夫人晚年的生活写照,每天思念亡夫的孤单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政治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故事有个很严重的断层,没明白为什么年纪大了就有幻想症了。。?看之前并不知道导演是女性,不过确实有很明显的细腻加碎碎念。。。梅姨气场确实演出来了,但总觉得有点太过用力。。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2012-2-12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1小时前
  • 传奇☂
  • 力荐

You're going to be fine on your own, love. You always have been.

1小时前
  • 巳注销
  • 推荐

女主的演技果然厉害,演出来撒切尔晚年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当政时的雷利风行,不愧为铁娘子。

1小时前
  • 豆瓣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