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鱼

HD中字

主演:韩石圭,沈惠珍,文成根,明桂南,郑镇荣,吴智慧,宋康昊,李文植,郑在咏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鱼 剧照 NO.1绿鱼 剧照 NO.2绿鱼 剧照 NO.3绿鱼 剧照 NO.4绿鱼 剧照 NO.5绿鱼 剧照 NO.6绿鱼 剧照 NO.13绿鱼 剧照 NO.14绿鱼 剧照 NO.15绿鱼 剧照 NO.16绿鱼 剧照 NO.17绿鱼 剧照 NO.18绿鱼 剧照 NO.19绿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绿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刚服完兵役的莫东(韩石圭 饰)坐火车回家的路上认识了美爱(沈惠珍 饰)。不知为何,莫东感觉自己以后的生活都会跟美爱有牵连。回家后的莫东正找工作,他再次遇到了美爱,美爱是在夜总会唱歌的,更是黑帮老大(文成根 饰)的女友。莫东也因为美爱的关系加入了黑社会。  忠心耿耿的莫东对美爱却有一丝丝的好感,而美爱冷酷的外表后面是一颗炽热的心。没想到,他们的组织面临解散,莫东打算付出自己的所有以及心爱的女人,他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暗夜哭声临界2:安魂曲念念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第四季价值南希·德鲁和隐藏的楼梯神行太保戴宗之歃血为盟最爱·你坐着的女人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美国队长3(原声版)穿越时空的古宅桃色杏色樱色玩命巅峰第一季天国凤凰闪点行动第一季魔力之夜恰好遇见你2019神龙赌圣之旗开得胜三个半小时太极旗飘扬中学时代:我们的省实码头风云鬼追人超时空要爱加美拉2雷基欧袭来阴阳师2绝望边缘(粤语)通天古盒血战铜锣湾3神鬼任务2白夜医生想见你2022坚强调职到乐队!第一夫人的保镖榅桲树阳光点金神手绊脚石你是我的姐妹神奇四侠(2015)很抱歉,如果我叫爱情热力四射大楼里只有谋杀第三季金沟情仇记律政英雄特别篇

 长篇影评

 1 ) FIFF21丨DAY1圆桌《绿鱼》:我说“戏拟”,你说“蛤?”

主持人 @鲍勃粥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一天,我是本场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讨论的电影是李沧东导演的《绿鱼》,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作为选片人代表,我觉得《绿鱼》在本届主竞赛强手如云的处子作行列中是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的,抛去李沧东的招牌,电影给人以轻灵婉转悠扬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为处子作的《萌之朱雀》,也符合本选片人心中惊人首作的标准。

场刊嘉宾 @Not Here

《绿鱼》我打了1星,感觉比较无聊,在强者如云的这一届显得很普通,这个故事的动机也很苍白。放眼望去这部作品唯一让我可以勉强挑出的优点大概是叙事给人一种充盈的感觉。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场刊我给《绿鱼》打了2星,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人物的痕迹太重了,以至于整个电影有点失衡,所以我打了两星。

场刊嘉宾 @脏脏豆

《绿鱼》我场刊给的3颗星,这部电影有好几个有趣的桥段和镜头,我特别喜欢那段对警察的戏谑,一场通过「戏拟」的方式来解构一些东西;开头那一段丝巾结的情缘,就会狠偏好这种类似magic一样的相遇方式哇,近似爱情的发生。还有一些事与愿违的遗憾,总之,感觉是充满情绪的电影,最后用男主的天堂视角来收束,感到一阵忧伤呢。

主持人 @鲍勃粥

能稍微解释一下所说的戏拟是哪段,以及是什么意思吗?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就是他们学着警察的方式让警车靠右那段,有一种身份倒置的滑稽感,也许就能产生让人思考社会地位与话语权的关系的效果。

我主要是联想到霍米巴巴的「文化混杂」,指的是一些被殖民国家通过一种「模仿-颠覆」的方式来学习殖民国家,这样边缘就成了中心;电影里卖鸡蛋的哥俩无疑是社会底层,但是面对权威的代表,通过一种无伤害的学习,看似滑稽,但是令人思考背后的权力与话语关系

