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经叛道

完结

主演:希拉·哈斯,阿米特·拉哈夫,耶夫·威尔布什,阿里克斯·瑞德,罗内特·阿什里,迪莉娅·梅尔,迪娜·多隆,艾伦·阿尔塔拉斯,塔玛·阿米特·约瑟夫,兰斯顿·伊贝尔,格拉·桑德勒,约塞夫·斯威德,伊莎贝尔·俦斯尼克,哈维·弗里德曼,丹尼斯·祖德,亚历克斯·卡罗林斯基,莱恩·库德里亚维斯基,希尔德加德·斯罗德,莉娜·劳泽米斯

类型:美剧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英语,意第绪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离经叛道 剧照 NO.1离经叛道 剧照 NO.2离经叛道 剧照 NO.3离经叛道 剧照 NO.4离经叛道 剧照 NO.5离经叛道 剧照 NO.6离经叛道 剧照 NO.13离经叛道 剧照 NO.14离经叛道 剧照 NO.15离经叛道 剧照 NO.16离经叛道 剧照 NO.17离经叛道 剧照 NO.18离经叛道 剧照 NO.19离经叛道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把宗教摆在世人面前的典范

影片非常成功,而且是艺术史上少有描写宗教的经典影视剧。《离经叛道》译音也非常贴切,全剧就是让深陷古犹太教女子冲出教义和规范的束缚,走上判道绝离的原生主线。

宗教是统治人类灵魂的意识形态,不论那种宗教都有其宗旨和教民,不能把宗教神话,也不能把宗教妖魔化,从人类祖先开始直到今天,世界各地都存在着多种宗教,可以说适者生存,存着造福人类。

影片在非常正宗的宗教氛围中展开,给观众带来外星世界般的神秘。这是影视艺术最特长的主题,全片四集长达200分钟,把生存在美国一个区的犹太教现象展示的淋漓尽致,对中国观众来说的确是离经叛道般的大开眼界。

女主人公19岁媒约成亲,嫁给一家有钱宗族深厚的人家,应该说从灰姑娘一夜变成公主👸🏻的扬眉吐气,但在繁杂浓重的教规下,一个无法忍受如此夫妻生活,而又有着独自见解的新娘👰🏻逐渐做出离经叛道的事来。

影片情节发展并不理所当然,主要还是囿于宗教的主旨限制,不能超越该教立法的离经叛道,比如“蔑视”或“践踏”都是违背道义的。所以,影片情节处理上,女主人公的离家出走是在不满婚姻,不满丈夫极其周围人对她的误解……因为女主出嫁前,并不知道外面的精彩世界,她同样在古犹太教区域长大,只是个性叛逆,自我意识很强,不希望作为教义的传统牺牲女性。这一点影片中性描写的确可圈可点。

相比之下,以往很多宗教影片走不出宣传教义或灭杀宗教的紧箍咒,如《第十三封印》《耶稣圣诞祭》等,宗教气氛非常沉重,不论观众是否信教,从头至尾观影都带着十字架看完为止。

该片在艺术处理上也是上成之作,女主的身份直到影片即将结束时,才演绎出来,这一点编导相当技术。一个生存在不许女孩唱歌弹琴的宗教环境中的新娘,怎么能站在德国著名音乐学府参加面试?不可思议的剧情再次实现了主题的离经叛道。

第三是新型电影集成的运用也很成功。自2018年美国🇺🇸首次出现电影集成“季”开始,把传统130分钟内的电影扩展成200分钟以上,分成单元播放形式非常风靡世界影视圈。如2019年的《拉协特》第一季8集5个半小时。这种集成,可以把剧情演绎的细致入微,人物塑造更加全面,故事讲的从容不迫精彩纷呈。这样也适应了时代快节奏人们的影视需求,网络带来的短视频大量充斥眼球,麻木的人们静下来的时候还需要独特而具有精神品味的视觉艺术品,真正人心灵有所安慰有所寄托和充实……

这种集成电影区别与电视连续剧,一集一个故事慢条斯理,场景话的剧情,长达上百集的拉时间,成为短视频的垃圾电视,尤其对年轻观众越来越远。

集成电影🎦的序幕还把影片的背景或过度等都在此演绎一番,让片子好像一气呵成,没有一点长和赘的感觉,剧情演绎更加轻松丰满,观影感受不是吃吃爆米花🍿,而是品着一杯牙买加蓝山咖啡一样感同身受。

