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

HD中字

主演:詹姆斯·维尔比,休·格兰特,鲁珀特·格雷夫斯,丹霍姆·艾略特,西蒙·卡洛,比莉·怀特劳,巴里·福斯特,朱迪·帕瑞福特,菲比·尼克尔斯,帕特里克·戈弗雷,马克·坦迪,本·金斯利,姬蒂·奥尔德里奇,海伦娜·米切尔,凯瑟琳·拉贝特,彼得·爱,迈克尔·吉恩,Mark,Payton,奥兰多·威尔斯,玛丽亚·布里特涅娃,米尔斯·理查森,Phillida,Sewell,哈里特·索普,朱利安·沃德姆,Richard,Warner,让-马克·巴尔,海伦娜·伯翰·卡特,塞雷娜·戈登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87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莫里斯 剧照 NO.1莫里斯 剧照 NO.2莫里斯 剧照 NO.3莫里斯 剧照 NO.4莫里斯 剧照 NO.5莫里斯 剧照 NO.6莫里斯 剧照 NO.13莫里斯 剧照 NO.14莫里斯 剧照 NO.15莫里斯 剧照 NO.16莫里斯 剧照 NO.17莫里斯 剧照 NO.18莫里斯 剧照 NO.19莫里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莫里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少年莫里斯·霍尔(奥兰多·威尔斯 饰)在海滩接受了性教育之后,却宣称自己不会结婚。1909年,在剑桥读大二的霍尔(詹姆斯·威尔比 饰)结识了大三的克莱夫·达勒姆(休·格兰特 饰)。1910年,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而霍尔也因此被康沃利斯院长(巴里·福斯特 饰)赶出了学院。1911年,眼看着朋友里斯利(马克·坦迪 饰)子爵被判刑,达勒姆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1912年,经过一个半月的深思熟虑,达勒姆结束了与霍尔的恋情。1913年,达勒姆邀请霍尔作为傧相参加自己的婚礼,但他没有想到,他的猎场看守亚历克·斯卡德尔(鲁伯特·格雷夫斯 饰)将会与霍尔相爱……爱重启地下室居民仇氏双雄孟买酒店凯撒大帝亲密玩家哈雷与戴维森第一季007:无暇赴死少男奶爸第六季走向新生活孤岛风云红蜘蛛1这都不是事之二爷的阵地阿特拉斯耸耸肩2新阴阳魔界第二季警局保卫战丹赛尔野兽天堂洪拳咏春梦幻岛 第二季耐斯姐妹坤蒂拉娜2先出布紧急救命爱的边缘红场飞龙桑迪顿 第二季少年天子故事那些曾经智齿2021琪琪侠客行1982屋塔房王世子史蒂夫·马登:狂人大亨IT狂人第二季火光之色压岁钱深入阴宅

 长篇影评

 1 ) 聊聊《莫里斯的情人》的选角及演员的戏内戏外

在影片中他们风华正茂,青春耀眼,但当我们在现实中搜索时,却发现浮生易过,他们已走完半生……

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James Wilby和Hugh Grant 同获最佳男主角,下面就着重扒扒这两位男主的戏内戏外。

一. Hugh Grant

30周年修复版新海报及视频,Hugh Grant均被放在主要推介的位置上,虽然这与他在影片中的戏份有些不符。

事实上,出身名校的Hugh Grant也是最早被锁定的主演,有什么人会比牛津高材生更适合扮演剑桥高材生呢?

彼时Hugh Grant风华正茂,已从《牛津之爱》的明星梦走出,准备回到母校继续深造艺术史。所以并不想接此类同性题材,怕被同学笑足几年。所幸银行工作的弟弟最终说服了他。

看过Hugh Grant的作品不难发现,非科班出身的他演技不算稳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几乎全部出自Richard Curtis的班底,换言之,他需要会调教的导演才能有更好的发挥。无疑James Ivory做到了这点。

首先James Ivory的运镜极佳,虽然Hugh Grant本身条件上佳,同期作品也很美,但都没美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

第一次拥抱时的长镜,面部特写占据屏幕近两分钟,令人窒息。餐桌上明眸流转,启齿微笑的特写亦同样成为经典。

此后经年,HughGrant所呈现出的影像或可爱,或优雅,或性感,但从未再有如此美丽。幸好上天在他最美的时候以最好的镜头将之恒久封存。

在表演方面,比起《牛津之爱》中的手足无措,Hugh Grant在《Maurice》中可谓脱胎换骨。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简直就是出身高贵的Clive,全无表演痕迹。

从出场时状似漫不经心的对白,精致的脸上却透出致命的勾引,眉目顾盼之间令莫里斯慢慢沉溺;告白时热切的眼神,如同火焰一般深情炽热;情到深处两相缠绵时冷静克制又不失甜美;感情徘徊时的痛苦纠结、无处渲泄,直至分手的决绝冷漠,每个阶段都演得丝丝入扣,令人很易理解莫里斯为何对他视若珍宝,捧于手心。

最后他倚在窗边遥望昔日爱人的身影,观者的心仿佛也和他一起慢慢沉下去,这就是表演的感染力所在吧。

严格来说,Hugh Grant在片中只是男二戏份, 却和James Wilby共同分享了威尼斯影帝,想来也同样打动了当年的评委们。

然而,威尼斯影帝的头衔并给Hugh Grant带来顺途,虽然之后他也主演了多部电影,饰演过肖邦、拜伦等名流,但可惜均反响平平,到了90年代初,几乎无以为继,沦为只收200英磅帮美国女星朱丽叶.比诺什做英文口音指导,自嘲不如管道工的收入。

正当Hugh Grant再次不得不考虑是否应该放弃表演时,命运之轮终于开始逆转。1994年,他以微薄的15000英磅片酬出演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产生世界级反响,这部仅投资200多万美金的电影最终全球票房2.44亿,成为净利润最高的英国影片,在90年代堪称奇迹。Hugh在34岁时终于一飞冲天,赢得全球声望。

