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

HD中字

主演:卡尔·约翰逊,迈克尔·高夫,蒂尔达·斯文顿,莎莉·德克斯特,John Quentin,Kevin Collins,Clancy Chassay,Nabil Shaban,Lynn Seymour,Donald McInnes,吉尔·贝肯,nm0550561 Gina Marsh,Vanya Del Borgo,Ben Scantlebury,Howard Sooley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9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2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3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4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5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6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3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4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5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6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7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8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19维特根斯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维特根斯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现代风格的戏剧,介绍了生于维也纳,在剑桥读书的哲学家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的生平及思想。他的主要兴趣在于研究语言的本质与极限。  电影使用最简单的黑色背景,所有的投资都用在服装、演员以及灯光上,构图就像黑暗的启蒙主义绘画。Wittgenstein以一个小男孩的形象出现,他的少年时代很压抑,银幕上他的家人都身穿罗马人的宽外袍。一系列的小场景描述了他从小时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最终在剑桥当教授和Bertrand Russell以及John Maynard Keynes合作的生平。导演Derek Jarman使用了一些戏剧小品,还有富于想象力的小花招,比如出现了火星侏儒,来表现Wittgenstein的贵族举止,犹太背景,以及同性恋倾向。红丹心哈里王子与梅根惊夷少女心谜证秘密联络11分钟边城汉子编剧情缘午夜巴士小初特工老爸一诺千金1996相爱一天芙洛拉与儿子惊惧骤起那年夏天的我们Atom之子衣冠禽兽1938世界奇妙物语2023夏季特别篇美国小说播种的旅人2016时尚先生婚头转向夺宝传奇毁灭僵尸不痛的死法为你而来2012侦探马龙不明飞行物1979厄玛伊斯梅尔的幽魂流浪者:追随布鲁斯·查特文的脚步爱情最美丽犯罪心理第十季龙的传人萤爱一个叫阿宝的男孩好莱坞医生卡萨诺瓦九丹红花遍地开玫瑰花床泰版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

 长篇影评

 1 ) 不食人家烟火的“神人们”之间的情景爆笑喜剧

舞台背景和道具很简约的爆笑情景话剧,但是看似又没有舞台,真人版拼接的人物情景模拟效果加上精选的台词,喜剧效果十分浓厚,当然要在对维特根斯坦的故事有一定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到。此片导演把艰深的话题轻松简约而又相对通俗的在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舞台虚拟消失化的处理,以及简单道具的应用很到位,真是一次伟大的创作。看来庄重贵族绅士的英国人有着一流的讲故事的能力,而这样的优点也体现在今天的BBC的纪录片里面。

里面有个十分可爱且帅气的小正太扮演的童年版的维特根斯坦,会时不时的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有诙谐且点醒我们的效果。

维特根斯坦,在这个严肃的世界里,和谢耳朵一样可爱,但比谢耳朵更偏执却十足理性更具有真实感,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前者就是真实存在过的人吧。一个在思想上歇斯底里的凡人,一个竭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人,证明自己为何存在的人?而这个问题,是大部分人通过涌入人流的方式而终生不作考虑。直到将要逝去,他才对这个问题真正感到释然,我们之外没有疑惑,安心去吧。

只有天才才能容得下天才,傻子从来是看不起天才或者只知道膜拜天才。

 2 ) 补充说:封面很误导人

周六去柜子蹭电影,看了维特根斯坦。

这并不是部同性题材的影片,里面的gay元素非常弱化,大家可能都忍耐着其中无穷尽的哲学对话而满怀期待的等到了片子的结束音乐。负责播放的好看的男人起身说,今天的电影就放到这里了。大家都一愣一愣的坐在原位没有动静。好看的男人推推眼镜说,大家还在期待什么吗。下面哄笑,纷纷收拾走人了。

我更希望维特根斯坦是个虚构的人物,就像美国影片walk hard里塑造的那样。因为这个可怜的一头钻进哲学欲罢不能的男人的一生,似乎就是对欧洲经典哲学的批判。而他无可奈何的是罗素的学生,显然是在欧洲那个经典的时代留下痕迹的人了。我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到笛卡儿就嘎然而止,所以以上和以下关于哲学的评论是我自以为是的觉得,并没有史实的证明。

