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水日

正片

主演:切瓦特·埃加福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 / 冰岛 / 中国大陆语言:英语年份:2020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零水日 剧照 NO.1零水日 剧照 NO.2

 长篇影评

 1 ) 零水日:我们究竟该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观看环保题材纪录片《零水日》之前,先被骇人听闻的标题吓了一跳。如字面理解那般——“没有水的日子”,真是连想都不敢想啊。就恐怖程度而言,肯定比科幻电影里的核战、废土、僵尸和各种XX危机可怕多了。毕竟,这些灾难大多源自于小说家和编剧的想象,而“零水日”则是科学家和专业学者根据多年的研究资料,对人类未来做出的一种悲观预测。

在地球表面的某些地方,“零水日”甚至已成为既定发生。2018年4月21日,南非最大的城市开普敦宣布关停城市水源,当地媒体将这一天称为“零水日”。一座拥有450万人口的城市,就这样迎来了一场“无水可用”的灾难。原本生活富庶的中产阶级们,只能人手拎着几个塑料水桶,像“难民”一样领取每天最低的用水量。曾经的世界蜜月之都,就这样因为水源危机而变得混乱不堪,超市的瓶装水被抢购一空,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要求当局提供生活用水……

你可曾想象,假如有一天我们生活的城市中也没有了水,又会发生什么呢?

恐怕很多人懒得思考这一问题。即便我们小时候都曾看过一则公益广告:“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但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大部分人来说,水早已变得像空气那样,明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却从未意识到它是如此不可或缺。更没有人去深入了解,工矿、农业灌溉和城市中的水源,都来自于地下水,但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又会导致地层下陷,湖泊萎缩,河道断流……

旅行者乐队在一首改编自印第安民谣的歌中唱到:当最后一条河中毒的时候 当最后一条鱼被捉住的时候 当最后一颗树被砍倒的时候 当最后一片蓝天失去色彩的时候 当我们发现钱财不能吃的时候 只有到那时 美丽世界已经远走。这并非危言耸听,拥有地球之肺称号的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如今已有五分之一的森林永远消失了。

纪录片《零水日》在一派欢歌笑语中开场:那是2019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个夜晚,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满怀希望地迎接一个特殊的倒计时,这标志着21世纪20年代的到来……之后发生的事情,我想我们都不愿再去回忆。到今天为止,新冠病毒已经整整两岁了,人类和它的较量似乎还远远没到分出胜负的那一刻。

但这个着实讽刺的开场,其作用当然不只是戏谑一下可怜的人类。我想对于主创团队而言,这样的开场才更能深刻反映出他们的良苦用心:在残酷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不能过于傲慢。正如流行病学专家早已预测这些年可能会爆发全球性传染病那般,开普敦“零水日”事件其实就是水源危机为全人类敲响的一记警钟,如果不吸取教训,那么它将会像新冠病毒那样给全人类前所未有的打击。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人人都明白“蝴蝶效应”能够带来巨大的链式反应,但只有《零水日》的主创团队意识到,开普敦就是这只蝴蝶。为此,他们耗时三年,走访了南非、美国、巴西当然还有中国等地,挖掘这些地方已经出现或潜在的水源危机。整个项目由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卫(David Wallerstein)发起,他亦担任了这部影片的执行制片人。作为FEW概念的倡导者,他希望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地球面临的挑战。在食物Food、能源Energy和水Water等领域共同努力,让FEW变成MORE,或许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艾美奖得主凯文·西姆(Kevin Sim)的执导下,我们得以跟随《零水日》的主创团队辗转全世界,看看人类是如何面对和化解这一出出水危机的。也许人们还记得2019年底——2020年初的澳洲山火,它造成了30亿野生动物的死亡。更让人绝望的是,据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地球上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了一倍。而这无疑是开普敦“零水日”事件的导火索,你能想象一座地中海式气候的沿海城市,整整三年没有下过一滴雨吗?

