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已完结

主演:陈炜,陈宝国,李强,贾妮,唐静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06

 剧照

青春之歌 剧照 NO.1青春之歌 剧照 NO.2青春之歌 剧照 NO.3青春之歌 剧照 NO.4青春之歌 剧照 NO.5青春之歌 剧照 NO.6青春之歌 剧照 NO.13青春之歌 剧照 NO.14青春之歌 剧照 NO.15青春之歌 剧照 NO.16青春之歌 剧照 NO.17青春之歌 剧照 NO.18青春之歌 剧照 NO.19青春之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青春之歌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根据著名作家杨沫的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改编摄制而成,通过对主人公林道静个人命运变化和思想性格发展的深入刻画,生动再现了从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青年知识分子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所进行的顽强斗争。1931年夏,抗婚出逃的地主女儿林道静投海自尽,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救回,多才的余永泽更成为林道静的初恋情人。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林道静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此情此刻只有喵知道正午的恋爱死结2021火炬木小组第四季乌拉拉夫妇女子高中生的虚度日常一个女人姬本佳人第二季乡村爱情16勇敢往事你的婚礼月上江南之狄仁杰洗冤录沙滩仔与周师奶杰克·泰勒夏洛特眼中的简一见又倾心未命名帮帮我托德 第二季赌局风云之诈和罗西文斯小子第一季射雕英雄传1977水的记忆童话镇第一季鹿鼎记2:神龙教地狱恶魔愿你被爱方舟行动心魔2020娘娘今日不上朝菊花醉外来媳妇本地郎17梦中的那片海夜访吸血鬼国语甲贺忍法帖无穷动山羊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

 长篇影评

 1 ) 思想觉悟真的提高了吗,还是只是一腔热血?

话剧味儿很浓。

一个整天喊着独立的女人,找工作碰壁了几次,男朋友甜言蜜语就嫁了,嫁了之后,没找工作,还一股脑喊独立,确实是只说不做。

觉悟其实并不高,对马克思的理解和感受也并不是很深刻。只是看了几本马克思就觉得自己可以革命了,但是看了一堆马克思为什么还是不知道深入群众?空有理论(还没学好),没有实践。安排三位党员老师指导她,但是全程处于被动地位。

但是影片对女主的思想觉悟提高的指导是递进的,从一开始一些小活动传达思想,到深入群众切身体会,最后升华到为革命付出生命乃至哲学的层次。

郑瑾太美了,就义那场戏国际歌和一扇扇铁门打开通向死亡,是全片最精华的部分,比女主角思想觉悟提高,执着入党好看多了。

为什么一直要纠结入党呢?难道只有入党才能拯救人民群众吗?

女主角是自私的,前期学习马克思想入党为了打破自己无聊的生活,后期入党喊多了反而成为了一个单纯的执念,她说入党是理想,那一刻她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入党归根结底是拯救危亡的中华民族,解救水生火热的中国人民,但是这些她到后期都极少谈起只是要入党。或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这是一个“入党情结”。

其实找女主的角色的发展,最后入不入党已经不重要了,之前没有入党的时候她也在和反动派做斗争,入党不过是锦上添花。真正有思想觉悟的人,即使不入党她也会为民族事业作出贡献。最后结局如果改成,让她入党了,但是她自己说入不入党其实不那么重要了,最主要的是做贡献,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出一份力,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应该做的。我想这个结局会不会更好,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同时也有宣教作用。

 2 ) 修订版·自制详解字幕第6部:1959年《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详解字幕首次发布于2020年12月7日 【纪念一二·九运动85周年-自制详尽字幕第6部】1959年彩色故事片《青春之歌》,本想在次年同样的时间发出修订版,但因为学业和实习影响,所以一直拖延至今。2021年12月上旬到今年1月上旬,我对原详解字幕的样式做了调整,修改补充了部分注释,对所有时间轴进行了调整。本文就为发布这个修改版。


(一)字幕版全片观看

微博(含某盘链接):

//m.weibo.cn/5445337343/4725119493342486

AcFun在线播放:

//m.acfun.cn/v/?ac=33079537&sid=7f7cb436292d299b

另外,在公众号窗口发送“青春之歌”4个字,即可获取文件。


(二)影片基本信息

片名:青春之歌

片长:2小时36分钟

种类:彩色故事片

上映年份:1959年(十周年献礼片之一)