维特根斯坦青年时热衷于用逻辑学来解释一切。他写了一本逻辑学的书,把宗教也融合进去。在我的理解里经典哲学就是追求绝对的理性,而阶梯就是逻辑。所以他是从经典哲学出发的正统的哲学家。但维特根斯坦是个过于认真的家伙。我曾经也是个认真的家伙。大学里去偷听过2次西方哲学史课程,第二次下课后,我去问讲课的老师,问他为什么会学哲学,把哲学放在生活中如何的位置。他说是因为兴趣,在生活中也是作为兴趣,思考那些问题就会很开心。所以之后我就再也没去偷听这个课。我那时觉得他不严肃。生活是严肃的话题,我觉得一个搞哲学的人应该让哲学来决定他的生活,以生活来验证他的哲学。而兴趣是太随性太肤浅的存在。维特根斯坦因为他的认真和天赋,过早的解决了哲学上的逻辑问题。我想他的逻辑学上的论述一定是错误的,但是哲学问题没有对和错,只有解决与困扰。维特根斯坦过早的跨过了哲学逻辑上的羁绊,而用逻辑来演算真理直到老死,才是经典哲学的范畴。维特根斯坦不小心走出经典的院墙的缘由在于他把哲学观的分歧归结到了交流的隔阂上。所以他的中年羁绊在了穷究语言学上面。后来他认识到了这种羁绊,觉得生活很苦,对他的漂亮男学生说,作为忠告,还是不要陷到里面的好。后来他们上了床。维特根斯坦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因为他是个认真的人,就像影片结尾借他的美丽男学生在他临终的床前说的那个比喻,他的才华和偏执使他成功建造了一个纯粹完美的理性世界,但他却没法在自己的世界里生存,因为太光滑了没有摩擦力,人只能生存在粗糙的有摩擦力的世界。他认识到这点后回到了粗糙的现实世界,但心思仍然在那个理性世界中。他的认真不能把哲学仅仅作为生活的一样乐趣,如同不能把自己的理性世界作为现实地球的月亮。两个地球无法顺畅的共同运行,就注定了维特根斯坦的自我纠葛的一生。老年维特根斯坦辞去了教授的职务,住在海边专心著作。但他写不出什么,然后生癌死掉了。

好看的播放电影的男人最后说,维特根斯坦的同性恋倾向和他的哲学理论应该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想这是柜子这次选播这部生涩的影片的原因吧。那我不认同一下吧。

挺喜欢放映时候的那个感觉,昏暗的幕布反光下,邻座的女孩的侧脸朦胧而优雅。
我想象了一下去搭她手的情景,她应该会抽手并怪异的瞪我,所以我压下了心中的冲动。
我又想象,在漆黑不能见的暗室,我去抚摸她白花花的大腿,她按住我游走的手,然后依偎在我怀里。
相比偷欢的禁忌的乐趣,相比勃然的生理的性致,也许未知才是最大的魔鬼。
我嘿嘿的笑。
回家漫步在威海路的马路中央,一蹦一跳。

 3 ) 永远的维特根斯坦

就像维特根斯坦自己说的:“电影就像一个冲淋浴,把讲义冲走。”他喜欢看电影,讨厌研讨会。

我也可以说:“看一部歌剧形式的电影《维特根斯坦》比看他的著作有趣的多!”电影通常比较直观易懂。(另有一例是关于经济学家纳什的电影——《美丽心灵》,电影充满悬疑,帅哥美女,还很温情,但他博弈论应该不是那么好理解的。)

据说维特根斯坦是哲学界的爱因斯坦,没有几个人能理解他的思想,他却总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他出生富裕,是罗素的学生,在战壕里写哲学著作,他是哲学家,同时也是工程师,他还是个gay。

他有个“洛克斯菲尔德”般富裕的家庭,爸爸是欧洲钢铁工业的巨头,妈妈是银行家的女儿。他的家教历史老师与希特勒是同一位。也许是某些“家族基因”在作怪(我猜的),他的两个同性恋哥哥都死于自杀,还有一个哥哥自愿参加战争失去了一只右手,成了独臂钢琴家,写过一本《左手钢琴协奏曲》。