从此Hugh Grant的人生一片顺途,演着自己喜爱且得心应手的轻喜剧,票房长红。虽然95年闹出轰动级丑闻,但很快得到大众的谅解,99年的《诺丁山》照样红透半边天。进入2000年,Hugh跻身千万片酬之列,巅峰时期年度片酬更高达2500万美金,成为当时英国身价最高的男演员,风头一时无两。

如今的Hugh Grant已渐渐淡出,过着打高尔夫结婚生仔的悠闲生活,偶尔遇到喜欢的剧本才会接拍,但不再是主业。Net Worth显示他的身家已逾8000万美金(同咖位科林叔为2500万)。

2016年9月,英国电影协会授予其最高荣誉奖,称其为"重新定义了一个时代的英国男演员。并高度评价道:"Hugh是一位杰出的英国演员,他的从容演技和荧幕魅力使他深受世界影迷喜爱。他的成功帮助优秀的英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开拓了新领地,这些电影的品质足以和好莱坞及其他国家的佳作相抗衡。"

Hugh Grant的大半生虽然恣意不羁,但也算功成名就,名利双收。

二.James Wilby

原定饰演Maurice的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男主角Julian Sands,James Wilby试镜只是一个剑桥甲乙丙的角色。后来Julian突然辞演,导演在情急之下,才想起这个同样金色头发,高大俊朗的James。

说到Julian Sands,彼时也是俊美无匹,潜质无限,只是长相硬朗强势,缺乏James Wilby身上那种纯真温暖的感觉,很难表演出Maurice对Clive那种一往情深的倾慕和甘愿让其主导的痴心。多年之后,Julian Sands和Hugh Grant合作了《春光奏鸣曲》,当肖邦和李斯特坐在钢琴旁四手联奏,亲密拥抱时,很难想象那就是导演心中理想的Maurice和Clive,选择James Wilby虽然无心插柳,但相信也给导演带来了惊喜。

James Wilby和Hugh Grant同样出自名校,气质高贵,为人也聪明。

当接到再次试镜的通知时,马上去找已拿到剧本的Hugh Grant,因为他知道,以Hugh的个性,一定是希望和熟悉的人演这种耳鬓厮磨的同性戏。

他的想法果然得到了Hugh Grant的热切回应,当天晚上两人就在家里彩排了大部分内容,所以次日试镜James轻松拿到角色。

虽然初出茅庐,James Wilby也表现得极为出色。做为男主,Maurice的戏份贯穿始终,表现难度更高一些。由开始时的单纯懵懂,被点燃后的热情如火,唯恐失去爱人的卑微,被抛弃后的崩溃,自我怀疑时的惶然,重遇激情的惊喜,以及最后与旧爱告别的释然洒脱,James将Maurice的心路历程表演得十分丰满,影帝头衔当之无愧。

尤为难得的是他与Hugh强大的CP感,虽然彼时的Hugh已艳光四射,但James丝毫没落下风,两个比肩而立,堪称一对璧人。

两人的对手戏也很有feel,明明只是浅尝即止,却火花迸射般撩人心跳,多年之后James自己也说:"我们不只是投入,我们简直是沉浸其中”。而Hugh走红后被问到他遇到过的最棒的kisser是谁,答案也是James Wilby。

两人在现实中也很微妙,十几年之后,Hugh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牛津之爱》见到James的情景以及他当时的台词,James也在专访中回忆道:“在威尼斯获奖那天晚上,我们在Hugh的阳台上喝掉了几乎一整瓶苏格兰威士忌。谈了很多在电影拍摄时未曾聊过的话题。我把自己绷得太紧,而Hugh很轻松。”

单凭此画面就足够同人女们脑补一百篇长文了,只可惜两人没有红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

然而和Hugh一样,威尼斯影帝的头衔也未给James带来名利双收,从Hugh在94年走红之前的寥寥片酬,不难推测到James的困境。

遗憾的是,他并没等来如Hugh般逆转的机遇。娱乐圈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英雄冢,在每个光鲜的明星背后,都有无数如James这样有演技有才华的演员被埋没。

James坦言"早期成名后,我的事业停滞了一段时间,那时候我也很沮丧”,但他依然乐观:"干这行你得能接受困难,表演就是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可以尝试各种人物,我是水果馅饼(意为全面型),能扮演主角,但如果不是主角,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幸家庭一直是他的坚强后盾。他和妻子Shana养育了四个孩子,在度过童年的大宅里住了18年,2014年以350万英镑的价格售出。

2018年,James在BBC电视剧Poldark出演后事业开始复苏,并于9月12日导演Maurice舞台剧公映。衷心祝愿James事业发展顺利,让我们可以有机会看到他更多的屏幕形象。

