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后七日

HD国语

主演:王莉雯,吴朋奉,陈家祥,陈泰桦,太保,张诗盈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父后七日 剧照 NO.1父后七日 剧照 NO.2父后七日 剧照 NO.3父后七日 剧照 NO.4父后七日 剧照 NO.5父后七日 剧照 NO.6父后七日 剧照 NO.13父后七日 剧照 NO.14父后七日 剧照 NO.15父后七日 剧照 NO.16父后七日 剧照 NO.17父后七日 剧照 NO.18父后七日 剧照 NO.19父后七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父后七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得到父亲(太保 饰)去世的消息,女儿阿梅(王莉雯 饰)从台北回到乡里,和哥哥一起为父亲操持后事。在师公严格指挥下哭丧,折纸莲花的唠叨妇女们,被太阳晒爆的罐头塔……阿梅时时被荒诞的乡下丧葬习俗、彼此联系诡谲的乡里人情弄得哭笑不得,与父亲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成年以来的二人 疏离,在回忆中才慢慢贴近。繁琐冗长、笑多过泪的丧事终于处理结束,阿梅独个回到城市繁忙生活。几个月后,阿梅过境香港机场,习惯性想买一条“黄长寿”烟给父亲,突然惊觉父亲已经不在了,一直没好好流过的泪此刻终于决堤……本片改编自“林荣三文学奖”首奖作品,散文作者刘梓洁亲自执导天池水怪生化危机(普通话)美人鱼国语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妙女神探第五季少年2016家宴1998拜启,民宿大人犯罪现场调查:纽约第四季别有动机公园的沙池换边老妈的桃花运第41届美国人民选择奖颁奖典礼女神有难小象的故事心宅猎人神月大陆大潮如歌酷刑报告老板娘2无间潜行(粤语版)进阶的主母大侠甘凤池让娜·迪尔曼别认为我忘了:柬埔寨失去的摇滚乐聪明人冒牌特工触摸未来 第二季盛宠娇妻一个烂赌的传说亚人 真人版梦游(粤语)圣诞之星这个狄公子有点皮神探阿蒙 第三季诺瓦利斯的蓝玫瑰长牙绝命追踪无声夜这是我们的时代第二季我爱玛莉一呼百应

 长篇影评

 1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金马奖说《父后七日》展示了台湾独特的丧葬文化,看完整部电影,我倒是觉得,其实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这样的丧葬文化都差不多,也无所谓文化吧,所谓条条框框多了,就成了规矩,所谓规矩多了,就成了文化。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头七这样独特的安排,死者魂魄会于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类似这样的规矩不胜枚举。

父亲的死,女儿的回忆是主线,父亲生前的影像穿插在女儿的回忆之中,主要包括路边摆摊唱歌和开摩托车,道士和徒弟是副线,还有议员、阿琴、小护士等人的拜访,影像不多的展示了父亲,一个和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一样的父亲,平凡艰难而又卑微的一生,虽然少不了死去的黄色画报、绯闻流传的小护士,讲的是“葬礼综艺事业”,说的人情家常世故。
与其说是电影,更不如说是温情小品,台湾电影一贯的大量长镜头的使用,画面影调的刻意装扮,多种音乐的杂糅交错,人物简单而又错乱的关系,是个道场更像个众生展示群像的过场,一边是作法场的道士。“死者长已矣,生者尚悲歌”,和尚们下了新一代福克斯轿车走场子,道士们忙于专业的指点丧葬规矩,孩子们途中还忘不了敷个面膜,最温情的当然是最贴近死者的,常年在外的女儿和一贯做死人生意的道士。

既然是温情小品,导演还是由比较多的设计的,除了断断续续略显刻意的笑料,最有诚意也最打动人的一段,是女儿背着父亲的巨幅PS照片,骑着父亲曾经用过的摩托,中间几经周转最后只好把父亲照片放在背上。陶渊明给自己写的《挽歌》说“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当摩托车飞驰过,镜头叠画父亲生前的笑容,让人动容和落泪。

