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人2017

HD

主演:迈克尔·法斯宾德,丽贝卡·弗格森,詹姆斯·达西,科洛·塞维尼,方·基默,J·K·西蒙斯,杰米·克莱顿,夏洛特·甘斯布,托比·琼斯,大卫·丹席克,索菲亚·海林,雅各布·奥福特布罗,罗南·维博特,安妮·雷德,亚力克·纽曼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雪人2017 剧照 NO.1雪人2017 剧照 NO.2雪人2017 剧照 NO.3雪人2017 剧照 NO.4雪人2017 剧照 NO.5雪人2017 剧照 NO.6雪人2017 剧照 NO.13雪人2017 剧照 NO.14雪人2017 剧照 NO.15雪人2017 剧照 NO.16雪人2017 剧照 NO.17雪人2017 剧照 NO.18雪人2017 剧照 NO.19雪人201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雪人201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雪人》根据挪威作家Jo Nesbo在2007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这部书是他以奥斯陆侦探哈里(Harry Hole)为主角创作的第七本小说。故事主要讲述哈里在调查一位年轻妈妈失踪案件的时候,发现受害人院子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雪人,而且它脖子上还围着这家孩子送给妈妈做圣诞礼物的粉红围巾。由此,哈里挖出了一系列有着相同情况的陈年旧案,一个总爱在落下第一场雪时作案的连环杀人犯浮出了水面……  《雪人》将由环球公司和Working Title公司联合摄制,如果影片反响良好的话,Jo Nesbo的另外六部侦探哈里小说也将有机会登上大银幕。笑枪走火窦娥冤少林英雄之方世玉洪熙官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莲花岛疾速逃生尘世笑谈不屈不挠以青春之名我的巴掌小天使石棉车逝跟踪 跟蹤母性2022死亡笔记:点亮新世界蓝百万2快乐王子回到被爱的每一天水平线灵异之城第一季玉氏南正基真相访谈第一季观世音传奇瘟神系列:破门刺客2武林外史黄海冰版一诺无悔当树枝折断时野火春风斗古城2005制霸擂台梦第一季好胆别走赌豪双马尾女战士超级整蛊霸王2019鹃血啼痕意大利制造2018沥青足球梦玩命贴图利卡多·克维多:明天会更糟回头是远方沉睡谷 第四季我们还是他们

 长篇影评

 1 ) 【电影】18004[1.18]《雪人》

事实证明,固执係需要付出代价嘅。纵使我一早就知道本片係豆瓣被刷出令人大跌眼镜嘅5.1低分,但睇在我关注咗半年嘅份上,加上法鲨、Rebecca Ferguson,以及一众配角,通通都係叫得出名字嘅演员,所以即使係烂片,我都好想睇下佢究竟烂係边。因此,今年以嚟,第三次唔及格嘅观影记录就应运而生了。

鉴于我并唔係原著党,对片头嘅一段奥斯陆风光大片还係几享受嘅,而随住故事铺开,亦确实令我感受到咗一个庞大阴谋嘅气息,但当片长过半,谜团仍在不断增多嘅时候,就令观众隐隐感觉唔妥了。作为悬疑片,故布疑阵冇问题,但谜团层出不穷之余,又相互独立且毫无关联,观众只能被动咁接受信息,而无法主动跟随角色去思考。结果就係,导演係最后嘅十分钟先突然公布答案,紧接住迎嚟最终决战,先开咗一枪,法鲨还未反击,坏人就突然自己掉冰窟死了,呢个结局着实令我瞠目结舌。

本片女主Rebecca又係另一个无厘头嘅存在。先係佢身为警察却经常鲁莽行事就够诡异了,好唔容易搞清楚佢背负住嘅家仇,正期待佢大展拳脚嘅时候,佢就出师未捷身先死,去领便当了!

再係关于情感,我觉得原著应该带有呼唤人们回归家人嘅思想,电影亦确实塑造咗咁样一对母子,但关键係呢对母子同男主嘅关系一直若即若离。屈指可数嘅几次接触并未讲清佢哋同男主间无缘无故嘅羁绊,仿佛就为咗最后一场阴谋而铺垫许久,人物设定奇葩而鸡肋。

所以呢部名为“雪人”嘅电影除咗白茫茫嘅雪,并冇多少令我印象深刻嘅嘢,而且冗长而枯燥嘅叙事还进一步消磨咗观众本就唔多嘅激情。

比较不知所谓嘅电影,真心唔好睇,不推荐,待删除。

 2 ) 为什么又要消费法鲨的肉体?

上两个礼拜看《马戏之王》一直对Rebecca的颜难忘,于是找来《雪人》片段重看,再次叹息这部片本可以成为《漫长的告别》或者《性本恶》那样的风格片,结果想法太多,减法不够,造成风格上既不film noir,剧情上也不紧凑,惊险刺激场面更是太潦草。

以上这些也就算了,但我非常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在这样一部片里再次消费法鲨的肉体。

仔细看看,法鲨在这部片里的人设就是一名酗酒且丧的警察(和《白日焰火》里廖凡角色颇为相似),结果肌肉线条这么结实,臀部明显下了苦功夫练过的好么,如图

虽然是继《鱼缸》以后露得最好看的一次,但明显反人设的场景为什么要加进去?《鱼缸》好歹是女性视角,这里又是怎么回事?

