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计

HD中字

主演:丽尔·达戈沃,沃尔特·扬森,伯恩哈德·格茨克,汉斯·斯腾伯格,卡尔·吕克特,麦克斯·阿德尔伯特,威廉·迪格尔曼,埃里希·帕布斯特,格奥尔格·约翰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三生计 剧照 NO.1三生计 剧照 NO.2三生计 剧照 NO.3三生计 剧照 NO.4三生计 剧照 NO.5三生计 剧照 NO.6三生计 剧照 NO.13三生计 剧照 NO.14三生计 剧照 NO.15三生计 剧照 NO.16三生计 剧照 NO.17三生计 剧照 NO.18三生计 剧照 NO.19三生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三生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死神来到人世,住在一幅没有门户的围墙后面,死去的亡魂穿过围墙去到异界。  一对情侣遇上了死神,男的被他带走,女的哀求死神放过她的情人。死神给了她三次保住爱郎性命的机会,于是她在中世纪威尼斯、古代波斯与幻想的中国经历了三次生离死别……天马行空的画面让《命运》迟了两年才登陆美国,只因大明星道格拉斯·菲滨氏买下此片美国版权,在自己的大片《月宫宝盒》中借用其中精彩特技,等到《月》片映期结束,才安排在美国上映。九河龙蛇铁甲战神(国语版)第九个寡妇终极危情都会好的闪电侠第四季伊普克雷斯档案在远处永远守候着你新世界孙红雷版峡谷深处京武风云滴答屋哈洛与慕德戏精自救攻略夏威夷特勤组第一季传染佩剑将军匿名者 警视厅“键盘杀人”对策室爱情进化论地下赌王正义之路神烦警探第二季铁笼夏娃的秘密猫胆虫威大电影花街传奇醉拳苏乞儿2003梦回搭衣岭元素少年渔岛怒潮我和我的祖国扪心问诊第三季被遗忘的孩子2005爱得其所少数幸运儿复仇之剑蛇蝎美人第一季梅西的世界杯:传奇崛起婆婆的镯子出笼马骝355: 諜影特攻

 长篇影评

 1 ) 比较长的短评

默片真的可爱。演员动作认真得夸张,故事往往也不复杂。

默片真的讲究。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不讲究的默片现在也看不到了,能留这么久的必然有它的经典之处。构图像画、配乐严谨又贴合剧情。这部片子的构图格外讲究,随手一截都是能咂摸很久的经典画面。

最喜欢的一幕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看,看完大概只能觉得是部很可爱也很讲究的片子。可爱的话,有一些影片独特的可爱,比如三段放在异国的剧情,大概导演根本没关系过还原考据,从古中国那一段就能看出来,是典型异域元素的随意拼贴。但这么操作出来就真的很典型、很异域、很古灵精怪、很……猎奇。至于讲究就是普通大师级电影的讲究,剧情紧凑构图精美什么的。

但因为是参加的观影活动,大家一起聊了很多。皆是关于爱如死之坚强。

邀请的嘉宾专业是古希腊哲学,他把俄尔普斯的传说和这部电影一起讨论。都是向死亡索回自己的爱情,俄尔普斯和在三次轮回中的女主角,都是不曾用爱战胜死亡的。但俄尔普斯的故事,是哲学性的、寓言性,那个鬼使神差的回眸堪称经典,它几乎包含了爱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可能,在面对死亡时,对爱人的不舍、担忧、甚至是怀疑。而电影女主的故事则比较具体,它有发展和变化的脉络,在波斯、女孩只想着把爱人藏起来、在威尼斯的时候,她就已经在为爱杀人了、在中国她抢走了魔杖,把别人变成仙人掌,变成猪,还放火烧追兵,最后她甚至满村子乱跑,想索要其他人的命来换爱人的命。

俄尔普斯是一个悲剧,并没有超越。《三生计》里则给出了爱如死之坚强的另一种可能。爱和死亡并非敌对关系。相比三生计,更喜欢疲倦的死亡这个译名,连死神本身都厌倦了因为顺从上帝(天道)遭致的愤恨。死亡沉默,但并非无情,也不是不可战胜。

很好的片子,期待下周的观影。

 2 ) 《三生计》:连死神也厌倦了死亡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832.html

死亡是生命之终结,死亡也是爱情之终结?死亡无法体验,爱着的生者只能悲伤?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永无止境也永无答案的问题,因为当人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没有走向死亡的生者,但是1921年的弗里茨·朗却用一种影像的方式,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就像片名一样,不管是“命运”还是被翻译成“三生计”指向的都是生者,而“疲倦的死亡”指向的却是那个死神——当死神也厌倦了死亡,是不是对于生者世界的一个隐喻:我们活着,是应该热爱还是厌倦?