主持人 @鲍勃粥

那看到大家都有提到动机、人物这些关键词,我们就从叙事或人物塑造上先简单切入,第一个话题是,《绿鱼》作为李沧东的处女作,同样也塑造了类似脑瘫哥哥这样独特的社会边缘形象或“创伤”形象,而这一类型也在李沧东后来的作品中反复出现,譬如《诗》中的失忆老人、《密阳》中的丧子母亲等等。大家对这一形象有什么观点或想法?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好像李曾经是一个专业的写作者吧,细腻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精神都是为什么能成为写作者的最好说明。

场刊嘉宾 @Not Here

残障人士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形象塑造在影视作品中是很重要的,大部分人很少能接触到他们,而影视作品正是了解他们的钥匙。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是,李沧东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社会性的导演。但不同于《诗》或《密阳》中的角色,《绿鱼》中的哥哥是非常生硬地被嵌进了剧本之中。男主回家后见到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代表了一个社会批判的方向,这显然是将人物过度符号化的恶果。而这样的问题在前者之间并未出现。

场刊嘉宾 @Not Here

李沧东多次描写这一类形象,必然是因为对他们有着别样的关注,才会一直提及。但这只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处女作中的使用可能不会太掌握火候。

主持人 @鲍勃粥

那说到社会性方面,《绿鱼》中城市的建设(“新都市”)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无论大家对这一历史事件是否熟悉,都可以简单聊一聊。或者说,城市化这件事情对于像《绿鱼》中描绘的家庭是什么意义?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很喜欢城市中的“废墟”被很好地拍摄了下来。《绿鱼》显然是一部略显怀旧的电影,而我认为承载怀旧的正是有意无意出现在片中被拍摄下来的那些被废弃的楼房。包括男主最后在废弃的楼房前被捅死,以及最后一个镜头的俯瞰,男主家环境的变化以及远景处新涌现的大楼。

场刊嘉宾 @Not Here

我觉得当时看的时候,城市的建设似乎带给了他们希望,但他们心中也没有真的找到希望。

主持人 @鲍勃粥

没错,的确是一种空心的希望。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就像电影的标题《绿鱼》所指,男主在杀人后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追忆童年捕捉绿鱼的快乐时光。绿鱼代表的是一种逝去的、无法被追回的快乐,正如同那些已然废弃的楼房,变更的环境。

场刊嘉宾 @脏脏豆

而且后面的镜头都是阳光灿烂的感觉,当黑帮的时候都比较暗。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恰好男主的身份是一名服完兵役的士兵,本身就具有一种与社会环境脱节的特征,包括他又在电影里时不时地向女主提到,这周围的环境以前不是这样的、这原本有颗树,等等。

场刊嘉宾 @脏脏豆

难怪给人一种老派的感觉,男主也是对爱恋有着传统向往,对以前的生活和快乐都一直流连忘返。

主持人 @鲍勃粥

关于《绿鱼》大家最后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觉得《绿鱼》当然不是一部糟糕的作品,但此时的李沧东或许是因为作家的身份?以及自身带有的社会批判属性?导致他在剧本方面有点太僵硬了,其它还是有真诚的部分的!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觉得《绿鱼》的不确定性是这部电影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即使这个黑帮新人很弱很菜鸡但是你看的时候依然会以希望他能打倒黑帮老大,但是最后肯定事与愿违,李沧东仅仅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弱肉强食的故事,但是非常的令人难以忘怀。

#FIFF21#DAY1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回到捕捉绿鱼的那天

虽是处女作,剧作却出奇的好,每一段情节都有迹可循,丝巾、火机、酒、照片等物品作为标定物串联起整部电影,也将情感注入这些物品,赋予了它们不一样的能指,充当着爱情、友情、情亲、过去等等。

另一个意向来自火车,在《薄荷糖》中是穿越到过去的载具,而《绿鱼》中是将男主从照片中的过去带到现在的载具,而火车所载过来的只是肉体,而心却被留在了过去,留在那个捕捉绿鱼的下午。

以这样残缺的状态强行面对现实,是不适应的,而他也不打算去适应。这样的错位,正如被追着让靠边停车的警车一般荒诞。

片中有一个镜头很值得玩味,在男主感叹变化之快时,镜头由对准男主的客观视角转换成了主观视角,不禁让人疑惑这是谁的视角?这便是那个不愿面对现在的心的视角,他抗拒与身体一同来到现实,便造成了这样的分离。野餐一段也是如此,不愿面对现在充满矛盾的家庭关系,男主旁若无人的开着车转圈,试图将这些冲突屏蔽,说服自己看见的不是真相。如此的格格不入最后也因为自己所相信的“过去”的仗义而丢了性命。