 2 ) 结束与新生

事实上这篇影评起源于半年前一场和朋友之间的争论,修改了一下
--------------------------------------------------------------------------------------- 
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我原本是冲着演员俊美的外貌和同性恋题材去的,于是从未想过它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触动,以至于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找来删减片段和原著。
我一向觉得Clive虚伪自私。他的确是一定程度上启蒙了Maurice,应该算是Maurice的初恋,但是大家都高估了他对Maurice的影响。Maurice并不是他掰弯的。不论是影片还是原著中都有提到,Maurice在公学时代就已经有了他称为“猥亵的幻想”,虽然Maurice所处的学校校风非常的严谨,由于上一届出了丑闻,男孩们都被管得死死的。Maurice本来就是同性恋,Clive给他的不过是一个念想,让Maurice以为他可以和一个相爱的人灵肉结合,相携到老。
我不怀疑Clive是爱Maurice的,但是我依然觉得他自私而虚伪。他所执着的恋爱方式——很多人称之为柏拉图式的爱情,我却不以为然。他的爱情不过是精神恋爱的一个幻象。当这个幻象在现实生活中破灭了,他也甘于与这个不合理的社会苟合。他想要得到爱情,所以他去追求Maurice,但是他又不敢承担这禁忌之恋所带来的后果,所以他拒绝与Maurice有肌肤之亲。听听他说的话,“我怕这样会毁了我们”。可是Maurice不怕。Clive还说过,“身体,思想,灵魂,我不认为女人能懂。”可是在Maurice为了他黯然神伤的时候,他却把与女人结合说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也许是唯一幸福的事。”并且得意洋洋地告诉了Maurice。虽然他当时以为Maurice正处于与女性的热恋之中,但是他这种前后矛盾的形态着实令我反感。他不断劝慰Maurice去接受女性,暗示Maurice他同性恋的行为是多么不正常,也不想想当初是谁引诱了Maurice让他义无返顾地追寻这种不可言说的爱,除了令Maurice失去爱人,还给Maurice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简直就是变相迫害。
原著中并没有写Clive是怎么变直的,好像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就与他的“希腊文化崇拜者”身份一刀两断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原著是Maurice POV的关系。电影中的改编合情合理,我没有办法苛责他在严刑峻法之前的懦弱,但是由于他的懦弱,无缘无故要Maurice去背负这情感的包袱,令我难以忍受。如果他真的要逃离这段感情,他就当与Maurice坦白,而不是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至于Alec,作者从来也没有把他当成完美的人来描述。Alec有下层人的劣根性,他藐视礼法,自作聪明,然而就是这些粗俗之处衬得他尤为可爱。Clive说他有些小聪明,并且暗示他并不如绅士们那样正直。应该说,Clive的话还算公允。如果对方不是Maurice,我想Alec也许的确会想要敲诈勒索一番。
可是那是Maurice呀!
原著中Maurice离开Clive的家去伦敦的那天,下着雨,Maurice因为五先令的事情对Alec出言不逊。可是在Maurice回城的路上,Alec一直追在他的车后头,一路走。那天还下雨,道路泥泞难行,可是他就那么一路追着,Maurice回头就能从玻璃窗中看见那双在雨雾中闪闪发亮的褐色的眼睛。
我从那里开始就毫不怀疑Alec对Maurice的感情。据Alec所说,他很早就爱上Maurice了,而且仆人间也都知道Maurice和Clive的关系,他一直想着能与这位先生共度一夜就好了。Maurice发出邀请的时候是他在Clive“女人非同凡响”的宣言中备受精神上的折磨的时候,是他最空虚寂寞,最脆弱的时候。Maurice只是向虚空中大喊“来吧”,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他在期待谁。而Alec来了,他一直守候在他的窗台下,听见他的召唤就来了。你可以说Alec趁虚而入,寡廉鲜耻,可他就是那样的人,有种飞蛾扑火般的痴劲。
至于勒索那一段,我一直觉得Maurice对Alec的看法不公正。可能由于身份差异的关系,Maurice对Alec一开始就抱有偏见,觉得底层人是下流卑鄙的。而当Alec拿着信出现,用那些言语威吓他的时候,他的担忧成真了。可是他很快就发现Alec不过是虚张声势,并没有什么守候在门外的哥哥,他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他所求的很简单,只是Maurice到船库与他共度一夜罢了。他想要做出凶恶的样子,虚张声势地告诉可是可怜巴巴的眼神掩饰不住他的心虚。
Maurice害怕着Alec,怕他会真的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毁掉他的社会地位,Maurice将这天称为“一生中最凶险的一天”。而Alec也害怕Maurice,因为身份的悬殊,Maurice要毁掉他更是轻而易举。可是这个愚蠢的小东西还是来了。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伦敦,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一切都是为了Maurice。伦敦的天气一如既往地阴沉,飘着细雨,他冒冒失失地闯进Maurice工作的地方,特意换了体面些的衣服,一双小鹿般的褐色眼睛好奇而畏惧地打量着这个不属于他的地方。
在大英博物馆里他们表面不合,采取的动作却出奇的一致,气氛甚至有种微妙的甜蜜。作者也说他越往下写,Alec的角色就越鲜活,对这个角色也越喜爱,我深以为然。
很多人觉得Maurice与Alec不是真爱,Maurice只是找到一个人与他共度余生。且不论他们之后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作者也因为之后的时间线将会进入世界大战而避而不谈(他曾设想过让他们在森林中做伐木工人养活自己)。如果不是真爱,我难以相信有人会放弃前程,只为了与某个人在一起。我自问我做不到。就算是真爱我也不一定做得到。
最后是Maurice找Clive,告诉Clive他和他的猎场看守在一起了的那一段。那段里Maurice觉得他应该跟Clive说清楚,有个交代,从此以后自己与Clive两不相欠,再也没有瓜葛了。Maurice这才是作为一个绅士的表现,而不是像Clive一样,一声不吭就离开Maurice,连一句合情合理的解释都没有,甚至第八个才通知Maurice他要结婚的消息。
“我不做队长,安排我在第八个出场。”Maurice对此显然耿耿于怀。他不仅不再是他的爱人,就连他心目中的第一重要的人都不再是。
有人觉得Clive和Maurice才是天作之合,他们都是剑桥学子,绅士阶层,有着满腹学识和优雅的举止,可是要我说,Clive配不上Mauric。Maurice是真性情,可以抛开一切去追求爱的人,无论是灵与肉,他不惧惮身外的一切,而Alec也是如此。可是Clive不一样。因此即使当时的社会风气没有如此险恶,我深觉Clive和Maurice也并非良配。Alec虽然卑微,可是他本来也可以去南美展开一段精彩的人生,更何况不像Clive和Maurice,他本来就是双性恋(他在葡萄架下跟两个女仆打情骂俏的剧情被删除了),他大可以娶妻生子尽享天伦,并且不会像违背心意的Clive那样痛苦万分,可是他为了Maurice一句话就留下来了。
就因为在那个狭小简陋的小旅馆的房间里,Maurice对他说,我们的相遇是万中无一。
后来我有幸看到了福斯特从未正式出版的尾声,Ada在丛林里遇到了相依相伴伐木为生的Maurice和Alec,她将Maurice斥为败坏门风的人。Maurice变黑了,也壮实了,不再是那个翩翩美少年,大约很多人都要为此心碎。可是Maurice是幸福的,他想要的就是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为此他抛家舍业也在所不惜。而这一切Clive永远也给不了。
Clive对Maurice说,如果你抛下我,我的余生将在半梦半醒中度过。结果他抛下了Maurice,而离开了Maurice,他的余生也只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他认不清自己心中所爱,继而失去了他,怨不得别人。
我很喜欢影片结尾的处理方法,让Maurice在去找Alec之前先与Clive诀别,而不是原著中颠倒过来。最后在晦暗的船库里,Alec和Maurice紧紧相拥,在他耳边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
结束的是苦难,而他们即将迎来的,是新生。

