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HD中字

主演:阿尔伯特·芬尼,劳伦·白考尔,马丁·鲍尔萨姆,英格丽·褒曼,杰奎琳·比塞特,让-皮埃尔·卡塞尔,肖恩·康纳利,约翰·吉尔古德,温蒂·希勒,安东尼·博金斯,瓦妮莎·雷德格雷夫,理查德·威德马克,麦克尔·约克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7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1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2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3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4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5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6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13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14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15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16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17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18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19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30年,纽约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绑票撕票案,主谋卡塞蒂携赎金逍遥法外。 5年后,侦探赫丘里·波罗(艾伯特·芬尼 饰)乘船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并在朋友比安奇(马丁·鲍尔萨姆 饰)的安排下登上东方快车,去往伦敦。一日凌晨,波罗被隔壁10号包间的叫声惊醒。随后,因雪堆掩埋铁轨,列车被迫停于南斯拉夫境内。波罗再次睡下不久,又被吵嚷声惊醒。贵妇哈里特·贝琳达·哈伯德(劳伦·巴考尔 饰)声称10号包间的富翁雷切特(理查德·威德马克 饰)潜入了自己的11号包间。天亮后,雷切特的管家贝多斯(约翰·吉尔古德 饰)端来了饮料,却敲不开10号包间的门。列车员皮埃尔·保罗·米歇尔(让-皮埃尔·卡塞尔 饰)用钥匙开了锁,但是里面挂了门链。波罗与皮埃尔合力扳开门,发现雷切特口角流血死不瞑目。经医生康斯坦丁(乔治·库鲁里斯 饰)检查,雷切特被下了药,身中12刀,死亡时间为0点至2点间……战争公司嗝嗝老师全面回忆无处藏身2008黑暗1982时光正好马普尔小姐探案 第二季美人为馅第一季还魂之迷失曼谷幸福不是顺从断网玩具熊的五夜惊魂2刑警使命同情者第一季别离我而去无辜者2016醉拳(2003)星际钝胎味道中原天外飞书之催眠怪谈女子大乱斗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带刀女捕快环球神奇度假屋第二季情迷意乱1964绝世千金第二季爱上库珀一家失控2019暴走武林学园第一季伟大的卡鲁索爱‧作战最佳拍档3:女皇密令粤语版霓虹灯下的哨兵美国小说地下室惊魂1080P铁拳2伏妖·诛魔镜中转站走过迷魂谷玩偶盒惊魂荒城纪夜幕会降临红霞飙舞追梦

 长篇影评

 1 ) 人物关系与演员对应表

我只是想给个人物关系表,居然要140字才行。。。只能把文字复制下来了,虽然一点都不好看:

--------------------家人-----------------

搞事太太 -Mrs. Hubbard -Daisy的祖母 -Lauren Bacall

公爵夫人 -Princess Dragomiroff -Daisy的教母 -Wendy Hiller

伯爵 -Count Andrenyi -Daisy妈妈的妹夫 -Michael York

伯爵夫人 -Countess Andrenyi -Daisy妈妈的妹妹 -Jacqueline Bisset

--------------------朋友-----------------

上校 -Col. Arbuthnot -军官战友 -Sean Connery

雷切特秘书 -McQueen -仰慕夫人 -Anthony Perkins

--------------------家庭仆人-----------------

雷切特男仆 -Beddoes -男仆 -John Gielgud

家庭教师 -Mary Debenham -夫人秘书 -Vanessa Redgrave

公爵夫人女仆 -Hildegarde -厨子 -Rachel Roberts

汽车销售 -Foscarelli -司机 -Dennis Quilley

传教士 -Greta Ohlsson -保姆 -Ingrid Bergman

--------------------自杀女仆相关-----------------

美国侦探 -Hardman -女仆的恋人 -Colin Blakely

乘务员 -Pierre -女仆的父亲 -Jean-Pierre Cassel

 2 ) 贴合原著,十分出色

这些日子助眠的睡前片子是74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本以为30来年前的电影了,应该有些陈旧了,没想到超乎意料的好看,是我看过的几版中最接近原著的版本,它最突出的优点是拍出了原作的“英国味道”。即幽默与自嘲。总觉得阿婆借着书中人逗弄着我们极端自负的名侦探大名鼎鼎的来自于比利时的波罗先生。而我们的侦探也时不时地戏谑一下我们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们。而苏切特版太沉重严肃得都不像波洛了,新版呢,闪转腾挪的波洛是靠身手而不是他最自豪的灰色脑细胞在破案。
     看影评,此版本的编导十分用心,从片头背景的丝绸面,开头交待当年绑架案的案情的利落方式,到波洛喜欢美食的小趣味,火车站熙熙攘攘的送别人流,像苍蝇一样黏着乘客不放兜售特产的当地小摊贩,穿着和服的东瀛妇人,豪华包厢的装置等都是处处用心。登场的众人都不吝笔墨,英格丽褒曼不怪得了奥斯卡,几个镜头就表现出她是个被心事所压的虔诚信徒,日版中变成以松岛菜菜子出演的家庭女教师为核心,整场案件全是她精心谋划,最近的版本重头戏是在米雪儿费佛演的风流夫人,此版本没个嫌疑人都有自己的发挥。
波洛的演员本人年岁不大,每次出镜都要花费几小时化妆,据说他因此推了之后此角色的邀约,他演的不错,比较贴合原著形象。