出品方:北京电影制片厂

原著小说作者:杨沫

编剧:杨沫

导演:崔嵬、陈怀皚

副导演:田炜、刘春霖

摄影:聂晶

美术:秦威

作曲:瞿希贤

录音:蔡军、王泽民

化妆:孙月梅

服装:孙竦

照明:赵新鸣

剪辑:傅正义

制片主任:胡其明

演奏及合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合唱队

演奏及合唱的指挥:李德伦、秋里

主要演员

(角色名……演员名)

林道静……谢芳

卢嘉川……康泰

李孟瑜(江华)……于洋

林红(郑瑾)……秦怡

余永泽……于是之

戴愉……赵联

王晓燕……秦文

胡梦安……张逸生

白莉苹……马晨曦

俞淑秀……赵玉嵘

余敬唐……韩焱

李芝庭……葛存壮

许宁……罗锦麟

崔秀玉……孙凤琴

侯瑞……张亮

警官……曹增银

魏老三……邵华

刘大姐(刘亦丰)……林东升

王教授(王鸿宾)……史宽

王夫人……王人美

赵毓青……李雨农

伍雨田……黄非

伍仁贵……赵子岳

李洛贵……李建国

王老增……杜德夫


(三)字幕截图


按影片出品的年份算,本人到这部作品发布时已经完成的详解字幕版作品有22部,分别是:

1956年黑白评剧艺术片《刘巧儿》;

1957年彩色故事片《不夜城》;

1958年黑白故事片《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1959年彩色故事片《聂耳》《林则徐》《青春之歌》

1960年彩色故事片《红旗谱》;

1961年民族舞剧彩色艺术片《小刀会》;

1963年黑白故事片《红日》;1963年彩色科教片《小太阳》;

1964年彩色故事片《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

1965年彩色故事片《特快列车》、黑白故事片《烈火中永生》;

1970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艺术片《红色娘子军》(样板戏电影)、革命现代京剧彩色艺术片《红灯记》(样板戏电影);

1971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艺术片《白毛女》(样板戏电影);

1972年革命现代京剧彩色艺术片《奇袭白虎团》(样板戏电影);

1975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艺术片《草原儿女》(样板戏电影)和《沂蒙颂》(样板戏电影);

1976年彩色舞台艺术片《百花争艳》、1976年彩色故事片《青春似火》。


本号其他自制字幕版电影链接

自制详解字幕第1部(修订版):1959年彩色电影《聂耳》

自制详解字幕第2部(修订版):1959年彩色电影《林则徐》

【自制详尽字幕NO.3】1964年彩色电影《舞台姐妹》

【纪念白求恩逝世81周年】1964年电影《白求恩大夫》自制详尽字幕版

【修订版】1964年电影《白求恩大夫》自制详尽字幕版

【自制详尽字幕第5部】1965年彩色故事片《特快列车》

【纪念一二·九运动85周年-自制详尽字幕第6部】1959年彩色故事片《青春之歌》

【自制详尽字幕第7部】1965年《烈火中永生》

自制详注字幕版经典电影第8部:1963年《红日》

[修改版·附完成台本和歌谱]自制详注字幕电影第9部:1976年《百花争艳》

自制详解字幕版电影第10部:1956年新凤霞主演评剧电影《刘巧儿》

多少伟业付烬灰 | 自制详解字幕电影第11部:1957年《不夜城》

自制字幕第12部|定要烧毁黑暗的旧世界:1971年《白毛女》

自制字幕第13部|1970年舞剧电影《红色娘子军》: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影评兼自制字幕第14部|革命要从根上扳:1960年彩色故事片《红旗谱》

自制字幕第15部|1972年现代京剧电影《奇袭白虎团》:为人类求解放粉身碎骨也心甘

自制字幕第16部|1975年现代舞剧电影《草原儿女》:哪怕卷地起狂风

自制字幕第17部|1975年现代舞剧电影《沂蒙颂》:军民情谊重如山

自制字幕第18部·中英文|1970年革命现代京剧电影《红灯记》:无产者一生奋战求解放

自制字幕第19部·1961年民族舞剧电影《小刀会》

增强版自制字幕:1972年样板戏舞剧《白毛女》

自制详解字幕第20部:1976年彩色故事片《青春似火》

修改-自制字幕第21部:1958年《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自制字幕第22部|新中国第一部载人航天电影--1963年彩色科教片《小太阳》

修改版自制字幕:1965年黑白故事片《烈火中永生》


本文到此结束,欢迎关注本人微博@旌旗红、微信公众号“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3 ) man,revolution--which one influenced the other one?

to reread some novels of moderen China's literature history,we will still find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his novel is not as important as"三红一创”,but it gave us a very classic example of write's pattern that is "love besides revolution" it is very hard to judge that the main famle character Daojing Lin is more love the main male character or their revolution. it is an very interesting but important sence of modern China's literature hostory:women always influenced by men,when men choose revolution(of course women will flowe),than it is very hard to judge: man,revolution--which is primary?