 2 ) 女主很勇敢

一晚上看完整个剧,虽然是讲极端正统犹太教的诸多不合理规则,但事实上我们不也一样生活在其他类似的规则里吗?只是没有剧中那么强烈荒谬罢了。社会对你的期待、父母亲戚对你的期待,尤其是女性被期待结婚、生孩子。现实生活中不乏因为生不出小孩就要离婚的,多少人婚姻中也没有美好的性。第一集的逃离非常紧张刺激,自由真的可贵。女主能跳出这样的束缚有勇气逃离,真的非常赞。有时候,这些禁锢确实都是脑子里的,我们并不必须要按照他人所求行事,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自由。

 3 ) 上帝对我的要求太高,我做不到

与其说电视剧是为了揭示犹太教义的苛刻,还不如说是给任何被“教条”束缚的人,一种希望的电视剧。

“30岁了,怎么还不结婚?”

“结婚都1年了,怎么还没有孩子?人家xxx孙子都上小学了!”

“你们搞同性恋,人类还怎么繁衍?”

“我父母让我找本地的,我们还是分手吧。”

“你一个女人,还带个孩子,随便找个人嫁了,还挑三拣四。”

等等

上面所说的又何尝不是一种教条?然而又有多少人敢于打破束缚,奋不顾身的离开身处的环境?

虽然很多人觉得男主对女主不好,觉得整个犹太教都是极端腐朽,但是我想说的是,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如此,从小耳濡目染,他们所能接受到的内容也只局限于犹太教的教义和周围人的话语,就连因特网都无法使用,他们有多少信息的来源,能够了解参差的世界?只能说安于现状的那帮人,是可怜的。

就连男主,一开始出门,连一个女性海报都看不了,到后面敢看一些男女的电视,再到最后一集,海报的遮羞布已经没有了,一个人认知的改变如此迅速,我想如果犹太教的人们能够接触到网络,那么逃离的人群就不会只是女主一人了。

至于女主,就好像黑客帝国里面的男主一样,是经过多少轮系统后就会产生自我意识的bug,她不甘于传统,她觉得犹太教的上帝对于她自身的要求实在太多,多到令自己喘不过气,她敢只带现金,就匆忙逃离她不喜欢的地方,尽管故事的发展稍显美化,比如她立刻遇到了一群非常友善的人,还有竭力帮助自己的老师,一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坏人,甚至还遇到了一个王子,可是勇气可嘉。

女主19岁,已经怀孕,我想她是爱她的孩子的,定是不会选择堕胎,到时候,20岁带一个娃的她,还没有太多的学历,前路肯定是很辛苦的,但是,观众肯定不会担心的,毕竟.....

而放在打工人的世界,又有多少人在职场被公司的规矩和同事关系挤压,却不敢做出一点改变?我倒不是毒鸡汤,只是觉得有的时候敢于改变或许就会有不同呢?

只能说,如果还是在痛苦的现状中沉沦,一个在你耳边荼毒的声音,便会悄然递给你一把用于自我了解的手枪

 4 ) 缓和的前进就不是前进了噢

试着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整个剧情,面对妈宝男的离婚诉求,少女勇敢逃脱原本极端犹太教的社区,结果得知妻子有孕,夫家人屁颠屁颠追到德国要带她回家的故事。

短短四集,要剥丝抽茧的话,里面的细节有太多动人和无语的地方。

就说争议最大的问题—杨奇到底是不是个好男人。

1.他木纳,按照媒人安排相亲和女主见面几次,牵了手都会脸红的像不自在的猴子样,不懂和妻子沟通,只觉得生孩子才是让整个家庭快乐。

2.他不体贴,刚开始sex life不和谐等诸多问题,都不直接和妻子沟通,倒和自己母亲畅所欲言,赞同亲戚的插足“母亲还是最了解自己”