据说维特根斯坦曾问一位老师,“我笨吗?不笨可以学哲学,笨则可以去当飞行员。”他师从罗素在剑桥学哲学,但他讨厌剑桥,称其为“吵吵闹闹的妓院”。于是一个人住在挪威一个小村庄的小木屋里,还声称“寂寞也是一种福气”。

他还去过乡下当小学教师。有时候他会发挥他工程师的才能,修好一些机械设备,令村民们惊叹不已。聪明的学生经常能感受到他温暖的目光,但他也会将头脑笨的学生打成重伤送进医院。他的脾气很暴躁,即使在剑桥和其他著名学者交流,没等对方说上几句,他就叫了起来:“哦,不,不。不是那样的……”,说上近半个小时,最后握着对方的手说:“我们刚才的谈话很有趣,谢谢。”然后转身离开。

回到剑桥,他受不了研讨,学生说开完会,就去看电影,他才答应。他喜欢西部片和音乐剧,通常坐在最前排,让自己淹没在电影的音像中。

他总是劝他的学生去从事体力劳动,他自己也极其想去苏联做个体力劳动者。当周围的学生不理解他甚至嘲笑他的怪异的时候,他怒气冲冲的说要去自杀。不过也有喜欢他的学生说:“他如上帝般英俊、纯洁,超凡脱俗。”

他是个gay,很多时候都陷于道德上的自责,虽然别人劝慰他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得到满足的身体更温暖了。”可他事后依旧不安、羞愧,反省和自责。

他死于生理上的疾病,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原创的名言:“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他也有遗憾,他想写一本完全由笑话组成的哲学书,可他流下了眼泪:“悲哀的是我毫无幽默感。”

————————————————————————

第一次接触维特根斯坦,是在一次现代西方哲学课上,他的分析哲学还有语言学让人昏头转向,极其难理解。印象深刻的是,上课的老师把维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拿给班上的同学传阅,用罗素的话说“书太短,非常难懂,但很好。”那本近乎于用“数学”的方式写的书,让我们惊叹不已。

其次是上课的老师给我们看了维给他姐姐设计的房子的照片,简洁、净穆。叹为观止!

 4 ) 一切有为法,当作如是观

语言的极限就是世界的极限,总是不断在语言方面碰壁,太阳围绕着地球转怎么能被看见呢,疼痛怎么能被感受到了呢?

语言并不是什么图像,是工具,没有单一的世界写照,有不同的语言游戏,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相互抵抗,如hi,hello,等等这些词没有指代,手提包有指代,属于不同的语言游戏

语言只是表达了表象,遮蔽了本质,所以把清澈的水弄浊的,就是哲学家,哲学不过是语言误解所产生的副产品而已,哲学的本质就是探究意义,可是,没这回事,维特出现了精神幻灭的危机

凡事不可言说的,都保持沉默,语言的图像是生活的形式的图像,是我们的所为以及我们的所是,赋予语言以意义,我之所以不了解狮子的语言,是因为我无法理解它的世界是怎样的

哲学的核心是一个徘徊于私人经验的孤独的人的灵魂的图式,这个灵魂是肉体的俘虏,肉体这个墙壁阻止了,他与其他人的交流,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和生活方式

你怎么定义语言和世界的关系? 所谓语言的意义,只不过是在特定的语言游戏中语言的使用方法;

那么,在这方面哲学有什么作用呢? 哲学的问题是把多个语言游戏混同起来而产生的,比如说,人对灵魂本质的思考,那是因为把灵魂,作为一个物体来看待,把一种说话的方式,和其它说话方式混同起来了;

哲学的任务是要区别这些语言游戏吗? 正是如此,语言游戏在他们自身的分类中始终是完美的,哲学并没有否定,只是承认所有的事物都是原来的样子;

不可能有私人语言的看法,能再说明白一些吗? 总之,就是这样,人们学习语言,是因为它属于文化范畴,文化就是一种生活形式,一种行为方式,也就是说,说话方式,是自己行为方式的一种反映,这无疑是公共的东西啊,笛卡尔的后继者们,从自己的存在开始,对于个人的感觉一直烦恼着,我想推翻那个数百年来的古老模型,我想从我们的文化开始,从我们共有的生活实践开始,并且观察我们的想法和感觉,用公共的语言表现出来