 4 ) 几点感慨

1. 别人说风就是雨,女主角全程情绪主导、永远热泪盈眶,没有一点独立思考。道德直觉和同理心是有的,脑子呢?更别提办事毛毛躁躁不周全,常常累及他人,自己倒总能脱身。可能是圣光附体总遇贵人吧。

2. “种地的人没饭吃,织布的人没衣穿”的反经济常识逻辑确能呼唤人的朴素情感。基层自治、自给自足、阶层平等的神话虽美,但幻灭时真是伤痛。不知道今天是否有人敢说,农民工没房住,富士康工人没iPhone,所以我们要如何如何。

3. 当反抗者变成当权者,“不得不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威权的逻辑和手段,今昔对比,讽刺地相似。

4. 没有火车实名制和各类联网登记系统的时代,搞革命难度真低。放现在抓她林老师真是手到擒来。

5. 想当党员要做牺牲,单这一点就是最有效的过滤器。在当党员赢面独大的今日,再谈纯洁性有点可笑。或许也只能标志出“与现实是否和解”吧。

6. 胡适一拨人被黑出翔。不过即使如此,也让人感觉到“为和平时代的文化传承做功课”是值得尊敬的。为当下,或是为未来,都是值得尊敬的选择。余少爷所说的“少谈主义,多做具体问题”反讽般地中肯,至少读了两本苏联小说就自认马克思门徒的女主是该好好受受教,把脑子清醒一下的。念及此就想到本科时遇到的一些善良有余思考缺位的毛左同学。

 5 ) 《青春之歌》:斑驳旧影,动人依稀

今天翻出这部老电影,重看了遍《青春之歌》。电影内容比较左,和今天的生活已经有了相当距离,可动人的片断并未因此失色,东北沦陷的苦难、老北平的绝色风光、谢芳深情的朗诵……,时间可以过时,感动却未流逝,斑驳旧影,动人依稀。

ONE:

一群学生聚在一起,为东北沦陷的苦难悲恸激愤,大家聚在一起唱着《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几十年后我在读《南渡北归》时,看到了与此场景完全一样的真实历史,那是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回忆抗战时西南联大的生活,那时西南联大师生们经常聚在一起,大家急切地谈论时局,一起唱着救亡歌曲,互相支持鼓励……

那个时代去了,我们民族最难的时候已成往事,但这百年来艰苦卓绝的斗争也证明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时是需要百年甚至多个百年的恒心与定力,需要人们以世纪为周期进行努力才能改变民族的命运。

TWO:

那个曾经的北平,在电影里留下绝色的身影:

北平,颐和园,夕阳的光影,

远山近水,素色旗袍,小燕和道静

那是多浪漫的北平

那是水波光影里的北平

那是诗一般的北平

那是恒久记忆里的北平

THREE:

谢芳的朗诵,时过数十年仍是真挚感人:

在暴风雨的黑夜里

你是驰过长空的闪电,

多么勇猛,多么神奇,

你照亮我生命的道路

我是你催生下来的细雨

我们没有倾谈,我们没有默许

然而我相信,你永远地相信

在我生命中会有这样突然出现的奇迹

…………

“你是驰过长空的闪电,我是你催生下来的细雨”……,

世间有着这么美的诗句,真值得反反复复地诵念

 6 ) 教科书影评

《青春之歌》(1959年,崔嵬导演)根据当时杨沫的同名长片小说拍摄制 作的彩色故事片《青春之歌》是建国十周年献礼片之一。影片把现实社会中徘徊在革命边缘的知识分子的困惑和经过革命洗礼后思想转变这一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地反响,公映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青春之歌》热潮。同时,导演大胆果断地起用了新人谢芳饰演林道静,在人物气质的追求上做了一次大胆地尝试,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知识分子的革命意识转化。影片中林道静这一典型形象,成功地概括了知识分子的特点,成功地演绎了共产主义女战士思想转化的艰苦历程。导演崔嵬对影片中的人物林道静作了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林道静只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她有过动摇,有过脆弱和幼稚的东西,但经过革命的锻炼,最后她成熟了……”本身就具有反抗意识的林道静在经过了爱情生活的幻灭之后,和在革命洪流边的意识徘徊后,毅然选择了共产主义,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青春之歌》不仅从林道静的成长经历演绎个体归向集体之途的社会主题,而且进一步表现林道静的人格成熟,即从自我价值的追求者 走向革命理想的信奉者,完成了知识者如何通向信仰圣殿的意识形态命题。对个 人价值脱离集体要求的否定或忽视,是根源于战争年代革命事业的集体性成功与 牺牲个人服从大局的斗争原则的必然,延续成为17年电影的基本准则。实际上林道静是知识青年心理成熟、人格成长、信仰最终确定的典范。在心理上从幼稚 变为成熟,人格上从寻死到求生的坚强,而信仰理想的真正实现则是全片贯穿的 中心线。当林道静经过种种磨难而把理想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影片赋予她成熟的魅力,这就是结尾加入党组织的画面所昭示的。于是,我们看到如同《红色娘子军》需要洪常青引导一样,林道静的人格成熟并非依靠自己的自发,而是由理 想化身来引导,包括卢嘉川的理想人格魅力对她的吸引与启蒙;江华理想人格力 量对她的引导与教化;林红理想人格对她的激励与最终定型。