自己心中的美好幻想与残忍现实发生对立、碰撞时,该如何去选择?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一味地逃避终究不能解决问题,但我们真的能做什么吗,抛弃理想又能如何?正如片中始终没能吃到的饭(和哥哥、和老大、和家人),一直等待着下筷子的理由,而促成这顿饭的是那只挣扎过后无处可逃被杀死的鸡,讽刺的是捉住它的是看似最无害的那个人。

由此再去看男主临死前的那个镜头,因痛苦而变形的脸紧贴着挡风玻璃,朝里看着,他要看的不是老大或是那个女人,而是想穿过镜头的玻璃看到镜头外的世界,逃离电影中那个窒息的世界,希望用最后的一点点生命寻找到一丝光亮。

最后似乎真的让他找到了那个乌托邦的世界,那个只存在于相片里的世界,大家也都在他的努力下吃到了那顿一直没吃成的饭。看似美好的田园生活终究还是被远处的城市所裹挟,以放弃生命换来的这短暂美好又能维持几许。

 3 )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尽管也有《薄荷糖》这种严格片断倒叙的结构式影片,但李沧东似乎更应该被划到现实主义导演的范畴。这自然与其题材直面现实,镜头客观写实,影像朴素平实有关。一句话,较之韩国其他作家主义导演,诸如玩结构的洪尚秀,玩镜头的李光模,玩色调的金知云,李沧东貌似是最朴实无华,老老实实讲故事的那个。

作为作家和导演,对于诗和电影的定义,李沧东是这样理解的:“诗到底是什么和电影到底是什么是一样的问题,现在,我在用后者来回答前者。”而在其电影里,完成诗意和现实互相切换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象征和隐喻的运用。

给影片赋予象征,对于一个大师级导演来说,绝对只能算是一个入门话题,但李沧东的隐喻,却多得像是终极话题。他的影片总会重复出现同一种道具或同一类元素,如此不厌其烦,非逼得观众往深远处联想不可。就其前四部影片而言,《绿鱼》《薄荷糖》《绿洲》《密阳》,象征意味仅从片名即可见一斑。此外如火车(车站、地铁)、宗教(牧师、祷告)等元素更是屡试不爽的法宝。而最为其惯用的道具,则大概非镜子莫属。《薄荷糖》里,永浩在酒吧卫生间外对一名在此工作的未成年少女一通居高临下的训斥后,对着镜子中的自己摆了个洋洋自得的痞子手势,却又突然垂头丧气。明明是未泯良心的发现,偏偏用穷凶极恶的方式来表达,极好地诠释了其色厉内荏的纠结挣扎。而《绿洲》里面,恭珠(公主)利用手中镜子反射室内阳光,对晃动的光斑影像想象嬉闹,乐此不疲,而那些光斑,居然幻化成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个极富诗意的画面,显然是导演借此映照脑瘫患者五彩斑斓的内心。《密阳》的结尾,申爱剪发,宗灿捧镜的那幕更是耐人寻味,端镜如捧遗像,持剪好似自刎,半长半短的头发,半密半疏的阳光,镜中头像前后,一人隐去面目,一人背着身躯,极端呈现了光明和黑暗对立,希望和绝望并存的两难境地。

而在《绿鱼》里,退伍回家的莫东在落地镜前自照,他大气地劝阻母亲不要去做保姆,儿子会出去赚钱的。镜中的那个年轻人恰是一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的姿态,偏偏在这张脸的旁边,却挤过来智障大哥那张痴呆作怪,挤眉弄眼的脸。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通过镜中的两张脸已经有了预兆。及至结尾遭到黑道大哥毒手,他挣扎着走到车前,栽倒在挡风玻璃上,而镜前的那张脸,一面怒目圆睁,另一面则因贴紧玻璃而扭曲变形,大口的热气呼出,在车窗上凝成雾气。镜头于此几乎定格,如此触目惊心的写实,分明又透着残酷失真的诗意。而这种“美与残酷的相互转折”(崔卫平语),恰是李沧东反复慨叹的恒久命题。