最该悲痛的女儿频繁地被各种恶搞,半认真半怀疑求学求道的摄影师,半道士半诗人的阿义,用诗人的那句“我干天干地干命运干社会,你又不是我老爸,你管我那么多!”当一切归于平淡,悲伤的人儿已经离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女儿,在真正远离家乡永远离别父亲之后,情绪在机场得到了大爆发。个人觉得最感慨的是见识了各种生死的道士,火车开过去之后,当大学生摄影师和椅子上的群众演员已经乘火车离开的时候,他静静的呆在那边,并非我们所一贯理解麻木和冷血。

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是让我们参透了生死,才会更好的领悟生的意义,父亲说,女儿,请你收拾好你的情绪,我们即将降落;导演说,观众,请你收拾好你的情绪,我们即将启程;这是电影的意义。

http://t.cn/aRRC7B

 2 ) 请收拾好情绪 我们即将降落

爷爷去世,我在中学要上交的周记本里写道:“临终前的一星期,我看到老人家因久卧病床 满背生的褥疮,心里暗想真的不如让爷爷赶紧走,这样也可以少痛苦一些。因此爷爷去世那天我像做足了准备,没有眼泪,又担心被误解为不孝,所以在灵位前猛地磕响头,直到额头瘀血才流下眼泪。我看到其他长辈可以随时切换哭与不哭这两种情绪,不知道该说什么。”语文老师在周记结尾给我评语:“多保重,人生如戏。”

直到今天看完《父后七日》,我突然体会到,大家原来只是经常忘记,这跟长辈们悲伤与否没有关系,只是我当时年纪小,容易认真,擅长记住。

看着电影里女儿突然半夜醒来,突然回忆,突然沉浸,我就知道她一定经常忘记,但也总会想起。葬礼上的细节繁琐,我好像也成了葬礼的参与者,因为隐约的我可以从那些琐事里感受到疲惫。不过除此之外,我一直代入不了主角的其他忧伤情绪中,因为就算是现实中,在自己爷爷的七日里,我也像个第一次面对死亡的新手一样,只能按部就班的听人安排,该哭泣时哭泣,哭完又和大家继续哄闹。

恰好最近在读老塔的《雕刻时光》,我开始有一个很刻意的意识,就是要去寻找电影里的诗意效果,老塔说:“连贯性的诗意叙述形式带有很多感情色彩,能激发观众的主动性。让观众不再依赖情节的预设和作者不懈的指示,成为认知生活的参与者。”我没想到,这么快我就能在《父后七日》里找到痕迹。

记诗本、车站的钟,当那句:“在坏掉的月台时钟,在火车误点中,生命走到最终。”的台词出现。诗意直接化成最具体的诗,不过情感还是很适当,在之后,是女儿穿梭在街头,镜头的晃动加上调度的烟雾,都不一而足的传达出来了我认为的诗意,我在这种自认为的诗意中,没有逃避,没有流泪,只是很甘心的从一开始的不喜欢到最后静静地享受着这个电影。

诗意也更让《父后七日》显得真实,像老塔说的:“鲜少有人用诗意的叙述方法寻找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点,其实这条道路更为有益,它蕴含着一股内在的力量,随时能将创造形象的创素引爆。”

我们经常忘记,可它又不知不觉变的很重,而死亡又是自然历程里不能超越的事实。如果再回到爷爷的葬礼,我一定能坦白去面对那个流不下眼泪的悲伤的自己,因为我早就已经收拾好了情绪。

 3 ) 空笑梦

这个台湾文艺片的水准之高,已然直追日本。父亲的葬礼,竟然可以用诙谐的幽默来表达,笑中有泪,绝赞。

里面的三首歌非常好听,开篇,在有议员的酒桌上,《爱情恰恰》(陈小云);阿梅和爸爸一起卖磁带时合唱的那首《伤心酒店》(江蕙&施文彬);以及在灵前拍照时张诗盈唱的《空笑梦.》(江蕙)。