完全不明白是导演的意思还是法鲨自己的意思,只能翻白眼了。

 3 ) 如果我是疯子你会爱我吗? ———浅析扑街《雪人》

其实《雪人》的扑街是有点始料未及的,阿尔弗雷德森执导,尤·奈斯博的原著,大叔扮相的法鲨,美的惊心动魄的瑞贝卡·弗格森,以及风韵犹存的甘斯布;大雪纷飞的奥斯陆,猎奇的杀人案,还有一个被埋藏在冰层下的童年惨剧。可谁能想到这样强大的阵容却带来了这么一部说不上好,甚至有些糟糕的电影。现在这个局面谁能满意呢?

不论其改编的力度(笔者没看过原著),以及被删减的内容,电影的本身其实是有可看性的,但是它的低完成度又导致了电影显得是一个包装精良的廉价水果,其低完成度也降低了电影的完整性。撇去剧情,在一些方面,《雪人》仍然可圈可点,但是硬伤摆在眼前,只能是差强人意。

————阿尔弗雷德森的视觉风格延续————

作为瑞典导演,阿尔弗雷德森的视觉风格是相对偏冷色调的,这一点不论是《生人勿扰》还是《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都有所体现。在表现大环境和渲染氛围的手法上,阿弗同学有点像另一个欧洲导演,也是笔者最喜欢的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基本上都是表现距离感的全景,表现人物和环境关系的近景,以及缓慢的运动镜头来表现环境的基调,还有和氛围相对应地画面色调。这些手法都体现了导演对于一个冰冷冷环境的塑造,刻画出角色和环境的一种疏离感。

先来对比一下在《锅匠》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里冰冷的冬泳和肃杀的大街,阴灰的画面色调体现了冷战阴影对于欧洲社会的笼罩,与GO叔和身边环境冷漠的距离感,即老总已死,地鼠潜伏,圆场危在旦夕。没有过多的对白,只有阿弗慢条斯理的运镜和哀伤的配乐。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紧张和无奈的局势。

同样在《雪人》里,阿弗依然延续这样的视觉风格,也是我觉得电影可看性的所在。到了大雪纷飞的瑞典,画面所选择的视觉基调便是简朴的白色,基本不用其他颜色去填充画面,让雪既成为背景也成为了画面的色彩填充物,首先就确定了一个冰冷冷的环境。用酒瓶和醉宿街头的哈利哈勃来表现了主人公和环境的疏远感,这样对角色的塑造无疑是立体的,也让角色和环境关系更加紧密。

其次就是镜头运动,我非常喜欢法鲨送前女友回家以后在她家窗下的那段横移镜头。构图的上方就是女友家的窗户,可以看到家里的场景;下方就是落寞的哈利哈勃,他和她一起走着,构图的上下同时形成了明显的冷暖色调对比,和两人的境遇也无比贴近。镜头横移,人物不同的表现也刻画了两个人的人物形象,显得意味深长。

但同时也有问题,我很喜欢阿尔弗雷德森和维伦纽瓦这种慢火精炖的风格,这样的方式不断慢条斯理的积攒着故事的张力。但是不难看出,和《锅匠》相比,阿尔弗雷德森其实在玩同样的一套。不论是插叙还是叙事的风格,两部电影都是依赖特色的视觉风格和中期发力后期勒紧的叙事节奏,连插叙的事件都是类似的!庆典和当年那些人的插科打诨。也就是说阿弗同学在延续自己的精华时,没能让他开花结果,更上一层楼。今年他没能带来更多的东西。忽然发觉,这其实何尝不是维伦纽瓦的问题呢?(好歹维伦纽瓦把老雷的那一套文艺的赛博朋克磨成了自己的东西,递上膝盖)

—————如果我是疯子你会爱我吗—————

如果我是疯子你会爱我吗?你会爱我吗?你会爱我吗?

抱歉,不爱!不爱!

据说,本片删掉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章节;具体我不知道,但就目前看来,对于嫌犯的动机解释也尚有不足,而且情感线断断续续,高潮不足,在所有观众把裤子脱下来以后就放完了,而且告诉你,嗯,你把裤子都脱了,就看这个。

额.......

玩儿真的啊!

影片的前半部分其实基本上完成了一个悬疑片该做的,不论是嫌犯的手法刻画,还是套路式的嫌疑人误导法,对于前半部分基本就是探案加上一点点刻意的人物刻画,但是一点点刻意的人物刻画就让电影的节奏很脱节,其实按理说,正常的夹杂在探案过程的人物刻画可以更好的让观众融入主角的视角,但是影片所展示案件调查显得很“慢”,好比之于主角而言,这个案子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进入案件的intro所花的时间太长,让后来的人物刻画显得做作而又拖慢节奏。并且作为侦探片,电影也并没有很好的隐藏他的凶手,还特么让他到法鲨家里蹦迪去了,牛逼。。。。这样的假疯子,不爱,不爱。

其实,这部电影吸引观众的点在预告里就已经昭示无疑,观众希望看到的无非几个点,其一是猎奇杀人案,其二是原著改编,其三是卡司阵容,当然———最重要的还有破解真相时的刺激感。那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做到了多少,杀人案很猎奇,卡司阵容表现得一般,原著改编改挫了。所以我想说的是,由于对于原著改编的依托性太低,浪费了故事本来的价值,加上导演在节奏处理的失误,以及脸谱化,无特点的人物表演;导致了卖相好里子坏的结果;而且在高潮的时候也没能让故事更加出彩,让反派的形象流于表面,高潮大战也结束的莫名其妙,进一步让它成为了一部平庸乃至失败的作品。这样,仅靠导演的个人风格是补救不了的。