有一个年轻人,想把全世界都总结在一个理论里,头脑非常聪明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走一步就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了,真是非常漂亮,没有不完美不正确的世界,延续到地平线的,闪闪发光的覆盖薄冰的原野,年轻人决定要探究自己的世界,刚刚迈出步子的他,就向后仰倒在了地上,忘记了冰是纯洁无暇的,没有任何的污点,也没有摩擦,所以无法行走,年轻人坐在那里,哭了起来;随着年龄增长,他知道了,粗糙并不是缺点,正是粗糙使这个世界活动起来,他想跑起来,跳舞,散步在地面上的语言和事物,是变形了的、污秽的、模棱两可的,聪明的老人,领悟到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他的心中,某处还是迷恋着冰原,在那里,一切都是辉煌纯粹的,虽然他渐渐地喜欢上了粗糙的地面的观点,但是他却住不了,于是,他就徘徊在地面和冰原之间,在哪一边都住得不安稳,这就是他悲哀的根源

维特根斯坦逝世了,在时空之中解开人生之谜的人在时空之外,但是,如你所知,那里没有谜,因为,如果有问题的话,就一定可以找得到答案

 5 ) 一个孤独的人

这不是一部适合消闲娱乐的电影。一切场景仿佛发生在话剧的舞台上,只有打下的灯光、简单的布景和道具。许多演员都穿着色彩鲜艳夸张的衣服、化着只有舞台剧才化的那么浓的妆。比起一部电影来,它还更像许多话剧场景的串连。它甚至不能说像个传统的话剧,许多场景夹带了干巴巴的哲学讨论,另一些则极其平淡,仿佛不过是个情节过渡,那些看来可算在讲故事的片断则当真尽职尽责,它们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清楚了——如此而已。无论哪一种,背景都是黑沉沉的,灯光往往只照亮了人物的半边脸,于是这些场景如同一些从鲜亮的世界中切下来的小碎屑。

“the world is everything that is the case”那个扮演少年维特根斯坦的小男孩扛着一面如此写道的蓝色大旗走过。我承认我看不懂这句话。字幕则说:“实际上,世界就是由这些发生过的事构成的。”

我之前一直煞费苦心,想找出点哲学意义而无果,到了这里才忽然精神一振。

实际上,世界就是由这些发生过的事构成的。对于我们来说,所谓地球围着太阳转,或太阳围着地球转,是怎样被看见的?他的学生说他明白了。但是我并没有明白。我以为自己多少明白了一点的是所谓的“语言游戏”——以下也许是我在胡说八道,跟维特根斯坦没有关系——所谓的存在、世界及其它什么东西是由语言建构的,没有语言就没有世界。而当别人不能理解你的语言时,也就意味着你的世界,这个世界,这个由你的语言建造的世界,只有你一个人。

维特根斯坦抱着美好的愿望到乡下去教书,最后却以揪着学生的耳朵大发雷霆而告终。听不懂吗?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吗?数学!逻辑!他迷恋上共产主义理论,兴冲冲地申请到俄苏去,做一个体力劳动者,办事处的俄国小姐却告知他,他可以选择一个大学教席,至于体力劳动者,“俄国最不缺的就是没有经验的体力劳动者。”“为什么我一定得教书?”维特根斯坦问,整个舞台黑洞洞的,只有他和这位办事员小姐还有办公桌椅,俄国小姐不耐烦地站起身来,脱口而出一大串的俄语,他愣了,她在说什么?她用她的语言在说什么?“下一位。”她突然说了一句他能听懂的话,可这是最后一句了。

“你明白我说的吗?”他问他的同性恋情人乔尼,追随他的学生之一。整部片子唯一一处像是传统电影的处理手法就在这里——镜头闪回他对着顽冥无知的学童绝望的吼叫。“哲学的核心是……被称为在烦恼个人经历的、孤独的人的一种灵魂的图式。……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分享共同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你明白我说的吗?”他抓住乔尼的手臂,像是无助的,转向他。那英俊的青年人,望着和他同床共枕的、年长的老师,微笑了,点点头,更紧地抱住老师。