中文版的配音很出色,勾起我重看配音版的《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了。

 3 ) 经典之作

这一版忠于原著,把书中每一个角色与情节都完美具象化了,是不可多得的经典。阿嘉莎·克莉斯蒂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大胆地将当时的热点事件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实质上是在向人们抛出一个现实命题:当法庭缺位于正义和情理诉求之时,私刑是否能够成为正义诉求的替代手段?合乎法律审判和运用模式的私刑又是否能够提升私刑的正义性质?故事中那个曾经慷慨激昂,将无数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的大侦探波洛在面对这样的案情现实,人性和情理的思考让他从对十二位嫌疑人充满了同情与悲悯,以至于最终在法律和人性中,选择了后者。波洛的身份只是个私家侦探,法理对他而言没有足以令他去与自己的人情相抗衡的地步,他只是做了一个自己觉得正确的决定而已。

 4 ) 影片信息

◎片  名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译  名 东方快车谋杀案
◎国  家 英国
◎出品公司 英国EMI影片公司 
◎出品年份 1974年
◎类  别 犯罪/神秘/剧情/惊竦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1877/
◎IMDB评分 7.3/10 from 28,217 users
◎影片长度 02:08:00
◎导  演 西德尼·卢曼特 Sidney Lumet
◎编  剧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保罗·德恩 Paul Dehn
◎主要演员 阿尔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埃屈尔·波洛 Poirot
      马丁·鲍尔萨姆 Martin Balsam---比安基 Bianchi
      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葛蕾塔·奥尔松 Greta
      劳伦·巴考尔 Lauren Bacall---卡洛琳·玛莎·哈巴德太太 Mrs.Hubbard
      杰奎琳·比塞特 Jacqueline Bisset---埃琳娜·玛丽亚·安德烈尼伯爵夫人 Countess Andrenyi
      肖恩·康纳利 Sean Connery---阿巴思诺特上校 Colonel Arbuthnot
      让-皮埃尔·卡塞尔 Jean-Pierre Cassel---皮埃尔·米歇尔 Pierre
      约翰·吉尔古德 John Gielgud---爱德华·亨利·马斯特曼,影片中改名贝多斯Beddoes
      温迪·希勒 Wendy Hiller---娜塔丽亚·德拉戈米罗夫公爵夫人 Princess Dragomiroff
      安东尼·珀金斯 Anthony Perkins---赫克特·维勒德·麦奎恩 McQueen
      凡妮莎·雷德格雷夫Vanessa Redgrave---玛丽·赫迈奥妮·德本厄姆小姐 Mary Debenham
      蕾切尔·罗伯茨 Rachel Roberts---希尔德加德·许米特 Hildegarde
      理查德·威德马克 Richard Widmark---塞缪尔·爱德华·雷切特 Ratchett
      迈克尔·约克 Michael York---鲁道夫·安德烈尼伯爵 Count Andrenyi
      柯林·布莱克利 Colin Blakely---赛勒斯·贝思曼·哈德曼 Hardman
      乔治·库鲁里斯 George Coulouris---康士坦丁医生 Doctor
      丹尼斯·奎勒 Dennis Quilley---安东尼奥·福斯卡雷利 Foscarelli
◎译制信息
  中央台引进后委托上海青年话剧团配音合成的,整个配音班底全部是上海青年话剧团的,为波洛配音的是张名煜,他现在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他为上海电视台译制部很多电视剧配过音,还在上译译制的大片(恐怖地带)为摩根弗里曼配音。青话译制的版本台词的翻译不够精确,配音也就一般吧,反正声音不是很好听。译制导演是张先衡。后来央6引进又重配了一版,效果还不错。
  上译只配过波洛系列其中的二部《尼罗河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
  《东方快车谋杀案》如果是在央6台看到,就是央视配音。如果是DVD,就是上海青年话剧艺术中心配音,有的版本也合成有央视配音。
