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勒莫枪击案

正片

主演:Campino,英嘉·布什,Axel,Sichrovsky,Gerhard,Gutberlet,Harry,Blain,米拉·乔沃维奇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语言:英语 / 德语 / 年份:2008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1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2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3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4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5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6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13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14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15帕勒莫枪击案 剧照 NO.16

 长篇影评

 1 ) 从西装天使到西装死神,以及……

1

 

《柏林天空下》的“西装天使”着实惊艳。

这里,又一次,文德斯故技重拾,来了“西装死神”。

当然,这是向被死神带走的伯格曼致意,向《第七封印》致意。

同时,也缅怀了自己的西装天使。

其实,天使和死神,又有什么区别?

他们都穿着西装,以聆听人类的心声为消遣,还免不了被人类的生活诱惑。

天使要变人,死神要拍照。

 

2

 

那个扭曲的,漂浮的钟表,自然也是来自《野草莓》里的那个没有表针的钟表。

它们的时间都生病了。

 

3

 

“Shoot”。

这个词,懂点英语的电影人都喜欢拿来做点文字游戏。

它是“拍照”,也是“射击”。

彭浩翔因此玩出了《买凶拍人》(You shoot, I shoot),暴得大名。

这里,那个男人给死神拍照,死神也向他射出死之箭。

都是一个Shoot。

当然这个词,也让人想起《放大》。一个记者无意间Shot到了一次Shot。

死神在Shot了伯格曼的同时,也Shot了安东尼奥尼。

 

 

 

 

 

 

 

 2 ) 原声配乐一流!

鬼才知道文德斯导演从哪里找到这么丰富的音乐素材,再加上帕勒莫的美景,简直可以拿来当作西西里岛的旅行指南。剧情逻辑什么的就别提了,Wim Wenders的作品永远像是一首散文诗。这部探讨死亡的诗电影看到最后才得知是向两位大师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致敬,不过我最感兴趣的仍然是帕勒莫这个古城,不仅是臭名昭著的黑手党老巢,还有一个耸人听闻的人骨修道院教堂…这些无疑也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动力来源。

 3 ) 维姆·文德斯访谈:“死神是被打碎的象征(zz)

  2008年11月20日,德国电影大师维姆·文德斯的新片《帕勒莫枪击案》将德国公映。这是导演第一次在家乡杜塞尔多夫进行拍摄的作品。接受记者专访时,文德斯表示这部电影旨在向英格玛·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致敬。他说,“只有面对死亡,我们才能更好地活着”。
  戛纳电影节闭幕这天,63岁的文德斯坐在戛纳酒店豪华套间里,穿着牛仔裤、嬉皮摇滚图案的长袖衬衫,微卷的长发夹在耳后。
文德斯:“死神是被打碎的象征”

  在文德斯的电影生涯里,这是他第9次携新片入围戛纳金棕榈奖竞赛单元。法国当地的媒体形容他和新片《帕勒莫枪击案》的到来,用了“朝圣”这个词。早在1983年,文德斯就凭借《德州巴黎》摘取第3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该片“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1988年,他以影片《天使多情》在第41届戛纳电影节拿下最佳导演奖;1982年,他凭借《事物的状态》抱走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这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的家乡杜塞尔多夫拍戏。此外,我发现了帕勒莫这个令人兴奋的欧洲小城镇”,来自欧洲的公路电影大师喜欢四处“流浪”,习惯于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拍片。1978 年,文德斯和科波拉签约,赴美国拍摄《哈姆特》;1985年,他回到德国,拍摄完成了《欲望之翼》;此后,他在德国拍摄过《咫尺天涯》;直到2007 年,文德斯从美国回到自己的家乡德国,拍摄了影片《帕勒莫枪击案》。文德斯还会继续这种流浪的创作状态。今年下半年,他准备在东京拍摄惊悚片《味汤》。该片根据日本著名小说改编而成。

  采访结束,4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起身和他告别,文德斯独自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抓住座椅的扶手,做出副不能动弹的痛苦样子。他朝发行人用开玩笑语气抱怨说:“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你看你就把我绑在这里了

  《帕勒莫枪击案》遭遇死亡

  “献给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2007.7.30”。

  这是电影《帕勒莫枪击案》结尾处打出的一行字幕。2007 年7 月30 日,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和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相继离世。

  文德斯告诉记者,那一天他正在意大利西西里的Gangi 小镇上为《帕勒莫枪击案》寻找外景拍摄地。他接到了欧洲电影协会的电话,得知伯格曼当天夜里去世。“对于我们来说,这一天的筹备工作都是在极度悲伤中度过的”,文德斯说。

  第二天早上,文德斯开车返回小镇。在十字路口,一个交通警察拦住了他,示意他将窗户玻璃降下来。他一边按照警察说的做,一边想他到底哪里做错了。这个警察斜着身子靠在车窗前,悲伤地对文德斯说:“昨天晚上,安东尼奥尼去世了!”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样事情可以发生在世界任何地方,包括在西西里的小镇上!”文德斯感叹道。

  安东尼奥尼对文德斯的影响非常直接。1985 年,安东尼奥尼中风,丧失说话写字的能力,只能画草图。1994 年,在文德斯的协助下,他执导拍摄了《云上的日子》。该片是安东尼奥尼改编自他1983年出版的《台伯河上的保龄球道》中四个各不相同的爱情故事,文德斯负责将四个独立故事串联起来的框架部分。

  对这段参与《云上的日子》拍摄工作,文德斯在《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书中写了:“我愿意开始这个非凡的冒险,除了我个人对米开朗基罗的同情和我对他作品的仰慕,还有一个特别有力的原因:我彻底深信像安东尼奥尼这样的导演,尽管年事已高身有残疾,应该得到机会拍摄一部在他心智中清晰可见的电影。”

  相比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对文德斯更有精神层面的意义。影片《帕勒莫枪击案》有伯格曼的烙印。片中男主角,时尚摄影师芬(Finn)常年被噩梦纠缠,无法入睡。后来,芬放弃职业,来到意大利帕勒莫小镇,在这里遭到死神追踪。最终,芬直面死神,揭开心结,并遇到了爱情。