死神厌倦死亡,是因为他见证了太多人的死亡,而他在其中,不是剥夺了生者活着权利的一种存在,而是看见了死者进入了他的世界。在死神来到这个小镇的时候,人们把它叫做“陌生人”,但是这个陌生人却很眼熟,但大家都没有见过他,因为死亡对于大家来说都曾见过,但是都没有亲历过,这种眼熟却没见过的状态正是生者对于死亡的态度。死神来到这个小镇并在议会拥有的那块土地旁边买下了一块地,他告诉他们的是自己经历了太久,希望能够在这里休息一下,而这也是他厌倦死亡的一个原因:见证了太多人的死亡,死亡已经毫无新意,这是一条自然规律,不仅对于生者来说,不可阻挡,对于死神来说,也没有悬念,所以眼熟的陌生人、议会旁边的土地,目睹了太多想要休息,都像是死神在死亡世界里的一种无奈。

而对于生者来说,死神的无奈也是现实的一种折射,虽然生与死是被隔离的,死神在那块土地上建立了高大的墙,而且不留一个门,这便是生与死永远无法相通的存在,“只有我知道如何打开这扇门。”但是在死亡不可阻挡且自然地发生时,一个女人却成为了闯入者,也成为了洞悉死亡真正秘密的人。她和男人是情侣,他们在这个小镇上歌唱“永恒的爱”,这种爱打破了这个小镇的秩序,“过去在山谷中的一个小村,仿佛在梦中,时间不曾流淌。”正是这种缺乏爱的存在,当情侣们唱起永恒的爱,对于小镇上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改变。而他们改变的不只是生者的存在状态,也改变了死神对于死亡的态度。

男人因为阳寿已尽,和女人刚在小镇的“金色独角兽”酒馆喝下了交杯酒,男人就不见了,当女人找寻他的时候,店里的人说他刚和陌生人离开。和死神同行,自然是走向了死亡,但是这个在桌子上眼见了酒杯变沙漏的女人已尽感觉到了死亡的逼近,但是因为和男人之间永恒的爱,所以她四处寻找,后来在那堵高墙前看到了夜晚汇聚而来进入墙内的游魂,但即使她看见了自己的男人,但是伸出手还是无法抓住。这是生与死的第一层隔阂,如果女人放弃了对于男人的再一次寻找,就意味着她的心中也没有了所谓永恒的爱,她就是带着这一种爱要从死神那里把爱人带回来。于是她喝下了药剂师给她的药,在恍惚中进入了死亡世界,而当她看到死神,跪下来要求死神把爱人还给她。死神说:“我没有召唤你。”女人却引用了她刚看到《雅歌》里的一句话:“爱情如死亡之坚强。”也就是说,她相信爱情是一种坚强的品格,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能将自己的爱人带到生的世界。

但是死神领她进去,让她看见那里燃烧着的蜡烛,这些蜡烛长短不一,分别代表着每一个还活着的人,正如蜡烛最后必定要熄灭,人的死亡也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对于相信“爱如死亡之坚强”的女人,死神还是给了她机会,他指着快要熄灭的三支蜡烛说:“那是三个即将走向死亡的人,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它们熄灭,那么你就能带走你的爱人。”这是死神和女人打的赌,在死神看来,死亡不可避免也无法阻挡,而女人相信爱可以解救死亡,于是关于生与死的隔阂进入到第二层:女人分别进入到火烛所代表的故事里成为其中的一个生者,也感受到了死亡带来的悲伤和痛苦。