【原上海青年话剧团】配音演员详表
 译制导演 张先衡
 配音演员 波 洛.........张名煜
      比安奇.........张鸿鑫
      哈伯德夫人.....郑毓芝
      康斯坦丁医生...刘明根
 其  他 徐幸 张先衡
【中央电视台】配音演员详表
 翻  译 方 薇
 译制导演 沈贵才
 配音演员 波 洛.........陆建艺
      比安奇.........党同义
      哈伯德夫人.....张 欣
      格丽塔.........赵丽云
      拉切特.........高增志
      麦奎因.........叶保华
      玛 丽.........伍凤春
      公爵夫人.......冯 华
      皮埃尔.........尚小龙
◎影片简介
  影片讲述大侦探在东方快车上巧破一桩谋杀奇案的故事。波洛乘上东方快车,夜间三次被吵醒,第二天清晨便发现同车的美国富商雷切尔被人谋杀,死者被戳了12刀。波洛根据他所观察到的各种可疑迹象以及同车人士的讯问,并结合美国实行的12人陪审团制度等情况进行逻辑推理,成功地揭开了一起“集体复仇”奇案。
◎幕  后
  《东方快车谋杀案》可以说是第一部以巨星云集的方式拍摄的克里斯蒂作品,它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因此为后来的侦探片所模仿。
  与克里斯蒂的许多其他小说一样,《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建立在一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那就是三十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绑架案。著名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是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人。1932年3月1日晚,绑匪从他位于新泽西的豪宅中绑走了他20个月大的儿子,并索赎金五万美元。尽管付出了赎金,11天后小查尔斯·林德伯格的尸体还是在离家不远的灌木丛中被发现。保姆贝蒂·格罗与其男友受到调查,但后来被证明是清白的。女佣薇奥莱特·夏普因证词含糊也被怀疑,她选择了自杀而不是说出实情,实情是:她与几个男人有染而且案发当晚在一家底下酒吧鬼混。两年后,警方终于发现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纽约木匠豪普曼。豪普曼是一名非法移民,犯有前科,并且还有若干不利证据指向他,尤其是在他家车库发现了部分被记下号码的赎金。在法庭上,证据被一一出示,七个笔迹专家认为豪普曼的笔迹与勒索赎金纸条上的笔迹相符;绑匪用来爬上婴儿室窗口的梯子上的木料有的来自豪普曼家附近一棵松树,有的来自他家的地板;另外还有人看到他在绑架案发生的当天出现在林德伯格家附近;据交付赎金的中间人指认,豪普曼就是收赎金的那个有德国口音的人;当然,最有力的证据是那些赎金本身,事实上,豪普曼就是因为使用这些钱才被发现的,而且尽管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在大萧条时期却过着与其收入不符的优越生活。豪普曼否认对他的指控,辩称这些钱是一个皮货商留在他家的,那人已经死在德国;他的妻子证明案发当晚他在家里没有外出;他的辩护律师则指责警方伪造证据。有些人认为孩子是在从窗口掉下来意外身亡的,但法官告诉陪审团,即使如此也不能改变恶性谋杀的性质。经过11小时的讨论,陪审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罪名成立。豪普曼始终拒绝认罪,上诉被驳回后,1936年4月他被送上了电椅。豪普曼被处死后,有关此事的议论依然未平息。有些人认为他是无辜的,因为他拒绝了坦白以换取终身监禁的提议;有些人认为那个皮货商才是真凶;还有人甚至认为是林德伯格自己或者他妻子的姐姐杀死了孩子;而豪普曼的妻子安娜则至死都在呼吁还她丈夫清白。
  显然,这件轰动一时的绑架案给了克里斯蒂创作的灵感,《东方快车谋杀案》与其相似之处一目了然:小说开始就是美国著名飞行员阿姆斯特朗的小女儿戴西被绑架并撕票,几个月后,绑匪被抓获,但其中的头目凯赛梯却凭借着金钱的力量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戴西怀孕的母亲悲伤过度而死,父亲因而自杀,家里的一个女佣也因无辜受到怀疑而自杀。几年后,在伊斯坦布尔开往加莱的东方快车上,一个叫雷切特的人被刺了十二刀身亡,作为旅客一员的波洛开始了调查,他首先查明的就是这个雷切特原来正是当年逃脱法网的凯赛梯,后来他又查明同车的旅客几乎个个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瓜葛,那么凶手到底是他们中的哪一个呢?或者另有其人?……
  