  文德斯在影片中不断探讨死亡的话题,并让著名老戏骨丹尼斯·库珀扮演死神,这个死神的形象就是参照伯格曼《第七封印》中的死神。

  文德斯认为,唯一精彩表现过死神的电影就是伯格曼的《第七封印》。文德斯说:“我并不想把死神描绘成一个黑暗、罪恶的使者,他更像是一个被打碎的象征。”

  文德斯精心为“死神”和芬见面安排了长达10多分钟的对白,却在看片现场遭到记者一片嘘声。记者们认为虽然死神表演非常精到,但他的对白并不高明,苍白空谈。比如,死神嘀咕:“我已经厌烦了做坏蛋”时,全场的记者一片爆笑。

  《首映》杂志评论道,“这样一部形而上的惊悚片,结合哲学上的用意、演员们愚笨的表现、沉重的剧本、本质性的闹剧感、认认真真的制作,成为又一部令文德斯的电影事业走向下坡路的作品”。内地影评人则认为,对于文德斯来说,“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他的衰老”。

  “我一直在找机会来中国”

  在戛纳,文德斯携着夫人多娜塔看了一场名不见经传的台湾电影《停车》。

  《停车》首映当晚,文德斯提前15分钟入场。导演钟孟宏和主角张震出席观众见面礼时,没想到这位大师级人物会来看自己的影片。看完电影后,文德斯独自牵着夫人多娜塔的手,走回酒店。

  多娜塔是文德森的妻子,1993年, 她在影片《Fare away,soclose!》中担任摄影助理。文德斯描绘两人的情感是“一见钟情”。“我们总是试图一起来做些事情,多娜塔现在是我所有电影的剧照摄影师”,文德斯表示。

  文德斯没有来过中国,但非常熟悉中国。听说记者来自中国上海,他用中文重复说了一遍“上海”。

  1991 年文德斯拍摄电影《直到世界尽头》,片中,主人公克莱尔追踪马里奥一路追到了北京。因为在中国拍摄影片手续复杂,文德斯没有来中国,只是派了女演员和摄影师来到北京,拍了不少镜头。陈凯歌为此还帮了不少忙。文德斯透露,电影中有个开卡车的男人,这个人就是王家卫。

  2004 年,文德斯个人摄影展在广州、北京、上海三地巡展,为期三个多月。文德斯原本打算乘机来中国和影迷交流,由于突然阑尾炎发作,他错过了这个机会。“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我一直在找机会来中国”,文德斯告诉记者。

  文德斯家中有个电影DVD 收藏库,其中有不少中国影片。凡是在欧洲各大电影节展映和进入欧洲院线发行的中国影片,文德斯大多都看过。他说:“陈凯歌和王家卫的作品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们本人也是非常优秀的故事讲述者。还有贾樟柯,他的《世界》让我有惊艳的感觉。“

  在文德斯的工作团队里,有一位中国学生。他告诉记者,这个年轻人不会说德语,英语也很差。但是当初愿意收他为徒,只是觉得他非常有天分, “他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就打动了我。我想若干年以后,你一定会知道他的名字”。

  在意大利帕勒莫拍片时,文德斯经常接触到中国人。在他眼里,帕勒莫不是个排外的地方,太多的外国人已经“统治”了那里,并留下他们的痕迹。“最近的移民都是来自亚洲,也有来自中国的,现在有一整条街都是中国人的地盘。当地人结账一般都是使用现金,显然中国人对现金之外的付账方式也并不信任”,文德斯笑着说。

  B= 外滩画报
  W= 文德斯
 “克服对死亡的偏见,生活就有所改变”

  B: 你自己当过摄影师,《帕勒莫枪击案》主人公芬也是一名摄影师,芬是否有你的影子?

  W: 当然,我也做过摄影,一直都想拍一部关于摄影师的电影。摄影师处于文化变革的最前线,这个职业比任何一个职业拥有更多的真实记忆。现在,摄影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每一幅照片都打破了原来的数字构成,再也没有所谓的原版和拷贝差异等问题;每一张照片都意味着新的生命力。观看者很少会去关心影像是否真实?这些意味着什么?数

  字影像世界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正在失去的真实世界,而且,不可避免地,这个真实世界注定要逝去。

  B: 你现在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电影,可是很多欧洲老电影人仍无法接受这种技术,他们还很依赖胶片,你怎么让自己做到的?

  W:在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父母给了我一个照相机。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动物园,我手里拿着照相机,就再也不顾我妈妈了,一股脑地给动物拍照。如今可以用手机、数码相机拍照,可以从网上下载图片。但是你不会去存储很多照片,到了晚上,你可能还会删掉一半白天拍的照片。

  科技对摄影来说,还处于核心的地位。尽管我也在抱怨:有了数码相机和数字摄像机,你们都可以来抢我的饭碗了。我自己也用过数码相机,还不得不用,数字化拍摄在当今文化里非常重要,没有人能无视它的存在。我曾经用数字摄影机拍摄过几部电影。

  B:据说这部电影里有超过200 个特效镜头,这是你电影生涯中使用特效最多的一次吧?

  W: 是的。在《百万美元酒店》里,我们用了很多特技,但是《帕勒莫枪击案》这部电影里绝对是特技用得最多的。在《直到世界尽头》中,我就已经开始使用特效,但那个时候非常困难,一个镜头可能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今天,这一切变得容易多了,我的很多学生——我在艺术学院的电影系教书——他们就能制作特效,甚至有些人会用特效来制作整部电影。

  B: 影片后半部分在帕勒莫拍摄完成,主人公也是在那里面对了死神,这个地方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W: 我所有的拍摄地,都是在一种强烈情感驱使下找到的。拍摄地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我电影中的明星。它们经常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给故事赋予新的生命。帕勒莫就是个催化剂。这座城市和别的地方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经历过更多外国势力的占领。这是个奇怪而喧嚣的地方,一方面,它气势浩大而精致;另方面,它已经严重受伤,却仍然炫耀着强壮。

  据我所知,死神在这个城市受到了更多的崇敬和膜拜。那里有专门的死神节,是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有一天,我走进一个博物馆,看到许多艺术品都表达了死神的胜利,我简直都不敢相信《德州巴黎》:常年在沙漠中游荡的塔维斯与儿子重拾父子情《柏林苍穹下》:天使丹尼尔爱上了马戏团女演员玛瑞安《帕勒莫枪击案》中的男主人公是位时尚摄影师《事物的状态》讲述了一个电影剧组拍摄新作时面临停拍的命运自己的眼睛。

  B: 为什么要设置男主人公和死神对话这个环节,而且长达10 多分钟?