3他自私没情趣.和妻子结婚快一年,只做了一次love,其他表兄类的亲戚九个月就怀孕抱孩子了,但是妻子一直对房事怕的很,自己硬要,so 孩子没指望,要离婚。

光是写到这里,已经有千万个不能和他回去再续前缘的理由了,哪怕剧里的杨奇长的高高大大憨里憨气,某方面来说可能有一些可爱,但是这都是表象呀!要真的和女主一起生活不得愁死人喽。

只能说演员演技太真实了,总觉得在生活中周围也有这样的男人。对杨奇恨是真的恨,但是看到他最后为了挽回妻子,去商店挑礼物,问性工作者怎么让女人快乐,哭着剪掉自己两侧的小辫子,又会觉得这个男人也不是无可救药,他也是父权制下的受害者。差点都要信了他是真的改过自新,要一心一意的爱女主时,他竟还是为了baby才做出的改变。

说到底,全剧最贴近生活的还是 这里面的人物,都不算太坏,包括那个不适合女主的杨奇,弹幕里面说总有人说他是个老实人,可是这种“老实”就一定好吗?适合全天下的女人吗?这个福气谁敢接?要不是女主足够坚定,足够勇敢,她这样艰难险阻的也要冲出牢笼的用心也会功亏一篑。

小心那些所谓的老实男人,无知不是纯洁,而是罪恶。有一丁点不行的端倪要赶紧撤。到手的自由不好吗?

 5 ) 这些男性根本不是虔诚的教徒,只是真正的女性压迫者。

这些男性根本不是虔诚的教徒,只是利用教义的极端成分压迫女性。牺牲女性自由构筑自己的舒适堡垒。

1

这部影片虽然叙述的是女性在极端宗教下的压抑,但是我在一个瞬间捕捉到了这个宗教的男权性质和这些极端教义倡导者的虚伪。

就是在影片第二集,女主用《塔古德经》中的话向自己的妈宝男丈夫论证,女人不是单纯的生育机器,而是因为与丈夫组成家庭的欢愉而自然地想性活动和生子。

那个前面絮絮叨叨慷慨激昂的妈宝男瞬间怒了:“女人不能读《塔古德经》!”

就这么一句话,就能证明,这个男人不是虔诚的教徒。

因为他不希望女性接触到真正的教义,他只是利用宗教的厌女成分来控制女性罢了。

包括在餐桌上,一个老年男性慷慨激昂地宣传人身有罪论。在场的女人都听着,而女主却愤然离去。

因为压抑。

同时仔细想想,宣扬这个民族因为有罪所以屡次受难,因而需要繁衍生息。其实还是“扯一面大旗”,然后让女性承担所有的责任。

他们用这层看似伟大的“延续种族”的理由,将她们永远地钉在了生育柱上。

世世代代,难以获得人身自由和独立人格,只是一个屈服于荒谬教义的生育机器。

2

这个教义还有一个荒谬的指标,就是“把那六百万死去的犹太人生回来”。

秉持着这个荒谬的想法,女主去医院做检查,直接选择生,而不在乎什么生与堕胎的选择。

生活在西方自由世界的医生很奇怪,女主解释:因为“在我生活的地方,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医生顿时笑了,说“在任何地方都是这样的”。