  这部拍摄于1974年的电影集中了大量老牌明星或当时正走红的新人,其中至少有六位是奥斯卡得主。
  饰演波洛的阿尔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是活跃在英美两国的资深演员。1961年他因《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中的出色表演获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新人奖,1963年他在奥斯卡获奖大片《汤姆·琼斯》中扮演汤姆·琼斯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后来又以《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影片三获提名。他最近的重要作品是《华盛顿广场》。
  波洛的老朋友、客车公司董事比安奇(Bianchi)由美国演员马丁·巴尔萨姆(Martin Balsam)饰演。他曾在《码头风云》、《十二个愤怒的人》、《精神病患者》、《在蒂芬尼公司的早餐》、《虎、虎、虎》、《总统班底》、《圣艾尔默之火》等名片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965年他以《一千个小丑》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验尸的希腊医生康斯坦丁(Dr. Constantine)由乔治·库鲁里斯扮演。他从影也相当早,曾在《公民凯恩》、《战地钟声》、《圣那贞德》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作恶多端的绑匪雷切特(Ratchett)的扮演者是理查德·威德马克(Richard Widmark)也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主演过著名影片《纽伦堡审判》。
  雷切特的秘书麦奎因(McQueen)由安东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饰演。他主演过的最著名的电影恐怕就是阿尔佛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精神病患者》了,他将一个双重人格的变态者刻画得丝丝入扣,令人毛骨悚然。1992年9月,安东尼·柏金斯死于艾滋病。
  雷切特的英国男仆贝多斯(Beddoes)的扮演者是英国著名性格演员约翰·吉尔古德(John Gielgud)爵士。他早年即以演出莎剧而出名,他在百老汇舞台上塑造的哈姆雷特被认为足以使其成为传奇人物。和劳伦斯·奥利弗一样,他也因在舞台和银幕上的杰出表现获英女王册封。1981年他以《阿瑟》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他所出演的影片不乏我国观众熟悉的,比如在《王子复仇记》中他扮演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在《裘力斯·恺撒》中扮演凯歇斯;在《理查三世》中扮演克拉伦斯公爵;在《火的战车》中扮演教师三位一体;在《甘地传》中扮演欧文勋爵;在《第一骑士》中扮演奥斯瓦尔德;在《贵妇肖像》中扮演图切特先生;在《闪亮》中扮演帕克斯教授;在《伊丽莎白》中扮演教皇。尽管他今年已经95岁高龄,仍然活跃在银幕上。曾在我国放映的电视剧《战争与回忆》中也有吉尔古德的角色,他扮演的犹太学者贾斯特罗文雅、睿智而又带点天真,谁能认得出这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中那个不苟言笑的男仆呢?吉尔古德作为性格演员高超的演技由此可见一斑。
  扮演大惊小怪的哈巴德太太(Mrs. Hubbard)的是好莱坞大明星劳伦·白考尔(Lauren Bacall)。她主演过的著名影片有:《如何嫁给百万富翁》、《爱的礼物》、《弥赛丽》、《成衣》、《镜子的两面》(获第69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她是著名硬派影星亨佛莱·鲍嘉的妻子。
  阿巴思诺特上校(Col. Arbuthnot)由第一代007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饰演。他演过大量的惊险片、动作片,包括:《No博士》(007)、《来自俄国的爱情》(007)、《金手指》(007)、《雷霆万钧》(007)、《你只能活两次》(007)、《钻石恒久远》(007)、《玫瑰之名》、《铁面无私》(获1987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俄罗斯之家》、《追踪红十月》、《罗宾汉》、《第一骑士》等。他参演的其他影片还有《最长的一天》、《罗宾汉与玛丽安》等。
  上校的女友玛丽·德贝汉(Mary Debenham)由英国女演员凡妮莎·雷德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扮演。出身于演员世家的凡妮莎不但被认为是英国最优秀的戏剧演员之一,也是积极的左翼社会活动家。她与简·方达合演的《朱莉娅》为她赢得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并因《霍华兹庄园》再次获提名,此外她还多次获得过嘎那电影节与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德拉戈米罗夫公爵夫人(Princess Dragomiroff)的扮演者温迪·希勒(Wendy Hiller)是英国资深老演员,三十年代就已登上银幕。
1958年,她以《分开的桌子》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她还在我国观众熟悉的影片《苦海余生》中扮演过一个角色。
  公爵夫人的女仆希尔德加德(Hildegarde)的扮演者雷切尔·罗伯茨(Rachel Roberts)也是一位著名的英国演员,多次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她还主演过澳大利亚影片《悬崖上的野餐》。1980年她在洛杉矶自杀。
  安德烈伯爵(Count Andrenyi)由迈克尔·约克扮演。我国观众对他也不会陌生,他曾应该影片《孤星血泪》中饰演皮普,在电视剧《无畏的人》和《待到重逢时》中他都是男主角。他主演的其他著名影片还有:《罗密欧于朱丽叶》(饰演提伯尔特)、英国版《三个火枪手》(饰演达达尼昂)等。
  安德烈伯爵夫人(Countess Andrenyi)的扮演者杰奎琳·比塞特一度是个模特,从影后以美貌著名,1977年被《新闻周刊》评为“最美丽的女演员”。她主演的影视剧有:《飞机场》、《拿破仑与约瑟芬》、《野兰花》等。
  美国侦探哈特曼(Hardman)由柯林·布莱克利饰演。
  意大利司机福斯卡雷里(Foscarelli)由丹尼斯·奎勒饰演。
  乘务员皮埃尔(Pierre)由著名法国演员让-皮埃尔·卡塞尔扮演。在影片《飞行器中好小伙》、《资产阶级的隐秘魅力》、《三个火枪手》、《成衣》等影片中都有他的角色。
  影片中最负盛名的演员当属扮演瑞典女教师格丽塔(Greta)的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相信中国观众对她一定不会陌生。1939年褒曼以在《插曲》中清新自然的表演在好莱坞崭露头角。在《化身博士》中她饰演淫荡的女招待,在《卡萨布兰卡》中饰演伊尔莎,在《战地钟声》中饰演玛丽亚,1944年她因《煤气灯下》一片第一次获奥司卡最佳女主角奖。后来她在两部著名的希区柯克悬念片《爱德华大夫》和《美人计》中担任主角,并主演了《圣玛丽的钟声》、《圣女贞德》、《凯旋门》等影片。由于被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打动,1950年后褒曼赴意大利与导演罗伯特·罗塞里尼合作,并结为伴侣。但无论是她的婚姻还是她在意大利的事业都不成功,六年后,重返好莱坞的褒曼受到热烈欢迎,她在《安娜斯塔西娅》中的表演为她赢得第二尊奥斯卡。《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使她再次获奖,不过是最佳女配角奖,那以后她又主演了《秋天奏鸣曲》等影片。1982年8月29日她67岁生日那天,英格丽·褒曼因乳腺癌去世。
  《东方快车谋杀案》以人物形象鲜明、时代感强、气氛营造成功而受到好评。其导演西德尼·卢梅(Sidney Lumet)执导的《十二个愤怒的人》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东方快车谋杀案》再次获最佳影片提名。
◎花  絮
·电影拍摄期间,实际上并不存在东方快车。电影中使用到的那辆东方快车并不能运行太远的路程。现在只有部分火车的车架还保存在博物馆里,而且多数是在比利时。
·84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出席了电影的首映礼。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部完全满意的电影改编作品。此外,她还认为艾尔伯特·芬尼与她心目中的波洛的形象最接近。电影放映大约一年之后,她就去世了。
·艾尔伯特·芬尼当时是38岁,比角色波洛要小很多岁。