电影里另一极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还有打火机。仅莫东给别人点烟的镜头,就有三处之多。第一次,莫东从夜总会门外遭遇美爱,后者正被大哥纠缠而故意耍小性子,懵懂的莫东挺身而出,救美不成反遭羞辱,大哥手下“宋康昊”将其打得鼻血直流还掏出香烟借火,强弱对比悬殊之下,莫东也只能乖乖就范。第二次,因为美爱说好话而被大哥安排到停车场做登记的莫东再次和“宋康昊”照面,宋依然以借火为由找乐,因为之前大哥训斥其“年轻人没有骨气”,加之刚刚窥见美爱车内痛哭的刺激,小伙子终于强硬了一把,一棍将“宋康昊”撂翻在地。而第三次,莫东为大哥杀死仇家,然后和大哥在即将拆迁的废墟前见面,黑暗中大哥划了两根火柴,均没有点着香烟,这次是莫东主动将点燃的火机递了上去,黑暗中的火苗微光转瞬,随即摇曳熄灭。不难看出,与香烟连接在一起的打火机在影片里被李沧东赋予了男人式的勇敢、骨气、尊严和血性,但耐人寻味的是,莫东因为这种直率的血性而赢得老大的赏识,却又因为这种盲目的血性而送掉了性命。而从被动到主动的递进延伸,无疑更加深了这种悲剧色彩。

到影片结尾,命运的隐喻则转化成了那只无处可逃的鸡,它被智障大哥逮住,而最终沦为黑道大哥嘴里的美食。所以,莫东的悲剧其实是家人和社会的联合绞杀,它的吊诡之处还在于,其代价换得的竟是此前个人求之而不得的天伦之乐。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惟一还能证明其生命痕迹的,只剩下美爱那几滴无济于事的眼泪。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而我为你保留的记忆还有最后一点真,却只能通过一张小小的相片去追寻了。

 4 ) 《绿鱼》:诗•狂乱

许多人将李沧东的这部处女作与贾樟柯的处女作《小武》进行对比,它们都将镜头对准了底层的边缘人物,一个是黑社会,另一个是小偷,通过他们的爱情、亲情、友情遭遇表现社会的结构性失衡,富有人道主义精神。

《小武》所散发的兴味是孤独、压抑、失语的。

《绿鱼》通过黑帮片的类型融合,使得影片体现了英雄孤悲的现实反讽、声色犬马的都市倾扎,仿佛一首狂乱的现代诗。

相对于李沧东之后的几部作品,《绿鱼》显得有些普通,但完整的情节线索和复杂多义的剧作内涵,使得这部处女作有了不一样的高度。

【人的讲述】

主角莫东是一个勇敢、有担当、有野心、讲道义的人物,开头交代了买鸡蛋艰难维生的兄弟,无力于现实的酒鬼哥哥,出卖色相的妹妹,莫东看到了家庭的困难,希望自己早日挣到钱养家,这成为了莫东进入黑社会的动因之一,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女主美爱对他的吸引。在那样一个人鬼颠倒的城市崛起年代,这样的品质反而成为了致命的缺陷,这正是影片所令人嘘唏之处。我们喜欢浪子回头,更感叹好人蒙冤。

《薄荷糖》中的永金浩服役结束后,当了警察,又加入下海大潮,但最终被时代抛弃。《绿洲》中的洪钟都为哥哥背罪入狱,出狱后对患脑瘫的女主情有独钟。警察、犯罪、病患、死亡、宗教等颇具有戏剧色彩的元素多存在于李沧东的影片当中,但苦难的境遇、真实的人物情感将戏剧的元素无间离地纳入了整体创作中,使影片获得了一定的观赏性。

我想这是李沧东与贾樟柯的最大区别,也与韩国386世代强调优质电影创作、风格化创作的整体氛围有关。

【意象的反复】

在看完李沧东导演的所有作品之后,会发现他的创作有着一个稳定渐进的成熟过程。《绿鱼》所包含的意象、场景、情节、隐喻在往后的作品中也反复呈现,形成了美学上的连贯呼应,清晰而余味绵长。