 3 ) 爱如春梦了无痕

有多少爱情到最后只忍心回忆它的开始。
“你若丢下我,我将度过半梦半醒的余生。”Clive说出了全片最动情的情话,谁会料想他是最先离开的那个人,这句话终究随着那负心与背叛化作旧梦中的一缕青烟飘过,了无痕迹。
对于Clive的转变,原著与影片给出的原因各不相同。原著中是其性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影片则采用了更为大众化、通俗化的解释(可能导演也觉得像原著那样拍很扯),是其迫于世俗压力,当然无论哪一种,他对Maurice都有所亏欠。电影中的他选择了仕途,选择了荣誉、地位和财产,只能说可以理解,但并不能掩盖他是一个可耻的背叛者的事实。从众总是抵挡批判的最好方式。他和Scudder一个伪善,一个伪恶,伪善者总是比伪恶者更可爱,但伪善者一旦被揭穿老底也总比伪恶者更可恨。让人最心寒的并非是他的退出,他有权利选择不爱,让人心寒的是他退出之后的冷漠与决绝,Maurice的痛不欲生他不曾给予一丝的怜悯。
如果厌恶,就放了他,如果还有情,结婚也并不影响对好朋友的关心。他偏偏选择了最坏的方式,既置之不管,又不允许其脱离自己的掌控范围。“我爱你超过任何男人”,是任何男人而不是任何人,对于他来说Maurice只是一个弃之可惜的绝世好友。影片中的Maurice在他离去之后精神崩溃,几近自杀。在接受催眠时,医生问他为什么喜欢短发的人,他哭的好伤心,呜咽着无法说出心中的理由。原著中的一幕则更为悲情,Clive离开他时是二十四岁,他天真地以为此事与年龄有关系,他期盼着自己的二十四岁,因为那时就可以像Clive一样的正常,可怜啊,Maurice,是Maurice的可怜映衬出了Clive的自私与残忍。
贵族家庭养尊处优的生活、才貌双全的自负让Clive像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他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和进攻性。他爱Maurice,所以要对Maurice的思想进行改造。康河泛舟时,Clive就试图篡改Maurice的思想。就希腊文化和柏拉图的问题Clive滔滔雄辩并直斥Maurice所有的是“二流思想”,后来还曾让Maurice尴尬地从礼拜中走出来陪他出去。在费斯坦霍的宿舍里他指点其阅读精髓,而费斯坦霍对此反应很冷淡,接下来他又去指点Maurice弹琴了。甚至于对Maurice的密友查普曼他也过分敏感。他向往柏拉图,所以Maurice要陪着他一起清心寡欲。起初他表达爱意,Maurice拒绝不可以,他感觉这是对他的羞辱,他转过神来就立刻划清界限,并用更深的冷酷反击,最后还是Maurice披星戴月赶来献上深情一吻才算是前嫌尽释。他选择不爱,Maurice仍然爱不可以,这会影响声誉让其很难堪。就算Maurice最后不爱了,去爱别人了也不可以,因为他爱上的是一个男人,而Clive只能允许他爱一个女人。这是一个在感情世界中说一不二的独裁者,一个不可一世的暴君。毫不怀疑,他曾经爱过,而且很真诚,假期一别便分外想念,酒宴间也眉目传情。只是最后他选择不爱了。这是一场未完成的乌托邦,一次年少轻狂的精神实验。象牙塔是这虚无缥缈的爱最后的伊甸园,一触碰到现实的土壤便难堪风雨。甚至于他的关于柏拉图的理想也带有一定的虚伪性。坚持柏拉图的人应该是排斥肉欲的吧,否则对于最爱自己同时也是自己最爱的人为什么要拒绝亲昵呢。而在影片的删节片段中Maurice曾对他说过“你并不在乎与Ann的关系是否是柏拉图”,讽刺性就在这儿,为什么异性之间可以灵肉合一,而同性只配精神爱慕?说到底不过是世俗的偏见罢了,异性结合才是天经地义,同性只能发乎情,止乎礼,越轨会成就犯罪的事实。有时候爱是纵欲的借口,不爱是逃避责任的理由,世俗压力只是懦弱和自私的遮羞布。这爱情不是败给时间,败给时代,而是败给自己。
Clive本身并不是一个光彩的角色,在观众道德的天平上已经失了砝码,但他偏偏是最受关注的角色,这恐怕要归功于角色的扮演者。话说当年休叔那我见犹怜的模样直捣观众内心如同摧枯拉朽,那眼波流转,含情一笑,简直人见人爱,花见花败。而他后期出色的喜剧才华在某种程度上遮掩了他原本具有的古典美和严肃气质,有点浪费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那一口正宗的牛津腔。
更加推波助澜的是,影片的很多情节暧昧不明,在很大程度上对Clive这个角色起到了柔化作用,使其并没有原著中那么可恨。由于对Clive退出的原因解释为其选择了仕途,那么其性向就变得有些模糊不清,更衣的那一段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这夫妻关系实属诡异。其实原著里面Clive很爱Ann,甚至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她。分手之后,他不仅不再爱Maurice,甚至故意地折磨他。但是影片似乎力图表现Clive还是爱Maurice的,这种爱是默默的,隐忍的。他听到Maurice恋爱的消息之后那个很长时间的停顿除了因为爱不知该作何解释。之后他的行为也确实很反常。最耐人寻味的是他与Maurice谈话的段落。他并没有像惯例那样在门外敲门,待主人同意再进门,而是直接开门走了进来已经看到Maurice在做什么了又象征性地在门上敲了两下。之后还未说明来意就开始“总结性陈词”, Maurice都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后来谈到“女人” Maurice才恍然大悟顺着Clive说了下去。Clive主动吻了Maurice的手,又索要回吻。他有情地说自己并没有忘记过去,又无情地说永远不想再提起。这过程中他暧昧地踢了踢Maurice的凳子,临走时还抓了抓Maurice的头发。让人怀疑他是真的为终结而高兴吗,看起来更像是深藏不露地挑逗,这感觉像是说“我同意你结婚了,但不许你忘了我”。而这番谈话确实在Maurice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Clive走后他只能用冷雨浇心中之块垒。之后Clive与妻子的交谈中,也并没有表现出多高兴,甚至还躺在床上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空洞眼神。在板球赛上Maurice与Scudder互送秋波的镜头后恰巧接的是Clive冷眼斜视的镜头,母亲表扬了Scudder几句,他便气鼓鼓地上场了,像是吃醋的老毛病又犯了。