  W: 男主人公一直都不想面对死亡,他一直都在逃避。通过与死神的交流,他意识到他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意识到许多人都在浪费时间,他并没有正确地对待过自己的生命。

  B:对你来说,死亡、衰老、迷失,哪一个更可怕?

  W: 死亡是个很常见的主题。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是经常会思考这个命题。文学、电影中经常会描述人们直接面对死亡时的情景,在那里,谁也不会说死神有多么吓人,而是感觉到它的平静,以及生命的美丽。

  年轻时,有一次我以为会死,当时非常害怕。害怕与否,通常是我们的心理作用。也许克服了对死亡的偏见,我们的生活也会有所改进。

  “我厌倦了用安全方式去拍摄电影”

  B: 年过60 岁,您的故乡杜塞尔多夫才出现在您的影片中。故乡对你来说有特别的含义吗?还是你一直在刻意回避它?

  W: 在我人生最早的几年里,我在距离莱茵河几百米之外的市中心生活、长大。我四岁时,差点掉进这条河里淹死。当时,我父亲正游到对岸去了,把我一个人留在岸边。那时,河上还没有任何桥。后来我在这里读高中,读过一个学期的哲学。在拍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来没到这里拍过任何一个镜头。拍这部影片时,当我站在莱茵河边的草地,或在埋着我父母的慕尼黑墓地时,心里一直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B:如果听到一些不好的评论,会不会让你反思这部影片存在的问题?

  W: 我没有后悔拍这部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音乐,喜欢片子中的演员。我认为这部电影表达出了我自己一开始的想法:面对过绝境(死亡)可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生活,抹去我们的记忆。

  B: 到现在,你还是不喜欢写好电影剧本,再开始拍摄电影?

  W: 一部电影首先就是要讲一个故事,还要包含很多必须的元素。唯一的问题是,大多数故事都是非常自我为中心的,趋向于把其他元素全部推出去。现在的电影都被程序化、处方化的模式批量生产出来,实验的空间、以及试图跳出这个框子的自由已经消失了!我非常难受,也厌倦了用这种安全的方式去拍电影。

  我宁愿去拍一部像摇滚乐那样的,大胆、直接的电影;我宁愿去冒险,而不去担心对任何人说点什么,也不用任何预先谋划,或者制定时间表。我曾经做了太多这样的电影,去描绘一种心情,或者寻找某种时代精神、秘密或者主题。当我能够自由工作,没有任何剧本的时候,其实一切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安排好了。

  一个完成的剧本只应该存在于电影完成拍摄的最后一天。这也就是我想拍摄《帕勒莫枪击案》的原因,这是一次探险。在开机前,我并不完全知道主人公的性格和故事。我只是想讲一个故事,不用知道它怎么结尾;我只要知道主题、中心就够了,不需要从头到尾盯着这个故事的发展。

 4 ) 向斯多葛魂大爆发的文德斯大爷敬礼!

刚开始我差点儿就以为文德斯大爷准备拍一部西西里岛的风光片了,各种滤镜、光影制造出的那种美仑美奂的效果贯穿始终啊,我LOST了。
哦~不是风光片啊,原来大爷他整个前半部分就是为了烘托气氛,营造出在这五光十色的现实中男猪脚的那份LOST的感觉啊!
看来文德斯大爷是准备讲故事的,但搞清楚了大爷的意图,我就又纳闷了,SHOOTING呢?
这场帕勒莫枪击案,大爷他到底什么准备SHOT哪个啊?
就看到摄影师男猪脚在那一个劲的SHOOTING,最后竟然连死神都被这哥们给SHOT出来了,那款式,居然还是《第七封印》中的那种西装革履式的大爷款(很明显,文德斯大爷是在向伯格曼致敬呢,这点不需要打字幕特别说明了)。

致敬款的死神登场之后,就SHOOT了一堆哲理,差点没把猪脚哥们也一块儿给SHOT了,我终于明白了该片那什么SHOOTING的在哪儿了,玩SHOOTING的还不止一个,唉~先入为主的被这忽悠翻译给SHOT中了,那什么枪击案的,就是个噱头,跟打出米拉·乔沃维奇这招牌是一样的,这位姐姐完全就是个龙套甲啊,文德斯大爷给镜头她怀孕的尊荣,其实是为了表现“生死并非对立”这一主旨,“死是为生打开了一扇门”他最后给致敬款的死神大爷的那个镜头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为恐惧死亡,无法面对,所以才会LOST,那就正视吧,赋予生以真正的意义,真实的色彩。
尽管历史总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在重演,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死亡却是绝无仅有的唯一,绝对不会有第二次的。
而文德斯大爷想说的,他已经在片中通过一个放羊大叔的嘴吐槽了,那就是:“凡事都有最后一次,但我们不知道,所以你做事的时候要像是最后一次做一样,做什么都要严阵以待,而不是只在乎自己”


看得出来,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这俩位泰斗级的大爷在同一天驾鹤给他的刺激挺大的,一下子就让他的斯多葛魂大爆发了,光是在片尾打个字幕致敬一下肯定是不够的,是要哲理的反思一下生与死的意义才对,《沉思录》那种调调文德斯大爷他玩的也不差的嘛!