然而现实就是这样比想象力更残酷。南非人引以为豪的骄傲,人类工程学上的奇迹——瓦特斯克鲁夫大坝,曾经蓄水4546亿吨,但那都已经是过去了……灾难降临后,住在纽兰兹这样高档街区的中产们,每天的生活用水从302升骤降为49升。而那些黑人女佣,她们生活的棚户区只有21个公共水龙头,每一天都是“零水日”。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只有当瓶子里装满水的时候,才享有了一种生而为人的尊严。

还记得看鸟山明的漫画《龙珠》时,有个叫“那木”的人来参加天下第一比武大会。他背负着全村的希望而来,因为只要拿到冠军,他就有钱给村民买水喝了。原来他来自一个缺水严重的村子,他甚至不知道城市里的水是不需要购买的,随便找个水龙头就有了。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只觉得鸟山明的脑洞还真够奇怪的,却做梦也料想不到这样的故事竟然存在现实蓝本。而更加不可思议的现实是,一个美国人每天冲马桶的水,比一个非洲人一天用的水都多。

美国的水源危机,当然也是《零水日》中必不可少的。佛罗里达清泉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泉集中地,环保人员吉尔·海涅什在它深处潜水时,曾发出“像在地球母亲的血脉里畅游”的感慨。然而,工业污染和丝藻类植物的蔓延,也让她发出“泉水好像生病了”的哀叹。而全美最令人堪忧的地下水源,非奥加拉拉蓄水层莫属。这里拥有一片肥沃的农业区,使得奥加拉拉90%的水都用于灌溉。而人类对牛肉无止境的需求,让这里的15亿头牛几乎抽空了整个奥加拉拉:它们消耗的水量是全人类的5倍。如果对这种大型产业化的现代农业不加以限制,那么到2050年奥加拉拉将会彻底干涸。届时,恐怕需要6000年的降雨量才会将它重新填满。

和澳洲一样,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也在2019年遭受过山火重创。这很难不让人把它和巴西新任总统博索纳洛推行的弱化热带雨林保护政策联想到一块。这些年来,亚马逊失去的森林面积,已经不亚于一个德克萨斯州那么大,令人扼腕痛惜。要知道,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植物宝库,可以说是地球上最接近于伊甸园的地方。可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却依然在无休止地砍伐树木。在这种背景下,巴西环境警察,一支身披绿色警服的“特殊budui”,就成了热带雨林的守护者。

在《零水日》的实地拍摄中,我们跟随这群森林守卫者,潜入了一座雨林深处的木材厂。旁白说,对环保主义者而言,巴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那么毫无疑问,巴西环境警察就是最危险的职业了。这样一来,画面顿时令人不安,整个人也变得紧张起来,仿佛随时都有人躲在暗处放冷枪一样,好在最终有惊无险。老板们提前跑路了,剩下的伐木工人一问三不知。于是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就像每一分钟都有三个足球场大小的热带雨林消失那样。

如果说绝境中的希望,是诺布雷教授这样终生致力于保护热带雨林的老人,和巴西环境警察这样的森林守护者,那么我们还是需要相信未来。正如解决开普敦“零水日”危机的不是上帝,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那样。大自然以其不可思议的自我修复能力,再次给人类上了一堂极富戏剧性的环保课。而针对北京等地下水资源破坏严重的城市,中国使用“南水北调”这样跨越半个世纪的大工程,奇迹般地让这座城市人均用水量增加了50%。原本下沉的地层,也得到了缓解。

万事万物都有联系。对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来说,森林就像心脏一样跳动,而水就是围绕着它循环的血液。你把心脏砍了,血液自然也就坏死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亦然,任何在大自然面前不知敬畏的人或群体,都遭到过大自然无情的报复。人类从刀耕火种时代延续到今天,应该从和大自然的相爱相杀中吸取教训,相生则旺,对立则亡。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和人口爆炸式的增长,没有人知道下一次的洪水何时到来。水是大自然与人类对话的一种方式,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开始倾听的时候了。