三个故事其实都和女人所说的爱有关,他们发生在古代的波斯、威尼斯和中国,不同的故事里,男人和女人都相爱着,但是和自己现实里“永恒的爱”不同,故事里的每一对情侣都陷入了爱情的死亡中。在古代波斯,女人苏贝蒂是哈里发的妹妹,而她爱着的男人却是一个被称作异教徒的人,在圣殿里男人装扮成他们的模样想要接近苏贝蒂,苏贝蒂让他赶快离开,最后有人发现了他,于是因为亵渎了圣殿,于是哈里发下令对他进行追捕,而苏贝蒂为了救他,让自己的女仆苏莎给他传递信息,让他晚上通过秘密通道来宫里,苏贝蒂会将他藏起来,但是这个计划还是被哈里发知道了,当男人进入宫殿,便被抓获,于是哈里发带着妹妹苏贝蒂目睹了在花园里的“活埋处罚”,当看到自己的爱人被埋在土里,她只能抱着他的头哭泣。

和古代波斯的故事一样,第二个火烛的故事也是关于爱,以及爱无法拯救死亡的悲剧,蒙娜爱着低微的乔瓦,而领主吉奥拉摩却要娶她为妻,于是蒙娜写了两封信,一封信是让吉奥拉摩晚上去她那里,她已经叫好了摩尔人,准备好了沾着毒药的剑,准备当他出现时暗中杀了他,而另一封信是给乔万的,等杀了吉奥拉摩之后两个人远走高飞。两封信被吉奥拉摩发现,于是他偷偷更换了信件,让乔万收到信之后去赴约,乔万来到了蒙娜那里,在戴着面罩比剑的时候藏在暗处的摩尔人用那把毒剑杀死了乔万,当乔万痛苦倒地时莫娜才知道自己心爱的人死在自己的剑下;而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中国,皇帝想要魔法师在自己生日时表演魔法,魔法师带着自己的女弟子和男弟子来到了皇宫,在变出了军队、神马之后,皇帝却想要那个女弟子窕,而女弟子却爱着同门师兄良,于是为了逃脱皇帝的纠缠,她拿走了魔法师的魔法棒,和良一起逃离了宫殿,在化解了一次次追捕之后,魔法棒越来越小,最后一次机会窕将自己变成了女佛像,将良变成了一头老虎,但是骑着神马的士兵射出了箭将化身为老虎的良射死,而一旁的窕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死去,眼泪从佛像的眼睛里流了下来。

三个发生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不同信仰里的故事,都以爱情被毁灭男人死去的方式结束,而进入故事中的女人在成为苏贝蒂、蒙娜和窕之后,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爱着的男人死去,当死亡一样成为无法抗拒的命运,爱情到底在哪里?三个故事结束了,三支火烛也熄灭了,女人和死神打的赌当然也以女人的失败而告终,死神劝她说:“回到人间去吧,好好活着。”也许活着才是对于死者最好的态度,也许活着才是一种对死者真正的爱。但是这个第二层次被隔绝的经历,也没有让女人放弃,于是死神给了她最后的机会,那就是用别人的命换取自己的命,在一个小时之内,如果得不到自动放弃死亡的人,那么她还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女人回到人间,到处寻求厌倦了生命的人,但是那些口口声声说活着太辛苦太没有意义的人,谁也不肯将自己的命作为交换,无论是苍老的药剂师,还是贫穷的乞丐,或者是医院里那些老人,他们说的一句话是:“我一天 、一小时 、一口气都不会给你!”

正当死神给女人的时间走向终点的时候,小镇上发生了一场火灾,大家都去救活,当“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时候,她忽然大喊:“我的孩子。”而听到这句呼喊的女人才想起死神曾经说过:“另一个生命还没有断气。”似乎是给了她一个暗示,于是女人冲进了火场,救出了孩子,但是起初她救孩子是为了换取生命,到那时即将交给死神换取自己爱人的时候,女人却拒绝了,她把孩子从窗口送了下去,孩子得救了,而她也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在生与死的隔绝里,她永远无法再见自己心爱的人,于是她对死神说:“我无法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胜利者,把我也带走吧。”

但是在这时候死神却说:“我会把你带到你爱的人那里。”女人看见躺着的男人,她扑上去,像被死神带向了死亡一样,但是在死去的同时,另一个男人和女人却起身,他们和死神一起走了出去,而当最后死神消失,两个人走在了一起。他们死了,却在一起,这最后的场景无疑解答了关于生与死,关于生命和爱最后的问题:男人死了,女人死了,他们在死亡中相见,但是死亡却不再是没有爱的死亡,当两个人最终在一起,他们以死亡的方式爱着。依然是“永恒之爱”,但是这种爱却超越了生死,超越了肉体,而成为一种灵魂之爱,也正是灵魂之爱成为永恒之爱,所以不仅对于男女来说,对于死神来说,也是对于死亡的最终极的理解。