 5 ) 阿卡迪亚也有死神:意义,摄影与死亡

【阿卡迪亚也有死神:意义,摄影与死亡】

——《帕勒莫猎影》解析

文/空语因明

1】《帕勒莫猎影》,这是一部用意深刻的影片,它的主要命题元素是死亡与生命。该影片用意深刻,不仅体现在主旨方面,也体现在画面的设计中,它专注赋予画面以涵义。不过,它过分讲究静止画面的含义,以至于画面内的情节不自然流畅,有些做作的感觉。由此而言,这部影片并非作为故事影片而深刻,而是让一个似乎深刻的主题漂浮在故事之外。影片的用意深刻,也并非意味着影片在构思中把握到了主题的内涵与意义,它只是呈现了某种精神的表象。在这个影片中,角色与台词,风景与主旨,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不牢固,更似积木那样搭配在一起。或许,这也算作是一种散漫的表现风格吧。

一【影片脉络】

2】这部影片的命题语境除了“死亡与生命”这一组二元项,还有其它的二元项,比如:“现实与虚幻”,“永恒与短暂”,“阳间与阴间”,“睡眠与清醒”,“大与小”等。这些二元项都处在一种交叉或渗透的结构中,它们是由意义迷失而开启,又通过探寻的过程而联系起来的。这部影片的情节展开,可以归结为如此的脉络:【问题萦绕:意义迷失→意外拍摄到死神→遇到牧羊人,准备去帕勒莫→在沉睡与清醒中恍惚,在帕勒莫追逐死神→与死神对话→问题化解:在希望中醒来】。在这样的故事脉络中,死神是赋予意义或解决生死矛盾的关键。

二【为什么是帕勒莫:死神在帕勒莫】

3】由于死神对于这个影片的脉络和主题来说都是关键,故而,这个故事应该发生在死神占据重要地位的地方。帕勒莫就是这样的地方。从这个影片里的一幅关于死神的绘画和一本名为《死神的胜利》的书,就可以大概看出死神在帕勒莫的重要作用。死神是一个具有异教色彩的神灵,要突出死神的重要作用,那么异教情感应该占据重要地位,至少不应该比基督教情感弱。在这个影片中,那副关于死神的绘画所描绘的内容,竟然是死神杀死教皇,这位基督教神灵的代言人,由此可见异教情感并没有弱于基督教情感。

4】从现实方面来说,帕勒莫是一个异教情感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死神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帕勒莫地处地中海中央的西西里岛上,这是欧洲的边缘,并且接近埃及和西亚,这城市是基督教,埃及,拜占庭和伊斯兰等文化的交汇地。帕勒莫城中与死神有关的异教情感,应该主要是受希腊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影响。帕勒莫的名字源于希腊语,希腊人敬奉死神(普鲁托)。希腊有个地方名为阿卡迪亚,意为“避开+死神(灾祸)”,但即便是阿卡迪亚也有死神。下埃及的孟菲斯或古埃及濒临地中海的区域敬奉死神奥西里斯,在希腊化时期的托勒密王朝,更是将具有希腊色彩的死神和具有埃及色彩的死神综合起来,奉为国家的保护神。古埃及人会将尸体做成木乃伊,以期望灵魂的重生。帕勒莫有地下墓室,里面陈列着木乃伊,这明显是一种具有异教情感的事物,应该是受到埃及文明的影响。

三【情节略解】

(一)意义迷失

5】【生活的尺度与意义】该影片的开始,就将摄影,死亡和时间呈现。男主角菲恩从时钟边缘坠落进黑暗,时钟的影子在帘子上起伏,时钟是支点,同时时间则具有柔软的质感。失落时间支点,时空因此丧失位置。“时间从来没有这样消逝过。小时候,一切都持续地太久。”小时候还无所谓迷失意义,那时的时间还是刚性的。意义迷失所造成的无法入睡,其原因是【丧失尺度】。是尺度规定着何时入睡,何时苏醒,正是由于尺度的保证,人们才会安分地睡眠和苏醒。清醒是单调的,睡眠也单调,因此会感觉:“好像会一睡不醒似地”[00:02:06]。宁可维持单调的清醒也不愿入睡,这说明男主角还有比较强烈的生存意识,虽然意义迷失了。

6】【摄影与实在】男主角凭窗眺望,这样的墙壁和窗呈现着如取景框那样限制了的风景。【取景框将整体的风景分割开,所呈现的虽然是直观的景色,但却不是直观的理解。】由取景框限制而进行的摄影,获得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观点。由此而言的摄影是相对的,不会在这种活动中具有依据。这样的摄影本身并非有机的,而是碎裂的。【并非只有发展到数码摄影阶段,景象才成为可塑造的,才造成真实被隐蔽,而在非数码摄影阶段,摄影所呈现的也并非实情。】在胶片阶段,摄影也可以伪造景象,那时它也并非实情。从这个画面可以看出,景象被分割成两块,右边那块是楼宇河流,左边靠上的是类似标杆的建筑。男主角站在右边的取景框前,看到的是缺乏标杆的景象,这可以被看作隐喻着标准缺失或被遮蔽。

7】这是男主角学习游泳的情节。这个情节表明了男主角对溺水的恐惧,也就是对死亡的恐惧,这也呼应了之后被死神之箭射中落水的情节。这时,男主角将他对水的恐惧归结为母亲的影响。这是一种回溯原因的倾向。意义迷失和回溯原因相关,表明他意图由此摆脱,或者说那就是他的意识的症结所在。

8】这个影片呈现的摄影师的工作并非只是记录影像的实情,而是以拍摄到的影像为素材并按照主观的意愿修饰。摄影的成果不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形象,而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意愿的融合,或者说更主要的是主观意愿的表达。对于摄影而言,没有单纯的客体或主体。作为摄影成果的图像并非目的,只是媒介。

9】“万物都是肤浅的”,或者也可以说【物都只是表象】。事物并非等待被揭示,而只是有待于被赋予意义,这意义是由主观赋予的。如果事物并非作为自在之物等待被揭示,主观也不具有可以赋予的意义,那么世界会成为毫无意义的。“不如死掉”,这也正是之后,男主角要遭遇的情况:遇到死神。