经典段落回顾。林道静与余永泽在沙滩上浪漫的双人剪影,夕阳西下,金色的沙滩上漫步着一对一见钟情的青年知识分子,谈着他们爱好的文学作品。这是 17年电影中并不多见的浪漫场景。可是,导演却安排一张破旧的渔网在画面中 间,成为两个浪漫人物的唯一前景。有人评价说:“导演用这张渔网完成了对'五四’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低调评价,同时预设了以旧民主主义思想为价值源泉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天然缺陷。”

 短评

当年没把小说看完,实在读不下去,以为看电影会好点结果也一样,如今总算是把它都看完了,感觉更像是一部打了鸡血的伪成长小说。问:林道静怎么能在群众中脱颖而出成为后备党员?答:她是女主!

3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还行

《青春之歌》里面的余永泽拒绝革命,阻止革命,给革命带来损失,他虽然令人反感,但是还不能定性为敌人;而戴愉在被捕之前是个极左分子,被捕之后不久就叛变革命,给革命造成严重的危害,它才是凶残的敌人,它后来得到可耻的下场,是必然的。

4分钟前
  • 平治齐修
  • 力荐

孔庆东说:满街甫志高 遍地余永泽。可是林道静,你还记得未名湖畔的张中行吗?

9分钟前
  • 空思
  • 还行

#资料馆留影#近3h的修复版,属于那个特定年月的革命浪漫激情,关于那个早已消逝的老北平,以及理想主义女战士林道静的成长道路。动人的故事,诗意的画面,精彩的编导演(谢芳的眼睛太灵光了),出场人物真实可信……堪称一部无可挑剔的红色电影,青春成长与革命人生衔接得如此清新自然。尽管时代每天在变,但有些宝贵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无论哪个时代的年轻一代,都该勇敢走自己的路,坚定自己的信仰,不惧怕而心向光明希望,以一腔敢性的青春热血去抗争压迫,照亮腐朽与黑暗。ps,致敬老一代影人,缅怀今年去世的秦怡老师,《五月的鲜花》和她的林红真是全片的点晴之笔。20220629

12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虽然难免带着时代政治色彩,但是林道静为了理想不断成长的经历还是让人振奋。老胶片的色差很有feeling~ with六。

16分钟前
  • 廢匪肥·老🐰
  • 推荐

片子由于年代感,自然不能被我们这个时代真切了解,那就从硬件去看,一是画面,构图没得说,舞台剧范式,算不上惊艳,但是厚重;二是人物,片子两个半小时,流浪汉叙事模式,一个人连起一批人,不枯燥,这就是本片当下的本体价值。

21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还行

女角当然是最强点!谢芳光彩夺目自不必说,连居配的秦怡也有感人至深名场面。至于三位男性,康泰和于洋的角色对女主影响极大可对观众而言缺乏感染力,因为正义凛然地过于单维雷同。反倒是性格趋贬的余永泽,因于是之那话剧范十足的演法而显得十分别致突出!虽然于自己后来表示不够满意,感觉塑造的有些过火。此角原型是杨沫前夫张中行。其本人倒是颇为坦然大度,“五十年代她出版了《青春之歌》因而出了名,不少知道我的读者认为其中有些事是影射我;我的室中人则更进一步。说是意在丑化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却没有在意,因为一,影射是高位人的常有想法,我无位,就不该这样想。二,可能也见于小说教程,是为了强调某种教义、是可以改造甚至编造大小情节的。最重要的是三,要明确认识,这是小说,依我国编目的传统,入子部,与入史部的著作是不同的。”