或者说,这种超越肉体的爱,也打破了死神对于死亡的厌倦,他像是第一次发现了爱的真谛——从最初筑起神秘之墙,到三个轮回故事里的悲剧,以及火灾中孩子命悬一线的现实,一切都发生肉体世界里,所以面临死亡的人无法逃离,目睹死亡的人无法解救,在一个生与死的二元对立中,这些悲剧在权力、制度、宗教的控制下发生。正因为爱被这些东西所阻挠,所以死亡从来都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看见了太多死亡的死神也对死亡厌倦了。这种死亡观其实真正反映的是人世间的悲剧现实,死神为什么对死亡厌倦,他说了一句话:“这是一个诅咒,我已经厌倦了人间的疾苦,也厌倦了因服从上帝而招来的憎恶。”这里很明确折射出死亡的真正的悲剧性,那就是充满人间的疾苦,是缺乏了灵魂意义的爱,才使得死亡变得冰冷,也使得活着变得可怜。

现实的这种疾苦,正是对于信仰的漠视:为什么议会会拥有那么大一块土地?为什么在金色独角兽酒吧里的都是大官贵族?镇长在大口喝酒,牧师在大口吃肉,还有医生、公证人,他们都在没有灵魂的世界里活着,所以在这个镇里,敲钟声总是劝他们不要喝酒,劝他们早点回家,“否则恶魔会上身。”当女人和男人唱着永恒的歌进入到镇里,当女人以最后以自我牺牲解救了生命,当最后的爱超越了肉体而成为灵魂的颂歌,这种爱才是人类应有的普遍之爱,就像阐释了这种爱的女人,在轮回的故事里她是苏贝蒂是莫娜是窕,但是在发现了永恒之爱的现实里,她永远是无名者,她是每个人,是人类的某一个个体,所以,死神才说:“只有主动交出自己生命的人才能重获新生。”而这也是生命的意义,爱的价值,于是最后午夜12点钟声敲响,那个敲钟人发出了如上帝一样的神谕:“以后再也不会有任何的邪恶,能侵蚀你们的灵魂。”

 3 ) 三生计

3.31看了弗朗茨·朗的《三生计》(又名《疲倦的死亡》)这是一部早期表现主义电影,放在20年代相当前卫和有趣。
这部电影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轩辕剑三[笑cry]女主角为了从死神手中拯救阳寿将尽的男友,要守护三束烛光,至少要保证其中一束不灭。而每束烛光都象征着一个世界,分别是阿拉伯、欧洲以及中国…
阿拉伯的故事中女主生活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哥哥好像很有势力…但是他们不能容忍异教徒的存在,男友因为是外国来的异教徒而被追杀。女主虽想暗中庇护他然而不幸被发现,最后男友被活埋。
欧洲故事中,女主被迫嫁给一个凶暴且讨厌的男人(似乎是个王?)而男友则是个小小的护卫(骑士?)两人身份差异悬殊。最后进行决斗时女主本想用毒刃杀害男人没想到反被男人暗算,自己亲手杀死了男友。
中国部分在中国人看来真是挺无语的…充满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人物形象基本照搬满清的辫子头、士兵都是清兵的形象,然而衣服十分诡异…像是女主的衣服一大堆破布条肯定不是清朝的衣服…室内布局也不对,清朝时的中国人哪还席地而坐跪着啊…而且皇帝十个指头全都带着巨长的护甲套!一瞬间穿越到鬼妈妈和剪刀手爱德华…太TM吓人和恶心了好吗!哪有皇帝带护甲套的啊啊啊!仙人手里的玉如意原来在外国人眼里就是魔法棒啊[笑cry]反正皇帝想要女主女主死也不从最后男友还是被刮了…
最后死神给女主最后一个拯救男友的机会,以一条阳寿未尽的命换男友的命,女主在吓跑了一堆人后发生了火灾。一个婴儿被困在火海中,急了眼的女主冲进火海抱起婴儿想要献给死神。就在这时她反悔了,保护了婴儿牺牲了自己,最后灵魂与男友相见了。啊,散发出了人性的光辉。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电影中多次出现半透明的幽灵的形象,是采用了叠印(多重曝光)的手法来展现的。虽然手法拙劣但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很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中国以及全世界影片后来都有受此影响。另外音乐着实加分了不少,虽然是20年代的电影但是音乐质量很高很有煽动性。还有一点匠心独具的就是字体的变换,从故事最初的哥特体、阿拉伯式的英文字体、英文标准体到中国书法风格的英文体完全契合剧情的表现方式,特别有心(就是我读着太费劲…好多字母根本认不出来OTZ)。
另外看外国人演中国满满的违和感不过电影早期发展的过程中非白人的演员都没地位根本演不了主角。好像外国人也不是很在乎角色的人种或肤色符不符合角色,但我看着好难受啊OTZ
总体而言是一部质量相当高的早期电影,故事内容新奇有趣。现在看是有些俗套啦,但绝对能吸引人看下去。再加上表现主义傍身,导演特别有想法个人风格明显。