(二)意外拍摄到死神

10】菲恩在一次夜间行车拍摄全景图片的时候,撞见了死神。之后,他看到了死亡,他感觉自己“应该死了”;他“看到”有个幽灵告诉他去做令他恐惧的事情;他背负着死去的母亲走在尸体的走廊里,他恐惧地哭泣,母亲试着让他克服恐惧。在撞到死神之前,菲恩只是在生活中感受意义的迷失,在这之后,他开始感觉到亡灵的世界;他不再难以入睡,而是更容易入睡,在沉睡中感受死亡的世界,在沉睡与清醒之间恍惚。正是在之后的那些沉睡与清醒之间的恍惚中,死神或对死亡的感觉影响了菲恩的生存状态。不过该影片对这个死神影响的过程表现得并不充分,死神与菲恩之间心灵的交流也没有那么显著,故事只是最后让死神与菲恩进行了一场对话,这样的情节安排是比较突兀的。

(三)遇到牧羊人,引出帕勒莫

11】遇到牧羊人,这样的情节具有基督教的意味,基督往往被看作牧羊人,而信基督的人则是羊。在这个影片中,菲恩问牧羊人,“为何放牧”。这位牧羊人说,感觉“时间的流逝”。牧羊人告诉菲恩,时间的流逝与我们的主观感觉有关,越是细致地感受时间,时间流逝得就越慢。时间有关感觉,这并非相对主义或相对论,而是珍惜生命的一种说法。不过,菲恩不以为然,他说,“时间并不在乎我们”,它会不知觉地流逝,小树苗不知觉地长成参天大树,生命在时间流逝中成熟,衰老,死去。这位牧羊人用另外一种说法来宣讲珍惜生命:“凡事都有最后一次;做事的时候要像做最后一次那样,那么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严正以待”。似乎,这样的话,生活就有意义了。菲恩对此说教未置可否,或者说菲恩并没有相信这种说教。这样的说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基督教的,但可以这样认为,具有基督教情感的说教在这种意义迷失的问题中并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我们可以设想,对于意义迷失的生活而言,关键不是是否认真,而是为何认真。

12】当菲恩与牧羊人对话的时候,河流上游过一艘名为“帕勒莫”的船。牧羊人告诉菲恩,“帕勒莫”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指“首要的港口”。这个地方受到希腊化时代思想的影响。由此引出帕勒莫港,可以将牧羊人看做一位领路人,不过这样的看法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当菲恩拍摄这个名为帕勒莫的船时,我们可以看到时间的大幅流逝:两个明显是不同时间的同一空间景色相继出现。这传达了时间的流动,而摄影并没有记录时间的流动,摄影所记录的只是已死的景象。【摄影所获得的,并非生命,而是死亡。】

(四)在帕勒莫追逐死神,在沉睡与清醒之间恍惚

13】菲恩在沉睡的恍惚中处在一个丧失尺度的房间,看到死去的母亲肖像在相框里活动,看到相框里的死神朝着他笑,或许是好玩的笑,或许是幸灾乐祸的笑。

14】在帕勒莫,菲恩躺着问自己,“到底什么丢失了”。这时的画面呈现出缩小的他躺着宽大的床上;缩小的他坐在他生活与工作的缩小版大楼上。“到底什么丢失了”,当然是尺度。正因为丧失了尺度,所以他才会被以不协调的尺寸呈现着。

15】菲恩在帕勒莫的街道上行走,原本难以入睡的他,在碰到死神之后会更多地入睡,他躺在街道旁的雕塑边沉睡。在睡梦中,他在阴森的深林里,看到以往熟悉的物体悬浮在眼前,如幽灵一般,却无法触及;幽灵般地死神冷笑着,朝着他走来,和他拥抱,消失。突然,他听到慌张的呼喊,他似乎醒来,看到阴森的街道上呼喊并逃命式奔跑的人们,有人恐惧地躲着,救护车在街道上呼啸而过。菲恩不知所措,这时一位老妇人手指着高处的楼,大声呼喊着告诉他:快看上边。菲恩直觉地行动不是看,而是拍摄。老妇人变得平静地说:只是看就行了。这时候,他似乎才真的醒来,街道上显得明媚,人们平静地走着和游逛着。一枝箭射中他身旁的雕塑,并消失了。

16】在那梦境的阴森树林里,他感觉到的是迷失后的无所适从,熟悉的事物无法触及。之后,他看到的街道景象其实是地狱般地景象,或者说是死神到来时人们恐惧的景象:人们的呼喊和奔跑正是出于对死神的恐惧。在遇到死神之后,菲恩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死亡的景象和对死神的恐惧。他感觉到“一切突然支离破碎”:旧的生活似乎死亡,而新的生活并未到来,他哭泣。哭泣的情感所包含的正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感觉。在回到旅馆之后,他被呈现为扩大的人睡在狭小的床上。这和缩小版的人躺在宽大的床上呈现了类似的含义:丧失尺度。

17】菲恩在街道上行走摄影,在一个剧院沉睡,他再次梦到死亡的景象。他在灰暗的街道上行走,路人似乎丧失灵魂的行尸;世界倾斜,他坠落,抓住钟表的立柱,就像抓住刚性的时间,以此防止坠落到深渊。当世界颠倒的时候,他慌忙醒来。他看到一位女画匠,也就是本影片的女主角,正在给他画像。

18】菲恩再次看到死神,死神在街道上行走,当他拿起相机准备拍摄的时候,死神消失了,这时候又一枝箭射过来,射中他旁边的墙壁,然后消失了。之后,他追赶着去寻找死神的身影,并没有找到,他来到一处小巷端口,看到墙壁上的标识:死亡庭院(或死神庭院)。或许这意味着死神住在这里,不过,这样的看法似乎意义不大。