野餐上的个人狂欢:在家庭聚会一幕戏中,莫东的大哥被媳妇儿阻挠喝酒,一怒之下将她推倒,突然家里的每个人都变得情绪化,只有“喝醉”的大哥独自狂欢,形成一种尴尬的冷场,一种个人与时代背道而驰、集体与个人的无法交流的冷漠感油然而生。

这一场景的运用在《薄荷糖》中的运用尤其经典,那是开头男主角即将寻死的一幕,他失落地穿过野地小溪边狂欢唱歌舞蹈的人群,但人们对他绝望的表情视而不见,荒诞感由此产生,在长达几分钟的反复交代中,空气中的冷漠令人崩溃,男主角跑上火车轨道,对着逆风疾驰的火车大喊要重新来过,镜头转向了他生命的上一个阶段。

绿的元素:电影将绿色作为基本色,不是像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部曲那样大块地使用颜色板来强调自由、平等、博爱的主题,而是犹如黑暗中的一道微光那样时隐时现。唯一一次在台词中出现的“绿鱼”是莫东杀了人之后打电话给大哥提到的,绿鱼是莫东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是他希望将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开小饭店过日子的理想动力,在莫东生命的最后时刻,导演告诉了观众,这样的设置让人想起《公民凯恩》中玫瑰花蕾之于凯恩的意义,一种童年的无忧无虑与成人世界的残酷对比。

同样在《绿洲》中,绿洲只是一副墙壁上挂着的画,是脑瘫女主微弱生命的牵引。绿色是生命色,绿色是大自然,也是人性最初的本色,生向往之,死亦如此,我将这种人性向往之美好与现代的权力暴力形成的反差视作李沧东阐发人性美的动人力量。

权力的诱骗:美爱有时是一个纯真的女孩,有时是一个堕落的傀儡,在面对莫东的纯真,她对这种稀有的人性产生了爱意,但她的爱却仅限于肉体,以及时而的良心愧疚,莫东最终的死到底与美爱是否有关导演没有明确交代,也许是莫东对美爱的拒绝,使她心生恨意将此事告知老大,才导致了莫东的死亡,突如其来的、不明就里的死更突显了命运的不可知。而莫东在黑帮认的大哥不过是一个自私自利,报复心、控制欲极强的权力者,只有莫东才会受他所谓“成功学”、三问理想为何的诱骗。

在《燃烧》中,导演借“燃烧塑料棚”隐喻了上层对下层的压榨与侵蚀,女主申惠美也是一个被上层捕食者通过名媛圈、名牌、豪华旅游俘获的猎物。

《诗》是李沧东六部影片中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也是李沧东晚期创作的一部电影,之后便是2018年上映的《燃烧》,《燃烧》将故事的时代背景前置到更加现代,也体现了导演的探索。

《诗》相对于之前的作品少了很多戏剧性的元素,人物的状态也不再是歇斯底里、压抑的扭曲状态,以一位爱美的老太太为主角,诗、花、安静、平稳的镜头语言配合得恰到好处,另一面是无所事事、伤害少女的孙子,但叙事的重点在于救赎的过程,而是不故事的情节发展,由无处落笔的诗到片末少女到旁白诗,人性在一个无法假释的状态下得到了抽象意义上的假释。

李沧东的文学在电影世界得到了另外一种诠释,质朴的讲述很重要。

 5 ) 末东走向了死亡

三者权力结构里培社长处于最高级。对于培社长来说,处理末东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直接处理掉末东,会消解培社长的自尊和自我形象,同时会使美延的有较大的抗拒心理,所以接纳末东并寻找间接借口处理掉末东是更好的选择,为之后利用末东坑骗开发商、刺杀金杨济等一切扩大自身权力的谋划埋下伏笔。迷茫无知的末东位于权力下阶,与培社长之间有较大的信息差,加之末东对理想和美延的追求,心理、情绪、动机无时无刻不被培社长控制着,当他身处这一个权力结构中,他离死亡就不远了,他被培社长杀害是必然的。

 6 ) 他

即将脱下军装 站在返乡的火车车厢边上 迎风飘来的红丝巾遮住了他的脸 那个神秘的女子从此烙在他的脑海里

回到老家 母亲看着电视 无遐搭理他 傻哥哥听不懂他的话, 他每天踌躇满志的照着镜子 现实中吊儿郎当的混着日子

再次遇到那个女子 黑道大哥的情人 女子的妩媚多姿诱惑着他 她在火车上教他接吻 让他意乱情迷 他可以为她头破血流

黑道大哥的心灵鸡汤蛊惑着他 他在酒席中教他要有理想 让他赤胆忠心 他可以为他的新大哥肝脑涂地

"你的理想是什么?" 这是黑道大哥的追问 他也许搞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对那个女子多一份保护 对大哥多一份忠心 还是一家人在一起 有红桥和绿鱼?