 4 ) 《三生记》——三生三世,情始怨终

感觉这部《三生记》就是对爱情的诅咒,短短几天让这对爱人经历了三世情劫不得善终,最后都被生死强隔在彼岸河两边。即便是九世纪的巴格达,亦或者中世纪的威尼斯,直到清政府的盛世,千年的跨越只为见证生离死别的无奈。经过了无数个撕心裂肺的昼夜,谁还会在乎苟延残喘的美妙。人无法战胜死神,但死神也同样无法战胜爱情。死可以剥夺爱人的权利,却阻止不了他依然被爱的可能。可以说这是默片版的《罗拉快跑》,死神来了,情感至上的女人才是守护神。

看德国的默片就是在欣赏表现主义带来直观的情绪体验,感受象征主义带来的神秘体验,古老的摄影技术让鬼魂出没一如动态的灵异照片。而色彩更是传达着最简单信息,夜幕到来,幽蓝的深色潜藏着一丝危机;火焰扑天时,狂躁的红色似乎要冲出屏幕;如胶似漆的爱人相拥时,淡淡的黄色似乎要将这一瞬凝成永恒。死神不可逾越的高墙正是人类永恒难以破解的谜题,而这道高墙所代表的鸿沟何尝不是三生三世中人类彼此制造的悲剧源泉——宗教信仰、阶级地位、种族身份等等。通天塔建造不成,却加固了相互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死神的疲倦。

感觉片中的死神相当慈悲了,既不能违背上帝的旨意给人永生,又不愿再见人世间的诸多眼泪,于是前前后后总共给了女主四次机会。前三次都是阻止死亡,最后一次是以命换命。女人的善良和忠贞最终让她选择了爱人在另外一个世界重逢,美好的爱情不能战胜自然规律,但任何生命都有质疑和反抗的权利。只是三个故事里女人用尽了智谋却还是敌不过男人们的算计让人有些不服,在软弱和善良的外表下,她们的勇气才是最大的力量。

在第一根蜡烛的火光中,女主角成为哈里发的妹妹,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她的爱人却是异教徒,他们的相爱犯了大忌。哈里发当着妹妹的面活埋了她的爱人。第二根蜡烛的火光中,女主角早早被宗亲指给他人做未婚妻,她的爱人只是未婚夫的手下,试图在狂欢盛典上杀死未婚夫的女人不幸被未婚夫算计错杀了爱人。

第三个故事走的中国风,所以让人格外关注。皇帝要求魔法师在他的寿宴上献礼取乐,魔法师的女弟子献礼,而皇帝看上了这个女人。女人只好带着魔法师的魔杖和爱人逃跑,跑路中被骑着魔马追来的将军发现,女人用魔杖把自己变作了石像,男人变作了老虎,将军顺手射死老虎离去,石像的血泪也挽救不回爱人的生命。

看得出来弗里茨·郎对中国文化理解的不够,辫子头和清服虽然学的有些模样,但魔法师举着玉如意当魔杖是个什么鬼?女主的衣服自带流苏正好可以引领今年秋季女人服饰时尚的潮流,但将军穿着铁制肚兜手持长枪却不蹬风火轮想必是抢不到头条。使用大象出行难道不是缅甸那边的爱好,心机BOY尔康最有发言权。喜欢吐槽的人士可能会被这个德版清朝夜谭风吹乱发型甚至吹掉假发,故三思而后行,它有一百种方法让中国人在本地待不下去。

 5 ) 生命到底是为何?