……世界就是由这些发生过的事构成的。一个常人看来成员都很奇怪的家庭,童年时受过的灌输性的教育,完全不同于想像、“简直像个妓院”的大学生活,乡村教师、军人、教授席位……少数朋友、学生、情人……如此活过的一个人,维特根斯坦,尽他整个生命所能,想把这些拼凑起来,想找到一个完美得像光滑的冰面一样的世界。

“哲学只是精神病的一种。”

他被自己关进了笼子,他找不出答案,哲学吸引不了多少年轻人,漆黑的宇宙中,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语言,他的世界——他为找到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做的痛苦的努力。我想,他的世界是由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建构的,是仅仅由那些五彩的碎屑拼凑成的,——而一个完美的理论是永不可得的。

有个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当他想在这个世界行走第一步时,却忘了光滑无疵的冰面没有摩擦力,年轻人刚迈一步,就向后摔倒在地,哭了起来。

这像个童话。可是我确乎觉得,有时童话才是世界的真相。

当这个年轻人变成了老人,他知道了这个世界是有着很多缺陷的,可是他仍然怀念内心那完美无暇的世界,于是他就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徘徊,不能安顿下来。

这是当年老的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影片所讲述的一个故事。那之前,他仍想去苏联,可是他的朋友劝阻了他。“我们都喜爱你。”朋友最后总结说。维特根斯坦却选择离开人群隐居起来,最后得了绝症,他曾爱过的青年人找到他。“是你呀,”维特根斯坦说,“你终于来了。”……“我和您一起回剑桥去。”那青年望着他说,维特根斯坦把眼睛转向远处,然后,渐渐地,听到遥远的潮水涨落的声音。

我不了解维特根斯坦,甚至百度知道都没在我脑子里留下更有用的信息。但是这部电影,假如它还算可靠,令我深深觉得,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被抛到一个荒唐奇异的世界上来,不可理解的事每天都在上演。他紧紧地抓住生命中那些他感到了的碎屑,用他的知识和智力,还有上帝给予他的时间,穷尽心血在全然的黑暗中寻找一片小小的亮光,好让他能够立在上面。最后,他在黑暗中死去了,留下我们观看这些碎片,亮光的痕迹,还有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未知,同样是从一个肮脏的全无定形的大地上捡拾起来的无名之物。我不敢说我“认识”或“知道”维特根斯坦,因为这个名字也不过是诸多语言游戏中的一小块石子。但我以为,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的人,在一个无穷尽的荒凉的宇宙中,他的努力何其渺小而可笑,甚至不能多少减少一点他的孤独;然而他是可敬的、可爱的以至高贵的,他有一颗真诚的心,他想用它来看到这个注定没有答案的世界。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人”本来该有的样子了。

PS
非要打个分,那就打个“推荐”吧,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也会找到你的维特根斯坦的。

吐槽及其他请见
http://www.douban.com/note/37090335/

 6 ) Ludwig Wittgenstein fro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Considered by some to be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 of the 20th century, Ludwig Wittgenstein played a central, if controversial, role in 20th-century analytic philosophy. He continues to influence current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 topics as diverse as logic and language, perception and intention, ethics and religion, aesthetics and culture. Originally, there were two commonly recognized stages of Wittgenstein's thought—the early and the later—both of which were taken to be pivotal in their respective periods. In more recent scholarship, this division has been questioned: some interpreters have claimed a unity between all stages of his thought, while others talk of a more nuanced division, adding stages such as the middle Wittgenstein and the third Wittgenstein. Still, it is common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early Wittgenstein is epitomized in his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By sh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logic to metaphysics, via language, he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world, thought and language and thereby into the nature of philosophy. It is the later Wittgenstein, mostly recognized in the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who took the more revolutionary step in critiquing all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ncluding its climax in his own early work. The nature of his new philosophy is heralded as anti-systematic through and through, yet still conducive to genuine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problems.