这些问题对于《锅匠》来说,有一个本身质量过硬的原著在那里。难道《雪人》没有质量过硬的小说?有啊!那怎么改成这个毛样子了?我母鸡,这个要问环球了。似乎大公司的小说改编都是这个样子。是不是,《黑暗塔》?啊,小丑回魂没喊您,您继续数钱。

所以,明星阵容和猎奇元素就变成了这部低完成度的电影推到眼前的东西,试图挡住电影的丑相。我想现在这个样子无疑对不起所有人,也又一次提醒我们,好的类型电影真的需要一个过硬的故事和准备周期。

我一直觉得电影这个东西是儿媳见婆婆一样的,拍出来了,到底是要见面的,或者干脆直接分手不见婆婆了。但是电影是不是丑儿媳是主创和投资方能决定的。片方足够的耐心和主创绝对的热情可以让一个美儿媳美若天仙,再化上妆,天仙下凡。但急切地紧逼和敷衍的态度下,再高超的化妆技术又怎么能让一个丑儿媳被婆婆认可呢?

2017/12/20

预祝圣诞快乐,不知道会不会下雪,也不知道有没有雪人,有雪人也不知道有没有杀人案。

 4 ) 牛人Jo Nesbø与他的Harry Hole系列

(本文木有一丁点剧透)

欧洲人普遍喜欢读犯罪悬疑小说。记得去年七月正是盛夏,我上司准备去蔚蓝海岸度假,走之前非要我向她推荐一本“最血腥、最刺激”的悬疑小说,好让她在海滩日光浴时作为消遣读物。我当时向她推荐的就是挪威作家Jo Nesbø 的《雪人》。在阳光沙滩椰子树的环境下读一个茫茫冰雪世界里连环杀人犯的故事,在身体酷热难当的时候心里丝丝冒凉气,想来倒是很有意思。

近两年读悬疑小说,有两个作家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因为作品Gone Girl(《消失的爱人》)被大卫芬奇搬上荧幕后以火箭速度爆红的Gillian Flynn,另一个就是作品《雪人》今年十月即将上映,自己本身就是传奇的挪威人Jo Nesbø 。这两人都有着能单纯用文字让人心里发毛的本事,而且两人作品中场景之阴森,人物之阴暗,情节之曲折,总让人不禁揣测作家本身是不是就是和谐社会的潜在威胁。毕竟幸福的作家很难写出伟大的悲剧,能把谋杀写得滴水不漏的作家也不太可能是个喜欢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少年吧 。

作家其人
生活里有的人活着就是映衬大多数人的平庸。这种人长得比你帅,智商比你高,成绩比你好,工作比你强,最惨的是,人还比你有意思得多。这种人通俗来说可被称之为“鸟人”。Jo Nesbø就是这种鸟人的典型代表。

根据百度百科上的信息,Jo Nesbø是挪威史上最畅销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挪威排行榜冠军畅销书。挪威图书馆借阅率排行榜的前二十名有五本是他的作品。

人家体育细胞发达:十七岁时他加入了挪威足球甲级联盟的莫尔德队,并计划着去英国参加热刺队,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后来因为双膝韧带断裂不得不放弃足球梦。

人家脑子好使:服兵役时他第一次知道自律为何物,于是奋起,靠自学复习了高中课程,然后以顶尖的成绩拿到高中毕业证,申请了挪威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毕业以后,他移居奥斯陆从事金融行业。

人家一身艺术细菌:在金融业工作的同时他开始写歌,并和一位爵士乐贝斯手组了一个名叫Di Derre的乐队。两年以后,这个乐团有了唱片合同,第二张专辑在挪威大卖了很多年,演唱会门票几小时内便一售而空。于是Jo Nesbø猝不及防地成了流行乐明星,但是在疯狂赶场的同时还在挪威最大的股票交易所做着全职工作。

人家的人生故事还百转千迴,精彩纷呈: 连轴转吃不消开始怀疑人生时,Jo Nesbø决定给自己放个长假,于是带着笔记本飞往澳洲。从奥斯陆飞往悉尼需要三十个小时,他就利用这三十个小时写出他第一本小说《蝙蝠人》的故事大纲,之后昼夜颠倒地用七个星期写完了Harry Hole系列的第一本,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一言以蔽之,这种人,欠揍,非常欠揍。

(关于作家生平来源于一篇自述http://nesbo.de/files/pdf/jo_nesbo_autorenvita.pdf,有可能是作家本人所写,德语译文,满纸讽刺和自嘲,对Jo Nesbø感兴趣的话值得一读。)



天才?运气?强迫症患者?

如果只看Jo Nesbø的简历,你会觉得这是个天才,天赋异禀,可以底裤外穿,刀枪不入,无所不能,供上神坛。但仔细读他的自述,你会发现,这个人和我们一样,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无休止的自我怀疑和拷问之中。第一本小说《蝙蝠人》大获成功之后,Jo Nesbø开始经常陷入一种懵圈的状态,总觉得成功来得过于轻易,自己良心不安。他在自述中好几次提到,自己以前在金融界的工作工资就高得不合理,小说畅销之后的收入更是高得花都花不掉。

他会仔细看报刊上对自己作品的评论,然后只记住那些为数不多的批评的声音。在写Harry Hole系列的过程中,他逐渐添加了新的叙述方式,加入新的人物,新的故事背景,新的题材,然后焦躁不安地等待评论,之后再循环整个创作过程,如有强迫症般。在看《雪人》的时候,有一段描述Harry Hole破案方式的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我当时就感觉这在某种程度上描述的是Jo Nesbø自己的创作方式:

Harry did not believe in inspiration, divine insight or telepathy. But he did believe in luck. Not the luck you were born with, but the systematic luck you earned through hard work and spinning yourself such a fine-meshed net that at some point chance would play in your hands.

