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瑟岛之旅

HD中字

主演:马诺斯·卡特拉基斯,梅丽·赫罗诺普卢,迪奥尼西斯·帕帕扬诺普洛斯,多拉·瓦拉那基,朱利奥·布洛吉,米哈利斯·扬纳托斯,瓦斯里斯·查格罗斯,扬尼斯·菲里奥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8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2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3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4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5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6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3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4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5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6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7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8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9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塞瑟岛之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长期流亡苏联的共产党人。在希腊军政府倒台后,于处人生暮年的他终于可以回归故乡。当他以如此矛盾而又暧昧的身份,再回到记忆中熟悉的地方,再面对家人与朋友时,他感觉到了人情的疏离,对未来的盲目,对于祖国低度的认同与漠视。人们企图卸下记忆的承重,却又害怕轻得迷失 方向。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真正失去了国籍。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早安秀神秘的黄玫瑰007:大破量子危机英语全民目击哈里斯夫人去巴黎大车队白宫风云第六季命定之爱长期都市排球女将迷离时空(原版)第四季僵尸战士伦敦杀戮第一季印度连环杀手档案:德里屠夫墨西哥万岁啼笑皆非洞穴客富春山居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背负春天世纪大毁灭国语沉默(2016)湘西诡事2024流人 第二季婚庆协会少女宿舍新奇士家族明天和你铁血骑警赛琳娜第二季恐龙特急克塞号恶魔少爷别吻我第二季咖啡师魔弹战记龙剑道新街坊邻居飞天万能床国语意外空间平凡英雄 2022前女友俱乐部美好冤家黄粱一梦锁龙谷

 长篇影评

 1 ) 追寻自我的落空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在安哲电影里的希腊,从无阳光明媚的碧海蓝天,永远是年久画质里阴云笼罩的冰冷潮湿的破旧街道,时不时还有瓢泼大雨或者雾气弥漫。长镜头,一般是慢速横摇,永远是潮湿寒冷的场景,所有人物定格,都穿着深暗臃肿的风衣,或看天或看镜头,宛如是在扫描一张陈年照片。节奏极其缓慢却非浪漫,如同安东尼奥尼一般的空镜头,配上无尽重复低沉的弦乐,透出无限的压抑。

《塞瑟岛之旅》的主题不及《雾中风景》明确,我猜测是对过往的追忆,与如今现实的格格不入,寻找自我的困难,也有无尽的漂泊。这些通过线索人物的父亲从流亡的海外归来这个故事来呈现,又是父亲,透过这个假象的父亲归来故事,我们再次看到没有见过父亲的安哲罗普洛斯的心结。

依旧是阴雨不断,脏乱破败的街道,低沉的弦乐,迷雾般的场景。影片中有个剧团面试,让每个应征者到台前念“是我”,暗示着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流落异乡数十载归来的人,追寻年轻时在故土留下的踪迹不断落空,而当今的现实却又不能接纳自己。最终他在瓢泼大雨中消失在故乡和异乡、过去和现在两个世界的夹缝中,虽有一辈子的爱人痴心相伴,但寻找自我还是无情的失败了。他不时高喊着“烂苹果”、“我不再相信任何事了”,大概是指自己记忆中或自己所属的那个世界已经糜烂而不得归,而又无法信任这让自己仓皇不安的世界。

《塞瑟岛之旅》也有些有意思的镜头。比如开头的小朋友戏弄哨兵后躲避追捕,一个远景镜头下从远处跑来躲进了一个小门,镜头越过围墙看到,那小朋友竟和整个门一样高,这视觉魔术大概也象征了岁月的魔力。但总体上本片还是相当闷的,颇有点吃不消。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 ) 一步一步 离开荒岛

       我生于岛,年少之祸,海过洋漂,流离失所,他国叶抛,三十年过,岁月渐老,江枫渔火,乡愁如牢,一朝归落,我未忘岛,岛已忘我。
    观安哲的沉默三部曲之《塞瑟岛之旅》有感。

 3 ) 假想中的“父亲归来”

