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与十字架

HD

主演:鲁特格尔·哈尔,夏洛特·兰普林,麦克尔·约克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瑞典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2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3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4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5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6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3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4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5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6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7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8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19磨坊与十字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磨坊与十字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比利时艺术史学家Michael Francis Gibson的小说,是一部以文艺复兴时代为背景的惊悚片,围绕尼德兰著名画家博鲁盖尔的名作《受难之路》而展开。《磨坊与十字架》是一堂伪装成电影的的艺术史课,它的最初公开亮相,不是在电影院也不是在电影节,而是在卢浮宫 、纽约大都会艺术馆这样的场所。影片将人们带回十六世纪的荷兰,博鲁盖尔在创作《受难之路》时借助一个圣经故事来影射当时西班牙统治者的残忍以及尼德兰人民的反抗。莱彻·玛祖斯基将艺术史研究同电影CGI、3D技术结合起来,试图还原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思想、心境。站在一部艺术品之前的心神激荡,不正是让我们所有人晕眩地以为是所谓创作冲动么?值得一提的是,勃鲁盖尔的另一名作《雪中猎人》刺激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创作下一部作品,名字很长的《树梢上沉思存在的鸟儿》,这部作品有望在明年戛纳或者威尼斯电影节亮相。马普尔小姐探案第六季冰天侠女兰伽斯塔拉姆恩仇录再爱24小时海鲨一号密室2之不可靠岸梦幻之地短柄斧3假面骑士月骑降伏魔女的手段休想行刺本王小姐安娜和狼火线警告第五季亚李·爸爸两个大盗跑马僵尸英雄之魔王与公主泰坦第三季利己主义欢快的鬼魂海军罪案调查处第十六季附身(日剧)海鹰战警瓦尔多文森特与世界的尽头荞麦疯长义士奇异的恩典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第四季爱的幸福闪耀后宫·甄嬛传非左即右夏日天空的那匹红马天下第一结婚大作战零异频道第二季女煞葛洛莉

 长篇影评

 1 ) 别再以电影的名义撒铁蒺藜了,这部电影超出了你的理解力

在银幕上动态观摩勃鲁盖尔创作《行往受难之路》。所有骂看不懂的画盲请噤声:这是一堂伪装成电影的艺术史课,它最早亮相的地方也不是影院和电影节,而是卢浮宫。电影摄制了3年,后又在华沙电影制片厂里做了28个月的后期——用Flame与After Effects做2D合成,用Nuke和Fusion做3D合成,用LightWave做3D绘画。为了还原画作中的云,摄影组专门去新西兰南部的小岛去拍摄一种叫做”岛上的长云“的云。别再以电影的名义撒铁蒺藜了,这本是一幅用光影作笔胶片为布、科技着色、传统油画技艺和当代数科技为调色油的巨幅数字图画,已经超出你的理解和感受力了。

 2 ) 学画的喜欢画的都应该看看

服装、美术和摄影精美绝伦,老勃鲁盖尔的名画活了!影片的画面构图由于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空气感,画面的动静处理十分巧妙。导演以上帝的视角还原了名画《行往受难之路》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揭露了西班牙统治者对基督教徒被血腥镇压。本片绝对是今年最精美的电影!

 3 ) 主人公是一幅画

把这部片子和彼得·格林纳威的《夜巡》做比较很奇怪。两个导演的风格不同,对于电影的态度不同,对于人生的思考更是不一样。两部电影完全没有可比性。唯一共同点仅仅是都围绕一幅名画。
这电影最初上映并不是在电影节或者院线,而是在博物馆。一部完美展现名画背后的故事的作品,重点在于,主人公是那幅画。
导演运用非凡的想象力把场景、人物融入到名画中,用画家的工作来串联名画的背景。最大的创造在于,不完全依托于叙事来呈现一部电影。在艳丽的色彩中表现关于这张画的背后。
透过这幅画,想到流传下的艺术品的价值,记录、表现、思索、穿越……
看了一下导演的资料,导演很喜欢宗教题材,很喜欢像油画一样的表现力。

 4 ) 莱彻•玛祖斯基作品《磨坊与十字架》观后座谈会纪要

莱彻•玛祖斯基作品《磨坊与十字架》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4年12月27日(星期六)上午10:50—11:2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莱彻•玛祖斯基作品《磨坊与十字架》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王义钢、金爱武、唐福蓉、何吉、章勤、蔡玲、赵一宁、马惠洁、朱卉、王犀灵、范大茵、姜希珍(观影者:张培红、任同安、何天华、陈小芳、李克东、姬伯庆、田瑛、翁锡良、王月芳、朱剑云、章毓苏、张征辉、周洪泽、马燕鸣、姜天鸿、朱松法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王犀灵