找来原曲再听。二姐江蕙厉害,陈小云嗓子真是靓啊~~~

 4 ) 风格失衡 --- 父后七日

看完一遍,瞎说一通——

《父后七日》有可看性,但风格上仍有很大问题。片子结尾最后一场戏把调子拧过来了,此前一直着重在对比和反讽,这些却都过分集中和短暂,显得断断续续、道不清是含蓄还是廉价。常常是卡通化、断片化的时候显得滑稽好笑(确实很有爱很好玩);而长段落、闪回的时候又意图表现生死轻重的对比。但因滑稽和对比所营造的反讽意味,是性质有别的,杂糅在一起以后,使影片面容模糊。编导似乎想把台湾文艺片与日本卡通改编影剧的风格融为一体,创新,也许是,但从这部片子看来,这种创新仍然是构思不明,没有找到平衡点。

我想,一种卡通化的或者说佯装滑稽的风格,是或如库斯图里卡作品那样统一于整体,在内里形成‘隐喻’的;是或如港片喜剧那样,做成反类型的。至于真的要有文艺的内里、喜剧的佐料、又有卡通的节奏,像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那样,就得有巨扎实的戏剧性和形式感。《父后七日》在这方面显弱,一开始展示出的纪录风,其实会是一个新鲜的可能性,不过被导演悄悄抹杀,着实可惜。也许此类片是台湾片新的方向尝试,虽然开始得还是有些自恋和轻率,但无论怎样有新鲜感、本土味儿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往细的里说,向外的人物(死者未到场的妹妹、女儿)和向内的人物(阿琴、儿子、表弟、道士等)之对比的隐晦在文艺片中应该是故意的,最好的效果就是暧昧隐晦,但因为此片本身风格走向的模糊,而使这种暧昧真的成了模棱两可。台湾电影似乎津津乐道的禅意,还有日本故事也常有的生死无常、浮生若梦的感受,对于年轻的作者们来吸引力仍然巨大,但真正能修成一部电影还是需要更高境界。

在整个丧礼程序中,人物的质感被描画出来,有喜感,但目的为何、丧礼意义为何,是悬置的,它依靠人物质感加重来补充丧礼意义的缺席。可是时而卡通时而文艺的节奏,缺乏溶解,它需要一种真正的解构和重构力量,但影片没有给出,至少没有明确给出来。依然悬置。仅是被描画。在一场“哭爸”的笑话中轻易使这个意义逃遁了,然后又从道士的“把四分五裂的车祸丧者请回原乡”道出这种意义,但道出的仍然是意义的缺席。

生命与丧礼的轻与重,诗歌的“中”与“的”,因为前半段的悬置,到后半部分不得已用一些长段落甚至是直接的人物独白对白来解释和烘托。风格又走向了别处。

七日的回忆,与七日的丧事,看见了人物质感的表达,看见了人物关系走向的轮回感,但看不见人物作为他们自己的选择或变化,不是戏剧性,是白描,这种讲述已经不纯粹,却又引入情节剧的情绪动机,笼罩在一片情感、调味料、细节物件的思恋之中——台湾片会有的自恋(并不是贬义)还是存在。每个人物都是作者自己,怀乡,但归不去,出不来(这个真的是台湾人的集体潜意识吧。。。)

但毫无疑问,大多数观众不会再拿这种优质或者说幼稚的要求烦恼自己、苛求电影。。。风格统一?。。。那是艺术的事情。。。而电影只是吸取一点液体来湿润眼睛,不就可以?