我看完电影后有很多感触交汇在一起涌入胸口,想抓住什么却隐约都散去了,就随性的写下这些吧,

本来是一对恩爱的人,在酒馆喝了一杯恋人交杯酒就阴阳两隔,也许是与死神同行的代价吧(女主看到桌上死神酒杯变为沙漏应是隐喻)。接着用奢靡阶层人士在酒馆挥霍时间,以谈话交代死神在现世的背景,再以打更人来表现时间的流逝。三段丧失恋人的故事暂不去谈,女主说爱能战胜死亡,可借死神之口,我早已厌倦自己的工作,因为我是不可战胜的,结局虽已重生,但战胜死亡的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女主救出小孩,并未交给死神)。

给我。

死亡本来就是灰暗的事,不断地去收割,毫无波澜,这样的工作有何乐趣可言。但世界没有死亡就如永不落山的太阳,你永远不知道明天的太阳是什么样,和死神的工作有何区别。但有时我们却要在反复的工作中坚定自我,寻找快乐。活着在于可以创造快乐。

很多人口上说说想要死去,但向他们伸出掠夺之手,却又匍匐在地。老人、乞丐都不想结束生命,这是理所当然的,死亡难道困难吗,想要结束的话他们早就选择了。绝大部分人都害怕死亡的,有时想想存在的痕迹在某一刻消失殆尽,会有一种原始的恐惧。但遗忘是让人坚强又让人软弱的东西,我们总在做浪费生命的事。结局既然已知,那就让可控的过程随你心意吧,疫情会结束,明天会更好。

图转自微博

 6 ) 疲倦的死亡——三生记

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第一部观看的影片就是这部《三生记》,选择这部电影的理由之一是因为本片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大师弗里兹朗的代表性作品,同时它也是一部默片,这在我的大银幕观影体验中是不曾有过的。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对相爱的男女在一次旅行中,男主被死神夺走了生命,女主找到死神恳求其复活心爱之人。死神给她在三次生命的消逝中完成救赎的机会,最终女主在献出自己的生命之后才得到爱情的归属。


单从简单的故事梗概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本片主要围绕着“生命”和“爱情”两个主题来讨论。影片着重在叙事结构、画面烘托以及场面调度等几个重要特点中表现了人类对爱情的渴望而对生命的奴役。
导演弗里兹朗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运动中的领军人物。在1920年代早期,他出品一系列的犯罪题材影片,开启了世界电影的新风貌。1930年代,电影进入有声黑白电影后,他也编导了如《M》的精采剧作。之后,他屡屡尝试新的电影剧种,如有机器人剧情首部出现于电影银幕,就是他在1927年的作品《大都会》。战后,他仍持续编导许多作品,并从事电影宣导工作。因其贡献而常与希区柯克、卓别林等人并列于电影百人之列,被认为是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导演之一。


在电影研究中,德国表现主义是指一种特定的电影风格,它于1919至1924年间出现在德国,联系着世界电影史的一个时期,即1920年代的“魏玛德国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之应用于电影,类似于二十世纪早期现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运动,其目的在于要表达人类情感和性爱的力量。“表现主义”一词的意思是“挤出”,触及了可见的人和事物的内在本质;它的主题是反抗、自我分析、疯狂、野蛮原始的性爱。
表现主义是一个具有反资产阶级意图的美学运动,爱德华•蒙克(Edward Munch)和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是其中的先驱人物,蒙克的《呐喊》(The Scream)是表现主义的标志性作品。


事实上,你在网络上搜索“三生记”这个关键词并不能得到有关这部电影的太多信息,原因是因为“三生记”这个名字只是译者根据故事得到的翻译版本,与直译的“疲倦的死亡”并不相同。
在死神安排女主的三次命运中,第一次的生命是发生在九世纪的阿拉伯国家巴格达 ,女主爱上了一位异教徒,而女主的哥哥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家族中,于是就派人杀死男主。


第二次的命运故事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女主不接受被指派的爱情,计划在庆典中杀死未婚夫结果却不幸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心爱之人。