《磨坊与十字架》这部影片是关于一幅画作本身的“传记”
范达明:《磨坊与十字架》这部影片一直想在影吧安排给大家看,但很难把它插在什么类型片中。这次排在“艺术家传记电影月”来献映,片中出现了画家勃鲁盖尔本人,还看到他怎样在构思创作油画《受难之路》,但它严格来说也算不上传记片,因为毕竟与描绘一个画家生平的传记影片有别,或者说,它仅仅是关于一幅画作本身的“传记”。据资料介绍,这部影片拍摄完成之后,并不是到院线去公映或去卖票回收投资,而是被直接放到像巴黎卢佛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样的场所,作为艺术史教材供美术界人士与爱好者来观摩。记得我少年时在上海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绘画组学画画的时候,虞子骏指导就组织我们组集体到南京路新华电影院观看公映的苏联电影《画家苏里科夫》,那就是一部艺术家传记片,是彩色的。当影片把我们熟悉的苏里科夫那幅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展开为现实的真实景况的时候(那仿佛也是画家苏里科夫想象中所目睹的情景,实际历史发生在画家那时代的180年前),看到莫斯科皇宫广场上那个壮阔的临刑车队与群情激昂的浩大场面,曾经是何等震撼我们少年人的心灵!那部影片的印象,50多年来我都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今天这部影片展示的画面,应该说更加宏大与壮阔,也更为凄惨,因为是把尼德兰人民受西班牙异教侵略者的残暴统治,跟描绘耶稣受难的情景结合一起构成主线,故事当然有很大的虚拟想象成分,但其折射出当时西班牙外族统治者血腥侵略与蹂躏周边小国的社会现实,这种现实历史的针对性也不容忽视。

影片在艺术上、政治上都极有意义,表达的历史观、生活观达到相当高度
王义钢:影片写欧洲文艺复兴后的黑暗时期,描写得很透彻,所表达的历史观、生活观都达到相当高度。影片拍摄于2011年,说明世界上到今天仍然需要这种电影,无论从艺术上还是政治上来说,它都极有意义。影片拍摄得如此细腻又如此厚重,完全打入了你的内心。片中强调了磨坊与十字架这样两个标志物,所描绘的磨坊风车的旋转与停止以及十字架的制造过程等,都有象征意义。

历史现实与绘画艺术的象征意义
范达明:当那个银行家即画家的赞助人问画家你如何来阻碍统治者的残忍的时候,画家用手一摆,此时旋转的巨大风车慢慢停转,眼前群众场面的动态也戛然而止,顿时如同一幅巨型呆照,影片在此也有象征意义——不仅是政治上的含义,还有绘画与艺术美学上的含义——绘画就是现实的场景切断了时间运行的纯空间存在,由此外界就呈现为绘画的模样了。
金爱武:这部影片展现了残酷的场景,也描绘了大人、小孩真实的生活画面。我特别感谢范老师选择了如此好的电影。

作为天堂、地狱与世俗人间的三大象征
范达明:有巨大风车的磨坊位于高耸的石柱式山头的顶端,代表了天堂。天堂的感觉是通过磨坊内部陈设的木结构转轮之巨大,以及内部环境别异的空旷感来营造的,如展现了沿巨型石壁所架有的木栈道,布局了深邃黑暗中从侧面角度打来的一束强光造成的光影,还有就是独特的音响效果:磨坊主一步步登上木梯阶时由脚步声所带出的巨大回声等等——空旷感就是这样造成的。而十字架(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丁字架”)作为实施血腥死刑的工具,自然是代表了地狱或死亡的:在片中我们除了看到有把几乎裸体的男子活活钉到十字架上之外,还看到有活埋女性异教徒的场面,包括为包裹的尸体缝裹尸布的镜头。此外,我们看到影片还有意描绘了那位画家的家庭,这是个孩子一大堆的家庭,孩子在母亲换衣时偷窥其裸体,孩子们在床间的嬉戏,以及在餐桌上用早餐等等,对于这个家庭及其日常生活的展示,应该是代表了第三方面的象征,即世俗人间的象征。

左面是生命,右面是黑暗与死亡;影片画面有冲击力,艺术思维很深刻
章 勤:感谢范老师带来这些好片子。今天这部片子,画面如同油画。我觉得原作绘画的画面构成,左面是生命,有带绿叶的树,右面是黑暗与死亡十字架。影片的画面有冲击力,艺术思维很深刻,给人以很深感触,当然一些东西也使人压抑。结合当前我们社会存在的情况,这部影片可构成反思。