    通常来讲,我们已经默认了安哲电影的“非叙事性”,而《塞瑟岛之旅》却是较少出现的强调“讲故事的方式”的电影,这部片子的形式感很强,采用了套层结构,明确地将想象与现实的边界划分开来。
     影片始于儿子醒来,这位“儿子”名叫亚历山大,是个导演,他在梦中回忆起童年的场景,而现实中,他有个叫“斯皮罗”的儿子,后来我们知道,导演离家多年的父亲也叫“斯皮罗”。
     亚历山大可以理解成安哲的自我指涉,他在创作一部关于父亲的电影,每一个前来应征的演员都说同一句台词“是我。”他在不同的背景之中游走,却在一个咖啡店里,被一个消瘦的卖薰衣草的老人吸引,观众很容易想象到,这也许就是导演心目中“父亲”应该有的样子。导演不出所料地跟随着着老人,从街头到车站,再到码头。当老人消失时,这次盲目的跟踪却引领导演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他在码头接到了自己“归来的父亲”。
     想象中的父亲说出了导演设计好的台词:“是我”。
    
    安哲的用意在此已经十分明显,父亲归来,乃是导演本人由陌生老人的出现,所引发的想象,一个虚幻的父亲化身为一个具象的人,有了物质的依托,想象就可以无障碍地展开。
    下面所有的关于父亲的游历,不过是亚历山大将自己的剧本在头脑中展开的过程。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作为儿子的亚历山大,何以如此不知所措,如此冷漠,因为他不过是个旁观者,一个记录者,记录着一段想象中的旅程。

    假如父亲归来,他将带来什么?他会在故乡寻找到最终的归依吗?这些问题,都在一场回归之旅中,得到了解答。当然,这是儿子亚历山大的解答。
    父亲归来,无法为亲人带来直接的慰藉,因为女儿乌拉还耿耿于他当年的离弃,母亲更无法忽略父亲多年的异地生活中另外建立的家庭,一切现实的裂缝不会因为“归来”而弥合,反而显露出更加狰狞的距离。
    父亲归来,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吗?他期待儿女给他一个拥抱,但拥抱却是要求之后才得到的。当他企图抚摸老妻的手,对方却转身离开时,父亲默默提起自己的手提箱和小提琴,离开了喧闹的老友和家庭聚会,一个人来到街头的旅馆,某个简陋的小房间中。就是在这一刻,回忆也不放过他,他想起来,这个房间自己年轻的时候住过,和当时还很年轻的妻子。
    父亲归来,没有人欢迎他,当年的小村庄里,年轻时的战斗伙伴都成了墓碑,他还能唱《四十个红苹果》,还能用“鸟语”和老友交流,但村庄已经不复是当年的村庄,土地要出卖,村民要搬迁,他必须在归来之后立刻再次离去,当他拒绝这再度被放逐的命运时,他被所有的力量一起围堵。
    父亲归来,也许唯一的慰藉就是老妻的谅解,她无论如何都愿意跟随的忠贞与坚定。
父亲归来,最终等待他的居然是在海上漂泊,在一块一无所有的浮桴之上。

    安哲给想象中父亲安排的结局太悲观了,太灰色了,也许,父亲的境遇只是安哲的自况,是心灵漂泊的具象化。片中,导演的儿子和父亲,共用一个名字,也许就是在告诉观者,父亲就是儿子,儿子就是父亲,这漂泊不定的人生属于每一个人。
    “塞瑟岛”其实也是原本并不存在的地方,这虚幻的旅程,既是一个儿子的想象,也是一次悲伤的回归之后,仍然无根的故事。在父亲的游历中,安哲寄予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看法,所有那些理想的失落,那些信念的改变,那不可避免的消逝,那生命最终的孤独和漂泊。全都化为凄风苦雨的最终放逐。
    人生,向何处去呢?
    塞瑟岛,如此悲伤的旅程。

 4 ) 观影日记

开头主角梦到小时的自己在街边玩着捉迷藏,这是导演的记忆。刚出家门走在石板路上还像是儿时的游戏,同样的还有在片场。跟随着像是自己父亲的卖花老人,竟鬼使神差的走到港口,迎接自己真正的父亲。父亲的出场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自从父亲出现,城市的环境就一直是阴雨连连。爷爷和孙子的名字是一样的,代表了导演对父亲的思念。导演的父亲只是重视回忆,对于其他琐事并无所谓,他是为了找回生存的意义。一把火烧掉了小木屋,同时也烧掉了父亲归家的希望,他只能继续漂泊,只能在港口边的浮板上停留,不论是大雨或事狂风。亚历山大就是整部关于父亲影片的观察者、导演,他冷眼观察着剧情的发展,对自己对父亲的犹豫的判断和刻意的疏离,我们已经无法分清现实还是剧本了。