那么Maurice最后还爱Clive吗,影片中也没有太明确的答案,观众的理解见仁见智,所以会有Clive属于精神,Scudder属于肉体,Maurice只是屈从于现实找了一个爱的替身的说法。当然如果参照原著来说,这种说法不甚妥当。Maurice与Clive之间只能说止步于精神恋爱,而Maurice与Scudder之间是以身体的交流作为开始而已,前者不因没有情欲就比后者更纯洁,后者也不因有了情欲就比前者更龌龊。Maurice与Clive本来就不是所谓的灵魂伴侣。这一点从影片中也可看得出来。Maurice是从小很乖的孩子,Clive也曾说过他“一向很正派”,“从不会惹母亲生气”。若不是Clive的引诱或许他即便是心中萌动也会在社会道德下按部就班地生活。他信仰基督教,对古希腊和柏拉图根本没有兴趣。原著里甚至说Clive的那些高谈阔论对他来说是一篇篇“冗长的演讲”。从中可以看出Maurice比较务实,而Clive多少有些不切实际。不过不得不说Clive的学识渊博与独特的思想见解和个性让Maurice很欣赏,原著中Maurice曾经很幸福地对Clive说“我崇拜你”。当然他并不关心这种思想具体是什么,他爱的是Clive本人。他后来的改变完全是因为Clive。Maurice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爱情主义者,他的心永远追随着爱人的方向。甚至Clive离开之后,Maurice依然从一而终,从未主动寻欢,Scudder趁虚而入送来的爱抚他只是被动地接受。对情对爱他从来不曾亏欠Clive。若是没有Scudder的出现,Maurice将过着怎样孤苦伶仃的生活。上帝垂怜,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共度此生的人。Scudder能够不畏权贵,大胆示爱,而被对方的付出感动后,Maurice也终于放下了曾有的阶级观念,“屈尊”接受来自一个下人的爱。原来爱是需要平等的啊!真爱既然可以跨越生死,为什么不能跨越阶级。Maurice与Scudder之间并非仅仅是肉体关系,其实作者在原著中非常赞赏Scudder,将Maurice与Scudder塑造成灵肉合一的典范。“灵”指的只是精神上的两情相悦而已,并不意味着双方必须门当户对,志趣相投。相貌、阶级、文化修养、兴趣爱好等等只能说在爱情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肯定不是绝对的影响。金童玉女的爱也未必长久。所谓的般配也只是旁观者的世俗观念而已。爱是一种感觉,一种荷尔蒙,一种缘分。Maurice对Scudder是早有感觉的,当Scudder走进来准备抬钢琴的时候,他表现的有些不自在,而后当所有上流社会的人都走了以后,他还愿意留下来帮忙。而伪恶的Scudder一开始表现出来的狡猾让人担心Maurice会成为下一个王尔德。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个人物的形象越发明朗,原来只是因为爱啊。他停在门口并不是索要小费,只是想多看Maurice一眼,他到伦敦找Maurice,不想要一分钱,不想伤害Maurice一个手指头,只想在离开之前共享一次温存。若不是Maurice的挽留,他会远赴阿根廷而不再与Maurice有任何瓜葛,而最后他居然真的抛家舍业在船屋静静等着他的Sir。一个在旁人眼中粗鄙卑贱之人用行动完成了爱的意义,兑现了一个贵族公子不曾兑现的海誓山盟。在此面前上流社会的浮夸显得多么矫揉造作,不堪一击。“你是我唯一的快乐”,这句话Scudder对Maurice说过,Maurice也对Clive说过,但Clive从未说过什么是自己的唯一。在爱情中,他的索取比奉献更多。爱上Scudder的Maurice终于长大了,他勇于面对自己与众人的不同,从Clive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去全力拥抱别的情感。希腊太古老,柏拉图太虚幻,上帝太遥远,人是有血有肉的人,在最空虚寂寞的时候,哲学与宗教的救赎比不过爱人的一个薄吻。这一路走来满心血泪,但所幸迎来的是一个幸福的结局。有人指责这个结局太理想化,并不现实。但我想Maurice与Scudder之后的路是否好走并不是影片所要探讨的问题,影片恰好停留在了爱情最美的时候。这是一种离经叛道的勇气,一种蔑视世俗的凛然傲骨,是对同性爱情最好的鼓舞与支持。现实已经够残酷了,这造梦和避世主义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最大意义,幸福的结局是很必要的啊,一如简奥斯汀。
在Maurice与Clive告别的段落中,Maurice冷冷地说自己并不是为Clive和Ann而来。他诉说自己与Scudder的共享以及Scudder为他付出的一切,带着一个有爱的人的自豪。最后他决绝地说“此刻以前,我所有事情都告诉你,此刻以后,我什么都不会说”。以前Clive给的种种委屈在这一夜他悉数奉还。影片删节片段中的Maurice是更决绝的,其实更加贴近原著的意思。Maurice直截了当地说“You won’t see me and you don’t love me.”两人此前的种种就此了结了。原著中的Clive听到这个消息后相当恼怒,爱上男人已经是有背礼教了,爱上一个下等男人简直是奇耻大辱,这一刻的Clive完全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一个封建的卫道士。而影片中休叔演的比较温和,更准确的说是震惊,而不是恼怒。
那片尾催泪的一幕相信连最苛刻的观影者也会动容,Clive推开窗,看到的是遗落在剑桥的梦。第一次他目送Maurice从窗口离开,这只是短暂的分别,彼此即将共赴一场浪漫的幽会;最后一次他目送Maurice从窗口离开,剑桥天空下的那个可人儿依旧笑得很无邪,但这一次他挥一挥衣袖,转过身再也不会回来。
回忆多么伤人,这生离比死别更让人眷恋,此情此景,便是不抛眼泪也无由。