90年代的电影 那个年代中韩何其的相似 淳朴贫穷的农村 灯红酒绿的城市 那些怀揣梦想进城捞金的青年 他们得到了什么却又失去了什么 院子里那只四处逃命的鸡 怎么跑也跑不掉被吃的命运。

他是谁? 那个懵懂混世的莫东? 那只院子里被围追堵截的鸡? 那一个个怀揣梦想进城的青年? 那个被城市篡改的农村?

影片末尾,喧闹过去,镜头降下来,重回那张老照片的视角:

远处起来的高楼告诉你时代的车轮继续滚滚前行,个体的忧伤,不过是滚滚红尘中的一粒尘埃。

垂柳依旧在,那人今何在?

 短评

虽然剧情有点脱线,但是李沧东的东西永远那么高级,一方面是每一场戏的情绪铺陈都非常稳健,另一方面是用光的精到。嘴贴在车玻璃上一口一口呼气的镜头设计真是绝了。李东俊的音乐很好听。

6分钟前
  • 小A
  • 推荐

8分,正如短评区里所说的,这电影的剧情很普通啦,但很富有生活气息,偏文艺向的黑帮片?作为97年的老电影要求我也不会放的太高了。厕所中杀人的镜头会不会被《卑劣的街头》借鉴了?这两部电影也有相通之处。

7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推荐

智障的大哥,黑道的大哥,大哥的大哥。憨小弟三燃打火机,智障哥抓住了那只鸡,兄弟们总掏小鸡鸡。自照镜里闪过痴呆的脸,挡风玻璃抵蹭着扭曲的脸,墨镜里的纱巾灰飞烟灭,黑暗中的火苗微光转瞬。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后来我用一张相片留住了记忆留住了最后一点真。

12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越往后越喜欢这个不急不缓、小起小伏的如诗般的故事。老屋与高楼并置,高速的城市化逐渐让我们远离了绿鱼那样的生活,却又因它的不完善,生活并不能稳妥。韩石圭太善良、忠诚、专注,注定了他的追逐只能像片头赶不上列车一样,独自消亡。最怕喜宴变成闹剧,结尾的安宁略微让人缓心。

16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李沧东处女作的首个场景里,女人飘落的纱巾蒙住了男主角的双眼,李作品中常见的迷离感和主体在世界中无处可存的Weltschmerz便这样得以开宗明义地呈现。《绿鱼》主角的悲剧在于在两个“家庭”之间失去了方向感,为了在原生家庭里实现平凡渺小的开餐厅愿望,他被卷入了另一个家庭里,其中的兄弟情谊建立在更赤裸裸的权力关系上。最终两个家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见面,男主角则有如那只被捕杀的鸡,把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却难逃被吃掉兑现的命运。李一出手就展现了纯熟的导演技巧,特别是能在不过度戏剧和风格化的前提下拍出个人气质来。但早期李的重手痕迹非常明显,本片显然是先有的主题架构再进行的人物创作。而其中粘合剂作用的女性角色则非常弱,在剧情逻辑和主题进行两方面都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地位。

19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1.沾湿的红色丝巾蒙住的脸、被刀捅之后倒在挡风玻璃上的脸,开始与结束的呼吸困难;2.黑帮除了我们经常在影视里看到的忠与义,还有冷血的背叛、利用与残酷;3.逃窜的鸡与一家人的热烈欢迎是一组很伤感的对比;4.韩石圭和沈慧珍都演得很好。

2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李沧东控。把一个小混混拍得纯粹真切。在火车上和女主角玩猜瓶子的无聊游戏,理想是和家人一起开一间餐馆。杀人后,惊慌失措,却给哥哥打电话说起了关于钓绿鱼的童年趣事,用一件趣事来缓和和过渡严峻的剧情,还有什么比这处理更让人惊喜的呢?每个诞生在李沧东电影里的边缘人,都是永垂不朽的。