 5 ) 女神的力量

一看这个案子就是女性策划的,这背后主导一切的必然是个女性。突然明白大地母神、命运女神、复仇女神和司法女神(公平)这些职司为什么都是女神了,她们和掌管雷霆之力的男神绝对是不一样的感觉。这些女神的原型在本剧中都有出现,尤其是这个版本的演员妈妈,更有集所有女神于一体的感觉,失去孩子的大母神的味道最浓。

这种正义在明面,在宙斯的雷霆层面得不到伸张后,用尽自己的力量,在巨大打击后还能坚忍不拔地站起来,为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复仇的力量只有女性能做到,只有大母神能做到。就好像德墨忒尔在失去女儿后让大地迎来了冬季一样。这个妈妈再站起来时必然带着巨大的愤怒、复仇的欲望和公正得到彰显,生命得到轮回的力量,她其实是把数位女神的职责,数万人受过的命运背在身上来组织这十二人的复仇之旅的。是的,她更像复仇女神,对她来说这是复仇之旅。那句12 good people makes a jury的话幸亏电影中是由那位男性军人说出来的,如果是由女性说出来的就崩人设了,这种到这时还翻典故的思路是只有男性才有的,只有男性才需要捧着本圣经宣读上帝的旨意,女性早在一开始就知道她们的使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这个版本中,大家在最后终结时挨个向妈妈和妹妹敬酒的场景我不知道改编得好不好,但无论如何都像一位男性编剧硬加进去的,模仿葬礼上那种向家属致意的仪式,也庆祝法律公义得以伸张的快意。但是,这也还是原著中没有的(如记错请指出),因为对于得墨忒尔来说,即使女儿得以从冥王处每年返回一段时间,但失去了的就是失去了,她再也回不到和女儿一直在一块儿的时光了,从此之后,每年女儿不在之时,她都哀伤地退隐,让冬天笼罩大地,让寒风呼啸而过,所有的生机都暂停生长。所以我不觉得这是演员妈妈会做的事情。也不觉得这场由女性主导的复仇会以这种方式终结,这种方式是非常意识化的,是回到了理性思考的范畴才会出现的举动。

本电影的改编中还有一处变动让我觉得很可惜,就是本应该老公主教母站出来说反正我也活得够久了,把我交出去吧。而不是妈妈在前面冲锋陷阵,妈妈永远在幕后,妈妈也是被“更老的母亲”所保护的呀。(这里有些不确定,查完原著再补充)

对比2010年的英剧版,那个版本加入了波洛对与公理与正义的考量,他的人生观受到了冲击。Well……从电视剧角度而言,补充完整波洛的人设是挺有意义的,我也蛮喜欢看这段觉得它升华了整个故事的。但是again,从女神原型的角度和阿加莎这位女作者的一贯风格而言,这本书里是不会出现这么直接的思辨的桥段的。对于女人而言,复仇了就是复仇了,一切不需要用语言来说明,妈妈的正义得到了伸张就是得到了伸张,一切看不到的规律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她甚至不用意识到规律这一层,她只要知道this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所以……波洛在那纠结的正义到底怎么定义,良性和法律等等,那都是复仇的妈妈绝不会考虑的事……这些对她来说没有意义,对那位老公主教母来说也没有意义,她们失去了一个孩子,用一种悲惨至极的方式失去了beloved daughter and granddaughter,该怎么做不是明摆着了吗?对于母亲们来说,不用思考这么多。还有,有老公主教母的地方,就不会让演员妈妈撑场面,因为一定是年龄大的母亲保护年龄小的。妈妈只要在幕后完成她的职责就够了,这时她被复仇女神附身,只要完成使命也就够了。女性的复仇是不需要摆到台面上用一种说得清楚的方式来向世间说明的,她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她们也知道所有的审判在死后世界都是会执行的。司公平的女神很神奇地是在地府出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埃及神话中,人是死后,要进入地狱的时候再去接受女神的秤的。怎么会有逃得脱的时候呢?阿加莎的这部戏无非是把本该在地府的执行搬到了现世而已。

当现世明面上的,由文明所构建出的有关意识、理性与司法的所有这些男性力量的秩序失效的时候,必然由原始的秩序来进行补充,在我们的社会里,这就是女性力量所代表的母性、直觉、生命的份量、包容与保护,和潜意识等本能力量。题外话,所以所谓的moral dilemma,也不过是男性秩序失效的情境,这时候需要什么预先的假设与推演啊,每一个侧面都是不会对的,只有到时候跟着本能走出来的那条路才会是对的。没有真实发生的东西都没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哈佛公正课开篇问的那个两铁轨都有幼儿,司机该如何选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意义。如果真有这事儿发生了,我们再来看看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它的复杂性和对人性的反应一定超出任何假设性的空想。