 5 ) 《塞瑟岛之旅》︱革命失败与爱情的终极救赎

《塞瑟岛之旅》︱爱情的终极救赎

贾谬

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于1970年拍摄了长片处女作《重建》,故事素材的母题是古希腊史诗中的“阿伽门农回家”,即男主人公回家之后,被夫人与情夫合谋杀害。随后,1970年代,安哲又拍摄了以希腊近代史为背景的“希腊近代史三部曲”《1936年的岁月》、《流浪艺人》、《猎人》。1984年,安哲拍摄了《塞瑟岛之旅》,与其后的《养蜂人》(1986)、《雾中风景》(1988)合称“沉默三部曲”。

之所以要交待安哲的上述创作履历,是因为《塞瑟岛之旅》和处女作一样也是“回家”的主题,并与“希腊近代史三部曲”在历史背景上一脉相承。要从剧情上看懂本片,还得熟悉一下“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的历史背景:二战时期,1941年德军占领希腊,国王与政府流亡海外,希腊共产党组建了民族解放阵线和民族人民解放军,在国内开展抵抗运动。1944年,德军撤出希腊,英军登陆,流亡政府返回雅典。希共在国内的政治博弈中犯了妥协的错误,解除了武装。1946年爆发内战。1949年10月,希共在内战中失败,被迫流亡国外,依附美英的希腊大资产阶级掌权。《塞瑟岛之旅》的男主角史派洛就是希共的一名游击队员,内战失败流亡苏联。时隔15年,在希腊当局“内战流亡者遣返委员会”的许可下,回到了家乡。

史派洛的妻子在国内苦守着,他们有三个孩子:儿子亚里山德斯、女儿维拉、另一个出了国的孩子在影片中没出现。三个孩子隐喻了当代 希腊对希共历史的三种态度。

影片的开始是一段寓言式的镜头:亚里山德斯小时候和大兵捉迷藏,小亚里被抓到后,反复吟哦“抓到你了,亚里山德斯……抓倒你了艾利尼……”我们不知道艾利尼是谁,也许是大兵的名字。这组镜头与整片剧情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其传达的情绪:向往、紧张、迷离、摄人心魄、无法摆脱……正是在寓言那段历史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痕迹。

亚里山德斯成年后成为一名导演,他的儿子也叫史派洛(为纪念长辈,以其名字为子孙命名,西方有这样的习惯)可见父亲的影响之深。见到父亲之前,他曾跟踪一个卖薰衣草的老人(长得像父亲),但见到父亲之后,毕竟疏隔太久,相认只是形式上的。后来,警察曾嘲弄他无法证明这个人是他的父亲。他回答,他相信这是他的父亲。亚里山德斯对父亲的态度是渴望、寻证、认同的过程。比重较大的是渴望和寻证,这隐喻着:希共被从政坛上抹去了,但在人们心灵中抹不去,人们寻证着心里的认同。潜在的心理是认同的,但现实太迷离,所以寻证,并渴望寻证的结果是认同。就像普京说过,否认苏联的历史就是没有良知。希共代表着当时的良知。导演一直没有明说,但用镜头一直寻证着。

女儿维拉恰恰相反,在她的心里父亲是不存在的。她痛恨父亲对母亲造成的伤害,反对父亲的回家。当父亲被驱逐到海上,在旧港口的餐厅,她勾搭上一个大兵,跟他溜到楼梯间做爱。被亚里山德斯撞见了后,她对他说,她不再相信任何事物,只有性才能让她感觉自己的存在。她隐喻着价值观全然破灭的那些当代人,希共的意义被取消了,取消者没有建立新的意义,他们却还没有麻木,只能说残忍地活着了,所以有时候感到恐惧,而这时候只有性能给他们慰藉。

另一个孩子出国了,隐喻着对历史的遗忘和放弃。然而,民族的历史和命运,出国了就跟自己无关吗?