19】菲恩来到山上某处,在恍惚的沉睡中,他再次看到由阳间的景象转向阴间般的景象。他再次看到了背对着他的死神,这次,死神就在他眼前不远处,并且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走开,在一个死角。菲恩再次想记录下死神的样子,他围绕这死神转圈,想要拍摄到死神的正面样子。只是死神要么是背对着他,要么只是略微侧对着他,并没有直面着他。这时候,我们可看到,死神的侧面一会是之前那种老者的形象,一会又是菲恩的侧面形象。这也应对了之后死神所说的话:死神有很多种面貌,可以看起来就是你自己。当后来菲恩与死神面对面的时候,死神也确实以菲恩自己的样子呈现。这时候,在菲恩紧追不舍的试图拍照中,死神突然转过身,射过一枝箭,菲恩躲闪不及,只好以手中的相机抵挡。这次的射箭与之前不同,不再指向菲恩的身旁,大概是由于菲恩把死神逼急了,死神想要更严重地警告菲恩:不要给我拍照,不要再追逐我。

20】不过,菲恩并没有放弃对死神的追逐,他还向那位女画匠提起了死神的无形之箭。然后,菲恩第四次遭遇了死神之箭,不过死神这一次动真格了,不再是那么旁敲侧击地警告,而是直接射中了菲恩,让不会游泳的菲恩落入水中。这一次,死神的射箭似乎在说:这一下真中箭总该让你避开死神,让你闭嘴了吧!不过,该影片的男主角对死神的这些行为都是无动于衷,不屑一顾。

21】菲恩遇到的那位女画匠正在修复一幅以死神为主要内容的壁画。这位女画匠说,“当你努力修复每个细节的时候,你就会迷失,忘记画的内容”。所谓迷失在细节中,忘记整个的内容,对于生活而言,也就是一种迷失意义。当整体在视野中隐蔽,就只看到剩下琐碎的部分片段。个人感觉只是被告知去做什么,但却忘记了这样做对于整体而言的作用,忘记了这样做的意义。这也就是,片段失去了自身被确立的尺度。

22】这幅画作于15世纪早期,它表达了一种民主的渴望。在这幅画中,骑着马的死神(或启示录的第四位骑士,也意味死亡)占据着大部分的画面,死神代表着画家或民众的诉求。死神画面下方左侧是中箭身亡的几个中世纪权贵:尼古拉斯教皇,帕勒莫主教,那不勒斯国王阿方索。既有宗教的统治者,也有世俗的统治者。“统治者都死了,权力掌握到民众手中”。如果画中的死神是启示录的第四位骑士,那么可以按照基督教的观念来说,这幅画描绘的是权贵遭到末日审判。不过,该死的却是上帝的代言人,这样的内容就显得奇怪了。这幅画更像是在表现一种异教的死神形象,其主题也不是严格的基督教式的,而是世俗的,画中的民众期望的应该不是末世之后的永福,而是现世的幸福。

23】那位女画匠说,她还在修复画中死神的头部,那是很难修复的部位。与此相应,菲恩仍在试图记录下死神的面貌。他想到了第一次遭遇死神之箭时所拍摄的照片,他用电脑看那时拍摄的照片,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画面上呈现出类似骷髅头骨的样子。于此同时,画面中电脑旁边也正放着一个骷髅头。这样的画面暗示着死神的面貌。不过,这样的画面设置,有种刻意的感觉,它已经不再只是暗示,而是观众被刻意提醒。之前的情节已经表明,那就是死神,况且要看这张照片,根本不需要那样放大。

24】菲恩又回到第一次遭遇死神之箭的时候的那个街道旁,他坐在街边,昂头看着那个窗户。不过,他坐在这里似乎只是要闭目养神。这一次他又进入了沉睡中的恍惚状态。他在一个迷宫式的楼里追逐死神,死神这次则以菲恩的样子出现,带着相机,拿起弓箭,这次射中的是致命的部位,脖子。菲恩醒来,那支箭又一次消失。这是菲恩第五次遭遇死神之箭,也是最严重的一次,不过他仍然没有死亡,这仍然只是警告。在那个以菲恩的形象出现的死神射出箭和菲恩中箭之间,闪现出一个镜头,那就是菲恩进行摄影的镜头。这是一种类比,意味着死神射箭和摄影是类似的行为:【死神射箭获得的是死亡的身体,摄影则捕捉到死亡的影像】。

25】在这个影片中,菲恩总共遭遇了五次死神之箭。第一次遭遇,菲恩看到了人们对死神的恐惧;第二次遭遇,菲恩看到了死神似乎若无其事地在街道上散步,他发现了“死亡庭院”;第三次遭遇,菲恩紧追不舍地试图记录下死神的正面影像,这让菲恩更进一步地与死神之箭擦肩而过,他从相机抵挡,由此也发现死神之箭是实际的;第四次遭遇,菲恩直接中箭,遭到了死神的更加严重警告;第五次遭遇,菲恩再次中箭,不过这次是致命的部位,这是本影片中死神给出的最严重警告。在这个影片中,面对死神的一再警告,菲恩显得无动于衷,他似乎只是好奇,却没有其他的心理应对。这几次遭遇死神之箭,虽然有一个递进关系,但它们仍然像搭积木那样摆在那里,并没有让男主角表现出心理的变化来。他只是像木头人那样被牵着线遭遇死神,又被牵着线向前走去。

26】在遭遇了死神最严重的警告之后,那位女画匠带着菲恩出城,前去一个“深奥的地方”。在去那个地方之前,女主角做了一番回忆陈述,内容仍然是关于逝去生活的,这一段可以略去。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所要前往的那个房屋里,挂着一幅死亡主题的版画,名为《医生与死神争夺生命》。在这幅版画里,意味生命的是年轻的女性躯体,处在医生和死亡之间;这个生命的躯体是无力的,站着的男医生表情冷漠,一手抱着那个女性躯体,一手压抑着代表死亡的骷髅;代表死亡的骷髅则半跪着,一手抱着她,一手试图松开那个托着女性躯体的手。这幅画强调的是生命对死亡的拒绝,并非对死亡的绝望。可以从这幅画中看出某种色情的意味。那个骷髅虽说代表死亡,但却不是真正的死神,因为它不具备死神的权威,如果它具备死神的权威,则根本不需要和一个凡人争夺生命。那个骷髅代表的更像是死亡世界中的个人,它似乎是在争夺一种美,它的争夺在表达一种欲望:加入亡灵的行列吧。