联想到《啤酒谋杀案》,那个委托人必须是女性,也一定是女性,只有女儿会去这样委托。如果是儿子,他弄明白事情走向的方式绝不一样。在英剧版的啤酒谋杀案中,女儿第一次出场见波洛的画面令我印象深刻,她迈着的步伐,那种坚定的感觉就是她在贯彻这个真相中所会有的姿态。这整个案子的走向,那种妈妈以为是妹妹毒杀,牺牲自己像献祭的猪一样被施以绞刑吊死的姿态。只有女性,会在一片混沌之中求得某种结果,妈妈在献祭自己的时候是深信自己掌握了整件事情的洋流的,她是觉得自己理解洞悉了一切的,她最后做出来的姿态是包容和保护,尽到自己身为姐姐应该做到的包容,尽管妹妹可能犯下了罪行她也理解她是小孩子可能一时有的义愤,她甚至可以包容这其中的怨毒,也尽到身为妈妈应尽的保护,赶紧把女儿送走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她凭着自己的感觉做出了一切,她甚至不需要求证一切,她知道她知道。只可惜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大玩笑。(这种玩笑的风格,作者这个命运女神安排的一切,这案子的走向也像女神安排出来的了,总之这样的故事不可能是男人编的)于是这个案件中的孩子就必须是个女儿,只有她可以继承妈妈的一切,回来claim her throne。她就像一个年轻的女王,她继承的一切,她都有权利弄清楚。

其实这个故事本身也很有意思,居然是一个男人在几个女人中间搅和。他身边出现了阴险的毒蛇一样的情人,那个大家都以为会嫁给他的暧昧不清的模特。一个具有女神一般力量的妻子。捣蛋的妖精或咒怨小精灵一般有点危险性的独眼妹妹。一个未来的王储,虽然当时什么也不知道但必然会回来声称回自己的权利的女儿。在一堆女人中间他居然还觉得自己是猪脚。哎……果然便当领得早啊。他的瞎搅和,他用不当得方式对待几个女人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导致事物本身的规律被打乱,付出的代价就是命运线的改变以及他的被报复而亡。

最有趣的是,在这个案件中,所有相信妈妈的人都是女人,确切地应该说,几乎所有女人都相信她。管家/女佣相信自己的女主人,妹妹相信自己的姐姐,女儿不信当年的宣判结果,真凶情人也必然知道妈妈不是犯人。而毒蛇女情人其实是利用了当时所有男人的话语权,所有在场男性的判断而成功地把妈妈送进监狱的(当然不是她故意设计这个走向的)。但是确实所有男性都不信妈妈,所有男性都和爸爸一个思路,把外面的女人带进家了就觉得这两人一定是暧昧关系了,他们觉得身为被背叛的妻子的妈妈一定会因情仇杀了。可是偏偏连那个情人本身都是清楚爸爸和她没有那种情感的,所以她才要怨毒地报复。事情中几乎所有主要女性都清楚真相,可是男人们却都确信不疑妈妈一定是犯人,最后由男权社会组成的司法系统把妈妈送上了断头台。最可笑的是,就算是这个结果其实也是顺了妈妈这个女性的意。也就是说,这部戏从头到尾女性的意愿都得到了实现,不管是情人的还是妈妈的,甚至女儿。多年后女儿的身份其实有点像妈妈的代言人和继承人,她携带她的骑士波洛来以一往无前的年轻的生命力揭开了当年的真相。剧中情人在多年后已经容颜老去,使我想起“一切腐朽的终将逝去”。致阿加莎的女人戏。

英国这个国度真有意思,一位明智又克制的女王在位了这么久。不知道如果探究英国人的民族性会得到怎样的原型呢?肯定不是和日本一样在大母神的笼罩下了吧。

 6 ) 一场精彩绝伦的群戏表演

本文发表在本人的同名公众号、百家号和头条号“半截小丑”,欢迎关注、交流。

剧透提示:本文中包含对《东方快车谋杀案》的1974年版和2017年版的内容剧透。建议此文读者先看过1974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一片。

本部片子主要出现的人物多达17个,具体如下(译名可能有差异):

死者:雷切特

犯罪嫌疑人(关系较近的列在一起):麦奎恩(雷切特的秘书);贝多斯(雷切特的男仆 );阿布斯诺上校 & 德本汉小姐(两人为爱人);赫伯德夫人;安德烈伯爵 & 安德烈伯爵夫人;德拉戈米罗夫公主 & 施米特小姐(德拉戈米罗夫公主的女仆);福斯卡雷里先生;奥尔森小姐;皮埃尔列车员;哈德曼警察

调查人员:波洛侦探;比安奇董事;康斯坦丁医生

由于出现人物众多,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多人场面的调度是电影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对于这两点,1974年版和2017年版有着不同的处理。与2017年版相比,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1974年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在人物刻画和场面调度上有着更出色的表现,本文也主要围绕后者进行分析。

人物刻画

麦奎恩(雷切特的秘书)

麦奎恩在整个审讯过程中,一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精神紧张。例如,当董事比安奇向车厢里的人说明雷切特被杀的情况后,他质疑比安奇没有立即通知他的时候,说话十分结巴。又例如,在与波洛说到“母亲”这一话题时,他的情绪突然变得歇斯底里。