 短评

简单了点。另外,突然觉得,当维特根斯坦觉得哲学是一种病(因而否认了哲学的重要性)的时候,他却认同了日常生活、性爱、伦理、审美、宗教等等的价值。因此,该干嘛应该继续干嘛,别因为维族人说哲学没价值就觉得活着没意思。维族人的哲学甚至跟哲学生的哲学都或许不是一个意思~

6分钟前
  • 江绪林
  • 还行

竟然真的把哲学拍成了图像。

10分钟前
  • 左明情
  • 力荐

THIS IS A VERY PLEASANT PINEAPPLE.

11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对哲学无感

14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用象征主义拍语言哲学的贾曼实验,天才和疯子只隔一线。维特根斯坦8岁时就开始思考死亡,他的人生如同繁复的迷宫,而把犹太人、同性恋、维也纳、剑桥这些身份碎片糅合在一起,也只能还原历史的一个断面。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传记的剧情化与哲学主张的复现构成某种哲学影像化的方式;舞台剧的布景陈设和台词,与其说遵循戏剧传统倒不如说是对电影形式实验性地创新;恐怕只有同性恋导演才能将色彩运用得如此骚气波普;逝世一段太美了,“但是他的心中某处还是迷恋着冰原”。

17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过度jarman风了

1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我是来看Tilda Swinton的。电影让人相信这位哲学家就是长这样子,然后就是各种看不懂。

21分钟前
  • Shy
  • 还行

这种电影没法打分

22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维特根斯坦的“沉默”“反哲学”实是基于哲学本源的探讨与对不可知性的宗教式敬畏。不断拒绝“自我认同”的维特根斯坦类似克尔凯郭尔的“三重阶段”。贾曼依旧保持造型艺术但比起《卡拉瓦乔》而言多了几分戏谑与黑色幽默。难道这正是维特根斯坦临终前想要用笑话书写的哲学著作?还是导演的遗书?

23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很实验,很具有深度和冲击力。

24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的危险之所在,他的神秘主义总是把人们导向非理性,而哲学家们却总想把他读作理性主义者。

27分钟前
  • 无能狂怒人
  • 力荐

各种不懂 各种美

32分钟前
  • 血源2出了吗?
  • 还行

有一个年轻人,想把全世界都总结在一个理论里。头脑非常聪明的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完成工作后他回望自己的成果:真是非常漂亮,一个没有不完美不正确的世界,闪闪发光的冰原延伸到地平线。年轻人决定要探索自己的世界。刚刚迈出步子的他就仰倒在了地上,忘记了冰是纯洁无瑕的,没有任何污点,也没有摩擦,所以无法行走。年轻人坐在那里哭了起来。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明白了,粗糙并不是缺点,正是粗糙使这个世界活动起来。他想跑起来,他想跳舞。散布在地面上的语言和事物是变形了的、污秽的、模棱两可的。聪明的老人领悟到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的心中某处还是迷恋着冰原,在那里一切都是辉煌纯粹的。虽然他渐渐喜欢上了粗糙的地面的观点,但是他却住不了。于是他就徘徊在地面和冰原之间,在哪一边都住得不安稳。这就是他悲哀的根源。

34分钟前
  • 鹿鸣
  • 力荐

不错!喜欢这个叙事方式,让我想起Orlando,Tilda的文艺片大抵相近阿,是不是因为演了太多Jarman的电影- -

35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推荐

现代风格戏剧,撷取维根斯坦一生中的若干片段,刻画了一个同性恋者,一个直觉、情绪化、骄傲的天才思想家形象。简单的黑色背景,小成本制作,构图如启蒙主义画作。维根斯坦以男孩形象出现,近景对镜头讲述他的生平和思想,伴有戏剧小品、火星侏儒等小花招。当然想深入了解这部电影还需首先了解人物

3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没看明白

38分钟前
  • eileen
  • 还行

Fascinating as his ideas.

40分钟前
  • SHAN
  • 推荐

(模糊)谨记是小概率事件,剑桥无法集中精力,不幸圣人幸福的弟,教师工作就是骗人,让自己不断往高处,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把清澈的水弄浑浊,语言误解的副产品,陈述众所周知事实,语言就是世界极限,没有经验的劳动者,朱威有点不劳而获,没感到自己优越感,去享乐虔诚新教徒,维特根斯坦+民哲

44分钟前
  • 小哒1
  • 推荐

哲思的趣味 能把妓院和剑桥画等号的 也只有他了吧

49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