在“希腊近代史三部曲”中,重头戏是《流浪艺人》,影片以流浪为主题,思索着希腊乃至欧洲的命运何从。而《塞瑟岛之旅》则以回家为主题,母题同样来自古希腊史诗,讲述了一个奥德修斯的现代寓言。史派洛的回家并不是奥德修斯的英雄归来,而是失败者、流亡者被许可的遣返,他的归来尤其是回到了故乡的村庄,打破了现有的平衡,人们已经接受了当下,愿意出卖土地给资本开发,他的拒绝得罪了同乡、得罪了政府,尤其得罪了资本。他再次被放逐,限期离开希腊的土地。这隐喻着希共的诉求,在当下已经没有存在的空间。

荒诞的是,警方将他送到海上,苏联的邮轮却拒绝接受他上船,他去不了苏联了;但当局已经下达限期离土的命令,他也无法上岸。警方竟然在暴风雨中将他留在一个海面的浮台上。多么荒诞的命运!码头的工会当天正好要为职工组织聚会,他们将舞台搭在室外,向海上的老人致意。曾经为工农劳动者的正义诉求而战斗的史派洛,如今农民在资本的裹挟下极力反对他,工人们沉浸在欢歌笑舞中,只有工人聚会的组织者向他致意。

以上史派洛的遭遇都隐喻着希共的命运。而对史派洛个人而言,在荒诞的命运面前,还有什么救赎?影片最后,他的妻子要求和他在一起,人们把她送到浮台上。在被祖国再次放逐却已无处可去的海面上,在肆虐的海浪和暴风雨中,陪伴革命老人的,只有他年迈的妻子。他们相识在苦难中,那时他是才十几岁的难民,他向她的父亲求助,苦难将他们的命运拴在一起。哪怕他在异国已经有了妻子儿子,他们的命运最终还是拴在了一起。

影片的名字是“塞瑟岛之旅”,塞瑟岛是希腊神话中爱神阿芙洛狄特居游的地方,而影片中“塞瑟岛”指的是什么呢?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天亮了,史派洛解开了缆绳,两个老人相伴着,任凭浮台向大海远处漂去。这浮台就是塞瑟岛吧,因为有相爱的人在一起。而这爱,不是性爱,而是苦难中的共同守望。

既然是塞瑟岛之旅,主题就是爱情了。也许吧,整体的价值消解之后,人类也就只剩下爱情了。影片提供了三种爱情的形式:女儿维拉,她是虚无主义者,她已经不相信任何事物了,她只能在性活动中发觉自己的存在感;儿子亚里山德斯,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她和情人在剧场中做爱,安哲后期的电影也多次表现在剧场中做爱的场景,这是有寓意的,也许比虚无主义者更进一层,虚无主义者已经取消意义了,而亚里们,还想在做爱中寻找意义;而导演认可的意义,是史派洛,他们的爱不是性爱,而是苦难的相互守望。

贾谬/2020年春,北京潮白西岸于酒后

 6 ) 维特琳娜:我要跟他去



史派洛在木制的方形孤岛上漂浮。远远的,塞瑟岛上的人们听到了他拉小提琴的声音,如泣如诉。
“他在做什么?”“看着大海。”“现在呢?”“还在看。”
这位长期在苏俄流亡的老人没有想到,晚年回到故乡,仍然无法摆脱被驱逐的命运。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身份,一位村民他说:“你是个死人,看看报纸吧,你已经被判了4次死刑。”
其实,刚开始我就看到了史派洛内心的惶恐,30年了,他甚至已经忘掉了旧日情人维特琳娜眼睛的颜色。这次重逢,以维特琳娜的一句“你吃饭了吗”开始,却在团圆酒席开场前,被无情地按下了暂停键:老头拎着行李再次离开了家门。任何人都可以指责史派洛:她为了你浪费了一生,你为何还回来呢?
在找个世界上,这位孤独的老人还拥有什么?
或许仅仅是无法被消除的语言,老友才能听得懂的语言。在坟茔重重的山坡上,史派洛熟练地吹起口哨。“那是流氓的黑话吗?”暮色下,一个老头轻轻拍手,另一个老头随着节奏跳起了舞蹈,嘴里哼着那首老情歌:“我最亲爱的,40颗红苹果,包在一条丝巾里……”
舞蹈笨拙,歌声苍老,但令人无比心颤。
我一直没有看清楚,史派洛与维特琳娜的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在那多变的政治时代,个人的爱情与生命都如同蝼蚁,被任意践踏。在影片开始,你可以看到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安排的那个演员试镜的场面,几十个老头走到镜头前说一句:“是我。”冗长的过程之后,没有一个老头被录用。面对镜头,失去了与自己发生关系的环境,每个人都不再是真正的自我。而史派洛的回乡之旅,正是一场寻找自我的旅程。
但靠自己,失去身份的史派洛不能找回自我。一夜之间,家园上的小木屋被大火吞噬,史派洛也再次失踪,几十个警察日夜搜寻无果,最终,老友凭借口哨这门“语言”找到了他。史派洛的心也被寻回,维特琳娜牵着他的手,泪流满面:“你一直没变,当你害怕时,总是独自离开。”冷风中的两人,凝重如同雕塑。
我喜欢《塞瑟岛之旅》的原声音乐,在里面感受那种缓慢的纯净与乡愁。如果你是匆忙的下班后想找一个电影消遣,想寻找飙车、美人与凶杀的刺激,那《塞瑟岛之旅》和它的音乐不适合你。看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就是享受那种慢,这种“慢”以其内在的时间节奏,为你打开不同于匆忙人群的一扇窗。
在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里,漂泊是永远的主题,他用胶片放大了人类内在的最孤独的风景。但,你总能在从里面找到永恒,找到温情,找到令人绝望的希望。就像这位孤零的老人史派洛,即使全世界都在放逐他,仍然有个女人站在他身旁,坚定地说——我要跟他去。
纵然,这意味着再次踏上漂泊的旅程。