24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其实林道静这样的角色是很自私,很不靠谱的。高中毕业,单纯地想在旧社会寻找独立。遭遇挫折,就退回余永泽的温暖怀抱。只读了几部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小说,就以为了解了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的门生。听了几句卢嘉川的鼓动,看到学生运动,连和余永泽商量都没有便参加地下工作。根本没有想过家人的想法和安危。当然,余永泽本身也有问题,典型的小资想法,处处钻营,只想保全自己,也不是什么好鸟。当然,这只是针对影片的前半部而言。林红的登场,让整个影片飞升了一个层次。尤其是踏着国际歌,走向刑场之前的那一段,让人对共产党员心生敬意啊……

29分钟前
  • 推荐

开头和余永泽聊天水打过来浸湿脚的镜头很惊艳,看得俺精神一振,结果三小时后发现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开场10分钟的那个镜头=。=

34分钟前
  • 阿草
  • 还行

每个热心爱国献身革命滴文艺女青年你都伤不起~

3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你参加革命,是为了人民大众,还是为了摆脱你小资产阶级平淡无聊的生活”

41分钟前
  • Obi-
  • 推荐

在那个年代应该算是一场浓厚的革命励志大作吧,林道静给我们提出了在战乱的年代怎样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样一个命题,那就是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

42分钟前
  • 崔泡泡
  • 推荐

可以说是很真实的小资GM自传了,放在新民主主义GM背景下怎么看怎么有点不对味,如果不是农村戏份的存在可就真是全员小资了:利己的小资醉心享乐,自Y派小资只管读书,狂热型小资直接变节,至于GM的小资,GM文学读过,GM口号喊过,然后GM行动就是散步、贴标语……

45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大场面调度纯熟,革命题材的大跨度体现在时长和面面俱到的共革命。把时间聚集在抗战时期的几年,空间横向扩展延伸,按照共的革命路线为线索,铺垫了女性意识和革命意识的觉醒,展开城市和乡村的多个空间革命反抗。建国后的三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电影的书写的明显区别,鲜明的视角主题和精神,长时间铺垫树立人物,让目的明确的人物不单薄。从建国十周年献礼来看实在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48分钟前
  • Kiyoko
  • 还行

拍的理想化了吗?现在看是的,可是过去看不是。如今谈理想,谈牺牲,谈追求,好像是在扯淡,是我们聪明了,还是内心不再纯净了?那个年代的青年有叛徒,有汉奸,但是也有一批可爱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也正因为此,新中国才有这批人建立起来。谢芳演的一板一眼,貌似话剧感、脸谱化,可是我认为,那个时代的他们就是如此。林道静的成长与进步,是每一个受压迫者在迷茫中获得重生的过程,这是林道静的青春之歌,同时也是许许多多中国人觉悟的青春之歌。在狱中林红讲的那段故事,可歌可泣,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从容与豁达,是那些苟且偷生者不理解的。有人信仰神,所以他认为生命可以永恒;在那个年代,信仰共产主义,所以这些可爱的人永恒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战无不胜的。

49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推荐

林道静的眼睛,北京大学。个人身世的悲惨境遇和英雄主义的浪漫想象,如何变为对社会和时代洪流的体认与自觉,描写得不算细致,但前面的年轻与稚拙倒刻画得很好。大时代的动人心魄,需要回到现场去体认,这个现场却也是双重的(讲述神话与神话讲述)。经由这部超级文本,我们也许能回到这个双重现场。

54分钟前
  • xīn
  • 力荐

革命比当姨太太刺激。意识形态色彩太浓,角色脸谱化,选演员也是。极多地方太拖沓。

58分钟前
  • 菲利普
  • 还行

近三小时的片长,场面宏大人物关系复杂,但也因此显得冲突不够集中。谢芳的第一次惊艳亮相,主观展现一群青年奔走呼号逼蒋抗日的革命热情,塑造了多个血肉丰满的银幕形象。在林道静的成长道路上先后出现多个对她有着深刻影响的男人,所幸影片并未全然回避其中若有似无的情感纠葛。@资料馆

6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放到现在就是一部大女主的我戏啊。红色革命在抗日情绪和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背景之下蔓延开来的个体化。也是意识形态驾驭整部片子的呈现,真的太单调了。

1小时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像林道静那样的女青年还有吗?像这样的电影还能拍出来吗?还敢拍出来吗?个中人物选择,概为彼时青年各自取舍,却值得当下大学生做一番重新解读。形势不同,环境不同,人也变了,精神面貌更变了。何去何从,何舍何得,仍需仔细辨量。

1小时前
  • 邓一南37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