 4 ) 牛津王尔德,剑桥莫里斯

王尔德之后,又见莫里斯。 传说中的精英阶级的确存在。贵族才俊,翩翩风流。读柏拉图会饮,弹奏柴可夫斯基。 一见钟情 一往情深 虽然并非一生不渝…… ---------------------------------------------------------- Hugh Grant天生一对桃花眼,在剑桥古旧的砖瓦墙前,他说,“你读了那些书吗?你应该明白——” Maurice问,“明白什么?” “明白我爱你!”那一刻,clive双眸殷殷,目若星朗。 -------------------------------------------------------------------------------------- 在郊外第一次缠绵,clive说,从此我将半梦半醒。自然,梦中是maurice。 “我喜欢你胜过生命中的任何一个男人。”Clive小心翼翼,他不再对maurice说“爱”。 ---------- 当从前的学长因为同性恋被捕入狱后,clive因为害怕牵连,拒绝为其担保,学长前途尽毁灭(依稀,又是一个王尔德)。 而clive也为此郁郁不欢,最后竟昏倒在了餐桌前,maurice心痛之下,当着他母亲的面,情不自禁的吻了clive. 有人说clive的悲恸,与其说是对学长的负罪感,毋宁说是决心与maurice分手的绝望。 -------------------------------------------------------------------------------------- 终于,clive结婚,俏皮的夫人给maurice电话,“哦,这已经是我们打的第八个电话了。” “第八个电话。”maurice低低的重复。那时的心情,我知道我知道。 华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他本来说不去的,到底还是去了,衣冠楚楚的站在新人的马车前,背景音乐大似神秘园。叫人心痛,英伦的贵族,英伦的内敛、温柔、压抑、和痛苦。 婚后某晚,clive说,“我从未忘记过去,只是不要再提。”他低头吻maurice的手,maurice低头回吻他的手。 ------------------------------------------------------------------------------------- Maurice最后自言爱上了clive的家仆桑德。 一个漂亮的男人,并且给了maurice夙愿的男人间的性。 “我们分享了一切,clive. 我们在你家做了,在镇上也做了,还有船房。” Clive震惊,只呆呆的低语,“你疯了吗,绅士的爱之维系于柏拉图。” ----------------------------------------------------------------------- 我无法说maurice是蓄意告诉clive他已经另有所爱,以报复他常年郁郁无望的爱。但没有人可以证明maurice不是为了这个理由,或许。下意识的。 Maurice最终和桑德有情人终成眷属,但,那是谁的浪漫主义,又可以持续多久?我不是鼓吹阶级不可调和论,但我相信maurice心中那块曾经的柏拉图圣地永远是clive的,智商和情趣不是光光用勇敢和无畏的牺牲就能弥补的。 二来,不厚道的说,桑德和Clive为爱的付出并不等价,用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来讲,clive前程似锦,而桑德不过是“下人”。(对不起,原谅我,其实我爱桑德的容貌) ------------------------------------------------------------------------------- 说到这里想到另一部LES小说,sarah 的《affinity》,书香门第的小姐玛歌本与表妹相恋,后来表妹嫁人,她在监狱里认识了塞琳娜,惊为天人,倾心相爱。 但作者sarah还是不无刻薄的写出当玛歌对着塞琳娜出口成章的时候,塞琳娜纵然有着那样勾魂摄魄的眼睛,却是对出典意境木然不知,无以应对。想当时,玛歌的心中也不是滋味吧。 -------------------------------------------------------------------------------- 我不知道。 我本该赞扬,或者更爱maurice的。但完片后,倾心的,是clive,。 不仅仅因为Hugh Grant那双彼时尚未沾染风尘的桃花眼。 GAY中,王尔德只有一个。 而君只见王尔德在法庭上为了他那“不能言说的爱”慷慨陈词,却不见他在狱中日日以泪洗面,诅咒道格拉斯。 牺牲,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牺牲之后,也再不复当初情爱。 王尔德感叹,真正的爱情,何其脆弱。出狱后,才子老矣,锐气尽去。 -------------------------------------------------------------------------- 正真爱的—— 是那一年,静谧的内室,maurice用手抚摸clive的发,慢慢的将自己的头温柔的靠上去,clive不可置信的喜悦,回身,无言的拥住他。 那一夜,clive孤枕难眠,黎明时分,maurice罗密欧一般的从窗口爬进他的房间,只为一个回应的薄吻。 彼时,无非议,无丑闻,无审判,无自疑。 但那一刻,留不住的。 ------------------------------------------------------------------------------------ 《tipping the velvet》里舞台中央的nan最终将玫瑰抛向了F,但那一朵曾经唤醒她爱情的玫瑰,那个曾让她心碎的女人始终是K,不能和你最爱的在一起,就选择最爱你的。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maurice。至多如此。 maurice,即使拥有桑德,也终究逃不过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Maurice不期夜访,告诉clive,他爱上了桑德。 Maurice离去之后,clive走进卧室,吻了吻妻子,镜中人是谁,不忍细看。 其实不应该责备clive,他始终不曾食言——“今生我将半梦半醒。” 剧终时分,他是忍受着怎样的煎熬,故作木讷的关掉一扇又一扇窗。谋划着,在世俗的婚房里昏昏睡去。 直到最后一扇,才发现自己流连如斯。窗前,依旧是那年的剑桥,某人黑帽黑衫,听不清的笑语,挥动的手臂,来吧,来吧……那只是情人的旖旎梦境。 Clive依窗,对着臆想中的Maurice喃喃低诉。 “你在和谁说话”妻子走过来伏在他的肩上 “没什么,在练习一篇演说。” 这个心思玲珑若此的男人! 半夜听OST, 不知为何,总是念及这个镜头,“老”泪不禁纵横——终将腐朽的青春