 短评

相信每一个带着地球流浪的现代人都能在遥远而壮阔的《塞瑟岛之旅》里找到共鸣。我们对于那些《雾中风景》以及《时间的灰烬》不会感到丝毫的距离和陌生,这便是安哲这部讲述乡愁作品的伟大之处。然而可惜这部虚实交织如梦如幻旅程的终点却是一座永恒漂浮在雨雾中的孤岛,尽管那是(每一个带根的流浪人)无家可归命运最为准确而又诗意的写照,但大气磅礴长镜里的人却永远处于失魂落魄的凝滞状。因此于整个抽掉了情感的真空当中,人与人则永远无法在结尾的小团圆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难怪自诩 “狄俄尼索斯其父亲之子” 的库斯图里卡打心眼儿里瞧不上这个 “自恋、虚伪而又媚俗的”希腊同行/兄弟。

10分钟前
  • Muto
  • 推荐

群山旷野间,白雪皑皑的山坡,望不到疆界的海面上方方的浮板,岿然不倒的老头,蹒跚急切的老太太,拿大自然的壮阔与两个老人比较,就像个人在命运和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15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SIFF# 3. 突然觉得安哲的厉害在于:有本事让一个原本平常得再平常不过的场景突然灵魂出窍一般遁入某种间离的节奏,日常瞬间就变成了寓言。还有那些超现实的段落,却反过来补辍现实。

19分钟前
  • btr
  • 推荐

少小离家老大回,独在故乡为异客;意淫塔二玩牺牲,旧爱变成老太婆

22分钟前
  • 裤甲天下
  • 还行

@小西天。1.斯皮罗不是归乡的奥德修斯,他的历史身份让他成为《猎人》中那具被掘出的不受现代希腊欢迎的游击队员遗体。安哲更多将他视为一个政治隐喻,而非落叶归根的真实老者,我们几乎看不到他身上亲情羁绊的牵扯,也因此观众很难共情他一意孤行的选择。2.做导演的儿子亚历山德斯,或许是安哲悲观疲惫心境的自我投射。面对归来的父亲和他所携带的历史包袱,他无法成为传说中的忒勒马科斯,只一支支吸烟,沉默、犹疑。那朝向塞瑟岛的拍摄之旅,他根本无力踏出一步。3.不接受以反复絮絮的言语交付的烂苹果意象,但还是有点喜欢老夫妇一起被流放,乘桴浮于海漂泊向死亡、虚无或不存在的塞瑟岛的结尾象征。4.饰演斯皮罗的马诺斯·卡特拉基斯明知不断淋雨的艰苦,仍坚持抱病拍摄,并在电影完成之际去世。如电影中斯皮罗的互文,主动选择从容赴死。

23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安公的360°长镜头,黄雨衣,似乎安哲总是在冬天拍戏,雨,雪。城市里夜晚湿淋淋的地面布满灯火的倒影。内景之中的人们都被窗棂和镜框所束缚。这是个关于爱的故事,一整部影片都是为了最后那个镜头。父亲斯派洛所象征的历史伤痛即使归来也要再次被放逐。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安哲让我相信电影可以凌驾于剧本之上,真正地成为独立的艺术。不露痕迹的时空切换,浑然天成的剧情设计,美丽而忧伤的画面。放逐,流浪,漂泊,回归,寻根…越来越能懂安哲了