和许多悬疑小说和影视的主角不同,Harry Hole的破案过程不是依靠那一个瞬间的灵机一动、如有神助和豁然开朗,而经常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煎熬。他不相信灵感,不相信直觉。他坚信的是运气。但他相信的不是不劳而获的运气,而是相信在将案情反复捋了千遍万遍,将每个线索都追查到底,将自己折磨到筋疲力尽,直到把自己织成一张没有疏漏的网时,运气和转机终究会无处可逃,撞进自己的手里。

看这一段的时候我想到了口译前撒网般的准备过程。准备专业词汇,补充背景知识,研究演讲人的口音、说话方式,做许许多多看似漫无边际的准备工作,只是希望在那短短几个钟头甚至几分钟里,能够尽可能多地捕捞起你准备过的东西。世上职业千百种,背后的许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将Harry Hole系列与其他很多二流侦探小说区分开的重要一点,就是小说里充满矛盾又不乏魅力的主角Harry Hole。和Jo Nesbø相似,Harry也是看似只依靠天赋和本能,实际上事事都把自己逼到绝境的重度强迫症患者。书中的每一段、每一章中,Harry都在和他戒不掉的瘾作斗争——酒瘾和破案的瘾。他和英俊潇洒、油光水滑的传统侦探形象无关。书中他的形象是粗糙的,甚至粗野的。身高一米九二,身形庞大,因为常年酗酒和失眠总是双眼充血,穿着邋遢,一身烟酒味,常常鼻青脸肿。小说里经常写到,证人都不相信他是警察。《雪人》里一个搬家公司的老板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觉得他和自己手下的搬家工人并无两样。我脑海中的Harry Hole一直是近乎于哈利波特电影里的鲁伯海格那样的形象。因此电影版《雪人》里将由法鲨扮演Harry Hole的消息一出时,我总觉得这是出于市场考虑的决定——法鲨长得太帅,而且气质过于绅士和优雅。但另一方面,这个选角确实也吊足了我对成品效果的好奇心。

Harry Hole人物的矛盾性之一是他表像的粗野暴力与他侦查判断时细致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另一更根本的矛盾性则体现在他一方面是社会秩序和公民安全的守护者,另一方面却是不折不扣的边缘人格。他为破案不惜一切代价,却似乎不是出于道义责任的使命感,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种近乎变态的瘾。更为危险的是,他虽身为警察,但在精神上却似乎与自己追捕的罪犯更相通。这种时刻在对抗自己的阴暗面,游走在黑白边缘上不断努力着靠向白色一边的挣扎,对我来说,让这个人物比所有初心即洁白无瑕的主角更有说服力。

因为我只看过Harry Hole系列的《恶魔之星》The Devil’s Star、《雪人》 和《警察》The Police,三部都是Jo Nesbø加入多视角叙事之后的作品,所以并不能全面地分析他的写作手法。仅仅从我看过的这三本来说,他的悬疑小说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就是多视角多线索同时推进。在看故事的时候,读者要注意每一小节里标注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己去推断每一条故事线在整个案件中的意义。有些段落并不是按照时间线性顺序插入的,目的就是为了到最后营造颠覆的戏剧效果。Jo Nesbø在故事推进过程中埋的线足够编成几十本二流侦探推理小说,这也是他讲故事技巧里我最喜欢的一点。

其二就是烟雾弹的设置。Jo Nesbø会设置很多看起来非常可疑的角色,警方经常抓到个有所隐瞒的嫌疑人就宣告破案,但是只要看看进度条(我看的是电子书),发现书才刚看到一半,就可以猜到作者只是虚晃一枪而已。

其三是最后千丝万缕汇集成一条最终的线索,案件豁然明朗,故事骤然高潮的那种爆炸式的观感。往往这也是到了书中最暴力最紧张的时候,扯断一条胳膊啦、割掉一根手指啦都不是事儿。总的来说,Harry Hole系列小说本身就有很强的电影感,冲突和戏剧感比同样是北欧畅销悬疑小说的千禧年三部曲系列要强得多(可能就是因为情节略显寡淡,这个系列好莱坞只翻拍了一部《龙纹身的女孩》)。我相信只要编剧不扑街,演员稍微给力,剪辑凌厉一些,这个系列的很多部都可以改编成可看性很高的电影。希望这个Snowman票房口碑能表现良好,让以后该系列的其他故事能都被搬上大荧幕。

我随手查了一下,Harry Hole系列小说在国内好像尚未引进,没有中文译本(这里要更正一下,评论里几个朋友提醒我系列里有几本已经出了中译本了) 。所以写了这么多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人有耐性去啃外文原版。看了The Snowman电影版的预告片,估计会很是血腥重口,所以国内上映的几率估计也不大。但是等到网上有电影资源时,大家可以看看,顺便也可欣赏一把法鲨大人的美貌和他久负盛名的欧洲第一腰(忠实原著剧情的话电影里还可以有几次裸体镜头呵呵呵),何乐而不为 。

有兴趣看更多影评剧评、疯言疯语,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 “巨安的马桶文学”