 5 ) 你离开以后

  2006年6月,外公过世,我失去了第一个至亲。
 外公过世那天,在外地工作和求学的表姐和我,不约而同都出于某从心潮起伏,回到了老家,但是那时谁都没有预想到,外公会走掉,尽管此前他已频繁出入抢救室,在我们观念里,并没有想到他的身体会糟到如此地步,仍然认为他还会有更长的时间生活在我们身边。我清楚地记得,傍晚时分回到家中,发现家里出奇地在晚饭时间一个人都没有,那种孤零零的暮色,第一次让我领会真正的不祥感。然后不知道过了多久,爸爸回来了,告诉我外公又进抢救室了,从他的表情和态度,我突然猜到这次的情况非常的不好,然后我进厨房做饭,半途听见电话来了,爸爸低声接听,大部分都只是发出“嗯”的声音,但是我的心一阵紧似一阵,最后他放下话筒,把我叫出来,说外公走了。老实说,那一刻,我没有真实感,甚至哭不出来,只是一直在想,我再也无法与外公说话了,无法让他看到我的脸,无法让他知道自己对于长期缺少陪伴他多么地懊悔。
  最后一面是隔天在殡仪馆见的,他安详地躺在那里,接受我们的道别,然后匆忙地被火化。那天的细节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小表弟在捧遗像时低头认真端详外公好久好久,阿姨伏在棺材边无限温柔地整理外公最后的仪容,妈妈失魂落魄到连回到屋内仍然忘记穿上鞋子,还有我在火化炉旁抱着泣不成声的妈妈,自己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下来,我这辈子第一次知道何谓真正的伤心,那就是一种你挚爱的东西不会再回来的痛,痛彻心肺。
  葬礼结束后我就回到了学校,当时我没有向任何人说起,外公过世的事情,我自小就有习惯,真正在乎的事,从来都在心里收得过分的严密,几乎从不透露出来。因为,我是那么的在乎你,如果无法真切的表达或者表达无法被认真地倾听,我都会再次经历同样的痛。
  于是,我直到今天,在看完《父后七日》后,才决定将当时的细节公开忆述出来(在私人的日记里,我已经写过好的关于你的文字,每次都会令自己泪流满面),因为我想,好好地怀念你,是我送你离开这个世界必须的礼仪。
  同时,我想告诉你,自你离开以后,我们生活的改变:
  你离开以后,妈妈急剧地老,她变得份外的脆弱,后来我才明白,尽管你离开时已经70多岁,对于妈妈来说,依然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顶梁柱,她至今对你过世所在的医院充满怨恨和惧怕,恨里面的医生抢救你不力,怕走进去会勾你过世当时的痛苦回忆,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学习如何由依赖妈妈的女儿,变成代替你被妈妈依赖的人,学习收起自己的任性去迁就她、呵护她,虽然我还是做不好,但是会一直不断努力。
  你离开以后,我学会真正重视家庭,以前总是把亲情与亲人当做理所当然存在的,恣意地挥霍,你的离开让我发现,这才是最应该被珍视的。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已经记不住与在生的你最后一面是怎样的情形,最大的安慰,是在你病情反反覆覆时,一向没心没肺的我从学校拨了一个电话向你问候,尽管通话过程很短暂,内容更是简单的我问候你的身体,你安慰我不要担心并像所有老一辈担心电话费贵早早收了线,但是幸好,给了我最后一次听见你声音的机会。
  你离开以后,外婆尽管因为脑瘤意识不清,但是却是非常明白你已经不在身边的,她很安静地接受了你的离开,继续过着无求的生活,很少问起你,但是我觉得她有半个身心都在等待与你重逢。
  你离开以后,错过了小表弟,也就是你最疼爱的孙子的成长,他现在长成了一个高大壮实的小伙子,非常懂事和有礼貌,勤奋而聪明,已经开始工作,并且有了感情烦恼,你一定会很欣慰看到他现在的模样。
  你离开以后,我觉得家族里的情感羁绊弱了,外婆那辈因为身体原因已不能常常走动;妈妈那辈随着操心老人的时间长了,自己开始逐渐显出老态;我们这辈,要么出外工作,要么留在老家的也各自有各自的朋友,好像我们应该是彼此最原本生活里的人,却又不属于彼此日常的生活圈。
  你离开以后,我一直在学习做一个勇敢表达、珍惜最重要的东西、不错过人生沿途风景的人,尽管成果并不好,但是我会更加的努力,因为这是,我怀念你的方式,