影吧:一个在文化艺术上交流、享受的场合
唐福蓉:不知道这里的影吧已经开办快五年了。现在发现了,是通过我的朋友王义钢告诉了才知道的。谢谢范老师5年来的坚持。我们老年人很想有这样的可以在文化艺术上交流、享受的场合。希望影吧一直坚持办下去。
何 吉:范老师费尽心血。现在能保有这样一块阵地真不容易。

在这里看电影,让我学会了对电影和美的欣赏
蔡 玲:原作就是一幅油画,影片色彩也像油画一样非常丰富,我非常喜欢。电影场景和画的完美结合,让我看到了也了解了耶稣的诞生和受难。西方当时非常黑暗,这超过了东方,但他们后来文明的进化却比东方快。我前不久去伦敦很有感受,当你站在街头如果需要寻求帮助时,就会有人来热情帮助。在这里看电影,让我学会了对电影和对美的欣赏。范老师建立的这个影吧平台很好。
范达明:在我们这里,在看了影片回去之后还能写成影评,并且发到豆瓣上我们影吧活动的论坛上的,除了小牛之外,就是蔡玲了。蔡玲还为座谈会多次做了现场记录。不过前一次的记录实在太简略,缺漏太多,我实在没办法做整理来完成一篇纪要。我后来喜欢让小黄来做记录,还有孙凤凤。小黄记录得更详细些,个别字一下子写不下来她就用汉语拼音。但她也常常有事来不了。所以今天就由王犀灵大姐来操刀了。
赵一宁:对于人的思想的提高,通过艺术欣赏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同时在考虑:有关思想的启蒙问题、信仰问题,何时在我们国家也会建立起满足人们人心需求的有效机制来。
马惠洁:我很喜欢看今天这种类型的电影,而且有聚会在一起的讨论论坛。今天有这个机会到这里来,是第一次,我很高兴。

喜欢《一次别离》这样的影片,喜欢这里的影片,关注央视播出的艺术影片
朱 卉:我虽然是刚来的,但对于这里早已关注。此前我在“突围”看影片,听说它要散伙了,我就转到范老师这里来(范达明插;“突围”即使不散,也仍希望你能来这里)。我不喜欢那些所谓的好莱坞大片,我不要看这些影片;而喜欢《一次别离》那样的现实题材的影片。这里放映的影片也很喜欢。当然,今天这部影片,主要是根据一幅绘画作品展开的,我不觉得可以说很多。我对于中央电视台6频道在夜晚播出的艺术影片也是很关注的。
范达明:央视6频道一直有“佳片有约”这档节目,既有影片播出,还有专家评论。近来在每星期一晚上,还开设了“艺术影院”栏目。我注意到该栏目遴选的不少片子,都曾经是我们影吧也安排放映过的。

这部影片美丽之极,艺术的回味无穷,极有欣赏价值
王犀灵:这部影片从开始到结尾的所有场景都是一幅16世纪荷兰即尼德兰的油画,美丽之极。它细腻地描述了当地社会各色人等的生活画面。在恬静、优美的情景中,西班牙占领者却血腥地以反对异教徒的名义屠杀人民。一种强烈的对比在静穆中进行,艺术的回味无穷,极有欣赏价值。

导演珍视历史,珍视艺术,珍视世界文化遗产,拍摄本片是为了向勃鲁盖尔致敬
范达明:今天是2014年影吧活动最后一次。昨天一早我还专门为一些留有手机号码的影友追加发送了短讯。短讯说:“12月27日上午9:00杭州恒庐艺术影吧献映波兰影片《磨坊与十字架》展现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名作的宏大场景,小众免费放映,沙龙精英聚谈,仅此一次,不可错过。学术主持范达明盛邀。”刚才9点27分,接到我们曾经的记录员彭婉寅的短讯:“范老师,我这次还是不能及时到了,我车双号今限号,打车到现在打不上,因为离这里很远,我看时间来不了了,非常遗憾,感谢您邀请!”我读了这个短信很感动,她住在滨江,来这里一趟确实很不容易。我还收到其他朋友请假的回复,说明无论来的还是没有来的,大家都是心系影吧的。今天这样一部很专业化的艺术影片仍然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好评,也让我很欣慰,在座者中都有很高欣赏水平。导演莱彻•玛祖斯基还比较年轻,他花费了巨大的功夫来展现四五百年前一个异国画家的绘画作品,因为他珍视历史、珍视艺术、珍视世界文化遗产,他在影片花絮的访谈中称自己很卑微,而对画家勃鲁盖尔非常崇拜,他拍摄这部影片就是为了向勃鲁盖尔致敬。无奈屏幕上出现的白色耀斑,近三个月来对于我们欣赏这些世界影坛的佳作确实有干扰。今天完了后我一定再作努力,争取明年也就是下周有新的开始。按照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世界文学名著经典的推崇,我们在2015年第一季度将推出“世界文学名著电影汇展”,奉献给来此活动的朋友们。1月份的简介已经发给了,谢谢大家一直来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今天的赏光!我们明年见!