 5 ) [译]雪人 评论

雪人 评论

乔纳森·罗姆尼 2017.10.19

逛电影院和逛餐厅差不多,特别是逛乱花迷人眼的那种:菜单上食材列得越花哨的菜,越没必要品尝。同样,演职员表上名人列得越显眼的那些电影,为保险起见,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执导的《雪人》改编自尤·奈斯博2007年的同名小说。原作是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悬疑惊悚小说,主角为受困扰的警察哈利·霍勒。卡司有迈克尔·法斯宾德、蕾贝卡·弗格森、夏洛特·甘斯布、JK·西蒙斯、方·基默、托比·琼斯还有科洛·塞维尼。编剧为彼特·斯特劳恩霍辛·阿米尼 ,还有索伦·斯外斯特普,即杰出的丹麦剧《谋杀》的制作人。2007年,《谋杀》在广大观众间,打响了“北欧黑色电影”的名声。摄影师为迪昂·比比。制片人包括马丁·斯科塞斯。2位剪辑中,一位是塞尔玛•斯昆梅克。瑞典导演阿尔弗莱德森则指导过技惊四座的吸血鬼艺术-惊悚片《生人勿进》(08),后来又指导了无懈可击的勒·卡雷小说改编作《锅匠,裁缝,士兵,间谍》(11)。艺术指导玛利亚·久科维奇曾为《锅匠》贡献了出色的设计,同样参与本片。

我真想在每个名字后,都写上一个恭敬的感叹号。这样的电影能差到哪里去?答案是:《雪人》大概代表了“名”不副“实”的底线。至于为何这么差,阿尔弗莱德森在采访中解释道:电影还没准备好就开拍了,拍摄时间过短,因此有些关键场景没有拍成。“就像拼一个大拼图,”他说,“有几块不见了,也就拼不出全貌。”

对于我们这些喜欢电影以隐晦为好的人来说,听上去的确挺让人信服。哎,《雪人》的碎片太少了,也太大了、太粗了,还不能完全拼上。不过,从与制作没太大关系的角度来看,电影就很可能扑街。六年前,大卫·芬奇改编斯蒂格·拉森的《龙文身的女孩》,已经像是炒冷饭;戏剧冲突建立在阴郁、恒久不变的话题,还有触目惊心地对女性施暴上,之所以觉得新鲜,还是因为丽思贝丝•莎兰德比她的男同事要强硬、凌厉太多。《雪人》呢,就是个老套的故事,将血淋淋的女性摆在美景上。

奈斯博的书中,奥斯陆的警官哈利·霍勒(法斯宾德)经常因痛苦的工作和破碎的私人生活几近崩溃,不过总是鼓起勇气,接下下一个案子。阿尔弗莱德森的电影版开头,可以看到他跟着一个夜游者走进公交车站。他是典型的电影醉汉:给个手部特写,可以看出他握伏特加酒瓶有一晚上,直到现在,才恰好松手。哈利身处痛苦中这点,电影表现得并不令人信服。他在寒冷的外边至少待了一晚,但是看着不够脏,而且法斯宾德脱下衬衫后,就像《男性健康》里的完美瑞典男性身材。

《雪人》开头就很笨拙。序曲中,男青年看着母亲驾车冲入冰封的湖中,精神深受打击。好——我们估计这孩子是真正的凶手。书里还行,但在电影中,我们总想找谁演长大的小孩。在阿尔弗莱德森的选角,也没什么选的。

你希望在北欧美食中找条红鲱鱼,但是《雪人》凌乱得像奥斯陆海鲜盛宴后的狼藉。科洛·塞维尼饰演据称已死的女人,其实还活着;之后又透露塞维尼在演同卵双胞胎。已发现一位身亡,另一位则摇摇头——此时姐妹只有一个还有头——嘟囔道:“她的灵魂是自由的。”

塞维尼这线能推出这些。电影真是挥霍卡司。安妮·雷德,代表作罗杰·米歇尔执导的《母亲的春天》,在《雪人》中扮演证人,贡献了的一小段表演,堪称全片最佳。托比·琼斯,会意地瞥了几眼。夏洛特·甘斯布,饰霍勒的前妻,四处游荡,低语声如丝绸般。JK·西蒙斯戴着大胡子。

最怪异的角色是形容憔悴的基默,就像纸糊的大卫·约翰森,口音依稀像是北欧版约翰·赫斯顿;他看着就像从《油腻杀手》中走出来的。不过的确有演员值得一看,即大卫·丹席克。他也出演了《锅匠、裁缝》,凭借简·坎皮恩近作《谜湖之巅:中国女孩》中狡猾而浮夸的反派,足以成为新版克劳斯·金斯基,或者是新版丹·德亚。《雪人》中,他出镜的每一秒都很活跃,就像一个穿着太短的裤子,脚趾甲涂上指甲油的妇科大夫和,兼职皮条客。

不过,演员的表演都毫无屈折变化,这种风格也许可以看做“北欧极简主义”风,但是感觉还是麻木。特别是法斯宾德和弗格森,感觉像用挪威语拍戏,后来草草配音了事。在上一部《碟中谍》中,弗格森表现出色,但在《雪人》中无所适从。她饰演的警察卡特琳·布拉特在进行自己的秘密调查时,表现得好像勇敢而独立的莎兰德——直到她称赞过经验更丰富的霍勒以后(“你与传说同行。”)。