 6 ) 習慣,是最難平復的傷口

失去一個人,最難的是什麼?不是日以繼夜揮之不去的想念,不是從此以後無法再見的憂傷,而是習以為常以為永遠不會改變的習慣。    電影『父後七日』改編自劉梓潔榮獲『林榮三文學獎』首獎的同名散文,描述父親過世後返鄉守喪的七天,如同一場荒謬的旅程,歷經數不清的繁文縟節與家族鄰里的龐大陣仗之後,女主角「阿梅」以極其平常卻又難以言喻的心境想起父親。 平常,是因為散文和電影中完全沒有出現大悲大慟或過度煽情的橋段,反倒以略帶詼諧的方式呈現父親生前百無禁忌瀟灑自得的心性,這一切,沒有因為父親驟然離世而改變。 當想念與記憶合而為一,父親彷彿不曾離開。唯一不同的是,那些記憶中鮮明如昔的畫面再也不能對父親談起。 一種比感傷更深邃的心境:從此以後,父親不在場。 散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述說,彷彿父親就坐在對面,微笑聽她細訴別後種種。情感的鋪陳循序漸進,短短三千字,一氣呵成,看到最後那一刻,完全不自覺眼眶已泛紅。她說的明明都是尋常事,這才發現,原來情感厚度全是平凡日常堆疊而成,根本無須刻意煽情。 我想,情到深處讓人淚流不止的真正原因也許是內心怎樣也排解不了的酸楚,那些根深柢固的習慣,只要不經意的觸發,情緒立即潰隄。    散文非常成功的抓緊讀者情緒,在最後那一刻,水到渠成,讓人自然流淚。電影大致沿用散文橋段,另外添加道士阿義與阿梅姑姑的一段往日情,雖然最終是天涯相隔的無緣戀人,但彼此之間情誼依舊深厚,無論婚喪喜慶,他們都是彼此的支柱,也藉此突顯原鄉情感的重要性。 電影情節雖然比散文豐富,但情感的深刻連結卻不及散文,感覺父親不是坐在對面微笑傾聽,而是隔了好幾個人,只能遠遠張望。我在電影中看到鄉村豐富的人情味,也看到人與人之間的有趣互動,然而故事的主軸─阿梅與父親之間的情感,相形之下,就被沖淡了。如果能再多些散文裡的情節,感情會更細膩。 印象最深的是:阿梅騎車載父親的遺像返家路途中,疊印當年她穿著女中制服膽戰心驚的騎車的畫面。後座的父親與她背對背,一邊唱歌一派輕鬆自得的模樣,她原本不會騎車,父親笑著對她說:『別怕,有爸爸在。』 當時不管多害怕,都有爸爸在;現在即使害怕了,爸爸也不在了。    看到這裡,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小學時,爸爸牽著我的手帶我去上學的畫面。當時天天都在趕時間,一路上車很多,我們很少說話,我只記得爸爸由始至終緊緊牽住我的手,最常說的大概是:『小心車!』長大以後,我不再牽著爸爸的手出門,但每次出門前,只要他在樓下,一定不忘叮囑一句:『走路留心,過馬路要看車!』 當我想起這個尋常畫面,深深體會到阿梅獨自騎車載著父親遺像瞬間想起父親的心酸,熟悉的路上曾經是美好的父女時光,而今,只剩她孤獨一人騎在路上。 因為,爸爸已經不在了。 她說她經常忘記“爸爸不在了”這件事。父後之後,她沒有太大改變,繼續忙於工作,繼續如常生活,也許潛意識希望爸爸一直都在,所以總是忘記他已經不在了。    散文最後,有段非常動人的描述,可惜電影僅以OS帶過簡單的畫面處理,如果可以稍作鋪陳,情感的力道會更強。 有一天,她在從香港回台灣的班機上,在飛機即將降落前,她像往常一樣想幫爸爸買條黃長壽,沒想到:『這個半秒鐘的念頭,讓我足足哭了一個半小時。』看到這裡,我哭了。我突然意識到失去一個人最難的不是日以繼夜的想念,不是時時存在的憂傷,而是早已內化成體內一部分的“習慣”:習慣為他做什麼,習慣他在某個地方。  習慣,才是最難平復的傷口。 因為,習慣改變了,一切就變了;一切變了,安全感也消失了。 該如何重新找回心裡的安全感?這才是父後最大的難題。 父後七日之後,才是習慣“失去”的開始。而我們總是太習慣擁有,太難適應失去。 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刻,我想,面對失去生命中的摯愛仍非易事,還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時間,以餵養心中的勇氣。但也許此刻我們應該對父母和心中珍愛的人多一點關懷:記得要常回家,記得在日常生活中善待彼此,記得在有緣交會的時候惺惺相惜。 當所有的“記得”都被我們好好記得,等到失去的那一刻來臨,心中盈滿的愛,將以最柔軟的姿態,守護我們穿過黑夜。 原文發表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ccc4d0100lzmw.html