 5 ) 最后删减片段里莫里斯的告白和告别

正片末尾,Maurice对Clive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No, you may not ask. I'll tell you everything up to this minute—not a word beyond.

不,你不可以问。我以前的事什么都可以告诉你,但是以后一个字也不会了。

其实有个删减片段:

Clive:

No, I care of you a little bit, otherwise I wouldn't stand what you just told me.

我还是有点喜欢你的,不然我不会忍受得了你刚刚说的话。

Maurice:

You care for me a little bit, I do think, but I can't hang all my life on a little bit. You hang yours on Anne. You don't worry whether your relation with her is platonic, you just know it's big enough to hang a life on. I can't hang mine on the five minutes you spare me from her and politics. You'll make me free of the house, and take endless bother to marry me off, because that puts me off your hands. You won't see me, and you don't love me. I was yours till death if you'd cared to keep me once. But I'm someone else's now.

我知道你“有点”喜欢我,但是我不能把我一生押在你这“一点”上。你已经有Anne了,你和她在一起不用担心够不够柏拉图,反正知道这种感情很好,一生无忧。你从她和政治之外只能挤出五分钟给我,我不能把我的一生放在这五分钟上。你让我随便住在这儿,没完没了地给我找女人结婚,觉得这样就能把我推开了。你不愿意见我,你也不爱我。如果你在乎我你不推开我,我会至死属于你。但我现在属于别人了。

--------------------------------------------

You won't see me, and you don't love me. I was yours till death if you'd cared to keep me once.

有这两句话我就够了TAT TAT TAT TAT TAT

我果然没有站错CP【宁愿虐死也不愿站错队TAT TAT TAT TAT TAT

 6 ) life depends on what you look for

翻了翻评论,无一不对年轻时的美人休失去了恋情而扼腕叹息,对于后来出现的scudder评论聊聊。果然是我的点不同么= = 神经大条,没啥慧根的我看电影从来看不到什么炉火纯青的演技或者什么青涩动人的眼神。真正打动我的时候,是从scudder出现开始。那个从阿根廷来的莽莽撞撞不服管的男孩子,和管家顶嘴“Mr.Hall is a gentleman”的男孩子,大雨天为了多看maurice一眼而被奚落还不肯走的男孩子,努力写了封信后在自己最爱的船库等了maurice两天的男孩子。同性故事中,我想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两人看似天差地别内里却如一人的感觉。那是个地地道道的英伦绅士,另一个却是从阿根廷来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子,说着语调奇怪的英文,得知自己将举家离开之后竟然摸索着坐火车来到伦敦,只为了告别。在他懵懵懂懂拿着火车票,经过检票口,因初次坐车不懂规矩而一瞬间不知所措的时候,我的心被柔软地撞了一下。
年龄地位阅历的悬殊使两人最后的happy ending看起来如此童话。两人的感情似乎也只源于那单薄的肉欲。欲望退去后的maurice怀疑alec,进而害怕受到威胁,那尖锐带着现实的苍白。可是我却觉得,alec和maurice才拥有相同的灵魂。
并不是clive和maurice那样并肩走过学府幽美的小径,划着船讨论诗句或合弹一首彼此听懂的钢琴曲才叫soul mate。领悟对方的举手投足,并不代表能窥进对方的心底。灵魂伴侣应该是,虽然是这漫长人生里不同的两个个体,却追逐着同一的渴望。clive和maurice都彷徨过各自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clive要的是贵族式的安稳人生;maurice的彷徨贯穿始终,最终他和alec选择了同样的东西,他们对于人生都如此执着又简单。那就是有这么个人陪伴在身边,就此足矣。无关年代,也无所谓现实的阶级,古往今来的情侣或志趣相投而自然而然地在一起,或相差巨大却抵不住对方的吸引,无论起始与过程如何,归宿总与这一份clive和maurice的矛盾有关。两位绅士和彼此的吸引,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在一部时间静止,雨声伴着惆怅,情愁染上昏黄的英伦风老电影里,岁月仁慈,maurice和他的情人会一直在一起。
关于clive和maurice,还有他们那段最美的时光,都会珍藏在彼此的心里吧。clive说,失去你,我的余生将在半梦半醒中度过。这是全剧里最动人的一句情话。clive的爱也许不比alec少,只不过他还有那么多alec没有的东西,身份,工作,体面的庄园和家人,在那个时代的英格兰,这些是他必不可少的生活的意义,也成了他的爱情的负累。就像他劝maurice时说的话,“我们的人生里除了爱情,还有很多美好的其他东西”。有时就是这样,明明两个如此自然地就能融洽在一起的两人,最终却不能携手。并肩一同渡过人生中最轻松最肆无忌惮的日子,之后不知不觉间两人都长成大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去向别人的怀抱中。他之于他,是最美丽的曾经;他之于他,是最憾恨的永恒。美丽却隐秘的爱情,最终只能消逝于青天白日的阳光下。随着那一段段他们曾谈论的未了的钢琴曲和诗句。因为世间最被人心心念念的,便是这份求不得和已失去。