 2 ) 只有缺水了才知道水的珍贵,看零水日有感

我曾经去到过中国的西部支教,如今看完这个影片感触颇多,很多人觉得缺水是欠发达的意思,其实完全不是。当时我支教所在的地方每个人的水是有限的,虽然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管,但是每天能用的量可能就两壶水,要节省着用才行。很多人说开源节流,但是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只做到了开源,离节流还有很大的距离。 南非开普敦的居民们,可能他们以前也没有想过自己有靠天吃饭的时候吧,“三年大旱”感觉是以前电视剧里面会出现的、抱怨当地的问题的一个代名词,但是当这一切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时候就真的很触目惊心了。21个水龙头,一天一个小时的供水时长,要够一个镇的居民使用,想想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吧,当时大旱的开普敦真的在经历这些事情,并且有了day zero(零水日)这个词。我希望这个词在未来我们的努力下不要再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了,这是人的基本人权啊。 看到美国西部的畜牧业用水量之大我也感到惊奇,可能现在的科技发达程度只是达到了解放人力,但是远远不够保护大自然的地步,我们需要研发出更好更高端的科学养殖。 看完这部影片我在想,水作为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到底为什么会因为免费,就让那么多人忽略了它的珍贵程度和重要性呢?要知道世界上那么多的水,但是可供我们使用的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这些不仅要支撑我们的生活,还有我们的生产和工业,人类啊醒醒!快珍惜起来吧!!!

 3 ) 帮你从各个角度了解水资源危机的影响

这是中国第一部聚焦全球水资源危机的纪录片,我很喜欢的一个点是,影片选择的四个国家/地区的问题都很具有代表性,可以带我们从各个层面去深入了解这一场危及全球的问题。

南非开普敦,现代化著名的“蜜月之都”,因为之前每年有充足的降雨量所以没人考虑过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直到有一天雷公电母离家出走了,三年间这里几乎没下过雨,人们没办法靠天吃饭,地表存水也不足,这是最简单的水资源危机。专家说,这不仅是生活问题,更是经济危机。

而后镜头转到经济危机之下去破坏雨林的巴西,巴西政府没有听从科学家的建议,他们短视地让人不断乱砍乱伐雨林中的树木,明明拥有充足淡水资源的他们,自己亲手毁掉了这一切。

那经济没问题的美国西部呢,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畜牧业养殖,牛肉出口全世界,可也是因为这样,这个科技只是解放了人力,但其一天的耗水量也是十分巨大的。

最后回到我国西部地区,我们努力开源了,但是节流这个问题更难,一时的水资源或许得到了缓解,但是长期的问题更多更需要解决。

不得不说看完这部片子我有一种无力感,不仅仅是因为开源节流很难,更是因为适应了现代化生活的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保护大自然,生活在城市久了感觉和自然切割了一样,未来保护水资源的道路漫漫,现在能做好的只是关好水龙头,不随便浪费水吧,做了也比不做好。

 4 ) 那些被忽视的危机正在靠近我们的生活

水是我们每天都在喝的,我们身体里水占了百分之70左右,因为拥有量很大,所以我们常常忽略它的重要性,也很难感知到,水资源的危机已经悄然来临。至少我在看零水日之前,我一直觉得缺水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曾经是因为工业不发达挖井困难取水困难才会出现的情况,现在不应该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吗?但是看到专家说可供使用的水资源已经很少了,甚至已经造成工业停滞从而导致群体失业、粮食减产,甚至有的地方因为缺水,获得水资源已经成为阶级地位的象征了,我被震撼到了,原来不仅仅是疫情,地球和大自然给我们的更大考验还在后面。以前觉得雨林嘛,树木是可以砍了再长出来的,但是听到专家说这是不可能的,以后那会变成一片草原,失去了雨林对气候的调节继而会危及全世界;又看到因为巴西人口剧增,但是难以负担所以不断破坏雨林来拆东墙补西墙内心是愤怒的。白天还美滋滋地吃着牛排,看完这个影片才知道,畜牧业的耗水竟然比一个大城市还多,而且处理粪便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原来我们,给地球带来了这么大的负担吗?片中采访了很多专家学者,对于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他们也有不同的想法和方案,不过归根到底最一致的就是水资源的危机是迫在眉睫的了,没有水就会没有一切,就如制片人网大为的few概念一样,没有w(ater)的few是没有办法使用的词语,喜欢这样的纪录片,因为它会真实揭露我们的生存危机。