2015年1月1日整理 1月6日补充

 5 ) 一部像电影的油画册

《磨坊与十字架》巧妙且真实的还原了《受难之路》,这是一部伪装成电影的艺术片,每一帧都犹如一幅油画般,色彩与结构饱和且丰富的。独特的摄影手法简直是精美绝伦,展现了一场了不起的文化复兴之旅。

而现实中,左耳是咕噜咕噜的煲糖水的声音,右耳是面汤滚沸的声音。在艺术与生活之间,我们又何须去介意太多呢?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又不止于艺术。

 6 ) 随笔

这部电影是在讲述一幅油画《受难之路》中的故事和历史。画面很美,很喜欢电影前半部分中关于小镇居民生活的刻画,镜头慢且平缓:磨坊主清晨起床,检查小麦粉质量,木鞋踏在磨坊石塔里的长木梯上,一直往上,往上,到高耸的风车,镇子的土地平旷又荒芜,灰灰的泛着霭霭的冷雾。我好喜欢这样记录性的节奏。关于宗教的故事我没有太看懂,本来这个国家是信奉基督教,但西班牙人侵略之后实行很暴力的统治,残忍处死异教徒的行为违背了基督教原本的教义,所以画家在画中创造出了自己愿望的“救世主”,他的受刑是拯救世人的一部分。故事里有两个女人,一个年轻美丽温柔,一个中年沉重苦痛,她们应当是同一个人,“命运在天空烟火中就已展现,先是绚烂然后逐渐学会顺服”,不顺服的人有些会毁灭,有些沉浸在苦痛的思考里,不断向自己提问。受难而死的年轻人是前者,这位悲伤的母亲是后者。

 短评

五星;简直是神作!任何一点都堪称完美,独特的摄影手法恰到好处的空间感让每一个镜头都带有生命力。电影以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作品《行往受难地》的创作过程为线索,精美绝伦。毫无疑问的可以收入个人十佳。

8分钟前
  • Much
  • 力荐

行住受难地,人在画中活。导演利用电影的形式,重塑一幅画的细节,整部电影构成一幅动态的油画,又美又特别。

10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美则美矣,未尽善矣,美则美矣,而未大矣←完全同意丁一的短评啊~~动态油画这种镜头只有假和做作的感觉

1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形式主义...

16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画面太美了

21分钟前
  • 逝水犹可叹
  • 推荐

2012-258.画中的电影,电影中的画

25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推荐

不是我的菜

27分钟前
  • 千山远
  • 还行

一般的情节~美丽的画面!

31分钟前
  • 还行

这个,谁想写闪回,对弗兰德斯绘画史,对勃鲁盖尔有了解的优先。

36分钟前
  • 微笑迦朵
  • 推荐

很立体

40分钟前
  • 豆豆
  • 还行

还真有幸在威尼斯的教堂中看过,当时就当一部双年展的影像装置满足下好奇心。成为实际的电影对理解力来说容易了通顺了,但也就少了那种现场的交互乐趣。视频装置和实体电影在艺术媒介上甚至语法定义上的差异,也就因此显现。

4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静态画背景与动态情节之间尚有空隙间离,一幅画流动成可随时切换的电影场景;包含很多宗教指涉;联想起《被窃油画的假设》;大银幕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虽然不是特别喜欢,总觉得太刻意和形式感。但是这确实应该是暂时能想到的最好的表现方法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一幅名画的诞生啊!

54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推荐

美则美矣,未尽善矣,美则美矣,而未大矣

5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画面如同油画一般

56分钟前
  • =_=秋叶
  • 还行

服装、美术和摄影精美绝伦,老勃鲁盖尔的名画活了!影片的画面构图由于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空气感,画面的动静处理十分巧妙。导演以上帝的视角还原了名画《行往受难之路》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揭露了西班牙统治者对基督教徒被血腥镇压。本片绝对是今年最精美的电影!★★★★★

6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將勃魯蓋爾作品以動態敘述形式分析,畫面確實很古典很考究,但感覺更像BBC拍的科普節目。

1小时前
  • えす
  • 推荐

类型是惊悚?

1小时前
  • 人造人
  • 还行

看了40来分钟终于战胜不了自己的困意,睡死过去

1小时前
  • 即将注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