27】这个“深奥的”屋子,就是通往死神领地的入口。通过这里,菲恩得以与死神见面。

(五)与死神对话

28】最终,通过这个房屋,菲恩得以与死神面对面,接着是与死神进行十几分钟的对话。死神似乎已经等待了很久,直到菲恩走进这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领地。他们对话的第一个话题:菲恩认为死神在追杀他,而死神却说是菲恩在追逐。有道理的当然是死神,给死神拍照,看到死神,也就意味着走进死亡。菲恩试图给死神拍照,这是菲恩自己在寻死。他们对话的第二个话题:菲恩看到的死神长着一副人类的面貌(不是骷髅),而死神回答说,死神具有很多面貌。可以说,死神的面貌就是人类自己的面貌,死神是人类自身的一面镜子。在该影片中,死神也以菲恩自己的面貌呈现。他们对话的第三个话题:菲恩问对方到底是谁,死神回答,“死神,从未来飞过来的箭”,“一个朋友,一个向导,时间的守护者”。当死神告诉他,他很快就会死掉,菲恩恐惧地跑开了。但他所处的是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死神告诉他,“这里没有出口,死神是唯一的出口”。死亡就在人自身之中,人又怎么能逃脱出自身呢!既然逃脱不了,那么就冷静地对话,或者聆听死神的宣讲吧。接着,主要的发言者就是死神。

29】“人死了之后才得以幸福”。宗教往往以死后的幸福,来为在世的人构造意义的尺度。这种尺度的依据会包含不同的名称,分属不同的信仰体系,但它们的作用是类似的,比如天堂,末日审判,永福,极乐世界等。由于个人的生活是有限的和短暂的,这样的生活之外是令人恐惧的深渊,在这样的生活中并不具备意义的依据,他们需要去无限或永恒中确立意义的依据。这样的依据又被俗世的幸福所加强,为在世的人构造出牢不可破的尺度。在这样的意义尺度中,生命的意义甚至可以全部被投入,也就是不惜为死后的幸福而牺牲。

30】【摄影反映死亡】摄影所获取的正是死亡的景象,死亡的时刻,死亡的记忆。摄影确实如影片中的死神所说的反应着死亡,因为摄影中只有死亡,即使人们从摄影的结果中看到的是生命。从利用底片到数码摄影,这样的转变更加使人们接近死亡。死神说,“数码相机在操纵着使用者”。正是有了数码相机,摄影变得更加容易,人们甚至还没有开始用生命感觉,就开始用数码相机去记录,他们陷入一种错觉,以为记录出来的是生命,而实际上只是死亡。“一切变得随机”。

31】当个人陷入到碎裂化的生活中,自己也就成了黑暗中的片段,丧失尺度,在生活中迷失。由于丧失尺度,也就无所适从,“害怕见到现存的世界”,因此生活的个人走向怀疑论,试图在观念中“摧毁世界,重新构造”。“这是对死亡的恐惧,也是对生活的恐惧”,这样的恐惧是一体的。这样的恐惧可以回溯到混沌,在那里,生命和死亡同时消失。按照某个古老的神话,混沌正是由于被设定了尺度而死亡。变换一下,可以认为,混沌正是通过设定死亡才具有了尺度。“死亡是一扇门,而不是死胡同”。

32】这些事情未必能真的解决丧失尺度的问题,找回生活的意义,不过它们至少是这类试图的部分内容。在这部影片中,死神最后强调的内容是,“死亡在任何人之中,死神的面貌也就是人们自己的面貌”。这样的话语似乎是在说服人们克服恐惧,将自身看做整体,将尺度纳入自身,由此进行有意义的生活。

33】当菲恩听从了死神的话语,他或许被认为抛却了对死神的恐惧,可以直面死亡。当他给死神拍照,他看到的是死去的母亲形象,他曾将自己的恐惧归结为母亲曾经的恐惧。死神身后的大门打开,宣告生活的重新再临,似乎意义的光芒照耀着他。

(六)在希望中醒来

34】当死神在大门的光芒中隐去,菲恩从沉睡和清醒之间的恍惚中醒来。他相继从之前在沉睡和清醒之间经过的地方醒来,这意味着曾经萦绕的问题被解决了,卷在旧生活中的希望得以展开,在希望中迎接新生活。当生命可以满怀希望的感受时间,让时间具有持久的意义,由此时间也和永恒关联在一起,或指向永恒。当他看着身边的女人,似乎对方也已经是他的生活意义的一部分。世俗的情感总是诉诸为这样情节。

四【意义-摄影-死亡】

35】这个以“死亡和生命”的二元项为核心命题的影片,所表现的并非明确的基督教情感,虽然它难以避免地包含着具有基督教色彩的内容。故事中死神所蕴含和表达的观念都是具有某种异教情感的。对于这种异教情感而言,死亡并非线性过程的终结,而是一种转化的中间环节,它既意味着毁灭,也意味着新生。虽然一旦涉及死亡与生命的终极意义,很容易牵涉到宗教,但这部影片并没有展现出这种诉求。这部影片更像是一种散文,情节散漫,观念也并非那么凝聚。

36】在这部散文式的影片中,摄影活动提供了较多的感性材料,也参与到了观念的表达中。在这样的观念中,摄影既是意义的发掘者,也是意义的摧毁者;既是生活的代言人,也是死亡的代言者。黑色的底片被曝光,这也就意味着黑暗和光亮按照一定的尺度呈现,如此的摄影活动就像意识反映物体那样呈现着事物所具有的尺度与意义。于是摄影发掘了客体的意义。但实际上,摄影的结果未必是物体所具有尺度的直接呈现,摄影更多地受制于主体,受制于人。人在安排现象的尺度。当摄影牵制了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被倒置了,结果也就是尺度的混乱。类似地,摄影主体操作摄影,那是生活的表达;摄影操纵摄影者,那就是死亡的侵袭。这样的状况不只对摄影而言,它普适于主体的意义。