 5 ) 是时候,善待用水,才是“活着”

1

孩童时有一段时间住在外婆家,外婆会用清澈的河水洗菜、洗水果,一盆里的水静一静淀一淀,上面的水依旧干净,用来洗脸、洗衣服,再搁置大半日,可以用来洗手、洗脚,一天下来还是那一盆水,最终还可以灌溉进花圃农田里。

后来,见母亲在家中常备一只臃肿庞大的塑料白胶桶,每到雨季,她会把白胶桶放到屋檐下,正对着排水口,让天然的雨水屯满整桶。她说,就算没停自来水,这些蓄积的雨水啊,即使不用来吃喝,用来洗洗衣服、抹抹地,也是好的。

我在上一辈人身上,看到她们对水的珍爱。

即使没有经历过太惨痛的缺水经验,却也明白水源的珍贵和节约。

当上一代人远去,或老。或死,那些好的习惯也随着如风。我已经很久没有再见到爱水如斯的老派的人了,大家都想活得急进和便利一些,水不被珍视。

直到看到这部纪录片《零水日》,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最初最本原的对水的珍惜,产生一些类似感同身受的共鸣,发觉回头未晚。

2

片长83分钟,娓娓道来的一部纪录片,没有苦大仇深,却走心。

在《零水日》里,讲述的就是“零水日”与人类的距离。零水日,“Day Zero”,看似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缺水的时代,其实早已败絮其中,千疮百孔。

纪录片从一个热闹的跨年夜开始,却是人类最后一次欢聚一堂,那之后,出现了新冠肺炎。而现在,水源同样让人类面临着命运的斑驳真相。

“零水日”,不再是2018年4月28日,而是每一天。它与人类的距离近在眉睫。曾看似源源不竭的水资源,人类赖以存活的生命之源,正在消亡。

纪录片走遍全球四大洲,实时记录当下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揭示了人类行为和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危机,也展示出那个被遗忘的角落,那群被遗忘的生命,那些因缺水而艰难生存的人们,他们与我们并不遥远,实则为命运共同体。

从南美洲巴西、非洲南非、北美洲美国,到亚洲中国,从皇城根脚下的北京到特大城市纽约,从英国到冰岛,缺水不只发生在彼岸,更在此处,是在我们呼吸的每一寸土地,全世界都一样,全世界同命运。

3

在观看这部《零水日》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感受到某种无力感。

“牛肉和汉堡,扼杀淡水供应”“亚马逊雨林,每分钟有3个足球场大的雨林被摧毁”“普通美国人冲马桶的水比非洲人每天生活用水还多”“开普敦百万家庭正面临限量用水”“卫星拍摄有史以来最大冰川融化速度翻倍”……

这些新闻报道,这些数据,正在发生。

是的,人类总是要追逐更好的生活,更便利的存活条件,更享受的人生。这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但其实追逐享乐主义的同时,对水的残忍,却是自戕。

走在大街上,深入每一户,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人不节制地浪费水,不懂得去复用水资源,换来的代价,就像纪录片呈现的那样,切断后路,触目惊心。

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水源短缺,地球母亲正在以她的方式告诫人类,这最强悍的生物,大自然有多么无法重来。不看清真相,人类最终害的是自己。

《零水日》,即“水被用完的那一天”。没有人希望每天都是“零水日”。

4

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却出现一种声音,《零水日》的声音,闪闪发光。

看完《零水日》之后,按图索骥去了解到它的一些背景。

《零水日》是由艾美奖得主凯文·西姆(Kevin Sim)执导,全景讲述了全球各地方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全片历时三年拍摄,全方位揭示了遭到忽视却迫在眉睫的全球水危机问题,以呼吁全球居民尤其是青年人群关注水资源保护。由腾讯集团、腾讯影业出品、腾讯视频独家首播,在全球4大洲10余个国家上线播出。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看见了腾讯的人文情怀,以及关照人性的悲悯。