 短评

细致平缓,忧伤弥漫。权欲和感情是一对永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种选择一种命运。最终,Maurice和Alex突破阶层在一起,clive永失所爱。 英伦风情古典雅致

6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打开他的心房却抛弃而去,还好他的心房有人进去了,而你,只能忧郁地看着那扇关不上的心窗。

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现在应该已经很难看见这样的电影了吧,莫里斯这种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偶然认识到真正的自己、最终能勇敢并幸运地忠于自己的故事,该被拍得多么轰轰烈烈,但这部电影就像那缕初夏的阳光,温暖但不刺眼,哪怕很短暂,曾温柔地存在过,就不必把它视作遗憾了。#4K修复 美如画...

1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勇敢的人得到了他前途未卜的爱情,懦弱的人得到了他安逸虚弱的人生

14分钟前
  • Allen Li
  • 力荐

不觉得Clive就是该被谴责的那个人,好友残例在前他的害怕是正常,同时他可以退缩可以懦弱,他也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整部影片的主线可能是莫里斯的成长转变,从出口伤人不知收敛的小年轻到成熟稳重冷静自信的帅大叔,从码头下来势在必得的笑太迷人了,敢爱敢恨才能拥抱爱情。

15分钟前
  • CS
  • 推荐

最后谁得到了,谁失去了。PS:剑桥和牛津已经成为各种英国文艺片里的搅基圣地了有没有!!!PPS:那时候的Hugh Grant美到你伤不起啊!!!

19分钟前
  • 鸭梨
  • 力荐

不觉得克里夫是gay,只是嘴上说说吧,没看出来他有多喜欢莫里斯。演亚力克的演员没演出来他是gay。相比下莫里斯太可怜了,感觉就像他被俩直男耍了……

20分钟前
  • balabomb
  • 推荐

我发誓,我从没想过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能够拍得这么纯洁美好,让人一咏三叹,唏嘘不已。年轻的Hugh Grant青春俊美,在剑桥草坪上与莫里斯的一吻,胜过多少日后的风流。

23分钟前
  • 云外清都
  • 力荐

一蓄鬍子就道貌岸然了,鬍子代表偽道德,這個象徵蠻有趣的。

26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还行

1987年怎么拍得出这么高级的同志片,不容易啊,要加一星。男主角演得好棒哦。细节丰富,镜头和台词暗含好多信息。最后一组镜头,休格兰特进屋,管家问话,关门,休格兰特回房亲吻妻子,妻子眼神的变化,休格兰特逐扇关窗,每个镜头都是隐喻。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28分钟前
  • 🐷🐷
  • 力荐

有没有10颗星?我要打10颗星!James Wilby细腻而又大胆,高雅而又热烈,完美!Rupert Graves就像一只等爱渴望爱的漂亮小兽,被他当时的boyish good-looking杀到了。板球眉目传情和船屋热吻情定终生看得我太基动了。

32分钟前
  • jagpumpkin
  • 力荐

首先,休格兰特居然是男三号(被他曾经的美貌shock到了)。其次,从头到尾都很优美。最后,阿根廷情人魅力略显不足。

37分钟前
  • 阿烟
  • 推荐

电影在处处保留福斯特原著风貌的同时将细节改编得精致惟美;精神恋爱到灵肉合一的转变过程更加自然动人。每个分镜都流淌着美,百转千回的爱情如饮醇酒。不谦虚的说:我不认为有人能在这片字幕的翻译上比我更加的——接近完美

4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哦哦哦,男演员就应该在风华正茂的时刻去拍部gay片作为人生的纪念啊啊啊!

45分钟前
  • we are
  • 推荐

看到最后一部分时我好怕好怕是个悲剧...以至于我直接跳到结局确保没有苦逼戏才倒回去继续看。在爱情之外更有趣的是90年代初英国社会的缩影,算是同志片中的神作了吧,剧本表演以及各项技术环节都趋近完美。

4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1885年英国颁布了完全禁止男同性恋的法令,同性恋情被指亵渎行为。1897年E·M·福斯特进入剑桥大学读书,莫里斯故事雏形由此孕育,直至1971年才得以发表,1987年电影《莫里斯》被搬上银幕…百年情仇,英伦风雨路” 只是剧情太慢、太不跌宕、太不抓人。文学化的故事讲述,很难静心看完。

4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如果你丢下我,我将在半梦半醒中度过余生。最高段的告白,最甜蜜的威胁,最难料的一语成谶。

50分钟前
  • 芝麻糊
  • 力荐

我最爱的电影之一!喜欢英国人处理感情的含蓄。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那时候,休格兰特年轻羞涩地滴水啊。。。

57分钟前
  • shu
  • 力荐

我就说嘛,有钱人恋爱起来磨磨唧唧虚头八脑没劲透了,穷人的爱情才比较动人,因为豁得出去,而且更需要爱。

1小时前
  • 肖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