不过,后来证明弗格森在电影里是秀黑丝袜的。这就是电影的败笔之一。布拉特以魅力诱惑西蒙斯饰演的有钱人阿维·斯托。他是个好色之徒,穿成这样以吸引他注意吧。无疑,老色鬼就想看这个。但是,电影没有考虑这层心理,因为弗格森在会面前脱掉了丝袜,因此这仅是给观众的福利。

在处理机械设备上,也挺蠢。有个小玩意叫EviSync,可以用来记录证词。它挺管用,但是使用者要带着这个比iPad 还笨重的东西走。凶手用来切割头颅的小设备装在一个干净的盒子里,从磨损痕迹来看,出乎意料地光亮。(可以网上订购的,还是需要订做?不管怎么说,看上去都很贵,因此我们要找一个兜里有不少克朗的人。缩小了嫌犯的范围。)

《雪人》还有一大败笔:片头不幸的母亲由瑞典女性索菲亚·海林饰演。她在《桥》中饰演的自闭女警萨加·诺伦那么出色。《桥》与《谋杀》一道,打响了“北欧黑色”的名声。《雪人》选她演这么个小角色,像是为了向这一出色类型靠拢而做的表面功夫。

奈斯博的小说很厚,情节错综复杂;天晓得怎么有人觉得能把一本书塞进2小时的电影里。也许因此《雪人》列了3个编剧的名字,也许因此剪辑栏写了塞尔玛•斯昆梅克和克莱尔·辛普森:表明紧急抢救工作未能奏效。

《雪人》看上去像个非常立不住脚,有时还很可笑的仿制品,感觉我们在看个戏仿作了——也许是“欧北电影”吧。阿尔弗莱德森在前作《生人勿近》中,加入了独特的瑞典风味,让单调的都市成为吸血鬼作案之地;《谋杀》和《桥》之所以出色,是因为引出了像马尔默、哥本哈根这样城市中的灰暗面。而《雪人》的冬天有种狄更斯笔下的圣诞节的风味。角色不能只是上火车,我们还要听到火车划过茫茫雪原的呼啸声;然而感觉这电影都要听到雪橇竞赛时,一路铃儿响叮当的声音了。全片最好的镜头,是大雪茫茫的片头:不详的维格兰设计雕塑出镜,这是奥斯陆最为古怪的景点。

这部电影也许是北欧黑色电影打入国际市场的最后一口气了:美国翻拍了《谋杀》和《桥》,瑞典人和肯尼斯·布拉纳各自拍了亨宁·曼凯尔的《维兰德》,北欧文化的这一部分,从新颖,到亦步亦趋的模仿,再到乏味的自我戏仿。最后这部分还是由本该做得更好的斯堪的纳维亚导演写下的,真是羞耻。

不过,我还是对这一悬疑类型抱有信心。我们看了丹麦、挪威和瑞典的侦探,一蟹不如一蟹。我还想看看芬兰的警察故事,最好能得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神。沉浸在伏特加的警察,在赫尔辛基一家50年代风格的酒吧,阴郁地盯着点唱机,听着其中传出的探戈曲和山区摇滚。同时,他的狗出门破案。

 6 ) 心疼法鲨,新片又双叒叕扑了

电影改编自挪威作家尤·奈斯博的同名小说。

尤·奈斯博是挪威史上最畅销的作家,没有之一。他有文坛贵公子、乐界摇滚巨星、欧洲罪案天王之称,其18部作品全部登上挪威畅销榜第1名,并且多次将各种图书奖项收入囊中。

《雪人》原著小说是尤·奈斯博以奥斯陆侦探哈里为主角创作的第七本小说。

如果《雪人》反响良好,尤·奈斯博的另外六部关于哈里的小说也将有机会登上大银幕。

但是,这个计划可能落空了。

《雪人》一经上映,就收到如潮差评,烂番茄新鲜度只有8%,均分3.1,

metacritic评分只有23,

3500万美元制作成本仅获得4267万美元票房,票房分账之后根本收不回成本,可以说是口碑、票房双双扑街。

《雪人》的制片人是马丁·斯科塞斯,他执导的《禁闭岛》《愤怒的公牛》《华尔街之狼》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佳作。

《雪人》的导演是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他在2008凭借《生人勿进》扬名立万,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大小小的奖项,2011年执导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也入围了奥斯卡,发挥还算稳定。

而《雪人》的编剧有三位,分别是霍辛·阿米尼、彼特·斯特劳恩、尤·奈斯博。

其中尤·奈斯博是原著作者,而霍辛·阿米尼、彼特·斯特劳恩都曾提名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除此之外,《雪人》的主演法鲨、科洛·塞维尼、J·K·西蒙斯都曾在奥斯卡提名或者获奖。

如此强大的班底,拍出这样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非常意外,也非常遗憾。

电影的问题很多,最直观的一点是太平淡了,愧对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的定位。

法鲨饰演的是一个名叫哈里的侦探,他和前任拉克尔分手后仍然保持联系。

而拉克尔如今和马蒂亚斯生活在一起,他们还有一个孩子奥列格,但奥列格的父亲并非哈里或者马蒂亚斯,他也并不知道亲生父亲是谁。

哈里和搭档卡特琳(丽贝卡·弗格森 饰)

三番两次接到成年女性失踪或死亡的案件,共同特点是案发现场都有一个雪人。哈里和卡特琳发现这是连环杀人案,凶手总是在下雪的时候作案。

诊所的威利森医生有重大嫌疑,因为有两位受害者都是他的病人。后来,哈里在木屋发现了身首异处的威利森,以及多名受害女性的尸体。哈里怀疑威利森是他杀,警局却认定威利森是自杀,并宣布结案。