但其实并不一样。

在女主生活的地方,她们信奉的首要教义就是种族繁衍,孩子只是保证种族延续的香火,爱他是出于功能上的爱。

而在德国,孩子比什么都重要,纯粹是出于一种对于人本身的爱。

她是一个新的灵魂,以后会长成独立的人格,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因此而爱。

根本就截然不同。

3

然后再谈谈片中另一个“离经叛道”的角色“莫什”吧。

莫什是妈宝男的表哥。他表面上看是真正的离经叛道,玩转自由世界,热衷赌博和暴力,还借着“工作需要”拥有一个可以上因特网的手机。

可是表面的随意掩饰不了他内心的“虔诚”。每次遇到人生中的困难,他就会立即缩回宗教这个小壳,拿着个小本子念念有词,晃晃悠悠。

他不想信教,也曾经想逃离,但是宗教是他心灵的避难所。

因为在极端男权宗教的世界里,他能仅仅因为男性身份就获得承认,践踏女性,做这个腐朽世界的国王。

而在现代社会,“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人脉没有资源,这个世界不会接纳你”。

所以他相信女主不论如何憧憬自由世界的光怪陆离,最后总会“回家”。

但是莫什的家是女主艾斯蒂的地狱。

4

莫什生活在极端宗教的社群里,从小听着女性言不由衷的吹捧,享受着女性无偿的劳动。他是那个腐朽社群的王子,只是偶尔翻过高墙去自由世界疯狂一下。

女主艾斯蒂,这个社群从小教育她是这个种族的生育机器,思考和解放天性都是犯罪。高歌是勾引男性。她只是男性生活所需要配备的家具,一个没有任何人格的附属品。

如果说莫什是王子,那么艾斯蒂就是女仆,甚至连女仆都比不上,因为在那里她不能拥有人格。

对于这个,剧中有尖锐的反映。

妈宝男的妈说自己的儿子任何时候都是国王。

艾斯蒂讽刺地说:“那我是什么,王后吗?”

那个男宝妈带着讽刺和轻蔑看着她。

——艾斯蒂不是王后,只是保证国王能够活得舒适如国王的配套设施。

5

配套设施要回家,回的是自由世界,在那里她重新蜕皮成一个人,自由地游泳,高歌,依偎在母亲的怀抱。

国王要回家,回的是那个腐朽自欺欺人的王国。只有在那里他才被人重视,被人带着模糊的大脑机械地欣赏。

而不是畏缩地望着庞大自由的世界,瑟瑟发抖。

有的人的自由是挣脱束缚自我解放。

有的人的舒适是以牺牲别人的自由为代价。

求得解放的人越走越宽。

古老堡垒里的假王子继续沉眠。

 6 ) 犹太女孩出走纽约,离经叛道震惊世界

如果在路上碰到这样一群人,你一定不会选择无视。

无论四季,男人穿着及膝的黑色长袍,白衬衫,黑马甲,黑裤子,络腮胡,黑色宽檐帽下遮掩着不修剪而自然卷曲的鬓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人永远都是高领,长袖,裙长过膝,以头巾或假发示人。

他们说着酷似德语的奇怪语言(意第绪语Yiddish),总是行色匆匆,从不和外族人交流。

光看造型,你可能误以为他们是穆斯林的一支,但他们不是穆斯林,他们是犹太极端正统教的一支——哈西迪(Hasitic)。

除以色列外,世界上最大的哈西迪社区在美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能想象吗?

在当今如此发达的社会,有这样一群人固守着传统。

无论生活在哪里,他们都聚集在一起,把自己隔绝在世俗世界之外,不看电视,不会上网,拒绝使用智能手机,所做的一切都以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为准则。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纽约布鲁克林,世界上最发达城市的文化中心。

根据Deborah Feldman 2012年畅销回忆录《Unorthodox: The Scandalous Rejection of My Hasidic Roots》改编。

海报

作者也是这部剧的女主原型,如今生活在德国柏林。

故事还要从这一天,一个叫Esty的19岁的女孩决定出走开始。

成长在传统哈西迪家庭的Esty,谨守着自己族群的准则,等待那些早已被规划好的事情一一发生,包括在17岁的时候嫁给一个见面不超过五次,认识不超过30分钟的男人。

剧照

《塔木德》经里说:一个丈夫应该给他的妻子幸福欢愉。Esty深信不疑,期待着自己全新的生活。

和周围所有哈西迪新娘一样,她希望可以尽快为丈夫生下孩子,但是在婚前少有接触又缺乏教育和实践的犹太少男少女之间总是不得法。

加上自己身体原因,他们一直没能成功。

丈夫每天向自己的母亲Mirriam汇报工作进度,儿子没能得偿所愿这件事让婆婆甚为恼怒,主动提出帮助两个不得法的孩子。

剧照

本是两个人的秘密,变成了一个家族的议题。

婚后一年未能生下孩子在哈西迪社区是极其少见的。

Esty令丈夫的家族蒙羞,饱受婆婆冷眼,一直不孕的事实让她心生愧疚,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尝试过各种痛苦的方法之后,Esty终于怀孕了,她满含热泪,感谢上帝,准备向丈夫宣布这一迟来的消息......然而,最终她却选择远走他乡。

别人都说她是继承了她妈妈Leah那个疯女人的基因,但是从未离开过社区的Esty身无分文能去哪里?