而《零水日》的项目发起人、执行制片人是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他也是few概念的倡导者。“FEW”,让更多人意识到地球面临的挑战,共同在“FEW”( 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等领域做到更多,让 Few 变为 More,或许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腾讯和《零水日》让你慢下来,回头望,识珍惜。

在当下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这部中国首部关注全球水资源的英文纪录片,其出现的意义价值实之可贵。

这样的发声,多么难得。

5

纪录片《零水日》里的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

“水,是人类与大自然对话的方式。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开始倾听的时候了。”

倾听水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才是最终仍寄望你我不单单只是“节约用水”四个字,而是回归到人类的普世价值上去,关照人类命运和情感。

看完《零水日》,怀念起上一辈人水的珍爱与使用方式起来,我想,这便是它传递给我的改变与力量。这就不难理解,《零水日》这部中国首部关注全球水资源的英文纪录片,因何获得2021年中美电视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

传播一种信念,一种用水方式,一种生活,是一部纪录片最好的事。

这颗蓝色星球很美,也很脆弱。愿你我能看看这部《零水日》,关注全球水危机,珍惜水资源,懂得如何呵护这个偶尔让你失望却也让你留恋的星球。

是时候,唯有善待用水,才是更好的“活着”。

 6 ) 南美热带雨林的命运也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

看到雨林那里我忍不住哭了,小时候买过一些大冒险的书籍,都是教我如何在雨林中不破坏大自然的情况下生存的书,那一度成为了我的梦想,我学习了怎么在雨林里找吃的、建厕所和睡觉,但是拥有雨林的国家却没有好好爱它。纪录片里面的那个爸爸还有诺布雷教授,像那位爸爸为了保护雨林可以推迟结婚成家的时间,诺布雷教授的演讲作为忠实的雨林爱好者我也听过。他们作为保护亚马逊雨林的斗士,零水日作为中国第一部关注水资源问题的电影,愿意去找到他们介绍他们所作的一切也是很用心了,不愧是拿了中美电视节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的作品。说真的,看到影片中展示的卫星图以及配合着雨林展现出来的被砍伐被焚烧的树木,听到旁白说我们可能真的会看到一个没有雨林的亚马逊的时候,我太难受了,不仅仅是因为雨林的神秘和有趣,更是因为,作为全球气温调节器的雨林如果消失,那带来的后果是无可估量的,真如标题所说,每一场野火都是烧在心上的。看电视剧里一些可怕的桥段的时候,我们常说最可怕的就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纪录片就是展现真实的,里面的雨林所遭受的一切是真实的,雨林不断消失带来的灾害也是真实的,不要低估这一场危机会对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我相信这也是制片组希望观众看完能明白的:保护雨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短评

上善若水

9分钟前
  • 牛角坑
  • 力荐

疫情终于向全人类敲响了警钟。末日离我们很近,非常近。

12分钟前
  • 小红帽
  • 推荐

杯水车薪闻联播

17分钟前
  • [未注销]
  • 较差

我生在北方一小城,小时候家里就经常停水,家家户户都有小水缸用于蓄水,所以水资源的珍贵和节约用水早就刻进我骨子里。我现在生活在一个看似不缺水的地方,看到很多人不节制的浪费水,不懂得复用水资源,真的心疼。地球母亲大不了再来个生物大灭绝进行一次整顿,人类最终会把自己害死。

20分钟前
  • Jerry
  • 力荐

It's too late. It's just the beginning我是名考古学家我有古生物学 考古学人类行为学和医学博士学位全部都是牛津大学学位我们岁就以全班第一名毕亚但这不代表我的全部这只是我的学位这就是其中的区别先生差异就是证明~你是否觉得科学永远无法给我们可信的答案我们死后会怎样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我相信有个地方可以解答所有问题我相信我知道那个地方 请帮我去那个地方只需占用您十分钟让我给您展示我的研究成果若您能信任我 维兰德先生人类以后将不再孤独如果您不回应 我完全理解