哈里没有就此罢休,最终发现凶手是他的前任拉克尔的现任马蒂亚斯。

原来,马蒂亚斯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所以他要杀死所有因为出轨而让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女人,或者是因出轨而堕胎的女人。

马蒂亚斯和哈里在冰面上对峙,持有手枪的马蒂亚斯掌握着哈里的生死权,然而他正要开枪的时候,一脚踩破冰面被活活淹死。

电影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支线剧情很多。

比如,9年前有个叫拉夫托(方·基默 饰)的警察在调查这宗案子,最后却在木屋中自杀。

事实上,拉夫托和威利森都是被马蒂亚斯所杀,并且制造了自杀的假象。

电影中还有一个叫阿尔夫(J·K·西蒙斯 饰)的商人,他是犯罪嫌疑人之一。

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故事还是相当复杂的,而以上剧情还仅仅是电影的一部分。

观影的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难看。

作为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类型的电影,

本应该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给观众紧张、刺激的体验。

优秀的悬疑片,可以非常吸引人,让你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分不出心思做其它事情,甚至都不愿意去上洗手间。

而《雪人》是毫无波澜,淡如死水,整部电影过于平淡、枯燥、沉闷,没有高潮迭起,没有一波三折,满满都是尿点,唯一能看的也就是风景了。

如果这是一部文艺片,那么平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悬疑、惊悚、犯罪类型的电影让人感到平淡就非常严重了。

其次,电影无论是剧情、人物、线索、细节都非常多,全部浓缩在110分钟内的结果就是许多铺垫、伏笔都是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刚开始很唬人,后面却没了下文,无法做到前后呼应,导致虎头蛇尾。

比如,凶手多次在作案后堆雪人的行为,并没有被成功打造成一个独特的标志或者图腾。

再比如,哈里收到的恐吓信,以及拉夫托也收到过的类似信件,也是故弄玄虚,虚张声势。

汉尼拔喜欢吃人,小丑作案后会留下一张扑克牌,《V字仇杀队》的V怪客始终戴着一个面具,《电锯惊魂》是戴着面具骑三轮车说“I want to play a game”,《七宗罪》是在案发现场写下受害者的罪行……这些行为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标志,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看完电影三年五年后仍然记忆犹新,这就是成功的案例。

但《雪人》中无论是堆雪人,还是恐吓信,都沦为可有可无的元素,没什么实际意义。

《雪人》的角色太多,篇幅又有限,再加上导演和编剧没有发挥好,导致全片没有哪个角色的形象塑造是足够成功的。每个角色出现几分钟,东一下西一下,完全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哈里被拉克尔甩了,我们可以推测导演想对哈里刻画一个重视工作、忽略家庭的形象,但哈里的行为至始至终都很普通,无非是有那么两次酗酒的经历,况且酗酒之后也没有做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仅仅是露宿街头而已,让人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被抛弃。

导演也想塑造哈里和奥列格的父子情,打造一种奥列格不知道亲生父亲是谁,但哈里对他视如己出的效果。

然而哈里从头到尾就送了奥列格一张音乐会门票,以及看了一次他的球赛。

哈里答应了以父亲的身份,参加奥列格学校组织的父子露营活动,最后也并没有去。

观众设想的电影结尾哈里会心生愧疚,陪伴奥列格参加什么活动作为弥补的桥段也并没有出现。

电影最后完了就完了,仅仅给了一个拉克尔和奥列格幸免于难的镜头,其它的再无交代,就像拉克尔和奥列格这两个人物不重要一样。

拉夫托和阿尔夫的形象塑造更是几乎为零,落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

这两个角色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给人一种“还不如去掉”的感觉;但去掉这两个角色,电影确实会缺少许多线索,导致剧情不够丰满。

作为悬疑片,幕后黑手一定要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并且能让人耳目一新,大呼过瘾。

然而当你知道凶手是马蒂亚斯之后,并不会觉得剧情多么精彩,只会觉得:这是什么鬼?

感觉就是浪费了两小时,得到的是一个很平庸的答案,而马蒂亚斯的作案手法和犯罪动机也非常普通,甚至显得很有槽点。

如果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早就猜到凶手是谁,那就更没有看点了。

他掉进冰湖的结局也着实可笑,观众想看的是《猫鼠游戏》那样警匪之间互相拼智商,而不是警察还没来得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罪犯就已经被自己蠢死了。

法鲨曾经凭借《为奴十二年》和《史蒂夫·乔布斯》分别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主角,足以证明他是实力派演员。

但他近期出演的《刺客信条》《歌声不绝》《雪人》口碑都很差,《异形:契约》口碑不错,但票房也不如预期,导致“异形宇宙”前途堪忧。他最近的电影生涯屡屡受挫,实在是让人心疼。

前面我们说到,《雪人》从制片人,到导演、编剧、演员都是很强大的,最后集体发挥失常,也是所有人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一名演员最可怕的就是重复自己,导致戏路越来越窄,尤其是商业片或超级英雄电影的演员。甚至给人留下固有印象,被贴上类似“万磁王”这样的标签,让人觉得他仅仅是万磁王,忽略了他的其它电影。

如果没有其它优秀作品,意味着一旦不演商业片,或者合同到期了,他就只能去演烂片了。

(这两段并不是在说法鲨,只是用法鲨来打个比方)