面对世俗世界,从未和现实世界有过交集的她要如何应对?

显然,这些都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

当他们知道Esty以有孕之身逃跑后,他们要找回哈西迪的孩子。

Esty的丈夫Yanky和表兄弟Moishe对Esty展开了一场跨越大陆的“追捕”。

这部迷你剧只有4集,3月26日在德国首播,自上映以来,评分已达到8.8,尽管从豆瓣数据上来看,看过的人数只有不过千人。

本文原发于4月初,图片是当时的截屏

要理解Esty这次令哈西迪社区“蒙羞”的出逃,我们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哈西迪的“特别之处”。

哈西迪最早出现在1740年代的东欧,当时的犹太人也在经历着一场迫害。

犹太精英们从研读《塔木德》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而受教育程度稍差一些的人也急需一种方式来释放自己。

逐渐,“拉比派”被“神秘主义”取代,他们鼓吹不需要太高的学识,用情感也可以与上帝共情。

二战结束后,犹太幸存者来到的纽约,组建起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

他们的着装拷贝了18世纪当时的衣着风格,也完整地继承了当时和德语有着极深渊源的意第绪语。

在哈西迪犹太社区里,女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她们是不洁的,特别是到了青春期以后,她们不能再穿紧身的衣服。

极端犹太教要求人必须谦卑,所以着黑色衣服,特别是女人。

集体诵经的时候,男人要站在前头,女人只能靠后。

婚后,极端犹太教要求女人必须遮住自己的头发,因为露出头发相当于LUO身示人,极为不敬。

剧照

而哈西迪则认为,唯一能够保证女性会一直保持谦卑的方法是,包裹头发的同时必须削发。

为了补充在大屠杀中失去的600万人,哈西迪女性沦为baby machine。

和其他备受争议的宗教一样,女性在哈西迪社区没有地位,她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赎清自己性别的罪。

全世界人民都在批评声讨穆斯林让女性戴上了头巾,剥夺了她们选择的权力,有几个人想到过极端正统犹太教的女性正在剃去自己的长发?

即使这样,在哈西迪内部女性之间也存在着鄙视链。

女性在生孩子之前在家庭中是没有地位的,那些已婚育的女性就有权对你指手画脚。

你的子宫是家庭中所有人的讨论主题,也是你存在的唯一价值。

剧照

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又承受着婆婆的步步紧逼,Esty的焦虑值爆表。

想到母亲Leah两年前的忠告,她知道只有离开,才有可能成全自己。

她来到了柏林。

在柏林她结识了一群音乐学院的学生。

年轻人总是可以很快的融入彼此,不问出身,不问宗教信仰,不问来自哪里。

长久以来第一次,Esty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心跳,崭新的一切让她总是热泪盈眶。

如果说婚前的那次虔诚的浸礼,Esty充满紧张与惶恐。

尽管她相信自己洗去了所有罪孽,以洁净之身走入婚姻,一定会迎来不同的生活,但最终事与愿违。

剧照

这次和这群学生来到湖边,赤脚走入湖水中,看着她的背影,就像是求死的人,但她的脸上却泛着夕阳的霞光。

剧照

当她摘掉假发,以自己的真面目示人的那一刻,Esty感到了释放,她终于可以坦然做自己。

这是一次让她重获新生的浸礼。

剧照

在柏林的生活当然不是一张机票那么简单。

开始的时候,她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同时还要躲避Yanky和表兄弟Moishe的强势追捕和威胁,以及各种洗脑式的软磨硬泡。

剧照

但也感谢这些”困难”,Esty有机会厘清了与妈妈之间的误会,接受了妈妈现在的身份。

宗教剥夺了犹太女生歌唱的权力,但她要成为这所音乐学院的学生,和她的新朋友一样,她也拥有平等的权力,选择的权力。

剧照

入学考试,Esty在台上饱含深情唱出那首宗教歌曲,平静的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没有抱怨任何人,没有痛哭卖惨,没有埋怨上帝对她不公。

在这一刻,她完成了与自己“哈西迪女孩”的身份和解,实现了奶奶的心愿,也向世人宣布:我要在这里抛弃过去,我想在这里重新开始。

Esty的表现打动了她的新朋友,她的妈妈,以及在台下默默旁听的Yanky。

Yanky重新认识到了Esty的不同,为了挽回,他愿意为Esty 做出改变,一把剪断了自己的鬓发。

那一刻是震撼的,这在犹太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剧照

可是,他们还能回到过去吗?