29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

3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很多场景和《雾中风景》与《永恒与一日》重叠,条纹夹克长靴少年,一盏油灯,大远景颤颤巍巍的老人、竹编筐 浓稠的大雾、掉落地上的橘子、潮湿泥泞的路面、孤零零的枯树、黄色出租车、爬满墙壁的藤蔓、布满石块的坟茔、报纸糊满窗棂的老屋、装满40颗红苹果的丝巾…… 每次看安哲的电影,都会被一种巨大的愁绪所笼罩,挥散不去,仿佛流淌在血液里的毒素,无法清除也无法代谢。那张苍老的面孔里透着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一种不被故乡和亲人接纳的痛楚,一种放逐半生的漂泊无依,一种心灵的磨难,小提琴是唯一的陪伴。家乡的土地即将售卖,山顶的木屋被烧毁,锄头无法挖开脚下的泥土,被这里的记忆也将随风而逝,在白发苍苍的年纪回到故土,一切都如此陌生,一切都面目全非,亲近而又遥远。【HDS压制组-12.2GB高清】

3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父亲归来。安哲希腊冬日的雨,让人想起锡兰电影中港口的风一样凛冽。“令我感到恐惧的是我时常发现我不再相信任何事物,然后我看着自己,它是唯一提醒我我还存在的东西。”与祖国最远的距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6分钟前
  • Eco
  • 推荐

关于乡愁 关于困境 剧情很棒了 而且也很有意境

40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不肯轻易切换镜头,非要等每个画面都被情绪浸透了

44分钟前
  • 朱熠
  • 力荐

搬完家太累,资料馆太热,故事、镜头太冗长,睡过去几次,每次睁眼看到那个一脸憋尿相的渣男老头,就很烦躁。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现在已经接受不了如最后一个镜头般,为了爱愿意陪你流亡的叙事。

45分钟前
  • cr
  • 还行

重看@siff影城;最爱最后一幕远离尘嚣,想起马尔克斯《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重温观影启蒙之一,既美好又感伤;他是有多爱聚会镜头啊,连构图都如此相似,村口分岔路口的大树像极了《亚历山大大帝》。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这算是安哲片子的分水岭。从这部起他的风格大变:长镜头短了,少了,故事性强了,历史背景淡了,人物形象丰满了,音乐起作用了。关于此片我喜欢这样的解读:剧作家的主角偶然看到和父亲相似的老人,便开始假想父亲的回归。也许这是安哲拍给自己的。“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吃饭了吗?”

5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流亡者回到自己的国家,成为不受欢迎的流浪者——重新踏上祖国土地时以水中倒影的形象出现,已经暗示了现实中无处容身只能浮于水中的结局。相比海报上只能与树同立的孤独一幕,结尾相拥而去还是留了一丝安慰。在标志性的黄衣人出现之前,黄色已经不断在城市各个场景集中出现——出租车、地铁、墙砖、墙皮、灯光——以前不懂倏忽而来转瞬即去无言无声没有表情的小黄人到底是什么,现在觉得或许就是在历史伤痛中不知何去何从漂泊到哪便是哪的希腊和希腊人。卖薰衣草的流浪老人,和重逢时父亲那句“是我”,到底哪个才是幻象?不管是哪个,我最爱的果然还是尽显安哲魔力的那个跟着老人到码头时完成时空变换的镜内蒙太奇。

55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好感人看的很想哭,很有意义的片子

60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他在做什么?”“看着大海。”“现在呢?”“还在看。”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安哲[沉默三部曲]之首,由政治与革命叙述转向个体情感描摹。1.技法古典化:1.33画幅,标头代广角,缩短长镜头,多用移焦与分切。2.原型为[奥德赛归来],与[雾中风景]寻父之旅构成对位。3.无尽雨雾,湿漉漉的街道,乘桴浮于海的老者,放逐于历史与现实的裂隙。4.试镜:这是我!5.黄衣单车手5次入镜。(8.8/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他们没有拥抱,没有眼泪,甚至没有过多的语言,就像面对镜中自己的影子,遥远的问一句,就像他不曾离开。思念颠沛流离在分别的32年中,刚开始是心痛,后来成为了心中的疾病。哪怕回来了,依旧会有乡愁。他们被历史隔离成一座孤岛,他们还有彼此。ps:史上最催泪的开篇啊……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