在1974年的版本中,麦奎恩的扮演者是安东尼·博金斯。此演员还扮演过希区柯克的《惊魂记》里面的精神分裂者患者一角。巧合的是,在《惊魂记》一片中,他同样也是存在恋母情怀的凶手,与《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角色一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在第一次看《东方快车谋杀案》时,我一直存有他是凶手的感觉。

安东尼·博金斯很好地演绎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胆战心惊、充满不安的秘书这一角色,将秘书心中压抑的对雷切特的不满和厌恶体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斯(雷切特的男仆 )

英伦范儿十足的管家。优雅得体,举手投足礼貌有风度;且镇定自若,在波洛指出他与阿姆斯特朗一家的关系时,他也没有丝毫的慌张。

阿布斯诺上校 & 德本汉小姐

阿布斯诺上校一角由 007 扮演者肖恩·康纳利扮演。该角色正义勇敢,并经常为自己的所爱德本汉小姐挺身而出。例如,在波洛对德本汉小姐严格审讯的时候,上校不顾大家阻拦,与波洛理论。又例如,在波洛展开案情推理,并讨论到德本汉小姐时,他为德本汉小姐辩护,并下意识把手放在德本汉小姐的肩膀上,给她以安全感。

赫伯德夫人

赫伯德夫人在本片中的戏份十足。她住在死者雷切特的隔壁,为谋杀案的主要策划者,并在破案过程中,试图给破案者以错误的引导,具体有以下几幕:

  1. 向比安奇董事表示昨晚凶手就出现在他房间,并以自己的婚史为例,坚信自己的判断
  2. 审讯时,提供了一颗列车员衣服上掉落的纽扣,来错误引导波洛的判断
  3. 在波洛审讯福斯卡雷里先生时,带着自己发现的凶器出现

当波洛点出她的真实身份,她的眼神失去了之间的坚定、果断,变成了往下和往旁边的闪躲。

安德烈伯爵 & 安德烈伯爵夫人

在波洛的审讯过程中,两人显示出明显慌张却又故作镇定的样子。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 & 施米特小姐(德拉戈米罗夫公主的女仆)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是波洛唯一亲自去房间审讯的人。正是这一高贵的身份,她一直都表现出不屑和专横,但在案情推理时,被波洛几个“evasion”揭露真相时,她变得慌张,用抖动的手抽着烟,假装镇定。(不得不说,这部分的台词写的真好)

作为公主的贴身女仆,施米特小姐也有相当的戏份。在审讯的过程中,她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在公主的房间内,她试图回避女仆名字的问题;二是在她自己的房间内,她被波洛套出她可能不是女主的贴身女仆时,她的笑容瞬间消失。这两个细节为后面谜底的揭开做好了铺垫。

福斯卡雷里先生

福斯卡雷里先生的审讯过程中显得相当有趣,他认为雷切特先生是卷入了黑帮事件,并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的看法,显得自己像个过客一样。老实讲,要不是看到最后的结局,我一度觉得他只是一个多余的角色,为影片添加喜剧色彩而已。

奥尔森小姐

英格丽·褒曼饰演的这一角色让她顺利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在电影中,英格丽·褒曼将神经紧张、迟钝愚懦的奥尔森小姐表现地惟妙惟肖。奥尔森小姐张口闭口上帝,十分虔诚;时刻处于紧张和不安中;只会一丁点的英语,因此连话都说不利落。在奥尔森小姐的审讯中,导演用了五分钟的近镜长镜头来刻画奥尔森小姐的形象,而褒曼也用她精湛的演技给出了近乎完美的表现。

皮埃尔列车员、哈德曼警察

同样也是案件参与者,但戏份不多。

波洛

相比2017年版中波洛的一味爽酷的无聊,1974年版的波洛在扮相、举止、神态、口音等各个层面特色都十分丰富鲜明,可以说将这一角色给演活了。列举几个片段:

  1. 在调查贝多斯(雷切特的男仆 )时,贝多斯讲了昨晚他上铺的那个人问他在看什么书,说“Is't about sex?”,他回“It' s not about six, it' s about 10:30”,波洛大笑
  2. 在审讯赫伯德夫人时,他的“Yes or no”审讯方式与赫伯德夫人想要仔细解释形成冲突
  3. 在与德本汉小姐对质时,他情绪激动。

相比,2017年版的波洛在审讯中一直是这样的表情:

比安奇董事,康斯坦丁医生

这两个角色添加了影片的喜剧效果,极度想要参与在破案过程中,每次审讯完都是“他就是凶手”。

场面调度

影片有两个主要多人场面,本文将通过对比的方式来体现1974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在场面调度上的优异表现。

场景一:比安奇董事向乘客说明情况(1974年版:41分钟开始;2017年版:41分钟开始)

在1974年版中,乘客都挤在一个狭小而吵闹的空间里,而2017年版则是大家轮流安静地论述自己的看法。相比1974年版版,2017年版缺乏了列车停运且杀人事件而带来的混乱感。

再细致化地分析1994年版《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一场面发生的片段:

  1. 奥尔森小姐:打断比安奇董事的说话,并对杀人事件表示痛心和害怕
  2. 麦奎恩(雷切特的秘书):结巴地质问比安奇董事没有立即通知他雷切特被杀的消息
  3. 赫伯德夫人:打断对话,并坚信昨晚凶手出现在他房间(中间,皮埃尔列车员出现,邀请比安奇去与波洛对话,打断了赫伯德夫人的描述)
  4.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打断对话,对赫伯德夫人的推断表达质疑和不满
  5. 其他人如阿布斯诺上校等一直在观望

频繁的打断对话而场景中展示的多个对话更好地体现了混乱感。

场景二:波洛推理案件(1974年版:95分钟开始;2017年版:87分钟开始)

与场景一一样,2017年版缺少了狭窄空间带来的冲突,更像是波洛1vs13的独角戏。不过2017年版中,有意思的一点是致敬了名画《最后的晚餐》。

在1974年版中,波洛更像是一个串联的作用。通过巧妙的对白和运镜,所有人的犯罪动机如同流水般,自然地被一一展开,而且狭窄的空间感让观众如临其境,深切地体会到了犯罪嫌疑人在狭小空间里增加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通过对1974年版的解析以及其与2017年版的对比,可以看出人物刻画和场面调度对于群戏的重要性。只有把这两部分做好了,才能制作出优秀的电影。

如果你看到这里,欢迎点赞、评论。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本人的公众号“半截小丑”。

 短评

女神鲍曼居然能用演技遮掩艳色到这个地步,以至于我第一眼没认出那个神神叨叨的小老太太就是她。奥斯卡名至实归。没人想给克里斯蒂女王一座小金人咩?除了莎士比亚和福尔摩斯,她的小说改的片子获奖率算最高的吧?

5分钟前
  • gabi
  • 力荐

时隔多年才意识到原来阵容是这样强大。

8分钟前
  • 小艺
  • 力荐

当年夸张而一板一眼的表演~很有爱。

12分钟前
  • Arch-Murder
  • 推荐

轻松说出八国语言的列车员牛逼!刚开始有一点点恐怖,看波洛的破案过程我也发现了疑点,不过因为文化差异还是有许多不能理解到的地方。看到后面竟为结局松了一口气,从波洛说“请各位记住我的第一个简单版本”时我就有预感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非常精彩。

17分钟前
  • Neroat
  • 推荐

虽然是经典改编吧,但是节奏也太缓慢了点,波洛太癫狂了点,剪刀能再利索点么。

2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雪花潜入夜,报仇细无声

2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吕美特这版的剧本比新版扎实太多了,而且拍出了群戏感觉。英格丽·褒曼虽然戏份寥寥,但精湛演技当得起又一座奥斯卡。问题是大侦探波洛这个核心人物被塑造得太像小丑了,越看越手动滑稽...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稍稍欠缺一些深刻 但是不得不说男主的推理逻辑太强悍了 没文化根本发现不了这些破绽

32分钟前
  • Qing
  • 推荐

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不是凶手...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已逝的西德尼·吕美特最负盛名的作品

39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阿尔伯特-芬尼版波洛虽不如彼得·乌斯蒂诺夫版,但是其询问时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样令人影响深刻。片中“阿姆斯特朗案”明显影射“林白绑架案”。2012-08-14,四星改五星

42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力荐

原来阿加莎写这本书是为了隐射林白绑架案。最后12人如同12个陪审员仪式一般的刺向杀手时真是看得我泪崩,因爱而恨因爱而杀。前半段节奏略长,但其实对应了小说。虽然知道了结局,但还是看得很揪心。老年的英格丽把女神气质掩盖得好深,第一次看时没认出那张口闭口上帝的老太是她,奥斯卡女配实至名归

45分钟前
  • 推荐

在波洛的调查中,有一个人说自己10:00左右在看书。他上铺的那个人问他在看什么书,说「is' t about sex?」,看书的人说,「It' s not about six, it' s about ten」波洛大笑,说我喜欢你那个回答。

48分钟前
  • 逆鳞
  • 推荐

其实结局是很无奈的,为何要拍成狂欢的喝香槟放愉快的音乐呢?!。。。

53分钟前
  • 狸空
  • 推荐

不要被房间俯视图搞晕

57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故事结局早已了解,一众名作加身的实力派,在这个彰显正义的故事里甘当配角。劳伦·白考尔冷艳高傲,肖恩·康纳利硬汉气场,最厉害的还数英格丽·褒曼,女神光环完全褪去,一脸老态与懦弱,完全看不出过去的绝世容貌。

59分钟前
  • Odair
  • 力荐

除了波洛跟我想象的有点不同,还是跟原著吻合度高的(书看太早了,细节全都记不得了。。。)。好宗教仪式的谋杀啊。褒曼变中老年妇女了都那么优雅并且演技好惊人!

6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对原作的删改还是挺合适,但这节奏感和表演都感觉怪怪的;吕美特在顺叙与倒叙中用不同的机位、景别和用光去表现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称叙述下作用的这个小花招还是比较令人受用。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看到最后大家在讨论法律和道德 我想 人生在世 我们不是要做到不犯法 我们真正应该要做到的是 问心无愧。

1小时前
  • 黄悦_
  • 力荐

要不是看了话剧,就不会想到看这片。要不是看了这片,就不会想到如此牛逼。要不是如此牛逼,此片就不会传世。

1小时前
  • janjansk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