《离经叛道》是一个犹太女孩勇敢出走找回自己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离我们很遥远,毕竟,我们身边很少有这种极端的宗教团体。

关于哈西迪的争论也有很多,面对宗教的禁锢,每个人都是输家。

Esty只是其中的特例,还有很多选择妥协,或者出走又回到起点的人。

生活中更常见的是,当一个女孩有所追求的时候,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劝解:一个女孩子,这么辛苦干什么?嫁得好就行了。

婚姻也许是条出路,但白马王子是稀缺资源。

要想改变命运,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没有人可以定义你,也没有人知道你的极限,梦想不应仅仅是一针XF剂。

如果这世界的天平倾斜了,那就亲手把他摆正,甚至不惜亲身站上天平,才是决绝的态度。

真正的女权,不是摆摆样子,秀秀花拳绣腿,喊几声口号,就能获得尊重和社会地位的。

勇敢追求你想要的,无论结果如何,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我想,这才是除了宗教批评以外,这部剧引起广泛共鸣的意义。

也许,此时此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女孩正在准备出发。

本文首发于Z_CHANNEL

 短评

改编于真实故事,本片的极端正统犹太教群体生活在离曼哈顿一桥之隔的Williamsburg,却和现代生活如此脱节。女孩子不需要教育,结婚生子是唯一的人生规划。女主说她离开纽约,因为上帝对她期待太多。她在柏林万湖摘下头套的一幕,瞬间从旧生活中解脱了出来,拥抱自由。

5分钟前
  • 嗯呢vida
  • 力荐

把他们的上帝换成我们的父母 也就很相似了

8分钟前
  • ding.jue
  • 力荐

很喜欢这么珍贵的主题,感觉剧本有点呃,可以多拍几集。想跑个题:羡慕女主来德国没几天就上了一个帅气的小哥哥,而我来德国这么久了。。。

11分钟前
  • 大lummy
  • 推荐

女主逃到柏林后遇到一群学生,其中一位叫Yael的犹太女孩来自以色列。在其他人一头雾水时,她们能自然地聊及彼此熟知的犹太菜肴。当妇科医生对怀孕女主说“选择权在你手中”时,她回答“但我们需要弥补曾失去的六百万犹太人”;Yael在谈及二战时却略带嘲讽地说We're too busy defending our present to be sentimental about our past。Yael向朋友解释极端正统犹太教,说他们不允许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女人就是生孩子的机器;而女主只否定是生孩子的机器,说自己不是逃离那里,而是上帝对她期待更多。这种本是同根、却由于身处的环境和教育不同而产生的巨大隔阂,因血缘和文化相连,也正是因血缘和文化而彼此偏见和敌意,很大程度地令我感同身受,就像有时和同龄的华裔或港台同胞交流时一样。

16分钟前
  • litanerr
  • 推荐

姑娘长得好像寡姐,很漂亮啊!

19分钟前
  • 并非月半刀
  • 推荐

她老公其实人还不错啊,起码知道改,会担心他老婆在外面安全不安全,本性不坏,就是被大环境搞成了妈宝,不过好不好以后也和女主没关系了。不过大屠杀之后逃离德国的犹太人回德国逃避犹太组织内部的迫害,也是很讽刺了。

23分钟前
  • 野猪上树忙
  • 力荐

非黑即白和主角光环我不行

26分钟前
  • 天亮说晚安
  • 较差

剧还是太理想化了。其实我到现在也不敢相信,距离华尔街二十分钟地铁的地方,你就会看到成群结队的保守派犹太人带着一串孩子过马路的场景。是怎样的精神控制在能够彻底的在物理空间上画一个圈,圈住这些甘愿的不甘愿的信仰者们。我还曾坐在地铁上,川普支持者与反对者几乎要对撕到一起,隔壁坐着的犹太小姐姐近乎疯狂的虔诚的读者手里的经文。人和人的距离,比看上去远的多。

29分钟前
  • 阿树树
  • 还行

看到最后扬奇剪掉自己的小卷发,哭的不行。对传统犹太教,太太太重要了。

33分钟前
  • 小馋猫
  • 力荐

故事有血肉,她浸满泪水的双眸让人心疼,演唱收声急促那一口气和睁开眼时的惊讶,果然艺术就是人性最赤诚的一丝温存。倘若不能尊重人的生而不同,再圣洁的信仰都徒增劳役!