 6 ) 当你拍照,死神来了

电影Shooting Palermo的中文译名《帕拉莫枪击案》是对观众的误导。Shooting这个动词在这里的确是双关的,它既可以是shooting a picture,拍照片,说的是主人公芬恩,也可以是shooting an arrow,射箭,那是电影里死神的象征。虽然开枪用得也是同一个词,shooting a gun,本片却与枪击案毫无关系,然而,开枪或射箭与摄影的动词是一个,微妙地讲出了“拍照”这一动作的攻击性。与之前的影评不同,我认为这部电影并非讨论讲死神、死亡,而是彻头彻尾在讲摄影,更确切地说是,在质疑摄影。

摄影师芬恩在片里是个呼风唤雨的名家,有自己的高科技工作室、豪华跑车、与名流明星的交情、与世界各地美术馆的长期合作⋯⋯但是,光就我们看见的他的表现,与一个普通业余摄影爱好者并无太大差异:首先是个器材控,他拥有各式各样老式新式相机,包括他的手机;最让他看起来像一个业余爱好者的,是当他来到古老神秘的西西里小城帕拉莫,作为一个游客,相机代替了他的眼睛。遇见了好风景,眼睛在上面停留的时间仅仅为做出要不要拍照这个决定那么长,拍下了,似乎一切就可以了,然后下个风景。美好的景象于是变为素材,文化、历史、风土人情似乎都可以是纸上影像,连那只门口的羊都看不下去了,芬恩一端起相机,它就逃进屋里。

为什么拍照?为什么热爱摄影?那个在公园草地上放羊的绅士牧羊人说,他喜欢时间过得慢。很显然,芬恩也喜欢,草地上那棵树是他的精神家园,而比躺在树上睡觉更慢的是,将时间凝固下来,即,摄影。而时间的凝固从另一层面上讲,你再也感觉不到时间的进行了,那是你死了。于是,对拍照,也就是对凝结时间的痴迷,为芬恩招来了死神。

死神对芬恩频频放箭,恐怖连连。芬恩不解,当他最后得以与死神对话时,忍不住问,为什么要选择他。死神答曰:“你先射我的。”一点都没错,只不过这里用来shoot的工具,不是弓箭,而是照相机。此般是要说,实际上,两者的特性是一样的:都是一者对另一者的单向动作,都是趁人不防备之时,都造成了时间的凝固:照片和死亡。
摄影和死亡的联系是很多评论家们(桑塔格、巴特、克里斯蒂安-麦茨等)达成共识的。除了上述提到的都是时间的停止以外,很多人用照片来怀念死者,照片于是成为了生死相隔的最重要媒介;另外,最基本一点就是摄影的性质与死亡相似:“静止和无声不仅是死亡的两个客观方面,而且是死亡的主要象征,是死亡的隐喻。”(麦茨:《摄影与恋物癖》)

而死神究竟想要杀死芬恩,还是仅仅意图阻止他拍照,其实很明显。一次箭打飞了他的相机,并在上面留了个大窟窿;另一次,他被箭射中倒入海中,然后人被救出,而相机永远留在了海底。最后芬恩与死神的正面交涉是这部电影的匪夷之处,我们能够确定的是,首先,死神存在于我们自己体内,芬恩对摄影对死亡的执着使他与内心的死神斗争;另外,死神诙谐评价数码相机:“不是你自己在找目标,而是它在控制你”,事实上,对于一切相机来说,取代了人眼“看风景”,难道也不是一种控制么?在摄影界也有所名气的文德斯这次通过这部影片反思了摄影。它究竟是带给我们更多、是我们感官的帮手?还是具有攻击性与毁灭性的?

当芬恩与死神对峙从而劫后余生时,他醒来,身边是异国恋人,他从前想要用相机捕捉她的美貌,而这次,他选择用眼睛看她,他似乎见到了从前未察觉的美。你以为只有在纸上留下复制才能珍惜美好的风景,而其实,当一个机器阻隔在你的眼睛和风景之间时,你已经失去了它。





 短评

维姆·文德斯

4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推荐

蹦着米拉姐去的,结果只是孕妇客串而已,回归正题,真正害怕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自己就成为死神的化身。然而战胜一切恐惧的还是自己。

5分钟前
  • 七十三
  • 还行

什么狗屁中文翻译片名...

6分钟前
  • Cao
  • 还行

9D-D9 电影结尾 字幕出:献给我们放映本电影那天 死去的两个人:英格玛.伯格曼、米切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7分钟前
  • 是和有
  • 推荐

每个静帧都是大片,每个细节都是故事,除了剧情无聊以外,简直是文德斯的摄影神作!ps:妹岛的空间绝对的上镜

11分钟前
  • 骨梁
  • 推荐

美轮美奂的makina胶片机广告片儿。

16分钟前
  • vin
  • 推荐

桑塔格之摄影与射击的误读

18分钟前
  • 达斯佛™
  • 还行

ost好

20分钟前
  • PU
  • 推荐

很哥特

22分钟前
  • 幸福超市总经理
  • 力荐

拿相机的男人。

23分钟前
  • 小魔女熊猫七。
  • 推荐

文德斯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才华自己还意识不到

27分钟前
  • thelonggoodbye
  • 较差

三星半,门德斯的异想世界,本以为是个关于创作焦虑的电影,后面却转向了死亡与致敬。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只有面对死亡我们才能更好的活着

36分钟前
  • Jia
  • 推荐

加長版67廣告您好

39分钟前
  • Sharpeipei
  • 还行

文德斯绝对是资深ZB大师

44分钟前
  • eel
  • 还行

装逼片

48分钟前
  • JC MU
  • 很差

文德斯旅程的又一个小标记,故事和【里斯本故事】有点像,只属于共享这些秘密的一小部分人

52分钟前
  • 小老鼠
  • 推荐

matrix里的上帝

53分钟前
  • 三角形的办公室
  • 还行

超现实

57分钟前
  • 艾雅雅
  • 推荐

文德斯用图像解读世界

1小时前
  • 啸如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