这也是为什么加里·奥德曼、马修·麦康纳、克里斯蒂安·贝尔在出演商业片的同时,也不断出演各种电影、各种角色来拓宽戏路,从而良性循环;而布鲁斯·威利斯、尼古拉斯·凯奇演过几次烂片之后,再也接不到好剧本,从而恶性循环。

一直以来,法鲨都想演一些《X战警》之外的其它佳作,证明自己什么都可以演。

结果他最近演了好几部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全都不如《X战警》系列,翻来覆去还是演《X战警》最稳妥。

就像王晶认真拍的电影,票房往往都不高;而他票房高的作品,往往又是烂片,这样的结果使他自己都很迷茫。

冯小刚也愤怒过,甚至还曾多次向观众和市场抱怨,称自己认真拍的电影不好卖,“瞎拍”的却总是能买大钱。

正如网友所说:很多文艺工作者的苦闷就在于,他们最受欢迎的作品,很可能并不是自己想创作的。

《X战警》系列固然口碑、票房都不错,但法鲨明白,他不可能演一辈子的万磁王。

只能祝他早日结束水逆,再出一些《无耻混蛋》《为奴十二年》《史蒂夫·乔布斯》《兄弟连》这样的佳作,证明他不仅仅是万磁王。

 短评

室外景致实在太独特了,非常美。剧情也没有问题啊。减分项就是法斯宾德真的太没有北欧气质了。

7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这不是那本书!!!!这不是!!!!

9分钟前
  • 旧风
  • 还行

被书剧透了的我表示这是什么烂玩意儿?

12分钟前
  • Sid
  • 还行

在电脑里存了很久,一直没看(评价不高)。抛开原著来说,此片还算合格,尤其是整个环境,大雪纷飞,那么厚的积雪,把那种北欧冰冷感烘托的很到位。但是最关键的凶手杀人动机和行为模式讲的非常含糊,比如凶手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哈利霍勒提醒,杀人的真正动机之类的,而这个其实很重要,导演没有讲清楚,很遗憾。另外,萝凯的扮演者太糟糕,没有美感,有点儿老。

17分钟前
  • 申由己
  • 还行

事实证明十集北欧剧的模式不适合被压缩成电影 还是要说法鲨的气质和挪威冬季还是很配的 ps Rebecca在这部里简直可爱到不敢认

19分钟前
  • |
  • 还行

7.1/10 給高分純給面子 女主 弗格森小姐

20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

英国上映第一天跑去看,太虎头蛇尾了,对原著掐头去尾省中间,人物动机阐释不充分,双胞胎姐妹梗太臭,最后掉进湖里什么鬼,全剧根本没有高潮???

22分钟前
  • ZW
  • 较差

人物繁多,凶手易猜,剧力不足,全靠雪凑。编剧想要传达的讯息太多,前面故布疑阵,都是混淆视听的假线索,两条时空的交叉对应剪辑的也不好。导演和摄影又太醉心于雪景,拉长了正常的节奏,以至于最后突然加快步伐,重要线索不断出现,仓促收尾。ps, 方基默的脸似乎也动了。

2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看到最后,我看到同伴脸上写着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24分钟前
  • Tothebirds
  • 还行

前面节奏挺好的,配乐也很棒,到最后……杀人动机???你鲨又露了腰,满足=v= 打酱油的大喜哥可真帅气,大长腿可真好看。

29分钟前
  • sherrychan
  • 还行

北欧的雪景风光一片苍茫,美不胜收,电影虽然剪辑上有点问题,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感觉还是改编成剧,精雕细琢一下更好。

32分钟前
  • Mia
  • 还行

完了

37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导演到底是不是单亲家庭???

42分钟前
  • PROMISE921
  • 推荐

其实比想象的要好上一些,还是有点不尴不尬的。冰天雪地的制造悬念感已经屡见不鲜了,虽然我还是很吃这一套。整个片子整一个低成本电视电影的感觉,关键是叙事实在是太欠了,且结局大boss这么一摔锅对不起片长啊。法鲨再美也挽救不了这电影,强行秀美腰和内裤,没有船戏给个差评…

47分钟前
  • 逢澶Ty
  • 还行

镜头美是美,没啥意思,我法鲨老喜欢拍这种东西...我说心里话,看之前也十分担心会看到无证之罪的原版,然而看完了,发现像的只是皮毛的皮毛,氛围外面的氛围。越想,像的地方越少。放心了。

48分钟前
  • 初尘
  • 还行

鲨腰救不了烂片,心疼全方位好阵容一秒,2049仨小时没感到无聊的连环杀手爱好者我竟觉得这不到两小时十分漫长。斯堪的noir的精髓可不只看着冷,惊悚氛围也不能只靠冰天雪地来营造,不合时宜的闪回会分散观众对悬疑主线的注意力,最可惜的是这个杀手,不够可怕又不够可爱,高潮对峙真是一点快感没有。

52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故事很错综复杂... 电影的改编并没能把事讲清楚...但老戏骨们的表演都很厉害...感觉,需要拍成电视系列剧,才能有足够时间展开。

53分钟前
  • bugz
  • 还行

天,这么烂的电影也是很久都没看过了。凶手去法老师家蹦迪那一幕彻底崩了,哈哈哈

57分钟前
  • 鴍諌🌈
  • 很差

那么好的故事拍成这种鬼样!原著党太生气了

58分钟前
  • 米老梦
  • 较差

没看过原著不觉得有评分那么差。犯人是医生,不知道爸爸是谁就觉得是妈妈的错,复仇心扭曲。法鲨演了个神探嘛。所有雪景都让我心旷神怡。

59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