36分钟前
  • 木可流芳
  • 力荐

我认识一个同样和家里人断绝来往的哈西迪姑娘,依旧住在纽约搞诗歌创作。她觉得最困难的是,交新的朋友。和你长大的社区做彻底的诀别,时不时会感受到孤独。她同时怀念哈希迪生活里,精神的纯粹性。世俗生活的各种诱惑,让灵魂迷茫。

37分钟前
  • 香槟塔
  • 推荐

当杨奇下定决心剪掉自己极端正统犹太教的辫子而下定决心改变,也换不回一颗女人的心时,那一幕真让人心细碎

40分钟前
  • 乌鸦傩
  • 力荐

比起Disobedience真的更喜欢这部 极度正统的宗教压抑感太强烈了 但没说清楚娜拉究竟为什么会出走?出走之后开挂全部遇到人美心善音乐家们也有点too good to be true 如果有第二季的话 希望Esty有queer线 因为她真的太好看了!!最后 Yanky剪头发是全剧最高泪点

45分钟前
  • Jus
  • 推荐

很舒服的迷你剧,得益于原作和选角的优秀。为了上帝做爱,可笑又可怜。无法享受性,何谈爱与自由。Esther和Yanky都是受害者罢了。结局欲说还休,有些意犹未尽。

49分钟前
  • 重力泉零号土著
  • 推荐

女性挣脱僵腐的男权社会(或许不应该直接上升到性别的权力,但女主遭遇的压迫确实以生育为隐喻)奔向自由和开放,这样的故事真的是不分种族地域宗教和文化的,希望中国女性有一天不要以中国文化传统来给自己套上新一层枷锁

50分钟前
  • Jo
  • 推荐

限定剧长度限制了故事发展。切入点真的非常有意义。意第绪语跟德语真的好接近。很赞同一个观点,不是犹太人到了柏林才能看到六百万冤魂,不管犹太人到哪里,六百万冤魂一直在他们身边。

52分钟前
  • 亲爱的松狮
  • 推荐

女主演技真不错……最后两个人抱在一起,Esther 说it’s too late 的时候太难过了。其实yanky看着蛮可爱的……

55分钟前
  • lil梨哩
  • 力荐

优点:可看性很强。缺点:太黑白分明。个人想法:我好厌恶德国社会的小团体主义。

58分钟前
  • Al.
  • 还行

最后一集有点崩坏。。对于完全不了解正统犹太人的我来说,这个剧更多像是猎奇,看评论有人说是污名化犹太人,是30年前的状况。。well完全不了解也不好评论。不过全剧全靠女主一人的魅力撑着,但没有讲她到底为啥要逃离(结婚时还很开心呢),没看到有受到外界的启发而觉醒的过程,最后丈夫听了次表演就也觉醒了这。。太牵强了吧。。不过女主真的太好看了,不知道有没有第二季,结束得好突然

1小时前
  • 又又
  • 推荐

尽管风俗、语言和信仰各不相同,但剧集没有把篇幅浪费在这些无解的争辩和分歧中,而是透过故事传递一个共通的意识:在任何世界,你都要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倾听心中的选择—无论是充满了清规戒律的威廉斯堡,还是若干年后回望深重历史的柏林。4集的节奏非常紧凑,甚至到Moishe每次去追逐Esty的时候,都会有种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的紧张。好在酒店的那副画不再遮掩,回望的时候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在这段旅程完成了自己的抉择。 【尽管可以承认饰演Robert的小哥早已在《我的冠军男友》很火红,但是Yanky的演员在戏外是一个自带害羞感而且声音也好听的小可爱Aww;要看制作特辑啊~】

1小时前
  • 基瑞尔
  • 力荐