第三次的命运发生在神秘的古代中国。贪婪的皇帝看上了法师手下的女主,想要将美丽的女主据为己有,女主被逼之下带着法杖玉如意和爱人逃跑,而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将军追杀,最后女主将自己变成石像,将男主变成老虎,而将军顺手就猎杀了老虎。



三次拯救生命的机会女主都没有取得成功,央求再三下死神告诉她可以用一次新生生命的消逝换来心爱之人的复活,但女主还是不忍心看着刚出世的婴儿被大火烧死,最终冲入火场将婴儿救出来。
影片的结尾,女主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换得爱人的重生,整个生命更换的过程看似表现了爱情的伟大,但也确实充满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悲凉与无奈。


三段小故事互不相干,却又相辅相成,跨越了不同地域与时间关系,妄想用爱情的力量挽救脆弱的生命,失败的结果让人唏嘘不已;生命被死亡所控制,无论人类多么努力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爱情与生命的主题非常具有普适性,这部在20世纪初的电影即便在今天看来,表达的内容都是完全能够得到共鸣的,采用章节性的大胆的叙事结构也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一种高度风格化的电影类型,热衷于使用明暗对比强烈的布光,并在 1910年代的德国电影中付诸实践,这部分受到了当时丹麦电影用光实践的影响,在本片中你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表现。其风格特征为:倾斜的摄影机拍摄角度,扭曲变形的身体外形,哥特式的奇形怪状和极不协调的场景,用光也高度风格化,使用明暗对比强烈的灯光,形成引人注目的阴影。电影题材也同样是超现实和充满哥特色彩的,主要处理变态行为或非自然的社会,将人物的主观世界、通常是疯狂状态,投射到银幕上。


昏暗的画面、充满压迫的镜头语言还有光怪陆离的布景都让人亲身感受到不可名状的不安。这一切的安排都放大了人们对于死亡的畏惧。故事刚开始的时候,银幕前的观众跟随着影片的女主一起为挽救生命作斗争,我们希望女主可以对抗死亡,坚信爱情的力量完全可以复活心爱的人,但渐渐发现,现实中的我们又那么无力,看着心爱人的被活埋、亲手将爱人杀死以及间接性的夺取爱人的生命,我们也不忍心用他人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私欲。我们慢慢失去了斗志,慢慢得觉得无力,慢慢得我们就自愿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成为了死神手下的奴隶。这样的情感变化正是导演所精心安排的,我们渴望生命、追求爱情,但到最后却发现就连死亡都变得如此的让人疲惫不堪。

 短评

安靜!吵到我看影像了!那個背景配樂真的是嘈,從頭到尾就沒安靜過!!在德國表現主義時期,感覺不是一部那麼表現主義的作品。雖然該片同樣對美術很依賴。如果撇除了我睡著的那前30分鐘,那麼後面還較為能看。20年代佛列茲朗眼中的異國情調與個人幻想力。(但那個皇帝的指甲我是受不了) 但是除去這些,還是看到很想表達人性天生固有的缺陷與愛情和死亡之間的相互矛盾關係。(修復版)

6分钟前
  • 一朵潛水云
  • 较差

看的现场配乐版,是老版的配乐,不是柏林电影节那个for orchestra的…回来搜了一下作曲家,以前是搞芭蕾的,参与过一部根据一系列老肖的音乐片段改编的芭蕾舞剧的音乐汇编和缩谱工作。有个采访问到,你为20年代默片配乐的时候会一边听着那个时代的音乐吗,他港完全不会,我的音乐是为了连接彼时跟现在 @2016-11-14 16:57:03

9分钟前
  • 蒜了
  • 力荐

1921年的默片,也是弗里茨·朗第一部比较受欢迎的电影。讲的是女孩的未婚夫被死神带走,女孩悲痛不已,求死神归还她的挚爱。死神则摆出三盏蜡烛,要女孩证明爱比死亡更强烈。三盏蜡烛分别给了未婚妻三段不同的爱情历险。其中第三个是发生在中国,演员的造型很搞笑。总的来说故事很优美,配乐也不错

14分钟前
  • stknight
  • 力荐

8.0/10。裸看无字幕,看过好装逼。。。朗总能以情节离奇、气氛紧张、技术上的无可挑剔引人入胜,电影以女主角的视角旁观了三个同样被强权所破坏的爱情悲剧(中国那个很天方夜谭)。谁能提供个字幕我改五星!