 短评

最痛的不是这七日,是七日以后那无数个日子。当亲情成了一种习惯,以后就是无尽的痛。本片让我想到了【步履不停】【东京物语】【入殓师】等无数个经典,当然【父后七日】是独一无二的!★★★★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与生活贴得太近,能让人动了真情,破涕为笑又突然转喜为悲。

6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降落......

10分钟前
  • 忘了时间的猪
  • 还行

多看些台湾电影,弥补些生活中的人性空白。

11分钟前
  • Quentin
  • 力荐

有点伤感

12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让人感动的亲情

13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父爱,生前之轻,世后之重。“我经常忘记,于是,它又经常不知不觉的变得很重,重到父后某月某日,我坐在香港飞往东京的班机上,看着空服员推着免税烟酒走过,下意识提醒自己,回到台湾、入境前,想起给你买一条黄长寿……”

1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没有刻意煽情 但还是令人感动

21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难怪说葬礼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人忙碌到没有时间,甚至忘记悲伤。

22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

“一有机会,我就开始找你。”通过一个诙谐荒诞的场景设置,以苦中作乐又悲中带喜的方式来追忆感人的往昔。导演十分注意细节部分的描述,好几处情节都能感受到父亲对于女儿的关爱,且那么自然不做作。影片结尾的处理更是让我十分喜欢。★★★★

25分钟前
  • Q。
  • 推荐

与父亲的爱似乎总是这样 无声无息但强烈的存在

30分钟前
  • 不侠与
  • 力荐

“以前人家说,累了要哭爸,原来,哭爸真的是这么累人的一件事情”。

32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愿子欲养亲还在

33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有关于亲情的我的泪点总是很低😭

37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感动,父爱如山却又如涓涓细流,呵护着我们的成长。

41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力荐

闽南语小清新。太散了,散得也不好看。当人类学资料看看还行。。。

46分钟前
  • 阿子
  • 还行

想起給你買包黃長壽

50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電影拍出了台灣喪禮特有的荒謬感,真正的悲傷與思念從父後七日開始.........

54分钟前
  • 愛永
  • 推荐

有幽默与讽刺,又有怀念与感动,这一出五味杂陈的台湾民俗风情画。少些文艺腔与无病呻吟,台湾电影其实很好看,在今年看过的台湾电影里,这个比较优秀,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本片改编自“林荣三文学奖”首奖作品,散文作者刘梓洁亲自执导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