21分钟前
  • 张星翰
  • 力荐

在地球日看这类纪录片,其实挺有看恐怖片的感觉。就是你从小就知道水资源短缺,但很少会任由这种惨烈状况非常直观地怼到面前,告诉你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会出现零水日,何况在许多被政经隔绝在边缘的地区。身在北京,头一次意识到此地现状比想象中堪忧得多,哪怕历时半世纪的南水北调工程带来一定缓和。说到底,还是悲观地觉得这不是个能够起死回生的事体,毕竟人类作为整体,大家都知道本性与习性会是怎样。但当然,能有人在不遗余力地呼喊,唤醒,终归是公益好事,就当是聚沙成塔。所以这部并不尽善尽美的纪录片,意义能够大于影像与叙述。三星半。

2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未来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概就是因为水资源的争夺。在生存面前,民族、国家、贸易、信仰等等都是不足为道的。

30分钟前
  • 不语
  • 力荐

71.01

34分钟前
  • 豆友66
  • 还行

近些年很少看到倡议百姓节约用水,毕竟大头在农业和工业。背后其实是个悖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不可能减少用水。发达国家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并且仍然很傲慢。类似的纪录片看得太多了,人类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丁仲礼院士说得很对:这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不是拯救地球的问题,地球不需要拯救。

39分钟前
  • 最爱夏天利物浦
  • 还行

老生常谈…畜牧业废水,排放又多,长期利好植物基食品?…

40分钟前
  • 大炎
  • 还行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传了电影封面hhh,打卡豆瓣电影第一个“看过”✨

41分钟前
  • 錦鯉獸
  • 力荐

对节约用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节约粮食,水是大自然与人类对话的媒介

44分钟前
  • 大头叮当
  • 力荐

地球的问题真是越来越多了,而每一个都有可能要了人类的命

46分钟前
  • Thor
  • 推荐

深刻的看完了 我丁克 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51分钟前
  • 立派乌龙茶饮者
  • 力荐

地球大概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人

56分钟前
  • Gardens
  • 推荐

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1小时前
  • 土卫六
  • 力荐

结束语很好,“水是大自然与人类对话的方式,我们已经到了该倾听的时候。”不到成为缺水的受害者,永远不会意识到个体所犯下的小微的罪,尤其是浪费,不仅是将水视为经济上可以负担的东西而浪费水,更是浪费食物,像《失控的农业》一书中所说,农业产业化鼓励现代人的暴饮暴食,却意识不到出产牛肉的牧场和出产大豆的大豆种植地会对地下淡水层储量造成多大的消耗。片中提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其实不算个好例子,依旧是服务于大都市,解决的是民生而不算是生态问题,反而掩盖了长达数十年的大工程是不是可能对水路沿线的生态植被造成破坏,这种破坏更像是服务于富人并依赖于土地的穷人阶层不得不作的牺牲。另外,钢产量与淡水消耗的直接联系,令人不得不寻思各座城市的烂尾楼和“鬼城”跟为节水站台的官方立场构成了“知行不合一”的何其之大的讽刺。

1小时前
  • 茂树
  • 力荐

看了很多纪录片以后。慢慢地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惯。拧紧水龙头,关掉不需要的开关,尽量少用空调,不要浪费粮食,爱护树木花草。

1小时前
  • 李湘
  • 推荐

指望人类干点有指望的事儿,没指望的。

1小时前
  • 两次晕倒在厕所
  • 推荐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说过,未来世界将为水资源而战。我真心敬佩那些致力环保的科学家,可是讽刺的是,所谓的那些环保斗士,嘴上都是环保,心里想的都是生意。干嘛要放上那个格雷塔通贝里呀,一个丑人多作怪的双标怪,而且她的脑子的确有病,不是被诊断出了好几种精神疾病吗?如果环保指望这种人,那环保还是去死吧!

1小时前
  • 光明王后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