17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三朵将灭的烛火对应三段悲剧的爱情,德国表现主义下的佛学思想。生命是不断的轮回,轮回是爱的延续,只有爱超出“我”,即爱“生命”(婴儿),才能跳出痛苦的轮回,无法违抗的是宿命,可以改变的是选择。

22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爱如死之坚强。你终将遭遇你的命运。它将爱人带离你的身边,却无法浇灭你心中的爱火。第三个故事太乱入,姑娘下次逃跑的时候可以不骑大象吗~..

2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第一次在HK看电影居然不是一路向西或者低俗喜剧是这种符合jonny说的表现主义文艺片儿~现场有钢琴伴奏哦亲门!!香港赞赞赞赞赞赞!!!

27分钟前
  • MichelleLOU
  • 还行

比105版还要少几分钟 什么个情况?Accompagnement musical par Florent Garcimore “我一看,看見一匹灰色的馬;那騎馬的名叫「死亡」,陰間緊跟著他。” 永远不要试探人情、爱情:“我一天 、一小时 、一口气都不会给你!” 如果要没丢那15块 我就有三十块了

32分钟前
  • Muyan
  • 力荐

看到一半打瞌睡,惊现中国故事。爱情诚可贵,光影恒久远,若要生命故,一天不行,一小时也不行,一口气都不行~

37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上海电影节展映】女孩与死神的约定,得到三次机会,换来三生三世的爱的虚幻旅程,希望保住情郎的性命。爱情无法战胜死亡但能打动死神,主题震撼感人。古代波斯·、中世纪威尼斯与幻想中国三种迥然不同的文明文化得到了展现,连字幕也设计成不同风格。虽中国部分有点雷,但幻术、服装造型等都很有创意

4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女孩为拯救心爱之人上天入地,接受死神严酷考验,满怀爱情的女人永远有着不可低估的能量。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弗里茨朗的这部野心之作无疑影响了今后的大量神作的诞生,表现主义的构图,运用一个生死赌注贯穿于全片,一个故事串联着3个富有异域风情的爱情悲剧,当三盏残烛无情熄灭,观众认为影片就此为止并为宿命感而无奈时,真正的高潮才真正开始并如《浮士德》般震撼收场,浪漫而发人深思

47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布努埃尔:当我看完之后,我心里才真正意识到,我也要当导演拍电影。这部电影感动我的地方倒不是片中的那三段故事,而是故事与故事中的那段插曲,即戴黑帽的那个角色的出现,以及坟场的那场戏。这部电影触动了我最深层的感情,它让我的生命得到净化,并拓宽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视野。

48分钟前
  • 去年槲寄生
  • 推荐

精彩的BGM……那个第三段儿完全就是cult嘛……而那一天,一时,一气的决断更是气势展现

50分钟前
  • wangzhy
  • 推荐

表现主义早期代表作,到不全在于表现主义调度特色的精彩,更多的是关于电影技术、叙事结构以及中心思想。影片直到完成三段不同异域风格的段落后,将生命的意义与爱的伟大以征服死神的方式达成人物弧光的建构。2q

55分钟前
  • 杨小槑
  • 推荐

3 stories about love and death. candle=life. special effect(model, double exposure, etc), back/side lighting. gothic feeling

59分钟前
  • paracelsus
  • 推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jfMA75vNoU/

60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原来朗也有如此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

1小时前
  • 冰山李
  • 还行

杰作,横跨四段国家历史的想象展现女性的自我意志。面对听命于父权统治的死神,女性分别以逃避,暗中设局反抗,借助被父权掌控的法术正面对抗来回击。可惜自我追求之路在男权绝对统治的现实层面被无情打击,女性反抗最终在绝境中以爱情唯我性里得到精神领域下自我救赎,切断了悲剧传递,战胜死亡恐惧。

1小时前
  • 蓝笔风
  • 力荐

三段式小故事被统筹于一个生与死的悲情故事中,大故事像是古老的寓言,歌颂爱情和献身精神,小故事趣味独具,尤其是作为重头戏的中国魔法师一节,但陷入篇幅,情节都有点简单,死亡总是来得太过突然

1小时前
  • 方聿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