29分钟前
  • 泽帆
  • 力荐

小武。。。这是李沧东风格初成的少年,他是个内容和形式上都重复探讨和实施的导演,只不过越来越稳健。绿洲和薄荷糖是青春的巅峰,密阳是少言寡语却有力道的中年,可到《诗》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无太多惊喜的完美老绅士了。准确而诗意,稳定但陈旧。

32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还行

李沧东是调动情绪的大师。蒙住脸的丝巾,叫嚣警车靠边停,火车上的初吻,杀人后给哥哥打电话时的痛苦掩饰,墨镜里烧成灰烬的丝巾…配合萨克斯曲调,没有出路的悲凉爬上心头。开始和告别,冷漠与利用,结尾的欢乐氛围像一张可怖的大网,令观者窒息。PS观影时总想起贾樟柯的《小武》。

33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推荐

李沧东总是这样.让看完后的观众的心,总是揪的紧紧的.莫东是个傻汉,善良多情又忠诚.可这样的人注定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的.就像肮脏的深海中一尾青色稚嫩的幼鱼般,不能存活下来.

37分钟前
  • joanne
  • 推荐

黑社会。李沧东偏儒,北野武偏法,吴宇森偏侠,贾樟柯偏道。

3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绿鱼指儿时记忆,是人的潜意识中对于美好的定义,是永远回不去的童年往事,在时间的推移中,绿鱼指向人生中所有美好却又实现不了的事情,如静静燃烧的红色爱情,这团火小到只能燃烧自己,注定不能同爱人一起燃烧,绿鱼还指向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未来,李沧东一直在进行着一种如薄荷糖一样回溯的人生。

40分钟前
  • 炯之
  • 推荐

李沧东在看完侯孝贤的电影后,说“他怎么知道我的秘密?”于是就拍了这部处女作。讲的依然是小人物迷失在大时代的生存法则下步步走错的人生,虽然黑帮情节略无趣,但火车、KTV、树枝都成了他日后电影的标志符号,萨克斯配乐有几个瞬间竟然恍惚穿越到了《出租车司机》。 3.5

45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权力关系全部反转:交警怕司机、混子变老大、士兵成手下……经济发展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卷入其中。女性角色虽然是附庸,但这不正是韩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很像黑帮电影,但又完全不是。结尾镜头稍稍抬起,远处就是成排的楼房,里面不知道还有多少血色。

4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节奏慢到看不下去,韩国当过兵的都那么怂,黑帮也那么软,真不知道跆拳道是怎么发展的。

50分钟前
  • 较差

李沧东处女作。冷冽的诗意写实主义初露端倪:长镜头,无画外配乐,含蓄克制的叙事,省略暴力及戏剧性场面。可惜与韩国特定时代社会问题的联系不够紧密,未真正跳出黑帮类型片框架。退伍军人,火车,镜子,野餐,驾车转圈等意象在[薄荷糖][密阳]中复现。多处横摇与甩镜代替剪辑,团圆结尾与杀鸡隐喻。(8.5/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一个好人的死亡解决了所有问题——典型的黑色电影命题。很遗憾,电影没能把普遍的后现代问题准确嵌入韩国的风景之中,但那抹杀不了李沧东所达到的高度。

56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感觉宋康昊的花衬衫简直太浮夸了!某些地方颇有北野武的调调,但是言而总之这个故事蛮普通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做得比较深刻,偶尔会想起杨德昌。酒吧里有个妹子唱歌的180°复合长运动镜头简直帅呆了!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C / 城市化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悲欢,散文般的节奏注定使得情绪的呈现比题旨的挖掘更到位。偶尔有几个镜头太突兀(包括那个旋转镜头),但整体已经把握得十分沉郁稳健。结尾高楼崛起中的家庭世外桃源与突如其来的心碎重逢都仿佛梦境。电话亭里的那段,韩石圭的表演可真是太震撼了。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恍惚间还以为李沧东学着吴宇森或是北野武拍了一部黑帮片,但最有意思的(非主线)其实是男主报完仇想追火车却没追上、让警察靠边却没了下文,像男主这样睚眦必报且处境艰难的小人物贯穿了李沧东之后的每一部电影(《绿洲》中的禁爱、《密阳》中的苦难),他冷眼旁观、如实记录,尖刀永远对准韩国社会。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